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义务教育 » 中等职业教育的意义

中等职业教育的意义

发布时间: 2020-11-23 11:33:21

1. 为什么说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

一、大力发来展中等职业教育源,是国家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中等职业教育已发展成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我国的初中生中,仅有少部分学生进入普通高中读书,到中等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更少。如果我们不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把不能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初中毕业生中的相当一部分,吸收到中等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学习劳动技术技能,必将影响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

2. 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 你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看法与认识

我本身来讲,中国的教育都那么样,毕竟中国的社会在这里去了,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教育模式,我们现在不满,但有什么用,难道你不上学了?
中国的大学是做什么的!是为盈利而设的,不是为了教育!大学生们都在干什么!谈谈恋爱,打打球,4年5年就这么过了!至于什么大学是学自觉什么的!谁都知道,那是无稽之谈!也有人说大学就是进入社会的阶梯!开什么玩笑!这些都是人们自欺欺人罢了!
相反,我到看好职业教育!真的学一门技术,现在不需要全面的人才,因为全面的人才都是只懂表面的“材”,专业的才是社会更为需要的!
我们的学生现在花了多少时间学英语什么的,我们的现实生活需要吗!你去买个菜,跟别人说,hao much?英语有用!但普遍的学!花那么多时间去学,而现实生活又那么少,大多数人回到社会中就只会个OK ,YES OR NO ,这就是英语!“不值得大力提倡的英语”。
如果有那么多时间去学习一门技术,我想他不会为就业着难!英语要学,你也可以开设专业嘛!搞笑的是现在很多产品都有因文说明,但有几个人能看懂?还不是看中文!我们有自己的语言,现在的孩子,学英语的时间恐怕比母语还多!真是悲哀。
这就是中国的教育,当然,我只是举了个例,想大家都不乏对中国教育的认识。

职业教育,可行!如果我是职教老师,我会好好的做好工作,让我的每一名学生都能学到一门硬本事,一门能吃饭的本事!,一门能立足于社会的本事,而不是纸上谈兵。

4. 中等职业教育中我们必须认清的几个问题

认清以下几个问题:
1 、认清中职教育的形势
随着社会的巨大进步,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国家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倚重于科学的进步和技术人才的培养,这样随之带来的就是行业越来越多,领域越来越广,技术层次越来越深……也就逐步加大了行业对一线操作人员的需求程度,尤其是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新型工业化必须依靠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规模宏大的技能型人才,所以国家下大力气发展职业教育,政策上各地教育部门更是力争将初中毕业生升学普高和职业学校的人数比(普职比)达到1:1。因此我们必须要认清中职教育的大形势,在中职教育改革与大发展的浪潮中勇敢搏击,快速成长。
2 、认清中职教育的导向
要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社会各领域的改革发展,而职业教育正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学生”的现代职教理念。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职业教育想与时俱进地服务于社会就必须面向市场,洞悉和反馈市场机制的作用,所以中职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我们在教育培养中如果存在闭塞和盲目,对市场信息不加分析,不采取相应对策,甚至不闻不问,我们就会遭到市场的遗弃,即学生不能顺利就业。那样的话与我们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3 、认清中职教育的对象
中等职业教育是介于初级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教育阶段,既不同于职业的入门教育,又不等于职业的专业研究,它面向的是达到初中毕业的群体,即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初步的学习研究能力。他们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要低于升入普高的学生,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反映出这一点:一是他们初中升学考试的成绩要低于升入普高的学生;二是他们的学习等行为习惯不佳,甚至还有经常违纪的学生,其实升学考试成绩不佳的绝大多数都是初中成绩一直不好的,也从侧面反映着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的问题。
4 、认清中职学生难教的症结
根据一直以来中国教育模式发展的传统,人们群众都认定了初中毕业升学的“正统”是选择高中,三年后考取理想的高校。受传统的制约,我们早期的中职学校不受重视,重技能、重就业的优势被所谓学历低、岗位低的定论所掩埋。今天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被抬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解决了学校软硬件,提高了学校整体实力,依然无法彻底扭转学生及家长的观念,因此,文化及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一如既往选择了高中,加之前面提到的大专院校扩招,且呈逐年扩大之势,大专院校扩招直接导致了高中扩招,一些成绩中等甚至偏下的初中毕业生可以有途径进入高中,也就导致了中职学校的招生对象范围缩小,质量下降。这样说不是中职学校在逃避责任,先天的不足的确造成了中职学生难教难管的事实。
5 、中职学生怎么教
中职学生正由于具备很多“特质”,所以我们采取剥笋的方式,层层打开包裹,直达他们的内心。首先,他们会觉得自己以前是差生,比不上普高的学生而在学习兴趣上低沉。因此我们应该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也要指出来,表扬出来,使他们内心深处的荣誉感迸发,这样他们自然而然会关注每一件能得到认可甚至表扬的事,进而摒弃那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其次,以前薄弱的学习基础和能力会使他们专业上“不会”的东西很多,因此我们需要针对他们以后的工作特点,讲授以后经常使用容易掌握的内容和多安排动手操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等兴趣上来了,再给他们加深难度,相信能够达到令人惊讶的成果。

5. 职业教育中,中等职业有什么特点

1、授课内容丰富多彩,易激发学生兴趣。职业教育一般都是学习各行业内容,将行版业知识用一些浅显得权语句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2、授课方式灵活多变,学生边玩边学。职业教育授课方式不局限于课堂授课,还可以通过实训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就业方向明确,目的性强。职业教育本就是为了让学生培养一技之长,学习毕业后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直接就业,比较受学生推崇。

6.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一、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承担。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包括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中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职教生应该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通过对新时期“中专、技校、职中”的培养目标的分析,可以发现其有如下特点:
第一,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落脚点是“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作为一类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有必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但它是“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是为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服务的;作为一类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有责任承担就业、升学双重任务,既要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的第一线培养实用性人才,又要为高一级学校特别是高等职业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但它的“双重任务”是有轻、重、主、次之分的,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就业服务。我们不能对双重任务平等看待,更不能重升学轻就业。
第二,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侧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随着企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实行集约化经营,劳动分工从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转变,就要求劳动者具备跨岗位的能力。要解决专业的定向性与未来职业(岗位)的不确定性的矛盾,学生唯有拓宽知识基础,掌握多项技能,增强就业适应能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侧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职业教育以培养各行各业的高素质劳动者为主旨,毕业生中的大多数都直接走向社会,不再继续深造,所以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就更为重要。职业教育需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从业技能,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就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职业不断变更转移和自谋职业的能力。
二、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和岗位培训(技术短训班)培养目标的比较。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规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说明职业教育要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劳动能力和生产技能为主,使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为社会创造价值。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提出:“职业教育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
“技术工人的教育和培训,在为其后面的专业化或提升打下宽的基础时,应该以未来就业所需要或可能需要的实际和理论的技能与知识为导向。技术员的教育和培训应强调具体职业的技术内容,而不忽视实践技能和所包含的知识”。“为进入职业领域作准备的技术与职业教育,应为工作能力强、愉快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它应该:a、使学习者获得某一领域内的若干职业所需要的广泛知识和核心技能,使个人在选择职业时不致于受到限制,且能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从一个职业转到另一个职业;b、同时为初次就业包括自谋职业,及就业后的培训提供充分的专业准备;c、在知识、技能和态度诸方面提供一个基础,以便在个人职业生涯中的任何时候能够接受继续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则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义务教育是普通教育的一个阶段。前面的规定充分说明普通教育要以培养公民的基本文化素质为目标,为其他各类教育和继续学习提供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要以培养理论型、研究型人才为目标。
通过对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培养目标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其异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从属于“教育”这一上位概念的类属概念,都属教育的范畴。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但由于它们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它们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专业性与基础性的区别。职业教育既要为学生终生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业基础,又要为适应将来的就业提供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教育具有双重的培养目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职业教育的双重目标(学业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是并重的。 职业教育虽也承担着提高受教育者的基本文化素质的任务,但由于受教育者的主要去向是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的操作岗位,故实施专业教育是主要培养目标(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将来能从事专业工作)。而普通教育以培养公民的基本文化素质为目标,为其他各类教育和继续学习提供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
第二,实践性与理论性的区别。职业教育以培养具备某一职业或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技术能力为目标,应是教育与实际的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为生产和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的应用型的技术、技艺人才和管理人才。在人才规格上,要使学生既能动手、又能动脑;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具有复合型人才的特征,以适应生产一线职业岗位人员知识技能结构多样化的需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职业教育中的双重能力(理论、实践)也不是并重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以培养一线工作岗位上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为主,要求在一定理论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加强受教育者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强化受教育者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熟练使用生产资料的能力。因此,实施专业实践技能的教育和培训是其主要任务。而普通教育以培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为目标。
第三,实用性与通用性的区别。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二部分也指出:“推进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职业教育应该始终处于动态之中,通过校、企结合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与企业、服务、科研单位建立广泛的联系,及时把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技术、新成果和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等信息反映到教育教学中来,同时把学校的科研成果、人才信息传递出去,推广出去,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7.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8.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1.办学多元化,走集团化发展道路的趋势。我国高职教育的多元化体现在几个方面:办学主体多元化,经费筹措多元化,办学模式多元化,服务功能多元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多元化等。《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有的高职院校之间、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加强合作,联合组建了不同类别、各具特色的职教集团,采取大学联盟等非营利合作的组织形式,整合、重组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用先进的理念统一办学标准和管理规范,做到校企双赢。
2.人才培养与职业、行业要求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推行双(多)证书制度,促进就业。按照国家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计划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同时,使学生考取一种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不仅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就业,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3.狠抓内涵建设,建设一流高职院校。高职院校从适应社会需求和促进自身发展的角度,正视现实,立足其位,高瞻远瞩,明确定位,在高职领域争创一流。国家已经启动了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决定重点支持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目的就是通过示范建设,带动全国高职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目前,已有两批共70所高职院校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
4.办好高职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高职教育将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而不是终结性教育。随着经济、社会与科技的发展以及人自身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的内涵及外延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为了满足如上这些要求,必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同时,要开放办学,促进与全国乃至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未来高职教育将为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人才资源的支撑;为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高人口素质贡献力量。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