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历史
㈠ 教育部对中学各科每周的标准课时量的规定
中学包含初中和高中,中学教师周课时量
高中:数学、语文、英语任教两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1节;物理、化学任教3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0节;政治、历史、地理周课时不少于10节,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周课时不少于14节。
担任班主任周课时不少于10节
初中:
①数学、语文、英语任教两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3节;物理、化学任教3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2节;政治、历史任教7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4节;地理、生物任教7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4节,音乐任教8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6节,体育任教7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4节,美术、计算机周课时不少于18节。
②担任班主任周课时不少于12节。
③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周课时不少于2节(一校两址或学生数在2000人以上的减半),副校长周课时不少于4节,中层干部周课时不少于6节、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④对跨年级、跨学科教学的,可在上述规定课时减少1-2节;
⑤对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老教师,在规定课时中相应减少20%。
⑥对因病、怀孕待产及处于哺乳期的教师,可酌情减少课时量。
⑦专职教辅人员每校不超过3-4人;实验室教师为专职教师。
(1)广东省教育历史扩展阅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等。意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攻坚、综合改革、重点突破,扩大改革受益面,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保障公民享有更多受教育机会,始终被列入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目标;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始终是中国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两个重要维度。教师队伍有力支撑着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规模教育体系。
意见提出,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培养、培训和管理全过程,构建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在准入招聘和考核评价中强化师德考查。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建立教师国家荣誉制度,加快形成继承我国优秀传统、符合时代精神的尊师重教文化,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意见同时要求,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进绩效考核办法,使绩效工资充分体现教师的工作量和实际业绩,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㈡ 广东省有几个县级市
广东省下辖一共有20个县级市,分别为:乐昌市、南雄市、廉江市、吴川市、雷州市、四会市、台山市、鹤山市、开平市、恩平市、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兴宁市、陆丰市、阳春市、英德市、连州市、普宁市、罗定市。
广东,简称“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广州。名由岭南东道、广南东路演变而来。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
广东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在语言、风俗、生活习惯和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风格。广东通行粤语、客家语和闽语,而且粤、客两大方言的中心都在广东。广东也是目前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
广东是太古“南海盘古国”所在地。考古证实广东于先秦已存在高度文明,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 。广东是中国的南大门,处在南海航运枢纽位置上,广东先民从秦汉开始就通过海洋走上与世界各地交往的道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发源地。
(2)广东省教育历史扩展阅读:
乐昌,广东省辖县级市,韶关市代管。地处南岭山脉南麓,粤北边陲,毗邻湖南,是珠三角辐射内地和内陆各省区进入广东的“桥头堡”,素有“广东北大门”之称。
乐昌已有1500多年建县史,素有“千年佗城”美称。南齐初年,析曲江县地置灵溪县;南朝梁天监七年(公元508年)正式建县,时称梁化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因境内有乐石、昌山两山而改称乐昌县;1994年撤县设市(县级)。
大革命至土地革命期间,毛泽东、朱德、陈毅、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在乐昌留下了光辉的革命踪迹。乐昌花鼓戏、渔鼓说唱、九峰山歌、三溪青蛙狮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乐昌素有“楚粤孔道”之称,西京古道途经境内,曾是粤盐及其他商品南来北往集散地。现有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珠高速、乐广高速、107国道、省道248线纵贯境内。京广高铁乐昌东站已于2017年5月投入运营,乐昌到广州仅需1小时,乐昌正式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
㈢ 广东省的历史(越详细越好,要真实)
潮汕著名历史人物
自古到今,潮汕地区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其中对我国或潮汕地区社会进步发展作过重要贡献,对民众做过重要好事的著名历史人物,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
潮汕地区的著名历史人物,大致可以分为如下8类:
一、古代考中状元人物
林大钦:明朝嘉靖十一年(1531),以《廷试策》切中时弊,且具有苏文风格,被嘉靖帝亲擢为文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洁身自娱,富有文才。
林德镛:清康熙六十年(1721),考中武状元。
黄仁勇:清嘉庆元年(1796),考中武状元。
二、著名清官
潮籍清官很多,较为著名的有宋代的刘允、张夔、王大宝,明代的萧端蒙、陈一松、王天性、薛侃、薛宗铠,清代的郑大进等。
刘允:历任循州(今龙川)户曹、程乡(今梅县)知县、化州知州。体恤民苦,减免赋税,革除弊政。
萧端蒙:历任山东道御史、巡按贵州、巡按江西等。查处龚滩敲诈案,惩办江西藩王部属并弹劾江西藩王。
郑大进:历任正定知府、两淮盐运使、湖南按察使、贵州布政使、河南巡抚、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直隶总督等。革弊兴利,兴修水利,力解民困,惩办邪教,重视文教。
三、著名军事家
翁万达:明嘉靖年间,历任梧州知府、广西副使、四川按察使、陕西布政使、兵部侍郎、兵部尚书等。招抚莫登庸,保卫祖国南疆;抵御俺答汗,保卫北边安全;善文能诗,著述甚丰。
四、洋务派著名人物
丁日昌:历任江西万安县令、苏松太兵备道、两淮盐运使、江苏巡抚、福建巡抚、会办南洋海防节制水师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积极参与办洋务,主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支持创办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等;对台湾的开发作出积极贡献。
五、抗金、抗元、抗倭、抗日著名人物
王大宝:历任连州知州、袁州知州、礼部侍郎、谏议大夫、兵部侍郎、礼部尚书等。支持抗金名将张浚北伐,弹劾抗金败将汪澈,致力稳住抗金局势。
陈梦龙:曾任湖北石首主簿,主动请求参加抗元,散家财招兵抗元,协助文天祥在潮阳讨伐陈懿、刘兴,前往赣、闽参加抗元战斗,为营救文天祥而战死潮阳古埕沙堤。
林大春:历任行人司行人、户部主事、浙江提学使等。嘉靖四十二年(1563),他因母丧居潮阳,协助县令郭梦得招义士抗倭,五战五捷。
翁照垣:1931年任第十九路军第七十八师第一五六旅旅长,在“一二八”事变时率所部3000多名官兵誓死保卫阵地,并组织敢死队和大刀队,与敌浴血肉搏,重创日本侵略军,被当时新闻界誉为“抗日英雄”。其后又于1933年在长城古北口及滦河以东一带率官兵与日军鏖战,于1937年在津浦线一带抗日,于1938~1944年回潮汕率领抗日自卫队抗击日本侵略军。
六、近现代著名革命人物
潮汕地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近现代有不少著名革命人物,为中国革命事业而努力奋斗,其中有的还为革命事业而英勇牺牲。
杨石魂:1925年3月,创建中共汕头特别支部,1926年任汕头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927年带领部分武装赴普宁参加“四·二三”武装暴动,接着汇合海丰农民武装于陆丰成立惠潮梅革命武装队伍。“八·一”南昌起义军进发汕头时,他奉彭湃指示,率领工农军策应,其后随起义军撤至流沙,护送周恩来、叶挺等安全抵香港。1929年奉中共中央指示,赴武汉参加重建湖北省委工作,任省委常委兼秘书长,同年4月5日在武汉被捕牺牲。
方方:曾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参加东征军。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进入闽西苏区。红军主力长征后,他留在闽西南坚持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书记等职务。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立后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都作出重要的贡献。
七、教育和科学著名人物
自古到今,潮汕地区的教育和科学著名人物甚多。如古代的赵德、薛侃、唐伯元、刘
㈣ 广东教育出版社的历史沿革
广东教育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广东省出版集团属下一家面向教育、服务教育,具有教材教辅出版资质的专业出版社,主要编辑出版教材、教学参考书、学生辅导读物、教育理论、工具书以及其他综合类图书。
近几年来,广东教育出版社坚持大教育的出版理念和双翼齐飞的出版方针,实施精品战略,无论是教材教辅还是本版图书,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自1996年以来至2003年12月,共出书8800余种,总印数达7.6亿多册,总码洋接近29亿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广东教育出版社将继续发挥优势,开拓资源,夯实主业,努力推进教育出版的专业化,重视出版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教材和特色课程教材,致力成为国家教材建设的南方基地。
㈤ 华南师范大学的办学历史
20年代初期,中国师范教育发展出现了严重的滑坡。原来南京、广州、武汉、成都、沈阳等地的高等师范学校都相继转为或并入普通大学,国内仅存的一所培养中等教育师资的国立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当时也正面临被取消的危险。
1931年,国际联盟教育考察团来中国考察后提出:“中国文化中心大学校数太多,应当减少以免浪费。在欧洲各国,中学教师所受的训练,根本与大学教育相同。此种任务应由大学中之文学院与理学院负担之。”
1932年7月,国民党政府为压制学潮而命令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停止招生。同年10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改革我国教育之倾向及其办法》,再次提出:“大学以农、工、医为主,将现行师资教育一律取消。”
1932年11月27日,《独立评论》第28号发表署名叔永的文章《教育改革声中的师范教育问题》,宣称取消师范大学“不过是历史演进的继续和学制改革的尾声”。12月,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向国民党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高等教育案》,指责北平师范大学“所设之院系,与普通大学毫无二致,不特系统重叠,徒耗经费,而彼所造就之学生,亦均难满足中学师资之要求”。因而主张“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应即停办”。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在开办之初,就明确了“以研究教育学术,培养中等学校师资,改进普通教育为任务”的办学宗旨。
1933年9月20日,在勷勤大学师范学院的开学礼上,林砺儒说道:“原日市立师范是专为广州市训练小学师资,现在成立师范学院兼要为广东全省训练中学师资:这便是于原有使命之上,再加上一种新使命,这两种使命,本院是要永远负担着进行的。”
勷勤大学师范学院成立时,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南北对峙,可称‘双绝’。 华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3年,其前身是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经过80年的建设和发展,是一所具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较齐全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1933年,当代著名教育家林砺儒先生创建了华南师范大学的前身——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并担任院长。
1935年3月,中华民国教育部以勒勤大学师范学院“与法令不符”(当时国民政府公布的大学组织法里没有师范学院这个名称),且勒勤大学师范学院所设文史、博地、数理化三学系的名称与内容不甚相符为由,令勷勤大学师范学院更名为勷勤大学教育学院并添设教育学系。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广东省政府为了便于管理,下令将勷勤大学教育学院改组:一、将工学院并入国立中山大学;二、商学院改为广东省立勷勤商学院(现广东财经大学);三、教育学院改为广东省立教育学院,仍由林砺儒任院长。
1938年9月,勷勤大学教育学院发展为广东省立教育学院。
1939年8月,广东省立教育学院奉省政府之命,迁回粤北乳源之候公渡,正式改名为广东省立文理学院,
1950年10月,广东省立文理学院改称为广东省文理学院。
1951年6月,在广东省文理学院的基础上加入了中山大学师范学院、私立华南联合大学教育系,成立了华南师范学院。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先后有南方大学俄文系、岭南大学教育系、海南师范学院、广西大学教育系等数家大学相关院系并入。
1970年11月,华南师范学院改称为广东师范学院。
1977年11月,广东师范学院恢复原称华南师范学院。
1978年,学校被确定为广东省属重点大学。
1982年10月,华南师范学院易名为华南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
1996年,学校成功地跻身于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100所大学行列。
200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2004年,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澳门回归五周年庆典期间,称该校是中国数家名牌师范大学之一。
2005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
2006年,学校通过“十五”“211工程”建设整体验收。
2015年,广东省和教育部共建华南师范大学。
㈥ 有谁知道广州二中的历史
广州市第二中学
广州市第二中学创建于1930年8月,现校址所在地曾是广州著名的书院"学海堂"(清道光四年,两广总督阮元创办)、菊坡精舍(清同治六年建校,首任学长是著名学者陈澧)、应元书院(同治八年,广东布政使王凯泰创办)的所在地,书香浓郁,闻名遐迩。广州市二中原选址于西关蓬莱路,首任校长徐甘棠。抗日战争胜利后,因蓬莱路校址已设为广州市一中,1947年初,学校在原市一中校址复办。
广州市第二中学北倚风光秀丽的越秀山,南临雄伟壮丽的中山纪念堂,毗邻省、市政府。早在1956年,学校就被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重点中学,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目前全校初 “二中人”精神
爱国爱校一身正气,
富有理想勇于创新,
刻苦求知努力进取,
学识广博情趣高雅,
文明有礼人格高尚,
纪律严明行为端正,
身心健康朝气蓬勃。
、高中共有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人数近2000人。学校有一支结构合理、厚德善业的教职工队伍,人数为170人。其中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57名,一级教师61名。教师中有硕士研究生5人,在读研究生及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40多人,参加省、市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培训、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师10人以上。
广州二中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从未来需要育人"的教育理念,形成了"尊师、勤学、自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严、勤、实、活、新"的学风和"整体优化、全面发展、发挥特长、鼓励冒尖"的教育教学管理特色。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合理负担高效率,低进高出高质量"的办学特色。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开展"主体性教育"实验(该课题现已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着眼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人的主体精神的培养和主体人格的塑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到了学校领导"勤管、善管、优管",教师"安教、乐教、善教、优教",学生"乐学、勤学、善学、优学",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动力、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全校每年体育达标率在99%以上。中考与高考的成绩长期处于广州市的前列,两个毕业年级的工作连续多年荣获广州市一等奖。高考重点录取率为60%以上,省本科为90%以上并培养出多名总分和单科状元。
由于办学成绩显著,学校先后荣获广州市先进单位、广州市文明示范校园、广州市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广州市诚信示范单位、广州市抗击非典先进单位、广州市先进工会、广州市先进团委、广州市无偿献血先进集体、广州市"雷锋号"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广州市学生军训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现在,学校被广州市政府确定为广州市的24所示范性普通高中之一,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学校除了继续保留应元路的老校区外,高中部将在科学城建校。在不久的将来,一所广州市最大的"山水学府"、"生态校园"将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㈦ 广州市97中学历史
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建校于 1962 年,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州市新课程改革实验样本学校。
“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特长,为每位学生的健康人生奠定宽厚的基础”是我校的办学宗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研促教”策略,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构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地促进了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高等学校输送了大批合格新生;现在正继续实施 “五项工程”(德育品牌工程、毕业班工作质量工程、教育科研工程、学校形象工程、办学效益工程)建设 ,争创发展新优势,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学校办学条件完善,校园布局合理,教学设施先进,除配置校园网外,所有教学用室均配置有多媒体电教平台及空调设备;除常规教学场室配套齐全外,还配备科技活动室、心理咨询室、计算机多媒体多动能室、灯光橡塑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运动场地等一批教学设施。我校以“精品”意识来指导校舍的整体改造及校园的美化、绿化和净化,营造了优雅的校园环境和浓郁的育人氛围。
我校教职工师德高尚,努力工作,求实创新,形成了“爱校奉献、开拓进取、团结协作、敢为人先、不甘人后”的“九七精神”,在教育教学及其他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几年来,先后有 75 人被评为省、市、区优秀教师和各类先进工作者,语文科等 9 个科组被评为市先进科组。
经过 40 多年的建设,九十七中已成为一所在广州市教学质量好、社会声誉高的名牌学校。近年,我校先后获得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州市普教系统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单位、广州市首批健康教育促进学校、广州市青年文明号、广州市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广州市红十字工作先进集体、广州市陶艺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广州市学生军训阅兵军事项目表演优秀奖,海珠区优秀家长学校、海珠区中小学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海珠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海珠区优秀教工之家、海珠区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红旗团委、少先队红旗大队等荣誉称号。
毕业班成绩显著, 连续 6 年荣获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连续 2 年荣获区初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师生参加各级竞赛、成果评比,取得累累硕果。
㈧ 广东省音乐类院校有哪些
广东最好的音乐学院当属星海音乐学院,在全国也能拍到第九名,是音乐类的专业的本科院校。其次,是华南师范大学音乐系,也是水平较高的。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比较一般的学校或音乐系了,例如: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广州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以及深大、广大、肇庆学院、嘉应学院的音乐系。
㈨ 广东历史教育专业专插本,可以报考什么专业是否可以改变专业需要考什么相关书籍都是什么版本的
广东省专插本,统一考试科目:政治、英语、高等数学
其他两门科目是各学院自己统一制定的考试科目
一般其他学院如果没有太大限制的话,你报考的学校所计划招考的专业都可以报,只不过可能有些专业你没有学过,你可能要下一些功夫去准备专业课考试科目,如果报考广东药学院 有药学、中药学、市场营销专业,不同专业的专业考试科目是不同的。
如果想报什么学院,最先去看看该学院招收什么专业,然后是专业考试科目,并做好提前复习计划准备,希望能对你有点帮助!
㈩ 广东省韶关市历史中考是韶关教育局出题还是用其它地方的题。 用的课本是川教版还是人教版的
广东省韶关市历史用的课本是川教版,至于中考吗?要看你学校怎么样去做,有写学校自己本校出试卷的,有写就拿韶关教育局出题的,期末的考试一般就是统一用韶关教育局出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