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孩子感统训练课程
A. 早教课是感统训练课吗
10个妈有8个弄混淆!感统课和早教课:区别原来这么大
感觉统合公益科普
2019年09月25日
说到感统课程,现在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熟知,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让孩子参与感统训练课程,但是还有一些家长并不知道感觉统合是什么?
一提到感统训练,就觉得这是给特殊儿童上的课程,还有的家长甚至觉得感统课就是一般的早教课而已。
其实,家长认识不到位是可以理解的,但家长的误解却会使很多感统失调的孩子,不能在最佳时期得到专业的帮助。
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障碍,药理是无效的必须通过合理的训练才能纠正。
感统训练是特殊儿童才要做的训练?
其实不然,感统失调的孩子并不是特殊儿童。据大量科学调查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统失调,只是表现程度不同而已。
感觉统合失调从严重程度上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失调三种。
✦轻度感觉统合失调表现不明显不容易被家长发现,对孩子的影响较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所加重,父母需要警惕;
✦中度感觉统合失调孩子的行为,语言,情绪,运动会有明显体现,家长很容易发现,发现及时训练及时会有很好的体现;
✦重度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表现很明显,但也很集中,这样的孩子往往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体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明显。
感统课 ≠ 早教课!
感统课并不是早教课,两者之间不管是年龄段还是孩子上课内容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下面说说感统课和早教课的区别。
01.针对的年龄段不一样
早教课程一般在孩子出生后就可以上,且大多数都只针对学龄前,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报早教课程的居多。
而感统课程主要针对的是3~12岁的孩子。3岁前,是孩子感觉能力发展关键期,这个年龄段主要以预防感统失调为主;3~6岁,是孩子感觉统合失调训练的黄金期;6~12岁,是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矫正的有效期。超过这个时间段,感统训练一般不会再有太大效果。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感统训练的主要作用在于预防、矫正和提升孩子的感统能力,可以说每个孩子都需要进行感统训练。
02.授课方式不一样
早教课程一般是大班制,大多数需要家长参与进去,课程内容主要以培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为主,教家长如何更好的给予孩子良好的亲子陪伴。
感统训练一般是小班制教学,需要孩子独自在感统训练师的引导下,进行相应的训练内容。感统训练的所有课程都需要专业测评后根据孩子身体能力发展水平、心理状态、能量高低等来设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结合制定好的针对性训练方案,科学,有效,快速的解决由于感统失调而引起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胆小怕生、好动、粘人、不自信、语言发育迟缓、脾气暴躁、四肢不协调等问题。
03.教学内容不一样
早教主要以亲子陪伴、发展孩子特长为主,课程的内容囊括启蒙教育、体能与感官、艺术和音乐等等,有条件的家长回家自己进行授课传教也是完全可以的。
而感统课程,虽然也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对孩子进行训练,但是要通过专业的感统教具,还要配合专业感统老师的指导。感觉统合训练不同于一般的体能活动或游戏,感统训练的关键是同时给予儿童各方面的刺激信息,涉及心理、大脑和躯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家长没有掌握方法,而随意的对孩子进行训练,孩子不仅不会有所改善,很有可能还会让孩子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由于每个孩子情况不同,感统失调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每个孩子训练的方案都不一样。感统训练一定要选择专业的机构,才能保证孩子的良好训练效果!如果想在家里自己给孩子训练,必须要有专业老师给出的训练方案或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才可以。
很大一部分家长在这里可能会有疑问:我们以前不做感统训练,现在不是活得好好的吗?去带孩子体验了一节感统课,感觉就是在玩呀?孩子出现的症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消失的吧?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感统失调那么多?还主要出现在大城市?
近年来,随着都市化、小家庭化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家长对孩子又普遍溺爱过度,保护过度,限制过度,感觉统合发展不足的孩子也愈来愈多。
为什么家长小时候没有听说过感统失调?因为我们小时候玩过的不少经典游戏都训练了小孩子的感统综合能力,比如跳绳,踢毽子,打沙包,跳房子,爬杆,旋转木马,滚铁圈,捉迷藏,爬树,抓鱼,玩沙子,捡树叶等等,都是很好的感统训练。
感统课,我带孩子体验了一节感觉就是在玩?
市面上有非常多的感统训练机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的。
有些摇着感统大旗包装课程,在硬件上购买了看似与感统相仿的设备,募集一批幼教或体育背景老师,就自称对孩子进行了感统训练。这只能说是陪伴幼儿游戏。
在给孩子报课前,以下几个因素可以参考。
①机构制定的课程内容不是固定包套的,而是随着孩子进度不断调整的;
②一位称职的感统训练师,必须具备能营造主动参与的环境、随时观察孩子反应、以调整课程内容的能力,绝非仅依年龄规定荡秋千多少下、趴在滑板上对墙壁推球多少次、或在跳床上跳多少次的课程而已。
③训练的环境安全性不容忽视。感觉统合课程中常有大幅度的肢体运动,因此墙壁四周是否有防撞泡绵、地面是否有够厚的地垫、以及器材是否为专业且坚固的材质等,都是保障孩子安全的必要设施。
④专业的评估过程,测评师的评估应当来自和孩子的现场互动观察,而仅非参考家长勾选孩子能力发展的问卷。
民间甚至还有些以贩卖感统教具起家的机构,在网络上放个评估问卷请家长勾选,之后计算机便自动跳出结果,最终目的仍在于推销产品。
孩子的症状会随着年龄增加自动缓解吗?感统训练有没有必要?
这里必须要强调的是:感觉统合失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消失。必须通过合理的训练才能纠正。
那么感统训练有没有必要呢?
通过前面的了解,我们可以打个比方。
这个问题就相当于问:感冒了有没有必要吃药?吃不吃药,得先搞清楚是不是生病了?生的什么病?什么程度?才能决定怎么吃药!
在专业的感统训练机构,每个孩子进来时,都会先有一个全面的一对一测评,评估不是简单的填写表格回答问题,它还需要专业测评师的专业判读分析、经验解说指导等等;而家长得到的,也不是一张数字分析表格,而是针对孩子的能力状况统计、具体问题分析、介入指导方向!不仅让您了解到孩子的能力情况,还可以获得专业指导师给予的家庭干预建议,只有深入了解孩子的问题,才能有效针对的介入,让孩子更有方向、有目标的进步成长。
所以,我对于这个问题的态度是:如果感统失调程度已经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和生活了,是很有必要到专业机构进行介入干预的,如果是为了预防感统失调,那么在家进行辅导训练即可。
B. 我儿子现在4岁半,上幼儿园大班,重度感统失调,做过半年的感统训练,现在上幼儿园大班,跟不上课怎么办
请问你在哪里,如果在北京有很多这样的机构,推荐金色雨林,感统失调一定要尽早做训练,而且是针对孩子的情况制定特别的训练计划,你可以先给他报一期课,然后跟据孩子的情况与老师沟通,同时自己学习在家给孩子做训练,会有很大的改变。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还可以进行视动或听动注意力训练,配合感统训练一起做。我家孩子做了半年的注意力和感统训练,效果很好,现在还在做。我的感觉是学习多少的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孩子有学习的能力,把能力培养好,以后他学起来会事半功倍。
C. 大班的孩子胆小做哪些感统训练
调整宝宝的感统失调,最好用一些运动器材来辅助,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挑选儿童运动器材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安全性:很多家长在挑选玩具时会常常会忽略一些基本的问题,比如玩具是不是足够的牢固可靠。是不是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2、互动性:训练调整宝宝的感统训练,家长是最好的陪伴,所以在挑选玩具时,最好能有效的和宝宝互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亲子时光,还能让他们感知到家长的陪伴,增加幸福感。
3、趣味性:感统失调的宝宝,绝大多数是拒绝运动的,想要绝对吸引宝宝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开心的玩起来,挑选玩具时一定要有趣味性。这样才能足够感受到玩耍时的乐趣。比如:袋鼠跳,这可是亲子活动的保留项目,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跳,在玩乐过程中,调整身体的协调能力。
D. 幼儿园有感统训练吗
幼儿园的感统课程从专业的角度看,其实就是普通的运动课,在打着“感统”旗号,带孩子跑跑跳跳做些运动,一个感统老师的培训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物力的,一般幼儿园是不会针对老师做这些的师资的,但是为了和其他有差别,或者顺应大趋势,还是开了所谓的“感统课”,在这里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区分开,当然,孩子多运动没有坏事,但有针对性的感统课还是要去专业感统机构
E. 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坐感统训练有用吗
生理原因——前庭觉失调导致的注意力障碍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生理原因主要是前庭觉失调引起的注意力障碍或注意力缺陷。前庭觉的失调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生理根本原因!
在大脑后下方脑干的前面,有个微小的雷达式感应器官,叫前庭神经核,它是大脑门槛,前庭器官告诉我们头和身体的方向,再通过脊髓椎体神经体系将信息传达到身体各部分,通知肌肉的收缩和运动,再将这种肌肉和关节信息传回前庭和小脑。以此来保证身体的平衡。
如果前庭信息处理不良,身体便无法达成感觉的统合,就会造成站无站相、坐无坐相、容易摔倒、撞墙、心烦气躁、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不听指挥,视听神经系统都会扭曲,甚至有些笨手笨脚。表现在学习上,主要是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喜欢捉弄人、浮躁。上课不自觉的下位子走动,扭动身体,控制不住自己的手和嘴,不听指挥、不会做操、不爱写字和读书。喜欢爬高、绕圈子跑、旋转不晕,怕走平衡木等。
非生理原因
患有注意力缺陷的孩子在学龄期孩子之中占有率高达30%。但也有很多孩子上课时很散漫,一看到书就犯困,做作业不专心等,这样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以下原因导致的:
1)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
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延长的。l岁以下的婴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超过15秒,1岁半的宝宝对有兴趣的事物,可集中注意1分钟以上,3岁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平均时间约为5分钟,5岁平均约为6、7分钟。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时间在10-20分钟以内。三四年级的孩子,可坚持到30分钟左右;到了五六年级,便可增加到40分钟以上。
如果学习时间超过孩子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孩子就会感觉到累,容易走神。
2)对所做的事不感兴趣。
这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最主要原因。不感兴趣自然不会集中注意力。0-6岁期间,孩子主要是右脑发育,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活泼、好玩的学习、游乐方式,枯燥的坐在一个地方,让他们安静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无趣的事。所以孩子会老想着做别的事情,无法集中注意力,一打开书就犯困,但如果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孩子又会表现出惊人的专注。
3)社会性不足
可能你会觉得奇怪,社会性和注意力之间有关系吗?事实证明,孩子的社会性不足就很难在学习上集中注意力,尤其实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像其他同学那样集中注意力。
社会性从广义上来讲,是指理解他人处境并与他人融入同一过程的特征。以学校的上课时间为例,认真听老师讲课并按照老师的要求和其他孩子一起去学习和沟通就是社会性的体现。社会性不足的孩子,常常无法接受老师的只是,只会沉浸在自己的想法里。这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像别人一样,即使不喜欢,也要忍耐,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有时候,孩子在做自己的事情时,能发挥专注力,但在需要遵守共同规则的课堂上却无法集中注意力。家长平时教育孩子遵守秩序与规则非常重要。3-4岁时孩子会经历一个秩序的敏感期,在这个阶段有意识的遵守孩子的规则,同时告诉孩子社会的很多规则,也能增加其社会性。
4)焦虑
成人在心乱、焦虑的时候会无法集中注意力,孩子也一样,在内心不安或有解决不了的事情时,他们就不能专注于学习。如果家长因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批评孩子,很可能导致孩子焦虑,每次要学习时,孩子更担心、害怕,注意力更难集中。如果孩子对学习有焦虑,家长就要先帮孩子放下焦虑。
5)精力过于旺盛
孩子体力好,喜欢东跑西颠,会被误会为散漫。这样的孩子尤其在上午会因为精力过剩表现得很散漫。现在的教育方式很容易导致孩子旺盛的精力没时间发泄。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就得一动不动的坐45分钟听老师讲课,休息的时间除了上厕所,不能出教室,不能嬉戏打闹,更不可能尽情地在教室里跑来跑去。放学回到家,要么上课外补习班,要么做练习题,这些都是需要安静坐着并集中注意力的事情。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旺盛的精力没有办法发泄。要改善这种注意力不集中,就需要家长每天给孩子时间进行适当的运动。
6)与父母关系紧张
很多父母与孩子疏远,常用暴力手段对待孩子,这样的孩子会在父母让他学习的时候产生反抗心理,故意在上课时不集中注意力,这是一种默默的消极反抗。改变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方法只有家长改变与伴侣的关系。
我逐个分析了仔仔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我很清楚的知道他不是注意力缺陷,但是他感觉统合能力确实相对差了一点。比如,他做操时动作不是很协调,尤其是模仿的动作常常显得较为笨拙,有时候还伴有“视觉感不良”,把“b”写成“d”,把“14”读成“41”。
同时,也是最最关键的原因是,他对学习不感兴趣。这首先与我的教育方法有关,因为有时候自己想要偷懒,所以教他时就会选择一些枯燥乏味的方法。就拿认字来说,最开始,我跟他玩跳字游戏、字词接龙,他认字就很快,掌握程度也很好。后来我懒得花时间,每天枯燥的拿一本书给他指读,别说他注意力会不集中,我自己有时候都觉得很无聊。而且仔仔这个阶段的注意力就只有6-7分钟。但我动不动就让他一学习一个小时以上,这个强度对他来说,确实高了点。
众艾感统,儿童感统教育十二年,儿童注意力,情绪控制,身体控制,语言发展,自信心等!
F. 儿子好动,在幼儿园特别不听话,医生建议上感统训练课,也没说管不管用,说主要看家长配合,用不用做呢
我同事家熊孩子也是这样的,她说那个课没什么用
G. 幼儿园的孩子感统失调怎么办
由于大脑对身体力行感觉器官所得到的信息不能进行正确的组织和分析,以致整个机体不能做出有效动作的现象,称为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在生理学上又称为“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它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一般都发生在孩子的身上。3至13岁是治疗感觉统合失调症的最佳时机,如果超过这个年龄,治疗的效果会差很多。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首先由心理专家测查和诊断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孩子的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动作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饮食和睡眠、情绪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
此外,家长还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走出孤独,让孩子在与人交往与沟通中,刺激、调整与强化自己的各类感觉统合能力。
宝宝感统失调的主要原因有:胎位不正所产生固有平衡失常;活动空间太小,爬行不足所产生前庭平衡失常;父母太忙碌,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早产或剖腹生,造成触觉学习不足;过早用学步车,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感觉统合不足或感觉统合失调会影响大脑各功能区、感觉器官及身体的协调发挥,引发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在一般人的概念中,感觉是指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但实际上人类生存需要的最基本而且最重要的感觉却是触觉、前庭觉及运动觉。
感觉统合学习在婴幼儿期几乎已经打下了80%的基础,在所有的感觉器官中,前庭接受器最为敏感,其讯息能否对环境产生顾应,也最为重要。前庭感觉不良,会使孩子经常遭遇挫折,丧失信心,更容易养成恐惧、伤心、生气、过度兴奋等感觉。
感统训练是感觉统合训练的简称,目的是利用一些玩具和器械,让孩子在玩耍中,使手、眼、身体、大脑的协调性得到更好的锻炼,一些体育活动就能起到相应的作用。
拍球、推球:身体协调不良,多动症。
滚垫:触觉敏感或不足,身体协调不良。
平衡台:多动症,自闭症,身体协调不良,前庭失调,手、眼、足、身体主要协调。
爬板:多动症,自闭症,身体协调不良。
滑梯:身体协调不良,多动症,自闭症,五感功能。
袋鼠跳:触觉学习。
独角椅、羊角球:身体协调不良。
平衡木:前庭失调,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
大笼球:身体不良,自闭症。
网缆: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手眼协调不良。
圆筒:触觉敏感,多动症,自闭症,身体协调不良等,前庭功能失调。
阳光隧道:触觉敏感或不足,身体协调不足。
跳床: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自闭症等。
H. 幼儿园里有感统课程吗,效果怎么样
有的有,效果很好,孩子们都很积极融入到活动中
I. 幼儿园感觉统合训练即感统训练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专业的感统课是一项医教结合的事情,幼儿园的感统课从业的角度来看,其实就是普通的运动课,当然带孩子多运动没有坏事,但是没有针对性,只是在打着“感统训练”的旗号,做些运动课,在这里还是要有明确的区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