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取消大学语文课程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扬子晚报》2013年11月10日: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将大学语文从必修课
小题1:①部分高校有轻视汉语教育的倾向。②教育主管部门开始重内视汉语基础教育。③社会对容以汉字为代表的汉语文化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关注。(3分,每点1分) 小题2:示例:爱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写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 延续文化血脉,提振民族自信。 珍视传统,担当责任,热爱母语,善待汉字。(3分,句式、内容、语言各1分) 2. 为什么现代国内大部分大学不开大学语文或者国学课 并不是这样的,大学语文现在在大学里面都是有的。是之前没有,很早就恢复了。 同时,不应当忘记“大学语文”还是“语文”,有综合性和工具性特点,上课应当扣着“语文”能力来讲,做读写训练。我不太赞成把“大学语文”上成一般的文学欣赏课,它是一门综合课。——温儒敏,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 3. 理工科大学里怎么没有大学语文这门课程 楼主指的哪所大学,据我所知都是有大学语文的。 4. 给大学语文课的建议
(一)、明确“大学语文”的定位:大学语文不是一门给中学补课的课程,不是一门高四语文,它是一门文理科学生进大学后的第一门强化母语的人文素质教育课。 5. 大学里的大学语文课,是必修的专业课么 一般来说,这是必抄修的袭公共课,不过倒不是很重要,向这类课程老师不会太为难你们的,只要记住老师说的重点,一般成绩都不差.当然,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多学点.如果每兴趣,那就相对少花点时间.考前努力点就好了. 6. 办理自考免考科目大学语文,是不是你大学课程里必须是大学语文才能免考我们大学专业课这一科叫现代汉语 你好,按照免考规定,中文专业毕业生可以免考大学语文,学过大学语文课程的用成绩单可以免考,现代汉语可以免考大学语文,按照免考规定办理手续就可以。 7. “大学语文”课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 大学生把大学语文叫做:高四语文。这个评价精妙绝伦,把学生们对语文教育的厌倦和无奈说透了。全国高校上万任课教师,脑袋每天埋在粉笔堆中灰头土脸,脑子已经僵化了,远不如这些学生聪明。有些人教一辈子大学语文,而根本看不出问题所在。 学生天性聪睿质朴,他们厌倦一门课程肯定是有道理的。我们都是这样受教育过来的,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十多年来,每一名学生都曾为语文这门垃圾课程而头大,学习毫无乐趣,基本毫无所得。我们带着消化不良的脑袋挤进了大学,本想好好学习充实自己,放下包袱走进课堂,一眼看见腐朽夫子站在讲台上,真是什么兴头都烟消云散了。 今日大学语文的编写核心思想仍是政治教化。一名资深大学语文教师在文章里归纳大学语文核心目标:一是"利用大学语文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二是"利用大学语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两个"利用"准确地揭露了大学语文只不过是被"利用"的一门工具,是变味的四不像课程。"利用"完,这块鸡肋就该扔掉了。既然终归要扔掉的,晚扔掉不如早扔掉。 大学语文的汇编思想看起来很宏伟博大,选择的内容是上下五千年环球四万里,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什么都有一点,什么都有个"利用"思想。这跟中小学语文各个章节的编排模式几乎没有两样,称为"高四语文"最合适不过了。我曾请教过教中文的学者,大学语文到底怎么教,到底谁有资格教。中文系能找出一名知识博大到如维基网络般浩瀚的大师来授课吗?哪位学者有这个胆量从先秦诸子直扑鲁郭茅再从荷马史诗一直讲到歌德托尔斯泰?中文系外语系都没教授有这个能力,但大学语文教师却信心十足。要肯定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价值,起码需要古典文学教师、现代文学教师和外国文学教师三位术业有专攻的学者来教授吧?在大学里,大学语文都是由普通基础课教师来担任的。中文系、外文系有成就的学者,几乎没有一个人上过这门课。大学语文这门课,不仅普通教师、青年教师上不好,资深教师以及学术精湛的教授也照样上不好。因为这门课基本上就是一个垃圾桶大杂烩,里面什么都有,即使有些好菜混在这堆垃圾里也变了味。大学语文的问题不在任课教师身上,而是这门课程的目标,以及相关的编撰思想,本身就有致命问题,它是"文学教育"的异化,但很多学者自己,也把这两者混为一谈了。有人引用了几位老科学家的话来证明大学语文的重要性。钱临照先生说:"理工科大学开设文史课程,让学生读点中国文学,很有意义。"钱伟长先生说:"理工科学生也必须懂人文科学,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方面的修养。"两位科学家说得没错,但是报道者却混淆了概念,把"中国文学"、"文学艺术"等同于大学语文了。这就好比你点了一份雪花牛排,侍者给你端来了一块死猪肉。大学语文的异化是我们这个国家教育异化的典型象征。大学语文的主编徐中玉教授对此看得最清楚,他在一个访谈里说到:大学语文在建国前许多高校都已开设,名称和叫法不全一样,有叫"中国文学名着选读",有叫"文选及习作",口头统一名称叫"大一国文".从徐中玉教授的回忆中可以看到,大学语文和"文学名着选读"、"文选"完全不是一回事。《中华读书周报》四月十三日陈洁报道:"朱自清、闻一多、陈梦家、许骏斋、刘文典、唐兰、罗庸、浦江清、魏建功……这不是在列举近代学术大腕,而仅仅是罗列一九三八年西南联大大一课程的授课老师。授课内容分别是《古诗十九首》、《诗经》、《论语》、《左传》、《文选》、《史通》、《唐诗》、《宋词》和《狂人日记》。" 这些课程内容基本上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任课教师均是术业有专攻的一流学者。无论理工科文科的学生都可选修这些课程。相比之下,今日大学语文就是一个杂货铺,什么都有一点,什么都浅尝辄止,而不能深入地学习、体会和研究。对于大学生来说,恰恰是这种有极深学术背景的专业课程,对他们最有价值。在中国的教育模式下,十几年中小学毕业之后,无论升上大学哪个系,他们的基本文理科知识都差不多,理工科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不比中文系历史系外语系的学生差,都在一个起跑线上。有些理工科学生把唐诗三百首背得滚瓜烂熟,把四大名着反复看好多遍。他们进了大学,正是心智发育成长而向更高的自我探寻和自我培育过程转型时期,这时如果在学校里碰见一名学者开了一门"李白诗歌研究",或"《红楼梦》研究",或"英美幻想文学研究"之类的课程,报名听课一个学期学下来,甚至一年学下来,真正所感所得,岂不比听那枯燥乏味无所不包的大学语文多得多?我很欣赏主编了《大学人文读本》的夏中义教授的一个观点:"大学人文就是向大学生传播人类普世价值体系的一门课程。"夏中义教授的观点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核心教育思想,否定它,就是价值虚无。夏中义教授的《大学人文读本》所倡导的三个核心概念,我也赞同,这就是:精神主体、现代国民、世界公民。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这样评估大学生:"大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大学生要带有自我负责的观念,并带有批判的精神来学习。"怀特海说:"大学存在的理由在于,它联合青年人和老人共同对学问进行富有想象力的研究,以保持知识和火热的生活之间的联系。……蠢人们凭想象行事而缺乏知识,学究们又凭知识行事而缺乏想象。大学的任务就是要将经验和想象力融为一体。" 哈佛大学前校长查尔斯·艾略特说:"我认为有教养的青年男女唯一应该具有的必备素养,是精确而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 怎样做到?仍是要深入地阅读经典,全本地而不是截肢地,深入地而不是浅尝地,这才有所感,所得。 8. 大学语文为什么不受重视
大学语文遇冷的背后,不仅仅是课程教授方法适合还是失当的问题,还有复杂的综合原因。 9. 关于上海自考《大学语文》课程的免考
申请免考需要来准备的材料(各地源不同仅供参考) 10. 大学语文该不该成为必修课 大学语文一般是全校公共基础课,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但是否设内为必修就要看学校的要求容了。 《大学语文》是为高校本科大学语文课程编写的教材,它充分研究了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文章选择上,特别注重与大学生活、大学学习有关的内容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