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义务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发布时间: 2020-11-17 20:03:19

❶ 心理健康教育意义是什么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① 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

中学生正处在心理机能迅速发育成熟的时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是及时地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对症下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学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

② 有利于学习、工作效率的提高。

健康的心理对于学习、工作的效率起重要的作用,对竞赛技能的发挥更为重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朝气蓬勃,开朗乐观,学习和工作就有劲,效率就高。而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心神不定,思虑过多,不能集中精力于学习和工作上,既影响生活效率,也大大妨碍创造才能的发挥。

③ 有利于智力与个性的和谐发展。

心理健康对于促进人的智力与个性和谐发展,发挥人类最大的聪明才智,对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处在智力发展成熟和个性形成时期的中学生尤为重要。一个人重视心理健康,可使大脑处于最佳状态,更好地发挥大脑功能,有利于开发智力,充分发挥各种能力,有利于个性的和谐发展。

④ 有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

心理疾病的发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会注意防止和消除产生心理疾病的各种因素,以防止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人的心理疾病,大多数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积累逐渐形成的。

如果发现学生有了心理病变的苗头,就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使它在量变过程中得到以终止和消失;如果确实患了心理疾病,应及早给予积极的治疗,使之尽快恢复健康。

拓展资料: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学校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

(1)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辅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的培养、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性心理育等。

(2)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而言,包括学习适应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惧症、厌学等问题的咨询和调适。

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情绪的调节与辅导:常见行为问题,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行为的咨询与矫正,身心疾患,如神经衰弱、失眠、神经性强迫症等身心疾患的治疗和矫正。

开放办学,促进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使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特色。

1、利用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平台,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每年学校最少举办两次家长委员会会议,家长通过心理信箱、家长委员提案等方式参与学校的教育。

2、每年学校还举办校园开放周,邀请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士参与学校的各方面工作,使学校办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3、借助社会力量,共享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几年来,我们与中华女子学院教师合作为毕业年级开展如何缓解学习压力、高考前心理放松、健康人际交往技巧等方面的专题辅导。与北京市中学生心理问题研究的部门合作,为班主任进行心理个案的分析、诊断与矫治。

❷ 如何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弱点,进一步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科学研究表明,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当代青少年具有众多的优良个性品质,同时也确实存在一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高的问题,个别人的心理问题还比较严重。随着我国中小学阶段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成为一个需要普遍重视的问题。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除了运用相关课堂教育内容进行教育外,更重要地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辅导,同时要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心理教育的沟通渠道,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并委托部分地区和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全面研究和实验。
当前,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培训工作,努力建立一支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教师队伍。将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的意见,指导师资培训工作。二是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核心是转变全体教师的教育观念,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三是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教育部将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纲要,规范基本的教育内容。四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各地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条件不成熟,不要急于开展,避免一哄而起的形式主义;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地区和学校,要避免片面性和医学化倾向,对于测量工具的使用采取谨慎的态度。
在中小学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靠几位心理辅导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师首先要心理健康。
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学习压力、家庭环境、社会影响和教师的教育方法。有的专家通过个案分析指出,2/3的成人心理疾病产生于中小学时期,小学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大多数在家长,中学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大多数在教师。
现代生活的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升学的激烈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学校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指导教师运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心理健康教育以了解学生为基础,以创设和谐气氛与良好关系为前提,教师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
每一位教师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都要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问题是缺乏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师,多数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不能自觉地运用心理科学知识帮助学生,甚至一些教师管理方法不当,导致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对此,专家建议,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这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的关键。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傅安球指出,当前,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紧缺是一大问题,尽管一些中小学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因为缺少教师,工作难以开展。从事心理健康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有的是团队干部兼任,有的是班主任中抽调的,这项工作的严肃性、科学性被忽视了。目前,我国应用心理学的基础是很薄弱的,人才匮乏,心理健康教育正处在初始阶段,不仅要有热情,而且要有科学精神。
加强师资培训,改进培训的内容与方式
专家建议,在制定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时,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应当加强师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比重,课程要更加贴近中小学实际,增加实践操作的内容,大学心理学专业应当增加应用心理学的内容。鼓励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采取专业教育与系统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努力解决专职心理教师缺乏的问题。
我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指为了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所应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在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既定的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方法,直接关系到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方法得当,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可以有效落实;方法不当,预期的教育效果不但难以实现,还可能抵消其它教育的作用,甚至干扰以后的教育工作。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慎重选用教育方法,切忌主观随意滥施乱用,而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方法的运用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相一致,要根据具体的教育任务和客观的条件合理地选用。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要求教师根据各科教学的特点适时、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和情感,激励学习动机,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学生心理安全的基础。
资料表明: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老师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老师的人际交往80%是与学生交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心理氛围,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和为学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基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a.热爱学生。这是师生关系和谐的灵魂。b.理解学生。这是实现师生关系心理相容的基础。c.尊重学生。这是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支柱。
二、挖掘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提供心理自由环境。
学生的学习成功总是同其良好的心理品质,诸如浓厚兴趣、正确动机和保持自信等联系在一起。课堂教学中蕴藏着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师要善于抓住机遇。可以:
a.运用与创造情景,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b.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c.运用幽默化解学生的心理困境。
三、重视教学情况反馈,运用不同形式进行心理疏导。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基础上,经过后天的教育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和有效的教育引导,而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自然有助于防止心理疾病的产生与发展。
在家庭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1、给孩子以正确的人生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懂得: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做人。在孩子心目中树立正确的思想与追求,因为崇高的理想具有鼓舞人们前进和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可使人在艰难困苦中依然充满希望和信心。
2、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如自我气质的了解与完善,活泼开朗性格的塑造,广泛的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3、及时进行青春期性知识和性心理教育。如青春期性知识的掌握,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与交往,自尊与互尊教育等。
4、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心理。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通过孩子交往准则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辅导与训练,掌握人际交往的社会性和技巧等。
5、积极健康的情感、意志、品格、品德心理的培养。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调节与控制,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树立自信心,对不良品德的预防与矫正等。
6、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注意力、记忆力、观察能力、思辨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关复习与遗忘规律的掌握,以及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等。使孩子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认识学习的价值,形成合适的动机水平,保持刻苦学习。

❸ 心理健康教育A证怎么拿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A证考核要求。学习收获(题目自拟,不低于1000字):请结合实际,谈谈参加A证培训的收获。例如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对教育教学及个人生活的启发,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举例等等。

论文题目(任意选择1题,3000—3500字)。学生抑郁的辅导方法。学生考试焦虑的辅导方法。学生说谎的表现、原因和处理方法。学生厌学的表现、原因和辅导方法。偷窃行为的原因。


(3)心理健康教育扩展阅读: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首先从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入手,给与一定的投入,于2001年建立心理咨询室,订阅相关的办刊书报,制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图板。无论是专职心理教师还是兼职心理教师。

学校对其工作的特点给予承认,享受相应的待遇,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建设上有了实实在在的物质保证。咨询室的建立,(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机制上的保证)从学校机制上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证,心理教师利用心理咨询室的(这个)舞台,开展了一系列如

心理咨询、建立学生心理成长档案、组织各种专题培训、针对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同学为家长提出许多指导和帮助的活动。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建立一支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队伍,为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提供思想和人力的保证。

❹ 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素养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师的基本任务和责任之一,全员、全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实处,关键在于学校领导的重视,同时,作为教师应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什么?内容要哪些?只有知道了原则,掌握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对每个阶段需要对学生加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耳熟能详,才能在实践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新修改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做了进一步细化。根据纲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

2.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

3.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

4.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

5.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

3.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

4.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绪;

5.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

6.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

2.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

4.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

5.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

6.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心理健康教育重点二:

1.现在健康理念是一种全人的健康理念,全人的健康是现在生活中实践活动着的每一个人类成员,在其生命活动的整个发展阶段,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全人健康是个体生命活动的主系统及其活动环境的全面健康 全人健康是个体生命活动的各个阶段的全健康 全人健康是包括人类全体成员在内的全员健康 现在健康理念是一种动态的健康理念 现代健康理念是一种谱系的健康理念 现代健康理念是一种促进的健康理念

2、心理卫生运动三阶段

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主义精神疾病的预防 从关心身体因素的制约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

从努力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挖掘人的心理潜能

3、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基本内容是现实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良性功能关系 心理健康本质特征是个体主导其生命活动的有效性 心理健康的现实表现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健康

4、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

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标准、主观经验标准、生活适应标准、心理成熟标准、生理学标准

5、心理健康标准

首先考虑个体生命活动的差异,这种差异典型地表现在个体的年龄发展阶段中。其次,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个体的实践任务虽然有差异,但从整体上看,现实关系三个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

6、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发展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品质健全、行为协调适度、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独立

1、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内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理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体的教育活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实践智慧生成的教育活动。在最终目标上,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实现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2、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从心理上帮助人,教育人的过程 都是采用相一致的理论方法

注重建立助人者与求助者的良好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条件 工作范围相似

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方面是相似的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定位

是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现代学校教育改革和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

与其他教育活动一样,有着自己特定的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是所有这些要素以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完整教育系统从涉及内容来看,主要也是属于教育学范畴

教育学家看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教育学,是教育学的题中之义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定位旨在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强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一切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都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关注的。在本质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预防和心理卫生、心理咨询、诊断性评价、行为矫正、学习指导、职业指导

6、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重点发生转移 教育形式发生互补 重视加强早期教育 教育力量日整合 教育技术日新月异 教育理论多元融合 逐步开设相关课程 重视教育的绩效作用 主义本土特色研究 强化从业人员素质

7、我国发展趋势

普遍化,重点化,整合化,现代化,本位化,专业化,本土化

8、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需要 改变国内基础教育现状的需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

1、目标的作用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制约作用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制约作用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结果的评价作用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学生的教育作用

2、构建目标的依据

以我国学校教育目的为依据

以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为依据

3、构建目标的原则

在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规范和个人需要相协调 在出发点,坚持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结合 在言语描述上,坚持抽象性与操作性相兼顾 在逻辑体系上,坚持整体行与系统性相统一

4、目标结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

5、认知目标:开发自我智能、掌握学习策略、改善学习品质

6、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社会性情感品质和增强情绪调控能力 情绪认知和情绪识别情绪表达和情绪理解 情绪主导和情绪平衡 情绪控制和情绪宣泄 情感发展和情感培养

7、意志目标:帮助学生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良好意志品质:意志的独立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坚毅性,意志的自制性

8、个性目标:促进社会适应,完善个性品质

9、基础目标: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基本目标: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健康 最终目标:开发心理智能,达到自我实现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原则

生活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主体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 积极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全体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2、生活性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全面性,活动性 主体性原则:要从满足学生的正确需要入手 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尽其所能,全面了解学生

尊重学生个人的尊严,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 尊重学生的选择 对学生一视同仁

积极性原则:坚持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

坚持使心理健康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 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的三早

全体性原则:制订教育计划要着眼于全体学生 要注意每个学生机会

注意学生的特殊需求并给予实际帮助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习心理指导、智力训练、情感教育、性格教育、耐挫能力培养、人际关系指导、性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发展指导、职业指导、休闲指导

2、学习心理指导

必要性:学习心理活动是学生主导的心理活动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 学会如何学习是时代的要求

具体内容:学习方法指导(意义:扩大学习范围,掌握更多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效果)

学习动机指导(与学习关系:对学习推动作用,学习对学习动机的反馈作用) 学习兴趣指导 学习习惯指导 应试教育指导 3、智力训练 智力概念:抽象思维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学校智育工作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核心任务 内容:使学生了解智力发展是一种动态过程

使学生正确认识智商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正确认识男女智力差异 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潜能 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参加智力训练

具体目标:语言符号能力、数理逻辑能力、视觉空间能力、音乐节奏能力、身体运动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自我认识能力

4、情感教育

必要性:情感教育能促进品德的发展 情感教育能促进认知的发展 情感教育能促进身体健康的成长 内容:培养积极的情感、调控消极情感

5、性格教育

性格是人堆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心理特征 与思想品德、性格与知识学习、与身体健康

内容: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帮助他们矫正不良性格特征

6、耐挫能力培养

耐挫能力:个体对挫折可忍耐、可接受程度的大小 必要性:挫折反应的普遍性使然

挫折所导致行为结果的二重性使然 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然 内容:要使学生形成对挫折的正确态度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培养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生理因素、生活经历、思想基础、个性特征、期望水平、挫折准备,挫折判断、防御机制)

7、人际关系指导

人际关系指导必要性由功能决定:信息获得功能、自知知人功能、自我表现功能、人及协调功能、社会化功能、身心保健功能

内容:调整认知结构、克服人际偏见、加强个性修养、掌握有关知识、学习交往技能、掌握调试策略

8、性心理健康教育

定义:旨在保持和增进性健康的教育

必要性:由于青春期发育的提前,青少年学生产生了迫切了解性知识的需要

由于性意识的产生,青少年学生一方面对有关性方面的问题产生了强烈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另一方面开始对异性表现出倾慕和追求 由于缺乏性科学知识和性道德观念

9、自我意识发展指导

定义:个体对自己本身及与周围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 作用:自我意识发展可以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自我意识发展可以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内容:提高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水平 使学生学会恰当地自我展示 使学生学会自尊和自信 使学生学会追求自我完善

使学生学会摆脱自我意识的困扰

10、职业指导

定义:帮助青少年选择职业、准备职业、安置职业、并在职业上取得成功的过程

帕森斯职业指导三原则:了解自己;了解各种职业成功的必备条件、优缺点、酬劳、机会及发展前途;合理推论上述两类资料的关系。具体内容:测验和鉴定、信息服务、咨询指导

内容:职业意识的指导、了解职业的指导、了解自己的指导、选择职业的指导

11、休闲指导

内容:确立正确的休闲观念与态度 学会选择适宜的休闲活动方式 懂得遵守休闲伦理道德

专门课程

1、定义: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素质优化的和心理潜能开发,以心理指导传授、心理品质培养和心理问题辅导为内容的一门课程

2、理论必要性:旧的课程体系没有一个气统帅作用的总纲

学科课程缺少心理健康教育这个核心、中介和桥梁,导致各科教育处于封闭状态,学科课程结构缺乏整体性、协同性和人性

心理健康教育没有贯彻到课外活动中去

没有专门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之中,作为其有机组成部分

实践必要性: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奇缺的矛盾

3、课程设计

明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进行单元设计 4、教学组织

课前准备、组织教学、课程评价 5、课程模式优点

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 缺点

容易落入学科课程俗套之中

注重学生心理发展的共性问题,而个性心理问题则难以体现体现出来

局限在心理学为主体的个别学科,忽略了其他学科课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学科渗透

1、定义: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优点

以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实现教育目标,比专题活动更经济有效 增强学科的魅力,更易学生接受,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全员性策略,全体教师的共同的参与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发展起来 寓于活动 1、必要性 有利于促进人的心理在个人既有的遗传素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发展 有利于培养和发挥个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个体潜能的发挥

活动有利于个体进行自我教育

丰富的课外活动为学生走向社会、解除自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2、活动设计原则

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有效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3、活动的实施

把握时机、激发动机、精心准备、具体进行、总结工作 4、优点

拓展了中小学活动课程的内涵与外延 能较好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模式的操作以兴趣和动机为基础 较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缺点

对活动要求很高 活动组织较大难度 不同年龄心理特点不同 优化环境

1、环境是人生活在其中并受其影响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

2、原则

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有效性原则、特定性原则、优势性原则、筛选性原则、主体性原则

3、时空环境、设施环境、自然环境

4、环境优化:信息环境、人际环境、组织环境、情感环境、舆论环境 运用网络

1、必要性

促进网络时代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 完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完善网络教育体系的需要

2、原则

防治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交互性与主体间相结合的原则 助人自助

❺ 如何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今天,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我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

❻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教育性的原则
教育性的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全体性原则
全体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全体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的一切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计划,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同时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把教师的科学教育与指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真正有机结合起来
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教育工作,注意学生活动的有机联系和整体性,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作全面考察和系统分析,防止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片面性
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学生,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一发展为重点,促进全体学生获得最大程度发展。
活动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重视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保密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护。

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什么意义

意义: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回培答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整体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基础。

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学校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

心理辅导活动的概述及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课堂实录,其中包括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流程、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素材、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实录,以及如何建立心理辅导咨询室及操作要点。

(7)心理健康教育扩展阅读:

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方法:

1、利用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平台,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每年学校最少举办两次家长委员会会议,家长通过心理信箱、家长委员提案等方式参与学校的教育。

2、每年学校还举办校园开放周,邀请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士参与学校的各方面工作,使学校办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3、借助社会力量,共享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几年来,我们与中华女子学院教师合作为毕业年级开展如何缓解学习压力、高考前心理放松、健康人际交往技巧等方面的专题辅导。

❽ 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定义

心理健康教育定义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心理健康维护,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内容,多属矫治范畴。

心理健康教育有一条不可轻视的原则,即面向全体学生,这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人的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学生群体存在大量的心理问题,而是所有学生都有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面向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矫正。

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主要内容看,心理健康教育标定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等方面,涵盖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生活和社会适应等内容,按照各个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形成各个阶段的详细的教育内容。


(8)心理健康教育扩展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即育性、启智、强能、激力、健心、导行的目标。同时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体现以人为本,是对人的可持续发展负责的基本精神。

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是一项利教、促学、益社会的奠基工程,有利于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有利于教育者自身的优化,有促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促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促于学生主动成长,有益于校园的和谐、有益于社区的安定、有益于社会的文明。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