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义务教育 » 加利福教育

加利福教育

发布时间: 2020-11-23 08:05:21

❶ 美国教育的历史

美国教育的历史,从1636年哈佛学院建立算起,迄今不过300多年的历史,却成为世界上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发展变化大致分为4个阶段:

1、教育的移植阶段。从17世纪至独立前是殖民地时期,其教育是宗主国教育模式的移植。教会垄断教育,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从初等学校一直到高等学校大多为移植宗主国的学校形式。

2、教育的改造阶段。美国独立后至南北战争前,是教育制度的初创阶段。

3、从南北战争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美国教育的创新阶段,具有美国特色的教育制度基本形成。美国教育领导权实行典型的地方分权。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是美国教育大发展和大改革阶段。主要有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颁布,60年代开始的“中小学课程改革运动”,1971年的“生计教育计划”,70年代中期的“恢复基础运动”。进入80年代后,美国朝野教育改革呼声强烈,但前景如何尚难预料。

(1)加利福教育扩展阅读:

长期以来,教育公平缺失是美国民众“痛感”最强烈的社会问题之一。近日,美国司法部公布的一起大规模高校入学骗局让这一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根据法庭文件,33名家长通过一名招生咨询顾问,以作弊造假的方式帮助孩子进入美国顶尖大学。

据路透社报道,目前,好莱坞女演员菲丽西提·霍夫曼已就被指控的共谋与欺诈罪等罪名发表声明,对受控罪行供认不讳。

另外13名学生家长也作出了同样表态。这一案件折射出美国教育体系的深层弊端。专家认为,美国大学现行的申请体系,正让富裕家庭子女在进入优质大学方面拥有不成比例的明显优势,教育体系公平性缺失愈加严重。

“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入学骗局”。

根据检方公布的文件,从2011年起,涉案家长向加利福尼亚州一家招生咨询机构的经营者威廉·辛格提供资金,由后者出面贿赂高校体育教练和入学考试机构工作人员。

受贿者通过将子女包装成运动员、请枪手代考标准化入学考试或篡改考试答案等手段提高进入名牌大学的机会。涉案家长则为这种“服务”支付高达数十万美元的“酬劳”。

这起案件被媒体称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入学骗局”。卷入舞弊案的高校包括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乔治城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多所知名大学。

共有包括家长和大学体育教练等在内的50人被提起诉讼,涉案资金达到2500万美元。涉案的33名家长多为法律、金融等行业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士。

❷ 美国留学是去加利福尼亚州好还是马萨诸塞州好

地理位置:CA气候比MA好,LS几个说的都没错~学校:CA那必然是UC系列的学校好多都不错,内当然Stanford,USC,Caltech也都容很棒 MA的话除了MIT和Harvard两个大牛之外还有Boston College,Boston University,Tuffs也都不错环境:其实要看你去的学校了,因为在不同的城市环境还是不一样的。个人觉得最好去大城市。 CA的话可以选择湾区,有Berkeley,Stanford。 MA的话去Cambridge或者Boston。治安:大城市都没有问题,晚上9点10点都还是没事儿的~ 不过小城市就不一定了。
总体来说这两个州是申请最热门的。LZ加油~

❸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规定的高中学制是怎样的

感谢您的提问,乐桥教育为您解答,美国中学的学制和中国的学制在划分阶段上有所不同,但整体就学年限和中国又是一致的,都是12年制教育。
在美国一半以上的州都采用三四制或四四制。这种学制下,中学阶段为7年的,初中就为6~8年级,高中就为9~12年级;中学总共8年的,初中就为5~8年级,高中就为9~12年级。
附录相关:
美国高中的选课制与学分制
美国高中普遍实行选课制与学分制。美国高中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虽然叫必修课程,但灵活性又很强,例如同为数学必修课,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数学水 平选择适合自己课程,你可以选择普通的数学课,荣誉数学课, AP(Advanced Placement)数学课等。
美国高中采取学分制,不同课程对应不同学分。一般来讲必修课一个科目一个学分,大部分学校的毕业要求是学生至少修读22-24个学分才能毕业,也就是说在就读的4年高中当中学生要修读20多门课,一般每学期至少选5至6门课。
有关留学的相关问题,您也可以来乐桥教育详细了解,我们的地址是北京市建外SOHO3号楼1205室,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期待您的来访!

❹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主要有哪些大学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主要有斯坦福大学 、加州州立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全名小利兰·斯坦福大学(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简称“斯坦福(Stanford)”,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南部的帕罗奥多市(Palo Alto)境内[,临近世界著名高科技园区硅谷,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斯坦福占地约33平方公里(8180英亩),是美国面积第六大的大学。

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简称:加州州大,英文: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缩写CSU或Cal State)是美国加州的一个公立大学系统。它是组成加州公立高等教育体系的三个大学系统之一,另外两部分分别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和加州社区大学系统,相对其他两个系统,加州州大属性上属教学型大学,它与加州大学系统相比,加州州大学费较低,入学门槛也相对宽松。

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为加州理工(Caltech),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东北郊的帕萨迪纳市(Pasadena),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在世界科技界久负盛名,其优势学科包括基础理科的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和空间科学等,位列2015-16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物理学世界第5、化学世界第4、基础理科综合排名世界第6,还协助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负责管理著名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简称伯克利,位于美国旧金山湾区伯克利市,是世界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学、在学术界享有盛誉,位列2016年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第3 、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4 。伯克利是加州大学的创始校区,也是美国最自由、最包容的大学之一;该校学生于1964年发起的“言论自由运动”在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改变了几代人对政治和道德的看法。伯克利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研究教学中心之一,ARWU理科排名世界第1 、工程及计算机均排名世界第3 、人文社科也长期位列世界前5,与旧金山南湾的斯坦福大学共同构成了美国西部的学术中心。

❺ 加利福尼亚美洲大学 是野鸡大学不 还有他那个教育部认证是托关系办下来了,网上查不到,有没有作用。

去教育部网上查啊,被承认的美国大学都在那名单上,如果找不到这个学校,就是野鸡大学,找得到就不是!

教育部认证?啥认证?说清楚,才好回答你啊!

❻ 美国的教育是怎样的

美国文化教育的高水平也决定了美国在世界科技方面的领先地位。在美国人看来,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接受最好的教育,以发展个人的天赋与能力。从19世纪早期开始,这种义务教育的理想便不断得到群众的支持。许多政教界的领导人物指出,美国的繁荣与强大,事实上是得力于教育之普及。1830年到1850年间,伟大的教育家如霍瑞斯·曼HoraceMann、巴纳德HenryBarnard等人就不断地四方奔走,以求得政府对初、高中教育的管理与支持。终于在1852年,麻萨诸塞州通过第一条儿童义务接受教育的法令。

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后,许多州开始成立公立初中与高中。州立大学与农业学院、技术学院方面也都有惊人的成长。20世纪初期,人人应接受高中教育的理想已经在美国获得广泛的支持。高中毕业后申请进入学院就读的人数大幅度地增加,紧接着,大学及学院的选读生人数也大大地增加。

今日,将近有600万的美国人在学校,学院或是大学里就读,其他数百万的美国人则参加成人教育课程。几乎所有的美国小孩最少都接受8年的教育,高中毕业的有75%,从四年制的学院及大学中获得文凭的有25%。广大的教育计划已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受教育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只有1%的美国人不能阅读及写字。

中、小学教育主要是由各州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政府管理,多数州实行十年义务教育。各州学制不一,大部分为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美国的学校有公立和私立两种,公立学校由政府税收支持,学生免费入学;私立学校多由教会支持,也包括那些合乎相当学院基础的私立学校。在初中阶段,约有10%的人就读于私立或教会学校。在高中阶段,同样约有10%的人就读于私立或教会学校读书。约有20%的大学生是读私立学校或教会学校。

所有的州都要求孩童入学,在大多数的州,孩童们在16岁之前必须接受教育。州把许多教育责任交给地方教育委员会,大多数的委员们是由地方学区投票选出。大多数的美国公立学校是由当地地方投资及管理,然而目前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却在投资地方学校上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美国的学校按年龄阶段分为以下四类:

1.初级学校:1-6年级(6-12岁)

2.初级中学:7-8年级(13-14岁)

3.中学:9-12年级(15-18岁)

4.大学(学院):一般为4年制的大学本科,也有两年制的初级学院和技术学院,还有二至四年的“研究院”或“专业学院”,为大学毕业学生从事研究而设立。

美国大学目前实行准学士、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制,分别代表本科和研究生两大类教育4级不同的学术水平。由于准学士学位只是读完2年初级或社区学院的资格证明,不是攻读学士学位的必经阶段,因此美国的学位制基本上还是3级水平结构。按学位性质,一般分为学术(研究)学位和专业(专科)学位两种。此外美国大学还颁授荣誉学位,此种学位并不反映学术成就,而是对予社会有杰出贡献者的承认。

美国的大学习惯上分为以下三类:

两年制学院,又称初级或技术学院,大部分为公立,多半为地方社区所举办,故一般称为社区学院。社区学院提供的课程有两类:一类为过渡性文理课程,相当于4年制大学的头两年,学生习毕可转入4年制大学继续深造;另一类为终止性职业技术课程,毕业生直接就业。社区学院颁授的学位是准学士学位。社区学院入学条件简单,不限年龄,亦无须通过入学考试;学习时间灵活,有全日、半日、周末、夜间课程的多种选择,还有寒暑假开设的假期班;修业年限较短,收费低廉,而且针对本地区需要开设课程,便于就业,因此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

四年制学院,大体有两类:一类是文理学院或文科学院。基本课程包括人文学(语言、文学、哲学、艺术、音乐、文化史等)、社会及行为科学(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和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三大领域。另一类是独立的专科学院,如机械学院、建筑学院、工程学院、音乐学院、师范学院等,主要提供专科职业教育。上述两类学院学制一般为4年。文理学院和文科学院向毕业生颁授的最普遍的学位是文学士和理学士,专科学院则授予专业学位。

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大学规模庞大、组织复杂、师资充实、设施完备,一般设有以文理学院为核心的若干学院,可修学位的课程除通常的文理课程外,还有工程与技术、商科、国际问题、卫生、教育、农业、家政、建筑、传播、新闻、图书馆学、旅馆管理等。大部分综合性大学注重研究工作,不仅拥有设备先进、实力雄厚的研究机构,也设有以向高校和社会输送教学和研究人才为双重使命的研究生(论坛) 院,因此这些大学又被称为研究性大学。此外,许多综合性大学还设有若干高级专业学院,如法学院、医学院、牙医学院、管理学院等。进入这些专业学院学习,往往需要有4年制大学的本科学历,学制通常为3-4年,时间长费用高。综合性大学颁授学士、硕士和博士3种学位。

美国著名高等学府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耶鲁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杜克大学等

❼ 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各分校之间是什么关系

伯克利为世界各地培养了无数的优秀人才。

英特尔公司总裁 Andrew Grove 、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和 Moore 定律发明人 Gordon Moore 、 Sun Microsystem 创始人之一和公司总裁 Bill Joy 、苹果电脑公司创始人 Steve Wozniak ,这些人创办的公司在不同方向和领域成为了全球 IT 行业的标准。他们都来自伯克利。世界第一个华裔宇航员 Lerog Chiao 、美国 20 世纪福克斯董事局主席 Peter Chernin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Earl Warren 等等也都是伯克利学子中的佼佼者。

伯克利和中国以及东南亚国家一直联系广泛。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教授、国学大师赵元任教授等等都在伯克利学习和工作过。年轻一代的包括著名经济学家钱颖一、世界纳米研究领域的新星杨培东也成为伯克利的骄傲。

“比黄金更能给加州人带来光荣和喜悦的大学”

19 世纪上中叶,随着美国西进运动的迅速推进,“淘金热”、“淘银热”席卷加利福尼亚等西南部地区,一股股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为各自的利益拼命搏斗、无情掠夺。丰富的宝藏遭到野蛮的吞食,辽阔的沃野充满了杂乱与喧嚣。目睹此情此景,加州有识之士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在挖掘矿藏之前,先要开发才智。”于是,在“富口袋”的同时,“富脑袋”的声音响彻西部旷野。一批有远见卓识的加利福尼亚州宪法的起草人要求这个新州的立法机构“用各种方法鼓励知识、科学、道德和农业的发展”。他们梦想一个大学,这个大学“将比黄金更能给加利福尼亚人带来光荣和喜悦”。

1868 年 3 月 23 日,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签署法令,将私立的加利福尼亚学院和公立的农业、矿业与机械学院合并,成立加利福尼亚大学,校址在旧金山海湾旁的伯克利( Berkeley )。现在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已经有十所分校,但伯克利分校依然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的旗舰。

时至今日,加州的工农业发展在美国 50 个州中独领风骚。如果把它算作一个国家,它的工农总产值可以在世界上排名第八。 130 余年后的今天,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是全球闻名的顶级研究型大学,为美国和其他世界各国源源不断地培养着各级各界的人才。这所公立大学与私立的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共同支撑起与美国东部常春藤大学相比肩的西部学术脊梁。

毫无疑问,加利福尼亚州的创始者们对一个给加利福尼亚人带来光荣和喜悦的大学的梦想在伯克利得到了实现。伯克利分校 130 余年的发展,是加利福尼亚州和美国西部发展的体现之一。早期的加州带给人们金色的梦想,所以被称为“金色之州( Golden State )”,今天的加州是世界翘首的高科技先驱。旧金山湾区的硅谷使无数 IT 科技天才实现了梦想,他们企业和发现改变了和改变着世界。在硅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伯克利分校起了重要的作用。

古典与现代建筑艺术交融的校园

伯克利分校占地 1230 多英亩,它从伯克利城区一直延伸到林木覆盖的伯克利山麓。校园内终年绿树成荫,草坪如毯,花开不谢。 80 多座巍峨的建筑物散布其间,更显得清幽典雅,让人流连忘返。在校园深处德维内尔人文大楼后面的广场上耸立着一座高塔,它就是伯克利分校的标志性建筑萨瑟塔。萨瑟塔是仿照威尼斯圣玛可塔的式样设计的,塔高 307 英尺;塔内有 12 个大铜钟,大小不一,最大的重达 4118 磅;塔顶建有一个 48 个钟铃的报时钟。大钟每天敲响三次,报时钟 24 小时报时,钟声悠扬,在整个校区久久回荡,别有一番情趣。登上塔楼,极目远眺,但见旧金山市鳞次栉比的楼群,水天一色的海湾,状如长虹的金门大桥,一切都尽收眼底。

校园多元的建筑风格和学校的气氛都体现了”学识城市“的理想。最具代表性的钟楼( Campanile )、大学图书馆( Doe Library )和希腊剧场,在建筑师 John Galen Howard 的监督下,于 1902 年到 1917 年之间落成。由这位著名建筑师设计的建筑物体现了欧洲古典思想的优美、典雅和尊严,而其浓郁的人文色彩,与周围其他建筑风格较为现代化的大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两种迥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并没有使校园杂乱无章,相反,古典和现代风格的相互交融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类智慧的多元性质。

“平民出身的孩子也梦想着接受世界上最好的教育”

1997 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取得了硕士学位后,姜国华进入了伯克利来攻读博士学位; 2004 年,姜国华已经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的助教授。在谈起伯克利的时候,姜博士的言语中充满了自豪,他说,平民出身的孩子也会梦想着接受世界最好的教育。伯克利,就能够给他们一次实现这个梦想的机会。

一批有远见卓识的加利福尼亚州宪法的起草人要求这个新州的立法机构“用各种方法鼓励知识、科学、道德和农业的发展”。他们梦想一个大学,这个大学“将比黄金更能给加利福尼亚人带来光荣和喜悦”。

姜博士介绍说,美国的大学分为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两种类型。公立大学主要是由政府投资和提供财政来源;私立学校则主要靠校友的捐赠等,很多著名的大学如哈佛、斯坦福等都是私立大学。伯克利作为一所公立大学,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加利福尼亚州的全体居民。她为任何一个有梦想的优秀学子提供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不分贫富,不分种族,不分地位。伯克利本科生的学费不到一般私立大学的一半,甚至更少,这就为来自贫困家庭的优秀学生创造了接受一流教育的机会。

伯克利的招生政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种族优惠政策( affirmative action ),给来自于少数族裔的学生更多的机会。近几年来,伯克利在招生中除了考虑学生的成绩以外,还考虑学生成长的家庭和社区环境,考虑到学生成长中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及他们如何应对困难和挑战的情况。所有的这些政策都给更多的来自贫困家庭和少数族裔的孩子带来一个比较公平的竞争机会。姜国华说:“我在伯克利读书的时候,他们有个说法:聪明并且家境好的孩子,可以去读斯坦福;聪明的但是家庭经济紧张的孩子呢,可以来伯克利。”然而,伯克利分校的质量与其他任何一所学校相比都并不逊色,该校为学生提供小班学习的环境和现代化仪器设备等一系列辅助教学的良好条件。

姜博士回忆说,伯克利欢迎来自美国其他州和其他国家的学生,在那里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民族服饰,听到各种各样的语言,还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不同国家的食品。事实上, 2003 年伯克利共有 33076 个学生,白人只占 34% ,亚裔占到 34% ,其中华裔就占学生总数的 16% ,其他多为非洲裔和南美裔。伯克利校园无疑是美国最种族多元化的社区之一。

“学术精神与同伴压力( peer pressure )”

1995 年,在每十年进行一次的美国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学术水平评估中,伯克利的 36 个学科中有 35 个在全国名列前十名。 18 位伯克利的教授和数目不少的伯克利毕业生曾经获得诺贝尔奖,包括近年来获得经济学奖的阿克罗夫教授( George Akerlof )和麦克法登教授( Daniel McFadden )。此外,伯克利的教授中还有大批的美国各个科学院院士(如 127 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和著名奖金获得者(如 137 位富尔布赖特奖金获得者)。

平民出身的孩子也会梦想着接受世界最好的教育。伯克利,就能够给他们一次实现这个梦想的机会。

伯克利设有许多重要的研究机构,其中有美国能源开发署的三个世界闻名的大型研究中心:劳伦斯伯克利实验研究中心、劳伦斯弗莫尔实验室、阿拉莫斯科学实验室。其中,劳伦斯伯克实验研究中心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研究中心,该中心规模庞大,拥有实验建筑群 54 个。仅这个研究中心先后有 8 人获诺贝尔奖金!伯克利 1943 年创建的阿拉莫斯科学实验室,是美国研制核武器的重要基地,它对美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著名物理学家、美国原子弹之父J.罗格斯·奥本海默就是这个实验室的杰出科学家。

所有的这一切成就与伯克利勤勉、宽松、自由、鼓励创造性和独立性的学术氛围分不开的。在看似自由和散漫的文化背后,其实是严谨的教学和科研精神。姜国华讲述了一件至今让他记忆犹新的小事。

在姜博士学习的哈斯商学院里,年轻的助理教授们要把大部分周末和节假日用在工作上,这通常可以理解,因为他们面临着证明自己的压力。可是,许多有终身职位的教授们也经常在周末和节假日工作。“我每次和导师 Brett Trueman 教授约时间谈研究进展,他总是迅速地回复‘明天早上 8 点'。有一年的 12 月 30 日,我给他发邮件约见面,他也出乎意料地当天回复‘明天早上 8 点'。我有些措手不及,本以为还有新年前后几天时间考虑多些再谈的,不想他 12 月 31 日还会来办公室工作。”

伯克利的教授都保持一种“大门敞开( open door )”的习惯,学生即使不预约也可以随时到老师的办公室谈学术问题,教授们如果不是脱不开身的话,就会饶有兴致地讨论起来。

伯克利人崇尚民主、自由、独立和批判。教授不会把自己的观点或研究兴趣强加在学生身上。作为学生,我们可以选择和导师的研究方向不一样的题目,而导师也会和学生一起学习这个题目。导师在指导学生时会反复强调“你的研究哪里和别人不一样”,“你的方法是否严谨”,“你的结论是否经得起推敲”。教授们不光对学生这样要求,教授之间也是这样,在每周一次的研讨会上,教授们常常争得面红耳赤。正是经过这样的探讨与批判,一篇文章才越写越精。在伯克利,学术上的精益求精是一种弥漫的氛围,让每个人都受到感染。“同伴压力( peer pressure )”使任何一个教授,如果放弃或放松研究工作,就会感觉到来自周围的无形的压力。

伯克利的很多大牌教授非常平易近人,他们即使在外界颇负盛名,也依然平平淡淡地做着他们的研究。姜国华记得他选过麦克法登教授的课,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大部分时间在做研究、写文章,很少看他出去演讲,或者做别的出风头的事情。“学术精神吸引来了献身于科学研究的人才,献身于科学研究的人才又进一步维护和促进了学术精神。所以伯克利以及其他类似的大学,才能历久而常青。”姜博士深有感触。

“你的思想永远会得到尊重”

加州大学素以学术自由和学生自治著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伯克利,没有来自保守传统的约束,没有不可逾越的清规戒律,你的思想永远会得到尊重,即使别人并不同意你的观点。正是这种缘自西部开发的自由思想在伯克利加州大学孕育了无数的新思想和伟大的新发现。

伯克利的另一个传统是对人权、民主与自由的不懈追求,这也是很多学子梦想伯克利的一个原因。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因为反越战,这里成为了美国“言论自由( freedom of speech )运动”的发源地之一。姜博士清楚地记得,伯克利校园旁有一个“人民公园( people's park )”,这个公园因为是反越战的集会地点而出名。伯克利人也一直把人民公园当作一个“言论自由运动”的标志,引以为傲。在南非种族隔离期间,伯克利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其他分校的师生一起斗争,迫使加利福尼亚大学当局停止投资和南非种族隔离政府有关系的美国公司。

在伯克利大学的广场,经常有各种各样的集会示威活动。这些示威活动的原因五花八门。有的示威活动是因为研究生生活补助太低,学生表示不满;有的是因为国际局势上的一些大事情,比如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时候,伯克利师生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活动。

华人的骄傲—田长霖校长

姜国华博士说,谈起伯克利,就不能不提起曾经担任过伯克利校长的田长霖教授。田教授不仅是伯克利的骄傲,更是华人的骄傲。 1990 年,田长霖成为伯克利校长,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迄今惟一在美国主要研究型大学里担任过校长的华人。他祖籍湖北,武汉出生,在上海和台湾长大,留学美国,于普林斯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是伯克利工程学院教授。

田长霖校长对伯克利乃至华人社会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据说,刚到美国时田长霖在南方的一所学校读书,第一次坐公共汽车去上学时他发现汽车前半部分坐的是白人,后半部分坐的是黑人,他不知道自己该坐哪里。后来,司机让他坐在了前面。从那以后,田长霖宁可步行,也不坐公共汽车。这件事情对田长霖影响很大。他担任了伯克利校长以后,即大力推动校园内的种族多元化。

今天,田校长的努力已经非常有成效,伯克利校园已经是美国最种族多元化的社区之一。加利福尼亚大学很长时间内在招生过程中实行种族优惠政策( affirmative action ),主要为非洲裔和南美裔的高中生保留一定比例的入学名额。 1997 年,大学董事会取消了这个政策。田长霖校长为抗议这个决定,毅然辞去了伯克利校长职务,他的行动在美国社会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香港回归后,田长霖教授曾经应特首董建华的邀请担任香港科技发展委员会主席,为香港的发展政策咨议。

“学术精神吸引来了献身于科学研究的人才,献身于科学研究的人才又进一步维护和促进了学术精神。所以伯克利以及其他类似的大学,才能历久而常青。”

姜博士说:“田长霖校长非常平易近人。有一次,我在伯克利一个餐馆和几个北大的同学吃饭,遇到前来就餐的田教授,听说我们是从北大来的学生,他很高兴地和我们聊了起来,还说起和我们陈佳洱校长一起上小学时的事情。”
参考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travel/2004-09/02/content_1938078.htm

❽ 美国的教育制度

美国文化教育的高水平也决定了美国在世界科技方面的领先地位。在美国人看来,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接受最好的教育,以发展个人的天赋与能力。从19世纪早期开始,这种义务教育的理想便不断得到群众的支持。许多政教界的领导人物指出,美国的繁荣与强大,事实上是得力于教育之普及。1830年到1850年间,伟大的教育家如霍瑞斯·曼HoraceMann、巴纳德HenryBarnard等人就不断地四方奔走,以求得政府对初、高中教育的管理与支持。终于在1852年,麻萨诸塞州通过第一条儿童义务接受教育的法令。

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后,许多州开始成立公立初中与高中。州立大学与农业学院、技术学院方面也都有惊人的成长。20世纪初期,人人应接受高中教育的理想已经在美国获得广泛的支持。高中毕业后申请进入学院就读的人数大幅度地增加,紧接着,大学及学院的选读生人数也大大地增加。

今日,将近有600万的美国人在学校,学院或是大学里就读,其他数百万的美国人则参加成人教育课程。几乎所有的美国小孩最少都接受8年的教育,高中毕业的有75%,从四年制的学院及大学中获得文凭的有25%。广大的教育计划已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受教育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只有1%的美国人不能阅读及写字。

中、小学教育主要是由各州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政府管理,多数州实行十年义务教育。各州学制不一,大部分为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美国的学校有公立和私立两种,公立学校由政府税收支持,学生免费入学;私立学校多由教会支持,也包括那些合乎相当学院基础的私立学校。在初中阶段,约有10%的人就读于私立或教会学校。在高中阶段,同样约有10%的人就读于私立或教会学校读书。约有20%的大学生是读私立学校或教会学校。

所有的州都要求孩童入学,在大多数的州,孩童们在16岁之前必须接受教育。州把许多教育责任交给地方教育委员会,大多数的委员们是由地方学区投票选出。大多数的美国公立学校是由当地地方投资及管理,然而目前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却在投资地方学校上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美国的学校按年龄阶段分为以下四类:

1.初级学校:1-6年级(6-12岁)

2.初级中学:7-8年级(13-14岁)

3.中学:9-12年级(15-18岁)

4.大学(学院):一般为4年制的大学本科,也有两年制的初级学院和技术学院,还有二至四年的“研究院”或“专业学院”,为大学毕业学生从事研究而设立。

美国大学目前实行准学士、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制,分别代表本科和研究生两大类教育4级不同的学术水平。由于准学士学位只是读完2年初级或社区学院的资格证明,不是攻读学士学位的必经阶段,因此美国的学位制基本上还是3级水平结构。按学位性质,一般分为学术(研究)学位和专业(专科)学位两种。此外美国大学还颁授荣誉学位,此种学位并不反映学术成就,而是对予社会有杰出贡献者的承认。

美国的大学习惯上分为以下三类:

两年制学院,又称初级或技术学院,大部分为公立,多半为地方社区所举办,故一般称为社区学院。社区学院提供的课程有两类:一类为过渡性文理课程,相当于4年制大学的头两年,学生习毕可转入4年制大学继续深造;另一类为终止性职业技术课程,毕业生直接就业。社区学院颁授的学位是准学士学位。社区学院入学条件简单,不限年龄,亦无须通过入学考试;学习时间灵活,有全日、半日、周末、夜间课程的多种选择,还有寒暑假开设的假期班;修业年限较短,收费低廉,而且针对本地区需要开设课程,便于就业,因此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

四年制学院,大体有两类:一类是文理学院或文科学院。基本课程包括人文学(语言、文学、哲学、艺术、音乐、文化史等)、社会及行为科学(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和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三大领域。另一类是独立的专科学院,如机械学院、建筑学院、工程学院、音乐学院、师范学院等,主要提供专科职业教育。上述两类学院学制一般为4年。文理学院和文科学院向毕业生颁授的最普遍的学位是文学士和理学士,专科学院则授予专业学位。

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大学规模庞大、组织复杂、师资充实、设施完备,一般设有以文理学院为核心的若干学院,可修学位的课程除通常的文理课程外,还有工程与技术、商科、国际问题、卫生、教育、农业、家政、建筑、传播、新闻、图书馆学、旅馆管理等。大部分综合性大学注重研究工作,不仅拥有设备先进、实力雄厚的研究机构,也设有以向高校和社会输送教学和研究人才为双重使命的研究生(论坛)
院,因此这些大学又被称为研究性大学。此外,许多综合性大学还设有若干高级专业学院,如法学院、医学院、牙医学院、管理学院等。进入这些专业学院学习,往往需要有4年制大学的本科学历,学制通常为3-4年,时间长费用高。综合性大学颁授学士、硕士和博士3种学位。

美国著名高等学府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耶鲁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杜克大学等。

❾ 有没有人了解美国的教育方式!美国大学都有什么专业呢以加利福尼亚为例。

我不是研究教育的专家,但是,这些年看到国内的教育,特别是我自己从小在中国受教育,然后又去了美国,自然有许多观察和体会。到目前为止,我这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学校。1968年在湖南茶陵县开始上小学,1979年读完高中在长沙上大学,1986年去美国读研究生,1990年毕业以后至今一直在美国的大学教书。我有两个女儿,一个15岁,一个13岁,她们在美国出生、长大,这些年看着她们在美国上学。
1.大多数中国人在美国只能做些技术活
同时,也因为我跟国内的一些大学一直有不少交流,所以基本能看到国内同行和教育界学者、业者每天的运作目标。这些经历和观察让我确实感触比较多, 特别是这些年看到这么多从国内培养出来的杰出高材生,他们在专业上这么突出,但思维方式那么僵化、偏执,社会交往能力又那么差,除了自己狭窄的专业就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表达自己,让我非常痛心。
由于国内教育体系以及教育理念的僵化,绝大多数中国人再好也只能做些技术活,难以在美国社会或其他非华人社会出人头地,这些都很悲哀。原来没有全球化时不知道这些,但现在中国人也走出去了,跟其他文化、教育背景的人一在一起,就知道彼此的竞争优势与劣势了。这些问题的根子都出在教育上,包括正式的学校教育、家教和社会文化教育。
我们说,中国社会现在处于转型时期,尤其是经济领域面临很大的挑战。现在提得比较多的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这一点大家都讲。但想想中国为什么建设不了创新型国家?为什么这么艰难?光靠在街上挂很多横幅、标语,在核心报纸上发表一些社论,就能把这个国家建设成创新型国家?
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不少。比如,讲到中国的公司品牌,不管是广东,还是其它省份,都很难建立品牌。所以,难以通过品牌赚更多钱,而只能制造一些玩具或者说制造一些衣服、鞋、甚至一些机器和电脑,只能是卖苦力。
为什么难以建立品牌、难以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原因当然包括法治制度、产权保护以及国有制的问题,但也与中国教育体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关系非常紧密。
2、本科毕业就成了专家,是一种失败
中国经济今天以制造业为主体,这当然就需要有很多的工程院院士,大学要培养很多的工程师。相比之下,美国的服务业占GDP的85%以上,所以美国的教育体系侧重点就不同,是侧重通识教育,培养通才。
在中国和日本变为世界工厂之前,几乎所有的美国州立大学和一些工程学院都非常侧重技能型的工程系科,像中国的大学一样侧重理工训练。但是,我发现 过去的四五十年,特别是三四十年,随着制造业向日本、韩国和中国转移,美国大学的教育内容经历了一个全面的转型,转向通识教育。
所以,在耶鲁大学,我们对本科生的培养理念是: 任何一个在耶鲁读完四年大学的毕业生,如果他从耶鲁毕业时,变成物理、电脑、化学或者是任何领域的专家,我们会觉得那是一种失败,因为我们不希望四年大学教育是培养专家,让他们在某一领域里面投入那么深,而忽视掉在其它更广泛的做人、做公民、做有思辨能力的人的机会。我们不主张他们在某个工程领域、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在大学时期就成为专家。如果有学生在大学四年时真的成了专家,我们不以为那是一种成功,反而会是一种失败。
当然这也跟耶鲁这些年出了那么多总统有关系,以至于我们的历史系教授就想,既然以前出了这么多总统,说不定今天在校的哪个学生以后也会成为总统,怎么办?于是我们就开一门大课,叫做“大策略”,由两个研究世界史最出色的教授轮流讲,这是持续一年长的课程,是一种非常综合型的训练,讲到孙子兵法、管子经济、古希腊策略等等。
中国的教育则侧重硬技术,由此产生的人才结构使中国即使想要从制造业往服务业转移,也难。产业结构也受到教育内容约束。在中国,从幼儿园到小学、大学、再到研究生,一直都强调死记硬背为考试,强调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技能,特别是科学和工程几乎为我们每个中国家长、每个老师认同,这些教育手段、教育内容使中国差不多也只能从事制造业。
为了向创新、向品牌经济转型,就必须侧重思辨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只为考试;就必须也重视综合人文社会科学的训练,而不是只看重硬技术、只偏重工程思维。离开市场营销、离开人性的研究,就难以建立品牌价值。
3、美国从幼儿园就开始人文、通识教育
为了支持以服务业为主的创新型社会,美国的学校是如何办的呢?
我有两个女儿,老大现在读高二,老二在读初二。她们的经历大概是这样:
首先,从幼儿园一直到小学四年级前,没有家庭作业,下午放学就放学了,周末就是周末,不用担心学习。老师如果布置作业给学生,很多家长会抱怨,说“你怎么给我的女儿、儿子这么多作业,那他们还过不过日子了? 他们一生的幸福是我们更关心的,你不要让他们回家后每分钟都花到作业上,最后他们变成了人还是变成了机器?”
所以,学校与家长谈判的结果,往往是这样一个结局:美国的幼儿园、小学四年级以前都不会布置作业。有没有考试呢?初一之前没有考试。而这一点中国的老师和家长可能觉得奇怪,没有考试学什么东西?你放心好了,美国学生学的东西很有意思,比如,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他们的课程安排往往比较广泛。
甚至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女儿她们每年都会有科学、一般人文社会、语言方面的内容,一共有三四门课程 (注:这我们介绍过:国外孩子从小就开始上 “社会研究”课,他们到底在学些什么?)。每门课程完全由老师决定用什么教材,教什么内容。比如,在人文社会课程方面,可能是今年重点了解一下亚洲不同的国家,以前的历史是什么样子等等;明年了解非洲、拉美等等。 从幼儿园到小学,讲的深度会慢慢地上升,但差不多每年或者每两年会绕着五大洲兜一圈,这是一种非常广泛的了解。
你想一想,如果这些小孩以后出去做服务业、做市场营销、做外贸,如果他们对其他的国家一点都不了解,怎么能行?而有了这些从小学到的知识,今后到哪里去“全球化”,都不会有问题。当然,沿着这种方式去培养,很容易让我们说:“他们怎么能够做工程师、做专家呢?”但这也没关系,美国本身不需要这么多工程师,因为制造业已经由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胜任了。因此, 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决定其教育知识的结构,反过来,教育知识结构又会决定其经济的产业结构。
4、美国思辨能力的训练也始于幼儿园
思辨能力的训练在美国是自幼儿园开始就重视的强项。
这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其一是课堂表述和辩论,自托儿所开始,老师就给小孩很多表述的机会,让他们针对某个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经历,或者跟别人辩论。
另一方面,就是科学方法这项最基本的训练, 多数校区要求所有学生在小学四、五年级时都能掌握科学方法的实质,这不仅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研究打好基础,而且为他们今后作为公民、作为选民做好思辨方法论准备.
我们别小看科学方法训练的重要性,因为即使到现在,我经常碰到国内的博士研究生,甚至是所谓的科学家,从他们做研究、思考问题、写论文的方法上,很难看出他们真的理解科学方法的本质和基本做法。
这是什么意思呢?
在我女儿她们四年级的时候,老师就会花一年时间讲科学方法是什么,具体到科学的思辨、证明或证伪过程。
她们就学到,科学方法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和假设,第二步是根据提出的问题去找数据,第三步是做分析、检验假设的真伪,第四步是根据分析检验的结果做出解释,如果结论是证伪了当初的假设,那么,为什么错了?如果是验证了当初的假设,又是为什么?第五步就是写报告或者文章。——这个过程讲起来抽象,但是,老师会花一年的时间给实例,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注:这方面我们也有过介绍:这些小孩比别人早10年懂得了什么叫科学思考方法,因为他们在用Science Board )
这种动手不是为考试,而是最好的学习,让人学会思辨,培养头脑,避免自己被别人愚弄。这种动手所达到的训练是多方面的,尤其是靠自己思考、靠自己找问题,这非常出色。
实际上,如果按照我女儿她们在小学四年级就学到的科学方法标准去判断,国内经济学以及其它社会科学类学报上发表的许多论文,都没法及格,因为许多论文只停留在假设的层面上,然后就把没有经过数据实证的假设当成真理性结论。这些都跟我们没有从幼儿园、从小学开始强化科学方法的教育训练有关,跟没有把科学方法应用到关于生活现象的假设中去的习惯有关。
在小学没有考试,学生还做什么呢?
我女儿她们每个学期为每门课要做几个所谓的“项目”,这些项目通常包括几方面的内容,一个是针对自己的兴趣选好一个想研究了解的题目或说课题。第二是要找资料、收集数据,进行研究。第三是整理资料,写一份作业报告。第四是给全班同学做5到15分钟的讲解。 这种项目训练差不多从托儿所就开始。我觉得这一点很有意思,刚才讲到品牌跟市场营销很有关系,因为品牌、市场营销都跟表述技能有关。(关于项目化学习,我们也做过介绍:为什么国外孩子能把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得比较好?因为他们在做 Project Based Learning )
关于研究性项目,我的大女儿在五年级时,对北京的气候感兴趣,她在社会课上对其做了一项研究,把北京一年12个月中每月降雨量、温度的历史数据收集起来,然后计算历史上每个月的降雨量的最高、最低与平均值,计算每个月温度的最高、最低与平均值,然后再分析这些跟北京的其他天文、地理情况的关系,写好报告以及讲解文稿,她在全班同学前讲她的这些分析结果。我觉得这样的课程项目研究与讲解是非常好的一种训练。
实际上,她在小学做的研究与写作跟我当教授做的事情,性质差不多,我做研究上网要找资料,而她也是为每个题目上网找资料、做研究,她写文章的训练也已经很多。 这就是美国教育厉害的地方,你看一个小孩,在研究思考上已经这么成熟,以至于到现在,我跟我女儿说,她很快可以做我的研究助理了。但在国内,一些本来很聪明的人即使到读博士研究生时期,还不一定具备这些研究素养、研究能力,有些研究生连做个研究助理可能还不合格。
5、有思辨能力,方有经济转型
正因为这种思辨能力的培养,现在我跟女儿讨论问题时,她们一听到任何话,很自然地就会去怀疑、审视,然后就看能否找到证据来证明这个话逻辑上或者事实上、数据上站得住脚。这种习惯看起来简单,但是对于培养独立的思辨能力,让学生毕业以后,特别是大学毕业以后,不只是简单地听领导的话的机器,这些是非常重要的自然的开端。
当然, 思辨对于美国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是很自然的,有时候我也想,美国这个社会真的蛮有意思,不管是聪明的、还是笨的人,不管是有能力的、还是没有能力的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厉害,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个人物,对什么事都会有一番高论。
正因为这样,美国100个人里,随便挑80个,那80个人都可以把他的思想、想法和他要卖的东西表达得很清楚,能够给你足够多的说服力。这也是为什么市场营销这门学问是在美国出现、发生和发展的。
美国教育体系给每个人都提供了那么多自我表述的机会,等他们长大后,特别是念完MBA以后,在他们介绍产品和自己的研究与想法时,至少不会站在一班人面前就发抖,没办法说出话来。
中国经济转型需要教育的转型,需要培养兴趣丰富、人格完整、头脑健全的通识人才、思辨型人才。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中国恐怕只能继续是给世界提供劳动力的工厂。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