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义务教育 » 合作教育学的起源

合作教育学的起源

发布时间: 2020-11-21 20:57:43

教育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和教育学的生产与发展脱式,两者相辅相成的,先有教育,然后之后才有针对教育的学习方法,那么这就是教育学辩证统一的关系

②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什么

起源

从起源上看,英语国家的pedagogy、法语国家的pedagogy和德语国家的pedagogik(教育学)均源于希腊的pedagogue(教仆)一词,意为照看、管理和教育儿童的方法。

19世纪末,英语国家的人们先后用ecation 和pedagogy。在我国,“教育学”是一个译名,应是从日文转译过来的,时间大约在20世纪初。

希腊语的pedagogue(教仆)一词,意为照看、管理和教育儿童的方法。教育学独立的标志的出现前后经历了约两百多年的时间。因此,教育学的独立是一个历史过程,而非在一个瞬间完成的。

在公元前约403—221年期间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但是,作为教育科学体系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是在总结人类教育实践经验中逐步形成,经过长期积累而发展起来的。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性;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和综合;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2)合作教育学的起源扩展阅读

中国教育开始于中国古典著作,而不是宗教组织。早期中国任用受教育的官员管理帝国,用来选拔官员的科举考试制度建立于隋朝,唐朝的唐太宗完善科举制度。

19世纪末,何子渊、丘逢甲等先贤开风气之先,成功创办雨南洞小学、同仁学校、兴民中学、石马两等小学等新式学校,为后来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宝贵人才。随后中国现代教育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和加强。

1990年代,中国的教育体系又有了较大变化,私人资本重新进入教育领域。

③ 教育学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是由谁提出的

在公元前约403—221年期间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但是,作为教育科学体系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是在总结人类教育实践经验中逐步形成,经过长期积累而发展起来的.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

④ 什么是合作教育理念

合作学习理论进行了比较和探讨,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合作理念的实质与内涵。本文由七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对合作教育思潮各派理论的人际关系和基本主张进行了介绍和探讨,并选取了苏联的合作教育学和美国的合作学习理论为两大比较对象,提出了本文要探讨和比较的主要方面:合作教育学与合作学习理论人际合作取向的不同以及合作理念的具体内涵的比较。文章第二部分是对合作学习相关概念的理解。文章第三部分通过阐述两大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教育背景,分析了合作教育学与合作学习理论人际合作关系取向不同的根本原因。同时,揭示出合作教育学体现的是教育的“个性”取向,而合作学习理论的教育价值取向更侧重于“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文章的第四部分通过对比合作教育学和合作学习理论的师生关系、教学目标、组织形式、互动方式、学习动机、教学评价等教学过程的几方面,对合作的教学理念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合作理念的实质是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文章的第五部分进一步提出合作理念的教学主体活动、主体交往、主体发展取向。文章第六部分是关于合作理念对我国教育教学实践的一些启示

⑤ 合作教育学的介绍

1986年10月,苏联《教师报》邀请邀请苏联著名的教育革新家,从事教育实验的代表人物在莫斯科郊区进行了一次会晤。《教师报》用“合作教育学”作为标题发表了七人(雷先科娃、沙塔洛夫、沃尔科夫、卡拉科夫斯基、谢季宁、伊利英、阿莫纳什维利)署名的一篇文章。文章呼吁:“我们需要与从前的教育学截然不同的新的教育学,这种新的教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特别注重使儿童乐意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师生共同的教学过程中来。我们可以把这种教育学称为合作的教育学。”这篇文章本身标志着合作教育学的创立。

⑥ 教育的起源

1 生物起源说

主要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主要观点: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动物界也存在教育;人类社会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的继承、改善和发展。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2 心理起源学说

主要代表人物:美国著名教育家孟禄,教育心理起源说是在对教育生物起源说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

主要观点:孟禄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解释教育起源问题,认为原始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生活的无意识模仿。

3 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

主要代表人物:苏联的教育家米丁斯基、凯洛夫。劳动起源说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主要观点:

第一,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和劳动过程中产生的需要;

第二,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第三,教育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第四,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和生活经验。

(6)合作教育学的起源扩展阅读:

教育过程开始于一个人的出生并持续终身,对人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变化。有些人甚至认为教育可以开始得更早,一些父母通过外部的言语和音乐来影响子宫里成长着的胎儿,进行胎教,希望给孩子以积极的健康的发展。

教育本质的多重审视

(1)内涵:所谓教育本质,就是指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它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即“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它反映出教育活动固有的规定性也即其根本特征。

(2)关于教育本质的四种观点: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特殊范畴说;多重属性说。

(3)人类的教育有社会性、目的性,这与动物的本能教育有本质区别。人类教育本质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第三,存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关系。

宏观的教育的唯一特征是“着眼于人的素质、能力”,这表明判别某个活动是不是教育不在其结果如何。现实中,不是所有的教育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甚至会失败。而有些活动,如研究活动、宣传活动虽然可以影响人的素质、能力,却并不是人们所公认的教育活动。

当人们持不同的立场着眼于人的素质、能力时,能从正反两方面来对待人的素质、能力,正向的去开发、加强人的某些素质、能力,反向的则去削弱、抑制人的某些素质、能力。

人的素质、能力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的与其它动物一样,是大自然长期进化造就的。后天的又分为两种情况,其一为人们不经意间获取的,或非刻意成就的;其二是人们刻意造就的,宏观的教育就概括了所有刻意于人的素质、能力而进行的活动。

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的定义多种多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来说,人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

前苏联及我国一般是从社会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而英美国家的教育学家一般是从个体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可以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不同的层次:

(1)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分配着且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

教育最本质性的理解,就是社会对人们思想的知识灌输和行为指导;一,教育的对象是人;二,内容必须是良性的有意义的。从而使人民去改造社会。

(2)狭义的:指个体精神上的升华。这种定义方式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把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3)更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个主要指的中国校园的应试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⑦ 简述教育学起源论的三个流派

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四种流派:
1)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行为。
2)心理起源论: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类的那种具有教育意味的无意识模仿。
3)劳动起源论: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证明:人类原始时代教育活动已经存在了,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
4)社会实践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的社会实践或社会实际生活需要。

⑧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来芽阶段自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战国时期的《学记》,比国外最早的教育著作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还早三百来年。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继承了康德的教育学讲座,并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它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20世纪以来的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
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
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密切
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⑨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教育学和教学法方面)

教育学 选择
1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它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2《学记》中提出的教学原则主要有【藏息相辅、师道尊严、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学不躐等】
3教育的社会属性主要包括【永恒性、相对独立性、历史性、阶级性】
4、20世纪出现的几大教育学理论流派主要包括【实验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文化教育学、批判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5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教育】
6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主要包括【个体思想意识社会化、个体行为的社会化、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
7历史上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家庭起源论、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
8制约教育制度的因素主要包括【政治、文化、经济、年龄特征、知识水平】
9、1958年,我国对学制进行了改革,提出建立并发展三类学校即【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业余学校】
10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是【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11现代学制的基本类型包括【西欧双轨教学、苏联分支教学、美国单轨教学】
12教育的目的是教育活动的【标准、出发点、归宿、依据、要求】
13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通常包括【宏观层次的选择、微观层次的选择、中观层次的选择】
14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是【社会依据、人的依据】
15历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的主要学派有【“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
16我国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
17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
18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全体性原则、基础性原则、普通性原则】
19教师的专业态度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教育理念、专业情意】
20教师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反思能力】
21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选择性、创造性、自我意识性】
22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应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态度、专业技能】
23学生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学习全、公正评价权、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
24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主要包括【通识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25学生的人身权主要包括【隐私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
26学生的人身权包括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和【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
27美国学者古德拉得与1979年提出的课程的层次结构式【理念课程、正式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经验课程】
28从编制者或管理层次的角度划分,课程的类型主要包括【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地方课程】
29经典的课程目标理论主要包括【行为目标、生长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30赛德归纳的课程实施研究的不同取向包括【课程实施的忠实观、课程实施的互动适应观、课程实施的参与制定观】
31确定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基础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差异性原则】
32、20世纪有代表性的教学理论主要包括【认知教学理论、情感教学理论、发展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33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基本环节包括【理解、巩固、评价】
34直观教学的具体手段主要有【实物直观、语言直观、模像直观】
35班级授课制现代演绎的主要形式包括【特朗普制、开放教学、小组教学、小班教学】
36在教育发展历史上,先后出现的有代表性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
37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心理因素【动机、需要、兴趣】
38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经常采用的原则有【巩固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量力性原则、启发性原则】
39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品德评价法、情境陶冶法】
40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主要有【品德评价法、情境陶冶法、指导自我教育法】
41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家庭因素主要有【家长的职业类别、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的自然结构、家庭的气氛】
42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是由【知、情、意、行】构成
43我国中小学校的德育原则主要有【知行统一原则、方向性原则】
44我国中小学校德育途径主要包括【学科教学、道德教学、校外活动、班主任工作、班会】
教学法 选择
1安徽省芜湖铁路中学马章荀老师为实现教学过程整体优化而提出的教学法是【“层层深入、引线穿珠”式】
2内蒙古达拉特旗民族中学樊向阳老师提出的教学方法是【引探式教学法】
3江苏省姜堰市俞垛乡翁如荣老师提出的教学方法是【三思三探式】
4山东省鱼台县实验中学黄德臣老师提出的教学法是【六环节教学法】
5山东省齐河县华店中学王岳老师提出的教学法是【导学式教学法】
6江苏省扬州市第五中学陈玲玲老师设计的教学法是【审美教学法】
7内蒙古海拉尔市的校验工作者经过几年的改革实验提出的教学方法是【“引疑五步”教学法】
8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董集乡罗家小学该永胜老师提出的教学法是【五阶段教学法】
9江苏省徐州二十四中学徐亚平老师提出的教学法是【三读式教学法】
10江苏省东海县中学蒋运生老师提出的教学方法是【“观察、、论证、比较、应用”四步教学法】
11中小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有【发展性、情感性、主体性、多样性、技术性】
12影响教学方法内容和结构的前提条件主要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氛围、教师素质】
13根据教学方法内容要素的不同组合,我们把教学方法分位以下类型【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物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14范例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原则是【基本性原则、基础性原则、范例性原则】
15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优效性、参照性、可操作性、开放性】
16“八字”教学模式,即【读读、议议、练练、讲讲】
17尝试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是【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18选择与运用教学模式要考虑的要素是【目标、教材、学生、教师、时间】
19构建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是【创新的原则、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全程参与与全员参与的原则、突出学生主体原则、开放的原则】
20范例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是【阐明 “个”的阶段、阐明“类”的阶段、掌握法则规律的阶段、获得一定的只是和经验的阶段】
21教学模式设计的步骤主要包括【设计预期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结构、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对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22一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知道法】
23教学方法的评价标准主要有【科学性、主体性、创造性、时效性】
24赞科夫提出的教学新体系原则是【高难度教学原则、高速度教学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原则、是全班学生包括差生得到发展原则】
25讲授法具体可划分为【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讲演法】
26丝巾男从他基本系列试验中总结出了关于学习的四条规律是【习得律、条件强化、强化作用、消退作用】
27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程序是【明确目标、把握精华、比较分析进行筛选、综合运用、反馈调控】
28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29常用的调研学习方法的形式有【参观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查阅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30读书学习法的主要形式有【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
31时间学习法的主要形式有【实习作业活动、课外与校外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生产劳动活动、科学实践活动】
32桑代克根据对动物的研究提出的学习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33课后复习的主要方法有【回忆、看书、整理笔记、看参考书】
34提问的意义与作用主要有【激疑启思、集中注意、评价反馈、组织教学、师生交流】
35运用板书凡属应遵循的原则是【规范性、迅速性、简洁性、启发性、审美性】
36现代教学媒体的主要特点是【信息性、交互性、智能性、虚拟性、网络性】
37运用导入技能应遵循的原则有【激发兴趣原则、启迪思维原则、激发情感原则、新奇多变原则】
38运用导入技能应注意的问题是【对象突出针对性、内容突出关联性、语言突出简明性、方式突出多样性、艺术突出趣味性】
39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基本类型有【操练复习型、个别化指导型、模拟实验型、教学游戏型、模拟探索型】
40导入意义与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41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基本特点【全面性、科学性、开放性、反思性】
42课堂观察的基本特点是【系统性、自然性、直接性、主观性】
43建立成长记录袋应遵循的原则是【导向性、宽容性、全程性、多样性】
44课堂观察的实施步骤是【明确观察的对象和内容、确定观察的内容的基本维度、选择观察方法、准备观察工具、观察结果的处理】
45纸笔测试题的设计要注意体现【生活性、情境性、开放性、形式灵活多样性、趣味性】
46纸笔测验的特点包括【可操作性、可比较性、测验范围较广】
教学法 名词
教学方法:
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称。
教学氛围:
指的是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课堂内外部气氛、场景等。
教学模式:
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讲授法:
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方法。
练习法:
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
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本或课外读物,以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方法。
谈话法:
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概括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得出结论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实践学习法:
是学习者亲自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实践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学习方法。
讨论学习法:
是学习者与他人相互研讨、切磋琢磨、相互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
调研学习法:
就是调查研究学习法的简称,它是指学习者亲自去熟悉和了解学习对象的一种学习方法。
课程标准:
是关于各门学科教学目的、要求、课程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网络教学:
是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教学形式。
教学媒体: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所使用的媒介工具。
教学技能: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有关的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或一系列行为方式
评价方法:
是指收集教学的信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时所采用的工具和手段的总称。
合作评价:
是指多个评价主体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关于学生的多方面信息以判断学生发展情况的评价活动方式。
成长记录袋:
是显示学生学习成就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教育学 名词
班级:
是学校根据管理的需要,把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分割成一个个小范围的聚合体。
班级授课制:
也称课堂教学,是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实践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榜样示范法:
以他人高尚的思想、模范的行为和英雄的事迹影响学生,形成优秀道德品质的方法。
德育原则:
是教育者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工作中的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或指导思想。
德育方法:
是为达到既定的德育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参与德育活动所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称。
复式教学:
一个教师在同一教室给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环境:
指的是人生活于其中,围绕在人周围并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世界,它是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教育: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教育学:
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目的:
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教育方针:
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党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教育理念:
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的理解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资格制度:
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教师聘任制度:
是指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
教师专业化:
通常被用来指称目前处于准专业性质的教师职业不断地满足一个完全专业性职业的标准的过程。
教学原则:
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教育者在教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