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教育的利弊
1. 精英教育怎么样
还不错,我妹妹物理就不好,学习比较吃力,听别人介绍就在那学的,每天下课后直接去那学习就行了,不会的题直接问辅导老师,辅导是不要钱的,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学习成绩还真提高了不少。
2. 辩论论点:精英教育弊大于利 求攻辩思路和驳论点
首先推荐你看一下这个帖子,
是我从前回答的关于“精英教育”的,
立场和你们现在正相反
你可以用来“知己知彼”
你的观点,我有时间尽量补充
http://..com/question/131043016.html
=============
您说“可是我们是反方,不一样的”
我也说过——你可以用来“知己知彼”
我是特意等你看过,并且有足够的时间等你思考过后,才来补充回答的。
两个辩题,还是有些不同的,那个辩题的回答,我主要抓住的是“高等教育”
从许多帖子的其他回答可以看出,其实大家是更支持“大众教育”的
事实上,您这方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那个帖子之所以最后加到那么高分,很大的一部分原因,也确实是因为提问者觉得他们的立场很困难)
您这个辩题没有“高等教育”的限制,那么,面对的是所有种类的教育。
如果“精英教育”能够符合大众要求,为什么国家还要不遗余力地推广“义务教育”,并且从6年提高到9年,现在还要提高到12年?!
就是因为,教育,需要面向大众,面向全体
就是最近开的两会(结合时事政治,用政府的态度说话,对方很不好辩驳的),说到教育时,也还在强调“让更多人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这不正是在支持“大众教育优于精英教育”的最好例证吗?
抓住“面” ,攻击“点”;把“精英教育实质上是面对少数人的贵族式教育”的本质呈现出来,主动权自然就掌握在手中了……
对方的手段,我们都已了解,我方的优势,只要能够充分发挥,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3. 精英教育的好处
The work of university faculty members, although impressive and influential in their respective fields, is frequently only significant in the world of academia. It is the alumni of these universities that are the real results of Elite ecation. Now, these are not your typical washed-out alumni still hanging around campus, far past graation. These graates, formerly hand-picked students, are now global powerhouses. Their achievements in business, medicine, politics, and all other fields are fueling our world.
大学教研老师们尽管在各自的领域非常引人注目,具有非常的影响力,但是往往只是在学术界意义非凡。反而是这些大学的校友们才是精英教育的成果。这里不是指哪些黯淡无神在校园里乱逛的校友,而是那些很久以前就毕业了校友们。这些毕业生,过去也是被精挑细选到这所学校里来的,如今已经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了。他们在商业,医学,政治,以及其他一切领域的成就,正在推动着世界发展。
And current students respect their work. They are eager to use these alumni as mentors for their own lives. Many of the world’s most successful people, former Elite students, recognize that they, too, were struggling through college just a few decades ago.
在读的学生非常尊重他们的学习工作,他们渴望让校友们成为他们人生的导师。很多世界成功人士,过去都是这些精英大学的学生,他们也知道,区区数十年前,他们也曾这样在大学里奋斗。
Now, they are willing to help young hopefuls by encouraging them to work hard, helping them avoid pitfalls, showing them that success is within reach. In the short term, these top students have a gift of wisdom that will push them ahead of their peers and prepare them for post-graate life. In the long term, Elite students will use this wisdom to forge legacies of their own.
如今,他们非常乐意帮助年轻人,他们鼓励年轻人努力学习工作,帮助年轻人避免危险,向年轻人指明伸手可及的成功方向。短期看来,这些出色的学生们收获了些聪明才智,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开始为他们的研究生生涯做准备;远期来看,精英大学的学生们将运用这些才智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传奇。
4. 辩论赛...精英教育不利于青少年成长
1.从影响健康复心理角度切
2.从竞争意制识萌芽抓起角度切
3.A选拔方式。精英教育特别强调受教育者的智力、强调基础,有机会接受所谓精英教育的人占同龄人的比例很小;
B培养目标。大众教育,或者叫普及教育,强调的是通识,精英教育更强调研究能力。
4.香港一般好的中学都是教会学校,都是英文教学,大学培养人才非常务实,不像大陆.
5.大陆的精英教育似乎还停留在浅层的分数教育阶段.
5. 大众教育好还是精英教育好
首先你自己要明白什么是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
就目前而言中国的基础普及教育非常不错,但是缺乏精英教育。
所以不敢告诉你到底哪种好。
按阶段而言基础知识大众教育足够,后期教育采取精英教育最好。
6. 辩论:精英教育是否利于青少年成长
1978年,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吹遍中国大地。30年来,教育也乘着这股春风一路前行,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教育普及到“农村小伢读书不要钱”……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百万人命运大转折
曾经有一种制度,成为中国成千上万人的命运拐点,这就是高考。回望风雨路,令人感慨万千。
新中国成立时,除北大、清华等少数几所高校实行非实质性的联合招生外,全国绝大多数高校仍沿旧制,实行单独招生考试。1952年,教育部明确规定,自当年起,除个别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外,其余高等学校一律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至此,统一高考制度基本形成,一直延续到“文革”前夕。
1966年,高考制度中断,全国高校停止招生。1972年,大多数学校虽然恢复招生,但文化考试仍未得到恢复,以家庭出身、政治表现等作为选拔学生的标准。1976年10月,历时十年的“文革”结束,中国出现严重的人才断层。
1977年7月,邓小平复出。8月4日,在他提议召开的全国科学教育工作会议上,包括周培源、童第周、苏步青在内的40多位专家和官员在人民大会堂畅谈教育。会上,有人讲到清华大学的教育质量时说,现在很多人是小学毕业的程度,补习了8个月就学大学的课程,读了3年就毕业了,根本没有什么真才实学。邓小平听罢,当即说道:那就应当叫“清华中学”、“清华小学”,不能叫大学。会议气氛火热,讨论激烈。
8月6日,全国科学教育工作会议进行到第三天,武汉大学副教授查全性再也坐不住了,举手要求发言。他激动地说:“从今年起就改进招生办法,再也不能忽视新生质量了。招生是保证大学质量的第一关,它的作用好像工厂原材料的检验一样,不合格的原材料,就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与会人士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都情绪激昂地讲出自己心里憋了多年的话。他们一致建议国务院下大决心,对现行招生制度进行改革。邓小平当机立断:“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过来。”
这一年的冬天,共有570多万人参加了此前已中断十年的高考。这其中就包括在工厂里当了4年装卸工、后来成为我省著名作家的方方。
利弊同生中改革嬗变
在中国教育这根长长的“链条”上,高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节点”。
上世纪80年代,教育部对高考做的主要改革是从试卷和教材入手,引进了美国的试卷模式,以取代原来相对粗糙的出题方式。这一时期,整个国家的主题是体制改革,教育体制的改革也随之启动,两百多所高校试行“校长负责制”,实行党政分开。
80年代末期,大学生出现了“公费生”和“自费生”的区别,高考渐渐演变成了“双轨制”,一条腿走在计划的老路上,另一条腿开始迈向市场。这种状况持续到1996年,“双轨”并为“一轨”。并轨后,免费的午餐没有了,所有的学生都成了“自费生”。
世纪之交,高考的变革开始加速。1999年,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从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变得相对轻松,但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失去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分配保障,就业难的问题开始凸显。
人们对高考的评价也在变——来自社会的质疑出现了,焦点普遍集中在“由高考制度衍生的应试教育制约了人才培养”、“让学生不堪重负”,以及“高考公平”等问题上。在2007年的全国“两会”上,甚至有人大代表直接提出了“废除高考”的建议案,引发了新一轮的热议。
湖北省教育厅一名官员称:“恢复高考,使千百万被‘文革’剥夺了受教育机会的青年看到了希望,成为‘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我省恢复高考30年来,共有601.4597万人报名高考,共录取280.7841万人,平均录取率为46%。从高考的整体作用看,其正面作用无疑远大于应试的弊端。
事实上,高考改革也处于正在进行时,大“动作”有两个:一是2003年开始在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实施5%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中学推荐占很大比例,现此方案已推广到53所高校;二是2006年开始的复旦、上海交大通过“考试+面试”进行小规模的自主选拔录取改革。
但高考制度如何破解“而立之惑”,目前仍任重道远。
重新唤起的素质教育
与高考“血肉相连”的,是牵扯着成千上万家庭的“中考”。
已时隔5年,武汉科技学院大四学生王盼,仍对2003年武汉市中考的一道物理试题记忆深刻。这道压轴题是关于肺活量的问题,考生在体育课中对测定肺活量的原理较为熟悉,但要用到浮力、受力分析、力的平衡、大气压、液体压强等综合知识,无疑增加了难度,但也更有趣。“这种题目做起来有意思。”王盼说,每当自己在运动健身时,还时不时会想起这道题目,算一算压力、压强。
这一年的中考试卷中,可圈可点之处很多:政治试题中以漫画为题;语文作文紧扣现实生活,话题与当年肆虐的非典相关;化学试卷让学生计算武汉市政府取缔正三轮车中的一个理论依据——正三轮车尾气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并提出治理机动车尾气的合理化建议……这组试题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关注和反响。命题组织者称,这组试题“素质教育导向明显,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让考生知道社会、生活是一个更大的课堂。”
这次考试,是自1998年正式提出素质教育理念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幕缩影。
2000年,张远琴从教后带出的第一个毕业班面临中考。武汉市出台政策,对中考考试做出重大改革举措:政治学科将实行开卷考试;语文实行半开卷的方式,考生可带新华字典入场;数、理、化将在卷首列出试题中可能要用到的部分主要公式,以及可能使用的原子量、溶解度等。
这一年武汉市的中考政策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认为这是武汉市教育史上“50年来第一次”,是对“以往教育思想的超越”。张远琴更是从心底里感到高兴,她认为,这就是向应试教育的一种挑战:“开卷考试彻底摈弃了几十年来‘讲条条,背条条,考条条,忘条条’的弊端,让中学的孩子们不再靠死记硬背拿高分了。”
20年实现免费义务教育
中国教育30年,无论如何不能绕过两个话题: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和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免了学杂费,我的孩子不用担心辍学了!”武汉市江夏区安山镇李克荣的两个孩子李晓明、李晓瑞,分别读初中二年级和小学六年级,以往他每年都为孩子们的800多元的学杂费发愁。
李克荣说的是去年我省出台的一项惠及全省622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政策:从2007年春季开始,农村伢免费读书,不再交纳学杂费。此后,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困难寄宿生生活费基本补助标准、取消寄宿制学生住宿费等政策陆续推出。到今年春季,农村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农村小伢读书不要钱。”实现农村教育由“农民办”到“政府办”的历史性转变。
正如教育部部长周济所说,1986年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当时整个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是20%。从提出义务教育到把义务教育前面“收费”两个字删掉,我们国家用了20年时间,而从2007年秋季起,全省城市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这意味着,全省200余万城市学生受益,彻底的免费义务教育终于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来临。
教育进步得到全球公认
教育事业30年,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变革之路?
在教育战线工作了35年的李德铭副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那就是教育机会扩大了、教育保障加强了。具体来说,1986年,我国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到2007年,全国“普九”地区人口覆盖率达99%,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率大大提高,到2007年达到了66%,2007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则由4%提高到23%。此外,公共教育体制开始建设,真正免费义务教育开始实施、完善了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资助体系。公平教育的逐步实施,提高了全体人民的素质和国家的整体实力。中国已成为当代全球公认的人力资源强国之一。
希望有用~
7. 在你看来,精英教育真的比全民教育好吗
没有好坏之言,只能是适不适合,就目前而言中国的基础普及教育非常不错,但是缺乏精英教育。按阶段而言基础知识大众教育足够,后期教育采取精英教育最好。
8. 现在所谓的“精英教育”真的只是噱头吗,有钱就可以去,没钱就不行
现在很多的家长意识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就花钱让孩子进一些私立的学校,有的是国际学校,进行所谓的“精英教育”,真的是有钱就能进,没钱就不行吗?
有木有只要有钱就能进的学校啊,有的,我们国家遍地都是,只要有钱就可以进。据说清华的门槛是五十万起,也就是说,你可以用这个数字,买到一张清华大学的文凭,想想就可怕!这个是据说的,我的一个朋友说的,我没有香学校求证过,若是假的,我道歉!不要意思,侮辱了中国的大学!我是一个木有钱的人,我也不知道这么多钱哪里来的,但是国内的一些人就是觉得,只要爷有钱了,爷就可以为所欲为了。真是可笑!
我讨厌这样的有钱人,我可能是有点仇富心理了,不好意思,我狭隘了。你觉得有钱人了不起吗?你怎么看有钱人?
9. 请问您怎么看待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相比好处在哪
相信您是看过我回答的其它帖子,才开的这个帖
关于“大众vs精英教育”的帖子,好像我回过几个,虽然立场相对,但是由于辩题上稍有差异,限制条件不同,所以侧重点不同
那么,您【确切】的辩题是什么呢?我好帮您针对性的分析……
=========
看来求助者真的没有求助的真心啊……
虽然我非常真诚地想要提供帮助,无奈这样的求助者,从提出问题之后,将近10天了,甚至连再看看这个帖子都没有……
我并不在乎网络的分数,但是,我还是有点在乎答案的“采纳率”的
我想看看,我的每条回答都用心,每个回帖,无论0分或者200分,都真心真意地去回答对方,究竟我的意见能为多少人带来帮助,有多少人能够认同我的观点
但是,碰上这样的求助者,恐怕会让我以后更慎重地选择回答对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