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学堂
① 在大山中的一所规模很小的,志在探索中国新教育模式的私立学堂
今日学堂!刚被我搜出来了!感同身受,中国现在的教育早就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② 近代以来中国的教育呈现怎样的演变趋势
中、初级教育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问题是,素质教育需要学校从教师到管理人员付出更多的责任心,而身为事业单位铁饭碗的中国教师和校长们毫无疑问做不到。
所以,人家欧洲国家的素质教育,是通过合作,将低水平的拉高以提高总体素质;
而中国的素质教育,是通过大锅饭,将高水平的拉低以降低素质差距。
③ 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学校叫做什么,他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
中国古代最早的学校 据《周礼》记载,我国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700年的五帝时代,名为“成均”。 中国最早的近代学校 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中一些掌握军政实权,以镇压人民起家的大官僚、大军阀如:奕讠斤、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看到中国的古老的弓箭、刀矛是敌不过西方的轮船大炮的。为了实行对内镇压人民革命、对外御侮图强,积极主张向西方学习,推行所谓“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在教育方面,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兴办“西学”,以培养科技人材。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在各地开办了造船、兵器等工厂;开办了外语、船政、机器、军事等学堂;并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各国学习。这称之为“新教育”。它是中国设立近代式学校的开始。在“新教育”中,洋务派为了镇压起义和反抗斗争,先后在天津、上海、广州、武昌等地聘请外国军官,废弃传统的骑射、“弓、刀、石、技勇”,改练洋枪、洋炮、洋操,训练新式的陆海军。这样,做为体育运动的体操首先在编练新军的过程中出现了。但此时的体操主要是英国的兵操,包括列队、刺杀、战阵与战术等。在“新教育”中,洋务派为了军事的需要,还开办了一些军事学堂。如北洋水师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广东陆师学堂、广东水师学堂、福建船政学堂等等。这些军事学堂聘有外国教官,依照外国军事学校办理。军事学堂除开设一些近代军事学科外,并设有体育课程,称为体操课。如在北洋水师学堂,“学生入学,授以英国语言,翻译文法……推步、测量、驾驶诸学。虑其或失文弱,授之枪,俾习步伐;树之桅,俾习升降”,“以升降娴其技艺,即以练其筋力”。由此看来,洋务派的军队和学堂教育是近代西方体育输入我国的开端,在一定意义上讲,洋务运动对近代体育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④ 如何看待退学上私塾现象
又到一年开学季,可就在孩子们纷纷迈进校园之时,却有一些家长反其道而行之,将孩子送进私塾读经练武,接受所谓的“新教育”。教育部相关人士表示,此举与义务教育法相抵触,敦促这些家长保证辍学学生尽早复学;情节严重或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年来,国学热了,市面上各种“读经班”“私塾学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些家长让孩子退学上私塾的新闻时而见诸报端。可纵观这些“新教育”,很多都荒诞不经。
更要看到的是,学校教育对于人之成长的夯基垒台作用。这里的“基础”内涵十分丰富,天文地理、数理化生、政史人文、常识常理,皆是一个“社会人”理应具备的学识。多年后,这“十八般武艺”或许渐渐杳然生疏,但分析方式、自制能力、处事心态等素养已经形成,为获取更多知识铺就了路径。而这,也恰是素质教育的本意。私人学堂的走红也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此依然存在一定认知误区。好像一说到学校的基础教育,就是题海战术、死记硬背,一说到素质教育就是吹拉弹唱、琴棋书画,从而人为制造出“学校教育”与“体制外教育”的简单二元对立,着实过于偏颇。
⑤ 山西新教育学堂高中合法吗中考未达线能解决学籍问题吗
山西新教育法只要国家承认就合法,中考没达线是不能解决学籍问题所。
⑥ 北京文新教育集团怎么样教学环境,薪酬待遇,住宿条件,发展空间等方面
以前我有朋友在文新,怎么说呢,文新老总在文新学堂上是在赔钱的,靠别的方面补贴。主要是想吸引投资,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投资人。不管住宿,待遇根据你招的学生多少以及交的钱多少决定!说的更简单就是忽悠的功夫越厉害,拿的工资就越高!
⑦ 新教育培养的是怎样的孩子
在杭州余杭塘河搬砖的11岁男孩小朱火了,孩子搬了一暑假的砖,说是为了锻炼身体。杭州某媒体记者探访,竟然剧情大反转。搬砖男孩原来是星洲小学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本该开学上六年级,孩子父母却让他退学接受“新教育”。尽管遭到了校长和亲友的极力反对劝阻,孩子父母仍是坚持自己的观点,选择让孩子接受“非校园教育”。
“一模一样,真的一模一样!”昨天上午,读者方先生打进热线:“看了今天快报报道的搬砖男孩,跟我身边两个朋友的经历太像了,也是张清一,也是新教育!”
方先生的一个朋友,也是让孩子中途辍学去接受“新教育”了。“当时孩子才三四年级,成绩很好,老师和学校都不同意辍学的。她妈妈也是一开始请假,后来就干脆不要学籍了。学校根本劝不住,亲人交恶也没用。”
方先生说,这个孩子现在已经脱离“新教育”,原因是“学了四五年,老师没什么可教了”。按常理,这个孩子正是上高中的年纪,但因为没有学籍,知识体系也跟正常课程不接轨。“只能去打工了,什么文凭都没有,你说能找到好工作吗?最奇怪的是,孩子家长一点都不后悔!”
“我还有一个朋友,幼儿园就把孩子送过去了,一天正常学也没上过,到现在已经七八年了,我们劝了也不听。”平时朋友聚会,方先生也会见到这个在“新教育”学习的孩子。他留心观察过,这个孩子和其他在学校读书的孩子几乎没有共同语言,学校课本上的内容基本没学过。“听说这个‘新教育’的课堂没有一本书,但从小要读《论语》、《三字经》、《道德经》。”
“当然,也有好的地方,比如不近视,这在五年级的孩子里很少见。他的身体很结实,因为每周要走50公里,这跟搬砖是一个道理,还有就是自理能力很强,‘新教育’要求他们从8岁开始自己洗衣服、做饭。”
方先生说,这么多年来,朋友从来没有停止过说服他也把孩子送去接受“新教育”。“‘新教育’的收费并不便宜,学费、餐费、住宿费一年加起来至少7万5,一般在10万左右。”
张清一创办的今日学堂上课场景。长江商报2009年4月22日报道
去年夏天,张清一的“新教育”在浙江举办了一场为期两天的家长分享会,几百位家长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课。在朋友的游说下,方先生怀着好奇去听了其中一场讲座。“地点在一个学校,天气很热,整个报告厅坐满了人,还有带着孩子一起来的。主要内容就是批判现行教育体制,先是一个负责人介绍‘新教育’的办学理念,接着是几位老师分享自己为什么从名校辞职到‘新教育’教书,家长们很容易被现场气氛感染。”
“我没有在现场见到张清一,甚至怀疑送孩子去读‘新教育’的朋友也根本没见过他本人。我对那个负责人的一句话印象特别深——没有一本书。他说,有了书就是违规办学。”方先生说。
朋友的另一个举动也让方先生有点慌。“张清一除了办‘新教育’,还带家长入会炒股。他们有专门的微信炒股群,好像是每个月收费1000块。我朋友说,孩子不去读‘新教育’也可以加群,张清一就在群里,会发布一些股票信息,指导家长炒股。但据我所知,我朋友炒股已经亏了200多万。除了炒股群,还有类似的养生群,他们对张清一都有一种近乎膜拜的心理。”
张清一是谁?
为什么要创办“新教育”学堂?
张清一,云南人,原名张健柏,家长们喜欢称他为“清一山长”。1980年,张清一考入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后并入武汉大学),在电厂工作几年后,又考入武汉大学哲学专业读研,毕业后留校任教,曾在武汉大学政管学院担任公共哲学课讲师。其间,张清一下海经商,创办“今日电器”,曾任武汉电器某行业协会会长。
张清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多次提及,“自己办学是缘于儿子”。
“2003年,我儿子5岁,正在上幼儿园大班,但儿子的综合表现在幼儿园老师眼里非常糟糕,不听老师的话,总被老师批评。在老师眼里,这孩子不聪明,但我不这么想,我认为我的儿子并不笨。”张清一就把儿子接回家,用自己研究的“全媒体超速学习法”,对儿子开始私塾教育。
虽然当时很多亲人和朋友表示反对,但一两年后,他儿子在学习、做人方面都有明显进步。一些朋友也开始尝试让张清一来教他们的孩子。随后,张清一在2005年创立了“今日学堂”。
什么叫“新教育”?
浙江目前有7家学堂
什么是“新教育”?张清一认为,传统的义务教育培养的学生大多是“考试的产品”,而他的学校的教育模式,强调“人”的教育,没有作业,不用考试,是以提高小孩思维能力、培养做人准则、锻炼身体素质等为主的教育,这是根本。
张清一曾介绍过,他推崇的教育核心是:第一,身心健康,价值观的树立,这是人生幸福和成就的基础;第二,学会适应人生和社会,学会做事,学会自我管理;第三,激发兴趣与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第四,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会独立思考;第五,最后是如何学习知识和如何考试。只有按这样的程序,才是把孩子一生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即使后面的目标没有达到,也有幸福的人生。简单点说,“大学可以不考,身心必须健康;文凭可以不要,德才必须兼备”。
奉行“新教育”理念的学堂,遍布全国各地。在“新教育”网站上,有一张学堂的不完全名录,全国共55家,以江浙、广东、河南、山东地区最多。其中,浙江省内有7家学堂,分别在杭州、宁波、绍兴和金华。
这55家没有统一的名称,有的叫学堂,有的叫书院,还有的叫家塾,不过奉行的教育理念一致,都是张清一开创的“新教育”。
学堂还有等级之分,一些开办时间较长、教师数量较多的学堂,等级会高一些。
比如网站最近晒出的一份名单,甲级学堂有4家,其中2013年在深圳开办的行知学堂,评分最高,有8位教师。7家乙级学堂,分散在青岛、石家庄、天津等地,有一家开明学堂就在杭州(就是快报记者昨天去探访的这家),2015年6月办学,有2位教师。
“新教育”的学堂是怎么开起来的?
从一些记录,可以略知一二。张清一在博客里,曾晒出几位家长和他的书信往来。一位妈妈想来今日学堂当老师,张清一劝她自己开学堂,几轮交流下来,这位妈妈真的筹备起一家学堂。一位家长说,各地学堂类似于加盟“新教育”,先了解、学习“新教育”理念,相当于做基础培训,然后再开办。
当年报道过张清一的记者说:
已经很多年没有联系
武汉是张清一求学多年的地方,他的办学之路也是从那里开始的。
对于这位昔日的武大教师、现在的“新教育”引领者,武汉当地媒体一直都在关注。2006年3月,武汉晚报记者曾探访过他的“今日学堂”;2008年,武汉晨报采访张清一,发表《酷爸跟传统教育唱反调》,介绍他的育儿经;2009年,长江商报多次探访今日学堂,专访张清一,写出《今日学堂:颠覆传统教育的“私人学馆”》。
2006年3月5日,武汉晚报在《一年学费一万五孩子读经又练武记者探秘“今日学堂”》报道中写道:
刘女士女儿佳佳今年9岁,已在学堂读了一个学期;此前,佳佳就读于一所公立小学。佳佳进私塾,家人多有反对,但刘女士很坚持。
30岁的刘女士开了家酒店,收入颇丰。“我的学历不高,但现实告诉我,学历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能力。首先,我希望我的孩子学得快乐,其次才是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她把孩子从公立学校接出来,主要是因为孩子刚入学不久,数学老师找她谈话,说孩子智力有些问题。同时,女儿每天出了校门就进培训班,让她倍感心疼。
一个偶然机会,刘女士听了张清一的课,就把孩子送了过来。现在,刘女士最高兴的是,孩子在校园被压制的天性又释放出来了,每天都很快乐。
另一个孩子阳阳,是即将面临小升初考试的六年级学生。他母亲是汉阳一所重点小学的语文老师,父亲是位大学老师。父母都认同学堂的办学理念。
目前,阳阳仍在学校保留自己的学籍。小升初考试时,他还会回到学校参加考试,以取得中学学籍。虽然,学校教学和学堂授课内容完全不同,但阳阳的母亲对孩子顺利通过入学考试充满信心。阳阳母亲告诉记者,阳阳在学堂学了一学期,上学期期末回校参加了考试,成绩很不错。
昨天,快报记者联系了最早采访张清一的武汉晚报记者,他与张清一相识多年,表示:“已经很多年没有联系张健柏,他也离开武汉很多年了。他确实曾经在武大当讲师,但出来办私塾以后,跟各方面的关系都闹得不太好。你有什么问题,直接问他吧。”
我们根据他提供的手机号试图联系张清一本人,但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