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教育教学研究院网
❶ 温州教育局网站
2013年温州市“小升初”招生及相关政策发布时间: 2013/4/18 18:38:27 被阅览数: 4676 次 来源: 温州子学家教网
今年城区初中将基本学校实现小班化教育,市直公办初中学校还将实行“零择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是记者从昨日召开的2013年市直属和鹿城区属初中招生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记者采访市中招办有关负责人,就相关政策进行详细解读。
三大亮点
市直公办初中
实行“零择校”
今年我市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阳光招生”,公办学校实行“就近、免试、免费”入学原则,不采取任何形式的考试(面试)录取新生,不得以学生的学业成绩或获奖证书作为入学的条件或依据。且任何学校不得以举办重点班、实验班、快慢班等名义招生,各校所招学生要常态分班,在市直公办初中学校实行“零择校”。
新居民子女
享受同城同待遇
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保障符合条件的我市新居民依法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同时,鼓励不符合条件的新居民子女回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
符合条件的新居民子女在就读小学直接报名,针对其父母在市区参加社会保险的要求,如学生在鹿城城区就读小学,则在报名时提交社保缴纳证明即可,不受缴纳时长限制。
城区初中
基本实现小班化
市直初高中分设办学后,初中办学条件大幅度提高。预计今年城区初中将基本实现小班化教育。同时,市教育局将加大教师流动力度,促进师资进一步均衡,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报名细则
报名对象分五类
今年,市直及鹿城区属初中的报名对象包括五类:
(一)隶属鹿城城区〔包括五马街道、南汇街道、滨江街道、松台街道、双屿街道(原黄龙街道部分)等5个街道,下同〕,并持有当地户口的小学应届毕业生。鹿城城区户口必须于2013年6月5日前登记,否则视为今年初中招生的非鹿城城区户口学生。
(二)鹿城城区域内部队现役军人、归侨华侨、港澳台同胞、办有人才居住证引进人才的子女。
(三)非鹿城城区户籍,在鹿城城区就读且父母有鹿城城区房屋产权的小学应届毕业生。
(四)双屿街道(原双屿镇部分)户籍,且父母有鹿城城区房屋产权的小学应届毕业生。
(五)非鹿城城区户籍新居民子女小学毕业生:户籍所在地无监护条件,且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在鹿城城区已取得居(暂)住证并居住1年(含)以上,同时取得工商执照或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含)以上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可的劳动合同,并在温州市区缴纳社会保险1年(含)以上,有相对固定居所(含租赁)。其中,非鹿城城区户籍新居民子女如在鹿城城区就读小学的,父母在市区缴纳社会保险不受一年(含)以上的时间限制。
这些学生需个别报名
小学不在鹿城城区就读、户籍在鹿城城区(含原双屿镇部分),且父母有鹿城城区房屋产权的毕业生向市教育局直属中招办个别报名,报名时间为4月24日至26日。地点为学院路温州大学育英大礼堂。
符合条件的新居民子女不在鹿城区就读,也采取个别报名,报名时间为4月27日至28日,地点为学院路温州大学育英大礼堂。
其余学生直接在所在学校报名。
热点问答
民办学校特色学校
这样招生
今年,温州市绣山中学的招生对象为鹿城区户籍小学应届毕业生或在鹿城区(市直小学)就读的小学应届毕业生,当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时采用电脑派位形式进行招生。
温州外国语学校在瓯海区的温州市竞技体育学校校园内举办寄宿制初中部。招生对象为鹿城区、瓯海中心区(包括娄桥街道、潘桥街道、景山街道、新桥街道)户籍的小学应届毕业生或在上述区域内小学就读且有学籍的小学应届毕业生。当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时采用电脑派位形式进行招生。
绣山中学和籀园小学的国际部,面向在温工作的外籍人士子女,归国华侨以及华侨子女等招生。
义务教育学校一律不得以特长生的名义招收学生。对确有特长学生,由类别学校专门培养,如以招收艺术特长的温州市艺术学校(温州市第七中学)面向全市提前招生。温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温州市九山学校)招收体育特长生。
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招生对象为鹿城城区户籍,且父母居住地(拥有产权,房屋产权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在市实验中学南浦分校和市第二十一中学辖区内的小学应届毕业生,当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时采用电脑派位形式进行招生。今年二外计划招生4个班级140人。
绣山中学、外国语学校和第二外国语学校三所学校不可兼报。
施教区:
原则稳定,略有微调
据悉,今年初中学校的施教区调整原则上保持稳定,可能有些微调;施教区具体划定时间在7月20日前,届时,会通过新闻媒体和教育局网站等办法公布。
符合条件的非鹿城城区户籍新居民子女小学应届毕业生,按相对就近入学原则,由市教育局直属中招办按片区有空余学额的公办学校和温州市第三十九中学分(东、西校区)统一调配入学。
四大变化
二中、八中入学条件放宽
今年在初高中分设的基础上,八中等初中学校的办学资源增加,因此,可放宽这些学校的入学条件。二中、八中辖区内学生,新购房建筑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60平方米之内的不再有居住三年以上的要求。而市实验中学以及实验中学南浦分校辖区内,新购房建筑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60平方米之内的,必须达到居住三年以上(居住时间不得迟于2010年8月31日)。
外国语学校初中实行寄宿制,在瓯海办学
今年秋季,温州外国语学校在瓯海举办寄宿制初中部,学校位于瓯海大道娄桥路口。考虑到学校地处瓯海区,招生对象为鹿城区、瓯海中心区(包括娄桥街道、潘桥街道、景山街道、新桥街道)户籍的小学应届毕业生或在上述区域内小学就读且有学籍的小学应届毕业生。
二外招生对象确定
考虑到缓解温州市实验中学南浦分校就学压力,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初中招生对象确定为“鹿城城区户籍,且父母居住地(拥有产权,房屋产权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在市实验中学南浦分校和市第二十一中学辖区内有寄宿要求的小学应届毕业生”。当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时采用电脑派位形式进行招生。二外今年初中招生4个班级共140人。
原市第十一中学初中辖区 由周边初中代替
根据今年启动的初高中分设工作,市第十一中学和市第十四中学两校将合并。市第十一中学校址保留高中,停止初中招生。今年,原温州市第十一中学初中辖区由周边优质初中学校代替。
1、鹿城城区户籍是指哪些范围内的户籍人口?
答:参考2001年9月18日温政发[2001]135号批复,鹿城城区是指黎明、绣山、南浦、蒲鞋市、洪殿、江滨、五马、南门、水心、莲池、广化、黄龙等12个街道和南郊乡。根据温州市府办2011年10月13日下发了《市政府关于鹿城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鹿城城区是指五马街道、南汇街道、滨江街道、松台街道、双屿街道(原黄龙街道部分)等5个街道。
在市直初中办学条件可承受范围内,今年将“双屿街道(原双屿镇部分)户籍,且父母有鹿城城区房屋产权的小学应届毕业生”纳入招生范围。
2、房屋产权人为学生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是否可以就近入学?
答:房屋产权人为学生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且学生及其父母户口与上述房产权人在一起,学生父母又确无其他住房的,凭上述房产证所在地就近入学。
3、华侨子女就学有什么规定?
答:回国读书的华侨子女享受与本地户籍适龄儿童入学的同等待遇,在监护人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也可到监护人户籍所在地集中接受华侨华人子女的学校入学。
归侨华侨子女、香港澳门同胞子女须提交本人或父母所在国(地)居留证和市侨办证明原件和复印件;台胞子女、台籍学生需提交市台办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4、因拆迁而变动居住地的适龄儿童如何就学?
答:因拆迁而变动居住地的(以拆迁安置协议书为凭证)。
①就地安置的,在就地安置地安排入学。
②属外迁、且没有其他房屋产权的,2014年7月底前入住的,在外迁安置地就近入学。
5、外地回温的应届小学毕业生,如何报名?
答:外地回温的应届小学毕业生,持户口册、产权证(产权证不是学生父母的需带学生父母的身份证)、本人学籍证明、体检档案、近期免冠单寸照片两张,向市教育局中招办个别报名,报名时间为4月24日至26日。
6、房产证在抵押、房产证未办理或正在办理的,怎么办?
答:房产证在抵押可由抵押单位派人持证,送市教育局中招办审核认定;或房产证复印件由抵押单位经办人、负责人分别签字,经办人联系电话、单位盖章,连同抵押贷款协议书交学校,代替房产证报名。
房产证未办理或正在办理的,凭房开公司的购房合同、发票及房管局收件收据为依据。民间契约及协议均不视作初中招生的房产依据。
7、过去两年实施的“六类人员子女”照顾政策还能继续享受吗?
答:六类照顾对象的子女优先安排入学是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而定,市教育局中招办会根据照顾对象的意愿,在学校满足辖区招生后多于学位的前提下,统筹优先安排公办初中就学。六类对象为见义勇为者子女;市级及以上劳模、省绿叶奖获得者子女;市引进高级人才、市拔尖人才、市551工程人才(第一层次)子女;市委、市政府委派的援藏援疆援川援青及援外干部子女;市级优秀骨干教师(第二层次以上)子女;市级及以上党委、政府明文规定的其他需要优先安排对象子女。
8、在市实验中学、市实验中学南浦分校两所学校辖区内,新购房建筑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60平方米之内且产权办理时间不足三年的学生要怎么办?
答:应向学校提交居住三年的说明报告及有关证明材料(包括:电费收据、电话费收据、电视费收据、水费收据等原始凭据),在报名时连同其他报名材料由学校上交市教育局直属中招办。
如有其他疑问,可致电温州市教育局中招办咨询,咨询电话为88639616
❷ 浙江温州教育投诉网站
举报是在温州教育网:www.wzer.net,不过里面很乱,站内搜索也找不到,只有举报电话,网上举报如果举报人信息不全也很难成功.一般打电话就可以了,这种问题是重点打击的:
市教育局发出通知,严禁学校在寒假期间举办各种提高班、补习班、竞赛班或提前上课
温州市教育局举报电话:
直管处88636202
中教处88635106
小教处88636007
督导室88636604
监察室88635200
E-mail:[email protected]
❸ 温州教育局举报网站
你好,温州八中有个同学五天没上课了,说老师让他回家,这个是正常吗?
❹ 温州市教育局的直属单位
温州市教育工会
温州市教育工会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特殊的产业工会,是全市教职员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温州市总工会下属产业工会之一。其主要职责是:围绕教育中心工作,履行工会的各项职能,主动参与协调矛盾,反映教职员工的意见建议,坚持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配合温州市教育局和市局直属学校、单位推进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投身教育改革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推进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在教育系统的贯彻落实,促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以广大教职员工喜闻乐见的多种活动为载体,配合教育部门和学校党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师风建设,在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负责指导县(市、区)教育工会工作。
温州市教育工会内设办公室、青年教师俱乐部。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前身是温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温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温州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为温州市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全市基础教育、中职教育的教育教学研究、教学业务管理和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提高等工作;承担全市教育科研的立项、管理和指导等工作。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内设办公室、高中教学研究室、中职教学研究室、初中教学研究室、小学(学前)教学研究室、综合教学研究室、教育科学(德育)研究室、教学评价研究室8个机构。核定事业编制65人。温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温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温州市名师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温州教育》编辑部等挂靠在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前身是温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与温州市中小学教师教育办公室合署办公,为温州市教育局所属事业单位。现为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下设项目单位,是浙江省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教育合作项目基地。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校长(园长)培训教育任务,开展教师教育研究工作。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内设办公室、高中科、义务(学前)教育科、干部培训科、综合研究室、财务科6个机构。
温州市教育装备和勤工俭学管理中心
温州市教育装备和勤工俭学管理中心,为温州市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市教育系统装备的管理和供配,指导全市中小学做好实验室、功能室、图书馆(室)的建设;组织实施教育系统部门集中采购工作;负责全市勤工俭学(校办产业)的管理,学生实践基地建设、管理和学生服装、床上用品的采购管理,指导学校后勤服务工作;负责具体指导全市教学仪器设备行业管理工作。温州市教育装备和勤工俭学管理中心内设办公室、教育装备管理科、教育产业管理科、政府采购管理科、财务科5个职能机构。
温州市电化教育馆
温州市电化教育馆为温州市教育局所属事业单位,与温州市教育信息中心合署办公。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编制、管理电教教材;承担电教知识培训与普及任务;配备提供电教设备及技术服务。负责温州教育网平台及网络规划、建设和管理;组织实施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计算机技能培训和考核;负责温州教育网资源库建设;做好教育网网页制作和教育软件开发、应用及推广工作;研究并指导教师在学科课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温州市电化教育馆(市教育信息中心)内设办公室、应用研究科、网络管理科、资源开发科、技术培训科、州教育网、电教服务部等7个机构。
温州市教育考试院
温州市教育考试院由温州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温州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温州市教育局高中会考办公室合并建立,为温州市教育局所属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实施各类高校、研究生考试和招生工作; 负责实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非学历证书考试及证书发放;负责实施高中毕业会考及证书发放。 温州市教育考试院内设办公室、高校招生科、自考考务科、信息技术科、中考(会考)科等五个科室。
❺ 温州继续教育网学分查询 你好!我从好医生网站学习学分为5分,但从温州继续教育网我从事的单位没有,
是不是你们单位的还没有统计或者录入呢?有时候单位没有开始录入更新的话你在你的单位就是查不到的,不用着急,去问问你单位的相关负责人。或者用微信CME查查,好医生和华医网的都可以查,很方便的。
❻ 温州市教育局的领导信息
谢树华
党委书记、局长。主持党政全面工作。
个人简历:男,汉族,1963年1月出生,浙江温州人,1982年9月参加工作,硕士学位,副教授职称。1979.09-1982.07温州师范学院学生;1982.09-1987.07 瑞安城关一中、温州实验中学任教、政教处副主任;1987.09-1989.07浙江教育学院教管本科班学生;1989.09-1992.07温州教育学院教师;1992.09-1996.07 温州师范学院培训部副主任;1996.09-2002.07 温州师范师范学院党校办主任、党委委员、副院长;2002.07-2007.05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副书记;2007.05- 2011.11温州市政府副秘书长;2011.11至今任温州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
徐立泉
副局长、党委委员、调研员。
协助局长分管计划财务、基本建设、教育设备、教育信息技术、电化教育、教学仪器。校办产业工作。联系计划财务处、市电教馆(教育信息中心)、市教育装备和勤工俭学管理中心、市教育基建中心。
个人简历:男,汉族,1956年10月出生,浙江乐清人,1973年9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1973.9-1976.3乐清县小芙公社前横村小教师;1976.3-1986.6浙江省军区服役,历任战士、文书、班长、书记、参谋、连长;1986.6-1989.8乐清人武部参谋(省委党校学习);1989.8-1993.7温州市委组织部科员;1993.7-1994.10温州市委组织部办公室副处级秘书、副主任;1994.10-1997.5温州市委组织部办公室副主任(正处级);1997.5-1997.11温州市委组织部办公室副主任兼调研室主任;1997.11-2001.11温州市瓯海区委常委、组织部长;2001.11-2010.12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党委委员;2010.12至今任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党委委员、调研员。
安晋
副局长、调研员。
协助局长分管普通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教育教学、语言文字工作。联系中等教育处、小学(学前)教育处、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个人简历:女,汉族,1962年1月出生,山西武乡人,1982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1982.8-1985.8瓯海县泽雅区中学教师;1985.8-1995.1瓯海县教育局科员;1995.1-1996.4瓯海县教育局局长助理;1996.4-1998.1瓯海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1998.1-2006.12瓯海区副区长;2006.12-2011.2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2011.2至今任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调研员。
张志宏
副局长、党委委员。
协助局长分管高等教育、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德育、体育卫生、劳动、艺术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综合治理工作。联系高等教育处、学生工作处、安全保卫处。
个人简历:男,汉族,1967年7月出生,浙江温州人,1988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1988.8-1991.12温州市第七中学团委书记;1991.12-1997.2温州市教育委员会科员、副主任科员(1995.8-1996.9挂职锻炼任乐清师范学校副校长、党委委员);1997.2-1997.7温州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1997.7-2000.12温州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师范处副处长(主持工作);2000.12-2007.8温州市教育局高等教育处处长;2007.8至今任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党委委员(2010.3-2011.3下派任市委派驻龙湾区农村工作指导员联络组组长,瑶溪镇党委副书记)。
戚德忠
副局长、党委委员。
协助局长分管职业教育、民办教育、成人教育、教师教育工作,联系职业教育处、市教师教育院。
个人简历:男,汉族,1962年7月出生,浙江苍南人,1983年9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1983.9-1987.7苍南县金乡中学教师;1987.7-1994.7苍南县教师进修学校政教处主任;1994.7-1995.7苍南县府办秘书;1995.7-1998.5苍南县府办文卫科副科级秘书、监察室副主任;1998.5-1998.12苍南县府办文卫科科长;1998.12-2001.12苍南县金乡镇党委委员、副镇长;2001.12-2003.4苍南县金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2003.4-2005.6苍南县金乡镇党委书记;2005.6-2009.7苍南县灵溪镇党委书记;2009.7至今任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李康和
党委委员、副调研员、市教投集团董事长。
协助局长分管机关综合协调、文秘、后勤、教育三产、教育行政执法、教育诉讼工作。联系局办公室、人民教育基金会。
个人简历:男,汉族,1957年5月出生,浙江温州人,1973年9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1973.9-1979.1温州建设集团工作;1979.1-1981.7 温师院学习;1981.7-1984.4温十二中教师;1984.4-1992.3温州市教育局科员;1992.3-1994.12 温州市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1994.12-1997.6 温州市教育局计财处处长;1997.6-2007.11温州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2007.11-2010.10温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2010.10至今任温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调研员。
俞银通
党委委员、副调研员。
协助局党委书记做好党务、干部,计划生育工作,协助局长分管人事、外事工作。联系政治处(国际交流合作处)、机关党委。
个人简历:男,汉族,1959年10月出生,浙江永康人,1977年9月参加工作,大专学历。1977.9-1978.7空军第一航空预备学校三大队飞行学员;1978.7-1979.5空军第九般校飞行学员;1979.5-1979.12武汉军区空军机要集训队机要学员;1979.12-1981.10空军航空兵第二十五师司令部机要科机要员;1981.10-1990.6 空军鲁山场站司令部机要组机要译电员、机要参谋;1990.6-1994.6空军编余飞机储存中心政治处干部股副股长、股长;1994.6-1997.7中共温州市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干事;1997.7-2007.11温州市教育局政治处(党办)主任;2007.11-2011.1温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政治处(党办)主任、副调研员;2011.1至今任温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调研员。
胡长林
调研员。
协助局长分管工青妇和退离休教师、纪检监察、教育审计工作。联系监察室、局团委、教育工会、退离休教师协会。
个人简历:男,汉族,1954年10月出生,浙江永嘉人,1972年12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1972.12-1977.5 部队战士;1977.5-1983.3军机关正排一正连级干部;1983.3-1990.5部队副营、正营级干部、院校学员;1990.5-1999.10 部队副团、正团级干部;1999.10-2001.11温州市教育委员会纪委书记、党委委员;2001.11-2007.11温州市教育局纪委书记、党委委员;2007.11-2010.12温州市纪委派驻市教育局纪检组组长、市教育局党委委员;2010.12至今任温州市教育局调研员。
郑阿天
副调研员。
协助局长分管教育督导、教育考试、直属学校。联系督导处、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办公室、直属学校管理处、市教育考试院。
个人简历:男,汉族,1954年2月出生,浙江洞头人,1974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1974.7-1979.9洞头双朴乡中学教师;1979.9-1981.8温州师范学院学习;1981.8-1985.6洞头一中教师;1985.6-1988.12洞头县教育局副科长;1988.12-1994.12温州市教育局普教处科员、副处长;1994.12-2002.10温州市教育局普教处处长;2002.10-2003.8 温州市教育局直属处处长;2003.8-2007.1温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市教育局直属处处长;2007.1-2010.4温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市教育局副局长、党委委员;2010.04至今任温州市教育局副调研员。
❼ 温州有没有官方的网站可以查询教师招聘等信息的啊
你去温州人事人才网上看看。或者温州教育网。一般重要的教师招聘信息都会公布在这些网站上。
❽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在哪里
温州市蒲中路155号(第二实验中学)
乘69路/64路/86路环线可到
❾ 温州市教育局网上投诉
那就用网络电话,比如skype,可以向拍拍卖号的问要一个,一个号码应该能免费打15分钟。这个应该不显示号码,而且我测试过连续打的显示号码都不同。(新申请号码应该能免费打多少分钟的,但只能打一次就作废了,你要充钱了,所以需要的话多申请几个号,可以需要邮箱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