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作文考试
A. 教育系统招考老师写作都考什么
很多啊 例题网上很多 比如http://..com/question/57005943.html?si=1还有http://..com/question/5212448.html?si=3
或者http://..com/q?word=%D0%A1%D1%A7%BD%CC%CA%A6%D5%D0%BF%BC%CA%D4%CC%E2&lm=0&fr=search&ct=17&pn=0&tn=ikaslist&rn=10&oq=%D0%A1%D1%A7%BD%CC%CA%A6&f=sug&rsp=0还有http://..com/q?word=%D0%A1%D1%A7%BD%CC%CA%A6%D5%D0%BF%BC%CA%D4%CC%E2%D7%F7%CE%C4&lm=0&fr=search&ct=17&pn=0&tn=ikaslist&rn=10 不过没查着作文。。。。。。
补充一下 可以找到题目在找例文。。。可能就方便点
B. 关于教育的满分作文
一个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大国;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一个经济实力非常雄厚的大国。居然教育如此落后,我苦笑,我茫然,我发自内心的呼喊:‘中国的教育落后了,中国的教育需要创新!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早已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这很不错,中国的每个城市都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学校,无论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甚至幼儿园,这一切的一切都很不错,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会因此而感到自豪。但是在每个人生的关键之时,是否又做好了呢?好的教育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但中考;高考有时也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例如每年中考,高考不知有多少人拼命学习,拼命努力,为了人生能够更加辉煌,付出了所有精力。也许,一部分人能够在自己拼搏之后看到成就,看到希望,看到未来。但另一些人呢?他们同样是那样的努力,那样的顽强拼搏,那样的奋发向上,付出的并不比成功的人少啊,但一次考试失误,让他们终生后悔,有的甚至流尽了眼泪。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那种滋味,让他们心都碎了,多么的后悔当初没有细心,当时的头脑没有清醒!!!许多地方中考成绩优异可以上好高中,与更强的朋友互相竞争,鼓励。交往,学到更好的品格更多的知识。然而当你失误了呢?有些有钱的人可以给高价上好高中,用那一张张纸去填满自己还差得分数,但是贫困一点的家庭呢?他们就真的能够支付那高昂的费用吗?不能,就只能上差的高中,那里面‘垃圾’遍地都是,酒鬼烟鬼非常多。古人虽说:‘是金子哪里都会发光’但也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虽然他们都有道理,但贫困生中自制力差的人才,就这样白白浪费了啊。这只是对于中考,高考更是如此当然那就不一定能够用钱去‘填’了!
对于此现象,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教育需要创新,需要更多地投资在创新教育方面,而不是创办学校方面,建造那么多的学校用处不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拥有一座创新的学校一定会胜过造十做学校,当然也同时不能忽视创办学校。中考应创新,高考更应创新,我认为中考高考都应该三次左右,取平均分或其他,或许那样更公平吧!
唉!大概因为我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生,思想范围有限,想的太少,太窄,没有考虑到其他因素,但我的的确确认为中国的教育需要创新。我坚信创新教育就是创造财富,就是创造中国美好的未来。
C. 教师资格证考试作文范例
1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争做人民满意教师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尽管教育的课程在变、教育的模式在变,但开智启蒙、传承文明、塑造人格的教育本质没有变;尽管教育的方法在变、教师的观念在变,但甘为人梯、引领未来、为人师表的教师职责没有变。 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今社会, 不少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通过请家教让子女学的更好,变得更优秀,而不少教师也较愿意利用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赚点外水,家长为“分”,教师为“钱”。如今在职教师的有偿家教问题,已成为社会上热议的话题。尽管“有偿家教”只是少数教师的行为,但是它使教育涂上功利化、商业化的色彩,容易使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蜕变为金钱关系。而少数教师在获取个人利益的同时,也会渐渐淡薄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渐渐失去师生互动中纯净的情感。这不仅有损教师的人格形象,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为树立教师队伍正气,弘扬教师职业道德,重塑教师职业形象,近日,城关中学召开全体教师大会,旗帜鲜明地反对有偿家教,学校坚决抵制有偿家教。在章校长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了绍市教[2009]6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抵制有偿家教的通知》文件。通过学习,全校教师充分认识了“治理教师有偿家教活动”的重要性,深刻认识了“有偿家教”的危害性,滋生了“我的学生找家教,我的责任未尽到”的高度觉悟。会上,章校长要求每位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好每一堂课,用“佳教”抵制“家教”,尽可能利用课内时间及工作之余,义务性地为需要提优补差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多一点奉献,少一点索取,多讲一份责任,少讲一步得失,凝心聚力,倾情奉献,以自己的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全校教师要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学校将以学生、家长等社会力量作为监督,严查、严处违规行为。 动员大会结束后,全体教师签订了“城关中学教师拒绝有尝家教诚诺书”。 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朗朗晴空,给学生多一点爱心,使家长少一些忧心,让社会多一份放心是我们的责任。为了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我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争做人民满意教师,用我们的双手和真诚的爱心,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在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中,实现我们教师的人生价值。
2我为什么要当老师
著名作家魏巍先生说得好:“教师这份职业,——据我想——并不仅仅依靠丰富的学识,也不仅仅依靠这种或那种的教学法,这只不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有没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教师——这才被称为高尚的职业。
要做好老师这份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随时应付课堂上学生们千奇百怪的提问,我必须花许多的时间来查找相关的教学资料;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地理解吸收讲解的知识,我必须绞尽脑汁研究出适应学生个性学习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必须深入接触学生,了解每个学生丰富而又具有个性的心灵世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努力帮助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与天赋。
在教学工作中,我的福利待遇不高,我却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还要当老师呢?
我要做老师,是因为有一件事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有一个学生,家庭条件优越,父亲是高官,母亲是大公司经理。他从小娇生惯养,养尊处优,无心向学,经常在外面滋事打架,读初中二年级时便不想再上学了。他父亲承诺,只要他继续上学,生活费要多少就可以给多少;他母亲承诺,只要他继续上学,假期便可以带他去美国旅游,但是他还是死活不肯上学。他父母发怒了,严肃告诉他,如果不继续上学,以后将断绝提供一切生活费,然而他还是死活不肯上学,并且离家出走,让父母气得几乎要发疯了。后来,却发生了奇迹,经过班主任深入做思想工作,他终于兴高采烈地跟着班主任回校读书了,并且现在已经成长为学校的“三好学生”了。在他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金钱、享受、威胁都无法改变他,但是他班主任的教育却成功地改变了他。这时我终于明白,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这是无法用金钱来取代的,也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于是我决心挑战教师这份任重道远而又神圣光荣的教师工作。
我决心做老师,是因为我热爱教育事业,从事着“人类灵魂工程师”教书育人的这份艰巨而又光荣的工作,每当看到一个个学生在我的努力教育帮助下取得进步,我便可以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与喜悦,并从中体现我的人生价值与意义,使我感觉到教育工作的快乐。
我决心做老师,是因为以我的教育背景、个性、能力等因素,我更适合从事教育工作。
我决心做老师,是因为我可以与天真无邪、纯洁美丽的孩子们相处在一起,这些像天使一样可爱的小朋友,熏陶影响着我保持着一颗珍贵的童心。
我决心做老师,是因为学校没有那种明显的特权与专制,可以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下,畅所欲言的进行讨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我决心做老师,是因为我喜欢校园幽雅美丽的环境,可以听到鸟儿为我唱歌,蝴蝶为我翩翩起舞,可以呼吸到从碧草绿树鲜花中散发出的清新空气,可以看到纯洁可爱的孩子们以真诚得像鲜花一样灿烂的微笑向我致敬。
我决心做老师,是因为可以利用学校有利的学习环境,进行学习,不断地探索、思考,丰富自己的学识与道德修养,——尽管我不是物质上的富翁,但我却有丰富充实的精神财富。著名诗人徐志摩先生说得好:“我是极空洞的一个穷人,也是一个极充实的富人,——我有的只是爱!”
我决心做老师,是因为……
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做老师呢?!
D. 关于教育作文
早就想说两句,一直都认为是老生常谈所以一直没说,今天终于忍不住还是想说。起因是我的邻居李大姐,她有一个儿子叫刘建立高考落榜不愿意复读,想出去上自学考试的大学。李大姐死活不同意说:“学习成绩一直都不好,在家里我天天看着都学不好,还要到外省去自学,没人管学坏了怎么办。”我说:“你不让他去,他在家里不愿意复读,怎么办?”李曰:“在家里我养着他也不能出去,又不是养不起,我就这一个儿子,出去学坏了怎么办。将来我们家的房子生意都是他的接着干老本行就行了,离家在外别说受罪,学的抽烟喝酒的别再出个什么意外。”当时我就晕了无话可说。这大概是大部分中国父母的思想吧!想想中国父母对子女付出的爱太多太多,究竟是对是错......
以前经常看到一些报道说什么八旬九旬老人生养六个或七个子女最终无人养老露宿街头,还有老人子女众多为逃避赡养老人而打架斗殴的,等等......这就是中国父母无私付出的回报吗?试想一下如果中国父母向国外父母一样把孩子抚养到十八岁后就随其自己发展,经济上不要给予太多的投入,在适当的时候给一些引导和帮助,这样孩子的自立能力以及对待事情的判断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像李大姐那样怕孩子学会抽烟怕孩子学坏的,以我个人的经验,事实上人生旅途上一些弯路和一些坏事必须亲自经历之后才能真正成熟起来,所以只要孩子大方向不错父母不应该怕孩子做错,因为不经历错怎么知道什么叫对。这样一来父母就有充足的钱和时间可以用来享受生活,也可以用来安度晚年,那里还会出现无人养老的悲剧。所以说中国父母应该变得自私一些,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可以确保自己舒适的晚年,何乐而不为。
话说回来,即使我说的再有道理在中国完全做到恐怕很难。大家会不理解,会看不起这么自私这么贪图享受的父母。你说人生在世几十载,多累多难,为什么不让自己尽可能的享受生活。话是这样说要真像国外父母一样我自己都做不到,毕竟无私和艰苦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要做到像国外父母那么无情可能大部分中国人都会不理解。曾经听说过一句话说“穷养儿子,富养女”细想一下颇有道理,也可借鉴。或者是吸收国外父母教育子女的某些优点,比如从孩子幼儿时期就养成良好的独立自主能力,不要过分溺爱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权力等等......同时还要适合中国的国情,就是要以爱为前提不能做的太绝情。唉!想做个好父母可真难。想我小时候父母养我可没费这么大劲,那时候中国穷主要克服的困难是温饱,如今社会进步了,中国文明了,怎样提高中国人民的教育水平也是必须面对的新问题。像李大姐那样死守儿子的母亲有很多,像我这样心里明白做不到狠心妈妈的母亲也很多,今天想起了这个话题我就说两句,甭管有没有人听也算我对中国教育出了一份力。强国富民抓教育,抓教育并不是只抓学习,而是抓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克服困难的能力等等.....最后再说一句:做好教育,振兴中华。
E. 教师资格证统考卷 综合素质考试的作文一定要和教育有联系来写作嘛 考过的解惑下
综合素质的作文一般会给您规定题目或者是给您一段材料让您根据材料自拟题目 一般来说都是跟教育教学有关的 祝您考试成功!望采纳!!!
F. 以教育为题700字作文
花了一周时间读完《爱的教育》后,我深有感触。当我知道这本书的另一个题目:“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时,我惊呆了。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安利柯通过他的眼光观察他所在班级、老师、同学、同学的家长以及周围的社会环境,把师生之爱、父子之爱、同学之爱、对祖国的爱写得感人肺腑。
凡是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这本书有一个重要的字——爱。爱正如那医院的天使——齐启禄,齐启禄用一种爱任劳任怨地照顾一位素不相识的“爸爸”,陪这位“爸爸”走完了人生最后的几天。当齐启禄知道“爸爸”不是他的亲生爸爸后,他并没有跟亲生爸爸回家,而是再照顾他几天,陪他走完最后几天。医生对齐启禄说病人无法可救了,齐启禄哭了。病人死后,医生给齐启禄一朵花让他留作纪念时,他把花瓣撒在死者的身上,准备说:“再见,老伯!”他知道老人多么可怜,多么孤独,于是他用了叫惯的称呼说:“再见,爸爸!”
我的心一怔,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是悲痛的,而齐启禄这种爱不正是世界上所最需要、最重要的爱吗?一位中国的母亲和丈夫、儿子一起去意大利旅行,一颗无情的子弹从她儿子的胸膛穿过后,这位母亲并没有哭,而是去意大利最著名的医院问有哪些孩子需要某种器官,当医院的院长告诉他有一对龙凤胎正需要:男孩需要一对肾,女孩需要眼角膜和一颗心脏时,这位母亲毫不犹豫地将儿子送到医院给这对龙凤胎移植。意大利的居民震撼了,总统授予这位母亲一枚奖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母亲竟然要求总统把奖牌折现给她。因为她知道这对龙凤胎没有父母,她要用这些钱来照顾这两个孩子,因为这两个孩子身上有她儿子的身影。
我想这个世界有很多种爱,比如:父爱、母爱、朋友之间的爱等,这些都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或一些不经意的小事,都充满着浓浓的爱。
我想世界需要爱,人与人之间更需要爱,让我们把世界每个角落都充满着无私的爱!让我们生活在一个爱的世界里!
G. 有关学习教育的作文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的意义是多层面的,其中最直接的一点,就在于能够培养大量的我国目前急需的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制造业梯度转移的情况下,抓住了成为世界制造大国的一个大好的机遇。
但是,这个制造大国绝不应该是简单的、低水平的劳动加工中心,而应该成为一个高水平的制造中心,并且逐步发展成为研发中心。那么,谁来为制造中心、研发中心培养高技能的技术工人和工艺型,应用型的工程师呢?当然是职业教育。
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对技能型人才--技术工人的需求十分迫切。有关资料显示,我国7000万产业工人中,只有1/3是技术工人,其中初级工占到了60%,中级工36%,高级工仅为4%,无疑,要改变这一状况,培养大批新型技术工人,就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提高我国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有人书本上的知识,比如说数理化,语文、历史、外语学得很一般,并不突出,但是动手能力比较强,稍微接触一下就有兴趣,就会安装比较复杂的机器。有的人考试成绩不好,但是手工很巧,可以缝制出非常精美的衣服,可以烹调出非常可口的饭菜和菜肴,这些同样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
他们不应成为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家长也不应没有通过应试教育而感到沮丧,使整个家庭陷入一种迷盲的状况。目前的教育,还没有脱离应试教育这个框框,只是简单的用文化考试,实际上也不能叫文化考试,只能说是课程考试,用这样分数的尺子去衡量和考核学生,从根本上忽视了智力类型的差异,这是一种明显的不公平、不科学。
不同类型教育方式培养的人才,他们之间只有智力类型的差别,而没有智力高低之分。在两种不同的培养方法和途径之间应该而且必须搭建“立交桥”。两者之间应该可以互相沟通,做到只要教育得法,人人都能成才,实现这样一种教育公平的理念。
职业教育”这一术语,首先表达的是一类教育活动。这里的教育系指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活动之中。职业教育以职业素质作为努力的结果,职业教育的社会行动指向是他人的职业素质。职业教育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意图为特征 。职业教育的对象是接受过基础教育的人。
所以我认为职业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H. 教育是成长的基础 800字作文题目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深为前人赞赏的名言,放入当今极其复杂的社会中,恐怕是有失偏颇的.这句话对教育的功能、教师的职责所作的概括是狭隘和片面的.它将教育仅仅理解成一种机械的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却忽视了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心理能力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人文事业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正如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说的:“有些国家将教育作为提高本国实力和竞争力的手段,这从本质上就是错误的;我们更应当注重教育的可持续性.”这里的“可持续性”,指的就是教育潜在而又巨大的人文功能.
正是由于某些理论上的误区,使某些教育机制也走上了歧途.其中极为典型的,即所谓的“管束机制”.诚然,由于学生在心智、行为上的不成熟,我们不能忽视“管束机制”的巨大作用——通过师长对孩子的必要的约束和管理,能够纠正孩子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从而纳入“正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有不少不恰当的“管束”,比如禁止男女生交往、禁止正当的娱乐,反而会产生许多负面效应——削弱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压抑孩子的思维潜能,束缚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造成其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甚至会滋长其反叛社会的性格.这种教育方式如果推而广之,结果必然会影响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创造活力,而这恰是与教育的初衷相违背的.因此,一方面不能没有管束,另一方面要使管束有度、得当,就像管理林木,要将那些蛀虫一一捉除,但不能一看见有旁枝兀干,就不由分说地将它们一并削除.
其次,即所谓的“激励机制”,要求给孩子们创造轻松和自由的氛围,对孩子的行为用一种有异于批评管束的方式(即赞叹和鼓励)进行引导.其实,将“激励机制”引入教育的本身,就是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向前迈进的标志.激发和鼓舞,这种更为人道的引导方式与孩子脆弱幼稚而又充满幻想、富于创造的心理特征相吻合,适当加以运用,确实可以激发孩子的潜能,从而达到将他们培养成材的目的.但是,重视激励是否等于一味的激励?答案显然又是否定的.如果激励超越了一定的范围和度,就会走向极端——纵容、放任,这恰是与真正意义上的激励相矛盾的.所以,对孩子在思维碰撞中的细小的火花应加以激励——也许这就是今后的燎原之火;但对那些违背道德、违背社会利益的念头和做法,则要及时而有力地扑灭.
总之,在我看来,教育的初衷是使人成长为健全的人,有用于社会的人.管束和激励作为教育的两种方式,不可偏废,更不可滥用.
[点评]
本文对话题的思考是很有深度的.作者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能以辩证的眼光,具体分析“管束和激励”这两种教育方式的利与弊,阐明两者“不可偏废,更不可滥用”,这是颇为难得的.行文简洁流畅,表意准确严密,体现出较高的驾驭语言的功底.
文章的缺点是没有注意直接切入话题——第一段中部分语句有游离于文章主旨之嫌,而这正是临场作文的忌讳之一.
I. 以高考教育为话题的作文
对于很多上过大学的人来说,高三备战好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对个人的磨砺专是生长性的,能够以成熟、豁达属作为结局。而在部分学生的记忆中,高考却是一道难言的伤痕。
一位旅美教育学专家反思中国高考制度时说,高考好像是制约人才资源发展的瓶颈,“瓶口外——高考选拔人才的方式引导着全国的中小学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为一个目的培养一流考生;瓶口内——按照陈旧而落后的评价体系去扩大招生、培养更多‘高质量的考生’,而不是‘高素质的学生’。”
且不论专家所言是否正确,探讨中国高考制度的取向却是个不争的话题。
高考,能否从“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转变为“引导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指挥棒”?高考,能否科学定位普通中学的教育目标,让学生掌握就业谋生的技能?高考,能否由国家包办的制度,逐步变为推行国家统考和高校自行录取相结合的考试办法,发挥高校的主动性和特长?……这是人们对中国高考制度的期盼。
高质量的考生,还是高素质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