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义务教育 »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复习要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复习要点

发布时间: 2020-11-21 12:07:43

A.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该怎么复习啊

一、题型介绍
在试卷中,简答题在总成绩中所占分值最高。考试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你对简答题的回答情况。简答题涉及的都是较大的问题,让你阐述一种观点,或者对某种理论作出解释,也可能是提供证明,有一定的系统性。回答要层次清楚、言简意赅,论点或根据不可遗漏。简答,这既是简答题内容上的要求,也是这类题的题型特点。
二、解题策略
1.对已有的科学事实和观点做出肯定,阐明其具体表现,这是简答题中比较好对付的一类问题。在回答中,只要说明“是怎样”,就可以了。
2.比较难的一种问题,突出实践过程,强调具体方法,回答“应当怎样”。对这类问题,要注意操作的程序性,否则,回答就可能出现错误。
3.最多一类问题,要求阐明原因,回答“为什么”。对这类问题,关键把道理讲清楚,看你的论据是否多面。
4.还有一种特殊问题,对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或观点,要求界定,加以区别。回答这类问题,语言须须简洁,直接点出差异所在,就达到了题目要求。有时,的办法和策略,就是叙述概念,自然把差异说了出来,不须再写什么。
5.在简答题中,最简单的是一些记忆性问题,不要求你解释,只要求你整体把握。一个问题,回答的要点多,是这类问题的特点。
三、应考须练
1.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答案要点】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与任务;(2)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3)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须要知识;(4)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5)学会做观察记录;(6)观察后的归纳、总结;(7)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8)教会学生自觉养成观察习惯。
2.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
(1)理论意义: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②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①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②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③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适工作;④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B. 各位学长学姐,求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的体系及重点!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一. 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二. 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社会影响
三. 中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 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自然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基本研究方法。
2. 调查法: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调查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应用的比较广泛,经常与观察法,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
3. 历史法:历史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法是以历史研究的方法研究教育科学,主要适用于研究人类社会过去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思想。
4. 实验法:实验法是实验者按照实验目的合理的控制或者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的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5. 行动研究法: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第二章 中学课程
一. 分科课程:
又称为学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二. 综合课程:
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他强调多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最先提出。
三. 活动课程:
又称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出发,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活动为中心组质的课程。代表:杜威
四. 必修课程:
按照国家地方或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公课程,是为了保证所有学生的基础学习而开发的课程。
五. 选修课程
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
六. 国家课程
根据所有公民基本素质发展的一般要求设计的,反映了国家教育的基本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各个地方,社区的中小学教育的共同要求。
七. 地方课程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文化等实际情况而设计的课程。是不同地方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反映了地方社会发展状况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
八. 校本课程
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过程。
九. 显性课程
公开课程。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主要特征:计划性。
十. 隐形课程
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地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
第三章 中学教学
一. 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1.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1)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 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 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
只强调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去发现,积累知识。
2.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1)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 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4) 应注意的问题
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知识的传授相结合。
3.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题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1)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3) 建立合作友爱平等的师生关系

4.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归规律
1) 知识是思想形成的基础
2) 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3) 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
二. 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1. 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
2.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 加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
4. 重视学生的情感生活。

C.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知识与能力怎么复习,明天就考

初级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一)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孟子:“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
《学记》: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普斯卡娅
赫尔巴特: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
育学独立的标志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三个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布鲁纳:发现式教学,提出学科结构理论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
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
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
(二)教育
教育的涵义
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就是
教育狭义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
的过程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因素,是承担教的职责、施加教育影响的人。特点目的性和专
业性。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传授的知识、思想观念等内容。特点目的性和价值性、发展
性、形态的多样性。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
矛盾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
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教育的起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
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
劳动实践之中。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教育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
古代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资本主义教育目的在于为资产阶级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及利益服务,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
级的通知人才,又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熟练的劳动力。社会主义学
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教育基本特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解释教育规的一门社会科学。o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包括:
1.按作用的对象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按作用的性质分: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呈现的形式分: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o社会生产力与教育
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的选择3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4制约学校机构5制约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在生产的必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o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教育

D.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如何备考

经过一个愉快又温馨的新年后留给我们的复习时间可谓是屈指可数,因此在这仅剩的时间里更需要我们做到有针对性的复习,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对于教师资格笔试考试来说,中学的三科中科目二也就是《教育知识与能力》是相对较难的一科,复习内容较多,不仅有需要理解的,也有需要识记的,甚至还有需要背诵的内容。而科目二的题量也是不容小觑的,下图是中学科目二试题分布:

由上表不难发现,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学习心理、德育这几个部分的内容虽然每年分值有所变化但一直是属于主要考察部分,因此复习时需要着重关注。而其他部分虽然分值占据不是很高,但是考察的频次每年都不相同,因此需要做到全面复习。

复习建议:

通常复习都是要循序渐进进行的,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

首先,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基础的复习,把每一处的知识点以及可能考察的方式都进行相应的学习,并在此过程中配合与自己复习所用教材相配套的专项练习题。

学习过程中可以相应的做好笔记,把厚重的教材变成以自己理解方式存在的简缩性材料,促进知识的内化。

其次,对需要处理的简答题、材料分析题以及辨析题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背诵学习。

再次,做一些历年考察过的题目,考察过的题目更有针对性,以及一些模拟练习题。

最后,在考前再次全面对知识进行复习,查缺补漏。

如果能做到以上要求,相信即将到来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一定会旗开得胜。

E.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和辨析题怎么复习备考

1、在复来习备考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源题时,要在通读参考书的基础上,亲手为一些重点的简答题目列出答案提纲,并牢记在心。比如复习“我国中学应贯彻哪些基本的教学原则”这个简答题时,要头脑清晰,掌握脉络。先总括地回答出6个教学原则,再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
2、在复习备考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时,不但要打牢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还要紧密结合教育实践的案例,这样辨析起来才会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F. 教师资格考试重点知识总结

教师资格考试重点分析

一、考情分析

综合素质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模块

考试内容包括职业理念、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文化素养、基本能力五大模块。各模块所占比重:基本能力48%、职业理念15%、职业道德15%、文化素养12%、法律法规10%


三、题型及分数分布

试卷分为单选题、材料分析题和写作题三种题型,满分为150分。五个模块的内容在试卷中题型题量如下:

基本能力主要考察的题型为:

2道逻辑思维能力的选择题、

2道信息处理能力的选择题、

1道阅读理解题(类似高考语文的现代文阅读)

1篇写作
这一部分可以说是综合素质的重中之重,占72分。

所剩时间真的不多了,小伙伴们要抓紧时间好好备考哦~

篇幅有限,更多科目二、科目三攻略围脖关注江西敏试教育查看哦~

G. 教育知识与能力该怎么复习

可以提供关于复习和学习的方法给你:
1、促进记忆,使学习的成果牢固地储内存在大脑里,以容便随时取用。有些学生总抱怨自己记性太坏,学过的知识,到了该用的时候却想不起来,对学习丧失信心。有些学生则认为,学过的东西反正要忘,早记没用,寄希望于考前突击。但由于临考前要记的内容太多了,又记不过来,感到很烦恼。
2、查漏补缺。影响学习的因素很多,在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很难保证各种因素都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完整的学习内容学下来,难免出现漏洞和欠缺。通过复习,自己检查出来及时补上。凡是抓紧复习的学生。学习中的漏洞和欠缺,都及时得到了补足,因此,他们的知识总是比较完整的 。
3、最重要的一点,你可以通过提高记忆力和理解力,来让你学习事半功倍,这是提高学习成绩最关键的一点。前几年我的学习成绩很不好,记忆力也很差。然后下载了《尼古拉特斯拉大脑训练》,这是一套开发潜能的课程,通过课程的训练,我的内心变得非常平静,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都提高了,我掌握了各种高效率使用大脑的技巧,通过调理了自己的心态,轻松自学各科知识,同时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希望我的分享能帮到你,望采纳!

H.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怎么复习

全面透彻的了解考情是顺利通过考试的一个必要前提,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也不例外。只有弄清楚考试的具体方式、题型、考试范围,才能更加有针对性的复习,从而通过考试。就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这门课来说,主要包括两大模块。模块一包含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德育四部分内容,而模块一在整个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也较大,达到68%,包括三种题型,分别是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模块二同样包含四部分内容,分别是中学课程,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在该门考试中占32%。模块二亦包含三种题型,分别是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而该门课的考试从总体上来说,单选题的分数大致占到30%,非单选的比例约为70%。从题型分数的分布可以看出,对于考生的记忆能力和组织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了解考情之后,就要有计划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抓住最后的时间好好复习。
首先,对课本知识的通读和大致了解是必须的。可拿出两天时间来,先把书本过一遍,对该门课有个整体感知。
其次,就要对重点知识进行深入学习。根据以往的考情,重点知识还是比较明确的,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学习心理,教育心理学的几大流派及其理论,德育的内容,德育过程规律、德育原则及德育方法,新课程改革,新课改的具体目标及教育观,区分几种常见的中学生心理障碍及调节方法,班主任工作及教师的素养等知识点。对于二次复习可以拿出四天时间进行学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
第三,对真题的把握。真题反映了命题特点和方向,对以往真题的练习,分析和总结对于顺利通过考试帮助很大。因此,在复习完理论知识并且时间不是十分充裕的情况下,掌握真题是一大备考资料。对于真题的学习,可在知识点学完以后,进行自测,区分出已经掌握的点和有问题的地方。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必再纠结,重点是去突破做错的地方。可对照参考答案分析或是借助教材进行理解,保证错误的题目弄懂弄透。真题全部做完并且分析完后不代表大功告成了,还要反复把真题多做几遍,训练考试的思维,保证真题都会做了,再去适当的做一些模拟题。
由此,从知识的学习到真题的练习,可以帮助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收获颇丰,从而顺利通过考试。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