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政教育
⑴ 清朝学政是什么官
学政是清代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
学政,全称“提督学政”,亦称“督学使者”,俗称“学台”。清初沿明制,设提学御史、提学道。雍正四年(1726)易此名。每省 1 人,由朝廷在侍郎、京堂、翰林、科道、部属等官进士出身者中简派。掌全省学校政令和岁、科两试。
按期巡历所属各府、厅、州,察师儒优劣,生员勤惰。凡有兴革,会总督、巡抚行之。位在巡抚与布政使、按察使之间,三年一任,任内各带原品衔。其办事衙门称“提督学院”。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为提学使。辛亥革命后废。
(1)学政教育扩展阅读
学政俗称学台、学院、学宪。其官与布政使、按察使不同,严格意义上说并非地方官、而是由皇帝亲自委任指派的官员,反倒是类似钦差的性质。
各省学政并无固定品级,若以侍郎而授学政即为从二品,以郎中授学政者即为正五品,唯其必须是两榜进士出身。
著名学政张之洞自1866年至1876年,曾任过湖北、四川两任学政。他不仅忠心耿耿,认真为封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并努力革除各种积弊陋习,初步地觉察了科举制度的腐败,为后来倡言停止科举制度,积累了直接的经验,迈出了第一步。尤其是四川的科举考试,弊端丛生,对之洞的教育是很深的。
⑵ 学政教育怎么样
说实话的,如果你想好好考公务员的,学政教育是不错的选择,我上过他们的课,老师讲课比较务实,课堂效率也很高,就是比较严肃。而且有时我请假不去上课,那边的老师会提前给我打电话,约好时间进行补课,应该说比较负责吧!不过话说回来关键还是自己,加油!
⑶ 学政是一个什么称谓
为古代学官名。管教育科举,简称“学台”,与巡抚、巡按属同级别正三品,是“提督学政”的简称,由朝廷委派到各地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主管行政。
⑷ 学正和学政是一回事吗
学正 :
xué zhènɡ
1.宋、元、明、清国子监所属学官,协助博士教学,并负训导之责。 2.地方学校学版官。宋元路、州权、县学及书院设学正;明清州学设学正,掌教育所属生员。
学政 :
xué zhènɡ
1.教育工作。 2.提督学政的简称。又叫督学使者。清中叶以后,派往各省,按期至所属各府、厅考试童生及生员。均从进士出身的官吏中简派,三年一任。不问本人官阶大小,在充任学政时,与督、抚平行。
⑸ 古代学政是什么官
学政,全称提督学政,别称学使、学台,古代学官名。
学政一般由翰林院学士或进士出身的侍郎、京堂、翰、詹、科、道、部属等京官担任,职责是“掌一省学校、士习、文风之政令”。
是从二品
⑹ 学政的描述
《促织》:“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学使即学政的别称。《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指左光斗任京城地区的学政。
一省主管教育、科考的官员,俗称学台。一省有三台,即布政使(藩台)、按察使(臬台)、学政(学台)。三个都是三品衙门(个别重要省份布政使也有从二品),布政使管民政税赋,俗称藩台。按察使执刑事谳狱,简称臬台;尽管品级相同,但布政使名列第一,是一省中除巡抚外级别最高的长官。
⑺ 学政是什么意思
学政为古代学官名,提督学政,主管一省教育科举,简称学政,俗称学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岁科两试,并督察各地学官和生员的官员。
⑻ 清朝的省学政是啥官
省学政,全称“提督学政”,亦称“督学使者”,俗称“学台”。
学政是清代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清初沿明制,设提学御史、提学道。雍正四年(1726)易此名。每省 1 人,由朝廷在侍郎、京堂、翰林、科道、部属等官进士出身者中简派。掌全省学校政令和岁、科两试。、
按期巡历所属各府、厅、州,察师儒优劣,生员勤惰。凡有兴革,会总督、巡抚行之。位在巡抚与布政使、按察使之间,三年一任,任内各带原品衔。其办事衙门称“提督学院”。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为提学使。
(8)学政教育扩展阅读:
著名学政
张之洞
张之洞自1866年至1876年,曾任过湖北、四川两任学政。他不仅忠心耿耿,认真为封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并努力革除各种积弊陋习,初步地觉察了科举制度的腐败,为后来倡言停止科举制度,积累了直接的经验,迈出了第一步。
尤其是四川的科举考试,弊端丛生,对之洞的教育是很深的。什么“枪替”(请同考人或其他人代做卷)、“联号”(买通编号人员,而通同作弊)、“通关节”(与考官或与考试负责者一同作弊)样样都有,原来的提调等官明知而不问,这种情况别的省也时有发生,不为奇处。
四川省出格之处是,竟有“拉搕”名目,所谓“拉搕”,是当考官出入辕门之外时,暴徒聚伙擒之,必出重金方允赎出。考官们为了安全,亦雇有许多保护打手。因此,常常发生相互动武,以致杀伤人命。
面对川省试场积弊,之洞手订规章,严肃制度。对受贿作弊的提调等有关人员,给予惩处;对一贯哄闹考场,官不敢治的武生兰映太等设法擒拿,商之督抚,定为永远监禁。并于1867年四月奏陈“川省试场积弊,筹整顿法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