当前位置:首页 » 义务教育 » 斯巴达的教育内容

斯巴达的教育内容

发布时间: 2020-11-19 09:32:55

① 斯巴达的教育任务是什么

在斯巴达,9000户斯巴达奴隶主统治着250000奴隶,此外还有30000左右的皮里阿西人,由于奴隶不堪忍受长期非人的统治,因而经常逃跑或发生起义暴动;由于斯巴达的地理环境易攻难守,它与邻国的关系长期不和,经常面临他国军事侵略的威胁。在这样严酷的现实面前,斯巴达的奴隶主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不得不对内残酷地镇压奴隶的起义暴动,对外抵御他国的军事侵略。

在斯巴达,几乎所有重大的事务都是由国家操办和直接管理的,教育当然也不例外。为了维护斯巴达人的国家权利和社会政治制度,统治阶级对教育非常重视,“国家追求的直接目标在把斯巴达人培养成战土,培养成坚强的、受过锻炼的、未来的奴隶主。斯巴达的一切教育也都服从于这个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所有的斯巴达人从小就要接受军事教育训练,为保卫国家的安全服务。

在斯巴达,生下来身体发育正常、无疾病或缺陷的婴儿才能被允许存活下来,由孩子的母亲或保姆负责照顾到年满7岁为止。男孩子要被送到国家的教育机关,常年在那里接受军事体育训练,直到18岁为止。

为了适应未来残酷战争的需要,儿童和少年要把白天绝大部分的时间用于从事军事体育训练,练习角力、作战游戏和球赛;他们在夜间要经常参加捕杀奴隶的实习活动,以训练他们的胆量和实际能力;为了使未来的战士养成超人的忍耐力,教育者让儿童在接受教育训练的过程中经常面临各种艰难遭遇,忍受饥渴、寒冷和痛楚的折磨。

② 斯巴达教育的内容有何特点

斯巴达的统抄治者重视对未来袭战士的军事体育训练,也重视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则严重忽视,读、写、算都没有列入学校的必修科目,许多学生在学校学习到18岁,但仍然目不识丁。学生在学校里也要学习音乐和舞蹈,但他们学习这些东西的目的是为了鼓舞勇气和培养严明的纪律。

③ 斯巴达人的文化教育

斯巴达人轻视文化教育。青少年只要求会写命令和便条就可以了。斯巴达人要求他们的子弟语言简明,直截了当,从小养成沉默寡言的习惯。他们的说话就像军事口令一样。有一次,一个国王威胁斯巴达国王,要斯巴达听从他的命令,否则把斯巴达夷为平地,斯巴达国王的回答是:“请!”这种简洁的回答后来被称做斯巴达式的回答。同样,斯巴达人轻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斯巴达城里,几乎看不到一座宏伟的建筑物,斯巴达人也没有制作出一件精致的艺术品传到后世。斯巴达人实行“二王制”。两个国王只有在打仗时才拥有无限的权力,一个国王充任统帅,一个国王留守国内。平时,一切重大问题都由30个人组成的“长老会议”决定。有5个执政官协助国王处理政务。一切有关城邦的重大事务,均由长老会议作出决定。然而,名义上还要由公民大会通过,方可有效。
斯巴达在长期的对外战争中,不断加剧对希洛人的压迫和剥削。英勇的希洛人多次举行起义。约公元前640年,希洛人发动长达十几年的武装起义。公元前464年,斯巴达境内的希洛人再次起义。他们英勇顽强,直逼斯巴达城下,坚持了长达10年的斗争。斯巴达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给了起义军自由。斯巴达的统治也因此受到沉重的打击。公元前4世纪中叶以后,斯巴达一天天走向衰亡。

④ 什么是斯巴达式教育

在古希腊时代的斯巴达城邦,斯巴达人的孩子出生后首先由部族长老进行体检,体弱者弃之山谷;体健者留下,并由部族统一抚养教育,过集体生活,每日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和意志品质磨练,以保持部族的强大战斗力.

⑤ 什么是斯巴达式的教育

在斯巴达,教育是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尚武精神,是实用性的国家导向的军事教育,教育成为斯巴达治国和维持统治的主要工具。
其教育目的:训练良好的公民,培养合格的军人。
其教育制度:斯巴达实行严格的体格检查制度,由长老代表国家检查新生儿的体质情况。只有健康的新生儿才被允许抚养。儿童7岁前,在家中接受母亲或保姆的养育和照管,受国家监督;7-18岁,进入国家的教育机构,即军营接受教育;18-20岁,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开始接受正规军训;20岁,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开始服兵役;30岁,正式获得公民资格,有参加民众大会的权利。可任官职,任需参战和军训;60岁,免除兵役。
其教育内容:1、忍耐劳苦训练2、军事体育训练----以“五项竞技”为主要内容3、道德教育,通过神话、传说、祭祀等,训练绝对服从精神。
雅典的教育则是一种身心统一的和谐发展的教育。追求身体美与心灵美的结合。反对专业和职业化的训练。同时,雅典人还认为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的职责。
其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既美且善的公民
其教育内容:7岁之前实行家庭教育;7岁后进入文法或音乐学校,接受读写算和音乐舞蹈教育;到13岁左右,一方面继续文法学校或音乐学校学习,另一方面进入体操学校,接受体育训练;到15-16岁,大多数公民子弟不继续学习,开始工作。少数贵族子弟进入国立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和审美教育。18-20岁,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训练;到20岁,授予公民称号。雅典妇女地位较低,深居家中,女孩子也只在家庭接受教育。
斯巴达教育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这种片面的以国家目的为教育目的的教育严重阻碍了斯巴达人的才能发展。但其教育实践中的国家导向性和实用性、专业性教育的模式代表了世界教育史的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
而雅典教育对理性主义的重视,对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理解,对自由教育的强调也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却与斯巴达教育形成鲜明对比

⑥ 什么叫做斯巴达式教育

斯巴达教育
培养武士的斯巴达教育

斯巴达的教育以培养凶悍的军士著称于世。

斯巴达是公元前8世纪左右建立的古希腊奴隶制最大城邦国之一,位

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南。为了镇压奴隶的反抗和异邦的侵袭,斯巴达把每

个城邦变成了一个大军营,每一个斯巴达人都将通过长期严格的军事体育

训练而成为士兵。

斯巴达人在婴儿时就要接受生命的考验,父母用烈酒为他擦洗,然后

还要让长老检查他们的体质是否健康。凡是经受不住考验或被长老认为是

虚弱的就被抛在弃婴场。七岁的男孩进入国家的教练所,从此他们就要经

受心魄和筋骨的磨炼,以形成坚韧、勇猛、凶顽、残暴、机警和服从的品

质。训练的主要形式是格斗。天刚发白,身着破烂长衬衣、骨瘦如柴的孩

子们便开始在围着圆柱的竞技场上搏斗。即使一方被打倒在地,伤口流着

血,另一方也不可手软。被打倒的如果能够不顾一切,顽强抵抗,坚持到

底,也被认为是强者。而哀叫和讨饶则被认为是莫大耻辱。在一旁指导的

队长和老人千方百计地挑动孩子把训练变成你死我活的厮杀。

还有一种方法,是专门考验儿童忍耐力的。任何一个儿童每年都必须

经受一次严厉的鞭笞,只有那些咬紧牙关,面无惧色的人才成为合格者。

训练所里的生活制度非常地严酷,孩子们一年四季光头赤足,只穿一件单

衣,白天吃的是不足以饱腹的饭菜,晚上睡的是粗糙的芦席垫。能忍受或

能采取抢盗方式谋生者都会受到奖励。除了军事体育训练之外,音乐和舞

蹈也是斯巴达人的教育方式。他们认为音乐可以陶冶敬神尚武的情操,舞

蹈可以训练和协调身体活动的节奏。还要经常接受奴隶主的道德教育,文

化知识不被重视。

18岁的青年将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青年军训团至少要组织一次军

事“演习”,即在夜间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包围、殴打和肆意残杀奴隶,

以锻炼性格和本领。20岁以后的青年要常年戍边习武,30岁时才能结

束教育和训练,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和公民。

斯巴达对女子也采取同样的军事和体育训练方式,如竞走、掷铁饼、

投标枪、格斗等等。对女子来说,这样的训练还有另外一个重要意义,因

为身体强壮的女子结婚后才能生育出健壮的孩子。因此,斯巴达的妇女也

具有坚毅的性格。有位斯巴达的母亲在儿子即将出征的时候,送给他一个

盾牌,叮嘱道:“拿住它,否则就躺在上面!”鼓励儿子英勇作战,决不

要贪生怕死。

⑦ 斯巴达的教育有何特点

(1)鲜明的阶级性。强调受教育是斯巴达人的特权,而奴隶则无权利接受教育。

(2)国家对教育高度重视,并建立公共的教育机构对所有的斯巴达儿童和少年(包括女子)进行严格的教育。

(3)重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军事体育训练,并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4)忽视对年轻一代的智育,造成他们身心的片面发展。

(5)斯巴达由于重视对年轻一代的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和军事体育训练放在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因而为保卫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勇敢无畏的战士。但斯巴达的统治者对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根本不重视对青少年文化知识的教育,结果培养的人素质不高,“斯巴达人性格中保守、狭隘、孤傲的性格,甚至达到无知的程度”。

⑧ 什么是斯巴达式教育

斯巴达教育
培养武士的斯巴达教育

斯巴达的教育以培养凶悍的军士著称于世。

斯巴达是公元前8世纪左右建立的古希腊奴隶制最大城邦国之一,位

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南。为了镇压奴隶的反抗和异邦的侵袭,斯巴达把每

个城邦变成了一个大军营,每一个斯巴达人都将通过长期严格的军事体育

训练而成为士兵。

斯巴达人在婴儿时就要接受生命的考验,父母用烈酒为他擦洗,然后

还要让长老检查他们的体质是否健康。凡是经受不住考验或被长老认为是

虚弱的就被抛在弃婴场。七岁的男孩进入国家的教练所,从此他们就要经

受心魄和筋骨的磨炼,以形成坚韧、勇猛、凶顽、残暴、机警和服从的品

质。训练的主要形式是格斗。天刚发白,身着破烂长衬衣、骨瘦如柴的孩

子们便开始在围着圆柱的竞技场上搏斗。即使一方被打倒在地,伤口流着

血,另一方也不可手软。被打倒的如果能够不顾一切,顽强抵抗,坚持到

底,也被认为是强者。而哀叫和讨饶则被认为是莫大耻辱。在一旁指导的

队长和老人千方百计地挑动孩子把训练变成你死我活的厮杀。

还有一种方法,是专门考验儿童忍耐力的。任何一个儿童每年都必须

经受一次严厉的鞭笞,只有那些咬紧牙关,面无惧色的人才成为合格者。

训练所里的生活制度非常地严酷,孩子们一年四季光头赤足,只穿一件单

衣,白天吃的是不足以饱腹的饭菜,晚上睡的是粗糙的芦席垫。能忍受或

能采取抢盗方式谋生者都会受到奖励。除了军事体育训练之外,音乐和舞

蹈也是斯巴达人的教育方式。他们认为音乐可以陶冶敬神尚武的情操,舞

蹈可以训练和协调身体活动的节奏。还要经常接受奴隶主的道德教育,文

化知识不被重视。

18岁的青年将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青年军训团至少要组织一次军

事“演习”,即在夜间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包围、殴打和肆意残杀奴隶,

以锻炼性格和本领。20岁以后的青年要常年戍边习武,30岁时才能结

束教育和训练,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和公民。

斯巴达对女子也采取同样的军事和体育训练方式,如竞走、掷铁饼、

投标枪、格斗等等。对女子来说,这样的训练还有另外一个重要意义,因

为身体强壮的女子结婚后才能生育出健壮的孩子。因此,斯巴达的妇女也

具有坚毅的性格。有位斯巴达的母亲在儿子即将出征的时候,送给他一个

盾牌,叮嘱道:“拿住它,否则就躺在上面!”鼓励儿子英勇作战,决不

要贪生怕死。

⑨ 斯巴达教育内容以五技()的军事教育为主

古希腊罗马在奴隶社会时期分为斯巴达教育(教育内容单一,以军事训练为主,有斗拳,击剑,角力,格斗,竞走……)和雅典教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之后又分为骑士教育和教会教育,其中,骑士教育需要学习骑士七技(骑马,下棋,游泳,击剑,打猎,投枪,吟诗),教会教育分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并称为七艺。

其余的我也不了解了,希望可以帮助你。

⑩ 斯巴达儿童是怎么教育的

所有男性公民都是终生服兵役,当时没有职业军队,为兵农一体化。只要发生战回争,所有男性公民答都需参战。为保卫政权的稳定,斯巴达教育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其教育目的是为了把奴隶主贵族子弟培养、训练成为体格强壮,受过严酷军事体育锻炼的武士。斯巴达把教育看成是国家的事情,教育全部由国家组织、管理和控制。儿童属国家所有,7岁前由父母代替国家抚养。从7岁起被送入国家的教育机构,直到18岁,接受严酷的军事训练和道德灌输,使他们养成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以及勇敢、顺从、爱国等品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为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角力五项竞技,此外还包括肉搏术、骑马、游泳、音乐与舞蹈等等。18岁的青年被送到士官团接受专门的军事训练直到20岁,30岁正式获得公民资格。值得注意的是,斯巴达重视女子教育,女孩同样要接受体操和军事训练。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