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课程培训
⑴ 哲学专业是学什么的啊
哲学专业是研究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人文知识(即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而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②,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同时又指导具体科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有两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第一性;其二,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哲学基本问题的是与非:指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②,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两个对子的关系:①,交织:辩证法可以和唯物主义结合,也可以和唯心主义结合;形而上学可以和唯物主义结合,也可以和唯心主义结合。②,从属:哲学史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①,对立;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源,意识决定物质。②,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点是都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源。区别点是主观唯心主义所说的作为世界之本源的精神是人的精神,而客观唯心主义所说的作为世界之本源的精神是人和自然界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精神”。③,唯物主义基本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的三大局限:其一,机械性;其二,形而上学性;其三,不彻底性(唯心史观)。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对立的认识根源;唯物主义的认识根源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认识和实践相统一。唯心主义的认识根源是主观和客观相分离,认识和实践相分离。
总之:人的认识是一个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过程。如果把其中某一片段(如感觉和概念)加以夸大,使之变成第一性的东西,就会使哲学违背“文化第一性”这一至关重要的历史事实,而成为真正的唯心主义。
李胜中(原网名:李胜中2015)
发布地址:河北省隆尧县尹村镇东杨村《五杨大科学讲坛》
2020年4月22日18:18:17
⑵ 学习哲学课的意义
三大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讲的是一切物质都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对立统一规律(事物矛盾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讲的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矛盾有两点论和重点论,所以我们做事要既抓主要矛盾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或者是既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注意矛盾的非主要方面。
2、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发展的规律,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告诉我们做事要注意平时量的积累,当量积累的一定时,突破了度的限制,就达到了质的飞跃。
3、否定之否定规律指明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新的事物替代旧事物是历史不必然,但我们对待旧事物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事物的发展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正所谓“前途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
实践意义:
唯物历史观的确立使社会科学成了一门真正的科学,人们可以借此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当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束缚着生产力时,生产力得不到解放,当历史的发展需要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时,社会主义制度就诞生了,人们才能在更自由,更安全,更有保证的环境中更为积极地反正生产力。就象现在的瑞典,挪威等北欧国家,社会主义趋势已经比较明显了(虽说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性质是资本主义政党,就象英国工党只是形式上信仰共产主义),老百姓的福利非常好,生活很安定。
唯物辩证法 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⑶ 我想学习哲学.怎么入手
最好先看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因为这是中国的当代哲学主流。由此可以在哲回学上入门。其次可看西答方古典哲学,在这些哲学阅读中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其次就是多思想,每天都多思多想,思维会得到锻炼。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
《西方哲学名著选读》
《西方哲学史》
这样基本上就入门了。闻苏
⑷ 专科学校里有哲学课程可以学习吗
我们学校是公本,都没有哲学系。。貌似基本上重点院校的哲学系可以上上,很难的。。
⑸ 《哲学与人生》课程学习心得
说句实话,在拜读《哲学与人生》之前,我还真没有深究过,在这里有必要先熟悉一下哲学的定义:哲学的原意是“爱智”。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
这种态度称为“爱智”。作者同时指出“爱智”的原则,“拥有智慧不等于爱好智慧”。爱智代表的是一种追求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特色就是一直保持心灵的开放。所强调的“过程”,要不停地质疑与询问,永远在等待着接受惊讶。这是否暗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导引、学生自学的认知理论的本源和基点呢?
既然“爱智”是一种追求过程,那么又是什么影响了我们去追求它呢?
“最先要指出的就是人的身体。因为人体是物质的,有惰性同时也是软弱的。这种软弱会妨碍人类拥有智慧。比如,有时候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早起,却怎么也爬不起来,这时候会觉得身体实在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身体如此沉重,就是因为它是物质,所以有惰性。又有时候我们很愿意帮助别人,这代表心灵上的美好,却可能因为需要花时间、花力气,所以懒得行动。由此可知,人的身体是软弱的。人应该减少身体的控制程度,亦即要让身体的惰性无法对个人产生影响力。如此,才能让心灵自由地追求智慧。
教师的重要工作不也包含了督导学生、引领他们走向事物的真善美、远离假恶丑、使学生们的素养日臻完善、成为有健全人格、健康世界观和积极人生观的社会公民。
哲学的三个层次
哲学到底揭示了什么?不同的哲学流派以不同的方式描述解释了世界的本质属性和客观规律,进而思考人生。。
“哲学”出现在西方古希腊时代,它的原始定义,philosophy,它源自希腊文,叫做“爱好智慧”。三个层次,首先,感受或接受到信息,感知,比较感性,这是感觉。第二,把掌握的信息整合起来变成知识,比如现在的学生们都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这是古人无法了解的。但是这种知识是分而不合,每种学科都有不同的知识。第三叫做智慧,融会贯通且闪耀着理性的光芒。
从信息、感觉到知识、智慧是三个层次,到智慧的时候代表完整而根本。所以,谈及人生经验的全面反省,因为牵扯到反省和根本。人们一定会说这样讲太抽象了,但是它会落实到自身的生命里,所以看任何事情不只会看现在,他一定会看未来、既看现象又洞察本质。教育者施教时不也是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无他,教育规律使然。
比如教育学生上车让座,学生会思考:我现在把座位让给老人家,这个动作我就要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让座?因为每个人都有先到先得的权利,毕竟我是先坐的位子。如果教师导入哲学的思想:每个人都会老,也需要别人让座,但是没有人保证你现在让座给别人,你老了别人会让座给你。如果从哲学角度解释这个道理,人跟人相处的时候这个模式是比较合理的,这样做就会心安理得,不但能看到现在,还能想到将来。
下一个要点就水到渠成了。
哲学是对人生经验的全面反省
人生就好象航海一样,如果你没有罗盘,就不知道自己往哪里走。罗盘就是哲学,哲学是对人生的经验做全面的反省。人们可以向哲学家借这样的一个罗盘或者指南针,参考他们思考后的见解,也可以在自己内心里面启发这样的智慧,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他的罗盘,只不过他不一定经过严格的训练或者是适当地去反省而找到。
所以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它没有内容。如果离开哲学的话,人生是盲目的,人生变成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很多时候教师不知不觉的在给学生们说“你要懂人生的道理,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这里就有哲学的含义在里面。所以,人生的智慧,它归结为生命历程中不同的抉择。
书的作者傅佩荣用三句话来描写哲学:第一句,培养智慧,这跟西方的传统很接近。第二,发现真理。因为人常常发现变化的事物,觉得非常迷惘,你就要发现变化背后有没有不变真实的东西。比如道家,道就是最后的真实,让你知道这些变化有来源,有归宿。第三,验证价值。价值不能离开主体,不能离开你我他每一个人。
前面培养智慧,然后发现真理,然后去验证价值。这样就会使生活产生具体的改变,懂得自己往哪里走,就像在航海的时候我有指南针,别人说这个路线不好,但是自己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选择。人最怕不知道,这样选择是受风气的影响,受别人的影响,甚至是别人的操纵,结果走的路好像很多人都走,到最后不见得是自身愿意走的路。
由此看来哲学是人在早或者晚一定要碰到的题材。在生命的阶段,尤其是遇到重大的转折点、重大的痛苦、罪恶或者是灾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特别需要能不能有一个方向让我知道我这样做是对的,或者给自身这样一个选择的机会,让自身可以改变生命不同的路线。
哲学性的思维:理性的反省
“人当用理性反省经验的时候,才是真正清醒的时刻”。不过,理性思考有时候是很困难的,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也经常因此,一句“明天再说吧!”到最后干脆不想,就是因为实在想不清楚,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复杂的事情发生。
看书到这里,我想,这不正是阻碍我们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吗?我想学习哲学,应该学会用哲学性的思维,来思考这些事,才能更快的解开这些迷雾。
⑹ 学习哲学的好处有哪些
就是可以提高自己的哲学素质,学会看待问题的思维方法.有利于洞察世界和社会,从而明辨是非.提高自己修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学,哪怕是不愿意思考的人,他的哲学就是得过且过。
学哲学并不能直接给你带来物质利益,但却能让你去思考人生。哲学的基本问题最简单,答案却五花八门,没有定论。
中国人一直都有一样哲学,那就是趋利避害,为了生存、利益而不择手段。这种哲学统治了中国人2000多年,从根源上来看,其实就是外儒内法。外儒教会人们做伪君子,内法教会人们残忍、不把自己当人看。
法家的思想并不是法治抑或法制,其根本其实就是“术”,通俗点说就是阴谋诡计、不择手段。
一个思想如此统一的国度,带给世界先进国家的概念就是——这个国家没有哲学,除了吃饭、做爱,大脑里一片空白。因此,从大国角度来看,中国是唯一没有给世界贡献文明的大国,不管是人文文明还是科技文明。
思想决定行动,思考带来进步
试看西方的伟大人物,都是先有思想,然后才有成就。
牛顿未尝不是一个思想家,爱因斯坦更是如此;一个建立经典物理,一个打破经典,创建相对论。
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大师包括了作家、画家、雕刻家等等,他们都用行动展示了他们的思想,或者接受先进思想,把这些思想融进作品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如果没有洛克的思想,就没有伏尔泰、狄德罗、孟德斯鸠的启蒙运动,没有洛克,也没有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同样,没有尼采的超人理论,希特勒就找不到种族灭绝政策的理论根据。当然,尼采是被希特勒利用的。这里也说明思想的厉害程度。
学哲学,也许会让你痛苦不堪,看到自己的人生际遇,看到周围人们的生活痛苦、焦虑不安,就会感到这个社会没救了;
学哲学,也许会让你快快乐乐,看到的这些情况,其实都可以用社会规律来解释;既然有些情况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你就可以一点一点的做起,或者出国呼吸自由的空气,或者留在国内做一些事情;
学哲学,也许会让你觉得生命无意义,也许会让你觉得生命更有意义。
学哲学到底有什么好处?凭君自判。
⑺ 本学期<哲学>这门课的学习对于我有那些启发 5000
1、了解了哲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和历史
2、懂得了思考的重要性,哲学使人变得智慧,就在于它教会我们要思考
3、哲学无用乃大用,分析一下它的用处
⑻ 哲学专业学什么啊
哲学听起来十分玄乎,甚至就算学了一辈子哲学的老学者,也未必可以瞬间回答究竟哲学是什么。肯定的是哲学是一门追求真理的学科,一门企图消除一切不可知,批判一切不合理,及解答一切问题为基础的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哲学本身几乎没有任何可以限制的框架,虽然说哲学本身所研究的对象,是一切普遍的规律,但是实际上哲学不但关心世界一切的普遍规律,也关心一切边缘的问题。例如几乎很多的边缘性问题及疑问都是首先由哲学家们所提出,然而发展延伸。
目前我国的哲学系主要是属于文科院系,就我国第一所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而言,是创始于1914年。创始之初被称为“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1919年更名为哲学系。先后有著名学者蔡元培、胡适、蒋梦麟、熊十力、唐钺、邓以蜇、汤用彤、梁漱溟、金岳霖、冯友兰、宗白华、朱光潜、冯定、陈康、贺麟、沈有鼎、洪谦、张岱年、胡世华等先后在这北大哲学系执教。
北京大学哲学系主要划分有8个大方向,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学、美学、科学哲学、宗教学等。其中逻辑学属于理科方向,需要一定的高数基础,每年北大哲学系都会招收一定名额的理科学生来学习逻辑学方向。这8个大方向中有划分有许多许多旁支的方向。例如中国哲学有先秦哲学、宋明理学、易学哲学、另外诸子百家各家都属于单独的一个方向。
以下举出部分的旁支方向。例如北大哲学系在中国哲学方面,自建立初期及经历冯友兰先生时代的思想影响下,主要倾向儒家,其次为道家,但依然以儒家为主导思想。从这个事实上去看待,北大哲学系中国哲学研究室忽略了百家中的占有先进性思想的法家、墨家等。西方哲学划分方向有经验主义、唯理论、现象学、英美分析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后现代主义、解释学、语言学、知识论、东西方比较哲学等等(只举出部分)。
伦理学方向主要以西方伦理学理论为主,中国伦理学学术理论研究发展较晚慢,主要理论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唯我论、利他主义、最大的善、幸福主义、快乐主义、伦理学原理、应用伦理学、道德心理学、中西伦理思想史等等(只举出部分)。
北大哲学系的马克思主义教研室主要偏向文献研究及基础理论研究,方向有中国马克斯主义、西方马克斯主义、苏联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文献学、历史唯物主义(只举出部分)。逻辑学有符号逻辑、逻辑学、数理逻辑、现代逻辑、逻辑学等。
宗教学方向有道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比较宗教学等(只举出部分)。科学哲学主要是介于哲学与科学之间,准确地说哲学属于本身所研究的方向就属于跨学科研究,而科学哲学更是明确的指明要将哲学与科学的优点相互补充结合。其方向有复杂性理论研究、科学哲学、科学史等(只举出部分)。
美学主要是论述各种美学理论、审美观、研究“美”普遍性及其性质、或者说研究一切与美有关的事项,其方向有中国美学史、西方美学、中国美学、东西方美学比较、美学原理、艺术史等等(只举出部分)。
以上简单介绍了8个方向,北京大学哲学系的这8个方向是由入学(哲学系)学生自主决定的,个人偏好喜爱那个方向最后就可以选择哪个方向作为自己的主攻领域,自从2000年开始哲学系教学制度是要求每位哲学系学生必须每个方向都学习后决定选择,而2007年开始制度改变为除了逻辑学方向以外每个领域都必须学习后选择。而哲学系的毕业文凭分为哲学学位、逻辑学学位、宗教学位,8个方向中除了逻辑学和宗教学以外,其余6个毕业都属于哲学学位。
简单的理解哲学系,哲学系首先研究学习的对象是思想史,是世界各地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及其理论,通过研究思想史学习各种思想后,结合实际及现有的人文及自然科学建立新的理论体系创新、批判或继续研究思想史。因此哲学史也可以称呼为思想史,哲学系也许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称其为思想系,专门研究各种思想理论的学科,哲学系所培养的对象及技能有两种一是思考、二是思想史,而思考模式是通过研习思想史达到的。建立哲学思考能力是为了进一步继续研究其他各种社会问题、自然科学问题所准备的。
⑼ 请哲学系的同学回答:你们从大一到开始都学什么呀我想学哲学专业的课所以想补一补基础。多谢!
大一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哲学 逻辑学 。。。其实还蛮少的 然后要学回答习西方哲学史 伦理学 美学 中国哲学史 ,哲学宗教不分家 还要学习一些宗教方面的 比如宗教学导论等等 当然还有其它一些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