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设计 » 适合幼儿唱歌的课程

适合幼儿唱歌的课程

发布时间: 2021-01-18 13:52:15

A. 幼儿喜欢唱歌怎么培养

如果说如果说幼儿喜欢唱歌的话,那么你就是要经常陪他唱歌,然后给他就版是培养培训,然后就是让他就是充权分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好好唱歌也可以了,叫他只要按照她兴趣来进行唱歌就可以,这样就可以让孩子的话就更好如果说幼儿喜欢唱歌的话,那么你就是要经常陪他唱歌,然后给他就是培养培训,然后就是让他就是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好好唱歌也可以了,叫他只要按照她兴趣来进行唱歌就可以,这样就可以让孩子的话就更好进发展。如果说幼儿喜欢唱歌的话,那么你就是要经常陪他唱歌,然后给他就是培养培训,然后就是让他就是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好好唱歌也可以了,叫他只要按照她兴趣来进行唱歌就可以,这样就可以让孩子的话就更好进发展。

B. 适合小孩子唱的流行歌曲有哪些

唱歌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陶冶情操,放松身心的一种方式,每到我们开心的时候、难过的时候都会哼上那么一两曲,以表达我们当时的心情。

当然作为童年时期的笑话也是非常适合唱歌的,唱歌能让小孩的心情更加的愉悦,让他们极大的放松身心,享受在唱歌的快乐中,如果唱歌唱得非常好,甚至能发掘他们的潜力,以后让培养他们当歌星,那么当前的流行歌曲中,有哪些简单易学适合小孩子的歌曲呢?

小孩适合的歌曲类型

这些歌曲都是小孩子非常值得唱的歌曲,非常适合小孩在日常生活中去唱,在歌曲中我们能从中学习励志的精神,让我们变得也积极向上和励志。值得注意的是唱歌虽然好,但是也不能过度,在唱歌听歌的同时,也不能耽误到其他的功课。

C. 孩子学唱歌,应该几岁开始学比较好

儿童的训练不同于成人。简单的把成人的训练方法用在孩子们身上,是极为不当的。它会导致孩子们的嗓音变得嘶哑,引发咽炎等有关病变。许多从事学校音乐教学的老师己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开始学习和采用更科学完善的教学手段来训练孩子的歌唱。而那种不分年令,不分大小一锅端的做法,是声乐教学中不可取的。 4-6岁的孩子属于幼儿时期,没有必要让孩子参加训练班之类的学习。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理解能力十分薄弱,而娇嫩的声带又处于发育时期,稍有不慎,就会使孩子的声带受到破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好让其自然发展。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可以让孩子多欣赏和学唱一些儿歌,让其对音乐产生兴趣。培养一定的乐感。这与学钢琴是大不一样的。家长切不可操之过急。 7-9岁的孩子,仍然以节奏、音准、对歌曲的理解等诸方面加强对孩子的影响。学习唱歌的基本知识,学会小声唱歌。重要的还是要保护声带。学唱的歌曲,要以儿童歌曲为主。切忌让孩子唱难度较大的成人歌曲。更不要让孩子模仿大人的声音去唱一些通俗歌曲。 10-15岁的孩子,是儿童嗓音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儿童都要经历变声期。男孩大约12-14岁,女孩大约13-15岁,声音产生变化。这个期间的声带经常充血,水肿。这是自然生理现象。但是如果不注意,用大本嗓大声唱歌,则会加剧声带的疲劳,最后导致声带肥厚。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唱歌的话,绝对应该小心。避免出现意外。 国际上著名的儿童声乐教育家提出了儿童美声的训练方法。显然,这种训练方法不同于成人的方法。要求孩子们用带有头腔共鸣的假声来歌唱。这对于孩子们的嗓音保护,对孩子们将来的艺术成长,是极其重要的。经过这种训练的孩子的嗓音柔美,有穿透力,声音的表现力强。嗓音不易疲劳。目前,在国内,许多大中城市的优秀的童声合唱团就是用这种方法训练孩子们的。而这种训练方法,对于处于变声期的孩子,尤为重要。

D. 如何教幼儿唱歌

孩子天生就对自己的声音感兴趣,他们喜欢听自己的歌声,也喜欢别人对他歌唱。歌唱,为年幼的儿童带来许多喜悦和快乐。成人在不经意时为孩子哼哼唱唱,往往是孩子一生中记忆最清楚感觉最温馨的一段时光。借由轻柔的歌声,沟通亲子之间的感情,传递彼此关爱的讯息。 就歌唱技巧而言,三岁前的小孩误以为大声小声就是代表高低音的区别,甚至四五岁的孩子还不能够准确地抓准音高。所以,成人在训练孩子歌唱时,应避免太过于强调音准和音乐技巧。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需要的是轻松自在地陶醉爱歌声世界里,而不是接受任何严肃正式的教学。所以,引导孩子如何仔细聆听自己说话与歌唱的声音,才应是最先考虑的重点。只要经过多次练习,孩子自然就能掌握控制高低音的诀窍。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选择适当的歌曲教学素材,实在不是简单的学问。首先,必须考虑孩子的喜好、能力和程度,将所选出的歌曲让孩子听一遍,观察它的反应以后,再加以节选。 凡是与孩子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往往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根据大部分三岁前儿童的生活经验来分析,他们对生活化的“带动唱”、流行音乐、电视广告歌曲等都有特殊的爱好。其他还包括了与以下主题有关联的歌曲。我们观察孩子们的游戏,注意到,他们在玩时喜欢哼一些短歌。他们还试图唱他们听过的歌,经常重复某些词,短语或旋律,并给他们的活动填充节奏。在很多时候,当别人和他们一起玩“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时,他们通常会很高兴。孩子们大都喜爱玩鼓和其他乐器,但用他们自己的方法演奏;也经常参加到其他孩子的唱和跳舞的群体中去,但有时更喜欢看和听,直到这个歌完全被他熟悉。大部分孩子愿意在同一时间作一件事情,唱、跳或者动。当他们长大了,这些歌成了老朋友,音乐方面的能力也提高了。 这些“小小学生”喜欢不同种类的歌曲,这些歌曲产生动作,他们包括幽默歌曲和安静的歌曲。为他们选歌时,最好选择歌词少,节奏和旋律不断反复的。他们是最容易学的,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这些歌曲一般可在民歌中找到,它们很有效果,歌词和旋律也和好地融合在一起。先让孩子说唱歌曲,然后开始歌唱,家长们可以试一试。

E. 幼儿适合唱的红歌

《我爱北京天安门》、《共产儿童团歌》、《买报歌》、《学习雷锋好榜样》

F. 幼儿小班幼儿园唱歌大赛唱什么歌好

《哇哈哈》,《数鸭子》,《我的好妈妈》,旋律优美,曲式简单的
更多幼教相关知识:点击“中国幼儿教育网”即可进入

G. 如何教幼儿唱歌的方法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唱歌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您不妨试试。那么,作为爸爸、妈妈怎样抓住机会,在游戏中教孩子唱歌呢?下面介绍几则方法:

1、创设情景:

(1)以“娃娃家”游戏的形式,孩子做“妈妈”“爸爸”,让孩子边抱着娃娃哄“宝宝”睡觉,边学唱摇篮曲。可启发孩子想想说说,妈妈抱着宝宝哄宝宝睡觉心里是怎么想的,该怎样唱摇篮曲。接着问:“宝宝快睡着了,妈妈唱歌的声音会是怎样的呢?”让孩子置身于情景中,很快就能掌握了唱摇篮曲的方法,知道唱摇篮曲要亲切、温柔,随着乐曲情绪的变化逐渐地变轻、变慢。妈妈要以“外婆”口吻称赞孩子,“真能干,一边哄宝宝,一边唱歌,真是个好妈妈”,使孩子尝试成功的愉悦。

(2)以“开汽车”的游戏形式,将几张小椅子拼接成汽车,蛋糕盒的底盘当驾驶用的方向盘,让孩子做司机,爸爸、妈妈做乘客。边玩开汽车的游戏,边教孩子学唱《小司机》、《让座》。爸爸妈妈和孩子可以调换角色,举一反三,学唱类似的歌曲。

2、唱歌接龙:

开始就告诉孩子游戏的方法,先完整地唱一二遍,让孩子对所学的歌曲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再逐句教孩子唱,当孩子初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后,爸爸妈妈就来做唱歌接龙的游戏,一人接着唱一句,直到唱完,这样就能使孩子在学唱时注意力集中,积极地记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猜谜唱歌:

爸爸、妈妈先唱一遍歌曲,让孩子对整首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玩猜谜游戏,即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让孩子猜出大概意思,接着概括成一句歌词教孩子唱。如教歌曲《小朋友想一想》,当做两手抱拳伸得长长的在体前晃动的动作时,孩子就猜出“大象鼻子最最长”;当做两手分别伸出、两指放在额旁、蹦蹦跳跳的动作时,孩子就猜出“兔子耳朵最最长”。用这种方法教孩子既学会了唱歌,又学会了表现动作,而且兴致极高。
年轻的爸爸、妈妈,以上只是举几个例子,相信您们一定会受到启发,找到更多的在游戏中教孩子唱歌的好方法。

H. 幼儿园常见的音乐活动有哪些形式

一、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类型包括: 1、歌唱。歌曲是用音乐的方式演唱出来的文学。 在幼儿园中,幼儿不仅可以演唱成人专门为幼儿创作的歌曲,还可以演唱传统的童谣以及由幼儿自己创作或即兴创作的歌谣。节奏朗诵是一种艺术语言与音乐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也是既深受幼儿喜爱又易于为幼儿所接受的歌唱活动材料。 歌唱的表演形式。歌唱表演形式是歌唱活动中参加者的人数,全体参加者的合作方式以及歌唱时所伴随的表演方式(如动作表演、乐器演奏等)的总和。在幼儿园中,儿童可以掌握的歌唱表演形式主要有独唱、齐唱、接唱、对唱、领唱齐唱、轮唱、合唱、歌表演等 2、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一般是指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按一定规则和音乐要求进行各种动作的游戏。 3、律动: 幼儿律动一般是指在音乐或节奏乐器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做有规律的动律性动作。幼儿律动一般可做形象模仿动作,还可以模仿成人的劳动以及基本舞步练习。幼儿律动可以是单一动作的重复,也可以是相关的几个动作连接组合成律动组合。 4、舞蹈: 舞蹈是经过人们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并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 5、打击乐: 节奏乐又称打击乐。用各种打击乐器敲打出乐曲的节奏或节奏变化。幼儿节奏乐的乐曲一般节奏性较强,由老师用琴来弹旋律,幼儿用打击乐器敲击节奏。打击乐器一般没有固定的音高,音响效果不同,节奏性强,幼儿非常喜爱而且比较容易掌握。

I. 幼儿园小班课程《谁唱歌》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倾听故事,对阅读图书产生兴趣。 2、乐意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1、小熊玩具一个。 2、图片,故事。

J. 如何让幼儿愉快的唱歌

一、用心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歌曲,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
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唱,首先要看它能否激起幼儿学唱的兴趣和欲望。在幼教教材上,有好多幼儿歌曲。但并不一定都适合孩子们学唱。不少歌曲歌词陈旧复杂、幼儿难于理解,还有的歌曲内容孩子很陌生,这样就影响孩子学唱歌曲的兴趣。因此歌曲的选择,对孩子的学唱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有的放矢的选择歌曲。我认为只要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的歌曲就适合幼儿歌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在幼儿园的孩子们身上最贴切了,在孩子们歌唱活动中我发现了好多来自《福建省幼儿园教师用书》的艺术领域中的歌曲幼儿都很感兴趣,如:《龟兔赛跑》(欢快的)、《老狼》(诙谐的)、《小蜡笔》(优美的)、《三只猴子》、《小狗抬轿》(诙谐的)、、、我觉得在选定歌曲后我们还要用心采取措施:
1、尝试用一些图片、图谱带幼儿进入情境中,让幼儿更好的欣赏乐曲。
2、要让音乐和幼儿的生活经验相通。生活经验是感受音乐作品的基础。只有丰富了幼儿有关知识经验才能使幼儿对音乐产生想象力和联想力。
3、是要有一个良好的音乐欣赏的氛围。因为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活动往往会受环境气氛的影响。
4、是在开展音乐欣赏活动要巧妙地运用语言手段把音乐变得形象些。也能更好地理解与表现作品。
5、活动中也可以通过幼儿的四肢来练习歌曲节奏,比如:一首歌曲每小节有四拍,可以让孩子站起来跳四下,一方面更能让幼儿理解这首歌的节奏另一方面孩子们活动了身体,注意力会更集中。
二、由舞蹈动作引导进行新歌教学活动
由舞蹈动作引导的新歌教学活动,就是组织幼儿做动作开始活动。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词曲简单、多重复,歌词内容有直接描述动作过程,赋予动作性。如,在进行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较长活动时,先让孩子进行“爱妈妈”的游戏,让孩子分别扮演“小乌鸦”和“妈妈“ ,借歌词内容进行游戏,并利用游戏活动学习伴随歌词朗诵,再进行学习唱歌和相关的游戏活动。还有就是进行歌曲《猫和老鼠》活动时,根据幼儿对“猫和老鼠”的已有认识,让幼儿先表演“猫和老鼠”的“抓”与“逃”的游戏,然后再引入课题学唱歌曲,这样不仅使幼儿学唱兴趣浓,而且还能够使平淡的新歌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三、在唱歌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
在教唱活动中教师应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寓教于乐,同时建立融洽的师幼关系,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唱歌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感受自然美,自发的模仿和学习,甚至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让孩子轻松的学唱歌曲。如,歌曲《小海军》是一首活泼、欢快、自豪、节奏性很强的歌曲。在学唱歌曲前,我便有意识的在孩子们自由活动时播放这首歌曲,那欢快、雄壮的旋律,很快吸引着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一边哼唱一边做起了模仿解放军操练的动作。我故意很惊讶地对孩子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老师没教就会唱了。”孩子们在我的表扬和鼓励下,感受了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大增,就连一些平时不大表现的孩子也投入到了歌唱活动中,和大家一起表演“小海军”起来。在进行歌曲教学活动时,我尝试着不用琴来伴奏,而是让孩子们自由的拍手、拍腿,边拍边清唱歌曲,拥有节奏的拍打增强孩子们学唱的兴趣。有时我也把这首歌曲的旋律事先保存在电钢琴里,孩子们在学唱时我重复播放歌曲旋律,我就和孩子们一边歌唱一边表演,此时我就像孩子们的同伴,孩子们在我这个“大同伴”的带领下学习的兴趣会更高、氛围会更好。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眼神、动作语调等也是营造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一切活动都要富于感染力,建立轻松、相对自由的教学氛围,以及平等、友好的师幼关系,能让每个孩子产生积极学唱歌曲的愿望。
四、引导幼儿创造性的唱歌,培养孩子积极的创新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鼓励幼儿富有个性和创作性的表现,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在我们唱歌的教学活动中,不光强调唱歌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孩子大胆的创新,独立的思考。培养创造能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因为模仿是最初的学习方法。现在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开创性的,都留有给孩子探索的余地。例如,创编歌词,在学唱活动中根据歌曲创编相应的歌词,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创造性地发展。在活动中,个别孩子始终表现出色,部分幼儿需要老师不断地引导,我会一遍一遍地问他们:“还有什么更好看的动作?”“还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呢?”“你觉得这样做好看吗、、、”等等问题,孩子们再老师的问题下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对于孩子的创造行为,我们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孩子已有的创造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应给予幼儿自主的创造和表现的机会,由浅入深的引导幼儿向更深层次发展,激励幼儿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通过努力展示孩子的创造力。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看、想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等结合起来,把孩子从座位上解放出来,让他们动口、动手、动脚、动脑,在音乐世界里蹦蹦跳跳、轻轻松松的获得知识,受到美的熏陶。
五、唱歌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什么
教师的范唱是直接影响到幼儿对新歌学习兴趣的一个因素,老师的歌声动听、悦耳,充满感情就能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我的每一次对幼儿歌唱活动时第一遍听我范唱都是用清唱的形式,帮助幼儿听清歌词和歌曲的节奏;接下来的就可以用边弹边唱的方式让幼儿倾听,当然速度要慢一点,便于幼儿的学唱;最后,当孩子能跟唱后,教师要适时的退位,逐渐降低自己的音量,让幼儿处于歌唱时的“主体”地位。我们还需要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当发现幼儿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唱不下去时,教师应考虑到自己在组织过程中欠妥的地方,及时找到问题的源泉,修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关注到幼儿的实际情况,关注到幼儿的真实需要和感受,这样教师对幼儿的主导作用和影响才能通过幼儿的主体的参与和反应真正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积极促进作用。如今即使是我们农村幼儿园,我们的教学设备也以时俱进地增多也更为先进,所以在材料的提供是否科学、有效上我们也更为费心地选择。在新歌学唱中,图谱、多媒体课件、以及情境的创设等是常用的教学策略,它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帮助孩子记忆歌词,区分不同的节奏,感受歌曲的旋律。在材料提供时,我们需要遵循的规律是,活动中的教学材料应是孩子已有知识经验所能认知的,避免过分新颖影响孩子的学习。在教唱活动中,我们还应该注意:有时一次活动下来大多数孩子记不清歌词,更不用说什么表情、感情了,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的让孩子记歌词,而没有帮助孩子去理解歌曲的性质,没有教给孩子怎样唱好它的方法,那就没有什么意义。在歌唱活动结束时,如果孩子没有记住歌词,那么经常性的播放这首歌曲,让孩子在无意识中学会歌曲。其实同伴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时一首歌教下来只有几个孩子会唱了,但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已有大部分孩子都会唱了;因为孩子们在玩耍、游戏中会互相模仿、学习,就是在已经学会歌曲的孩子们的带唱下不会唱的孩子也慢慢地学会唱了,它是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随时可教、随处可教,有时比老师教的更有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与学的相互协调,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