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平台
Ⅰ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 有多少个
我公司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产品,已经有了6年的历史,在近200所高职、中职院校,以及部分本科院校得到了应用。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职业院校网络学习体系建设的核心,能够用来进行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建设、学习资源共享,以及开展网络教学服务、自主学习服务、实践学习管理、虚拟实践学习、企业培训服务、社会培训服务等各项教学及社会化服务。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的文件精神,教育部启动了针对高等职业院校示范校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基于《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1]202号)、《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等文件的精神,该“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始全面应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校级“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工作。
Ⅱ 我国什么时候开始有高等职业教育
高职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1.早在清末1902-1904年的“壬寅-癸卯学制”中,就规定了“高等实业学堂”和“高等师范学堂”,这两种高等学堂就是中国近现代意义上最早的高职院校。
2.中华民国政府1912-1913年的“壬子癸丑学制”和1922的“壬戌学制”的专门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是中国近现代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影响最深远的1922年制定的“壬戌学制”至今仍然在台湾贯彻实施。
3.1949年后,中国的高职院校除了高等师范院校真正是在继续走高等职业教育之路外,其他的高等职业教育几乎没有或是名存实亡。
4.1980年,天津职业大学创办,这是1949年后在中国大陆出现的第一所师范院校之外的高职院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决定”颁布以后,全国先后建立起120余所职业大学,举办高职教育。
6.1991年,中国颁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决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方向、任务、措施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并再一次重申建立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问题,也再一次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
7.1993年,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后由国务院颁布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会议明确指出我国教育今后发展的两个重点,一是基础教育(重中之重),二是职业技术教育。“纲要”更加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有计划的实行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三级分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形成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共同发展、相互衔接、比例合理的教育系列。”“积极发展多样化的高中后职业教育和培训。通过改革现有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和成人高校以及举办灵活多样的高等职业班等途径,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8.1996年,召开了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同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职教会议提出,通过三级分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通过“三改一补”(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成人高校改革;中等专业学校办高职班作为补充)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同时,《职业教育法》的颁布使职业教育走向了依法治教的道路。《职业教育法》的第13条指出:“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
9.1998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在本法中非常明确地把高等职业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确定了下来。
10.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标准分类”将教育分为七个等级:学前教育为0级、小学教育为1级、初中教育为2级、高中阶段教育为3级、高中阶段与大学阶段之间有一段补习期教育为4级、大学阶段教育为5级、研究生阶段教育为6级。“标准分类”将大学教育(5级)分为学术性为主的教育(5A)和技术性为主的教育(5B)。“标准分类”对学术性为主的教育(5A)描述为:“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理论性的,目的是进入高级研究课程和从事工程要求的职业作充分的准备。”“标准分类”对技术性为主的教育(5B)描述为:“课程内容是面向实际的,是分具体职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学业的学生一般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和资格。”从“标准分类”可以看出,5B就是我国所追求的高等职业教育,它的发展是世界教育的总趋势,而不是一个国家的现象。标准分类的颁布,使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权威性的确认。 11.1999年6月全国教育工作会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加快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12.2006年11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开始实施被称为“高职211工程”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力争到2020年中国大陆出现20所文化底蕴丰厚、办学功底扎实、具有核心发展力且被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界广泛认可的世界著名高职院校;重点建设100所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良在全国起引领示范作用的高职院校;重点建设1000个技术含量高,社会适应性强,有地方特色和行业优势的品牌专业。截至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财政部已经正式遴选出了天津职业大学、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和8所重点培育院校。自此,中国大陆的高等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历史时期。
Ⅲ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科教育
我国现行的高等专科学制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学习2~3年,毕业后授予大专毕业文凭,这显然符合条件3、4,而是否符合条件1、2则要作具体分析:当它在其生源入学前或入学后的短期内不对其进行任何过渡课程的补习,直接实施以压缩了普通本科模式课程计划,并将培养目标指向工程师系列人才,要求在学期间完成“工程师的初步训练”时,其属性显然不是高等职业教育,而应属于普通高等教育(ISCED5A中的“工程教育”);而当它强调补习以强化职业意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为主的过渡课程,并将培养目标转向在生产第一线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高级技术员类人才时,就应属于高等职业教育(ISCED5B,“技术教育”),当然其课程计划必须具有注重实践、强调应用的职业教育特性。有的同志说企业中有很多助理工程师实际上在干的就是技术员的工作,因此工程师的初步训练同样也能满足技术员的要求,我们认为这种看法不能成立。如前所述,工程师与技术员作为两种不同系列的人才,其知识能力结构不同,所需训练的基本要求和课程特性也必然因此而不同。具体说来,由于技术员系列人才直接为生产运转现场服务,故培养高级技术员的这种高等“技术教育”相对’工程教育”而言,其基础理论课的比重较小且内容浅显实用,专业课中有关设计和研究的内容较少,而工艺、运行、管理、维修、操作等技术性内容较多,实验、实训和实习也占有更大的比例,而且在许多职业领域内可以直接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有关专业课程对口衔接。本科层次的分析也与此相类似。
Ⅳ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有哪些形式
一:委托办学的职抄能部袭门设立学校,比如教育部委托当地政府委托办学(基本都是公立)
二:企业、单位组织的办学
三:行业组织的办学比如铁路学校、卫生学校
四:特定人群的组织办学:女子学院
五:校校或者校企两个主体联合办学
六:个人组织办学
Ⅳ 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
根据以上所揭示的高等职业教育核心内涵,我们可以得出一组用于判别某种教内育现象或学制是容否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简明判据。只有当一组判据所指明的条件全部满足时,作为学历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才能成立,否则应另作处理。这组判据由以下四项条件构成: “中间人才”(技术员类)系列中的高层次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的,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其工作的主要特点是将设计、规划、决策转化为现实产品等物质形态,或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这种培养目标直接决定着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应有多种学历层次,具体应视不同专业的实际要求与学习年限而定。就实际情况看至少应有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
上述判据中,条件1是基础,条件2是核心,条件3是保证,条件4则是必然结果。根据上述判据,我们试分析以下若干现行学制是否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
Ⅵ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 有多少个
我公司共享来型专业教学资源库自平台产品,已经有了6年的历史,在近200所高职、中职院校,以及部分本科院校得到了应用。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职业院校网络学习体系建设的核心,能够用来进行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建设、学习资源共享,以及开展网络教学服务、自主学习服务、实践学习管理、虚拟实践学习、企业培训服务、社会培训服务等各项教学及社会化服务。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的文件精神,教育部启动了针对高等职业院校示范校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基于《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1]202号)、《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等文件的精神,该“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始全面应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校级“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工作。
Ⅶ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还有哪些要完善的地方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最需要完善的地方还应该是职业技能的培养上。应该注重对高职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培训。
Ⅷ 高等职业教育,哪位专家对课程标准比较有研究,还有著作名称
全国本科院校高等职业教育协作会、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等全国性协会组织的成员单位。 学院现有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安全技术及工程、应用心理学
Ⅸ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为何只定位在专科层次
职业学校是承担学历性职业教育任务的机构,分为初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
初等
初等职业学校是在完成小学教育的基础上实行的职业学校教育。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这是提高国民素质和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要求,各级政府应当保证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行。我国绝大多数地区能够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但是在一些老少边穷地区,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有一定困难,因此,在完成小学教育以后,可以通过举办初等职业中学,进行职业学校教育,为当地培养实用人才。
中等
中等职业学校是在完成初中教育的基础上实行职业教育的学校。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四类:
(1)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 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一般三年。传统的培养目标是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小学教师。改革开放以来,培养目标已扩大到各类技能型人才。
(2)技工学校(简称“技校”) 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以3年为主,培养目标是中、初级技术工人。
(3)职业高级中学(简称“职业高中”、“职高”)在改革教育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由普通中学改建而成,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以3年为主。培养目标与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类似,以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人员为主。
(4)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成人中专”) 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中等职业学校,最早定位是把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成年人(主要是在职人员)培养成中等技术人员。学制二年或三年。
高等
高等职业学校是在完成高中教育的基础上实行职业教育的高校。
高等职业学校简称“高职”,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通高校。招生对象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与高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为三年。高等职业教育是在专科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其定位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高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专科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
我国高等职业学校只有一类: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高等院校的一级学院,等同于高等专科学校,并逐渐开始取代高等专科学校。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要内容,在大学录取顺序中为统招第四批、普通专升本招生,也是“三校生”(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单考单招的录取院校,同时一些普通高校专升本的教学工作也安排在某某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是地方性的高等院校,在没有地方性大学或学院覆盖的地方作为筹备地方大学而存在,也可以作为地方性大学或学院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