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义务教育 » 教育心理学问题解决

教育心理学问题解决

发布时间: 2020-11-22 22:00:00

教育心理学问题解决 “同情心”和“同理心”的区别

1.教育心理学中,同理心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且内把这种理解传容达给当事人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同样时间、地点、事件,而当事人换成自己,也就是设身处地去感受、去体谅他人。
同理心在不同场合、不同对象的运用时,又叫共感、同感、移情,又有着特指。它是指正确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进而做到相互理解、关怀和情感上的融洽。
2.同情心就是指对某事的觉察与同情感。

Ⅱ 幼儿教育心理学中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包括:
(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2)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物体的某一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
(4)原型启发与联想。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中看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其启发作用的事物。
(5)情感与动机状态。一般来讲,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消极的情绪会干扰问题的解决。动机是促使人解决问题的动力。没有解决问题的动机,不可能解决问题的行为,问题当然不可能解决。
(6)个性因素。个性因素对解决问题也有重要影响。实验表明:一个人是否善于解决问题,与他的灵活性、首创性和自信心等个性心理品质相联系。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也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结果。

Ⅲ 在教育心理学中,问题解决与知识应用有何区别与联系!

受教育的目的是传承知识,掌握知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实质上就是“解决问题”,这就是两者的联系和共同点。区别在于细致的划分时,“解决问题”只是知识中的一种,它专指怎样去发现问题、怎样去解决问题(即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或程序)的知识。而其他知识的应用则指向其他方向。因此,任何方面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都可以采取“解决问题”的知识来帮助。

Ⅳ 举一个关于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解决教育教学或学生管理实际问题的例子

我有一个学生,上课听懂了,一到考试的时候,要么不会要么就是做错。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教学方法,就是“讲题”。把角色返过来,让她给我讲题。
后来她的家长跟我说,自从参加了的我们讲题训练营,孩子突然化身为小讲师,回到家后,学习就特别努力,一头扎进了课本里,说是每天要给同桌讲题,要提前要把知识点理一下。
青果君告诉你,讲好一道题是有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 每天讲一道题

先拿出一张白纸,把你要讲的这道题涉及的解法和概念写下来。最好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2. 将解题过程复述出来

在白纸上写下你对这道题的理解,写的时候,想象你在和别人交流,给别人讲这道题。在讲的时候,解释不清楚的地方,要么就是你的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要么就是你讲的有问题,没有抓住这道题的实质,这些就是你需要努力深入学习的部分。

3. 不让问题再过夜

把刚才给别人讲题时解释不清的部分重新学习,不让问题过夜,直到把那些搞不懂的地方全都可以流畅地写在纸上为止。

4. 回顾反思

当我们把所有的概念都弄清楚之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个道题解法重新讲一遍, 只要别人能听懂你说的意思,那就说明你自己的学习成功了。

教为学过程中会促使你更多的去思考,并且把基础知识做到了融会贯通。这也是一个刻意练习的过程。

Ⅳ 教育心理学问题:与“一般问题解决的过程”相比,“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有哪些特点

认知灵活性理论认为结构不良领域是普遍存在的,结构不良领域主要有两个特点:概念的复杂性和实例间的差异。
斯皮罗把学习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两类。
初级学习主要是结构良好的领域,这类领域的学习要求学生原样再生所学知识,主要通过不断练习和反馈来实现。
高级学习涉及的是结构不良领域,此时要以对知识的理解为基础,通过师徒式引导进行。

Ⅵ 问题解决是教育心理学哪部分

答--在人出现心理活动的时候就要从人的表情和举止来判断的,是工作的不顺心,还是家庭出现了问题,是学习压力大还是劳累
过度,所以教育心理学就要从行为的各个方面来看后有针对性的教育。

Ⅶ 《教育心理学》试卷一,简答题1.什么是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
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例如,证明几何题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解决的过程。几何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求证结果构成了问题解决的情情境,而要证明结果,必须应用已知的条件进行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操作成功,问题得以解决。
有四个阶段:1、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特点:1、问题情境性。2、目标指向性3、操作序列性。4、认知操作性。

Ⅷ 在教育心理学中,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应该是提出假设吧。发现问题是首要环节。

Ⅸ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教育心理学》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迁移的作用。迁移是已有的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二、原型启发。原型是指对解决新问题能起到启发作用的食物,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可以作为原型。原型启发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三 、定势的作用。定势是指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是的倾向性。有时助于问题解决,有时妨碍。
四、情绪与动机。情绪对问题解决过程具有增力或减力作用积极情绪激励人们,消极情绪使受障碍。动机对问题解决的效率也有明显的影响。简单问题解决效率随动机增强的增高而更好;复杂问题,动机强度对其没太大影响;有难度又不是太大,倒转U型曲线关系。

Ⅹ 教育心理学中,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


1、已掌握的知识

问题解决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涉及有关知识,没有相应的知识不仅难于发现问题,而且缺乏分析问题的基础和提出假设所必须的依据,即使检验假设也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知识对解决问题的影响,还涉及到在必要时是否能及时忆起已有的有关知识,并恰当地加以综合应用。

2、心智技能水平

心智技能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极重要因素,因为解决问题主要是通过思维进行的,心智技能正是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中所表现的技能(见心智技能)。


3、动机和情绪

恰当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不仅对发现问题有极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深入分析问题、探索各种假设和反复检验,都是重要的内部动力。但只有中等强度的动机和平静的心境状态,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4、刺激呈现的模式

每一问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和物体(不论是实物或是以词语陈述的),当它们呈现在问题解决者面前时,总要涉及特定的空间位置、距离、时间的先后(或同时)顺序,以及它们当时所表现的特定功能,所有这些具体特点及其间关系就构成为特定的刺激模式。


5、思维定势

所谓思维定势指连续解决一系列同类型课题所产生的定型化思路。这种思路对同类的后继课题的解决是有利的;如果后继课题虽可用前法解决,但也可以采用更合理更简易的步骤时,思维定势就成为障碍,而影响解题的速度与合理化。


6、个性特点

独立性、自信心、坚韧性、精密性、敏捷性、灵活性以及兴趣等个人特点,均对解决问题的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应经常关心和发挥学生有利于问题解决的个性特点,纠正其不利的个性特点。

(10)教育心理学问题解决扩展阅读

特点

1、问题情境性

问题总是由问题情境引起的。问题情境就是在生活中出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感到困惑又不能利用经验直接解决的情况。正是这种情境性才能促使我们进行思考,开动脑筋,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去改变这种困境。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问题情境消失的过程。当一个问题解决之后再遇到同类情境时就不会再感到困惑。

2、目标指向性

问题解决是有明确目标指向的。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寻找和达到目标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通过直觉与猜测,也可以通过分析与推理,还可以通过联想与想象,但无论通过哪一种途径都必须受到目标的指引。

3、操作序列性

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心理操作,这种操作是成序列、有系统的。序列出现错误,问题就无法解决。当然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解决同一问题时会呈现出不同的序列。选择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实际上就是选择了一种序列和系统。

4、认知操作性

问题解决的活动至少要有认知成分的参与,它的活动依赖于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进行。解决问题当然有情感的伴随,也常常需要付诸行动,但是不可缺少的是认知操作。认知操作是解决问题的最基本成分。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