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义务教育 » 北京教育技术等级考试考题

北京教育技术等级考试考题

发布时间: 2020-11-19 13:09:08

⑴ 初级电工证考试.试题

初级电工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一次设备:直接与生产电能和输配电有关的设备称为一次设备。包括各种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电力电缆、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抗器、避雷器、消弧线圈、并联电容器及高压熔断器等。

2、二次设备:对一次设备进行监视、测量、操纵控制和保护作用的辅助设备。如各种继电器、信号装置、测量仪表、录波记录装置以及遥测、遥信装置和各种控制电缆、小母线等。

3、三相交流电:由三个频率相同、电势振幅相等、相位差互差120°角的交流电路组成的电力系统,叫三相交流电。

4、高压断路器:又称高压开关,它不仅可以切断或闭合高压电路中的空载电流和负荷电流,而且当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切断过负荷电流和短路电流。它具有相当完善的灭弧结构和足够的断流能力。

5、空气断路器(自动开关):是用手动(或电动)合闸,用锁扣保持合闸位置,由脱扣机构作用于跳闸并具有灭弧装置的低压开关,目前被广泛用于500V以下的交、直流装置中,当电路内发生过负荷、短路、电压降低或消失时,能自动切断电路。

6、负荷开关:负荷开关的构造秘隔离开关相似,只是加装了简单的灭弧装置。它也是有一个明显的断开点,有一定的断流能力,可以带负荷操作,但不能直接断开短路电流,如果需要,要依靠与它串接的高压熔断器来实现。

7、母线:电气母线是汇集和分配电能的通路设备,它决定了配电装置设备的数量,并表明以什么方式来连接发电机、变压器和线路,以及怎样与系统连接来完成输配电任务。

8、变压器:一种静止的电气设备,是用来将某一数值的交流电压变成频率相同的另一种或几种数值不同的交流电压的设备。

9、电流互感器:又称仪用变流器,是一种将大电流变成小电流的仪器。

10、接地线:是为了在已停电的设备和线路上意外地出现电压时保证工作人员的重要工具。按部颁规定,接地线必须是25mm2以上裸铜软线制成。

11、遮栏:为防止工作人员无意碰到带电设备部分而装设备的屏护,分临时遮栏和常设遮栏两种。

12、标示牌:用来警告人们不得接近设备和带电部分,指示为工作人员准备的工作地点,提醒采取安全措施,以及禁止微量某设备或某段线路合闸通电的通告示牌。可分为警告类、允许类、提示类和禁止在等。

13、跨步电压:如果地面上水平距离为0.8m的两点之间有电位差,当人体两脚接触该两点,则在人体上将承受电压,此电压称为跨步电压。最大的跨步电压出现在离接地体的地面水平距离0.8m处与接地体之间。

14、相序:就是相位的顺序,是交流电的瞬时值从负值向正值变化经过零值的依次顺序。

15、电力系统:电力系统是动力系统的一部分,它由发电厂的发电机及配电装置,升压及降压变电所、输配电线路及用户的用电设备所组成。

二、选择题

1、万用表的转换开关是实现(A)。

A、各种测量种类及量程的开关 B、万用表电流接通的开关

C、接通被测物的测量开关

2、两只额定电压相同的电阻,串联接在电路中,则阻值较大的电阻(A)。

A、发热量较大 B、发热量较小 C、没有明显差别

3、绝缘手套的测验周期是(B)。

A、每年一次B、六个月一次C、五个月一次

4、绝缘靴的试验周期是(B)。

A、每年一次B、六个月一次C、三个月一次

5、接受倒闸操作命令时(A)。

A、要有监护人和操作人在场,由监护人接受

B、只要监护人在场,操作人也可以接受

C、可由变电站(所)长接受

6、在值班期间需要移开或越过遮栏时(C)。

A、必须有领导在场B、必须先停电

C、必须有监护人在场

7、接地中线相色漆规定涂为(A)。

A、黑B、紫C、白

8、变电站(所)设备接头和线夹的最高允许温度为(A)。

A、85℃B、90℃C、95℃

9、电流互感器的外皮最高允许温度为(B)。

A、60℃B、75℃C、80℃

10、电力变压器的油起(A)作用。

A、绝缘和灭弧B、绝缘和防锈C、绝缘和散热

11、电力电缆不得过负荷运行,在事故情况下,10kV以下电缆只允许连续(C)运行。

A、1h过负荷35%B、1.5h过负荷20%C、2h过负荷15%

12、继电保护装置是由(B)组成的。

A、二次回路各元件B、各种继电器

C、包括各种继电器和仪表回路

13、线路继电保护装置在该线路发生故障时,能迅速将故障部分切除并(B)。

A、自动重合闸一次B、发出信号

C、将完好部分继续运行

14、装设接地线时,应(B)。

A、先装中相B、先装接地端,再装两边相

C、先装导线端

三、填空题

1、安全工作规程是中规定:设备对地电压高于250V为高电压;在250V以下为低电压;安全电压为36V以下;安全电流为10mA以下。

2、值班人员因工作需要移开遮栏进行工作,要求的安全距离是10kV时0.7m,35kV时1.0m,110kV时1.5m,220kV时3.0m。

3、遇有电气设备着火时,应立即将该设备的电源切断,然后进行灭火。

4、值班运行工的常用工具有钢丝钳、螺丝刀、电工刀、活板手、尖嘴钳、电烙铁和低压试电笔等。

5、在变压器的图形符号中Y表示三相线圈星形连接。

6、变电站(所)控制室内信号一般分为电压信号;电流信号;电阻信号。

7、带电设备着火时应使用干粉、1211、二氧化碳灭火器,不得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8、变电站(所)常用直流电源有蓄电池、硅整流、电容储能。

9、高压断路器或隔离开关的拉合操作术语应是拉开、合上。

10、继电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的投解操作术语应是投入、解除。

11、验电装拆接地线的操作术语是装设、拆除。

12、已执行的操作票注明“已执行”。作废的操作应注明“作废”字样。这两种操作票至少要保存三个月。

13、在晶体管的输出特性中有三个区域分别是截距、放大区和饱和区。

14、在阻、容、感串联电路中,只有电阻是消耗电能,而电感和电容只是进行能量变换。

15、变电站(所)倒闸操作必须由两人执行,其中对设备熟悉者做监护人。

16、填写操作票,要包括操作任务操作顺序、发令人、操作人、监护人及操作时间等。

17、高压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人体接地点的安全距离:室内应大于4m,室外应大于8m。

18、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流,是由一次回路的负荷电流所决定的,它不随二次回路阻抗变化,这是与变压器工作原理的主要区别。

19、变压器油枕的作用是调节油量、延长油的使用寿命。油枕的容积一般为变压器总量的十分之一。

20、变压器的冷却方式有油浸自冷式、油浸风冷式、强油风冷式和强油水冷却式。

四、问答题

1、继电保护的用途是什么?

答:①、当电网发生足以损坏设备或危及电网安全运行的故障时,使被保护设备快速脱离电网;②、对电网的非正常运行及某些设备的非正常状态能及时发出警报信号,以便迅速处理,使之恢复正常;③、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和远动化,以及工业生产的自动控制。

2、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基本特点是电流突增,电压突降,以及电流与电压间的相位角发生变化,各种继电保护装置正是抓住了这些特点,在反应这些物理量变化的基础上,利用正常与故障,保护范围内部与外部故障等各种物理量的差别来实现保护的,有反应电流升高而动作的过电流保护,有反应电压降低的低电压保护,有即反应电流又反应相角改变的过电流方向保护,还有反应电压与电流比值的距离保护等等。

3、对继电器有哪些要求?

答:①、动作值的误差要小;②、接点要可靠;③、返回时间要短;④、消耗功率要小。

4、常用继电器有哪几种类型?

答:按感受元件反应的物理量的不同,继电器可分为电量的和非电量的两种,属于非电量的有瓦斯继电器、速度继电器、温度继电器等。

反应电量的种类较多一般分为:

①、按动作原理分为:电磁型、感应型、整流型、晶体管型;②、按反应电量的性质有:电流继电器和电压继电器;③、按作用可分为:电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等。

5、感应型电流继电器的检验项目有哪些?

答:感应型电流继电器是反时限过流继电器,它包括感应元件和速断元件,其常用型号为GL-10和GL-20两种系列,在验收和定期检验时,其检验项目如下:

①、外部检查;②、内部和机械部分检查;③、绝缘检验;④、始动电流检验;⑤、动作及返回值检验;⑥、速动元件检验;⑦、动作时间特性检验;⑧、接点工作可靠性检验。

6、怎样正确使用接地摇表?

答:测量前,首先将两根探测针分别插入地中接地极E,电位探测针P和电流探测针C成一直线并相距20米,P插于E和C之间,然后用专用导线分别将E、P、C接到仪表的相应接线柱上。

测量时,先把仪表放到水平位置检查检流计的指针是否指在中心线上,否则可借助零位调整器,把指针调整到中心线,然后将仪表的“信率标度”置于最大倍数,慢慢转动发电机的摇把,同时旋动“测量标度盘”使检流计指针平衡,当指针接近中心线时,加快发电机摇把的转速,达到每分钟120转以上,再调整“测量标度盘”使指针于中心线上,用“测量标度盘”的读数乘以“倍率标度”的倍数,即为所测量的电阻值。

7、继电器应进行哪些外部检查?

答:继电器在验收或定期检验时应做以下外部检查:

①、继电器外壳应完好无损,盖与底座之;②、各元件不应有外伤和破损,且按装牢固、整齐;③、导电部分的螺丝接线柱以及连接导线其部件不应有氧化开焊及接触不良等现象,螺丝及接线柱均应有垫片及弹簧垫;④、非导电部分如弹簧,限位杆等,必须用螺丝加以固定并用耐久漆并封。

8、什么是变压器的绝缘吸收比?

答:在检修维护变压器时,需要测定变压器的绝缘吸收比,它等于60秒所测量的绝缘电阻值与15秒所测的绝缘电阻值之比即R60/B15用吸收比可以进行一步判断绝缘是否潮湿,污秽或有局部缺陷,规程规定在10~30℃时,35~60kV绕组不低于1.2,110~330kV绕组不低于1.3。

9、DX-11型信号继电器的动作值返回值如何检验?

答:试验接线与中间继电器相同,对于电流型继电器,其动作值应为额定值的70~90%,对于电压型信号继电器,其动作值应为额定值的50~70%。

返回值均不得低于额定值的5%,若动作值,返回值不符合要求,可调整弹簧拉力或衔铁与铁芯间的距离。

10、继电保护装置的快速动作有哪些好处?

答:①、迅速动作,即迅速地切除故障,可以减小用户在降低电压的工作时间,加速恢复正常运行的过程;②、迅速切除故障,可以减轻电气设备受故障影响的损坏程度;③、迅速切除故障,能防止故障的扩展。

11、电流速断保护的特点是什么?

答:无时限电流速断不能保护线路全长,它只能保护线路的一部分,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将影响电流速断的保护范围,为了保证动作的选择性,其起动电流必须按最大运行方式(即通过本线路的电流为最大的运行方式)来整定,但这样对其它运行方式的保护范围就缩短了,规程要求最小保护范围不应小于线路全长的15%。

另外,被保护线路的长短也影响速断保护的特性,当线路较长时,保护范围就较大,而且受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较小,反之,线路较短时,所受影响就较大,保护范围甚至会缩短为零。

对于直流时间继电器,动作电压不应大于额定电压的65%,返回电压不应小于额定电压的5%,对于交流时间继电器,动作电压不应大于额定电压的85%,若动作电压过高,则应调整弹簧弹力。

12、对断路器控制回路有哪几项要求?

答:断路器的控制回路,根据断路器的型式,操作机构的类型以及运行上的不同要求,而有所差别,但其基本上接线是相似的,一般断路器的控制回路应满足以下几项要求:

①、合闸和跳闸线圈按短时通过电流设计,完成任务后,应使回路电流中断;②、不仅能手动远方控制,还应能在保护或自动装置动作时进行自动跳闸和合闸;③、要有反映断路器的合闸或跳闸的位置信号;④、要有区别手动与自动跳、合闸的明显信号;⑤、要有防止断路器多次合闸的“跳跃”闭锁装置;⑥、要能监视电源及下一次操作回路的完整性。

13、电气上的“地”是什么?

答:电气设备在运行中,如果发生接地短路,则短路电流将通过接地体,并以半球面形成地中流散,如图所示,由于半球面越小,流散电阻越大,接地短路电流经此地的电压降就越大。所以在靠近接地体的地方,半球面小,电阻大,此处的电流就高,反之在远距接地体处,由于半球面大,电阻小其电位就低。试验证明,在离开单根接地体或接地极20m以外的地方,球面已经相当大,其电阻为零,我们把电位等于零的地方,称作电气上和“地”。

14、测量电容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①、用万用表测量时,应根据电容器和额定电压选择适当的档位。例如:电力设备中常用的电容器,一般电压较低只有几伏到几千伏,若用万用表R×1CK档测量,由于表内电池电压为15~22.5伏,很可能使电容击穿,故应选用R×1K档测量;②、对于刚从线路上拆下来的电容器,一定要在测量前对电容器进行放电,以防电容器中的残存电椅向仪表放电,使仪表损坏;③、对于工作电压较高,容量较大的电容器,应对电容器进行足够的放电,放电时操作人员应的防护措施,以防发生触电事故。

15、什么叫正弦交流电?为什么目前普遍应用正弦交流电?

答:正弦交流电是指电路中电流、电压及电势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按正弦函数规律变化,这种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称为交变电流,简称交流。

交流电可以通过变压器变换电压,在远距离输电时,通过升高电压以减少线路损耗,获得最佳经济效果。而当使用时,又可以通过降压变压器把高压变为低压,这即有利于安全,又能降你对设备的绝缘要求。此外交流电动机与直流电动机比较,则具有造价低廉、维护简便等优点,所以交流电获得了广泛地应用。

16、为什么电气测量仪表,电度表与继电保护装置应尽量分别使用不同次级线圈的CT?

答:国产高压CT的测量级和保护级是分开的,以适应电气测量和继电保护的不同要求。电气测量对CT的准确度级要求高,且应使仪表受短路电流冲击小,因而在短路电流增大到某值时,使测量级铁芯饱和以限制二次电流的增长倍数,保护级铁芯在短路时不应饱和,二次电流与一次电流成比例增长,以适应保护灵敏度要求。

17、CT的容量有标伏安(VA)有标欧姆(Ω)的?它们的关系?

答:CT的容量有标功率伏安的,就是二次额定电流通过二次额定负载所消耗的功率伏安数:W2=I2Z2,有时CT的容量也用二次负载的欧姆值来表示,其欧姆值就是CT整个二次串联回路的阻抗值。CT容量与阻抗成正比,CT二次回路的阻抗大小影响CT的准确级数,所以CT在运行是其阻抗值不超过铭牌所规定容量伏安数和欧姆值时,才能保证它的准确级别。

18、兆欧表摇测的快慢与被测电阻值有无关系?为什么?

答:兆欧表摇测的快慢一般来讲不影响对绝缘电阻的测量。因为兆欧表上的读数是反映发电机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在电压变化时,通过兆欧表电流线圈的电流,也同时按比例变化,所以电阻值数不变,但如果兆欧表发电机的转数太慢,由于此时电压过低,则也会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因此使用兆欧表时应按规定的转数摇动。一般规定为120转/分,可以±20%变化,但最多不应超过±25%。

19、哪些电气设备必须进行接地或接零保护?

答:①、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高低压电器和照明器具的底座和外壳;②、互感器的二次线圈;③、配电盘和控制盘的框架;④、电动设备的传动装置;⑤、屋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架构,混凝土架和金属围栏;⑥、电缆头和电缆盒外壳,电缆外皮与穿线钢管;⑦、电力线路的杆塔和装在配电线路电杆上的开关设备及电容器。

20、在进行高压试验时必须遵守哪些规定?

答:①、高压试验应填写第一种工作票。在一个电气连接部分同时有检修和试验时填一张工作票。但在试验前应得到检修工作负责有的许可,在同一电气连部分,高压试验的工作票发出后,禁止再发第二张工作票。如加压部分和检修部分之间的断开点,按试验电压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并在另一则有接短路时,可在断开点一侧进行试验,另一侧可继续工作,但此时在断开点应挂有“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并设有专人监护;②、高压试验工作不各少于两人,试验负责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开始试验前试验负责人应对全体试验人员详细布置试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③、因试验需要断开设备接头时,拆前应做好标记,接后应进行检查;④、试验装置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高压引线应尽量缩短,必要时用绝缘物支持牢固,试验装置的电源开关应使明显断开的双刀闸,为了防止误合,切闸,可在刀刃上加绝缘罩,试验装置的低压回路中应有两个串联电源开关,并加上装过载自动掉闸装置;⑤、试验现场应装设遮栏或围栏,向外悬挂“止步,高压危险!”标牌并派人看守,被试设备两端不在同一地点时,另下点派人看守;⑥、加压前,必须认真检查,试验接线表计倍率,调压器在零位及仪表的开始状态,均正确无误,通知有关人员离开被试设备,并取得负责人许可,方可加压,加压中应有监护并呼唱,高压试验工作人员,在全部加压中,应精力集中不得与他人闲谈,随时警惕异常现象发生。操作人员应站在绝缘垫上;⑦、变更接线或试验结束时,应首先断开试验电源,放电并将升压设备的高压部分短路落地;⑧、未装地线的大熔器被试设备,应先放电再做试验,高压直流试验时,每告一段落或结束,应将设备对地放电数次,并短路接地;⑨、试验结束时,试验人员应拆除自装的接地短路线,并对被试设备进行检查和清理现场;⑩、特殊的重要电气试验,应有详细的试验措施并经主管生产领导(总工)批准。

⑵ 大一 教育技术学导论 试题

1.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教育技术发展概况。这就形成了关于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绩效技术和知识管理技术属于( )发展阶段的( )技术。
2. “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1969年修改为11层次)。其中3大类为( )、( )、( )。
3. 学习结果和学习目标在本质上一致的,加涅根据学习结果不同特点,概括出五种学习结果:( )、( )、( )、动作技能、态度。
4. 1954年哈佛大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艺术》一文,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缺点,指出使用教学机器能解决许多教学问题。他根据他的( )、和( )的理论设计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
1. 教育技术(AECT94定义)2. 绩效技术3. 知识管理
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5. 信息素养
1. 如何理解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含义?
2. 个别化的优缺点有哪些?
3. 影响学习过程的因素有哪些?
4. 画出香农——韦弗教育传播理论模式图,并根据该模式分析学校教学的教育传播过程
5.结合自己学习体验谈谈对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模型的理解?
6.知识管理对网络学习的作用有哪些?
7、学习媒体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8. 简述“经验之塔”理论对视听教学方法发展的影响
9.对绩效技术和教学系统设计进行比较,二者有何联系和区别?
10. 程序教学的基本要素
四.论述题(第一小题 12 分,第二小题13分,共 25 分)
1. “我们淹没在网络数据资料的海洋中,却又在忍受着知识的饥渴”。阐述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2. 在“长春2004—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上,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主席巴巴拉·西尔斯首次提出了AECT教育技术新定义:E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请结合自己的学习,谈谈AECT教育技术新定义的解读与启示
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教育技术学专业
教育技术学导论试题
得分
评卷人
1、“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1969年修改为11层次)。其中3大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54年__________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艺术》一文,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缺点,指出使用教学机器能解决许多教学问题。他根据他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理论设计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_设计了第一台自动教学机。被称为”程序教学之父”的是___________
5、教育技术的形成经历了三种教学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共20分)
1、教育技术(AECT94定义)
2、学习资源
3、教学媒体
4、系统方法
5、过程
1、程序教学的基本要素
2、媒体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自主学习的设计原则
4、教育史学家认为的四次教育革命
5、列举常见的视听觉类媒体,任选其一说明它在教学传播过程中的优缺点。
四、论述(共40分)
1、 简述“经验之塔”理论对媒体选择的指导意义。
2、 分析小组教学的优缺点
3、结合当今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试分析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
4、 在“长春2004—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上,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主席巴巴拉·西尔斯首次提出了AECT教育技术新定义:E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请结合自己的学习,谈谈AECT教育技术新定义的解读与启示
一、填空 (共15分)
1、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_设计了第一台自动教学机。被称为”程序教学之父”的是___________
2、1954年斯金纳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艺术》一文,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缺点指出使用教学机器能解决许多教学问题。他根据他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理论设计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
3、加涅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特点,概括出五种学习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1969年修改为11层次)。其中3大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系统科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共20分)

1、绩效技术

2、教育信息化

3、超文本

4、教学结构

5、教育技术
三、简答 (共25分)
1、教育技术运用所包含的内容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简述按教育信息资源的存在形态通常把因特网教育信息资源分为那几类;
3、我国教育技术的特点是什么?当前我国教育技术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4、解释医疗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功能
5、解释“媒体一般是灵活的、可以替换的”这一观点
四、论述(共40分)
1、 什么是系统方法?它对教育技术的发展产生过什么影响?它与教育技术有什么关系?
2、 请你回顾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由此分析我国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你能提出一些新的解决思路吗?
3、什么是信息技术?什么是教育技术?两者有什么关系?谈谈你的教育技术观?
4、请举出教育技术研究的六大热点领域?并就其中一个做详细说明。
一、 填空题 (每空1 分,共 10 分)
1.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 )设计了第一台自动教学机。被称为”程序教学之父”的是( )
2.布卢姆认知领域的学习目标包括六个层次::知道、领会、( )、( )、( )、评价
3.教育技术的形成经历了三种教学方法,分别是( )、( )、( )
4.学习者通过符号(字母、数字、单词等)与自己所处环境作用及反应的能力。加涅把智力技能分为辨别、( )、( )和高级规则。
二、 名词解释 (每小题3分,共15分)
1. 教育技术(AECT2005定义)
2.学习媒体
3. 教育信息化
4. 流媒体技术
5.教学系统
三、 简答题 (每小题 5分,共50 分)
1. 教育技术逻辑起点是什么?
2. 简述小组教学的优缺点?
3. 影响学习过程的因素有哪些?
4.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教育技术发展概况。这就形成了关于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该模型具体内容是什么?
5.结合自己学习体验谈谈对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模型的理解?
6.知识管理对网络学习的作用有哪些?
7、解释“媒体一般是灵活的、可以替换的”这一观点
8.简述当前三种典型教学结构
9.我国教育技术的特点是什么?当前我国教育技术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0. 程序教学的基本要素
四.论述题(第一小题 12 分,第二小题13分,共 25 分)
1.根据自己学习体会,假如你是一名某一科目教师,谈谈你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请就下面的观点进行评述: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具有多种功能,并且在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因此 有人提出:多媒体计算机是一种全能的媒体,它能够代替幻灯、投影、广播、录音、 电影、电视等媒体。(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逻辑性。)
教育技校学导论参考答案:
试卷1:
一.
1、 信息化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时代) 观念形态技术
2、 做的经验 观察的经验 抽象的经验
3、 言语信息 智力技能 认知策略
4、 操作条件反射 积极强化
二、
1-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 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
3- 是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是要对知识进行规范管理,以利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
4- 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5- 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
三、
1、 答题要点:技术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在不断地演变。技术包含2方面内容,即有形的物质设备、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观念形态的方法技能。技术的重点在于工作技能的提高和工作的组织,而不是工具和机器
2、 有明确教学目标 提供与传统不同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 学生能及时反馈 灵活安排时间 自定学习步调 等
过多依赖学生的主动作用要求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责任心很强 准备适合个别化教学的材料很困难 有些教师不适应具有支持性指导任务 适合个别化教学的课程范围和类型有限 以学为主的课程很大方面取决于主办学校行政管理的支持
3、 身心发展状况3、已有的认知结构水平、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习风格3、外部环境
一、
1、做的经验、观察经验、抽象经验
2斯金纳 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
3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资源)
4 普莱西
5 视听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技术、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
二、
1、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支持学习的人、物、财、信息等
3、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
4、系统方法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吧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5、 是指为了达到预定学习效果而采取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是一个包括输入、行为和输出的序列。
三、
1 小步子逻辑序列、积极反应、信息及时反馈、自定步调。减少错误率
2、依据学习者特征、依据学习任务、依据客观条件
3、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知识外化
实现自我反馈
4 文字体系出现 印刷术产生 专职教师出现 教育技术
5 电视机 录像机 影碟机

1、 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各种教学活动可以依其经验的具体—抽象程度,排成一个序列;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入抽象经验;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位于塔的中间部位的那些视听材料和视听经验,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经验方式的不足。
2、 优点:较高的认知目标 创造性的思考技巧能、交流技能 人际关系技能、理想的态度性格
3、 缺点:小组方面的困难 态度问题
试卷3:
1、 普莱西 斯金纳2、 操作像条件反射 强化3、 言语信息 智力技能 认知策略 态度 动作技能4、 直接做的经验 观察的经验 抽象经验5、 信息论 系统论 控制论

1 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
2、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3、 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
4、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的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5、是指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媒体的利用、革新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
2在线数据库、新闻组、电子公告牌、电子期刊、电子书、教育网站
3非替代性、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适者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的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发展需要新观念,并且要通过积极推进教育的整体改革才能使自身获得快速发展
问题 教育技术观念中存在问题()教育技术研究中存在问题()

一、1、普莱西 斯金纳
2、应用 分析 综合
3、视听教学方法 个别化教学方法 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
4、概念 规则
二、1、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E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using,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⑶ 教育技术学,写什么题目的毕业论文好呢

你不来是有指导教师吗源?找指导教师商量一下。如果导师不提供选题或导师的选题自己不感兴趣也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思考一下:
1、从理论学习中找。找一下教育技术的专业期刊,看看大家在谈什么,里面的文章有没有能引起自己共鸣,特别是有没有自己感觉不大对的....
2、实践中找。学习、实践中有没有发现一些问题....专业课的设置、毕业生的走向、学生对专业的认同程度、考研动机等等都是贴近生活的选题

⑷ 2015全国咨询继续教育地基处理及桩基技术考题和答案

抱歉同行这个不清楚,一般都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处理,有些考试跟实际有差别,好久没接触了。

⑸ 现代教育技术考题,求答案!!!

CCBBADCBA

⑹ 教育学考试题目

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履行岗位职责,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书育人任务必须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一般地说教学基本功应包含:
1、理解课程标准和把握教材的基本功:掌握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的目的、要求、内容、应重视的问题以及各个年级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教学要求。能够理解单元或章节教材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实际的需要。
2、备课的基本功:能从教学实际出发认真构思教学方案,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认真设疑,能抓住要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科与学科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以及课与课之间的联系与整合,教案字迹工整、规范。
3、运用教学语言的基本功: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正确、清楚表达讲授内容,用词准确,条理清楚,节奏适宜,过渡自然,逻辑性强,富有幽默感,讲课堂术语。
4、设计板书的基本功:能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好板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条理分明,科学、合理、适用,有指导复习的价值,书写美观。
5、应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基本功:能够恰当选择和使用常用的教学媒体,做到独立使用,操作规范,对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技术水平达到国家要求(中级)水平。
6、学科专项基本功:如语文学科朗读,数学学科绘制图形,外语学科绘制简笔画,能用外语组织教学,历史学科能准确指示和分析历史地图、文物图及历史资料,地理学科绘制简略地图,物理学科、化学学科、生物学科能正确进行演示实验和组织学生实验,音乐学科自弹自唱,美术学科示范美术技法,体育学科示范动作和示范操作等。
7、组织教学基本功:课堂上重视组织教学,做到从开始到最后师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进行教与学,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心理活动,随时调节课堂气氛,端正学生的学习状态,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得。
8、教学评价基本功:教师要熟练掌握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方法和技能(包括编写试题,试卷分析,评课等),关注学生之间的有差异的成长和发展,及时帮助、指导学生,鼓励学生更好的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还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逐步学会个人成长记录袋、成长自述、实作测试、案例分析等评价方法和手段,提高评价效果,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⑺ 高分悬赏:请教育技术学达人帮忙解答以下2个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麻烦详细解答)在线等!!!!

1. 利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教育技术领域的问题,弄清教育技术的发展规律和应用效果,有助于我们更了解教育技术、更好地更有效地应用教育技术。
2.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观察法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观察法不限于肉眼观察﹑耳听手记﹐还可以利用视听工具﹐如录音机﹑录像机﹑电影机等作为手段。观察法的步骤是﹕①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现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如果情况复杂或内容多﹐可采取小组分工观察。最后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所需的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采用的仪器等﹔并考虑如何保持被观察对象的常态等等。②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要选择最适宜的观察位置﹐集中注意力﹐记下重点﹐不为无关现象扰乱﹐观察时可借助仪器及时作记录﹐不要事后回忆。③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利用统计技术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2、文献法通过阅读有关图书﹑资料和文件来全面地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查阅的文件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须鉴别其真伪后才可选用。文献法的步骤是﹕收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如图书﹑资料﹑文件和原始记录等。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材料分别按照适当顺序阅读。详细阅读有关文献﹐边读﹑边摘录﹑边立大纲。根据大纲﹐将所摘录材料分条组织进去。分析研究材料写成报告。使用这一方法须注意﹕查阅文献之前﹐要有与研究问题有关的知识准备﹐否则难于从材料的分析中作出正确的结论。
3、调查法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包括口头或书面的﹐直接或间接的)﹐比较充分地掌握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以后的教育实践活动。调查法一般的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收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在调查的过程中﹐经常利用观察法作为调查和核对材料的手段。调查法必要时可同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调查法的步骤是﹕①准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各种必要的安排。②按计划进行调查活动﹐通过各种手段收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③整理材料。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合﹐写出调查研究报告。
4、统计法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以求得对研究的教育现象作出数量分析的结果。这是数理统计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统计法可用于对教育行政效率的检验﹐对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对课程分量规定的测定﹐对学生的成绩的科学比较等等。在教育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描述统计研究情况﹐如整理实验或调查来的大量数据﹐找出这些数据分布的特征﹐计算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将大量数据简缩﹐找出其中所传递的信息。还可进一步使用推断统计法﹐即利用描述统计取得的信息﹐通过局部去推断全局的情况。近几十年来随著统计学的发展﹐提出了实验设计﹐要求在较严谨的实验研究中检验设计中所列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统计法一般分为两大步骤﹕统计分类。整理数据﹐列成系统﹐分类统计﹐制统计表或统计图。数量分析。通过数据进行计算﹐找出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从中找出改进工作的措施。掌握统计法﹐必须学会科学的推理方法和掌握统计计算的技术。
5、行为研究法一种综合的研究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和访问﹐了解儿童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关于儿童行为的规律﹐从而采取具体措施﹐帮助儿童修改他的行为﹐故也称为行为修改法。现代行为修改派的主要代表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他主张控制情境﹐采用褒奖和强化的方法﹐来修改儿童的行为。这种方法进行的步骤如下﹕①把儿童行为的表现作详细的观察和记录。②根据观察的结果和记录﹐对儿童行为进行具体分析﹐确定行为修改的内容和程序。③按计划帮助儿童改变行为。④进行过程中要注意强化是否及时﹐物质强化是否伴随言语的赞赏﹐强化方式是否多样化﹐强化是否恰当﹐给予强化的人是否为儿童所信任等。一般不用惩罚的方法。
6、历史研究法通过对人类历史上丰富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分析研究﹐去认识教育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今天的教育工作。历史研究须广泛地查阅文献﹐它同文献法有关﹐但不能等同文献法。文献法不一定研究某一现象的全部过程﹐历史研究法也不限于只查阅文献。历史研究法的步骤是﹕史料的收集。要尽可能地收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史料﹐如政府的教育法令﹑规章制度﹑决议﹑规划﹑条例等材料﹔还要收集反映当时教育情况的论著﹑报告﹑小说等有关材料。不仅要有文字的史料﹐还要有非文字的史料。史料的鉴别。要用各种方式对收集的史料鉴别其真伪﹐也要区别长期为大家所公认的史料中史实的真伪。史料的运用。史料鉴别后﹐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要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7、比较法比较法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采用比较法﹐要考虑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历史传统﹑科学和技术以及文化发展的水平﹑教育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反映﹐明确可比较的指标。这样﹐才能正确掌握某一国家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明确可以借鉴和学习什么。进行步骤﹕①描述。把所要比较的国家的教育现象的外部特征加以描述﹐要求准确﹑客观﹐为进一步分析﹑比较提供必要的资料。②整理。把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如作出统计材料﹐进行解释﹑分析﹑评价﹐设立比较的标准等﹔必要时须研究某些材料在历史发展中的变化﹐以便深刻地理解所分析的教育对象的现状。③比较。对资料进行比较和对照﹐找出异同和差距﹐提出合理运用的意见。比较法的使用离不开其他方法的配合﹐比较法本身还要求科学化和定量化。
8、分析法或称逻辑分析法﹐即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这种方法本身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具体方法。分析是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分为各个组成要素﹐抽出它的各种特点来﹐单独地观察它们﹐剖析每个组成因素的性质和特征。分析之后﹐又必须进行综合。即根据分析的结果﹐把事物或现象的各个要素联成一个整体来认识。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抽象是对某种教育现象抽出基本的﹑本质的东西﹐撇开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集中注意力去掌握事物的本质﹐概括则是从某些教育现象中抽取出其本质属性﹐从而形成概念。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即将所研究的同类教育现象概括出该类现象中的一般特征来。演绎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分析法对研究成果的关系甚大﹐分析工作必须慎重地进行﹐特别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方法论作为指导。
9、实验法在人工控制教育现象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教育现象的变化和结果。它能使观察﹑记录更为精密﹐便于弄清每一个条件所产生的影响﹐保证研究工作的准确进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前者基本上是在人工设置的条件下进行﹐可采取各种复杂的仪器和现代技术。后者在日常教育工作的正常条件下进行。教育实验法多数采用自然实验法进行﹐但对某些问题的研究也需要应用实验室实验法。不论采用哪种实验法﹐都要保证受试者处在正常的状态中。实验法一般分 3种﹕单组法。就一个组或班进行实验﹐看施加某一实验因子与不施加实验因子或在不同时期施加另一实验因子﹐在效果上有何不同。等组法。就各方面情况相等的两个班或组﹐分别施以不同的实验因子﹐再来比较其效果。循环法。把几个不同的实验因子﹐按照预定的排列次序﹐分别施加在几个不同的班或组﹐然后把每个因子的几次效果加在一起﹐进行比较。实验法进行的步骤是﹕①决定实验方法﹑组织形式﹐拟定实验计划。②创造实验条件﹐准备实验用具。实验进行前﹐根据实验目的﹐拟定测验题目﹐准备教具﹑仪器﹑记录表格﹑统一标准﹐拟定记录方法﹑符号等﹐设法控制实验因素﹐使重要因素不变或少变。③实验的进行。在实验过程中要作精确而详尽的记录﹐在各阶段中要作准确的测验。为了排除偶然性﹐可反覆实验多次。④处理实验结果。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慎重核对结论﹐力求排除偶然因素作用。与实验法有关的还有模拟法﹐即创设专门类似物(模型)或情境的办法。科学模拟便于进行精确分析﹐把所得结论用于现实环境。如外语教学中创造语言环境和外语演剧教学﹐直接教学法的试验等等。
10、个案研究法对单一的人或事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研究的人或事可能是典型的﹐也可能不是典型的。可以通过若干个个案研究﹐再作比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工作。个案研究一般常同典型调查结合进行﹐进行的步骤﹐与调查法类同。一般为﹕进行了解﹑确定个案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调查﹐收集资料。进行个案分析研究﹐写出分析报告。

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是指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的分析研究,从而达成疏理、解释或评价、预测任务的一种方法。

⑻ 求西北师大教育技术学考研真题

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2008年教育技术学考研试题

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教育技术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48分)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远程教育

教育信息化

超媒体

校园网

数字化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信息能力

二、解答题(每题9分,共72分)

1、简述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

2、简述电化教育的基本原则

3、简述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4、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5、简述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特征

6、简述现代教育媒体的分类

7、简述internet的主要功能

8、简述优秀电子教材和教育资源库的标准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如何实现两者的整合?请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你认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应该落实在哪里?

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教育技术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32分)

教育技术

教育信息

信息素养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学媒体

信息技术教育

教育信息化

二、解答题(每小题8分,共64分)

1、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简述我国远程教育经历了几个阶段?

3、简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三大范畴?

4、简述数字化学习的主要模式?

5、远程教育中一般运用哪些教学媒体?

6、电化教育过程(教育技术过程)与一般教育过程相比增添了哪三个因素,他们的特点是什么?

7、什么是教育传播?

8、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三、论述题(1、2题每题13分,3、4题每题14分,共54分)

1、从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阐述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2、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对学生发展有什么意义?

3、当代教师为什么要学习和掌现代教育技术?

4、阐述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的过程及构成要素?

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选做5题,每题8分,共40分)

1现代教育技术2信息技术

3超媒体4多媒体教学软件

5教学设计6数字化学习(e-learning)

二、解答题(选做4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什么是信息化教学模式?它与一般教学模式有什么不同?

2、简述从资源和媒体的角度进行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的分类。

3、网络课件的开发包括那些基本环节?请用图示其开发流程。

4、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特点和基本模式。

5、简述加德钠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论述题(选做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请谈谈你对信息化教育的定义、内涵和基本特征的理解。

2、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请对你所在学校开展整合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3、研究型课程模式述评:

(1)常见的研究型课程模式的基本步骤;

(2)优点和不足之处。

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解释概念(每小题4分,共40分)

1、信息化教育

2、媒体、教学媒体

3、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4、教学设计

5、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

6、电视教学软件

7、课程包

8、混合学习

9、叙事研究

10、质性研究范式

二、解答题(每题8分,共64分)

1、创新推广(传播)理论的要义是什么,对我们教育技术学领域有什么启示?

2、试分析电视教学媒体的特性?

3、试分析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4、教学设计过程中,如何选择教学媒体?

5、试从资源和媒体的角度对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进行分类?

6、简述教育网站的开发流程?

7、网络远程教育的常用教学模式有那些?

8、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要素有那些?

三、论述题(第1、2题每题15分,第3题16分,共46分)

1、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结合你的学习或工作经验谈谈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看法?

2、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国家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如何认识工程实施中的三种模式和教学软件的关系?并就国家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和发展发表你的看法?

3、当前,我国正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如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关键问题。试就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谈谈你的看法(应包括:什么是教育资源,优质教育资源?如何看待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如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程序设计

一、选择题(40分,每小题2分)

1.c语言规定:在一个原程序中,main函数的位置

a、必须在最开始

b、必须在系统调用的库函数的后面

c、可以任意

d、必须在最后

2.假设所有变量均为整型,则表达式(a=2,b=5,b++,a+b)的值是

a、7b、8c、6d、2

3.在c语言中,char型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形式是

a、补码b、反码c、原码d、ascii码

4.以下能正确地定义整型变量a、b和c并为其赋初值5的语句是

a、inta=b=c=5b、inta,b,c=5;c、a=5,b=5,c=5d、a=b=c=5;

5.逻辑运算符两侧运算对象的数据类型

a、只能是0或1b、只能是0或非0的正数c、只能是整数或字符型的数据d、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数据

6.以下不符合c语法的赋值语句是

a、m=(2+1,m=1);b、m=n=0;c、m=1,n=2d、n++;

7.若i为整型变量,则以下循环执行次数是

for(i=2;i==0;)printf("%d",i--);

a、无限次b、0次c、1次d、2次

8.若希望当a的值为奇数时,表达式的值为"真",当a的值为偶数时,表达式的值为"假"。则以下不能满足要求的表达式是

a、a%2==1b、!(a%2==0)c、!(a%2)d、a%29.以下不正确的if语句形式是

a、if(xy&&x!=y);

b、if(x==y)x+=y;

c、if(x!=y)scanf("%d",&x)elsescanf("%d",&y);

d、if(xy)<++;y++}

10.语句while(!e);中的表达式!e等价于

a、e==0b、e!=1c、e!=0d、e==111.下面程序的功能是计算正整数2345的各位数字的平方和,请选择填空

#includestdio.hmain()

{intn=2345,sum=0;

do

{sum=sum+①;

n=②;

}while(n);

printf("sum=%d",sum);

}

①;

a、n%10b、(n%10)*(n%10)

c、n/10d、(n/10)*(n/10)

②;

a、n/1000b、n/100c、n/10d、n%1012.对for(表达式1;;表达式3)可理解为

a、for(表达式1;0;表达式3)b、for(表达式1;1;表达式3)

c、for(表达式1;表达式1;表达式3)

d、for(表达式1;表达式3;表达式3)

13.下面程序的运行结果是#includestdio.hmain(){inta=1,b=10;do{b-=a;a++;}while(b--0);printf("a=%d,b=%d ",a,b);

}

a、a=3,b=11b、a=2,b=8c、a=1,b=-1d、a=4,b=914、若有说明;inta[3][4]={0};,则下面正确的叙述是a、只有元素a[0][0]可得到初值0b、此说明语句不正确c、数组a中个元素都可得到初值,但其值不一定为0d、数组a中每个元素均可得到初值015.若有说明;inta[10];,则对a数组元素的正确引用是a、a[10]b、a[3.5]c、a(5)d、a[10-10]16若有以下程序段;inta=[4,0,2,3,1],i,j,t;for{i=1;i5;i++}{t=a[i];j=i-1;while(j=0&&ta[j]);{a[j+1]=a[j];j--;

}a[j+1]=t;

}

则该持续段的功能是

a、对数组a进行插入排序(升序)b、对数组a进行插入排序(降序)c、对数组a进行选择排序(升序)d、对数组a进行插入排序(降序)17.以下程序的输出结果为

#definept5.5

#defines(x)pt*x*xmain()

{inta=1,b=2;printf("%4.1f ",s(a+b));}

a、12.0b、49.5c、12.5d、33.518.以下不正确的说法是

c语言规定a、实参可以是常量、变量或表达式b、形参可以是常量、变量或表达式c、实参可以为任何类型d、形参应与其对应的实参类型一致

19.以下程序中调用scanf函数给变量a输入数值的方法是错误的,其错误原因是main(){int*p,*q,a,b;p=&a;printf("inputa:");scanf("%d",*p);….}a、*p表示的是指针变量p的地址b、*p表示的是变量a的值,而不是变量a的地址c、*p表示的是指针变量p的值d、*p只能用来说明p是一个指针变量

20、若用数组名作为函数调用的实参,则传递给形参的是a、数组的首地址b、数组第一个元素的值c、数组中全部元素的值d、数组元素的个数

二0、填空题(20分,每小题4分)

1、假设变量a和b均为整形,以下语句可以不借助任何变量把a、b中的值进行交换。请填空。a+=①;b=a-②;a-=③;2、设有一输入函数scanf("%d",k);它不能使float类型变量k得到正确数值的原因是①和②3、为了避免在嵌套的条件语句if-else中产生二义性,c语言规定else子句总是与---配对。a、缩排位置相同的ifb、其之前最近的ifc、其之后最近的ifd、同一行上的if4、以下程序是用递归方法求数组中的最大值及其下标值。请填空。#definem10{if(in){if(a[i]a[*pk])①;

findmax(②);}}main(){inta[m],i,n=0;printf(" enter%ddata: ",m);for(i=0;im;i++)scanf("%d",a+i);findmax(a,m,0,&n);printf("themaximumis:%d ",a,/span>[n]);printf("tt‘sindexis:%d ",n);}5、执行语句for(i=1;i++4;);后变量i的值是a、3b、4c、5d、不定

三、编程题

1、通过循环按行顺序为一个5*5的二维数组a赋1~25的自然数,然后输出该数组的左下三角,试编程。(20分)

2、写一个判素数的函数,在主函数中输入一个整数,输出是否素数的信息。(20分)

3、写一个函数,将一个3*3的矩阵转置。(20分)

4、输入两个整数,求它们相除的余数。用带参的宏编程来实现。(10分)

5、下面findmax函数将计算数组中的最大元素极其下标和地址值,请编写*findmax()函数(20分)#includestdio.h*findmax(int*s,intt,int*k){}main(){inta[10]={12,23,34,45,56,67,78,89,11,22},k,*addadd=findmax(a,10,&k);printf("%d,%d,%o ",a[k],k,add);}

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名称:教育技术学

考试科目: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产党人30分)

1、教学设计

2、现代远程教育

3、信息技术与此同时课程整合

4、行动研究

5、教学模式

6、信息化教学过程

7、范例展示

8、教学授递环境

9、共同经验原理

10、数字化聚合

二、解答题(每小题7分,共70分)

1、试阐述信息化教育与电化教育、信息化教育与教育技术

2、2005年,美国aect发布了其教育技术定义,原文如下:

lprocessesandresources.

你是如何理解此定义的?请发表看法。

3、和一般教学过程相比,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表现出那些新特点?并对信息化教学过程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阐述。

4、信息化教学系统由教育者、学习者、现代教育媒体和教育信息,其一般结构模式如下,试推导出几种代表不同教学系统的具体构型。

5、网上教育资源的类型及获取方法有那些?

6、试简要分析计算机媒体的教学特性。

7、试简述教育网站的特点。

8、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否是一个创新推广的过程?

9、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学习支持服务包括那些?

10、试简述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原则。

三、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游戏有无教学价值?用在教学中是否存在障碍?教学游戏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对于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有不同的看法,你知道的有那些(至少列举三种)?你认为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有那些?试简要阐述。

四、设计题

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一个信息化教案。(要求:教案基于webquest的,要自己设计,不能为任何参考书中出现的范例。)

2007年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复试考题

一、选择题

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设备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服务器b、交换机c、内存d、网卡

2、从物理作用范围看,网络教育环境分为:

a、城域网b、教室网c、校园网d、互联网

3、网络教育资源可以分为:

a、教育信息资源b、教育人力资源c、教育环境资源d、教育共享资源

4、流媒体技术主要有:

a、windowsmedia系列b、asp.net系列c、java系列d、realmedia系列

二、解答题

1、简述网络远程教学的特点。

三、论述题

1、论述教育信息化与新课程改革之间的关系?

机试部分

1、利用authorware制作一个作品实现以下功能

(1)画一个红色的圆,使其能够沿一条正弦曲线运行(正弦曲线可以不严格)。

(2)通过文本框输入1-10之间的数字,能够控制圆的运行速度。

(3)打包成exe文件。

2、利用vb制作一个程序实现以下功能。

(1)能够在屏幕上输入一个数字。

(2)能够根据输入的数字绘制一个等边三角形。

3、利用vb的内部控件制作一个程序,实现以下功能。

(1)制作一个下拉列表框。列表选项的内容是:

教育技术概论

网络数据库

研究方法

流媒体技术

flash动画制作

(2)在列表框中的缺省值是:网络数据库

(3)当选择"flash动画制作"选项时,能够链接到西北师范大学的主页上,()

2008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一解释概念(每题4分,共40分)

信息化教育认知工具课件网络课件信息化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微格教学法教学模拟混合学习教学媒体的参与性电子学档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80分,答题时应进行适当论述)

1试阐述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2试比较aect1994定义和aect2005定义关于教育技术研究对象的界定

3从时空特性和教学受众的大小可以对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进行分类,试利用时间、空间和教学受众三个维度对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进行分类,并举出一些适用于每种类型环境的教学媒体。并说明这种分类对于教学媒体选择的意义。

4传播理论引入教育教育领域促进了教育技术的发展,试阐述所学过的教育传播理论的要点以及其对教育技术的启示。

5试简要分析电视媒体的教学特性

6面向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活动主要有那些?

7试阐述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类型

8国家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的三种模式是什么?这三种模式是否是其应用模式?为什么?

9在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媒体,其依据和方法有那些?

10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工具主要有那些?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不同学习理论对学习有着不同的界定,试简要论述三种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文主义)对学习理论的界定

2对于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有不同的看法,你知道的有那些(至少列举三种)?你认为应该怎样构建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试简要阐述。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