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设计 » 税法及经济法课程认知

税法及经济法课程认知

发布时间: 2021-01-24 17:46:19

① 如何在一个月内学习两门注会,税法,和经济法

一个月每天八小时的话 差不多
听课 看书 加做题
税法侧重要懂各种税金的算法 然后做题提高速度
经济法侧重看书 背条文
这两门都是简单的科目 如果你能保证学习时间和效率 一个月没问题

② 注会的税法和经济法那位老师讲的好呢

哪有什来么详细资料啊,税法繁琐自无比,特别是各种税收优惠之类的。答题的时候,一不小心就错光光。相比之下,经济法注重分析,也没那么多条条框框,答题的顾忌少些。两样我都学过,今年准备考税法,挺烦的。当初学经济法的时候,老师讲得不错,感觉很容易学,很有意思。经济法比税法容易,大伙都这么说的。但这和你考注会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我是大四的学生,听说懂税法找工作时有优势,就先考税法了。反正都要过,有在乎哪个好考,实际上还是要看出题的难易了,也就是运气了。我是主张先难后易,难的过了,立马再过简单的,不会5年过期。如果考不过,也可以考注册税务师(比注会简单一些),还可以考资产评估师(科目大部分相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③ 怎么学好中国税制和经济法

怎么学好中国税制

“中国税制”这门课程实践性与操作性很强。它不是一门纯理论的课程,单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感性认识很重要

所谓实践性强,主要表现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我国,任何一种经营方式都必须纳

税,无论盈利与否。“中国税制”的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与实践的联系。许多自考生,边学边实践或者边学边干,效果特别好,其原因就在于此。所以,没有条件的考生就需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多留心观察,诸如个体经营者、小商店、个人收入、银行存款、彩票中奖、出租房产等,为什么要纳税?怎样纳税?纳税程序又如何?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思考,就能加深对这门学科的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是学好这门课的很重要的一步。

曾经与一位考生聊天,问如果上街到商店去购物,交易完成后,谁负责纳税。该考生说,商店纳税。又问税收是由谁负担的,答曰商店。他认为缴税的人自然就是负担税收的人。我告诉他,缴税的是商店,出钱的是消费者。那位考生感到很惊奇,他不明白纳税人与负税人是有区别的。这样的考生不是少数。他们压根儿就没有想过此类问题,缺乏最基本的感性认识,这个心结不打开是很难学好“中国税制”的。

上升理性需磨炼

所谓操作性强,就是要求亲自动脑动手,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当然,实践知识可以在工作、生活中获取,也可以在税制基本习题解答中获取。操作的环节不可缺少,多做做,多想想,自然就熟练了,所谓“水到渠成”就是这个意思。这就是说,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还需要进一步磨练,加强课外实践,从书本到书本是什么都学不好的。

考生必须认真地自学完“中国税制”全部的课程。也就是说,老师在课堂上集中讲授的基本内容必须听懂。暂时不能理解的,下课要请教老师答疑,学习就是设法解惑。自学考试是以利用业余时间为主,以自学为主。课后要挤占一定的时间,理解和消化所学章节的基本要点。不能无的放矢,不能死背教材。学习的效果取决于有质量的课外思考和一定数量的操作练习。这样才会有效地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消化,进一步巩固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提高运用税法的能力,去熟练解答试题,从而在学习中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怎么学好经济法

一.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做对比、归纳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生绝大部分是在职工作的成年人,学习时间有限,而且成年人的强记能力较青少年时期明显减弱,这是大部分考生都会遇到的困难。但是成年人与青少年相比在学习方面的优势也是很显著的,那就是理解能力有很大增强。因此,成年人在学习时可以针对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有关内容的比较分析、归纳、整理,得出规律,增强理解,减少记忆量,切忌死记硬背。很多内容,只要你真的理解了,实际上也就不用再记了,它自然就成为了你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是活的知识,无论在考试中出现什么题型考到这个知识点,你都能正确处理。如果死记硬背,由于你并不理解它,很可能换一个角度或换一种表述方法出题,与教材上的说法不一样,你就不会处理了。

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做对比、归纳分析工作:

1、教材第九章第一节关于增值税中视同销售的八种情况(教材第299页),如果你死记硬背,不仅很难记住,而且很容易混淆,尤其是其中的后五种情况。但是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你会发现后五种情况可分为两类,其中第⑷、第⑺项仅涉及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不涉及购进的货物,而第⑸、⑹、⑻项则不仅涉及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还涉及购进的货物,而进一步分析后你会发现,第⑸、⑹、⑻项有一个共同点,即这些货物都流出了企业转给了其他人,因此你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只要货物流出企业,不论该货物是自产、委托加工的,还是购买的,都要视同销售。回过头来我们再分析第⑷、⑺项,这两种情况为什么不包括购买的货物呢?我们看一看教材第305页关于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进项税额的项目,发现纳税人用于非应税项目、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均为不能抵扣进项税额的项目。因为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它是由最终的消费者负担的,纳税人购进货物时已向销售方支付了全部的增值税,它将这些货物用于增值税的非应税项目,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它就是最终消费者,所以它应该负担这些增值税,因此这些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就不能抵扣。由于纳税人将购进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是一种纯粹的消费,是没有增值过程的,这种消费行为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因此,当然也就不视同销售了。而对于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而言,它有一个生产增值的过程,这种增值额是应该交纳增值税的,当纳税人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直接用于消费时,当然要视同销售。通过上述分析、归纳,你就理解了法律为什么这样规定,记忆起来就容易得多。不仅如此,你在做这一问题的分析时,还加深了对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项目的理解和记忆。

2.公司法律制度中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就可以对照记忆;两类公司股东会的职权之间、董事会的职权之间可以相互对照,基本一致,不必重复记忆;在股东会与董事会职权的划分上,如果分开来记,各有十多项,很难记住,但对比之后可以发现,董事会可以自己做决定的仅有四项,其余皆由股东会决定,因此,理解、记住董事会可以决定的事项,实际上就足以解决问题;两类公司监事会的职权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只记一个就可以了;两类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的召集时间、议事规则,规定是不同的,我们就要注意并记住这些区别。三种外商投资企业之间也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3.增值税与消费税的计税依据(销售额)的确定,除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外,几乎完全一样,纳税期限的规定也完全一致,营业税则与前两者之间有微小的区别,通过比较归纳后,要记忆的内容就减少了许多;增值税与营业税中都有关于兼营行为和混合销售行为的规定,这两个地方讲的实际是同一个问题,只要理解了增值税与营业税的关系,也不需要重复记忆。企业所得税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之间也是非常值得对比分析的。

除了前面讲到的对单项问题的归纳分析及一些章节中前后具有可比性的内容的对比分析之外,还应对具有相关性或类似性的章与章之间内容进行对比、归纳分析(教材的第二、三、四章就可以构成一个企业法律制度板块,第八、九、十、十一、十二章则构成一个税收法律制度板块,这两大板块内部各章的内容就有较强的相关性或类似性)。比如在企业法律制度中对各种企业形式(公司、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合伙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条件和程序、法律地位、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职权、议事规则等方面,都分别有规定,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区别,找出并注意这些方面的主要区别,你也就基本掌握了该部分内容。随着对比、归纳分析工作经历点、线、面的逐,你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把握能力就会更上层楼。

可以通过对比归纳增强理解,减少记忆量、突出记忆重点的情况还有很多,在后续文章中,我们还会做进一步的介绍。基本原则是,对于讲述同类或近似法律制度的部分,要特别注意对比分析、归纳,对相同之处,可以合并记忆,减少记忆量;对于区别之处就要特别注意,通常这些地方就是考试的出题点、重点。

二、花一点时间整理笔记,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学习时间

勤动笔整理笔记,把每一章的重点、难点及分析、归纳的成果整理到一张或两张纸上,带在身边,随时可以打开,花上几分钟就可以把一章的内容复习一遍。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零散时间,甚至在上班的时候,你都可以忙里偷闲,每天分几次挤出一点时间复习一遍,以解决时间不足的问题,这也就相当于为自己创造出了更多的学习时间。不仅如此,你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做到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多次复习,反复记忆,其结果自然是印象深刻,记忆牢靠。

三、注意教材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在总体上把握相关知识

在学习时,视野要开阔一些,不要孤立地看待每一部分的内容,把知识学死,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比如说,如果你不孤立地看待流转税的三个税种,而是综合起来分析它们的征税对象、征税范围,从整体上把握流转税的结构及其几个主要税种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进一步达到融汇贯通的效果。再比如说,教材第十章第一节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内容,如果能与第二章的内容联系起来,那么对于理解公司法中公司利润分配顺序题就会有很大的帮助。此外,《经济法》中很多内容,特别是税法部分的内容和知识,在会计实务中也重复涉及,与会计实务是相通的,是理论、规定与具体应用的关系,如果我们能够站在这样的角度去看待这些内容,那么大家在实务中接触到的、用到的知识都可以对理解经济法的内容产生帮助,经济法的内容也可为实务中碰到的问题找到依据和答案。

④ 税法和经济法究竟要怎么学啊

你说的这2门,我都过了。
我说说我的经验吧。
经济法:
第一层次重点章节:证券法,破产法,物权法,合同法。
第二层次重点:公司法,票据法,外商法等。
你说的两门,都是必须归纳的课程。
经济法这么归纳,带数字的
比如你按章归纳,公司法,外商法,破产法,物权法,证券法,都有表决制度,表决制度条文里面肯定带数字,这个你不能错。
还有数字,比如组织形式,这个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合伙企业法都有。
还有的数字,比如时间期限,也会考到。这个是最基本的层次,所以必须懂手,自己去归纳,列表。当然轻松过关一页会有。
然后能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这个几乎每章都有,所以必须记,考试综合题最喜欢考。
税法:
四个层次:
1.纳税时间,纳税地点。这个是比较容易的。
2.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
3.税收优惠
这些喜欢出小题,税收实体法中,从增值税,到企业所得税,你都可以成一张表,不会混淆。
4.计税基础。
这个可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计算题就考你计税基础是不是够好。
你只要归纳这么4点,我觉得比经济法还容易,因为经济法还是比较杂。
如果你对课本如果不理解的话,我建议你还是报个培训班比较好,毕竟注册会计师的难度,已经是最难考的考试之一。
恰好今年税法新制度是6科里面最容易的一科,明年难度会加大的。
如果你还需要注册会计师的课件,网络搜索一下“会计考友论坛”,自己去下。
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加我网络HI。
最后祝你考试顺利,工作顺利。

⑤ 如何理解经济法和对经济法课程的建议

中国传统的社会道德中担保人更多的是行侠仗义、舍己为人,但也不排除有其他内的目的,虽容然说这样一个担保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承担相应的责任,但不至于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时候非得担保人履行全部的债务。虽然法律也要求担保人要有这样可以担负债务人债务的能力,但说到这不禁的想起了社会现实中的许多例子,担保人站在中间左右不是人。有些法律条款是与现实的社会道德是相冲突的,可能也是许多人无法接受的,就干脆不承认这样的法律条款。这只是个人在担保中的一些疑问,呼吁立法机关应该平衡各方面的权益和合理的调整法律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⑥ 税法和经济法在会计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两科都是专业课,当然是很大的作用了,考注会的必考6科中的两科~

⑦ 经济法课程的收获与体会

第一篇
学习经济法心得
一、考情分析,学习方法应以听课为主通过分析历年来的考试情况,不难看出,试题越来越灵活,试卷中客观题部分占75分,主观题部分占25分,其中最难的部分就是40分的多选题了,所以,单靠押住综合题是很难过关的。我们的学习方法应侧重于客观题部分(包括单选、判断、简答、综合),通过听课,60分的内容能够得到解决,另外40分的内容则应听课加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勿死记硬背。总之,经济法应以听课为主。二、教材调整,重点变化大自2007年起,会计职称考试教材进行了大幅度调整,由原来的12章调整为9章,所以各章的考试分值也相对平衡,基本上转变为章章重点。三、经济法的学习法通过听老题的课和各个考试过关者介绍的个人学习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1.认真听课大家都是成年人,参加考试都不容易,有家、有事业,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学习时间都是靠挤出来的,而且一般报职称一报就是3门或2门,因此,我们是不可能把大块的时间划出用于学习经济法,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学习实务和财务管理,所以,我们大家应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有较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课件中,老师所讲的重点几乎涵盖了90%以上的考试内容,所以,只要我们认真听课,用心听课,过关应该是不成问题的。2.课后复习,注重总结归纳听课后,应认真归纳总结,可以自己制作一些表格,加深记忆,真正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这样掌握得更牢固,记得更深刻。课后复习时,只复习不会的内容,会的就省略了,尽量不要重复复习,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3.做题要精,以典带面听课复习后,不要忙于做题,当下听完,谁都会做。可以过两天再做前几天学习过章节的习题,这样很容易发现不会的问题。题不在多,而在于精,历年考题是习题中再精典的习题了,也是必做且应认真分析总结的习题。做题后,要注意总结考点,明确解题思路,以典带面。做错的题,应记下来,之后反复做,错题会逐渐变少,当然自己掌握的知识逐渐增多。这就是我自己总结的一些《经济法》学习方法,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今后,我会把《经济法》逐章的学习体会及自己归纳总结的一些资料传上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各位学友多多支持,多多指教,大家互相学习,互相督促,一起顺利通过考试,大家一起努力吧!加油!

第二篇
“读己”也是我大学价值观的一个部分,上大学我追求的是自己在能力、素质、性情多方面的自我提升,然而我时常“读己”看自己与之前的变化。所以在这经济法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应该用自己的价值尺度来衡量自己在这课堂受到的感悟和得到的提高。在论文开始我也已经提到了通过这一个系列的课程我初步奠定了我一生学习经济法的框架。也许现在课堂中许多专业问题我都无法全部的理解,但我相信随着自己逐渐步入商场对经济法中条款会更为理解。学习到一些基础的经济法知识是必然的,在其他方面通过一次学生讲课也让我换位思考更加了解老师的职责,也让我好好的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课后也有幸再和我们的项老师进行了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自己的思想再度受到启发,真的自己在这课程的学习中和这位老师的交流中自己在某些方面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希望有更多的机会也我们的项老师进行交流。

一、 自我理解

(1)《经济法-担保法》的保证法律条款与社会道德的冲突论证

有幸自己得到了在大学为数不多的几次学生讲课的机会,在经济法的课堂上我和大家讲解、分享的章节就是担保法中的保证一小节,然而在自己精心准备之后上了一堂自己较为满意的课。在这个小点中我也不得不以这章节为契机来谈谈法律条款与我们中国大众地社会道德的冲突论证。

作为债的担保的保证,是指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作为保证人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制度。在保证中最重要强调的担保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然而债务人只作为托付者和债务的承担者,在担保法的制定过程中始终把担保人与债权人作为制定法律的重要的当事人,而把债务人放在了担保人上帝的位置。在这不得不想问一句担保人为什么要为债务人担保债务呢?因为两者的关系、两人的利益还是更多不为人知的事情,担保人需要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将会是多大的呢?在这同时有多少人可以胜任担保人的角色,虽然这规范了担保制度保障了债权人的权益,但站在弱势的债务人也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命运。

但在我们中国传统的社会道德中担保人更多的是行侠仗义、舍己为人,但也不排除有其他的目的,虽然说这样一个担保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承担相应的责任,但不至于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时候非得担保人履行全部的债务。虽然法律也要求担保人要有这样可以担负债务人债务的能力,但说到这我不禁的想起了社会现实中的许多例子,担保人站在中间左右不是人。有些法律条款是与我们现实的社会道德是相冲突的,可能也是许多人无法接受的,就干脆不承认这样的法律条款。这只是我个人在担保中的一些疑问,我呼吁我们的立法机关应该平衡各方面的权益和合理的调整法律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2)案例分析:三鹿奶粉事件中的经济法观察

2008年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这也就拉开了三鹿奶粉事件的序幕。之后全国各地疯狂式的检验出我们的儿童患上“肾结石”,通过科学检验得出结果是这些儿童一直长时间的饮用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牛奶所致,之后以我们民族企业三鹿奶粉公司破产倒闭为结局结束了风雨飘摇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按照我们在这个学期学习的经济法常识,自己也试着用现实的操作来检验自己学习的知识。毫无疑问生产商的质量出现了问题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这也就违反了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中的条款;在食用的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也违背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内容;在最后处理的过程中公司破产、倒闭也不得不借助我们经济法中的破产法来进行规范。这只是粗线条的说说三鹿奶粉事件中违背的经济法条款。

然而我认为这场事件中的奶制品生产者是大多数的国内大中型奶制品国有企业,然而三鹿集团只是为我们中国奶制品行业做了替罪羊,换句话说按照真真实实的事情真相来处罚我们早在2009年就要靠进口奶制品维持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需要了。我也认为这件事件中作为执法者的中国政府太想息事宁人了,这与我们经济法是格格不入的。我们国家的法制和经济发展的制约不得不让我们牺牲少数企业换取更多的一大片企业,这是国家的策略但更是对我们国家法律尊严的亵渎。这也就是我们国家经济法发展到现在,不、不只是经济法广大的法律部门也都面临这样的困境,我们对法律应该是尊重的,即使不必倒闭那么多的企业,但对其的犯事较轻的企业也给予相应的处罚,真的现在我们国民都不敢确定现在的奶制品中还是否还加入了三聚氰胺。

小结:

就以这样一篇《经济法》论文结束我的经济法学习不是我的本意我也不会这样实施,在论文开始的时候我也清楚的阐述了自己学习的态度,现在在许多学科学习的都是这个学科的框架,自己是否能够有有长足的进步都是取决于今后不懈的努力,这篇论文写出了我作为一个初学《经济法》人的全部体会。在最后向为我们授业解惑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⑧ 经济法和税法这两门课一般一共要花多少时间学习

因人而异,我今年也考这两门,计划是在7月初完成第一遍

⑨ 税法和经济法那一个比较好学

先考税法比较好,我觉得记忆力好的不妨考经济法,如果不是很有耐心,就要考税法,税内法没有太容大难度,只要多把例题做懂,多做些案例题,就OK了,其余的对于你来说比较有难度,如果我要是没记错的话,财务管理和会计都是大三下学期或是大四才学的,审计是CPA考试中历年过级率最抵的。还是学税法比较好,过的机率大一些,也会给以后的学习增加信心。祝你过!!!

⑩ 选课问题:“经济法”和“税法”哪个课程好些

个人认为税法使用性强些。
经济法侧重于经济法律上的处理,比如说一些经济犯罪的规定和处罚等。
税法,主要介绍企业和个人日常所缴纳的税务的相关规定,包括计算和一些税务优惠政策等。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