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觉呼吸课程
❶ 想练习发声,不知道具体怎么训练,每天练多久呼吸训练多少次要做哪些项目,请老师指点!…谢谢
练自己的肺活量,多游泳,多跑步!多看一些音乐录影带,看一下其他歌手唱歌时的口型,多模仿!多唱,多练
最好找一个专业的老师,指导一下,才不会误入歧途,不会把声带损害,要注意唱歌时不要多用自己的声带,要让自己的声音传的远而稳,注意运用气息,否则会使声带生茧
歌唱是一门艺术,要想提高儿童表现歌曲的能力,应给予他们唱歌技巧的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唱歌的姿势、呼吸、发声和咬字等各方面的要求。
一、唱歌的姿势
正确的唱歌姿势,不仅是歌唱者良好的心态的表现,而且还关系到气息的运用,共鸣的调节以及歌唱的效果,在训练时,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做到两眼平视有神,下颌内收,颈直不紧张,脊柱挺直,小腹微收,腰部稳定。
二、唱歌中的呼吸
首先是吸气,在做呼吸练习时,先做好正确的演唱姿势,保持腰挺直,胸肩松宽,头自如,眼望远处,从内心到面的表情都充满情意,然后,“痛快地叹一口气”使胸部放松,吸气时,口腔稍打开,硬软腭提起,并与提眉动作配合,很兴奋地以后腰为主,将腰围向外松张,让气自然地,流畅地“流进”使腰、后背都有“气感”,胸部也就自然有了宽阔的感觉,比如用“打呵欠”去感觉以上动作。
但呼气时不准过深,否则使胸、腹部僵硬,影响发声的灵活和音高的准确,吸气时不要有声响,反之不仅影响歌唱的艺术效果,还会使吸气不易深沉,影响气息的支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两肋扩张,小腹微收的习惯。
三、发声练习是歌唱发声的一种综合性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唱歌必须以最基本的发声练习开始。
1、做获得气息支点的练习,体会吸与声的配合,利用科学的哼唱方法,体会并调节自己的歌唱共鸣。
2、学会张开嘴巴唱歌,上下齿松开,有下巴松松的“掉下来的感觉”舌尖松松地抵下牙。
3、唱八度音程时,从低到高,母音不断裂连起来唱,口咽腔同时从小到大张开。
4、气息通畅的配合,发出圆润通畅自如的声音。
四、咬字、吐字准确、清晰
发音练习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完善地演唱歌曲,所以必须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正确地掌握语言的回声,明确汉字语言的结构规律,将歌曲曲调与咬字吐字结合起来练习。练唱时,将每个字按照出声引长归韵的咬字方法,先念几遍,再结合发声练习,以字带声,力求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演唱时发元音的着力点,应尽量接近声区的集中点,使三个声区的共鸣得到衔接和灵活调整。
歌唱艺术是声音与文学相结合的艺术,我们唱好歌曲,不能只讲声音,不讲感情,反之也不行,我们应对歌曲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以及词曲作者、歌曲的时代背景,有个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再进行适当的处理,把歌曲的艺术形象准确完整地再现出来,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怎样唱高音
一、人类歌唱本能
你听过雨夜盲女的哀曲吧?也听过快乐的男女山歌对唱吧?这些人从未受过声乐训练,全他们的歌声也同样令你感动,因为他们完全发挥了自然的歌唱本能。我在前面所谈的关于呼吸、发声、共鸣、高音的问题,一切都逃不出自然的条件,连带着一切物理条件,都是根据自然而产生的。遗憾的是,我们却往往摒弃这种自然的条件,而去苦苦地找寻一些“捷径”、“秘诀”,那是很可悲哀的事。
歌唱家在歌唱时,喉头的作用虽属,但心力也可左右它。在歌唱时,喉头的动作完全是自发的,歌唱家歌唱时,想唱什么音,声带张力与振荡次数就会完全与 思想吻合。发声时当然还要用横膈膜、腹肌、肋骨、喉舌等快速的力量。一个初生婴儿,根本不知道这些事,却能把那些力量用得很好。当他哭的时候,哭得很伤心;他笑时,又会发出悦耳的音调。由此证明,人生本来就有一种天赋的能力,能够自由自在地并带有表情地使用我们的嗓子。
二、先喊出高音来
我们做任何一种运动,比如推铅球,一定要先有举得起铅球的力量。练武术的人为了增加手脚的力量,先练挑水,手脚有了力量后,才可以在舞大刀时不至于脱手飞了出去。
我们的声带,要能够抵抗下面送上来的高压,才能发音。有人问,在高压的情况下,声带发出声音会不会发生喊叫的情况,会不会喊破声带呢?不会的,只要保持正确的呼吸及歌唱姿势,是不会喊破的。至于高音的位置及掩盖问题,你的高音还未喊出来又怎样去定它的位置呢?
我们先由下喊起,半音上去,#f2、g2、#g2为止,五个音成一组。开始不要喊太多,因为一上来你的呼吸和歌唱姿势未必对,要边唱边纠正,等各方面都配合好了,不妨多喊一些。等#g2唱好了以后,a2是另外一种呼吸方式。我们知道唱高音时要把气息用高压的方式压上去,实际上在这时要用到腰部的气(见下节),用腰部的气喊好了a2后,再用同样的气喊降b2。
一般来说,唱高音声部的人的高音是天生的,只是我们不去用它罢了。一个女孩子从未受过声乐训练,一般只能唱到f2,但当她突然碰到一件恐怖的事情时,他会情不自禁地尖叫起来,而这一声尖叫,可能到达highC的f3,但平时无论如何她也不会发出这么高的音来。所以不要有顾虑,要大胆地喊出高音,多喊是有好处的。
三、呼吸及姿势
我们如果也有机会碰见一件十分令人吃惊的事而失声尖叫,我们一定要记住那个喊叫的姿势,再拿来唱高音,那就对了。
唱高音不同于唱低音,是将气压成一条细线,冲击声带。当横膈膜的力量已经用到顶点,而无法加压时,就须用腰力。前面讲过,肺叶比肺尖大,也即是下面比上面大,上面的肺尖被肋骨向外扩张。用腰力,是先用手叉腰(这时不必注意腹肌,在吸气时它会自然地起作用的),把气吸到腰的四周,感觉到前后腰部膨胀起来,然后把气闭进来(张大口,见图七),用力把腰及肋骨向里一收,胸部向上一挺,你会感觉到压力压住了上颚,这就是用腰力的方法。
前面讲过,f2--#g2我们用腹肌的收缩来增加压力,到了a2就用腰力,到降b2时,因为只需要少量的气(但是要用高压力的气),只要将上唇照打呵欠的样子张开就行了,要露出少许上面的牙齿,舌尖平放在下面的牙齿上,就能唱出降b2来了。由降b2以上,到highC以上的音,方法与降b2是一样的。
这里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用腰产的力唱高音。
用腰部的力来唱高音,等于将一个长形的气球充满气后,用手将下半部一捏,那上半训就胀满起来,这好比是横膈膜已上升到顶点,不能再上升。我们将腰部吸满了气,然后整个腰部及下面张开的肋骨向内一收,胸部挺出,就好象用手捏气球的作用一样,产生了一股强烈、上升的气流,而这正是我们唱高音要用的。
四、Close及掩盖
从前学唱歌的时候,当唱到高音,就要Close!当时真是“如入五里雾中”。而这个字,中国至今也还有人在用。由于对Close的真正含义搞不清,不知道害了多少男高音,也糟蹋了许多好的声音。
我对Close的见解是:关闭下面的共鸣箱,而打开上面的共鸣箱。我们唱高音时需要头腔共鸣,那就得提高软盖。我们开上唇,目的是提高软盖,同时还要用腰力来顶开软盖。至于今天国内有人用“掩盖”这个名词,我认为比较好,它的意思是高音不可太白,要多少有点掩盖,就好象上面有一只碗,复盖着高音一样。
我曾经向许多老师求教对Close的解释问题,但都得不到结果。后来去意大利,请教了一位老师,回答是:我们意大利从来未听说过这个字。试问:“关闭”了怎样唱歌?至于今天我们用“掩盖”代替“关闭”来解释Close,那是很明智的。当我们唱高音时,我们的上颚向上提,软口盖升高(打呵欠状),气压向上挤,聚到上面,形成一个象教堂那样的圆顶空间,也就是要让气体充满这个空间,这样,才会发出漂亮的高音。如果上面不打开,空气上不去,哪里还有高音呢?所以,用“掩盖”也表示了声音向上集中的意思。我们可以再作一个试验来找到这个感觉:当我们打呵欠的时候,会感觉到上颚部分有凉飕飕的感觉(平时感觉不到的),那就是上面有了一个空间,气息也进去了。
五、越高越容易
当我们练到降b2时,应该说已经突破了高音的困难,可以很容易地唱到b2、c3、#c3、d3了,因为唱这几个音的方法与唱降b2的方法并无居的分别。唱降b2时喉咙已开得比较小了,因为嘴越是张大喉咙越小,所以,不用害怕更高的音,所需要的是急速的气来支持高音,而急速的气,是靠平时的刻苦的气息练习得来的。
六、支点与对抗
如用双手举起一副石担,我们的脚是向下踩的,土地是起向上托起的作用;我们的手向上推,而石担又是向下压。于是,这里就有四个方向的力,脚和地面产生了一种对抗,手和石担又产生了对抗。我们人的身体等于气柱,小腹和声带是气息的两个支点。气息往上走被声带挡住,这里也有“力”的对抗问题。那么,在歌唱时小腹的支点有无变化?如果有变化是向上,还是向下?关于这个问题是有争论的。
唱歌时,气息不停地向外流出,气柱越来越短,同时,小腹也向内收进来,帮助压迫肺中的气产一定的流量呼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把“支点”老是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而不随着气息的运用向上移动呢?但我们不可忘记,虽然“支点”随着气息的呼出不断地向上移,还是要保持住那向下压的力量。试想,我们如果要拿到高处的东西,伸长了手仍拿不到时,那么就要在脚下垫一个箱子,如果还是拿不着,只能再加一个箱子,这样“支点”不就提高了吗?怎么可能停在下面不动呢?
我在新加坡听过一个女高音独唱,她是代表加拿大到各国作巡回演唱的。但她唱到高音时,脖子拉得长长的,让人看了很不舒服。原来她是专唱德国Lied的,德国派唱法主张“支点”永远在腹部不变。试问唱高音怎么可以把音管拉得那么长呢?
我们再看看前面所述的打气筒原理,活塞柄不断向上推,活塞也随之渐渐地上去以保持筒身的压力,气息则从筒口喷出。如果将气筒打气比作人体的歌唱活动,即是说,横膈膜和声带的距离越来越短,所以支点也逐渐改变位置,怎么可能老停在固定的地方不动呢?
七、用工具来测验
用一块木板,长度比我们的肩宽一些,宽度比我们的鞋子长度稍宽四角打一个洞,用两根绳子穿过洞,绳子的长度与我们垂下的手指处相齐(参阅图八)。我们站在木板上,吸一口气,然后将气闭住,张大口用力拉绳子,就可以感觉到什么叫对抗了。这时,我们的脚增加了与地面的对抗,同时也了体内的气息与声带的对抗,这样高音更容易出来。我们还可用可口可乐的空铝筒(空啤酒筒),剪成象邮票大小的铝片,将两片铝片合起来(用手将铝片弄得稍弯曲一些),于是合起来的铝片当中就有一个缝。再在铝片的一头夹上一片旧绸布(可叠成三根火柴那样宽),然后用铁丝将铝片绑起来,就成为一个哨子。你试吹一个低音,再吹一个高音,从这一比较中就可以感觉到唱高音的气息和姿势了
怎样唱歌
一、气息
说道这个话题,就有些茫然,因为这是最不好用言语表达的东西。我在唱歌之前,练美声两年,给我的感悟很深,气息基础对我的帮助很大。一般没有学过声乐的人发声很平,就用平常说话的位置(嗓子)发音,我们叫它声音发“白”,没有色彩、没有过滤。以下我就表述一下美声练声的方法。
声音应该以小腹为根源,想象声音透过后脊梁,到脑后,到口腔后根,整个声音应是竖立的,靠后的。请找一找这样的感觉:你大口咬一口苹果,露出上牙齿,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时,发出“嗯”的声音,感觉声音在口腔后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这就是美声发声的一个共鸣点。接下来把气息下沉,小腹膨胀,稍在小腹用力一顶,在刚才的位置发声,男声喉结压下,女声多注重声音在脑后靠上的位置,你会发现声音比以前要大多了。经常靠墙练习有助于发声,因为靠墙可以接触你的后脊梁,让你更容易找到感觉,并且胸腔的共鸣能和墙产生共振,让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鸣的感觉。先从“米~妈”的练习开始,逐步升高,有助于练习高音气息;再从高往低练习,这样反复,总有一天你会找到感觉的。美声讲究“通透”,经常想象自己的声音是竖立的,而不是扁平的;另外还讲究的是“共鸣”,声音通过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鸣后,会很圆润、饱满。要体会共鸣,你可以这样做:闭上嘴巴,发出“嗯”的音,稍带点深情的感觉,“嗯”的长一点,会感觉头和胸前在震动,如果气息好,这种共鸣会给你的声音添色不少。仔细听听一些高大的美国人讲话,就会知道什么叫胸腔共鸣了(外国人的胸腔结构更容易产生共鸣)。
另外我还要提到的是肺活量,歌手演唱需要较大的肺活量,比如一些很长、不换气的某句旋律,可不要唱完以后面红耳赤、只喘粗气。肺活量要经常锻炼身体才能保持。还有就是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弥补一些肺活量不足的现象。首先就要练气息,好的发声方法它能很好的控制声音通过嗓门的流量,比如唱到“……不怕你背叛我……”这一句时,气息不稳的歌手可能一下就把“怕”字的音以爆破的方式唱出来,一下就把本来肺活量不足的气放跑了,如果后面有不换气的长句不把他憋死才怪。而气息功底好的歌手能控制这些爆音的流量,演唱时话筒也不会出现一些扑声。所以我建议大家练声的时候嘴前放一盏蜡烛,尽量练声时保持蜡烛不摇晃吧!这样你的气就会保持在你的体内长一些时间。想想你是一直往外呼气坚持得久还是憋住不出气保持得久呢?当然这还需要歌手要放松,不要紧张,一紧张,心脏跳动加快,你的气息就更稳不住了
这里我只能讲这么多,这些是要靠感悟的。不过我要提醒的是,练声是演唱流行歌曲基础,千万不要用练声的方法直白的演绎流行歌,那样就过于做作,就会像阎维文唱“一无所有”。
关于流行歌曲的用嗓,我的观点是只要符合歌曲意境,要喊要破也未尝不可,但这些都是美声中绝对禁止的,所以我们要取长补短,因为我们不是为了唱美声而练美声,我们是为了唱好通俗才练美声,就像武术要练马步一样,你见过打架的时候蹲着马步打的吗?
有朋友说这样的表述很难理解,要我说说流行歌手里谁的气息很通透,就照着感觉去学更容易领悟,这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个人认为,女歌手你们就多听一下“张惠妹”的吧,她可是天生通透的气息;男歌手就多揣摩一下“满文军”的吧,他可是真正靠气息在唱歌的,另外,张学友的气息很好,但对于教学,满文军更适合
二、高音
这是朋友们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用他们的话,因为高音“够拽”,呵呵!再次补充一下,好的演唱要综合很多方面,不能说高音越高就是唱得越好。确实,很好的高音能给歌曲的高潮部分增添渲染力,但奉劝朋友们不要只知道高音的价值而忽略中低音,其实饱满的中低音也很有感染力
唱高音的时候,气息一定是以小腹、丹田为根基的,京腔讲究“丹田气”也是指的这种发声位置。
找找感觉1:如果你是一个女孩,鞋子上突然有一只老鼠,你会怎样?估计会“啊~”的一声长鸣,并且还有“假声”的发声位置。等你平静之后,你在“啊~”一下看,大多数再也“啊”不上去了。为何?因为你收到惊吓的的那一刻,你的小腹在紧张,(想想被惊吓的感觉,是不是全身肌肉绷紧?)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根基,加上一股强大的气流(可以理解成唱歌的气息),直冲嗓子眼,声音不高才怪。所以,你可以把飙高音的感觉理解成“紧张”、“振作”,记住,一切以小腹为根基,要唱高音不是抬起头往上扯的,是感觉重心向下的一种反弹力。
找找感觉2:见过橡皮水管吗?要水管里的水飙向更远怎么办?掐紧水管前端,缝隙一小,压力增大,水就冲得更远。其实高音不一定要音量很大,有些歌手演唱高音时唱出很大的声音,我们说那是用力气和肺活量在唱,而不是在用气息和技巧在唱。想象水龙头理论,应该可以悟出些道理。
找找感觉3:地上有一块很大的石头,把它搬起来吧。你一弯腰,嘴里数数:“一、二、三、走……”,我想这个“走”字你一定用了气息。我不多说了,感觉一下吧,身边有些什么重的……呵呵!这只是一些我创立的让你感觉气息的方法,不正规,但很有效。
还要告诉大家一点,表现高音的能力与你本身嗓子条件有关,如果嗓子天生高亢是很大的优势,比如“孙楠”就是典型的高嗓子,高音演绎不会那么费力。嗓音条件不好的歌手就要靠大量的气息和方法了,但不管是嗓音条件好或不好,声音都是通过气息唱出来的,就像香烟要通过过滤嘴一样,声音过滤一下会更美。
另外我还告诉大家一种心理方法,高音时想象你是在面对广阔的大海高歌,望不到边的海天一色,这样的风光不值得你大声呐喊吗?
三、锻炼肺活量的方法
造成肺活量检测数值连年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没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锻炼肺活量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就简单介绍三种。
方法一 经常性的做一些扩胸、振臂等徒手操练习。
方法二 耐久跑练习,注意要坚持经常、跑和呼吸配合、距离适当、强度不宜大。
方法三 练习潜水或游泳,在水中不但手臂要不停的划水,还要克服水的阻力呼吸,是锻炼提高肺活量的好方法。
锻炼提高肺活量的方法还有:踢足球、打篮球、折返跑等等很多。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选择那一种方法,都要持之以恒经常练习才能有效。
以上这些锻炼的机制是:增加呼吸肌的力量,提高肺的弹性,使呼吸的深度加大、加深,提高和改善肺呼吸的效率和机能,从而达到提高肺活量检测数值的目的。
❷ EDC醒觉课程是传销吗
没做过 。如果以入会的形式加入 ,必须缴纳会费或者购买高价产品,通过拉人头、发展下线,而且在亲朋好友中发展,就属于传销。加入 要谨慎。
❸ 通俗唱法的呼吸练习...如何练习
歌曲的演绎是需要很多方面表现的。
第一当然是声音。这是一个很专业的学问,包括气息、用嗓、口腔共鸣、吐词方式等。
第二是情感。这需要歌手对词、对旋律的感悟要强,很多朋友演唱时把全部的重点都放在了声音的部分,而忽视情感,这绝不会唱好一首歌。过分注重声音的原因,是因为歌手的实力有限,演唱过程中老想着到哪里要注意气息了、哪里要注意换气了、快到高音的时候要准备了等,这都是无可避免的。所以,如果唱歌要做到“声情并茂”,练功相当重要。当你练声成熟的时候,演唱时的注意力才会到情感上来。有句话说得好,歌不是用嘴唱的,而是用心唱的。如果发声练到气息贯通、炉火纯青的地步,演唱就更随心所欲的注入情感,演绎歌曲的感染力会更强。
第三是感受。这里再次强调,音乐的感受是天生的,你有多少就是多少,后天弥补的音乐感受很少很少。流行歌曲需要流行歌曲的感受,民歌需要民歌的感受,比如你要阎维文唱“一无所有”,我敢保证会笑翻一帮人!歌手的感受不同,演唱歌曲的处理方式也不同,有的处理得很平淡,有的处理得扣人心弦。这些处理都是很微妙的,比如一个小小的换气、一个强调的重音、一个不换气的长拖音或者一个骤然的收尾……这些就只能意会了。
第四是节奏感和音准。你见过一个3岁多的小孩听到一个旋律就能敲打出加花的节奏吗?你见过一个3岁多的小孩现场演唱,爸爸给他手风琴伴奏,随时改变音调,他进唱的音调都是准确的吗?你见过一个8岁的小孩在没听到任何声音的情况下,要他随时哼出“降E”、“升C”等任何音调的“1”的发音,哼完后在键盘上按下核对完全准确的吗?这就是天分,演唱歌曲需要这样的基础,虽然不要他们那样出众,但一定不能弱。
第五是素质。这就是业余歌手和专业歌手的区别。其实光在声音、情感、感受、节奏、音准这些方面比较,业余歌手有很多不比专业歌手差。差距就在素质。你知道自己唱歌时的形体和表情吗?你可能有个模糊的形象,就是你投入演唱时自己想象自己的模样,而这个形象很可能是你唱的这首歌的原唱的形象。但这些都是你的想象,自己想象的形象几乎是完美的。你知道大家看到是什么吗?你用摄像机拍摄过自己的一次正式演唱吗?其实当你上台的第一个眼神或者第一句话,就能知道你是业余还是专业。这里说的素质还包括对乐理的了解、乐器的了解、对音乐史以及对音乐常识的了解等,当然也有很多专业歌手也不全面,但我个人认为,如果要做专业歌手,就应该贯彻这些,要对得起“专业”这个词。
理解歌词
在学一首新歌之前,有几次你是先把词从头到尾在心里读一遍的?又有几次揣摩过撰词者的心思和他表达的意境?一首歌曲,无论是先有词还是先有曲,双方作者都是认真揣摩对方(词作者或曲作者)要表达的意境和思想,如果到了你这里,你居然完全不理会他们的用心良苦,就这么凭着自己的感觉唱,我觉得不妥。有些个性歌手喜欢按照自己的理解这样表达自我,这种方式不是不好(而且我也喜欢这样),但我会先把作者的意图先搞明白再发挥。再说不是每首歌曲都适合你任意发挥的,有些词曲你找不到更合适的表达,比如国歌。
在你深刻理解歌曲以后,你的情感处理方面一定会好很多,如果你的感悟能力强,你会情不自禁的把某个音唱重,某一个音轻轻带过,一个激情的长音会拖得很饱满……
话和唱歌,除了旋律、节奏、气息,还有其它区别吗?有,那就是吐词的方式。请你随意的用你说话的方式读出“让我一次爱个够”,然后投入的把它唱出来……会发现唱的时候嘴型是向两边打开的,而且要夸张一些。如果你觉得差不多,就是你的吐词有问题。所以唱歌要比说话嘴型要夸张,这样吐词才会更清晰、气息更通畅、更宜于表达情感。
演唱国语歌,还是标准的好。比如“Z、C、S”和“an、ang”和“L、N”的区别是很容易搞混的。港台歌星有时会把个别字故意唱得不卷舌或卷舌,要不就是自己的舌头打不过来、要不就是他们觉得那样不好听,或者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发音。当我们翻唱他们的这些歌曲时,我没有明确的主张,为了模仿,不纠正也行。但如果是要唱自己的风格或比赛,那就要改正了。
关于粤语歌,劝你们还是学好再唱,要不很容易搞笑的。就像我以前唱粤语歌一样,自认为标准,现在才知道有差距。粤语中也有类似与国语中的“Z、C、S”和“an、ang”的微妙区别,不认真学是学不好的。
气息
说道这个话题,就有些茫然,因为这是最不好用言语表达的东西。我在唱歌之前,练美声两年,给我的感悟很深,气息基础对我的帮助很大。一般没有学过声乐的人发声很平,就用平常说话的位置(嗓子)发音,我们叫它声音发“白”,没有色彩、没有过滤。以下我就表述一下美声练声的方法。
声音应该以小腹为根源,想象声音透过后脊梁,到脑后,到口腔后根,整个声音应是竖立的,靠后的。请找一找这样的感觉:你大口咬一口苹果,露出上牙齿,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时,发出“嗯”的声音,感觉声音在口腔后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这就是美声发声的一个共鸣点。接下来把气息下沉,小腹膨胀,稍在小腹用力一顶,在刚才的位置发声,男声喉结压下,女声多注重声音在脑后靠上的位置,你会发现声音比以前要大多了。经常靠墙练习有助于发声,因为靠墙可以接触你的后脊梁,让你更容易找到感觉,并且胸腔的共鸣能和墙产生共振,让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鸣的感觉。先从“米~妈”的练习开始,逐步升高,有助于练习高音气息;再从高往低练习,这样反复,总有一天你会找到感觉的。美声讲究“通透”,经常想象自己的声音是竖立的,而不是扁平的;另外还讲究的是“共鸣”,声音通过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鸣后,会很圆润、饱满。要体会共鸣,你可以这样做:闭上嘴巴,发出“嗯”的音,稍带点深情的感觉,“嗯”的长一点,会感觉头和胸前在震动,如果气息好,这种共鸣会给你的声音添色不少。仔细听听一些高大的美国人讲话,就会知道什么叫胸腔共鸣了(外国人的胸腔结构更容易产生共鸣)。
另外我还要提到的是肺活量,歌手演唱需要较大的肺活量,比如一些很长、不换气的某句旋律,可不要唱完以后面红耳赤、只喘粗气。肺活量要经常锻炼身体才能保持。还有就是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弥补一些肺活量不足的现象。首先就要练气息,好的发声方法它能很好的控制声音通过嗓门的流量,比如唱到“……不怕你背叛我……”这一句时,气息不稳的歌手可能一下就把“怕”字的音以爆破的方式唱出来,一下就把本来肺活量不足的气放跑了,如果后面有不换气的长句不把他憋死才怪。而气息功底好的歌手能控制这些爆音的流量,演唱时话筒也不会出现一些扑声。所以我建议大家练声的时候嘴前放一盏蜡烛,尽量练声时保持蜡烛不摇晃吧!这样你的气就会保持在你的体内长一些时间。想想你是一直往外呼气坚持得久还是憋住不出气保持得久呢?当然这还需要歌手要放松,不要紧张,一紧张,心脏跳动加快,你的气息就更稳不住了。
这里我只能讲这么多,这些是要靠感悟的。不过我要提醒的是,练声是演唱流行歌曲基础,千万不要用练声的方法直白的演绎流行歌,那样就过于做作,就会像阎维文唱“一无所有”。
关于流行歌曲的用嗓,我的观点是只要符合歌曲意境,要喊要破也未尝不可,但这些都是美声中绝对禁止的,所以我们要取长补短,因为我们不是为了唱美声而练美声,我们是为了唱好通俗才练美声,就像武术要练马步一样,你见过打架的时候蹲着马步打的吗?
有朋友说这样的表述很难理解,要我说说流行歌手里谁的气息很通透,就照着感觉去学更容易领悟,这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个人认为,女歌手你们就多听一下“张惠妹”的吧,她可是天生通透的气息;男歌手就多揣摩一下“满文军”的吧,他可是真正靠气息在唱歌的,另外,张学友的气息很好,但对于教学,满文军更适合。
高音
这是朋友们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用他们的话,因为高音“够拽”,呵呵!再次补充一下,好的演唱要综合很多方面,不能说高音越高就是唱得越好。确实,很好的高音能给歌曲的高潮部分增添渲染力,但奉劝朋友们不要只知道高音的价值而忽略中低音,其实饱满的中低音也很有感染力。
唱高音的时候,气息一定是以小腹、丹田为根基的,京腔讲究“丹田气”也是指的这种发声位置。
找找感觉1:如果你是一个女孩,鞋子上突然有一只老鼠,你会怎样?估计会“啊~”的一声长鸣,并且还有“假声”的发声位置。等你平静之后,你在“啊~”一下看,大多数再也“啊”不上去了。为何?因为你收到惊吓的的那一刻,你的小腹在紧张,(想想被惊吓的感觉,是不是全身肌肉绷紧?)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根基,加上一股强大的气流(可以理解成唱歌的气息),直冲嗓子眼,声音不高才怪。所以,你可以把飙高音的感觉理解成“紧张”、“振作”,记住,一切以小腹为根基,要唱高音不是抬起头往上扯的,是感觉重心向下的一种反弹力。
找找感觉2:见过橡皮水管吗?要水管里的水飙向更远怎么办?掐紧水管前端,缝隙一小,压力增大,水就冲得更远。其实高音不一定要音量很大,有些歌手演唱高音时唱出很大的声音,我们说那是用力气和肺活量在唱,而不是在用气息和技巧在唱。想象水龙头理论,应该可以悟出些道理。
找找感觉3:地上有一块很大的石头,把它搬起来吧。你一弯腰,嘴里数数:“一、二、三、走……”,我想这个“走”字你一定用了气息。我不多说了,感觉一下吧,身边有些什么重的……呵呵!这只是一些我创立的让你感觉气息的方法,不正规,但很有效。
还要告诉大家一点,表现高音的能力与你本身嗓子条件有关,如果嗓子天生高亢是很大的优势,比如“孙楠”就是典型的高嗓子,高音演绎不会那么费力。嗓音条件不好的歌手就要靠大量的气息和方法了,但不管是嗓音条件好或不好,声音都是通过气息唱出来的,就像香烟要通过过滤嘴一样,声音过滤一下会更美。
另外我还告诉大家一种心理方法,高音时想象你是在面对广阔的大海高歌,望不到边的海天一色,这样的风光不值得你大声呐喊吗?
中低音
中低音一般要饱满、深情为好。但也像高音一样,很多人欠缺中低音的共鸣。低音是要靠胸腔共鸣和宽大的嗓音结构才能体现的,先天性比较强。以我的经验,低音潜不下去的嗓音是很难练低下去很多,能下去几个音阶不错了。如果一定要录制低音丰富的歌,早上起来不刷牙、不洗脸直接录,声音会下去很多。所以,中低音欠缺的人尽量避免这样的歌,扬长避短,同样中低音丰富的人一定要好好发挥它的潜质,中低音唱好是很迷人的哦!
唱低音要胸前和嗓子放松,用叹气的方式可以加强一些共鸣,实在很低的地方可以加些气息产生口腔共鸣,会感觉声音浑厚一些。但不管怎样,嗓音天生浑厚的人的发挥余地要多得多。
唱中音要多加以润色,包括吐词换气都具有美感,当然这又与感受唱功有关,中低音多听听“蔡琴”的吧。
整体与风格
很多歌手只注意句与句的细节,把演唱的细节单位放在“句”的上面,而不是在整首歌上。
把整首歌画一条起伏的线条吧,你会知道哪里该低调、哪里该高亢了。眼光放高一点,就像足球场上的位置感一样,盯着局部怎么打出长传进攻的有效配合呢?
除非有了一定的实力,否则别谈风格。歌手前期我赞成模仿开始,但不要单一,多唱各种风格歌手的歌,耳濡目染的就掌握了一些共鸣、唱腔以及气息的初步体验,这是好事,到了成熟以后,加上自己的练声和感悟,再挖掘自己的风格是水到渠成的事。
演唱要投入,但投入是要有一个度的,不是要你“使劲”投入,过分伤感或喜悦,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有分寸的投入即可。比如有些类似的词:“……你怎么舍得我难过……”,我就见过唱得痛苦至极的人,那样就没有感染力了,反而觉得好笑。但我也见过一个真正失恋的朋友在卡拉ok唱这首歌,演唱的时候面无表情、唱得很平静,嗓音沧桑,唱腔演绎出来的那种无奈和孤独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我觉得这就是刚刚好的分寸,不需要抱头痛哭。但又有几个人随时能演绎这么到位的呢?这就要靠歌手的音乐感受了。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些朋友在模仿歌星时,不自觉的夸大了明星的特点,比如模仿张学友时,会过分压着嗓子做出那种怪怪的厚实的声音(那时张学友早期的一个特点,现在好像不多见了);在模仿张国荣时,会夸大他的那种大舌头似的靠后的共鸣;模仿王菲时更是那种让人觉得好笑的舌头打结的怪音。其实仔细听听原唱,并没有那么夸张。我就听过一个声音很像张学友的朋友唱歌,每次唱学友的歌的时候都没有把握分寸,后来我劝他多些本色,反而更像原唱了。其实有时候旁观者清,多请教朋友们的意见会很有好处。
另外,情感丰富的人唱歌会比情感平淡的人要演绎得好。与歌曲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也需要歌手的生活阅历丰富。经历得越多,感悟得就越透彻。
颤音
这可是很多朋友追求的东西,呵呵!认为没有颤音就不够专业、不够拽。殊不知颤音在歌曲里只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已,没有颤音就不能唱好歌吗?
颤音,实质是用气息演绎歌曲的时候,强大的气流冲击口腔和鼻腔后部所产生的震动,小腹给予气息的压力产生了气流。我倒不赞成流行音乐一定要用这样死板的方式产生颤音,有些歌星通过喉结的抖动(刘德华)和嗓子眼的一紧一松(张信哲)“做”出了颤音。这些都是一些小的技巧或是一种风格,但在很多高潮部分,他们也具有强大气流的颤音。所以,还是那句话,气息是根本。用了气息,自然会有气流的冲击产生颤音。对于流行歌曲,有些低调的地方不需要像唱民歌一样每个字都在气息上,有时似一种悄悄话,有时像一种无奈的叹息,不会有强大的气流支持你的颤音,这时就需要你用一些小技巧来修饰你的尾音,我认为流行歌曲的颤音表现不完全靠气息顶出来,有时候抖抖喉结,控制嗓子眼里的声音也未尝不可,只要整体在歌曲的氛围之中不受影响即可。
没有颤音的朋友如果铁定对颤音垂涎三尺,就从模仿开始吧――模仿救护车叫唤。好笑吧?这只是没有声乐老师在身边、一种自我揣摩的方法,当然不属于常规的声乐练习。发出“呜呜”的依次循环高低的滑音(稍快),他能让你找到抖动喉结的感觉,慢慢的吧“呜呜”的发音转变成“嗯嗯”的发音,再慢慢的转成“你~”的发音,再唱一些“你”结尾的一句歌……呵呵,这只是一种感受喉结抖动的颤音方式,与气息发声不一样,保准声乐老师看了会气死!但没件事都需要循序渐进,慢慢揣摩,不妨试试。
最后再次发表一下我的观点,我们如果眼光放高一点,这段历史时期流行强调颤音的唱法,也许再过5年后就不流行强调颤音的唱法了。何必为了没有颤音而苦恼呢?颤音虽然能有效的渲染歌曲气氛,深沉而具有穿透力,但我也愿意喜欢听一些质朴、纯洁的声音。所以,只要用心唱就好,也许你会更有特色
❹ 振荡呼吸是什么
传统武术中,练复功即制是练气,调息是为了发力。单独练气得那是养生,不是武术。
武术中有以气催力的方法,是发力的诀窍之一,与气功无关,初学者不需要去理会,因为如果没有学会放松,就算吐气发生也“催”不出力气来。
❺ 呼吸练习的方法有哪些
(1)在准备活动中配合呼吸。体育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多以跑、跳、游戏和专回门练习为主,这答些活动多是周期性运动,应按照周期性运动的呼吸方法进行。
(2)在动作中配合呼吸。体育运动由单个动作和成套动作组成。在单个动作时,应放慢动作速度,以动作与呼吸配合的技巧,掌握呼吸变化;在成套动作中,应先弄清各个动作连接处的变化及其与呼吸的配合,再进行动作。必要时可以放慢动作连接处的速度,然后随技术的掌握逐渐提高动作速度,最终达到呼吸与动作配合的自动化。
(3)在整理活动中配合呼吸。在剧烈的力量训练之后,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工作活性会逐渐下降,肌体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因此,这时的呼吸应以缓慢舒长为主。负荷较大的训练课后,牵拉练习是主要的方式,牵拉时深吸一口气,保持牵拉姿势时慢慢呼气。
❻ 胸腹式呼吸怎么练,希望有通俗易懂的解说
在这里我不讲这么专业,有同学可能会陷入一个误区,认为腹式呼吸就是把气吸到肚子里去,其实不然,我们知道,肺部,才是真正的储气区,无论你怎么吸,气都永远不会钻到腹部,当然,比较吃饭喝水等把气吞到胃里另当别论。腹式呼吸,其实气还是吸入肺部的,只不过着力点不集中在胸部,而主要靠腹部的张驰来控制呼吸。也就是说,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的区别不在于把气吸入哪个地方,而在于气流的着力点在哪个地方。注意,腹式呼吸,不代表胸部就没有反应,其实,腹式呼吸时,胸腔同样是扩大了的,只不过这种扩大不是起伏,而是上下径的拉长,而真正有起伏的,是腹部。 举个比较常见的例子吧,我们在搬重物的时候,往往会先深吸一口气,等到搬完了放下来的时候,可能会感觉到腹部比较酸痛,究其原因,就在于你采用了腹式呼吸法。 由于呼吸法方面大家容易忽视并且容易混淆,所以在这里我就多啰嗦了几句,不要见怪。
讲了气的源泉,下面我再讲讲气流的形状,气流的形状与口型以及舌尖的位置有关系。在这里我要澄清一下大家往往容易陷入的误区。我们常说,吹笛子气要收紧,有的同学就理解为,气要呈平行的一束直线,其实这是不对的,也是不可能的,从嘴里跑出来的气,怎么可能呈一束平行线呢?又不是激光。在任何情况下,吹出来的气都是辐射状散开的。我们的口型的做的,就是控制好这个散开的夹角大小。当然,小一点的夹角是比大的夹角要好的。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我呀,要把所有的气都灌到笛子里去,其实这也是错误的,如果不信,你含着笛孔吹吹看看能不能吹响。笛子的发音原理,就在于气流摩擦音,要有摩擦,就需要有不同的气流,其实气流发生摩擦的地方,就是在你笛孔的外缘。发音的气源也就是吹进去的气+反射的气+没吹到笛子里的气,三者综合发音,我们要做的,就是缩小第三种气,加强前两种气。至于具体的口型,这个不好教,因为每个人的嘴是不一样的,唇的厚薄也是不同的,这个只有靠各位自己去掌握,在这里我提个建议,希望把嘴唇收紧一点,OK? 在这里我提供一个具体的参考,把手指放在下巴下方的外面,如果是男生,大概位置就在下巴长胡须的地方,贴住。然后往下呼气,如果下巴感觉不到气流但手指可以感觉到,应该就是正确的口型啦。(也不知道叙述得清不清楚)
下面要讲的主要是气流与音高的关系。缓吹部分很多同学基本上都能掌握,我就不用多啰嗦。超吹和急吹部分,是个难点,你可能不好控制,要么就吹不响,要么就吹得有杂音,还有就是音阶直接飙掉。归根结底原因都是气流没有控制好。我们说超吹和急吹的气流要快,注意,是快,而不是多!当然,呼呼吹气进去,就算是用尽了力气,也吹不好。我们要做的,是控制它的流速而不是流量。这一点请同学们务必注意。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好比一条河,要让它流得更快,有两种方法,一是缩小它的河道宽度,如果河变窄了,河水自然就比较快了。二呢,就是提高它的落差,瀑布再怎么也比小河流得快吧。把问题回到笛子上,我们要加快气流的速度,一种方法就是缩小风门,第二种方法,就是加大腹部的力度。很多同学只注意到了第二种方法,而忽视了第一种方法,所以吹高音特费劲,如果两者兼用,效果会比较好。
另外还要啰嗦一点就是舌头的运用,可能不知道舌头在吹笛子的时候应该怎么运用,舌头就好比是电视的微调吧。平时在吹的时候,舌头都要平放,但不是完全平放,舌尖要稍稍翘起。舌尖与上下腭以及牙齿都是不接触的。在急吹的时候,可以稍稍把舌尖向前移一点,这样气流的夹缝就会变小,气流自然就急了。所以用好舌头,也是一个比较省气的方法吧。
气流与声音的关系
最后一点,讲下气震音,我以前在前面的教程里讲过,在这里再讲一次吧。这次略讲,气震,顾名思义也就是通过气来让声音产生震动波。大家如果听过,《星月神话》的话,前面的箫的前奏就运用了气震音。同前面讲的一样,气震音的源动力,也是在腹部。通过快速的张驰变化来达到气震的效果。举个老掉牙的例子吧,比如我们常说的捧腹大笑,通常笑久了会觉得肚子痛,原理,就是气震音。大家可以试着去找一下笑的感觉,不是微笑,而是能笑出声音的那种。
❼ 什么是意念呼吸法
有教言道,妄念占上风者,当修数气法住心。妄念占上风之表现为诸根不定,喜热闹、疑心重、健忘、不愿独居僻静处,散乱频繁等,尤其适合以此法对治。首先,如何修持气之本质?其本质乃为上运之风,风之运行处分为粗细两种:其中粗气风运行处为由脐际至口、鼻之孔隙;细气风运行处为毛孔等处。气本身分两种:一内吸、二外呼。因运行规律吸气向下、呼气向上。其掌握方法为,首先应作此想:当把握修行之要,若无有住心,则难以行持,故思惟以修住心法而发心。其次做前行:自己应感觉风界力大小,如不懂则请教他人。还应适度饮食养身。期间哪怕如法之事尚需减少,更何况行不如法之事。放松心情,若未能专注于善心,则应以无记心休息。 而后正式进入修气阶段。此分锐根基与钝根基。据说锐根者不需数气,只观修呼吸。而钝根者数气同时仍需观修。不过锐者修习数气也是必要,因若把握风之运作度即能快速住心。故两者皆当修数气法。姿势要领:以跏跌式坐于舒适座垫之上,上身自然挺直,默坐片刻。然后调息,呼吸之气口中应有感觉,顿然将风紧抓于口端,微闭口,出入气紧而有力。似铁匠风箱般,将气冷飕飕地吸入至脐际。片刻后,默数“一”,再次将风向上运行。想象气息为白色,离口约四指处极为明澈而住。住片刻,默数“二”,再有力下降,将白色条状气运至脐内,如此数息,尽量做到有感觉,不离意念。如是往复数至“十”。数息量直至未获住心前,则以十为轮数数息,无需更多数量。此外,在讲到“数息纯熟”时,则有一数一、二数一,顺数、倒数四法:其一,当气吸入时,以观住呼吸之意念来数“一”,记“一”数。当吸气结束呼出时,记“二”数。依次数至十;其二,如上二计一数,呼、吸二气算一数; 其三,一记一数,亦可二记一数,按顺时呼吸法计数; 其四,数气一次记为“十”,数气二次记为“九”,数气三次记为“八”,依次倒数。何时数气娴熟,若心念不流散而数气,以“十”为单位从一数至十,以“百”为单位从一数至十。当专注于呼吸气时,所谓“念着了知呼吸”。宜长呼则长,宜短呼则短。又当专注出气时,从脐间上升出口、鼻外处距半尺,一尺或五尺,专注并了知。入息也当如此掌握。所谓“了知体内粗凹凸处与粗孔呼吸”,是指出气如何从脐部开始,经肠、胃呼出,又如何从口、鼻、喉吸入下运至胃等。专注于此,如是了知直至毛孔等细微凹凸处之呼吸运行。如此修习期间应根据各自身体状况而定。一般情况下,体质虽有上、中、下之分,然于短座修习,三者修法皆当一致(此一座概念,作为初修者而言,为步行一箭或折半之遥所需时间)。晚上可进入常态,以有利于身体方式下,随意入睡。白天在一定时间内注重修习。若过分放松修习,易导致散乱、昏沉、困觉缠绕,并念头外散。若过度精进修习,则对身心不利,应随时观察身体量力而行。如有微细不适感,则立即修平息之法,勿强忍。若无有身体不适,则可逐日增一座修习。若身有不适感,睡眠少,可减少修习座数。于非修习时间,当平静休息,勿于同一座位连续修习两座以上,白天不打盹,一切行为稍微缓慢而行。生住心次第有四:第一,虽专注于意念,但若吸气时,无法下行,感到受阻,有时无能摄持意念。呼气时,意念无感触。易忘记呼吸数,意念难以掌握气息。第二,座上大部时段,能记住气数,吸入无阻畅通,冷飕飕地进入。呼出随意念同行,如同稍会骑马一般,以意念控驭气息。第三,记住气数。吸入之第一口气,有冷飕飕之感。若无上返,则感到气冷飕飕地停留于此处。再向上行从口中呼出时,想象连嘴带气有一种引力向外拉出。上半座至下半座稍感舒适。第四,吸入时,若身体有下陷之感,一种前所未有之感受突然周遍全身。或者出气时,想象白色之气从口中直直地呼出,身体逐渐有上提之感,一种舒适感遍及全身,内心感受喜悦,意念可摄持气,如同骑术娴熟之骑手如意而行。出入息亦能掌握自在。 住气程度有四种特点:一.数量特点,数气一百四十至两百以上,仍如同初始般舒适;二.行持特点,虽放松,呼吸气意念亦能感觉;三.舒适感特点,没有放弃安住心之前,喜悦感遍及全身,起身亦有一定舒适感;四.喜悦感特点,自然而然欲笑,不欲离去,感受此觉而真实住心,对佛法生起强烈信心。既或站立,心不外散,并产生一种若他人亦能修此法该多好之念。无论处于散乱或安住何种状态,均有去病之想,并获寂定之想及无戏之想等。其稳固方法为:根据个人体质情况。若感觉舒适,则可减少座数,增加数气量,延长时间,观修数天后休息。若感不适,观修一天后休息。如何掌握其量?第一天上午修习一座,观修单气四次,下午亦如是。第二天上午修两座,观修单气六次,下午亦如是。第三天上、下午各修两座,观修单气各八次。第四天上、下午各修三座,观修单气各十次。第五天上午修四座,下午三座,观修双气各十次。修数气法时,若感疲倦乏力,一修便觉惧怕,头感渐沉,身发颤、失眠、亢奋等,总之无论出现何种不适之感,当立即休息。停修时限一般连续休息数天。以后每傍晚、早晨修一座,每天上下午分别修四至五座,数气量为四十至一百以上。数月如是修,勿过度修习,还可做一些不违犯佛法之事。若无暇也可于早、晚修习。如此按原修习方式,饮食应适量,交往善友、居于舒适之地、放弃繁杂事务。于十日左右时间内,每日修一小座后休息,增强体质。晚上修习,只行少量其它之善。待体质正常时,晚间或白日于感受舒适时,以此促进修行,一般以白日为佳。第一天修三座,每座数气一百次。直至十天内每天如此修三座,不增时间,而观修数气则每日多于一百次。期间,连用餐时间也不能会客,如睡眠减少、微感不适,则当休息。之后如无不适,可继续修习。何谓数气到量?直至数气千次,心不散乱,不忘数气,处于极喜状态。如能作到此点,证明已超越数气之地。此后,不数气,只专注呼吸规律,注意气从右鼻孔出或左鼻孔出,或专注气从左鼻孔吸或右鼻孔呼(亦可右鼻孔吸或左鼻孔呼)。 修数气法之功德:可迅速消除分别念,无须勤作获得寂止,亦能生无勤胜观,而得止观双融,速生无分别智慧。直至未获殊胜功德前,恒时病少、长寿。有教言道: 清晨起时修数气千次, 若能恒时坚持数气法 则能纾解一切众疴疾 获得如同日月般长寿
❽ 怎样训练气息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声的动力。
1、呼吸练习目的:掌握横膈膜呼吸方法,练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使呼吸能支持歌唱。
标准:流畅、自如、稳定,寻找与嗓子合作的感觉,以腹式呼吸为主。
(1 )、吸气:
A、用鼻子闻花的感觉来深吸气吸气时将小腹完全放松,边吸边向外膨胀,自然缓慢的将气息吸进小腹(意守“丹田”),小腹鼓则为吸气,小腹收则为呼气。
B 、用数数的办法练习快速吸气、换气嘴里不停地像喊操那样按“四八拍”数数,声音不要太响,数与数之间要停顿,不去想怎样吸气和换气,只要有节奏地数,留意腰部的“缓劲”和小腹起伏的动作,气息就自然而然地被动地吸入。
( 2 )、控制:
A、“慢吸 5 秒——停息 5 秒——慢呼 5 秒” “慢吸 5 秒”时,意守小腹缓慢地鼓腹吸气;“停息 5 秒”时,收复提臀,腰围膨胀,不吸气却想着吸气的感觉;“慢呼 5 秒”时,腰围保持吸气的膨胀感,意念向上缓慢地呼气。
B 、“打哈欠” 体会“打哈欠”时“气息回流”、“气息倒灌”的感觉,亦是控制气息“吸着唱”的感觉。
C 、"S" 音吹气 门齿轻合,嘴唇咧开,舌尖抵下齿背。小腹深吸气后,让气息从齿间细长,均匀,缓慢地摩擦而出,发出不出声音的 "S" 的送气长音。此时注意力放在腰、腹之间,体会气息的饱满状态。
D 、“惊讶”与“惊呆” 人在“惊讶”时气息是呈静止状态的,不吸也不呼,不进也不出,在此基础上延长时间就是“惊呆”的感觉,这时能明显感觉腰腹之间是扩张的。在坚持“惊呆了”的感觉时,就可以随意活动下巴,这是练唱者尽快体验和掌握发声阶段“吸着唱”控制气息的方法。
(3)、流动:
A.叹气练习 深吸气后略做停顿,然后从胸口“嗓子眼”的位置,以叹气的感觉发出一个无声的“嗨”字,将气息痛快地叹出来。“叹气”时下巴、舌根、颈部一定要有“懒洋洋”的感觉,让腔体等着气息和声音的到来。
B、哈气练习 吸气后略停顿一下,然后张开大嘴向前哈气,主观想着边“哈”边“吸”,去建立“又呼又吸”的感觉,这时腰的周围明显膨胀。
(4)、换气:
A、练习数数儿,找换气的感觉。
B、练习“狗喘气”,体会横膈膜在呼吸换气中快速颤动的情况,此时下巴与喉结往下掉往下沉,是一种“懒洋洋”的松弛状态。
2、呼吸的发声练习 (以下练声曲均可在最容易发声的音区里唱(中声区),半音升降上下移动,始终要保持平静、兴奋、不急不躁的心态。)
练习一:4/4 5 4 3 2 | 1 ——— || U
目的:通过这条练习寻找“吸着唱”的感觉,熟练后换成其他母音唱。(a, o, i , e)
要领:
A、小腹处平静地吸气(鼓腹吸气)
B、双唇拢成吹气状的口形唱U母音,音色略暗。
C、发声时感觉声音随着气流源源不断地顺着咽腔通道“吸”进胸腹之间,后腰后背有轻微的 吸气膨胀感。
练习二:4/4 1 2 3 4 5 4 3 2 | 1 ——— || m
目的:寻找咽腔与鼻腔产生共鸣振动的感觉。
要领:
A、松小腹,快速轻柔地鼓腹吸气。
B、双唇合拢,下巴与前颈部完全放松,保持懒洋洋的状态。
C、用“贴着咽壁吸着唱”的感觉对气息加以控制,在意念里有一种气息被横膈膜往下“吸住不动的静止”感。
练习三:2/4 5 3 4 2 | 1 ——— || a
目的:建立气息流动的感觉。
要领:
A、用“叹气”发声的感觉起音。又称做“舒气起首”、“软起首”。
B、下巴与前颈部“懒洋洋”地放松,且以均匀、缓慢的速度源源不断地向下“叹气”,感觉“嘴里的气儿与胸腹之间的气儿相通”。
C、感觉声音贴着咽壁往胸口“落”,气息源源不断地顺着咽壁流入胸腹之间。
D、发声时声带与喉结没有任何感觉,“忘掉你的喉头,注意听咽腔‘落底’的音响。
E、切记声门不能漏气,而是感觉气息绕过喉头从后面的咽腔通过。
F、寻找“又呼又吸”的声音流动感觉。
练习四 2/4 1 2 3 0 | 3 4 5 0 | 5 6 5 4 | 3 2 1 0 || m i ma m i ma m i ma m i ma
目的:建立快速换气的感觉。
要领:
A、在“贴着咽壁吸着唱”的感觉中,用“内视、内听“的感觉,在咽壁的共鸣位置上去找混在气息中松弛明亮的音色和上下通气的状态,且声音要唱得连贯,音量力度要均匀。
B、在休止符上换气时,要留意小腹的弹性和腰一缓劲儿的换气动作。
C、发声时喉底打开,音越高,胸越松,胸口越通气。 歌唱呼吸要领口诀鼓腹吸气沉“丹田”,贴着咽壁“吸着唱”。胸口松开向下“叹”,气沉腔底腰扩张。“又吸又呼”声流动,气向下“铺”因向上腰一缓劲儿就换气,被动换气不用想。“关闭”高音气倒灌,腔体松开“一米长”。
❾ 一节普拉提课大概几个体位比较好保持几个呼吸
四个比较好:
1、热身 腹部包括上腹4个动作
2、下腹4个动作 全腹2个动作
3、背部 上4 下4 全2
4、侧身回左侧4 右侧答4 拉伸结束
❿ 腹式呼吸时喉咙是什么感觉(主要是练来唱歌的,听别人说练这个很舒服,可是练了一阵子,反而觉得喉咙痛)
我是学音乐的 我教你
用气其实就是 腹式呼吸 外国人都是这么喘气 0.0
1、先坐下 直起腰 然后想象你现在正平躺在床上(实在想象不出来就躺下)
2、你躺着的时候 是全身放松 这时候呼吸靠的并不是肺的上部分 (你可以躺下试试,看看吸气的时候是不是肚子在一起一伏)
3、等感觉到全身放松的时候 把两手放在两侧肋骨上 模仿躺着时候的吸气 这时候如果做对了 肋骨就会向两侧伸张 而并不是胸往前或往上扩张 用手能够感觉到(这并不是肚子喘气 而是将气吸到更深的肺的底部了)
4、这时候是关键了 如果做到肚子能够吸气了 就站起来 再做一次 这时要对着镜子 看看吸气或呼气的时候两个肩膀动不动 如果动就不行 这个要求肩膀不能动 (你看看哪个歌星唱歌的时候不是稳稳地唱)
5、接下来是呼气了 当气吸入你肺的底部时 小腹收力 用力把气挤出来 (你可以试下 当你小腹用力时 气自然就从你喉咙里出来了)
6、这要经常练习 如果过你是学生 那就在上课的时候坐端正练下呼吸气 前提是不能影响正常课程 如果你工作了 就在无事的时候练下
7、当练好呼吸气的时候 就是唱歌的时候了 这里要注意 唱歌都是用气唱 而不是用喉咙用力挤出来的声 要不然那些开演唱会的 唱个一两首就歇菜了 当你呼气的时候 声带会振动 声音自然就出来了 而且这种声音更好听 更自然 但要慢慢的往外把气顺出来 不然一下子都出来了 那就没气唱剩下的了 高音的时候吸得深一些 小腹多用力 (但千万千万不要在喉咙上用力) 高音就上去了
呼呼 写的比较多 但一实践起来是非常简单的
我当时老师教的时候 用了一个上午就会了 很简单的
再有不会的 给我发消息
祝你好运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