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设计 » 希伯来语课程

希伯来语课程

发布时间: 2021-01-22 13:21:05

❶ 请简要介绍 希伯来语 这门语言的字母及语言特性

希伯来语 [EN] Hebrew
希伯来语“sabra”意为“土生土长的以色列人”,是犹太人的民族语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属于中东闪含语系闪语族的一个分支,没有元音字母,只有22个辅音字母,其文字从右往左书写。许多文学作品和文献是用这种语言创造出来的,今日则主要保留在《圣经》、死海古卷和大量犹太教法典及文献之中。
起源
希伯来语(Hebrew):这是迦南地的通用语言。据《创世记》10:15-18,“迦南生长子西顿,又生赫和耶布斯人、亚摩利人、革加撒人、希未人、亚基人。。。”这些居住在迦南地人的语言就是以后踏足在巴勒斯坦地的以色列民先祖如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学习和使用的语言。我们称为希伯来文,所以在创四十:15 ,约瑟说:“我实在是从希伯来人之地被拐来的。。”虽然那时以色列民还没有进入迦南地。我们可以说,亚伯拉罕从米索波大米亚迁移至迦南时,迦南居民的语言对他们绝对不会很陌生,经过不断的适应、改进、发展,迦南地的语言就被称为希伯来文。
希伯来语属于亚非语系闪米特语族(或属闪含语系闪语族),为犹太教的宗教语言。过去的二千五百年,“希伯来语”主要用于《圣经》与相关宗教方面的研究,自从20世纪特别是以色列复国以来,“希伯来语”作为口语在犹太人中重新复活,渐渐取代阿拉伯语、犹太西班牙语和意第绪语(或称为“依地语”,犹太人使用的国际交流语),以色列建国后将“希伯来语”定为官方语言之一,目前(2004年)使用人口约510万,另一种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
闪语是古时米索波大米亚(Mesopotamia)、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阿拉伯这片广大地区民族的日常用语。按地区,我们可以将闪语分成三支:
A. 东闪语(East Semitic)
B. 西北闪语(Northwest Semitic)
C. 西南闪语(Southwest Semitic)
其中西北闪语(Northwest Semitic):分为两支:
1. 亚兰语(Aramaic)
2. 迦南闪语(Canaanite)
(a) 摩押(Moabic)
(b) 腓利基(Phoenician)
(c) 希伯来文(Hebrew)
(d) 乌加列文(Ugaritic)
犹太人原来是居住在阿拉伯半岛的一个游牧民族,最初被称为希伯来人,意思是“游牧的人”。根据记载他们历史的圣经传说,他们的远祖亚伯拉罕(阿拉伯发音为易卜拉辛)原来居住在苏美尔人的乌尔帝国附近,后来迁移到巴勒斯坦,他的后代分为两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古兰经中也承认亚伯拉罕是阿拉伯人的祖先。
犹太人到世界各地后,语言、风俗逐渐和当地居民同化,但他们坚持信仰本民族的宗教,以此维持民族的独立性,仍然用自己的希伯来字母书写文字,在意大利、西班牙的犹太人,语言被同化,用希伯来字母书写的叫“拉丁诺文”;在德国、波兰的犹太人语言为“依地文”;在中国的犹太人,由于他们的宗教信仰也不吃猪肉,逐渐和回族混淆。因为他们信仰不同,在基督教国家受到歧视,不得拥有土地,只好经商,逐渐积累商业经验,基督教徒不允许放高利贷,而犹太人的信仰不禁止,可以从事信贷活动,逐渐成为欧洲的著名商人和银行家,更为低层平民所憎恶,不时发生打击犹太人事件。终于导致在希特勒德国发生迫害、消灭整个民族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大量移居美国和巴勒斯坦,在巴勒斯坦重建以色列国,重新人为恢复希伯来语言,导致和当地定居已久的阿拉伯人的矛盾斗争,使中东成为世界的热点地区。
语音、语法
希伯来语共有22个字母,他们皆为辅音字母。但事实上,任何一门用口表述的语言,若没有元音,根本就不可能藉声带发出声音来,希伯来语自然也不例外。希伯来语的元音就包含在其辅音中。希伯来语除了22个字母外,还有词尾发生形状变化的5个字母。伯莱文的行文和阿拉伯文相同,都是从右到左书写。
希伯来文缺乏形容词
他们在描写的过程中就用比喻的方式,比如:你的爱情比洒更美;你的唇好像一条朱红线;我的良人在男子中,如同苹果树在树林中。
在叙事的情景里,他们就用更简单的方式,比如:他们在那里的时候,马利亚的产期到了,就生了头胎的儿子,布包起来,放在马槽里,因为客店里没有地方;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就在那里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又钉了两个犯人,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
这样,很象一个人把随手摘下的一个苹果、一片树叶或者一束鲜花不声不响地递给你。他们的文字习惯和他们的建筑习惯非常相似。以色列人筑祭坛不允在筑坛的石头上动一点点工具。
希伯来文虽然简单,用起来却要十分谨慎。据说一个小点也是一个字的。这可能是为维持语言文字在运行中保持自然、纯朴、神圣。
希伯来语复活记
公元前70年,罗马人毁掉了犹太人的都城耶路撒冷。犹太人被逐出家园流落世界各地。他们使用寄居国的语言,致使希伯来语作为口语逐渐消失(但作为书面语继续存在)。
19世纪后半叶,有一个犹太人决心复活希伯来语。他是立陶宛犹太青年埃里泽·本·耶胡达。1879年,耶胡达发表论文《事关大局的问题》,认为在现代世俗世界同化的压力下,犹太民族作为一个**民族而生存面临大问题,而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家园,是犹太民族存在的必要条件。为了保证民族延续和民族复兴,犹太人必须重说希伯来语。
耶胡达决心在与其他犹太人交往时只说希伯来语。他的第一个孩子成了近2000 年来第一个把希伯来语当做母语来说的孩子。1884年,他开始编辑一份周报,进一步宣传他的思想;同时,为了证明古语能够新生,供现代社会使用,他着手编纂一部字典,并积极扩展词汇量。1890年12月,他组建了一个希伯来语委员会(即今希伯来语研究院)以发展这项事业。
后来,耶胡达找到了一些愿意实践他语言思想的志同道合之士。他不仅要求他们积极使用希伯来语,还坚持要这批拓荒者的子女把它当做母语来学。不错,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学校都讲授希伯来语,但是仅作为一种了解宗教和经书的古语来讲授。所以,耶胡达的要求对于祖居圣地的犹太人和定居多年的拓荒者来说,影响甚微。不过,年轻的移民们急于开创一种崭新的生活,许多人乐于让孩子去学这种未曾实践过的语言。
在这个萌芽的教育体系中,建立希伯来语的尝试所遇到的困难不难想像,正如当时的老师所言:“气氛浓重压抑。难以想像和描述第一颗种子是怎么种下去的。我们像哑巴,结结巴巴的,要手和眼来帮忙。”
经过艰苦的摸索,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巴勒斯坦地区全部使用希伯来语的幼儿园、中小学和专业学校已达64所。
终于,入学的儿童把自己看成了希伯来语事业的拥护和保卫者。曾有这样一个报道:有人从一个小女孩手中抢走一个布娃娃。才上学一个月的女孩吃了一惊,抓住那人的衣袖,用希伯来语叫道:“还给我!还给我!”那人装作听不懂,要女孩说意第绪语,但女孩坚持说希伯来语,宁可因此失去布娃娃。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的犹太人慈善机构出资在海法市筹建一所技术学院 (即后来的海法理工大学)。规划者认为,由于德语是国际公认的语言,新学院中讲课要用德语。消息披露后,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举行了一系列的示威、罢工、罢课和抗议集会,开学典礼被迫推迟。
同样,其他学校也开始用希伯来语讲授全部课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技术 学院以希伯莱语为唯一授课语言;第一代说希伯来语的家庭也出现了。1925年,希伯来大学的创办成了全民族的大事。
据1916-1917年间统计,巴勒斯坦地区8.5万犹太人中有3.4万人把希伯来语当做第一用语或日常用语。有意义的是,其中农业定居村和特拉维夫市75%的儿童及33%的成年人说希伯来语。希伯来语的延续得到了保证。
1923年9月29日,英国托管当局承认了希伯来语的地位:“阿拉伯语、英语和希伯来语为该地区的官方语言。”
虽然希伯来语在1948年5月以色列国建立前后还经受了多次挑战,移民数往往超过了原有居民数,然而希伯来语作为存活语言的地位从未动摇。
希伯来语字母及发音
א Aleph
בּ ב Beth
גּ ג Gimel
דּ ד Daleth
ה Hey
ו Waw
ז Zayin
ח Heth
ט Teth
י Yod
כּ כ ך Kaph
ל Lamed
מ ם Mem
נ ן Nun
ס Samek
ע Ayin
פּ פ ף Pey
צ ץ Tsade
ק Koph
ר Resh
שׂ שׁ Sin
תּ ת Taw
希伯来语奇迹
随着犹太人流浪到世界各地,希伯来语灭亡了两千年,但以色列建国后,希伯来语人为地复活。这在世界语言历史上是属于绝无仅有的奇迹。今天的希伯来语,和两千年前的希伯来语是相通的。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到古以色列大卫王的年代。现代的以色列人可以听懂两千年前人们的对话。现代的言语能够做到与两千年前的语言相通这在世界上也是属于绝无仅有的奇迹。
希伯来语拼写规则
希伯来语共有二十二个辅音字母,没有元音字母,拼写的时候用四个辅音字母Alef, He, Vav, Yud当作元音来拼写单词,也就是说这四个辅音字母Alef, He, Vav, Yud身兼两职,既做辅音字母又做元音字母,这四个字母也同样可以互相组合成为复合元音。现代的希伯来语拼写是相当规则和准确的。

❷ 中国那个大学有教希伯来语的

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都有教希伯来语。还有些学校开设有学习圣经的课程,不过研究的是古希伯莱语

❸ 以色列人是如何读书的

以色列有句谚语:两个犹太人在一起,从来不会同意对方。

因此,以色列孩子从小就被要求学会提问,这是犹太教育中的一个基本原则。

“以色列学生善于提问。”在希伯来大学攻读计算神经生物学博士的吴宗泽对此深有感触,“如果你第一次接触以色列人,可能会觉得他们不太礼貌。他们有时候说话声音很大,甚至会直接打断别人的话。”

课堂上,以色列学生会不断发问,尽管老师课前准备充分,但有时候还是会被问倒。“这种行为在中国似乎有点冒犯老师。以色列教授往往会花很多精力来设计课程,每门课作业量非常大,“一门课的作业量相当于国内3~4门课,有时候20多页的论文要写一个星期。”

在希伯来大学就读一年后,吴宗泽对其教学环境感到很满意,“教学质量非常高,教师水平不比美国差。”

尽管如此,他还是对学校国际化程度不够高感到遗憾。

以色列的母语是希伯来语。在以色列,公车广播、道路标识、超市货品,甚至大学图书馆里的绝大部分书籍,使用的都是希伯来语。

“很多课程都是用希伯来语讲,没办法听懂,这导致很多很好的课程都没法上。”吴宗泽说。

但是,以色列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的学生高正擎却认为:“虽然不懂希伯来语,不能完全融入这里的生活,但却少了诱惑,能够更加专注地投入学习。”

在实践中学习

高正擎说,在以色列,老师会带领学生参观水泥厂。在工厂,老师帮学生回顾已学的理论知识,工厂的工作人员介绍各种类型的水泥和具体生产流程,“这种外出课程每年一次,老师在现场给学生讲解,像导游,但比导游更专业。”

不只是理工科,人文历史类的课程也会安排学生外出学习。在以色列理工修读化学工程的中国学生李松林说:“教以色列历史课的老师会带学生到博物馆、历史遗迹或重要地标进行考察,例如红海、戈兰高地等。”

以色列理工学院教授、世界知名创新创业学者夏罗默·麦特尔(Shlomo Maital)主张“行动学习”。麦特尔认为,通过阅读虽然可以获取知识,但是要想获得技能,例如创业能力,则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就像游泳需要下水才能学会一样。”

以色列孩子从小接受实践教育,中小学有手工课,男生做木工或金属制品,女孩则接触与家庭生活和农业相关的手艺。

到了高中,学生每年要参加60小时的志愿活动,平均每周70分钟。老师会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评语,完不成社会活动的学生没资格上大学,如果表现很差则很难被好大学录取。

❹ 希伯来语的复活奇迹

19世纪后半叶,有一个犹太人决心复活希伯来语。他是立陶宛犹太青年埃里泽·本·耶胡达。(本·耶胡达在希伯来语中的含义就是:“犹太人之子”)1879年,耶胡达发表论文《事关大局的问题》,认为在现代世俗世界同化的压力下,犹太民族作为一个民族而生存面临大问题,而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家园,是犹太民族存在的必要条件。为了保证民族延续和民族复兴,犹太人必须重说希伯来语。
耶胡达决心在与其他犹太人交往时只说希伯来语。他的第一个孩子成了近2000 年来第一个把希伯来语当做母语来说的孩子。1884年,他开始编辑一份周报,进一步宣传他的思想;同时,为了证明古语能够新生,供现代社会使用,他着手编纂一部字典,并积极扩展词汇量。1890年12月,他组建了一个希伯来语委员会(即今希伯来语研究院)以发展这项事业。
后来,耶胡达找到了一些愿意实践他语言思想的志同道合之士。他不仅要求他们积极使用希伯来语,还坚持要这批拓荒者的子女把它当做母语来学。不错,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学校都讲授希伯来语,但是仅作为一种了解宗教和经书的古语来讲授。所以,耶胡达的要求对于祖居圣地的犹太人和定居多年的拓荒者来说,影响甚微。不过,年轻的移民们急于开创一种崭新的生活,许多人乐于让孩子去学这种未曾实践过的语言。
在这个萌芽的教育体系中,建立希伯来语的尝试所遇到的困难不难想像,正如当时的老师所言:“气氛浓重压抑。难以想像和描述第一颗种子是怎么种下去的。我们像哑巴,结结巴巴的,要手和眼来帮忙。” 经过艰苦的摸索,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巴勒斯坦地区全部使用希伯来语的幼儿园、中小学和专业学校已达64所。
终于,入学的儿童把自己看成了希伯来语事业的拥护和保卫者。曾有这样一个报道:有人从一个小女孩手中抢走一个布娃娃。才上学一个月的女孩吃了一惊,抓住那人的衣袖,用希伯来语叫道:“还给我!还给我!”那人装作听不懂,要女孩说意第绪语,但女孩坚持说希伯来语,宁可因此失去布娃娃。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的犹太人慈善机构出资在海法市筹建一所技术学院 (即后来的海法理工大学)。规划者认为,由于德语是国际公认的语言,新学院中讲课要用德语。消息披露后,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举行了一系列的示威、罢工、罢课和抗议集会,开学典礼被迫推迟。
同样,其他学校也开始用希伯来语讲授全部课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技术学院以希伯来语为唯一授课语言;第一代说希伯来语的家庭也出现了。1925年,希伯来大学的创办成了全民族的大事。
据1916-1917年间统计,巴勒斯坦地区8.5万犹太人中有3.4万人把希伯来语当做第一用语或日常用语。有意义的是,其中农业定居村和特拉维夫市75%的儿童及33%的成年人说希伯来语。希伯来语的延续得到了保证。 1923年9月29日,英国托管当局承认了希伯来语的地位:“阿拉伯语、英语和希伯来语为该地区的官方语言。”
虽然希伯来语在1948年5月以色列国建立前后还经受了多次挑战,移民数往往超过了原有居民数,然而希伯来语作为存活语言的地位从未动摇。
希伯来语是以色列国的正式语言,使用人数750万人(包括在西岸等地的使用者),195,375美国使用者。 随着犹太人流浪到世界各地,希伯来语灭亡了两千多年,但以色列建国后,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象学外语一样学习希伯来语并使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希伯来语奇迹地复活了,这在世界语言历史上是属于绝无仅有的奇迹。今天的希伯来语,和两千多年前的希伯来语是相通的。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到古以色列大卫王的年代。现代的以色列人基本可以听得懂两千多年前人们的对话。现代的言语能够做到与两千多年前的语言相通,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奇迹。

❺ 除了北外和上外,哪还有开希伯来语课程

北大啊,北大是最早开希伯来语的,北外是08年新开的希伯来语。

❻ 中国懂希伯来语的专家有哪些

诚质怡博士(1890--1977),1918年在南京金陵神学院师从司徒雷登学希伯来文。之后,先后留学美国哈德神学院、纽约协和神学院、哥伦比亚大学,1927年“受聘于燕京大学宗教学院圣经新约副教授,兼教希伯来文”。

李荣芳(1887--1965),1912年一1917年间在美国留学,专攻旧约和希伯来语,获持罗神学院神学博士学位。1917年学成回国后加盟汇文大学神科,是燕京宗教学院最资深的中国教员。

许鼎新就读于燕京大学宗教学院。燕京协和神学院希伯来语教学的一代名师。
1961年,许鼎新继续师从李荣芳博士学习希伯来语。成功地培养出了1980年代以后成为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唯一的,也是中国大陆神学院著名的希伯来语教师许鼎新,使燕京协和神学院并入金陵协和神学院后希伯来语教育的传统优势得以延续。

林培泉:林培泉就读于金陵协和神学院,毕业后留校当教师。他的希伯来语在金陵协和神学院学成,并得到了许鼎新教授的许多指导。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的希伯来语课程,由林培泉牧师担任

周永健教授为香港中国神学院研究院荣休院长,毕业于香港大学(理学士,1965),后留学美国,先后就读费城威斯敏斯特神学院(道学士,1969)及波士顿普兰代斯大学(文学硕士,1971、哲学博士,1973),主修古代近东语言及文化研究。曾在亚洲、加拿大、美国、欧洲等地的棹学院教学。

张宪,中山大学哲学系、比较宗教研究所教授,喜欢学习语言,除母语外,先后正式学过英、德、法、希腊、希伯来语,自学拉丁语。

❼ 希伯来语是哪国的适用范围

希伯来语“sabra”意为“土生土长的以色列人”,是犹太人的民族语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属于中东闪含语系闪语族的一个分支,没有元音字母,只有22个辅音字母,其文字从右往左书写。许多文学作品和文献是用这种语言创造出来的,今日则主要保留在《圣经》、死海古卷和大量犹太教法典及文献之中。

起源
希伯来语(Hebrew):这是迦南地的通用语言。据《创世记》10:15-18,“迦南生长子西顿,又生赫和耶布斯人、亚摩利人、革加撒人、希未人、亚基人。。。”这些居住在迦南地人的语言就是以后踏足在巴勒斯坦地的以色列民先祖如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学习和使用的语言。我们称为希伯来文,所以在创四十:15 ,约瑟说:“我实在是从希伯来人之地被拐来的。。”虽然那时以色列民还没有进入迦南地。我们可以说,亚伯拉罕从米索波大米亚迁移至迦南时,迦南居民的语言对他们绝对不会很陌生,经过不断的适应、改进、发展,迦南地的语言就被称为希伯来文。

希伯来语属于亚非语系闪米特语族(或属闪含语系闪语族),为犹太教的宗教语言。过去的二千五百年,“希伯来语”主要用于《圣经》与相关宗教方面的研究,自从20世纪特别是以色列复国以来,“希伯来语”作为口语在犹太人中重新复活,渐渐取代阿拉伯语、犹太西班牙语和意第绪语(或称为“依地语”,犹太人使用的国际交流语),以色列建国后将“希伯来语”定为官方语言之一,目前(2004年)使用人口约510万,另一种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

闪语是古时米索波大米亚(Mesopotamia)、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阿拉伯这片广大地区民族的日常用语。按地区,我们可以将闪语分成三支:

A. 东闪语(East Semitic)
B. 西北闪语(Northwest Semitic)
C. 西南闪语(Southwest Semitic)

其中西北闪语(Northwest Semitic):分为两支:
1. 亚兰语(Aramaic)
2. 迦南闪语(Canaanite)
(a) 摩押(Moabic)
(b) 腓利基(Phoenician)
(c) 希伯来文(Hebrew)
(d) 乌加列文(Ugaritic)

犹太人原来是居住在阿拉伯半岛的一个游牧民族,最初被称为希伯来人,意思是“游牧的人”。根据记载他们历史的圣经传说,他们的远祖亚伯拉罕(阿拉伯发音为易卜拉辛)原来居住在苏美尔人的乌尔帝国附近,后来迁移到巴勒斯坦,他的后代分为两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古兰经中也承认亚伯拉罕是阿拉伯人的祖先。

犹太人到世界各地后,语言、风俗逐渐和当地居民同化,但他们坚持信仰本民族的宗教,以此维持民族的独立性,仍然用自己的希伯来字母书写文字,在意大利、西班牙的犹太人,语言被同化,用希伯来字母书写的叫“拉丁诺文”;在德国、波兰的犹太人语言为“依地文”;在中国的犹太人,由于他们的宗教信仰也不吃猪肉,逐渐和回族混淆。因为他们信仰不同,在基督教国家受到歧视,不得拥有土地,只好经商,逐渐积累商业经验,基督教徒不允许放高利贷,而犹太人的信仰不禁止,可以从事信贷活动,逐渐成为欧洲的著名商人和银行家,更为低层平民所憎恶,不时发生打击犹太人事件。终于导致在希特勒德国发生迫害、消灭整个民族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大量移居美国和巴勒斯坦,在巴勒斯坦重建以色列国,重新人为恢复希伯来语言,导致和当地定居已久的阿拉伯人的矛盾斗争,使中东成为世界的热点地区。

语音、语法
希伯来语共有22个字母,他们皆为辅音字母。但事实上,任何一门用口表述的语言,若没有元音,根本就不可能藉声带发出声音来,希伯来语自然也不例外。希伯来语的元音就包含在其辅音中。希伯来语除了22个字母外,还有词尾发生形状变化的5个字母。伯莱文的行文和阿拉伯文相同,都是从右到左书写。
希伯来文缺乏形容词
他们在描写的过程中就用比喻的方式,比如:你的爱情比洒更美;你的唇好像一条朱红线;我的良人在男子中,如同苹果树在树林中。
在叙事的情景里,他们就用更简单的方式,比如:他们在那里的时候,马利亚的产期到了,就生了头胎的儿子,布包起来,放在马槽里,因为客店里没有地方;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就在那里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又钉了两个犯人,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
这样,很象一个人把随手摘下的一个苹果、一片树叶或者一束鲜花不声不响地递给你。他们的文字习惯和他们的建筑习惯非常相似。以色列人筑祭坛不允在筑坛的石头上动一点点工具。
希伯来文虽然简单,用起来却要十分谨慎。据说一个小点也是一个字的。这可能是为维持语言文字在运行中保持自然、纯朴、神圣。

希伯来语复活记
公元前70年,罗马人毁掉了犹太人的都城耶路撒冷。犹太人被逐出家园流落世界各地。他们使用寄居国的语言,致使希伯来语作为口语逐渐消失(但作为书面语继续存在)。

19世纪后半叶,有一个犹太人决心复活希伯来语。他是立陶宛犹太青年埃里泽·本·耶胡达。1879年,耶胡达发表论文《事关大局的问题》,认为在现代世俗世界同化的压力下,犹太民族作为一个**民族而生存面临大问题,而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家园,是犹太民族存在的必要条件。为了保证民族延续和民族复兴,犹太人必须重说希伯来语。

耶胡达决心在与其他犹太人交往时只说希伯来语。他的第一个孩子成了近2000 年来第一个把希伯来语当做母语来说的孩子。1884年,他开始编辑一份周报,进一步宣传他的思想;同时,为了证明古语能够新生,供现代社会使用,他着手编纂一部字典,并积极扩展词汇量。1890年12月,他组建了一个希伯来语委员会(即今希伯来语研究院)以发展这项事业。

后来,耶胡达找到了一些愿意实践他语言思想的志同道合之士。他不仅要求他们积极使用希伯来语,还坚持要这批拓荒者的子女把它当做母语来学。不错,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学校都讲授希伯来语,但是仅作为一种了解宗教和经书的古语来讲授。所以,耶胡达的要求对于祖居圣地的犹太人和定居多年的拓荒者来说,影响甚微。不过,年轻的移民们急于开创一种崭新的生活,许多人乐于让孩子去学这种未曾实践过的语言。

在这个萌芽的教育体系中,建立希伯来语的尝试所遇到的困难不难想像,正如当时的老师所言:“气氛浓重压抑。难以想像和描述第一颗种子是怎么种下去的。我们像哑巴,结结巴巴的,要手和眼来帮忙。”

经过艰苦的摸索,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巴勒斯坦地区全部使用希伯来语的幼儿园、中小学和专业学校已达64所。

终于,入学的儿童把自己看成了希伯来语事业的拥护和保卫者。曾有这样一个报道:有人从一个小女孩手中抢走一个布娃娃。才上学一个月的女孩吃了一惊,抓住那人的衣袖,用希伯来语叫道:“还给我!还给我!”那人装作听不懂,要女孩说意第绪语,但女孩坚持说希伯来语,宁可因此失去布娃娃。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的犹太人慈善机构出资在海法市筹建一所技术学院 (即后来的海法理工大学)。规划者认为,由于德语是国际公认的语言,新学院中讲课要用德语。消息披露后,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举行了一系列的示威、罢工、罢课和抗议集会,开学典礼被迫推迟。

同样,其他学校也开始用希伯来语讲授全部课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技术 学院以希伯莱语为唯一授课语言;第一代说希伯来语的家庭也出现了。1925年,希伯来大学的创办成了全民族的大事。

据1916-1917年间统计,巴勒斯坦地区8.5万犹太人中有3.4万人把希伯来语当做第一用语或日常用语。有意义的是,其中农业定居村和特拉维夫市75%的儿童及33%的成年人说希伯来语。希伯来语的延续得到了保证。

1923年9月29日,英国托管当局承认了希伯来语的地位:“阿拉伯语、英语和希伯来语为该地区的官方语言。”

虽然希伯来语在1948年5月以色列国建立前后还经受了多次挑战,移民数往往超过了原有居民数,然而希伯来语作为存活语言的地位从未动摇。

❽ 哪些大学有希伯来语专业理科生可以报吗希望学校列的全一点

目前我国好像只有 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有这个专业。
不同地区要求不一样的,有的省招理科有的省不招,如果你这届不招你也可以进校后选择转专业过去。

下面贴一下这个专业的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希伯莱语专业所属类别:文学>外国语言文 学类 学年:4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开设院校数量:3所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
希伯莱语专业主要课程:基础希伯莱语、语法、视听说、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文选、文学史、对象国概况、对象国文化与历史、对象国语言报刊选读。
专业概况
教学实践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希伯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希伯莱语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希伯莱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希伯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的熟巧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能力。
希伯莱语专业就业方向
1.了解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
2.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
3.具有扎实的希伯莱语语言基础和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4.了解我国国情和对象国的社会和文化;
5.具有较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基本调研能力;
6.具有第二外国语的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❾ 成都有没有专门教授希伯来语的学校或者课程

北京大学有这个专业,中山大学最近开了一个培训课程,学古希伯来语,请的是香港中国神学院的老师。如果想学的话,我推荐你自学:淘宝网买教材,网上找些语音资料,就算第二外语吧,好学的。我都学了一年多了。

❿ 希伯来语的前途

北外的希伯来复语刚刚制开没多久,还没有正式招生,不知道有没有人才培养计划出台。肯定是有规划的,小语种类的专业规划基本上都差不多:为我国与XX国的外交、科教、经贸和文化往来培养专业能力过硬的专门人才。本科阶段的教育应该没有太多的偏向性,而比较注重实用性——所以,翻译类的课程应该是很对口的,新闻、经贸、科教等方面的训练应该是常规的。
如果是偏重文化研究的话,应该在研究生阶段得到深化,有了本科时期的语言底子再进一步学历史文化的内容应该是得心应手。
目前希伯来语正式作为专业来授课的似乎在国内只有北大,本科阶段注重语言能力的训练和实用性,研究生再深入似乎也是大多数外语类专业的套路。上外和北外有开设希伯来语的计划,北外已经在实施了,应该也是按照这个思路,毕竟在语言功底不扎实的情况下搞文化研究很吃力,而本科教育面向的方向也是多样的,总要为找工作(话说回来希伯来语不太好找,和以色列商贸往来用英语的更多,人家的英语水平普遍要高一些)做准备,不可能偏重某特定方面,面广而稍微浅显。
当然也会因人而异,对某方面感兴趣的学习者自然会有偏好。但教学中往往讲的是涉及面广,对于本科不会要求精深。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