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义务教育 » 教育系统考的教育基础知识具体是指什么内容

教育系统考的教育基础知识具体是指什么内容

发布时间: 2020-11-24 04:20:57

教育教学文化基础知识具体指什么

教师职业应具备的教育专业基础知识:
一般方法论知识教师知识结构的最上位层面是一般方法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科学、逻辑学知识等。教师必须掌握科学的认识方法、科学的分析方法以及科学的表达方法,才能在正确的方法论指导下从事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活动。
一般科学文化知识教师知识结构中间层面的是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包括基础知识、较为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文化科学发展史知识和文化科学的新发展和新成果三个方面。
教育学科知识要成为一位好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结构,还要了解和遵循教育工作的规律,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基本教育理论和知识。教育学科知识是关于教师“如何教”的知识。一名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论包括;教育概论、教学论、德育论、教师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心理与教育测评、青少年心理学及学科教学论、课程论、当代世界教育思潮。既要包括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知识,又应包括学科教育学和教材教法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教师所从事的是具有的特定专业的实践工作,只有具备一定学科专业知识水准,教师才有可能进行有效教学。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教师就更有必要了解自己专业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并且涉猎一些相邻学科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
实践知识教师的经验作为实践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教师知识结构中包含着实践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的因素,教师的实践知识是一种多义的、活生生的、充满柔性的知识;是凭经验主动地解释、矫正、深化现成的知识而形成的综合性知识。教师实践知识是来自教学实践的智慧,是一种“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教师的实践知识作为一种缄默知识也是一种个人化的知识。“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主要关涉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如何处理所遇到的困境的知识,是一种体现教师个人特征和教学智慧的知识。

㈡ 教师招考中的公共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教师招聘和事业单位综合类招聘笔试题目中都有公共基础知识部分,而且考察范围大致一样,主要包括时事政治、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法规、省情省况、科技常识、历史常识、文学常识等内容。

拓展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

教师招聘考试或入编考试:是你具有从事教育行业的能力后(既获得教师资格证。其中师范生从2016级新生开始不再发放教师资格证,同非师范生一样也必须通过参加统一考试考取。),进行的竞争上岗考试。

教师招聘考试全国没有统一的考试形式和考试大纲,部分省份实行全省统一考试,但是大部分省份还是由当地区县教育局根据当地区县各学校招聘老师人员进行汇总,然后由区县教育局和人事局统一组织招聘考试,考试形式一般分为笔试和面试,有些地区直接笔试,无需面试。

㈢ 您问你报的教师系统教育基础知识考试的题型是什么,单选还是多选在线等

单选多选都有,还有简答和论述题。

㈣ 《教育综合知识》考些什么内容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教育要适应自然和“泛智教育”思想。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网络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连续性、(空间)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领会知识包括:感知、理解教材)这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38、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目的明确;内容正确;结构合理;;方法恰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3、知行统一的原则;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

7、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 有效的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49、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互相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 50、教师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二、心理学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态度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诱因。 6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理的目标;
(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4)归因训练;
(5)表达明确的期望,合理利用外部奖赏;

㈤ 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指的是什么

小学的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新课程改革、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专业是一个学科专业的称谓。教育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中、教育学高等师范院校师资、中小学校教育科研。

教育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中、教育学高等师范院校师资、中小学校教育科研人员、教育科学研究单位研究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5)教育系统考的教育基础知识具体是指什么内容扩展阅读

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其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积累而成为教育学特定的研究对象。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学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有人们深入研究的教育问题很多,例如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社会、人三者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教育过程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以及反映中国特色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等。

㈥ 事业单位教育系统考试具体内容都有什么啊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陕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提示:事业单位教育系统考试具体内容要依据公告考试大纲为准哦,您可以参考一下2014西安市教育卫生事业单位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大纲:

“教育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中小学、幼儿园和职业高中教师岗位专业部分)

一、教育学

(一)教育学绪论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二)教育的本质、起源和发展

1.教育的起源

2.教育的本质

3.教育的发展

(三)教育基本规律

1.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2.教育与人的发展

(四)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概述

2.我国教育目的

(五)教师与学生

1.教师

2.学生

3.师生关系

(六)班主任工作

1.班级与班集体

2.班主任工作

(七)课程

1.课程的概念

2.课程理论流派

3.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

4.我国课程编定的原则

5.我国中小学的课程

6.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

(八)教学与教学过程

1.教学的概念

2.教学意义与任务

3.教学过程本质与基本阶段

4.教学过程规律

(九)教学原则与方法

1.教学原则

2.教学方法

(十)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基本环节

1.教学组织形式

2.教学基本环节

(十一)教学质量与教学评价

1.教学质量

2.教学评价

二、普通心理与教育心理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研究体系及其任务

2.教育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3.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方法与程序

(二)人的心理发展

1.心理的实质与心理过程

2.心理发展理论及其影响因素

(三)学习理论

1.学习的概述

2.学习的类型与过程

3.学习的基本理论

(四)知识的学习

1.知识的概述

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3.知识学习的策略

(五)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1.智力与创新能力的概述

2.问题解决

3.创造力的培养

(六)技能的学习

1.技能的概述

2.智力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3.动作技能的学习

(七)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概述

2.学习动机的基本理论

3.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八)学习品质与人格培养

1.学习品质的概述

2.学习品质的培养

3.人格与人格教育

(九)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2.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其干预

三、教师职业道德

1.道德的内涵、功能

2.职业道德内涵、特点、体现方面、意义与作用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内涵、基本特征、核心、基本原则

4.教师职业道德内涵、特点、基本原则、基本规范

四、教育政策法规

1.依法治教概述、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则

2.教育法的基本理论

3.教育法律责任

4.教育权与受教育权

5.政府的教育职权

6.义务教育及义务教育阶段的政府教育权

7.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教师、学生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㈦ 教师招聘考试中的笔试内容“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是指什么学科还是教综

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指的是包含了教育学、心理学、教心、新课改、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等内容的教综知识。

笔试包括题型如下:

客观题主要是指单选题、多选题、不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

主观题主要包括名词解释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案例分析题、教学设计题(活动设计题)等。

对于题型没有固定的设置,不同地域的考试题型会有区别。

(7)教育系统考的教育基础知识具体是指什么内容扩展阅读:

在编教师拥有的编制为事业编,即在编老师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师作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入职后享受事业单位工作待遇。

编制和非编制的区别

1、退休后有无正常的工资以及医疗、住房等保障等等一些福利待遇。

2、许多无编制的学校教师是合同制,不享受各种待遇,例如职称评选以及奖金等等。

总而言之,有编制基本属于事业单位,财政发工资,无编制的主要是学校发工资。

㈧ 教师招聘中公共基础知识包括什么

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内容一般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时事、科技人文、行政管理、公文等。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考试综合知识就是公共基础知识,要根据具体的考试而看,例如福建与四川的综合知识考试内容既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又包括职业能力测试。

㈨ 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和教育基础知识有什么区别,考的内容是一样的吗

在一些教师的招考中,有的单位会选择考教育综合知识,有的考教育基础知识,有的考公共基础知识,还有的会考学科知识,不少考生就会咨询这几者的区别,区别在哪了,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梳理一下。
教育综合知识
教育综合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还包括教师能力、学科专业知识。德育,课程,教育法规和班主任工作这几个块,客观题以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为主,主观题以德育,课程为主。
从另一方面来讲大致包括三大块:
1、教育与教学理论及政策法规。
2、教学方式方法及教材分析。
3、课本上的知识。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和教育法规三个部分。
教育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有:教育学概论、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学校以及教师与学生。
1.教育学概论包括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的起源、发展、本质和基本规律,教育劳动的特点及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
2.教育与人的发展包括人的发展的理论构建基础、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人的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3.教育与社会发展包括现代教育的功能、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现代化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与教育等。
4.教育目的包括我国和国外的教育目的。
5.教育内容包括我国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内容的科学规范。
6.教育途径包括教学过程、教学环境、综合实践活动等八方面内容。
7.学校包括学校的教育制度。
8.教师与学生包括教师的职业、角色、特点、心理品质、威信、基本素质,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教育,学生和班主任。
公共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有:政治、经济、法律、哲学、天文、地理、宗教、行政、文学、艺术、数学、历史、科技等。
学科知识
一般学科知识是考察报考职位所在地区对应的高中阶段现行教材知识及本专业理论知识。

㈩ 我想问下教育基础知识考哪些项目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教育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学、教内育心理学容、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教师职业道德: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意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道德现象:道德意识现象,道德规范现象,道德活动现象.3.职业:人们由于特定的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社会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教育法规基础知识:依法执教——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法律素质,教育法律基本知识.

更多安徽省公务员考试信息,请关注:安徽人事考试网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