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义务教育 » 移动教育交互设计研究

移动教育交互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 2020-11-23 15:25:18

1. 移动端和PC端的交互设计的区别是什么

  1. 操作方式不同

    PC端主要的交互为鼠标点击事件;移动端的则更为丰富,比如单击、双击、长时间按、滑动等等。

  2. 使用场景不同

    PC端的使用场景一般较为固定,室内或办公室,电脑移动的概率较少;移动端则可在很多场景下使用,比如地铁、公交车、吃饭、睡觉等等,移动端要考虑的交互更多。

  3. 网络环境不同

    PC端的网络较为稳定,出现异常情况的概率相对较小;移动端很多时间处于无线数据网络状态下,网络状况随着地点不同有所变化。

2. 为什么学习移动端界面与交互设计的好处

因为现在的互联网
最主要的作用
就在于移动端
除非是工作相关
其他的用户
都是用来娱乐的
都使用的是移动端

3. 交互设计与用户体验的书籍有哪些推荐

1、多下几个APP,了解一下人机交互的实现。

主要书籍推荐有:
2、《About Face》要早看,但看第二遍才能有所理解。与此同时,学习交互设计的第一本书就是这本交互设计精髓,也被许多人奉为教科书类型的书,它并没有很多人说的那么神,或者历久弥新,甚至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晦涩难懂,但有许多基础知识如平台、设计原则等对初学者有很多参考作用。两年之后重读,会更容易剔除不具时效性的案例,过两年案例就大多过时,这也是交互设计类书籍的通病。

3、《Web界面设计》很适合对交互设计学习逐步细化。这本书是不可多得的很细化的交互设计参考书,书中对交互设计中的编辑、隐喻等基础行为做了很细致的说明和案例分析,看了《About Face》之后会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很虚,看这本书很容易让所学针对性的落地。但也有它的弊端,会对交互产生一种类似教条、原则性的认识,然而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4、《触动人心-设计优秀的iPhone应用》能让主干知识更加充实,更能强化对产品的理解。这本书有大量的实例,很多都是在iPhone应用早期极富盛名的应用,在一边读这本书的时候,还会一边赞叹当年的开发者的创造力,用并不那么优秀的机器性能创造出了现在依旧在使用的交互行为和产品模式,这本书让我更加知道在移动平台上设计是在设计什么,也更加注重产品。(同时还有阅读《简约至上》《设计心理学》等)

5、《iPhone人机界面指南》这类指南可能是最好的交互设计参考书。在阿里实习的时候,我的导师舒舟就说,安卓和iPhone的设计准则,应该是最好的交互设计书,现在也十分同意。当时看这本界面指南是为了准备作业,之后依旧反复读过几遍,其他类型的书或多或少会有笔者发挥的成分,而官方指南凝聚着最简洁易用的方法,读不同时期的准则更能看出迭代和修正的思想。(同类还有material design设计指南等)

6、《Interaction design-beyond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2th》原来交互设计不止如此。之前有接触过processing,arino的开发,也知道在名义上来说它们相对于屏幕交互,属于硬件交互的范畴。但对于笔者本身来说一直并不那么认同这个观点,因为它们真的看起来毫无关系,而且硬件交互也更具实验与艺术性,并没有带来直接价值。直到这本书中提到的一系列理论,如afordance理论等贯通于两种交互(软件与硬件)之间,才解决了这一疑问,也解决了笔者一直困扰的问题:如果屏幕上的交互到了极度简洁难以进步,大量软件交互设计师找不到工作的时候,我现在学的交互设计是否有价值,或者说我现在是否依旧应该花大量的时间学习交互设计?我觉得我依旧应该花时间来学,因为人因学所主导的交互设计一方面是一个多学科支持的学科,要想达到极高水平本是不易,另一方面它作为独立学科可以作用于交互设计所涵盖的许多领域,即使屏幕交互达到饱和,硬件交互(智能硬件、机器人)等还是会有很多发挥余地。

7、《信息饥渴》与《电影镜头设计》让我发现这个公开的秘密。这个时候我开始大量阅读并不是直接交互设计领域但与交互设计相关的书籍。相信许多学习交互设计的朋友也会有这样的习惯,由于交互设计多学科的特点需要阅读很多关于社会学、传播学、艺术等学科的书籍,许多时候我们不难发现我们能找的学科之间的相通之处,这时候我们会欣喜,好像找到了世间至理,到了一通百通的境界。其实这只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学科之间的学习方法很多时候自然能够通用,可以花相对少的时间进入和大概理解这一学科,而这些学科的知识的确能让交互设计本身进步也更具色彩。但要想进一步提升,我们需要花掉大量的时间,这并不是通用的学习方法所能驾驭的了,这时候我将面临取舍和挫败,我们并不能掌握那么多东西,即使他们很重要。

8、《亲爱的界面-让用户乐于使用,爱不释手》它能再强化交互设计的知识体系。经过多学科复杂性的迷茫,再次阅读交互设计专业性书籍能够再强化这一体系。清美工业系系主任赵超老师就有过这样的担忧:建筑学能够独立成一个院系,而且发展得井井有条,但很多时候设计无法让人理解,让人觉得好像什么都可以设计,但国内设计教育依旧发展缓慢,这里的原因是我们设计没有像建筑学那样有明显的边界划分,有时候一个东西出现了,这里需要设计,那里也需要设计,好像设计无所不能,也好像人人都是设计师,人人都能所谓的“跨界”,这就是边界模糊的弊端,也是设计进步缓慢,不受人理解的原因,看人家建筑学,早在百年之前就有明确的教学体系。现在想来,确有道理。(同时阅读《移动设计》等)

9、《Understanding your users》用户研究是交互设计的必须。这本书甚至会告诉你访谈用户怎么打电话,如果用户爽约怎么办。这依旧得益于导师舒舟的推荐,用户研究和实践是学习交互的必须环节,这一条需要涵盖在交互设计的体系之内。

10、《结网》和《启示录》产品是交互学习承上启下的一环。这两本是产品经理经常看的书,来自orvibo软件设计负责人Fred Li的推荐,笔者认为,如果交互设计本身作为主体,往后是上面提到的用户研究,那往前就是产品,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仍然同意产品设计师这一职位包含PM和交互。
想要了解更多,可以私信盖特。
希望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4. 交互设计专业怎么样

交互设计,又称互动设计,是定义、设计人造系统的行为的设计领域。人造物,即人工制成物品,例如,软件、移动设备、人造环境、服务、可佩带装置以及系统的组织结构。交互设计在于定义人造物的行为方式(the "interaction",即人工制品在特定场景下的反应方式)相关的界面。
交互设计师首先进行用户研究相关领域,以及潜在用户,设计人造物的行为,并从有用性,可用性和情感因素(usefulness, usability and emotional)等方面来评估设计质量。
总的来说,这个专业还是不错的,就业和发展的方向也都还不错。

5. 移动交互设计和app界面设计有什么区别

WebAPP和原生APP同为copy移动端,很少有研究这两项的交互区别,最近公司做了一次从原生APP到WebAPP(HTML5)的移植,故总结一下期间遇到的问题及不同点总结。
从使用场景上,WebApp用户面临比APP用户更严峻的问题:
1、页面跳转更加费力,不稳定感更强
思考点:如何减少跳转(扁平结构、页面布局技巧),增加数据及展示的流畅流程及稳定性(技术)
2、更小的页面空间(由于浏览器的导航本身占用一部分屏幕空间),更大的信息记忆负担

6. 交互设计研究方向那么多,哪个才算适合我

基础什么都会学,平面软件ps拉,动画flash啦,app界面设计,代码,海报设计,大学都是学基础,不深入,以后可以进设计公司设计广告,海报,动画,app界面代码开发

7. 用户体验、交互设计、用户研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用户体验和用户研究其实是同一个概念,都是指研究用户,了解用户使用产品时的体验。交互设计是一个跟用户研究联系非常紧密的工作。在产品设计中,一般用户研究人员会负责用户调研,获得用户对产品的使用需求;而交互设计师需要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形成产品的整体框架(也称线框图),包括界面上各个功能的布局安排等;然后视觉设计师,对这个线框图进行上色。接着用户研究对得到的图纸(也称概念稿)进行用户测试,根据测试得到的反馈,交互设计师和视觉设计师对图纸进行调整,最后再交给开发工程师做成线上的版本。最后,用户研究人员再跟进线上产品的改进。

8. 学交互设计专业,哪个大学比较好

国内很多大学都有交互设计相关专业,目前一本院校不错的有:清华大学美术内学院信息艺术容设计系、同济大学工业设计系、湖南大学工业设计等;二本有广东开放大学、宁波大红鹰学院;专科类的有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交互设计专业等。如果要从就业技能获得来看,这个专业比较好的当属校企共建类型的,该校与在高等教育专业共建领域颇有名气的慧科教育合作的,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接地气儿,实践类课程很多,对想从事交互设计类职业的学生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9. 移动设备交互设计主要在哪三个方面

(1)系统界面直观简洁,作为一种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开发之初就考虑到了软件系统界面设计需要遵循一致,直观,功能性突出这三方面原则。使得用户在简单直观的界面下,灵活使用软件的功能。(2)保持一致性。语言、布局和设计是需要保持一致性的几个界面元素。一致性的界面可以让用户对于如何操作有更好的理解,从而提升效率。(3)提供反馈。界面要始终保持和用户的沟通。(4)方便使用原则:符合用户习惯为方便使用的第一原则。其它还包括,实现目标功能的最少操作数原则,鼠标最短距离移动原则等。(5)界面色彩要求:计算机屏幕的发光成像和普通视觉成像有很大的不同,应该注意这种差别作出恰当的色彩搭配。对于需用户长时间使用的系统,应当使用户在较长时间使用后不至于过于感到视觉疲劳为宜。例如轻松的淡彩为主配色,灰色系为主配色等等。切忌色彩过多,花哨艳丽,严重妨碍用户视觉交互。(6)界面平面版式要求:系统样式排版整齐划一,尽可能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于固定位置,方便用户导航使用;排版不宜过于密集,避免产生疲劳感。综合上述几个方面的考虑,作者完成了本系统的整体界面设计和界面布局,为下一步系统开发做好了准备。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