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姿之主编的健康教育学教案
A. 健康教育的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我们爱整洁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什么叫整洁,人和环境为什么要整洁。
2、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做才算整洁,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的投影片数张。手帕、书包、文具盒、书本等若干件(干净与不干净的),脸盆若干。
学生准备:抹布、手帕、安全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已经是二年级学生了,很多事情已不需要爸爸妈妈帮助了。能告诉大家,你每天起床后都做了些什么吗?(穿衣、扣扣子、穿鞋、系带子……)
很多同学都非常能干,学会料理自己的事了。那你会整理房间、打扫教室卫生,并保持它们的整齐清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课文《我们爱清洁》,看一看什么叫整洁和怎样做到爱整洁。
二、学习新课
1、在家爱整洁。
⑴齐读课文,领会“整洁”的含义。
①出示:这块手帕干净吗?这一块呢?这个书包不仅外面脏,再看里面的书本放得怎样?我们说:这个书包不干净、不整洁。
②投影片:这个小朋友的家干净又整齐。我们说:他的家很整洁。
⑵了解“按时”的含义。
①你们知道清晨大约是指什么时候?(天刚亮)
②你每天几点钟起床?是谁叫醒你的?每天都在这个固定的时间起床,就叫按时起床,“按时”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⑶提问:起床后,你做些什么事?怎样做的?
⑷讲述:我们所做的这些事都是围绕着个人卫生来做的。你们看,××同学穿的衣服多整齐,××同学的手、脸洗得真干净,××的头发(小辫)梳得真整齐……他们真整洁。
⑸除了个人卫生做得好,你房间里的被子谁叠?枕头、床单谁铺、谁掸?桌子谁来抹?我们应当自己的事自己做。(看投影片或录像片)
①指定学生复述自己平时的做法。
②突出:叠、铺、掸、抹。表现:四四方方、平平展展、一尘不染。
2、在学校爱整洁。
了解学校环境整洁的内容与保持环境整洁的方法。
⑴清扫教室的步骤是怎样的?
⑵为什么要先开窗户,再洒水、擦黑板、扫地、抹桌椅?不这样做会怎样?步骤颠倒又会怎样?为什么?
⑶老师为什么要夸奖我们?是怎样夸的?
3、身心健康与环境整洁。
1、为什么生活在干净、整齐的环境里才会真开心?
2、怎样才能长久保持这样的美好环境?(指定学生上台表演、操作)
3、小结全课学习内容。
三、反馈检测
1、游戏。
比赛穿衣、系鞋带。请四位同学脱掉外衣,解开鞋带,看谁最先穿好衣服、系好鞋带。
2、思考题。
说一说怎样才算整洁?你做得怎样?
板书设计:
按时起床:穿衣、洗漱
在家里
整理房间:叠、铺、掸、抹
1、我们爱整洁
打扫教室卫生:开窗、洒水、擦黑板、
扫地、抹桌椅
在学校
保护校园环境:不乱丢、不践踏……
B. 适合学前教育健康教育学生讲课教案,适合大班儿童的
王娟主编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立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教学实际,。。。http://..com/share/.html
C. 健康教育〈学习中的苦与乐〉一课的教案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与营养的吸收、身体的生长发育、疾病的版预防有密切的关系权。
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保障身体健康。 教具准备:
挂图
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良好饮食卫生习惯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饮食卫生,养成并坚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德育渗透:
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
一、以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如:腹痛、呕吐、腹泻等为实例,引入新课。
二、让学生对照健康与不健康的两组彩图,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分析、思考,哪些饮食情况不符合卫生要求?为什么?在设疑与直观对比的情境中,讲解课义:“病从口入”分为两大类,一是细菌感染性的,二是“非感染性”的,后一种情况比较复杂,多以饮食无规律性、无节制所致,如暴食暴饮、酗酒、偏食、挑食,一日三餐不定时定量等引起的“胃肠功能失调综合症”。按本课的要求是以,细菌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病从口入”均为为讨论主题:
D. 五年级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怎样科学地用脑
怎样科源学地用脑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大脑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怎样科学地使用大脑和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怎样科学地使用大脑和应注意的问题。
课前准备
挂图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大脑有什么作用?
二、学习新课
(一)为什么要科学地用脑?
师:同学们如何才能做到科学地用脑呢?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二)怎样科学用脑,应注意什么?
1、用脑适度:长期不用,就会“生锈”用脑过度,效果不佳,适得其反
2、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3、劳逸结合:小学生:9—10小时 中午最好午睡
4、参加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可调节大脑保持良好的情绪有益
5、注意营养:注意合理的营养搭配几个误区:长期饱食
E. 健康教育学的作者简介
主编 黄敬亨 主 编 黄敬亨
编著者 (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书梅 复旦大学儿少卫生学教研室副主任 副教授
石 凯 第三军医大学健康教育学教研室主任 副教授
邢育健 苏州市原爱国卫生运动办公室主任 教授
吕姿之 北京大学原健康教育学教研室主任 教授
乔 磊 WHO城市卫生发展合作中心 副教授
夏 毅 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 教授
梁浩材 中山大学原社会医学教研室主任 教授
黄敬亨 复旦大学原健康教育学教研室主任 教授
龚幼龙 复旦大学原社会医学教研室主任 教授
程茂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教授
程晓明 复旦大学卫生经济学教研室主任 教授
傅 华 复旦大学预防医学教研室主任 教授
黄敬亨 男,1935年11月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1957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后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其后与复旦大学合并)公共卫生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流行病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1986年,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卫生部委托上海医科大学筹建新专业——健康教育学,作者参与筹建工作并担任该教研室主任,教授。1987年3月一1988年9月作为访问学者访问美国健康基金会,得克萨斯州大学健康促进、研究和发展中心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1996年应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健康促进基金会的邀请,受国家卫生部派遣,访澳3个月。曾任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健康教育学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性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健康教育》杂志副主编及常务编委。
主编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健康教育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健康教育学》及辅导教材。主译《健康促进规划设计》、《卫生研究方法学》等10余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编导教学影视《国境卫生检疫》等3部。发表科学论文50余篇。入录英国剑桥大学《世界名人录》——20世纪杰出人物。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
F. 中班健康教育活动 上学路上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初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珍爱生命。
2、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在调查、访问过程中学习与人交往,尝试记录信息,并在体验活动中把信息转化为行动和经验;能够针对上学路上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培养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
了解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识记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了解交通安全常识,掌握与自己有关的交通规则;学会基本的防范技能。
二、教学准备:
1、课件(《上学歌》、三种到校方式、《我能说“不”》)
2、简笔画(红绿灯、小桥、十字路口、公园、小百货店等)。
三、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唱《上学歌》。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让我们一起唱一唱吧。
2、这首歌你喜欢吗?对,它写的都是我们小朋友上学的事。那么,你每天是怎样上学的呢?
3、经过概括,得出三种结论:(课件出示三幅到校方式特写图)
小朋友上学有的是步行,有的是坐自行车或电动车,还有的是坐公交车或爸爸妈妈自己开车送的。
(二)画一画
1、小朋友,你们家住在哪儿?离学校远吗?(指生回答)
2、从你家到学校要经过哪些地方呢?
3、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在黑板上贴上简笔画(红绿灯、小百货店、小桥、十字路口等)
4、谁能上来摆一摆?请你简单介绍一下吧。
5、师:我们都很熟悉从家到学校的路线,能把这些画下来吗?(你们可以照图画,也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画,如果太难画,或者不会画,就用文字来表达吧!)看谁观察得仔细、画得清楚。
(三)评一评
1、在四人小组中交流画的路线图。
2、组内交流,推选画得最好的同学上台汇报展示。
(四)议一议
1、过渡:一(1)班的小朋友就是棒,一会儿就把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画好了。那么你在上学路上见过下面这些情况吗?
2、课件演示:《我能说“不”》
3、如果你就在边上,你会怎么做呢?你是怎么想的?(指生回答)
4、你做过这样的事吗?
5、教师总结(在上学路上玩耍后的不良后果):
(1)在上学路上玩卡片、玩蚂蚁,会迟到,影响我们一天上课的情绪。
(2)吃零食摊上的食物,会影响健康。
(3)玩摸奖游戏,买小玩具,浪费钱又影响学习。
板书:上学路上不玩耍。(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