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抄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袭训学院是北京师范大学进行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网络教育、教师教育与培训以及其他形式继续教育工作的统一管理机构与办学实体,2004年4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原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整合而成。
学院现有网络教育、函授、夜大等多种学历教育办学模式,同时开展各级各类教育管理干部、骨干教师培训及其他行业培训等多种业务。截至2011年7月,学院各级各类在籍学历学位学生43000余人,其中成人教育学生13000余人,网络教育学生30000余人;各类访问学者和进修教师200余人。学院每年培训中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其他各类教师以及各类社会培训学员10000余人次。
教育部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教育部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秘书处、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秘书处挂靠在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设在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大兴教学区是扩建的,条件不错吧!!!
㈡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在全国大学的排名
全国来看大概在350--400名,江西省内在十名上下
㈢ 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开发项目实施办法的工作目标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06〕13号)的精神,“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以下简称职教师资基地)等有关机构,开展职教师资培训项目建设,开发80个重点专业的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形成一系列具有应用价值和示范作用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包、校长培训包和公共基础研究成果,促进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提升职教师资基地的培养培训能力,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
㈣ 西安华科师范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158名,其中专任教师468人,教授102人,副教授22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省级以上各类优秀专家109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0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54人。在校本、专科生12870人,研究生894人,网络教育学生17957人。
学校现设20个专业学院。有本科专业7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90个。学科专业覆盖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医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陕西省高校强势特色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4个。学校设有陕西省职业教育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学科教育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另外,学校还设有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陕西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陕西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中国教育科研网陕西省主节点等机构
㈤ 目前职业教育培训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哪些
1、建立统一、高效、协调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领导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职业教育体制多头化,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培训中心归口不同,加上立法相对滞后,势必会制约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此,尽快打破部门界限,简化理顺关系,努力实行职业教育的统一领导,成立一个有权威、有实力、有统筹协调能力的技术管理机构,在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地研究我国现行的考工标准、专业技术资格标准,发动全社会和各行各业制定高中后教育的几种不同类型、又相互打通的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有效地实行“无训不上岗,无证不就业”的就业制度,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协调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要依据社会需要办学,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要密切结合企业的实际,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加强调查研究,做好专业发展规划和人才预测。 职业教育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的重要举措。必须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大力发展的方针,努力开创职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2、重视开放式终身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现阶段,职业教育终身化在我国已初见端倪,主要表现为在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为真正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促进职业教育向终身化方向发展,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应明确,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在操作水平高、上岗适应快以及理论知识基础宽广等方面形成培养目标优势;在教学体系上,高等职业教育应构筑其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3、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项战略措施。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学历达标率低,结构不合理等现状,当务之急是采取以下措施:⑴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⑵拓宽职业教育师资来源渠道,实行开放式教师培养体制,挑选愿意担当职教教师的各类学校毕业生到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接受一至二年的教育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并通过教师资格考核后到职业教育学校任教,开通面向社会招聘职业教育专业师资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渠道,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社会有关人士报考、应聘。继续从社会聘请一部分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⑶制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规划,落实培训措施。建立职业教育师资继续教育证书制度,努力促进职业教育师资定期参加培训,不断进修提高。4、加强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并举的制度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注重了理论和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强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在现实情况下主要应在理论课中加强实践环节,在技能训练中加强理论教师与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的合作,追求理论与实践的更好结合。另外,各类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应积极开设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在劳动力市场和劳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学术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大力培养我国急需的、掌握高新技术的高素质的双证书一体化高级职业人才,创出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路。
㈥ 国家取消64项职业资格证了…………
还不错。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简介\r\n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是以工学和教育学为主,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兼有的普通高等院校,是我国首批建立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以培养高、中等职教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享誉国内外。\r\n1959年,国家批准建立\“天津技工师范学校\”,由原国家劳动部主管。1960年,\“天津技工师范学校\”更名为\“天津技工师范学院\”并正式招收\“机制与工艺\”专业学生。1961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天津技工师范学院\”调整并入由原国家劳动部主管的\“天津市电气控制技工学校\”,同年,\“天津市电气控制技工学校\”划归天津市劳动局管理,后更名为\“天津市劳动局技工学校\”。1979年,为适应我国技工教育发展对师资的需求,经时任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副总理邓小平等14位中央领导圈阅批准,以\“天津市劳动局技工学校\”和\“天津市第五机床厂\”为基础,恢复建立\“天津技工师范学院\”,直属原国家劳动总局,并于1980年招生。1983年,更名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0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天津市管理为主。2004年,学校更名为\“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近年来,学院先后被国家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天津市确定为12个国家级、市级教育和培训基地,其中3个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国家级职业培训教师培训基地)成为全国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的牵头单位。\r\n学校占地10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学校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4万余人。学校拥有一支实力较强、特色鲜明的师资队伍。教授、副教授占师资总数的53%。实训教师中具有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占78%,在机械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等二级学院,\“一体化双师型\”特色教师的比例已达到56%。学校现有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工程实训中心)和实训中心11个、各类实训实验室150个、创新实践基地5个,拥有2.53亿元的先进实验、实训设备,生均设备值居全国高校前列。\r\n学校现有工学、教育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等6个学科门类。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职业技术教育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三个学科为天津市重点学科。学校拥有高速切削与精密加工实验室、信息传感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2 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职业教育与管理研究中心为天津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3年,学校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在同类院校中首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学校在3个专业开展\“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工作。目前,学校有10个硕士点,36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制造工艺教育、汽车维修工程教育、电气技术教育、电子信息工程、职业技术教育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个专业已建成优势(特色)专业。\r\n学校以特色兴校,坚持\“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学校创立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行\“双证书\”制,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双证书\”是指,学生不仅取得毕业证书,还要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一体化\”是指,毕业生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1996年,学校又培养出我国具有国家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本科毕业生,成为我国培养\“双高\”人才的第一校。1997年,我校\“实行‘双证书’制,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教学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进行\“本科+技师\”教学改革实践,培养出我国首批获得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大学本科毕业生。2005年,学校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的新模式—\“本科+技师\”》教学成果再度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r\n2006年,该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评价。2009年,该校\“建设‘崇尚技能,注重应用,鼓励创新’校园科技文化,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3项教学成果荣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r\n近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共获得国家一等奖9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7项,天津市一等级奖46项,二等奖64项。获得第三届CCTV杯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第三名。3万余名毕业生成为有扎实理论知识和较高专业能力的\“双师型\”职教师资以及社会急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3%以上,名列天津市高校前茅。\r\n学校设有职业教育研究所、非洲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等17个学术研究机构。\“十五\”以来,学校教师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科技部项目、教育部重点科学研究项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天津市教委高校科技发展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729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3项,申请专利46项,出版专著272部。学校出版的学术刊物《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研究》,被评为天津市一级期刊;《职业教育研究》杂志还连续多年获得\“全国职教期刊评比一等奖\”,刊载的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刊物的转载率居全国同类刊物前列。\r\n1999年以来,学校先后被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国家级职业培训教师培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等13个培训基地,其中,前三个基地为牵头单位。学校还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教师资专业委员会的会长单位、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的常务副会长单位,全国独立设置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联席会会长单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会会长单位。该校积极承担组织职业技能竞赛,五年来,学校承办了全国技工学校职业技能大赛、天津市中职学校电工电子专业职业技能竞赛,参与协办了天津市数控技能竞赛、团中央、中央企业、国资委等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技术工作和评判工作,充分展示师生的职业技能水平。\r\n学校作为教育部首家教育援外基地,在职业教育援非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五年来,该校派遣援外教师90人次到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埃及等国家职业院校任教,培养、培训学生1万余人。受教育部、商务部的委托,为非洲国家培养、培训职业教育官员、教师及高级技术人才16期共500余人。受教育部委托,学校向目前最大的政府间对外合作办学项目:埃塞—中国职业技术学院该校派出校长和专家负责教学和管理工作。2009年,学校在埃塞俄比亚建立了\“亚的斯亚贝巴孔子学院\”。近年来,学校还与美国、日本、韩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多所高校开展了合作交流,是全国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高校,目前有乌克兰、蒙古、埃塞俄比亚、赞比亚、越南等国家的本科和硕士留学生。\r\n目前,学校已成为一所在国内同类院校中领先,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被誉为\“中国培养职教师资的摇篮\”。学校将加快改革和发展的步伐,进一步探索特色办学的新路,为保持同类院校领先,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水平的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㈦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的计划的组织实施
1.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教育部、财政部每年下达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年度计划,公布培训专业、培训机构名单,分配各省(区、市)教师培训名额。培训机构具体组织培训工作。
2.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由各省(区、市)教育、财政部门自行组织。财政部、教育部可根据各地培训工作完成情况,以及国家级培训的选派组织等情况,对各省(区、市)予以适当奖励资助。
3.重点专业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开发。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全国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按要求填写重点专业职教师资培养培训项目申报书,教育部、财政部组织专家评审,评审结果经教育部、财政部审核同意后据实核拨经费。
4.中等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每年年底,各省级教育行政、财政部门按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要求,申报拟资助的学校、专业和经费使用方案,报财政部、教育部审核。财政部、教育部根据各地上报的经费申请和经费使用方案下达经费。在实施过程中,各地要严格按照中央财政资助额度,足额使用经费,并确保专款专用。
㈧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的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的实施步骤
2006年,中央财政支持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4800人;支持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开发80个专业的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支持当年中等职业学校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
2007年,中央财政支持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6950人,其中出国培训250人;支持当年中等职业学校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
2008年,中央财政支持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6850人,其中出国培训250人;支持当年中等职业学校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
2009年,中央财政支持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5750人,其中出国培训250人;支持当年中等职业学校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
2010年,中央财政支持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5650人,其中出国培训250人;支持当年中等职业学校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
㈨ 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对培训的希望
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科学的、先进的、合乎时代潮流的教育思想体系。
㈩ 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开发项目实施办法的介绍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06〕13号)的精神,“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以下简称职教师资基地)等有关机构,开展职教师资培训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