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硕士论文
① 急求技术总结(论文)!!!
给你推荐一个网站,那里有不少相关论文,都是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及博硕士毕业论文,你上去挑挑,参考一下,应该能解决你的问题
中国知网www.cnki.net
你上去输入关键词“机电专业的课程设计与专业人才培养”,搜索一下就有了
1. 优化机电专业课程设置培养合格机电人才
傅晓林 文献来自: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人才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机电专业方向课程科目,一直是各高校教改中探索的问题之一。本文从机电专业持点出发,分析了机电专业人才层次构成,提出了新的板块式课程科目结构,对制定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培养合格机电人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朱志 ...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2.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
陈颜贞 文献来自: 机械职业教育 2005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但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只有我们不懈努力,才能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职教育之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陈颜贞$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系财务会计教研?...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3.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数控加工技术方向) 高职人才定位及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熊熙,刘建超 文献来自: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初步探索出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根据社会需要和专业发展,广泛深入企业调研,召开专家论证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将人才定位为:面向数控加工生产第一线的具有一定数控技术理论基础,熟悉数控加工技术硬件、软件,具备数控加工设备的 ...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4. 培养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重要一环——机电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小议
曹晓冶 文献来自: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995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电大正是根据反映这一趋势的人才需求,设置了机电专业,由于机电专业设置时间不长,对机电专业的毕业设计问题,尤其选择课题问题,人们看法莫衷一是。本文仅就自己指导机电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体会,谈谈选题问题。一毕业设计选题的原则机电专业所学课程实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5.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钟守炎,张晓东,戴静君,黄清世,孙良臣 文献来自: 石油教育 2001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制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的基本目标是 :明确专业方向、专业特色及人才培养的规格 ,明确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理顺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 ,明确主干(核心 )课程 ,更新教学内容 ,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6. 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
汪禄应 文献来自: 大学教育科学 2005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造就工业化向信息化时代转型和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急需的各类应用型、行业特色型人才。这种人才主要不是"学问家",而是熟悉现代科学知识、管理知识,掌握当今各类应 ...
被引用次数: 6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7. 论智能建筑专业人才培养
王娜,王俭,段晨东 文献来自: 高等建筑教育 2000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二、智能建筑专业人才培养1 根据社会需求 ,增设相关专业课。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是建筑院校中年轻的专业 ,该专业是因建筑电气技术发展的需要而设置 ,最早的专业名称为建筑电气。建筑电气专业主修建筑内强、弱电系统。伴随着建筑物 ...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8. 工业设计专业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
李乐山,苏中秋,白文杰,刘一波,张定红 文献来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 第S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并把这种教学体系带到工业设计专业 ,对工业设计专业定位、教学计划、教学思想干扰很大 ,这种教学思想就连国外美术专业也已经抛弃了。我们新的教学大纲首先明确了专业目的和专业基础。除了制定工程技术课程外 ,还设立了 5大专业基础课 :人机学 ...
被引用次数: 4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9. 调整课程设置培养机电一体化人才
丛长福,周洪玉 文献来自: 黑龙江高教研究 1986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二、MT趋势给未来机、仪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模式我国机械、仪表行业正面临机电一体化的严峻考验。机电一体化不仅是工厂改造的一个途径,也是更新换代老产品开发新产品的重要途径?... 金工实习5周、生产实习3周、结合有关课程微机操作120学时、课程设计和大作业n周(机制专业:切削刀具3周、机械零件3周、机制工艺1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0. 专科"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程崇恭,夏卿坤,夏尊凤 文献来自: 长沙大学学报 2002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通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培养结构设计能力;通过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培养工艺设计能力;通过毕业设计培养模具专业的综合设计能力。在以上各个设计能力的培养环节中,均应要求学生运用CAD技术,以培养出适应CAD技术发展的模具设计人 ...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查课程设计 的定义
搜专业人才培养 的学术趋势
搜机电专业 的学术趋势
搜索相关数字
山东省#机电产品比重
山东省#机电产品出口额
河南省机电井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参考资料:中国知网www.cnki.net
② 论述电子技术课程在机电专业中的重要性的论文目录怎么写
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
掌握电气工程学科领域内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及必要的技术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及生产实际问题,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具有本学科领域内从事科研、教学及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自主创新能力。
基本学制:2.5年。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在校学习时间,在校学习时间为2至4年。
培养方式:
推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有责任全面关心学生成长,既教书又育人。导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给每位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培养计划,指导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充分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
采取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要使学生既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方法和技能。
实行学分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应修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73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 32 学分(必修课不少于18学分),必修环节8 学分 ,学位论文 33学分。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指导教师
1
电力传动及其控制系统
从事电力传动运动及其控制规律,以及电力电子传动及其控制装置的研究。弱电与强电相结合,主电路与控制电路相结合,研究各类电力和电气工业中广泛应用的电力电子、电力传动及其控制技术和设备。 戴文进
2 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高品质交、直流电源,电力系统、变频调速、新能源发生及各种工业与民用电器等领域,成为现代高科技领域的支撑技术。主要研究电力电子技术在工业应用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如:高频变流技术、微机和数字化控制技术等。 黄玉水
项安
3 电力电子系统与控制技术 电力电子系统组装、集成理论和仿真,有限元分析和集总参数方法集成,电力电子系统故障分析和可靠性评估,电力电子系统信息与网络化。智能控制在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中的应用,运动、伺服控制、电力电子集成系统控制。 江智军
4 电力系统分析与经济运行 主要研究电力系统的各种潮流算法及经济运行方式。电力系统分析及经济运行是电力系统运行特性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其各种算法的改进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及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陈恳
5 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 主要研究电力系统的网络结构及系统网络的可靠性分析。不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也有较好的实用性。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分析是电力系统网络研究的重要环节,其各种网络优化方法及可靠性分析对系统的网络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王淳
杨胡萍
6 电力系统自动检测与控制 主要研究电力系统的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电力系统的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对电力系统的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实际工程意义和理论研究意义。 徐敏
张忠会
7
电机电磁场与CAD
本研究方向是研究适用于分析电机物理场的各种计算方法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研究特色在于紧紧围绕电机物理场分析与计算这一研究主题,充分利用计算机的数值分析的能力,针对电机物理场的耦合性、媒质的复杂性展开研究,重视该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并向其他领域拓展。力争在理论和方法方面取得理论与应用上的突破。 季国瑜
徐龙权
8
电机电子系统的分析与控制
该方向包括理论分析和系统控制两个方面。从理论上说,其涉及到电力电子电路的拓朴处理、非线性系统的分析和计算方法、电力电子电路的谐波分析及其对电机电器的影响、电机电子系统的稳定性理论和分析方法,这是电机电子系统应用中基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从控制方面来说,其涉及到各种最新技术,它对改造国民经济中的传统产业、建立现代化的产业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黄劭刚
9
电气测控与智能电器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以MCU和DSP为核心的数字化仪表和智能电器以及以PLC、现场总线为基础的电气控制系统。智能化是当前和今后电器技术发展的热点、重点,是21世纪经济技术的制高点。它是将计算机控制技术、检测技术、数字处理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仪表和电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研究开发价值。 汪庆年
三、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
时 学
分 开课
学期 任课
教师 考核
方式 备 注
必修
课
公
共
基
础
课 0020005 英 语 144 6 1、2 考试
00200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0 1 1 考试
0020003 自然辩证法 42 2 2 考试
0029008 矩阵分析 54 3 1 数学系 考试
专
业
核
心
课 6121001 高等电路分析 54 3 1 汪庆年 考试
6121002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54 3 1 项 安 考试
6121003 交流电机及其系统分析 54 3 1 黄劭刚 考试
6121004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54 3 1 张忠会 考试
选修
课
专
业
方
向
课 6122005 现代电气工程导论 36 2 2 戴文进 考查
6122006 数字信号处理★ 36 2 2 武和雷 考查 双语教学
6122007 现代控制理论 36 2 2 王时胜 考查
6122008 现代交流调速 36 2 2 戴文进 考查
6122009 特种电机传动系统 36 2 2 戴文进 考查
6122010 电力电子新器件及其应用技术★ 36 2 2 黄玉水 考查 双语教学
6122011 电力电子装置仿真 36 2 2 项 安 考查
6122012 嵌入式技术 36 2 2 江智军 考查
6122013 以太网与现场总线技术 36 2 2 江智军 考查
6122014 能量管理系统 36 2 2 王 淳 考查
6122015 电力市场理论与开发 36 2 2 张忠会 考查
6122016 电力系统计算 36 2 2 王 淳 考查
6122017 电力系统高次谐波★ 36 2 2 刘爱国 考查 双语教学
6122018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 36 2 2 杨胡萍 考查
6122019 电力系统数字仿真★ 36 2 2 刘爱国 考查 双语教学
6122020 DSP原理及应用 36 2 2 徐龙权 考查
6122021 现代测试技术 36 2 2 徐龙权 考查
6122022 电机电子系统的计算机仿真 36 2 2 黄劭刚 考查
6122023 电机电子系统及其控制 36 2 2 黄劭刚 考查
6122024 电机电磁场理论 36 2 2 季国瑜 考查
6122025 电机电磁场的数值分析 36 2 2 季国瑜 考查
素
质
教
育
课 获得的奖励学分可计为本类课相应学分 公共选修课:二外、数学、计算机、体育、管理、经济、法律类 至少选修一门
跨学科的专业课程 至少选修一门
必修
环节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3
学术活动 2
社会实践 60 2
外语学术论文 1
四、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3学分):
开题报告由文献综述和研究计划两部分组成。文献综述应在阅读50篇以上国内外与论文课题相关的重要文献后,在对前人工作进行总结与归纳的基础上完成。研究计划拟就选题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实施方案、时间安排等作出论证。开题报告须在审核小组会上宣读并进行答辩,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阶段,并给予相应学分。
学术活动(2学分):
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国内外、省内外学术会议或讲座等学术活动十次,其中至少做一次报告。活动结束后撰写不少于400字的小结,并作相关登记,经导师考查合格后给予相应学分。硕士生在所要求的论文发表数量之外,在公开学术刊物多发表1篇学术论文,可折抵参加学术活动1次。但最多只能用学术论文折抵学术活动2次。
实践环节(2学分):
学生在校期间:1.必须参加并完成60学时工作量的教学实践;2.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研究生培养基地或企事业、科研单位进行1-2个月的实习。实习内容为参加企事业、科研单位的生产、设计、科研和管理等活动。实践考核以实习单位出具的证明为准。经考核合格,给予相应学分。
外语学术论文(1学分):
学位论文答辩前提交一篇与其相关的外文学术论文,经导师签字认可后给予相应学分。
五、学位论文
发表论文要求:
学生在校期间,必在省级以上公开学术刊物,或省级以上学术会议正式出版的会议论文集上至少发表论文一篇。发表时,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南昌大学,作者排名可以是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导师为第二作者,也可以是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申请一项发明专利得到申请号(研究生为第1发明人或导师为第1发明人,研究生为第2发明人)视同在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如论文尚未正式刊出,须有正式录用通知。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南昌大学。
学位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必须是学术性论文,其由中英文摘要、目录、论文主体(包括文献综述、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等)、已发表论文目录、致谢等部分组成。
科研能力与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选题应努力体现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和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创新性;
(2)学位论文应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3)论文的结论和所引用的资料应详实准确;
(4)论文应有独立见解,能提出新问题,或对已提出的问题作出新的分析和论证;凡是通俗性、泛论性或单纯叙述他人成果的文章或翻译材料,不能作为硕士学位论文;
(5) 至少正文的篇幅在1万至3万左右,符合学位论文的规范,其基本的理论和应用成果达到可以在专业学术刊物发表的水平。
③ 谁能给我发几份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论文呢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 中文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已成为现代城市的标志。电梯作 为垂直运输工具,承担着大量的人流和物流的输送,其作用在建筑物中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人们对电梯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可靠性,操作方便,舒适性, 低噪音,低能耗等等。随着人们对其要求的提高,电梯得到了快速发展,其拖动 技术已经发展到了调频调压调速,其逻辑控制也由PLC代替原来的继电器控制。 采用PLC对电梯进行控制,通过合理的选择和设计,能够有效的提高电梯的控制 水平,极大地改善了电梯运行的舒适感,使电梯的控制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控制效 果。为了满足电梯舒适感提高及正确平层要求,电梯的速度给定曲线是一个关键 环节。人们对于速度变化的敏感度主要是加速度的变化率,舒适感就意味着要平 滑的加速和减速。为了获得良好的舒适感,本设计的电梯起制动速度曲线由两段 抛物线(S曲线)及一段直线构成,将加速时间和S曲线加速时间配合调整,获 得了较为理想的起动/制动曲线。 本文在介绍电梯基本结构的基础上,阐述了电梯的拖动原理和控制原理,重 点分析了电梯系统设计中如何用PLC实现控制系统并编制控制程序,研究并提出 了基于PLC和变频器的VVVF电梯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案,针对这些问题对电梯系 统进行了新的设计.设计出了新的采用PLC进行逻辑控制,用变频器调速的电梯 控制系统。 关键词:电梯,控制系统,PLC,变频器ABSTRACT Wit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high-rise buildings have become the hallmark of modern cities.As a vertical lift equipment,a lot of people bear the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its role in building essential.At the same time,it has to lift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re also increasing,such as reliability,easy to operate,comfortable nature,low noise,consumption,and so on. But the elevator as an important traffic in skyscraper,it also has developed quickly with the improving requirement of the People.It’s dragging technology has developed from DC timing to AC variable frequency timing and It’s logic control-relay control also has been replaced by PLC.using PLC to control the elevator,the reliability is improved and the feeling of comfort 15 better through the reasonable selection and design,so the effect of control is more ideal.In order to meet the comfort,improve transporting efficiency and reach the right floor,the given curve of an elevator is a key point.Most of people’s sensitivity on changing speed is about acceleration movement.Comfort means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on smoothness.To acquire favorable comfort,the starting and braking curves design of the elevator is composed of two s-curves and one beeline.Through adjusting the acceleration time and that of the s-curve’s,ideal starting and braking curves are gained. This paper,based on the introction of the elevator's basic structure,expatiates the drive and control principle of elevator,and analyzes how to use the PLC to program controlling process.The implementation project of elevator's VVVF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PLC and transcer is studied and proposed.This article was precisely has carried on the improvement design in view of these questions to the existing elevator system.Uses PLC to carry on the logical control,molates velocity the elevator control system with the frequency changer. KEY WORDS:elevator,control system,PLC,inverter目录 第一章前言........................................................1 1.1电梯的起源与发展..........................................1 1.2电梯信号控制系统发展的现状................................2 1.3本文的工作................................................4 第二章电梯的概述..................................................5 2.1电梯的结构...............................................5 2.2电梯的控制要求...........................................7 第三章硬件选型...................................................9 3.1 PLC的选择................................................9 3.1.1 PLC的定义和特点........................................9 3.1.2 PLC的主要功能和应用....................................11 3.1.3 PLC与其他工业控制系统的比较............................12 3.1.4 PLC硬件设计............................................14 3.2变频器的选择............................................17 3.2.1通用变频器概况.........................................18 3.2.2通用变频器的功率输出驱动技术动向......................19 3.2.3 VS一616G5型变频器简介.................................21设置...................................23 第四章硬件设计....................................................28 4.1电机调速系统的设计.......................................28 4.2电力调速系统的应用与发展................................28 4.3异步电机的调速方法及经济技术比较.........................29 4.4井道信号系统的设计......................................33 4.5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35 第五章软件设计...................................................37 5.1 FX2N系列PLC的基本逻辑指令.............................37 5.2程序流程图...............................................39 5.3程序说明.................................................40 结束语.............................................................56 参考文献...........................................................57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59 致谢...............................................................60第一章前言 1.1电梯的起源与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已成为现代城市的标志。电梯作 为垂直运输工具,承担着大量的人流和物流的输送,其作用在建筑物中至关重要。 是现代城市生活中必不可少,且应用最广泛的垂直交通运输工具。它起源于公元 前236年的古希腊。当时阿基米德设计出一种人力驱动的卷筒式卷扬机,共造出 三台,安装在妮罗宫殿里。人们把这三台卷扬机看作是现代电梯的鼻祖 [4] 。事实 上,早在公元前,我们的祖先和古埃及也都曾经使用了这种人力卷扬机。 在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之后,于1850年,在美国纽约市出现了世界第一台由 亨利·沃特曼制作的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卷扬机。1854年,在纽约水晶宫举行的 世界博览会上,美国人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发明 -历史上第一部安全升降梯。从那以后,升降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此期间,英国的阿姆斯特朗发明了水压梯 [6] 。随着水压梯的发展,蒸汽梯也就 被淘汰了。后来发展为采用油压泵和控制阀的液压梯。直到今天,液压梯仍在使 用。 1889年,美国奥的斯公司制造的由直流电动机通过蜗杆蜗轮减速器带动卷 筒卷绕绳索悬挂并升降轿厢的电动升降机,构成了现代电梯的鼻祖。 为了解决乘客乘坐电梯的安全性和舒适感方面的问题,1892年,美国亨 利·华特·列昂那得发明了用调节电动机励磁场来调速的电动机—发电机电力驱 动系统,使直流升降机的电力拖动构造有了重大发展。 1900年,交流感应电动机被使用到电梯驱动以后,进一步简化了电梯的传 动设备。以后由交流单速电动机发展到交流双速感应电动机。 1903年,美国奥的斯在电梯传动机构中采用了曳引驱动代替卷筒方式,提 高了电梯传动机械的通用性,同时也制造了有齿轮曳引高速电梯。这种电梯减少 了传动设备,增强了安全性能,成为目前电梯曳引传动的基本构造形式。 在电梯控制技术方面,1949年开始应用电子技术,以后出现了电子器件与 信息处理的分区控制系统,以后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 由于电梯拖动技术从直流电动机驱动,到交流单速、交流双速电动机驱动, 到交流调压调速(ACVV)控制,交流调压调频调速(VVVF)控制,使得电梯控制技术 不断成熟,加上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在电梯中的广泛应用, 使电梯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感、平层精度、运行速度、节能降耗、减少 噪声等方面都有了极大改善。 70年代,特别是1973年以来,电梯控制柜的控制电路逐渐从模拟电路向数 你好,我有相关论文资料(博士硕士论文、期刊论文等)可以对你提供相关帮助,需要的话请加我,7 6 1 3 9 9 4 5 7(扣扣),谢谢。
④ 寻篇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论文,快交论文了,把脑袋都想大了
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的现状是:专业定位模糊广双师型”教师队伍力量薄弱;教学实验、实训条件落后,实践训练水平有待提高;适应新技术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有待构建:体现当代工业发展水牛的专业教材有待突破。基于此现状,应设立若干个专门化方向,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时的设置要把握“保量”与“适时”两个原则。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课程体系
自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制造业进入一个发展停滞、缺乏活力的萧条期,几乎被人们视作夕阳产业。90年代以后,计算机等电子技术在该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制造业注入了生机。如今,机电一体化产业以其特有的技术带动性、融合性和广泛适用性,逐渐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主导产业,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在此背景下,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以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据笔者初步调查,浙江省办有工科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几乎都开设了机电一体化专业。与此同时,“高薪急聘数控操作人才”之类的招聘广告屡见不鲜,从人才市场和企业反馈的信息也表明,社会对高质量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从近些年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数量上看,应基本能缓解当地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急需,不至于供需严重失衡,问题出在供非所求。高职院校内部在该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内容及条件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的再构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界定
(一)内涵
传统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主要指机械与电工电子及电气控制这两方面的一体化,并且明显偏重于机械方面。当前科技发展的态势特别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机械技术可以承受较大载荷,但不易实现微小和复杂运动的控制,而电子技术则相反,不能承受较大载荷,却容易实现微小运动和复杂运动的控制, 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的目标是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实现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实现互补。与其相关的学科应包括机械工程学科、检测与控制学科、电子信息学科三大块内容。
(二)本质
机电一体技术的本质是将电子技术引入机械控制中,也就是利用传感器检测机械运动,将检测信息输入计算机,计算得到能够实现预期运动的控制信号.由此来控制执行装置。开发计算机软件的任务,就是通过输入计算机的检测信息,计算得到能够实现预期运动的控制信号。另外,若是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则其应具备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产品中要有运动机械;二是采用了电子技术,使运动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
(三)作用与系统
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最大作用是扩展新功
能,增强柔性。首先,它是众多自动化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种,如实现过程自动化(PA,即连续体自动化)、机械自动化(FA,即固体自动化)、办公自动化(OA,即信息自动化)等。其次,机电一体化技术又是按照用户个人的特殊需求来制造、提供产品这一当今最高级供贷方式的关键技术。一个机电一体化的系统主要是由机械装置、执行装置、动力源、传感器、计算机这五个要素构成,如机器人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一)专业定位模糊,需准确定位
由教学计划可看出,目前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基本上按“既懂机又会电”来定位,但实际上机械与电子本身各自为两大学科,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非常广,让一名高职高专生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系统地掌握两大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是不现实的,也没有这个必要。前述的理想化定位,往往造成“机不太懂、电也不太通”的尴尬局面,失去了该专业应有的特色,达不到培养目标。从理论上来说,其定位应以机为主、电为辅,或者电为主、机为辅均可。由于许多机械类专业如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一般也强化了电子和计算机等方面的应用,使它们没多大差异,体现不出自己的特色,实际上行不通。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应定位在“以电为主、机为辅,机、电、计算机三足鼎立”为宜。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仍很低,专业理论教师不能指导实训教学,实训教师基础理论薄弱,不能讲授专业理论课的现象还较普遍,必须采取加强培训或从企业聘任兼职教师等途径加以解决。
(三)教学实验、实训条件落后,实践训练水平有待提高
总体看来,各高职院校虽具备一些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实验条件,但基本上都是以验证性、演示性为主,很少具有本专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缺乏融合机与电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实验或综合性课程,影响了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学实训设施也大大落后于当今企业,实践训练水平不高,应采用与企业合作等方式尽快提升层次。
(四)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课程体系有待构建
现行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明显偏重于机械方面,这与当前该专业所处于的“机、电、计算机”三大块内容三足鼎立的实际格局很不适应。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时应突出电气控制、计算机应用的地位。
(五)体现当代工业发展水平的专业教材有待突破
目前高职院校所采用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大多没有充分体现出现代机电行业的发展水平,内容陈旧、落后,且各门课程之间相互独立,相关知识未能有机地渗透和融合在一起,也未能充分考虑与中职教材的很好衔接。
三、专业改革与课程体系构建
(一)设立若干个专门化方向
高职教育要保持其自身的特色,必须强化专业方向,充分考虑与地方经济的紧密结合。与此同时,为妥善解决学生择业范围广与针对性强这对矛盾,可设以下几个专门化方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门化;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专门化;数控加工技术专门化:工业机器人专门化。通过设立专门化方向,可完成有针对性的就业前培训。当然,也可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并结合企业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另行设置其他专门化方向。
(二)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高专课程体系设置应从职业教育的特点着手,按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要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和“三段式”课程设置体系,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充分考虑与中职的衔接,坚决避免重复。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则根据职业岗位群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化教学模块,建立一个宽广、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知识平台。在课程体系设置中,主体框架思路如下:
第一,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一教学模块单元,确定每一教学模块单元所承担的功能,应培养的知识和能力,相应的配套实践教学环节,每一教学模块单元主干课程的内容组成,每一课程要传授的知识、能力以及考核学生的方法。
第二,对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知识,应进行优化组合,加以综合化改造,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坚决取消重复的教学内容。综合化课程要突出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第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相互结合,可采用“讲练式”现场教学和“启发式”等主动型教学方法。
第四,整个课程设置不讲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
根据上述框架思路,专业课程体系由综合化系列课程和专门化模块课程两部分构成:
1.综合化系列课程
机械制图:包含原机械制图内容,增加计算机辅助绘图(AutoCAD)内容,融入公差与配合部分,使学生将制图、尺寸标注和公差标注融为一体。
机械设计基础:包含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内容。本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机械工程方面的初步知识和能力。
控制工程基础:包含电工与电子技术、电器控制PLC、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等内容,使机械中常用的电、液、气控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本课程完成机械控制方面初步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机械制造基础:包含金属切削机床、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和机床夹具等内容,将加工工艺和工艺装备知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本课程完成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初步知识和基本能力培养。
传感器技术:主要包含检测各种物理量的传感器的种类、原理和应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主要包含计算机原理、信息处理、编程三大部分内容,以完成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初步知识和能力培养。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主要包含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控制方法和策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实例等。本课程要做到综合性、实用性、实践性强,完成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2,专门化模块课程
该模块主要根据设立的几个专门化方向,同时结合本专业的发展状况、趋势以及当地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一般在毕业实习时完成。该模块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完成就业上岗前的培训,为就业上岗做好充分准备,必须突出实践性与综合性。
条件具备的院校在校内完成该模块。具体操作时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专门化合作组,由学生自愿选择参与哪个合作组。每个合作组完成一个子课题,各子课题可以是同一大课题下的子课题,也可以是独立设置的子课题,合作组之间可以是互相协作的关系,也可以相对独立。子课题按性质不同分以下三类:开发设计型、制造加工型和设计制造综合型。如开发设计型可结合学生的能力安排某个总成的设计,或者某个控制系统的电路制作,或者某个控制系统的程序编制等;制造加工型主要是根据已有的设计,完成零件的机加工、装配和调整工作;设计制造综合型则完成一个简单机电一体化产品或其中一部分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为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应以设计制造综合型为主。
新生入学进行专业教育时即可介绍专门化模块课程的大致情况,以便增强学生日后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和针对性。该模块要求指导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课程开发充分结合合作组的内容,以实例、设计制作指导书的方式进行。如浙江师范大学高等技术学院设立的精雕技术专门化方向,要求学生独立编程并在数控精雕机上自行操作,最终完成一件精美的雕刻产品。由于强化了专门化方向,学生拥有社会急需的其他学校毕业生所没有的一技之长,深受企业欢迎。
师资、设备等条件尚不具备的院校可与企业合作,把专门化模块放到企业中实施,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根据企业情况一起完成模块课程开发与教学工作,这样可同时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实践教学课时设置原则
实践教学课时安排要把握以下两个原则:一是“保量”原则。在课时数量上应占整个教学计划总课时的40%及以上,以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二是“适时”原则。根据各个教学模块单元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及时跟上教学实践环节,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增强实践教学的时效性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日]三浦宏文.机电一体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OHM社,2001.
⑤ 求一篇“机电技术应用”的毕业论文!要求3000字以上!要符合实际一些的,不能太夸张了!小弟在此谢过了。
机电毕业论文-实现变频调速器多电机控制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plc与变频调速器构成的多分支通讯网络,阐明了该网络控制调速系统与一般模拟量控制调速系统相比的优越性,给出了系统框图及plc程序。
[关键词]plc变频调速器多电机控制网络通讯协议
一、引言
以变频调速器为调速控制器
的同步控制系统、比例控制系统和同速系统等已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纺织、化工等行业。以比例控制系统为例,一般的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
工作时操作人员通过控制机(可为plc或工业pc)设定比例运行参数,然后控制机通过d/a转换模件发出控制变频调速器的速度指令使各个变频调速器带动电机按一定的速度比例运转。此方案对电机数目不多,电机分布比较集中的应用系统较合适。但对于大规模生产自动线,一方面电机数目较多,另一方面电机分布距离较远。采用此控制方案时由于速度指令信号在长距离传输中的衰减和外界的干扰,使整个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同时大量d/a转换模件使系统成本增加。为此我们提出了plc与变频调速器构成多分支通讯控制网络。该系统成本较低、信号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尤其适合远距离,多电机控制。
二、系统硬件构成
系统硬件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由下列组件构成;
1、fx0n—24mr为plc基本单元,执行系统及用户软件,是系统的核心。
2、fx0n—485adp为fx0n系统plc的通讯适配器,该模块的主要作用是在计算机—plc通讯系统中作为子站接受计算机发给plc的信息或在多plc构成n:n网络时作为网络适配器,一般只作为规定协议的收信单元使用。本文作者在分析其结构的基础上,将其作为通讯主站使用,完成变频调速器控制信号的发送。
3、fr—cu03为fr—a044系列比例调速器的计算机连接单元,符合rs—422/rs—485通讯规范,用于实现计算机与多台变频调速器的连网。通过该单元能够在网络上实现变频调速器的运行控制(如启动、停止、运行频率设定)、参数设定和状态监控等功能,是变频器的网络接口。
4、fr—a044变频调查器,实现电机调速。
在1:n(本文中为1:3)多分支通讯网络中,每个变频器为一个子站,每个子站均有一个站号,事先由参数设定单元设定。工作过程中,plc通过fx0n—485adp发有关命令信息后,各个子站均收到该信息,然后每个子站判断该信息的站号地址是否与本站站号一致。若一致则处理该信息并返回应答信息;若不一致则放弃该信息的处理,这样就保证了在网络上同时只有一个子站与主站交换信息。
三、软件设计
1、通讯协议
fr—cu03规定计算机与变频器的通讯过程如图3所示,
该过程最多分5个阶段。?、计算机发出通讯请求;?、变频器处理等待;?、变频器作出应答;?、计算机处理等待;?、计算机作出应答。根据不同的通讯要求完成相应的过程,如写变频器启停控制命令时完成?~?三个过程;监视变频器运行频率时完成?~?五个过程。不论是写数据还是读数据,均有计算机发出请求,变频器只是被动接受请求并作出应答。每个阶段的数据格式均有差别。图4分别为写变频器控制命令和变频器运行频率的数据格式。
2、plc编程
要实现对变频器的控制,必须对plc进行编程,通过程序实现plc与变频器信息交换的控制。plc程序应完成fx0n—485adp通讯适配器的初始化、控制命令字的组合、代码转换及变频器应答信息的处理等工作。plc梯形图程序(部分程序)如图5所示。
程序中通讯发送缓冲区为d127~d149;接受缓冲区为d150~d160。电机1启动、停止分别由x0的上升、下降沿控制;电机2启动、停止分别由x1的上升、下降沿控制;电机3启动、停止分别由x2的上升、下降沿控制。程序由系统起始脉冲m8002初始化fx0n—485adp的通讯协议;然后进行启动、停止信号的处理。以电机1启动为例,x0的上升沿m50吸合,变频器1的站号送入d130,运行命令字送入d135,enq、写运行命令的控制字和等待时间等由编程器事先写入d131、d132、d133;接着求校验和并送入d136、d137;最后置m8122允许rs指令发送控制信息到。变频器受到信号后立刻返回应答信息,此信息fx0n—485adp收到后置m8132,plc根据情况作出相应处理后结束程序。
四、变频器制动的思路和新方法
在通用变频器、异步电动机和机械负载所组成的变频调速传统系统中,当电动机所传动的位能负载下放时,电动机将可能处于再生发电制动状态;或当电动机从高速到低速(含停车减速时,频率可以突减,但因电机的机械惯性,电机可能处于再生发电状态,传动系统中所储存的机械能经电动机转换成电能,通过逆变器的六个续流二极管回送到变频器的直流回路中。此时的逆变器处于整流状态。这时,如果变频器中没采取消耗能量的措施,这部分能量将导致中间回路的储能电容器的电压上升。如果当制动过快或机械负载为提升机类时,这部分能量就可能
对变频器带来损坏,所以这部分能量我们就应该考虑考虑了。
在通用变频器中,对再生能量最常用的处理方式有两种:(1)、耗散到直流回路中人为设置的与电容器并联的“制动电阻”中,称之为动力制动状态;(2)、使之回馈到电网,则称之为回馈制动状态(又称再生制动状态)。还有一种制动方式,即直流制动,可以用于要求准确停车的情况或起动前制动电机由于外界因素引起的不规则旋转。
在书籍、刊物上有许多专家谈论过有关变频器制动方面的设计与应用,尤其是近些时间有过许多关于“能量回馈制动”方面的文章。今天,笔者提供一种新型的制动方法,它具有“回馈制动”的四象限运转、运行效率高等优点,也具有“能耗制动”对电网无污染、可靠性高等好处。
1、能耗制动
利用设置在直流回路中的制动电阻吸收电机的再生电能的方式称为能耗制动。
其优点是构造简单;对电网无污染(与回馈制动作比较),成本低廉;缺点是运行效率低,特别是在频繁制动时将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且制动电阻的容量将增大。
一般在通用变频器中,小功率变频器(22kw以下)内置有了刹车单元,只需外加刹车电阻。大功率变频器(22kw以上)就需外置刹车单元、刹车电阻了。
2、回馈制动
实现能量回馈制动就要求电压同频同相控制、回馈电流控制等条件。它是采用有源逆变技术,将再生电能逆变为与电网同频率同相位的交流电回送电网,从而实现制动。
回馈制动的优点是能四象限运行,电能回馈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其缺点是:(1)、只有在不易发生故障的稳定电网电压下(电网电压波动不大于10%),才可以采用这种回馈制动方式。因为在发电制动运行时,电网电压故障时间大于2ms,则可能发生换相失败,损坏器件。(2)、在回馈时,对电网有谐波污染。(3)、控制复杂,成本较高。
3、新型制动方式(电容反馈制动)
3.1主回路原理
整流部分采用普通的不可控整流桥进行整流,滤波回路采用通用的电解电容,延时回路采用接触器或可控硅都行。充电、反馈回路由功率模块igbt、充电、反馈电抗器l及大电解电容c(容量约零点几法,可根据变频器所在的工况系统决定)组成。逆变部分由功率模块igbt组成。保护回路,由igbt、功率电阻组成。
(1)电动机发电运行状态
cpu对输入的交流电压和直流回路电压νd的实时监控,决定向vt1是否发出充电信号,一旦νd比输入交流电压所对应的直流电压值(如380vac—530vdc)高到一定值时,cpu关断vt3,通过对vt1的脉冲导通实现对电解电容c的充电过程。此时的电抗器l与电解电容c分压,从而确保电解电容c工作在安全范围内。当电解电容c上的电压快到危险值(比如说370v),而系统仍处于发电状态,电能不断通过逆变部分回送到直流回路中时,安全回路发挥作用,实现能耗制动(电阻制动),控制vt3的关断与开通,从而实现电阻r消耗多余的能量,一般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的。
(2)电动机电动运行状态
当cpu发现系统不再充电时,则对vt3进行脉冲导通,使得在电抗器l上行成了一个瞬时左正右负的电压,再加上电解电容c上的电压就能实现从电容到直流回路的能量反馈过程。cpu通过对电解电容c上的电压和直流回路的电压的检测,控制vt3的开关频率以及占空比,从而控制反馈电流,确保直流回路电压νd不出现过高。
3.2系统难点
(1)电抗器的选取
(a)、我们考虑到工况的特殊性,假设系统出现某种故障,导致电机所载的位能负载自由加速下落,这时电机处于一种发电运行状态,再生能量通过六个续流二极管回送至直流回路,致使νd升高,很快使变频器处于充电状态,这时的电流会很大。所以所选取电抗器线径要大到能通过此时的电流。
(b)、在反馈回路中,为了使电解电容在下次充电前把尽可能多的电能释放出来,选取普通的铁芯(硅钢片)是不能达到目的的,最好选用铁氧体材料制成的铁芯,再看看上述考虑的电流值如此大,可见这个铁芯有多大,素不知市面上有无这么大的铁氧体铁芯,即使有,其价格也肯定不会很低。
所以笔者建议充电、反馈回路各采用一个电抗器。
(2)控制上的难点
(a)、变频器的直流回路中,电压νd一般都高于500vdc,而电解电容c的耐压才400vdc,可见这种充电过程的控制就不像能量制动(电阻制动)的控制方式了。其在电抗器上所产生的瞬时电压降为,电解电容c的瞬时充电电压为νc=νd-νl,为了确保电解电容工作在安全范围内(≤400v),就得有效的控制电抗器上的电压降νl,而电压降νl又取决于电感量和电流的瞬时变化率。
(b)、在反馈过程中,还得防止电解电容c所放的电能通过电抗器造成直流回路电压过高,以致系统出现过压保护。
3.3主要应用场合及应用实例
正是由于变频器的这种新型制动方式(电容反馈制动)所具有的优越性,近些来,不少用户结合其设备的特点,纷纷提出了要配备这种系统。由于技术上有一定的难度,国外还不知有无此制动方式?国内目前只有山东风光电子公司由以前采用回馈制动方式的变频器(仍有2台在正常运行中)改用了这种电容反馈制动方式的新型矿用提升机系列,到目前为止,这种电容反馈制动的变频器正长期正常运行在山东宁阳保安煤矿及山西太原等地,填补了国内这一空白。
随着变频器应用领域的拓宽,这个应用技术将大有发展前途,具体来讲,主要用在矿井中的吊笼(载人或装料)、斜井矿车(单筒或双筒)、起重机械等行业。总之需要能量回馈装置的场合都可选用。
五、结语
1、实际使用表明,该方案能够实现plc通过网络对变频调速器的运行控制、参数设定和运行状态监控。
2、该系统最多可控制变频调速器32台,最大距离500m。
3、控制多台变频器,成本明显低于d/a控制方式。
4、随着变频器的增加,通讯延迟加大,系统响应速度低于d/a控制方式。
参考文献
1、韩安荣.通用变频器及其应用(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刘文兵(1981—)男从事过变频器的应用工作,现在台州富凌机电制造有限公司,从事变频器的设计与制造。
鸣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真心地感谢在设计之中给予我帮助的荀延龙老师和各位同事,使我如期完成毕业论文,并使我终生受益。
在论文的完成过程中,系里的各位老师对我帮助很大。在此深表谢意!其他的同学也给予我许多关心和帮助,真诚地感谢他们。
⑥ 机电工程基础论文
人才培养要求:(一)职业岗位知识要求
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传动、机械制造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现代企业管理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数控加工与编程、单片机应用、机电设备测试、维护、安装的应用能力,具有分析、解决本专业一般工程实践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1、具有设计、改造机电设备、工控装置的能力。 2、具有机电设备调整、维修的能力。 3、具有一般机械加工的操作能力和编制简单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4能熟练编制数控机床加工程序,操作普通数控机床加工工件,具有安装、调试、使用普通数控机床的基本技能。
(三)专业职业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面向各行业,主要从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与检测工作,也可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与技术服务等与机电技术应用相关的工作
四、 课程设置 (一)主干课程名称 机械制造技术、电机拖动与控制、工厂供电、单片机原理、机床数控技术、机电设备故障分析与维修等。
(二)主要实践环节 装配体测绘、操作技能实训、机械制造基础实训、电工技能实训、计算机应用实训、机床工艺及夹具实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训、数控技术实训)等。
机电工程系的学生有很多发展方向,下属很多专业,几下就理工该系的相关专业作简单了解。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爱岗敬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现代信息化制造业中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经营销售和制造信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图学(包含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液压及气压传动、机电传动与控制、机械CAD/CAM、数控加工技术、现代测试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车辆工程方向)(本科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才兼备、爱岗敬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机械工程和车辆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从事汽车、工程机械及其他车辆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制造、检测、维修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图学(包含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电器设备、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车辆维修工程、智能车辆技术、汽车传感器技术、汽车营销、液压传动、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
交通运输(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爱岗敬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能在交通运输、汽车运用、汽车及零配件销售、物流等部门从事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科技开发、技术管理、汽车检测、汽车销售和汽车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图学(包含计算机绘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汽车构造、汽车电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汽车运用工程、汽车营销、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维修工程、汽车运输学。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爱岗敬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机电设备制造、使用及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从事数控机床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编程、运行、调试、维护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该专业为教育部确定的“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
主干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制图(含计算机绘图)、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可编程控制器、液压传动、机械CAD/CAM、数控机床、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应用、机电一体化系统故障诊断与维护、数控编程技术等。
汽车运用技术(专科)
培养目标:该专业是教育部指定的全国4个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之一。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爱岗敬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汽车制造、汽车运用及相关行业,从事汽车检测、营销、汽车技术服务、电子控制技术研究与开发、交通运输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机械制图(含计算机绘图)、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汽车发动机原理、发动机构造、底盘构造、汽车电器、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营销、汽车维修、汽车驾驶实训、汽车运用工程、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电子仪器仪表与维修(专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爱岗敬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面向仪器仪表生产和使用企业从事仪器仪表装配、调试、营销、运行维护及修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信号分析与处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原理与设计、接口技术及智能仪表、自动显示技术与仪表、电测仪表、过程控制仪表。
制冷与冷藏技术(专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爱岗敬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制冷与冷藏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冷藏库、中央空调系统、小型制冷装置的工程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及制冷技术的挖潜节能、食品的冷冻和保鲜技术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机械制图(含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热工与流体力学基础、泵与风机、制冷原理、制冷压缩机、制冷工艺设计、空气调节技术、制冷与空调设备、制冷与空调装置应用技术、食品冷冻学、小型制冷装置、制冷空调自动控制。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爱岗敬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模具设计和运用数控设备进行模具加工的能力,面向现代模具制造企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模具设计、加工、装配、调试和数控机床的维护、调试,及模具企业的技术管理、技术服务和销售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专门人才。该专业为教育部确定的“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
主干课程:机械制图(包含计算机绘图)、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CAD/CAM、数控机床、液压传动、模具制造技术等。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爱岗敬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在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从事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与加工程序的编制、数控机床的使用与维护、加工质量的检测与控制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工程制图(含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液压传动、常械制造技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机床、机械CAD/CAM等。
⑦ 中专毕业论文(机电专业)
机电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的控制
中文摘要】 <正>1993年京津塘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设置了较为完善的监控、通信、收费、照明等设施,奠基了我国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基本的发展模式。经过10多年来建设者们的共同努力,我国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高速公路路网基本形成,机电系统也由单一式的路段管理模式逐步向网架式结构跨越。机电工程勘察设计项目也随着高速公路需求的进一步扩展,逐步向适应我国国情、自主创新的模式过渡。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设计出了许多较有特色的项目,但同时也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感兴趣给你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