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
全面透彻的了解考情是顺利通过考试的一个必要前提,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也不例外。只有弄清楚考试的具体方式、题型、考试范围,才能更加有针对性的复习,从而通过考试。就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这门课来说,主要包括两大模块。模块一包含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德育四部分内容,而模块一在整个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也较大,达到68%,包括三种题型,分别是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模块二同样包含四部分内容,分别是中学课程,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在该门考试中占32%。模块二亦包含三种题型,分别是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而该门课的考试从总体上来说,单选题的分数大致占到30%,非单选的比例约为70%。从题型分数的分布可以看出,对于考生的记忆能力和组织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了解考情之后,就要有计划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抓住最后的时间好好复习。
首先,对课本知识的通读和大致了解是必须的。可拿出两天时间来,先把书本过一遍,对该门课有个整体感知。
其次,就要对重点知识进行深入学习。根据以往的考情,重点知识还是比较明确的,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学习心理,教育心理学的几大流派及其理论,德育的内容,德育过程规律、德育原则及德育方法,新课程改革,新课改的具体目标及教育观,区分几种常见的中学生心理障碍及调节方法,班主任工作及教师的素养等知识点。对于二次复习可以拿出四天时间进行学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
第三,对真题的把握。真题反映了命题特点和方向,对以往真题的练习,分析和总结对于顺利通过考试帮助很大。因此,在复习完理论知识并且时间不是十分充裕的情况下,掌握真题是一大备考资料。对于真题的学习,可在知识点学完以后,进行自测,区分出已经掌握的点和有问题的地方。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必再纠结,重点是去突破做错的地方。可对照参考答案分析或是借助教材进行理解,保证错误的题目弄懂弄透。真题全部做完并且分析完后不代表大功告成了,还要反复把真题多做几遍,训练考试的思维,保证真题都会做了,再去适当的做一些模拟题。
由此,从知识的学习到真题的练习,可以帮助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收获颇丰,从而顺利通过考试。
② 教育知识与能力这一科目中辨析题和简答题的常考题目以及押题题目
《教育知识与能力》是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学段必考科目之一。《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要涉及四种题型,即单选题、辨析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以往考生普遍反映,在过往的考试中,他们很少接触到辨析题。甚至有部分考生在考试作答中,误将辨析题等同为判断题,按照判断题的做题思路答题。基于这样一个情况,中公资深讲师为大家重点揭秘《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的命题规律及作答技巧。
通过对真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教育知识与能力》中辨析题主要有以下命题特点:
(1)将容易混淆的概念等同。如,12下半年“负强化就是惩罚”,13上半年逆向迁移即负迁移,14上半年“注意转移就是注意分散”等。
这类型题目的最大特点,就是在表述上采用“……即/就是……”。这种题型多半是错误理解。
(2)关系型知识,扭曲两者的关系。如12上半年“知识多少与能力高低成正比”、“个体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13上半年,“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这类型题目的特点是,在表达两个概念或知识点之间是某种关系,要么正反比例、要么决定关系、要么改变关系等。这种题型多半理解有误。
(3)影响性质类型,片面看到一个方面。如,13下半年“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14上半年“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③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如何备考
经过一个愉快又温馨的新年后留给我们的复习时间可谓是屈指可数,因此在这仅剩的时间里更需要我们做到有针对性的复习,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对于教师资格笔试考试来说,中学的三科中科目二也就是《教育知识与能力》是相对较难的一科,复习内容较多,不仅有需要理解的,也有需要识记的,甚至还有需要背诵的内容。而科目二的题量也是不容小觑的,下图是中学科目二试题分布:
由上表不难发现,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学习心理、德育这几个部分的内容虽然每年分值有所变化但一直是属于主要考察部分,因此复习时需要着重关注。而其他部分虽然分值占据不是很高,但是考察的频次每年都不相同,因此需要做到全面复习。
复习建议:
通常复习都是要循序渐进进行的,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
首先,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基础的复习,把每一处的知识点以及可能考察的方式都进行相应的学习,并在此过程中配合与自己复习所用教材相配套的专项练习题。
学习过程中可以相应的做好笔记,把厚重的教材变成以自己理解方式存在的简缩性材料,促进知识的内化。
其次,对需要处理的简答题、材料分析题以及辨析题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背诵学习。
再次,做一些历年考察过的题目,考察过的题目更有针对性,以及一些模拟练习题。
最后,在考前再次全面对知识进行复习,查缺补漏。
如果能做到以上要求,相信即将到来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一定会旗开得胜。
④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和简答题常考题目
1、掌握答题技巧比看那些常考题更有用。
2、以下提供中学教师资格科目二辨析题答题技巧:
辨析题又叫判断说明题,是一种先判断正误再做判断解释的题型。辨析题的题型由辨和析两部
分组成,它的特点是有辨有析,辨析结合。辨是辨别判断,析是指对判断的说明。在全国教师资格中学科目二的考试中出现这种题型是为了考察大家对教育理论相关
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同时还可以考查出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在历年的中学科目二中辨析题一共是4道,每道题为8分,总分为32分。这种题看似简单,但据调查发现,大部分考生在此部分失分率最高,究其原因有以
下几个方面:第一,观念扭曲,大部分同学在备考过程中把这种题目简单的看成是判断题,不够重视,认为随意做一做就可以得分,太低的学习动机导致了做题过程
中只会简单的判断,对于分析无话可说。从历年的教师资格试卷的辨析题部分来看,最后给出的标准答案往往把重点放在后面的问题的分析上,而不是判断上。所
以,我们在做辨析题的时候,如果仅仅是判断观点的对错,只能得到2分的分值。建议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提起重视,多多练习。
其次,失分的另一个原因是,在考试过程中,忽视了答题格式。一般而言,遇到辨析题时,首先进行观点辨别,在答题过程中一般来讲判断会出三种可能:正
确、错或片面。但是,教师资格考试中出现片面的几率非常小,大部分考题都只是让我们判断正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二是要说明理由,不少同学失分最多的就在
这一点上,说明理由是应有条理的加以阐述并力求做到全面具体如果题中观点正确,那么就要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对。如果题中观点错误,则先要亮出正确观点,
然后再分析自己的观点为什么是正确的,并要说明错误观点的原因和其相关的知识等。接下来就是总结,这一步不少同学往往忽视,造成不必要的扣分。可以概括
为"一辩,二析,三小结"。
最后,整合答案。为了应付考试,我们在答题中要使答案逻辑严密、浑然一体,又言简意赅,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对答案要点进行最后的整合:调整要点的前后
位置,把联系紧密的观点整合到一块;对共有观点进行合并;用一些总结性的语句对题干进行概括,使答案有放有收。值得注意的是,在整合答案过程中要注意把握
好详略,可以进行适当的删减内容。
⑤ 初中和高中的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的是不是一样的
一样的,只是学科知识不一样。
初中的学科知识三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等15个科目。
普通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科知识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14个科目。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2018年9月,教育部称教师资格证书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社会各类培训机构颁发的培训证书、证明不能作为教师资格证书使用。
(5)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扩展阅读:
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1、了解国内外文学发展概况,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征,运用文学理论引领学生品味、鉴赏文学作品。
2、能够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运用分析文本的相关知识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解释推论、评价判断的能力。
3、熟练掌握汉语言基本知识(如词汇、语法、修辞),遵循初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熟悉写作教学的过程,能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内容及要求,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5、正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能够在教学中体现其倡导的基本理念,落实其规定的课程目标。
6、熟悉现行通用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方式、选文特点,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使用教材。
7、掌握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教学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能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