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文化课程描述
1. 德国文化 资料
德国的文化:
联邦德国的联邦制结构在文化生活领域中,表现的比任何其他地方都更为明显。各州都有自己大大小小各具特征的文化中心,开展自己独特的文化生活。
德意志图书馆设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莱比锡和柏林。联邦档案馆的中央馆址在科布伦次,它在柏林、波茨坦、布莱斯高的弗赖堡和拜罗伊特都设有分馆。
汉堡是新闻媒介最集中的地方,科隆、杜塞尔多夫和卡塞尔仅仅是当代艺术生活的 3个中心,柏林的剧院数量居于德国首位。最有价值的博物馆分布在柏林、慕尼黑、纽伦堡、科隆和斯图加特。两所最重要的文学档案馆在马尔巴赫和魏玛。
主要机构:
德国文化理事会 是艺术和媒体界、文化界、艺术科学、文化教育和文化介绍领域里的联合会、设施以及专家们的一个文化政策方向的讲坛。它首先将自己看作是咨询和提供服务的办事机构。
文化经纪组织 同外国在文化协定框架内的文化合作,以及国际文化交流在很大程度上由自己负责的法律上独立的经纪组织进行。它们作为对外文化政策的一部分,其活动资金来自德国外交部预算。
新闻出版:
德国新闻出版业十分发达,报刊种类繁多。 2001年出版的各类报纸有412种,其中日报382种。发行量最大的日报是《图片报》,2001年为429万份;最大的地方性报纸是《西德意志汇报》,发行量110.5万份。各类杂志近万种,其中各类大众杂志2040种,总发行量12445万份;各种专业刊物3590种,总发行量1724万份。最重要的时事政治性周刊《明镜》2000年3月发行为105.2万份。
德意志新闻社 :
1949年成立,为私营股份有限公司,下设报纸、广播和电视新闻200多个部门,属于世界大通讯社之一。总社在汉堡,图片新闻编辑总部在法兰克福,在国内其它50多个城市设有分社或编辑部,在80多个国家派驻记者或聘用撰稿人。是德国大众传媒的主要消息来源。
广播电台:
德国广播电台,由联邦政府和州广播电台出资兴办,主要负责对国内广播;成立于 1960年的德国之声电台,总部设在科隆,由联邦出资兴办,用包括中文在内的31种语言向全世界广播,并用德、汉、英等语言播放电视新闻节目。
电视台:
德国电视一台( ARD),由各州电台、德国广播电台和德国之声电台组成德国广播协会,共同经营,播放全国性的第一套节目及地方性的第三套节目;德国电视二台(ZDF),是德国最大的电视台,1961年由各州共同组建,总部设在美因兹,播放第二套节目。另外一些卫星电视节目如德国电视台的1 PLUS和私营电视台如SAT 1、RTL、PRO 7也拥有大量观众。
2. 谁能简要给我介绍一下德国文化
德国的文化:
联邦德国的联邦制结构在文化生活领域中,表现的比任何其他地方都更为明显。各州都有自己大大小小各具特征的文化中心,开展自己独特的文化生活。
德意志图书馆设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莱比锡和柏林。联邦档案馆的中央馆址在科布伦次,它在柏林、波茨坦、布莱斯高的弗赖堡和拜罗伊特都设有分馆。
汉堡是新闻媒介最集中的地方,科隆、杜塞尔多夫和卡塞尔仅仅是当代艺术生活的 3个中心,柏林的剧院数量居于德国首位。最有价值的博物馆分布在柏林、慕尼黑、纽伦堡、科隆和斯图加特。两所最重要的文学档案馆在马尔巴赫和魏玛。
主要机构:
德国文化理事会 是艺术和媒体界、文化界、艺术科学、文化教育和文化介绍领域里的联合会、设施以及专家们的一个文化政策方向的讲坛。它首先将自己看作是咨询和提供服务的办事机构。
文化经纪组织 同外国在文化协定框架内的文化合作,以及国际文化交流在很大程度上由自己负责的法律上独立的经纪组织进行。它们作为对外文化政策的一部分,其活动资金来自德国外交部预算。
新闻出版:
德国新闻出版业十分发达,报刊种类繁多。 2001年出版的各类报纸有412种,其中日报382种。发行量最大的日报是《图片报》,2001年为429万份;最大的地方性报纸是《西德意志汇报》,发行量110.5万份。各类杂志近万种,其中各类大众杂志2040种,总发行量12445万份;各种专业刊物3590种,总发行量1724万份。最重要的时事政治性周刊《明镜》2000年3月发行为105.2万份。
德意志新闻社 :
1949年成立,为私营股份有限公司,下设报纸、广播和电视新闻200多个部门,属于世界大通讯社之一。总社在汉堡,图片新闻编辑总部在法兰克福,在国内其它50多个城市设有分社或编辑部,在80多个国家派驻记者或聘用撰稿人。是德国大众传媒的主要消息来源。
广播电台:
德国广播电台,由联邦政府和州广播电台出资兴办,主要负责对国内广播;成立于 1960年的德国之声电台,总部设在科隆,由联邦出资兴办,用包括中文在内的31种语言向全世界广播,并用德、汉、英等语言播放电视新闻节目。
电视台:
德国电视一台( ARD),由各州电台、德国广播电台和德国之声电台组成德国广播协会,共同经营,播放全国性的第一套节目及地方性的第三套节目;德国电视二台(ZDF),是德国最大的电视台,1961年由各州共同组建,总部设在美因兹,播放第二套节目。另外一些卫星电视节目如德国电视台的1 PLUS和私营电视台如SAT 1、RTL、PRO 7也拥有大量观众。
3. 德国文化介绍一下呗
德语是大国的语言,但是世界上说德语的国家很少只有5个(德国,奥地利,瑞士,卢森堡,列支敦士登,以德语为二外的更是极少
德国人向来以严肃冷静著称,据说德国人的时间观念是螺旋式的,不像大多数国家认为是直线式的
德国是宗教改革的发源地,改变了近代思想的正统思想,据说古登堡在1452年发明了印刷术,促进了圣经的传播
德国的哲学在近代享有崇高的地位,最著名的有莱布尼兹,康德,黑格尔,尼采和马克思,当然费希特,费尔巴哈,谢林也很有声望。黑格尔的《小逻辑》据说十分晦涩,还有他的《历史哲学》很出名,但是最有地位的康德,据说是个传奇人物,倒不是因为他一辈子没结婚,而是因为据说他恨所有的女人除了他母亲;这个大人物一辈子都没出过城,只是生活在普鲁士的柯尼斯堡;他有十分准时的散步习惯,以至于邻居们都根据他散步时间来对钟表;可是这个人居然有几次也打乱了生物钟,那是他在读卢梭的《爱弥尔》的时候。他写的三部著作被认为是近代哲学界最高深莫测的名著《纯粹理性批评》《实践理性批评》《判断力批评》,难度更在黑格尔的之上。另外,马克思的理论就太有名了,不说了
音乐界也很有名,像古典主义的巴赫,浪漫主义的贝多芬,还有莫扎特,海顿等等
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是世界第四大教堂,始建于13世纪,建成于19世纪,建了600年,其中融入了多种风格
海德堡大学是德语世界第三古老的大学(前两个是查理大学和维也纳大学),建于1386;柏林大学由于在19世纪早期将科学技术作为大学的重要课程并且和经济生产相联系,促进了德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改革了欧洲大学的种种弊端,而被称为现代大学之父
4. 德国文化
德国不但是欧洲文化的“浓缩版”,也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德国目前有140家公立剧院、130多家公立歌剧舞剧院以及管弦乐队。
不仅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德国就有38个历史文化古迹入围。每年,来自全球成千上万的游客都慕名到德国观光旅游。
德国对从事文化产业的“文化个体化”提供的社保在世界各国中也是首屈一指的。据德国财政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德国联邦政府共为18万包括记者、编辑、出版人在内的“文化个体化”提供了养老、医疗在内的各种保险。
对于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自由职业者来说,国家的这一对他们“生老病死”的“兜底”做法让其感到既温暖又贴心。
(4)德国文化课程描述扩展阅读:
在德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者的社会保险的构成是这样的:从业者自筹一半,而剩下的一半中,联邦政府掏20%,从业者所在单位掏30%。这样的话,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就可以像领取工资的雇员那样拥有一份体面的社保。
德国联邦政府还非常重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扶持,而BKM在其中则发挥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
据BKM提供的一份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德国文化创意产业产生的利润总额为1430亿欧元,为大约100多万人提供了相应的就业岗位,而文化创意产业所涉及的业务则高达24.7万个。
5. 一段话描述德国的文化
. 标准化。德国人办事一板一眼,严肃认真(有时候觉得迂腐)但是凡事都是按照标准来做。而且他们也真的有各种各样的标准来应付这些事情。我们国家也有工业标准,GB。但是和人家德国比,真可以说得上简陋。打个比方,我们的标准,是告诉你结果是什么,是检验性的。他们的标准详细到了该怎么做,是指导性的,详细到你设计一个东西只要把已知条件代入,就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流程把东西设计出来,即使你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德国在工程上的标准十分庞大,大的有DIN(德国工业标准),VDE(德国工程师协会),小的有各行各业的组织定的标准。他们的科学共享精神也很浓厚,要在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可以轻易的在google 上找到无数的试验和文献。你根本无需重复别人的劳动。
德国人的守纪律、严谨,德国社会运作的高度流程化,世界闻名。德国的政府、企业……都是高度流程化,内部分工极明确,每一事项都有专人负责,旁人不得越权,每个人只需做好分内的事,整个机构就可流畅运转。
德国人恪守的流程,在正常情况下,能够百分之百地保证完成工作的质量。比如德国人铺马路,要铺多少层材料,每层多厚,都有严格的标准。德国人会不时用尺子去量,以保证每一层的厚度绝对符合规定。这样铺出来的马路,多少年都不会坏。
当然,要想用上这个马路,你也得先等上很长一段时间。
6. 我想要了解德国文化
我前几阵子买了一本《德国精神》,里面有讲德国文化、历史。
7. 德国文化特征
德国企业文化特点
在国际市场上,德国制造和德国标准通常代表着高品质,是消费者可以完全信赖的。在这方面,就连一向以高品质取胜的日本人都不得不甘拜下风。对于这种现象,日本经济学家进行了潜心的研究。根据相关的研究成果,日本经济学家认为,德国企业的高质量产品主要取决于德国企业的高质量的文化。与其他国家的企业文化相比,德国企业文化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1.缩短工时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30年中,德国工人的工时已经减少了500小时。在工资和工时关系上,德国是工资不断上升、工时逐渐减少;日本尽管工资高,但工时却相当长;英国、美国虽然工时也在减少,但远不如德国明显。
2.高附加值经营
比较日本和德国两国的贸易品种单价就可以发现,在机器设备和汽车方面,两国价格相差2至4倍。日本出口的往往是大路货,而其他国家从德国买入的却是清一色的高级产品。德国的实践证明,高附加值经营的关键是高度专业性,促其形成的因素有文化、国民性、思维方法等。具体体现在管理上,就形成了德国特有的技师制度。具体体现在研究开发上,就是集中优势力量,深入研究有限领域,从而产生非凡的独创性和独特性。技师制度和研究开发中的独创性是德国企业通常采用的两种方法,这也是德国经济持久强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3.双重教育培训制度
在教育培训制度方面,德国通常实行双重教育培训系统,形成学校教育和工厂企业教育培训双重机构。德国教育系统的特色十分鲜明,有七至八成的学生在十五六岁时就已区分各自的主攻方向,确定了自己一生的努力目标。由此产生的高度专业性也就成为德国工匠卓越技术的源泉。从世界范围来看,技师制度的确是德国特有的一项制度。以小汽车为例,组装完成的汽车从生产线上出来时,技师就上场工作了。整个装配工作的三分之一是由德才兼备的技师亲自处理的收尾工序,其产品的质量自然有了绝对的保证。尽管日本的汽车品质非常高超,但却始终难以超越德国汽车的水准,关键原因正在于此。因此,双重教育培训制度下形成的技师制度确实是德国企业文化的一大亮点。
4.注重创新研究开发
长期以来,德国企业高度重视开展创新活动,并为此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目前,德国研究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2.9%,位居世界前列。德国人始终相信一句话:真正决定企业未来的前途命运的应当是研究与开发,而不是别的不能人为把握的什么客观因素。不管经济如何不景气,德国企业始终不削减开发费用。事实证明,德国企业的这种战略眼光确实是非常高远的。在研究中重视高度的独创性和高度的专业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创造潜力,这正是德国研究与开发体制的一大长处。
8. 德国文化简介一千字左右
德国文化简介:
德国在历史上被称作“诗人与思想家的国家”(Das Land der Dichter und Denker)。德语文学专的历史可追溯到中属世纪,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德国的18世纪文学走向顶峰。歌德、海涅、席勒、莱辛和格林兄弟都是杰出的代表。不少德国画家的作品享有高度国际知名度,创作形式也相当多元。源自德国地区的卡罗琳式建筑及奥托式建筑促进了罗曼式建筑发展,之后则以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及巴洛克建筑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