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设计 » 课程小论文论徐志摩诗的艺术特色

课程小论文论徐志摩诗的艺术特色

发布时间: 2020-11-18 01:13:15

『壹』 中国现代文学 简答题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贰』 以谈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点为题写一篇600字

徐志摩的诗能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所喜爱
,
可谓经久不衰
,
是因
其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其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
缘情造

,
用心沟通
;
善于创造艺术“意境”
;
讲究语言的节感和旋律美
;
浪漫情怀
,
丰富想象。基于此
,
徐志摩的诗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一、缘情造文
,
用“心”沟通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魅力首先表现为多一些真情实感
,
少一些矫
揉造作。我国古典文艺理论一贯强调
:
文艺“以情志为本”

“诗
缘情”、“为情而造文”。但是很多诗人的确是“为赋新诗强说
愁”
,
矫揉造作。尤其是
20
年代初期
,
人们对白话诗的理论探讨
还不成熟
,
那种“虚情假意”的文章便不时地见诸报端。而贯穿
徐志摩诗歌的主题思想是
:
爱祖国、反封建、讲人道。沿着这条
主线
,
诗人饱含激情
,
“直歌其事”
,
由此而产生出艺术感染力。例

,
人们经常吟诵的《再别康桥》
,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
:
诗人接到
他的义父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一封信
,
信中告之他已到达英国。
徐志摩连夜起程前往英国期望能再次见到泰戈尔
,
不料泰戈尔已
离开英国。徐志摩曾说
,
在英国留学的那段时光是他一生中最快
乐的时光。此次重游
,
感情激荡。诗人由感而发
,
诉说了他对英国
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康桥美景的依恋之情。
很有名的一首
《沙
扬娜拉》
,
许多人常常把它用作朗诵的材料。主要是因为语句的
创作即是来源于一个送别场面
,
诗人有感于日本女子的娇羞、温
柔有感而发。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姻曾遭到当时很多的非议。

人饱蘸深情之笔描述了他们的相知、相恋及他们和世俗的抗争。

《决断》一首便是当时心情的现实写照。诗人写道
:
“险

不用

,
总得冒

不拼命

哪件事拿得着
?



走罢
,


前途不是暗味


谢天

从此跳出了轮回。”由此表达出顶住世俗压力
,
追求自由爱
情的决心。诗人目睹了齐卢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
用口语对白
写下了《太平景象》
,
揭示出当兵人对战争的厌倦和无奈。诗人
到朋友家做客
,
在阶沿上发现一个精神失常的妇人
,
问明她的经历
,
满怀同情之心写下《盖上几张油纸》
,
描绘了下层人民的悲惨生
活。同样的还有《叫化活该》、《谁知道》等诗篇。总之
,
徐志
摩的诗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主要原因是诗人能够缘情而造

,
用心去沟通。

二、善于创造艺术“意境”

中国传统文艺理论品评诗词历来讲究“诗情画意”——既需
发乎内心的真实性情
,
又需给景似画的生动物境。这种作者主观
情思和客观情物相统一、
相交融的情景
,
在艺术上称之为
“意境”

诗人大都善于在诗中创造一种
“意境”
来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而只有艺术造诣相当精深的诗人方能创造“可闻不可见
,
可睹不
可取”的艺术境界。徐志摩即是这样一位诗人
,
他在很多诗中都
重视意境的创造
,
从而产生很大的感染力。在《雪花的快乐》这
首诗中
,
他把自己比喻成雪花
,
“翩翩在半空里潇洒。”第一节写

,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
;
第二节写道
,
雪花不去冷寞的幽谷
,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
也不去荒衍惆怅
,
因为
“我有我的方向”
;
第三节写雪花在半空里娟娟地飞舞
,
认明了那
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
“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
香”。“我”——雪花
,
凭藉身轻盈盈地沾住了爱人的衣襟
,
贴近
她的心胸
,
并消溶在她柔波似的心胸中。全诗意境清新、深远
,

过雪花的飞舞
,
表明自己认准方向
,
冲破阻力不断前行的决心
,

时表达了对爱人的无限依恋之情
,
如果没有这种意境的创造
,
这份
感情就很难充分地表达出来。

在《为要寻一颗明星》中“我”骑着一匹扬腿的瞎马
,
加鞭冲
向黑绵绵的夜
,
为要寻一颗明星。后来累坏了
,
“累坏了我胯下的
牲口”
,
然而“你那明星还不出现”
,
最后荒野里倒着一只牲口
,
黑夜里倒着一具尸首。
“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全诗
似乎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清晰的画面
:
一位疲倦的旅人骑着一匹拐
腿的瞎马在茫茫的黑夜中踽踽独行
,
困了
,
累了
,
他们都倒下
,
天边
现出了一缕光明。这首诗用最简单的形象
,
最简单的字句创造了
简单、清晰的意境
,
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理想初现光芒
,
追求者
先已成枯骨
:
悲观里也显出乐观。如果不通过此意境的创造
,
诗的
主题很难表达清楚。徐志摩的很多诗基本体现这一特色
,
创造简

,
主题复杂
,
清楚的意境表达完美。

三、讲究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是社会生活高度集中的形象反映
,

是作者丰富感情的结晶
,
因此
,
它必须以高度精炼而又形象的语言
来表达深广的思想内容。
徐志摩在诗歌理论上同闻一多、
朱湘等
人一起倡导新格律诗
,
努力探求“新格式与新音节”的发现。新
诗格律化提出新诗应具备“音乐的美
(
音节
)
、绘画的美
(
词藻
),
建筑的美
(
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
。”徐志摩的诗最大限度地挖掘
并利用白话本身的节奏感
,
创造出音乐的旋律。所谓“节奏”
,

相当于音乐中的节拍。在诗词中
,
语音的起伏、高低和升降等特

,
决定着音节的疾徐和长短
;
而把平仄不同的声音有组织地排列
起来
,
使之具有间歇
,
显示强弱
,
这就是“节奏”。徐志摩的这种有
节奏的诗读起来的确有诗的美感。如
,
《再别康桥》
:
“轻轻的我
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山中》结尾一书写道
:
“吹下一针新碧

掉在你窗前

轻柔如同
叹息
,
不惊你安眠”。更具节奏感的一首诗
:
《偶然》
:
“我是天空
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惊异

更无须欢
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
你的
,
我有我的
,
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
的光亮
!
”这些诗不是靠古典诗词中的简单押韵来增加音乐效果
,
而是利用白话本身所蕴含的音乐美
,
巧妙组合产生出节奏感和旋
律美。这种组合需要很高的技巧和艺术造诣
,
显示出徐志摩作为
诗人卓越的才华。从白话本身挖掘音乐美
,
使读者对白话更加充
满信心。同时
,
在现代诗歌发展史上
,
从郭沫若的《女神》奠定新
诗的基础到闻一多的《死水》对新格律的成功尝试
,
徐志摩的诗
在《女神》与《死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
其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四、浪漫情怀
,
丰富想象

代表徐志摩艺术成就的
,
是那些并无明显社会内容的抒情诗。
如诗人自己说
,
它们是“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陆小曼在《云
游》序言中说
:
“有些神仙似的句子看了真叫人神往
,
叫人忘却人
间有烟火味。”这些神仙似的句子正是来源于他的浪漫情怀。

徐志摩出身富裕商人家庭
,
早年留学美国后又到英国
,
深受西
方浪漫主义的影响
,
要“诗化生活”。表现在作诗中就是想象丰

,
比喻生动。
比如
,

《婴儿》

,
诗人把英美式民主比作
“婴儿”
,
“盼望一个洁白的肥胖的婴儿出生”。同时
,
把一个新生事物的
产生比作母亲经过孕育最后痛苦而又非常快乐的生产过程。
另如
著名的《再别康桥》
,
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
,
溶化进了悄然别
离时刻那些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的“夕阳金柳
,
波光艳影
,

映彩虹
,
恰似旧梦”
,
因此诗人要在“康河”的柔波里
,
“甘愿做一
条水草”。正是诗人真挚热烈的浪漫主义个性
,
形成了全诗轻柔、
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叁』 论述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人们看待徐志摩及其创作总是把他与新月派连在一起的,认定他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称他为新月派的“盟主”,这是因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与他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他参与了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他的创作体现了新月流派鲜明特征。

从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新月派,历时约十年,徐志摩始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新诗的发展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探索。他的诗歌有着相当鲜明的独特风格,有一定的艺术技巧。

从新月社的成立及至新月派的形成和它的主要活动,他确实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对新诗发展曾经起过一定的推动和影响作用。但是,他们过分地追求形式和格律,又走向歧路,尤其是徐志摩到后期思想和创作都发生危机。

(3)课程小论文论徐志摩诗的艺术特色扩展阅读:

新月社一些成员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及其它种种原因,纷纷聚集到上海。

此时,徐志摩也与陆小曼结婚并移居上海。徐志摩四处访友,奔走联络,与闻一多、胡适、邵洵美、梁实秋、余上沆、张禹九等在上海环龙路环龙别墅办了新月书店,由胡适任董事长,余上沆任经理,后由张禹九接任。同年,徐志摩也出国游历英、美、日、印等国。

1928年3月,徐志摩一边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等校担任教授工作,一边又创办了《新月》月刊。同年11月6日,作《再别康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新月》一共出刊四卷四十三期。

『肆』 结合作品,评述徐志摩诗歌的主要艺术特征

徐志摩,1897年月15日出生于浙江海宁县的一个富商家庭。
徐志摩是现代新诗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诗人之一、是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柔美、清丽、音韵和谐,颂扬理想;表达对爱情、自由、美的追求;擅长细腻的心理捕捉、缠绵的情感刻画,深得青年人的喜爱,影响至今不衰。
康桥(Cambridge),也就是今天所译的“剑桥”,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
诗歌的起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以一个离别的姿势,点染出诗歌整体的离悉别绪。
《再别康桥》的音韵非常优美,这也是徐志摩诗歌的突出特点。细心体会诗歌音韵、形式的优美之处,是感受《再别康桥》一诗的重点。依依惜别的款款深情和诗歌的韵律节奏丝丝入扣地结合在一起,“音乐美”在《再别康桥》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诗歌每节两韵,节节转韵,所采用的韵脚多是发声绵长的复韵母,形成一种既韵味悠长又潇洒灵动的听觉效果;“轻轻地”、“悄悄地”这类叠词的使用,奠定了诗歌舒缓轻柔的调子,流露出依恋之中的惆怅伤感情绪。另外,诗人对于诗歌外在形式的“建筑美”也是精心构造的。这首诗共七节,每节四句,每一小节句式整齐、类似,构成一种反复、循环的吟唱效果。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通过“轻轻地”、“悄悄地”这样的叠词,首尾呼应,使诗歌在形式上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再别康桥》中的一系列意象也是应该引起重视的,因为诗人正是借描写客观景物的间接抒情方式,来贯彻新月派“理智节制情感”的诗歌原则。诗中的波光、柳树、青草、清泉、榆荫、彩虹、划船撑篙者的身影,有的是实物描写,有的是景物与情感结合的点染勾勒。
《再别康桥》通过景物意象突出诗歌的画面感,精心安排诗歌的句、节,重视诗句的音尺、韵脚,都是对“三美”理论——“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的成功实践,充分体现了格律诗派的艺术主张与风格。《再别康桥》不仅是徐志摩个人的代表作,在整个新月派的诗歌中也堪称典范之作。

『伍』 徐志摩诗歌的特点是什么

徐志摩诗歌的特点:徐志摩诗歌很有自己的个性;他的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此外,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作为那个时代的名人,徐志摩做到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能做的一切,他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对民族命运有过深刻的思考。他与张幼仪的婚姻是那个时代的不幸,他与林徽因的淡淡情愫令人唏嘘,他与陆小曼的婚姻热烈而深情,却又坎坷多舛。

(5)课程小论文论徐志摩诗的艺术特色扩展阅读:

人们看待徐志摩及其创作总是把他与新月派连在一起的,认定他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称他为新月派的“盟主”,这是因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与他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他参与了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他的创作体现了新月流派鲜明特征。

从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新月派,历时约十年,徐志摩始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新诗的发展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探索。他的诗歌有着相当鲜明的独特风格,有一定的艺术技巧。

从新月社的成立及至新月派的形成和它的主要活动(尤其是文学方面的活动),他确实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对新诗发展曾经起过一定的推动和影响作用。但是,他们过分地追求形式和格律,又走向歧路,尤其是徐志摩到后期思想和创作都发生危机。

『陆』 简答题简述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徐志摩这个人作为话题,时至今日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受众的兴趣没必要也不可能强行划一,但是对构成受众之一部分的读者来说,真正有意义的毕竟是作品。斯人已矣,我们不如看他的书罢。 据我所知,徐志摩至少给予中国新诗的作者与读者两次十分重要的影响。第一次是在他生前,依废名《谈新诗》之见,影响未必是正面的,鲁迅也曾讲“我更不喜欢徐志摩那样的诗”(《集外集·序言》);但是这并不说明就不重要。第二次是在二十多年前,有部《徐志摩诗集》面世,让大家耳目一新;徐氏诗作,路数原本较窄,这回竟然起到一个开阔视野的作用。当时无拘年轻的朦胧诗人,还是回归诗坛的中老年作者,局面都还明显有所限制,谁也不敢(或者是根本没想到)像他这么真切地描述一己之情感,而且以美为终极目的。有句流行的话,叫“抒情诗中必须有我”,大概读了徐志摩的诗,这句话才落到实处。前面说耳目一新,其实不如说恍然大悟,更为恰当。经过这番催动,至少不必非得像以往那样虚张声势与一本正经了。当时此后,诗人们提到徐志摩,好像并没有多少好话,甚至有些不屑似的;然而若没有徐志摩(以及戴望舒、何其芳等)被重新发现,中国新诗只怕是发展不到今天的地步。他们的这个贡献(虽然与其本人并无关系)说得上是历史性的。 要想指出徐志摩诗作的缺点非常容易。已经说了,比较窄;另外也比较浅。好有一比是宋词中的柳永,而徐诗之流布广远,亦有如“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诗人也曾尝试拓宽自己的路数,但是未见成功。《叫化活该》、《庐山石工歌》,以及《秋虫》、《西窗》,甚至远远不如《别拧我,疼》。有些被人念得太过顺嘴的作品,如《沙扬娜拉》,就像唐诗里的“床前明月光”和“更上一层楼”,简直成了滥调。这也证明徐诗有魅力,虽然魅力并不等同于影响。魅力在真与美,都达到了极致。徐诗的缺点像它的魅力一样是明摆着的,缺点人们瞧不上眼,魅力人们学不到手。所以他的影响只在前述破除禁忌这一点上,几乎没有人傻瓜似的模仿他。徐志摩的“我”唤醒了各种各种的“我”,当然有比他深刻的,但是很遗憾却未必有比他更具魅力的。 徐志摩多方面的才能令人羡慕。所作小说集《轮盘》,有一两篇奇异的意识流作品。还有论文、翻译和剧作。他和陆小曼合作的《卞昆冈》,不知道是否上演过。几乎与诗并驾齐驱的是散文。徐志摩生前,已有人提出其散文成就在诗之上,不过他本人并不认同(叶公超《志摩的风趣》);死后,又有人说“散文方面志摩的成就也并不小”(周作人《志摩纪念》)。以我个人的口味,不大喜欢这一路文章,嫌它太过铺陈夸饰,也就是“浓得化不开”,作者还是拿写诗的心思来写散文。但是不能不佩服他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附带说一句,这种能力是为此前和此后大多数诗人所望尘莫及的。

『柒』 徐志摩诗歌主要艺术特点

徐志摩是现代新诗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诗人之一、是新月诗派的代表人内物。他的诗歌柔容美、清丽、音韵和谐,颂扬理想;表达对爱情、自由、美的追求;擅长细腻的心理捕捉、缠绵的情感刻画,深得青年人的喜爱,影响至今不衰。

『捌』 简述徐志摩诗作艺术特色

徐志摩是我国复现代新诗制发展史上“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尽管他的诗歌思想复杂,但是艺术性较高,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他的诗歌感觉敏锐,想象丰富,意象柔美,意境清逸,音律优美和谐,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为现代新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徐志摩的诗歌采用口语入诗,朴实的的语言文字。但诗人超凡的语言驾驭能力,使得诗歌具备了超乎寻常的美,诗人采用多种表现手法使得自己的诗歌变得活泼、鲜明、特别是闻一多主张的“三美”在徐志摩的诗歌中更是体现得淋淋尽致。
(一)徐志摩的诗歌多以口语化的词语入诗。
(二)象征,比喻,反复是徐志摩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三)闻一多主张的“三美”在徐志摩的诗歌中体现得淋淋尽致。

『玖』 徐志摩诗作艺术特色是什么

一、从形式上看徐志摩诗歌具有内在外在高度统一的美感

他遵从了闻一多的三美的理论,即所谓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但又有自己独特的实践,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各种诗体的尝试,他认为每一种诗体都有其最合适的内容来填充。其中最典型的是他对十四行诗体和散文诗体的尝试及突破。徐志摩诗歌的很多方面的发展都是很有创造性的,他敢于突破古典的抒情方式,并糅入西方的各种思潮,还大胆的创造新的体式,敢为新诗开拓新的格律,意境优美、唯美。

二、格律方面,徐志摩的探索阻止了新诗过于散漫、内容流于肤浅空泛之弊,从而使内容更有节制、思想更有深度

闻一多讲诗歌格律时谈到了三美,在徐志摩的诗歌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贯彻。茅盾曾批评徐志摩的诗歌《不知道风在哪一个方向吹》中说到:“我们能够指出这首诗歌形式上的美丽,章法很整饬,音调是铿锵的。但是这位诗人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这就是很少一点了。”但是诗歌并不是以传达内容的多少、优劣论成败的,作者在这首诗歌里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心情,这是一种感情的传达。诗歌所承载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特别是抒情诗,对感情的传达的丰富程度和真实程度反而是一首诗歌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

先来看徐志摩的外在形式,主要是谈格律方面的创新,徐志摩诗歌的格式简单但却变化多端,从而衍生出了许多的美感。

徐志摩在诗歌的结构上是独具匠心的,撇开内容单从形式上看,他的诗歌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比较整饬的方块形,这一点上与闻一多是一致的,闻一多的诗歌体式结构绝大多数都是严整的豆腐块,这可能是他们受古典诗词的影响,讲求句式、字数的整齐划一。再一种就是长节的矩形块,隔行退格的形式(或多行退格),一般退一格或者两格。第三种是每行齐头,只是从后面看多有参差,形成一个错落的美感。第四是每句均后错一字,形成倒阶梯状。

三、徐诗的意境无疑是美轮美奂的

从整体上看,徐的每一首诗都是一个鲜活的形象,而这个形象,或传达了一种感情或象征了一种精神或者势力。但无疑都是美好的意境空明清新而深远,这就使得他的多数作品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共鸣属文学理论的范畴,是文学接受的最高阶段,是作者、作品与读者一种心灵的契合,从而体现作品的力度,使人的人格实现提升,而徐的诗的意境就拥有这种强大的力量。他的诗歌不单单是所谓古代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而更多的是渗进了一种强烈的抒情,其有很强的抒情感染力,读后韵味无穷。

四、“性灵”是徐志摩诗歌中的一种气质和内蕴

往往那诗人头脑中的灵光一闪,经过诗人的加工之后,便会成为一首绝唱。徐志摩同泰戈尔一样崇尚性灵。徐志摩的性灵还体现在他的文章中冥冥中像是个预言,让人感到惊讶。死亡是每个诗人都深深思考过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徐志摩这样能在生前绘声绘色的描写自己死亡的人,还是不曾见到过的。

『拾』 论述徐志摩诗歌创作思想意义及艺术风格

一、艺术风格
徐志摩的诗十分注重意境,大部分诗作形成了他独辟的艺术境界,如专《雪花属的快乐》,作者把对理想的追求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从而化实景为虚境,创出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

他的诗歌具有形象性,可感性,这得力于他的丰富的想象力。他的想象和比喻不仅与众不同,而且,他能把看来比较抽象的事理,化为生动、可感、可见的具体形象,像《毒药》、《白旗》、《婴儿》是三首内含哲理的散文诗,他也使出了艺术想象的本领,依仗这种特别的感受力去描绘事物。

二、思想意义
部分诗作暴露了当时的社会黑暗,表达了对劳苦人民的同情。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