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采上海课程
『壹』 2013年上海中考英语 急求!!如何将成绩从125提高至145
我这次一模英语142分,作文满分,其实只要知道评分标准就不难。中考英语作文的评分是8+8+4,,8分内容分,8分结构分和4分文采分。
1、内容分的话,如果有参考问题,则必须将每个问题都回答到,一般是三个问题,每个回答2分,在三个问题中,至少要有一个问题的回答要在答句基础上在以2句话左右补充,逻辑关系清楚,这样的话8分一般就能拿满。
2、而结构分其实和内容分差不多,三个问题不能漏,开头结尾必须有,结尾没有是常犯的问题,但其实只要有一句话作结就够了。
3、不能有拼写、语法、标点的错误。拼写1个扣0.5分,同一个单词的重复错误不重复扣分,最多扣4分;标点2个扣0.5分;语法一个扣0.5分。
4、文采分其实不难拿,在上述3点都做到了的情况下,一般就已经能拿到2分文采分了,剩下的2分一般只要在文中出现几句不同的从句就可以了,保险起见个人认为至少要有3句。如果你有本事用到高中语法如倒装、虚拟语态等是一定能加分的,另外还有用一些稍显生僻的词,如当你用very的时候,就可以用extremely代替等等。
于是,在一篇文章没有任何语法、拼写、遗漏参考问题等硬伤的情况下,做到第4点就能拿18~20分了,但是具体是要看批卷老师,像这一次一模我的老师有参与评卷,她给出的最高分只有18分,我还暗自庆幸自己的作文没有到她手上,不然就不一定是满分了。。。
听力的TF在放听力前先都看一遍,做到心中有数,还有就是不要钻牛角尖,应该不算难的。
完形选择和首字母填空是要靠积累的,在熟背考纲单词及词组的同时要增加阅读量,可以试试看读读妙语短篇的B、C组和英文报(个人推荐ssp初中进阶版),不一定要做题,多看看文章培养语感就可以了。
『贰』 2013年上海中考英语 急求!!如何将成绩从125提高至145
我这次一模英语142分,作文满分,其实只要知道评分标准就不难。中考英语作文的评分是8+8+4,,8分内容分,8分结构分和4分文采分。
1、内容分的话,如果有参考问题,则必须将每个问题都回答到,一般是三个问题,每个回答2分,在三个问题中,至少要有一个问题的回答要在答句基础上在以2句话左右补充,逻辑关系清楚,这样的话8分一般就能拿满。
2、而结构分其实和内容分差不多,三个问题不能漏,开头结尾必须有,结尾没有是常犯的问题,但其实只要有一句话作结就够了。
3、不能有拼写、语法、标点的错误。拼写1个扣0.5分,同一个单词的重复错误不重复扣分,最多扣4分;标点2个扣0.5分;语法一个扣0.5分。
4、文采分其实不难拿,在上述3点都做到了的情况下,一般就已经能拿到2分文采分了,剩下的2分一般只要在文中出现几句不同的从句就可以了,保险起见个人认为至少要有3句。如果你有本事用到高中语法如倒装、虚拟语态等是一定能加分的,另外还有用一些稍显生僻的词,如当你用very的时候,就可以用extremely代替等等。
于是,在一篇文章没有任何语法、拼写、遗漏参考问题等硬伤的情况下,做到第4点就能拿18~20分了,但是具体是要看批卷老师,像这一次一模我的老师有参与评卷,她给出的最高分只有18分,我还暗自庆幸自己的作文没有到她手上,不然就不一定是满分了。。。
听力的TF在放听力前先都看一遍,做到心中有数,还有就是不要钻牛角尖,应该不算难的。
完形选择和首字母填空是要靠积累的,在熟背考纲单词及词组的同时要增加阅读量,可以试试看读读妙语短篇的B、C组和英文报(个人推荐ssp初中进阶版),不一定要做题,多看看文章培养语感就可以了。
『叁』 上海小升初简历怎么做
一般外地生源都会在4月份开始报名,本地生源会在5月份报名,下面是2014年的情况,可供版参考:
外地生源:报名权时间为4月3日——4月20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节假日不休息)。
本地生源:报名时间为5月6日——5月18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节假日不休息)。
『肆』 NLP课程都很贵吗
这个NLP执行师原本就是培训中的高端消费,但培训时间也长,规矩一点的设置都是在12天以上,不是大师级的导师也难得讲下来,所以难有万元以下的低价。
『伍』 上海大学历年播音主持的文化课分数线是多少
你好,我是09届的。
播音主持是艺术类的,需要参加省联考,没有省联考的省可以直接参加校考。
高考前夕,你要多关注一下考试信息,查询各个学校的招生简章,弄清楚时间,考点,以及考试内容。
把想要报考的学校挑选出来,然后安排好时间,一天考一个最好,时间允许可以考两个,考点一般设在省会,联考地点,或者北京,个别学校只在校本部设考点。
考试内容主要有:自我介绍(有的学校考,有的学校只报姓名和身高,有的学校报考号,准备一下吧,不宜太长,不宜太有文采),自备稿件(这个很重要,基本每个学校都会考,需要自己准备散文或者故事等其他,然后脱稿),指定稿件(主要是散文和新闻的朗读,这个会是现场抽题,平时多练习吧),话题评述(专业一点的学校基本都会考,也是现场抽题或者提问的形式,平时关注时政热点或者身边的话题,多练习逻辑思维能力),即兴主持(考的学校不算多,但也不少,现场抽话题或者材料,改变成一个小节目),才艺展示(这个考得比较少,不是很重要,准备为佳)
其他的,我不知道你外形条件怎么样,总之是越好越好。否则的话,就加强你的专业吧。
如果之前米有学过的话,当然可以去考,不过可能不会太占优势,建议找个老师好好学学。如果素质不错的话,找个专业点的老师单独辅导几节课就行。
还有一件很主要的事情,播音不像其他艺术类,这个专业的文化课要求很高,所以不要以为学了艺术,文化课就可以掉以轻心。
另外就是加强营养,保证身体了。因为出去跑专业考试的时候很累很累呢。
有问题给我留言,希望可以帮助到你,预祝你学业有成~~~
『陆』 初一上册所有科目复习资料(主课)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散文集第2卷)。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3.《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王安石,是改革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4.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5.《黄河颂》选自诗组《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6.都德是十九世纪法国短篇小说家。代表作有《最后一课》《柏林之围》。
7.《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四部丛刊》本)卷二五。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8.《邓稼先》选自《人民日报》邓稼先(1924-1986),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核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
9.《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
10.《音乐巨人贝多芬》选自《中国现代散文集》第七卷。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代表作有《园田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11.《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选自《济南文艺》。莫泊桑,法国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中篇小说《项链》,短篇小说集《羊脂球》等。
12.《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13.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易》、《诗》、《书》、《礼》、《春秋》。
古今字与通假字
1.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pān)]通"攀",牵,引。
2.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3.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可以译为"呢"。
文言文词语解释
《伤仲永》
1. 世隶耕。 [隶]属于。
2. 未尝识书具。 [尝]曾经。
3. 父异焉。 [异焉]对此(感到)诧异;异,把……当作奇异。
4.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收]聚、团结。
5.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是]从此。[立就]立刻完成。
6.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文采和道理。
7. 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渐渐。[宾客]把……当作宾客对待。
8. 或以钱币乞之。 [乞]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
9. 父利其然也。 [利]把……当作图利的手段。
10.仲永环谒与邑人。 [扳]通"攀",牵,引。[环]四处。[谒]拜访。
11.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相当。
12.曰:"泯然众人矣。" [泯然]完全。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13.贤于材人远矣。 [贤]胜过、超过。
《木兰诗》
14.惟闻女叹息。 [惟]只。
15.愿为市鞍马。 [市]买。
16.旦辞爷娘去。 [旦]早晨。
17.万里赴戎机。 [戎机]战争。
18.关山度若飞。 [度]过。
19.朔气传金柝。 [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20.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21.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22.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23.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2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25.安能辨我是雄雌? [安]怎么。
《孙权劝学》
26.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岂]哪里。[治经]研究儒家经典。[邪]语气词,可语译为"呢"。
27.但当涉猎。 [涉猎]粗略地阅读。
28.见往事耳。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29.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就。
30.及鲁肃过寻阳。 [及]等到。
31.非复吴下阿蒙。 [非复]不再是。
32.即更刮目相待。 [更]重新。
3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认清事物。文言文句子解释
《伤仲永》
1. 世隶耕。 译文:世代耕田为业。
2. 父异焉。 译文:(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
3.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文:那首诗把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作为内容。
4.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文:那些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5. 邑人奇之。 译文:同乡的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6. 稍稍宾客其父。 译文:渐渐地同乡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对待。
7. 父利其然也。 译文:他的父亲把这样做当作图利的手段。
8.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译文:每天拉着仲永在同乡中四处拜访。
9. 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文:不能跟以前的传闻相符。
10.然众人矣。 译文:完全地像普通人一样了。
11.于才人远矣。 译文:比有才能的人好多了。
12.则其受之人者不至也。 译文:那么是他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没有达到的要求。
13.今夫(fú)不受之人,固众人。 译文:现在那些没有先天赋予的,本来是普通人。
14.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还能够成为普通人吗?
《孙权劝学》
15.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文:吕蒙把军中事务繁多为推托的借口。
16.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哪里是想让你研究经典成为专门传授经学的官员呢!
17.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文:你说自己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
18.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自己把这样做当作很有好处的事情。
19.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读书人相隔了一段时间,应该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现代文词语解释
1. 确凿:确实。
2.攒:凑在一块儿。
3.敛:收拢。
4.鉴赏:鉴定和欣赏。
5.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6.秕谷:长得不饱满得谷粒。
7.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世三足两耳。沸,水开。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8.骊歌:告别的歌。
9.哽:声气阻塞。
10.炽痛:热烈而深切。
11.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12.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13.亘古:远古。
14.污秽:肮脏的东西。
15.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16.萦带:弯曲得像带子一般。
17.燕然勒功:指立下了显赫的军功。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功,刻石记功。东汉大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18.锲而不舍:屡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19.望闻问切:中医诊病术语,即望诊,问诊,切诊。四个步骤,观察脸色,听呼吸和说话的声音,问候痛况,把摸脉搏四个环节。
20.群蚁排衙: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排衙,原指旧时官署陈设仪仗,全署属吏依次参拜长官的情状。后指整齐地排列。
21.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22.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xiù)名,泛指天空。
23.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24.踌躇:犹豫。
25.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膺,胸。
词语
cuán nuì záo qí shèn
1.攒动 2.执拗 3.确凿 4.菜畦 5.桑葚 6.轻捷 7.蟋蟀
yōng suí shú tuì
8.臃肿 9.脑髓 10.相宜 11.书塾 12.方正 13.博学 14.蝉蜕
dǐng niǎn
15.人迹罕至 16.人声鼎沸 17.珊瑚 18.收敛 19.鉴赏
bǐ sù kuī shēn zhàng
20.秕谷 21.无从 22.宿儒 23.盔甲 24.绅士 25.肿胀 26.叮嘱
lí dǎn zān chǒu
27.恐惧 28.骊歌 29.花圃 30.鸡毛掸子 31.玉簪花 32.丑陋
shàn jí dù jī shùn
33.讪笑 34.嫉妒 35.来势汹汹 36.木屐 37.瞬息 38.幽寂
qī diān pài lán bǔ
40.荒草萋萋 41.颠峰 42.澎湃 43.狂澜 44.屏障 45.哺育
hǎo sǒu gěng ào qí dǎo
46.九曲连环 47.滋长 48.郝叟 49.哽咽 50.懊悔 51.祈祷
qí
52.画眉 53.逼狭 54.崎岖 55.阻抑 56.回环曲折 57.亦复如是
hóng chì háo lán lán
58.险峻 59.端木蕻良 60.炽痛 61.嗥鸣 62.斑斓 63.谰语
dàn gèn qì lǒng huì
64.怪诞 65.亘古 66.默契 67.田垄 68.蚱蜢 69.污秽 70.宰割
huáng qì xiǎn kuì
71.筹划 72.彷徨 73.仰慕 74.可歌可泣 75.鲜为人知 76.当之无愧
rú
77.锋芒毕露 78.家喻户晓 79.妇孺皆知 80.马革裹尸
cuì yíng xūn tǐng
8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82.萦带 83.纠纷 84.曛 85.铤而走险
yān dié qiè
86.燕然勒功 87.衰微 88.赫然 89.迭起 90.高标 91.锲而不舍
wù jìn jiǒng
92.兀兀穷年 93.沥尽心血 94.潜心贯注 95.心会神凝 96.迥乎不同
kāng kǎi dǒu
97.一反既往 98.慷慨淋漓 99.气冲斗牛 100.望闻问切
yá jiào hè
101.群蚁排衙 102.校补 103.独裁 104.救济 105.重荷 106.愁苦
suì chóu chú pán rě
107.深邃 108.踌躇 109.巴望 110.锁闭 111.磐石 112.惹人注目
113.杂乱无章 114.不见天日 115.含蓄 116.博学多识
yīng
『柒』 上海市中考课内文言文历年考过哪些
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学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文言诗文
课内规定默写的篇目
H版七——九年级
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
*陋室铭 *扁鹊见蔡桓公
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少年中国说(第三段) *桃花源记
*核舟记 *曹刿论战(第三段)
*山居秋暝 *四时田园杂兴
*游山西村 *如梦令
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
*山坡羊潼关怀古 *唐雎不辱使命
*论诗(各领风骚数百年) *出师表(第五、六、七段)
*书湖阴先生壁 *岳阳楼记
*泊秦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观沧海
*过零丁洋
2008年上海市初中学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文言诗文
课内规定默写的篇目
S版七——九年级
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
*扁鹊见蔡桓公 *狼
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桃花源记 *小石潭记
*醉翁亭记 *登泰山记(第三、四、五段)
*论诗 *游山西村
*咏柳 *观书有感
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
*少年中国说(第三段) *曹刿论战(第三段)
*捕蛇者说(第四段) *周公诫子
*山居秋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望岳 *琴诗
*古从军行 * 元日
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学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文言诗文
(新教材)考试课内篇目
七年级(上)
*卖炭翁
* 书湖阴先生壁
七年级(下)
* 论诗(其二)
八年级(上)
* 曹刿论战 (背第三段)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八年级(下)
* 陈涉世家 (背第一段)
* 小石潭记
* 梅花绝句(陆游)
*蜀相
* 步出夏门行(其二)
九年级(上)
* 孔孟论学(背前四则)
* 黄生借书说
* 醉翁亭记
* 天净沙·秋思
* 冬夜读书示子聿
* 观书有感
九年级(下)
* 唐雎不辱使命
* 出师表
* 桃花源记
* 捕蛇者说 (第四段)
『捌』 上海语文中考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都是点击上的重点句吗
一、《伤仲永》
1.出处: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2.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代表作:《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宦新义》残卷、《老子》若干条。
4.内容理解: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5.字词句:
A.字音:环谒〔ye〕 泯〔min〕然 称〔chen〕 夫〔fu〕
B. 词义:
⑴.通假字: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②.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
③.未尝识书具: “尝”同“曾”,曾经。
⑵.古今异义:
①.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②.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eg: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③.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eg: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⑶.一词多义:
①.自:a.自己,eg:并自为其名;b.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闻:a.听说,eg:余闻之也久;b.名声,eg: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a.这,eg:其诗以养父母;b.他的,eg:稍稍宾客其父。
④.并:a.连词,并且,eg:并自为其名;b.副词,全,都,eg: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名:a.名词,名字,eg:并自为其名;b.动词,说出,eg: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eg: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eg: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⑦.就:a.动词,完成,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动词,从事,做,eg:蒙乃始就学。
⑧.然:a.代词,这样,eg:父利其然也;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eg:泯然众人矣。
⑨.于:a.介词,此,eg:贤于材人远也;b.介词,在,eg:与厅事之东北角。
⑩.为:a.动词,作为,eg: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动词,成为,eg:卒之为众人。
⑩.夫:a.指示代词,那些,eg:今夫不受之天;b.名词,丈夫,eg:夫起大呼。
⑷.词语活用:
①.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
②.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④.父利其然(利,作动词。)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
⑸.重点词语翻译:
①.世隶耕(隶,属于。) ②.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③.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④.通悟:通达聪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⑥.彼其:他。 ⑦.泯然:完全。
⑧.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全局表判断。)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
②.省略句:a.不使学。(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
不让方仲永学习。
b.令作诗。(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
我叫方仲永作诗。
c.还自扬州。(省略主语“我”)
(我)从扬州回乡。
d.受之天。(“之”后省略“于”)
先天得到的。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⑤.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⑥.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
⑧.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叫他做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跟以前听说的相当了。
⑨.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
备注:文章属于一篇随笔,采用的是欲抑先扬的写法。
二、《木兰诗》
1.出处: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名歌中的一首 叙事诗 ,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诗后经文人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互相辉映,对后代的文学艺术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2.字词句:
A.字音:机杼〔zhu〕 鞍鞯〔an jiang〕 辔〔pei〕头 鸣溅溅〔jian〕 金柝〔tuo〕 阿姊〔zi〕 霍霍〔huo〕 可汗〔ke han〕 贴:军帖〔tie〕;贴〔tie〕黄花;字帖〔tie〕
B.词义:
⑴.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粘贴。 ②.出门看火伴:“火”通“伙”。
⑵.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⑶.一词多义:
市:a.集市,eg:东市买鞍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⑷.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⑷.重点词语翻译:
①.旦:早晨。 ②.溅溅:流水声。 ③. 胡骑:胡人的战马。
④.强,有余。 ⑤.不用:不愿做。 ⑥. 扶将:扶持。
⑦.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财物。
C.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 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跨越关山岭(疾行)如飞。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寒冷的月光照射着铠甲。将军(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壮士(转战)多年(凯旋而)归来。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着窗户,梳理着乌云般(美丽)的头发,对着镜子(在前额)贴上花黄。
D.备注:本课出现很多句式,如复沓句、顶真句/联珠句、排比句等。内容上详略处理得当。
三、《孙权劝学》
1.出处:选自《资治通鉴》
2.作者: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3.文学影响:司马迁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重要的 编年体通史 ,共294卷,记述了公元前403年(战国时期)至公元959年(五代时期)共1362年的史实。全书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讲经济、文化,长于描写战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都是本书描写战争的代表作。这里“资”是“帮助”;“治”是治理;“通”是“通史”;“鉴”是“借鉴”;整个书名的意思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为鉴戒来帮助加强政治。
4.字词句:
A.词义:
⑴.古今异义:
①.但,古义为只,eg:但当涉猎;今为转折连词。
②.治,古义为研究,e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治理。
③.博士,古义为官职,e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学位。
⑵.一词多义:
①.以:a.用,eg:以军中多务;b.与“为”译为“认为”,eg: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当:a.掌管,eg:当除掌事;b.应当,eg:但当涉猎。
③.见:a.知道,eg:见往事耳(了解历史罢了。);b.认清,识别,eg: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看见,见渔人,乃大惊。
④.若:a.动词,比得上,eg:孰若孤;b.介词,好象,eg:仿佛若有光。
⑤.之:a.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eg: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助词,的,eg:于厅事之东北角。
⑶.重点词语翻译:
①.当涂:当道,当权。 ②.辞:推托。 ③.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
④.才略:政治或军事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⑤.涉猎:粗略地阅读。
⑥.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⑥.更:更新。
⑶.成语
①.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
②.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见事”应“见事何”,疑问句宾语前置。)
老兄你为什么看事情的变化这么晚呢?
②.省略句:肃遂拜蒙母。(“拜”后省略介词“于”。)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是想让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博士吗?
④.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不过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懂得过去的教训罢了。
D.备注:本文以对话为主,语言形象,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是的口吻、神态和心理。详略得当。
四、《口技》
1.出处: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人。①.
3.代表作:《铁崖文集》《秋声诗》《虞初新志》
4.文学影响:《虞初新志》是清张潮编选的 笔记小说集 ,共二十卷,多数作品文字优美,有些也对当时社会不合理现象有所反映。
5.字词句:
A.字音:少顷〔qing〕 呓〔yi〕语 齁〔hou〕 曳〔ye〕屋 许许〔hu〕声
B.词义:
⑴.通假字: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这里指座位上的人,即宾客;全场静悄悄的。
⑵.古今异义:
①.但:古义为只,eg: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今表转折连词。
②.闻:古义为听,eg:微闻有鼠作作索索;今义用鼻子嗅。
③.股:古义为大腿,eg:两股战战;今为屁股。
④.走: 古义为跑, eg: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今为步行。
⑤.虽:古义为即使,表假设连词。eg:虽人有百手;今义虽然,标转折连词。
⑶.一词多义:
①.乳:a.动词,喂奶,eg:妇抚儿乳;b.名词,乳头,eg:儿含乳啼。
②.绝:a.副词,极,eg:以为妙绝;b.动词,尽、消失,eg:群响毕(全,都)绝。
③.妙:a.名词,妙处,eg:众妙毕备;b.形容词,美妙,奇妙,eg:以为妙绝。
④.指:a.名词,指头,eg:手有百指;b.动词,指出,指明,eg:不能指其一端。
⑤.作:a.拟声词,eg:有鼠作作索索;b.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eg:…百千其作。
⑥.间: a.动词,夹杂,中eg:间有里拉崩倒之声;b.动词,间断,eg:遂与外人见隔。
⑦.是:介a.词,这,eg:当是时;b.判断动词,eg:问今是何世。
⑷.词语活用: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京城中有个擅长口技艺术的人。)
②.不能名其一处(名,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够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③.会宾客大宴(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会,适逢;正碰上有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⑸.重点词语翻译:
①.少顷:一会儿。 ②.既而:不久,紧接着。 ③.是时:…的时候。
④.未几:不久。 ⑤.一时:同时。 ⑥.呓语:说梦话。
⑦.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 ⑧.中间〔jian〕:其中夹杂着。
⑨.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少,稍微;舒,伸展、松弛。
⑩.稍稍:渐渐。 ⑩.倾侧:翻倒倾斜。 ⑩.齁:打鼾。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会宾客大宴。(应为“会大宴宾客”,宾语前置。)
正碰上由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②.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有。文中形容声音之杂。
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变色离开座位,个个捋起袖子,露出胳膊,两条腿直发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走。
五、《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1.出处:《山海经》;《列子》
2.作者:第二篇选自作者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
3.文学影响:《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地理著作,共18篇,内容包括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及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等,并保存了不少远古神话传说。《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4.字词句:
A.词义:
⑴.通假字:“知”通“智”,eg:孰为汝多知乎?
⑵.古今异义:
①.汤:古义热水,eg:日中如探汤;今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②.汝: 古义为代词“你”,eg:孰为汝多知乎?今为姓氏。
③.去:古义为离,eg:我以日始出时出人近。今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⑶.一词多义:
①.为:a.动词,是,eg:此不为远者;b.动词,说,eg:孰为汝多知乎?c.作,eg:化为邓林;d.认为,eg:孰为汝多知乎?
②.其:a.介词,那,eg:问其故;b.介词,它,eg:及其日中;c.介词,他的或他们的,eg:弃其杖。
⑷.词语活用:
①.孔子东游(东,名词作状语,到东方。)
孔子到东方游历。
②.而日中时远也(远,形容词作动词,离人远的。)
正午时离人远。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孰为汝多知乎?(应“孰为汝知多乎”,谓语前置,起强调作用。)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②.省略句:未至,道渴而死。(“未至”前省略了“夸父”)
夸父还没有赶到太湖,就在半路渴死了。
日中如探汤。(应“日中如于之探于汤”;省略介词和宾语;)
正午时像(把手)伸(向 )热水。
③.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译:夸父和太阳赛跑,他一直追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这时,他口渴想要喝水;他就到黄河、渭水去喝;
黄河与渭水的水都不够夸父喝,于是,他又到北边大湖去喝。 (逐走:竞跑,赛跑)
④.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去人)远也。 (以:认为。 去:距离。)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们要近一些,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要距离人们远一些。
⑤.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译:太阳刚出来的时候,人们感觉非常的清凉;到了中午,就好像<把手>伸<向>热水一样烫人;这难道不是因为近一点炎热而远一些清凉吗?
六、《狼》
1.出处:选自《聊斋志异》
2.作者: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详情见7年级上册《山市》。
3.字词句:
A. 字音:缀〔li〕行 苫蔽〔shan bi〕 尻〔kao〕尾
B. 词义:
⑴.通假字:“止”通“只”,只有,eg:止有剩骨。
⑵.古今异义:
①.耳:古文言文中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eg:只增笑耳。今为耳朵。
②.股:古义为大腿,eg:身已半入,只露尻尾;今为屁股。
⑶.一词多义:
①.止:a.只有,eg:止有剩骨;b.停止,eg:一狼得骨止。
②.敌:a.动词,敌对,文中是胁迫、攻击,eg:恐前后受其敌;b.名词,敌人,eg:盖以诱敌。
③.之:a.补充音节,无义,eg: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代词,指狼,eg:又数刀弊之。
④.意:a.神情、态度,eg:意暇甚;b.动词,企图,打算,eg: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⑤.前:a.前面,eg:其一犬坐于前;b.动词,上前,eg:狼不敢前。
⑥.恐:a.担心,eg:恐前后受敌;b.恐怕,eg:不治将恐深。
⑷.词语活用:
①.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②.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④.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
⑸.重点词语翻译:
①.顾:回头看,文中指往旁边看;eg:顾野有麦场。 ②.苫蔽:覆盖、遮蔽。
③.少〔shao〕时:一会儿。 ④.弛:放松,文中指卸下;eg:弛担持刀。
⑤.久之:过了一会儿。 ⑥.暴:突然;屠暴起。
⑦.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神情、态度;暇,空闲。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以”介词,译为“把”介词结构后置。)
②.省略句:a.投以骨(应“投<之>以骨”,之,代狼。)
把骨头投向(狼)。
b.场主积薪其中(应积薪<于>其中,省略介词“于”。)
场主在那里堆积了柴草。
c.一狼洞其中(一狼洞<于>其中 ,省略介词“于”。)
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d.屠户乃奔倚其下(屠户乃奔倚<于>其下,省略介词“于”。)
屠户就跑过去背靠在柴草堆下面。
③.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骨头已经(扔)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④.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的)前面。
⑤.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屠户)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对方的。
七、文言文中的时间短语
表示突然发生:忽 忽然
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少顷 未几 俄而 少时 久之
『玖』 柳亚子的主要成就有什么我们课上要用啊!
柳亚子重视文学的思想性,他反对叹老嗟卑的个人主题的吟咏,也反对批风抹月的流连光景之词。在诗风 柳亚子
上,他崇尚唐音,承继夏完淳 、顾炎武、龚自珍3家,贬斥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在词风上,他推崇辛弃疾,贬斥吴文英。在文风上,他反对韩愈和桐城派。柳亚子书画作品(17张) 柳亚子是一个以诗歌为武器的政治诗人。他的诗,紧密结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激情,具有鲜明的战斗性。在广泛的革命交游中,柳亚子写下了大量的怀人诗和赠友诗。革命派的英勇斗争使柳诗充满了慷慨激昂之气,这一斗争的多灾多难的历程又使他的诗具有沉郁苍凉的风格。辛亥革命后,柳亚子的诗歌主题转为对这次革命不彻底的批判。五四运动后,他的创作转入了新时期,一直歌唱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 柳亚子一生中写下了大量声情激越、意气风发的诗篇,计有诗7000余首。词200首。箸有《柳亚子自传年谱》、《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南社纪略》,编有《南社丛刻》、《苏曼殊全集》、《柳亚文集》,编辑委员会编辑有《柳亚子集》。柳亚子原名柳慰高,字号很多,在读了法国卢梭的“天赋人权”学说后,就以“亚洲卢梭”自居,改名人权,号亚庐。后友人高天梅因“亚庐”之“庐”,笔画太多,而写作“亚子”,他也就认定了。柳亚子家学渊博,三岁能背诵《唐诗三百首》,12岁就背完《杜甫全集》。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才16岁的柳亚子,已读遍自家书房的藏书。他的家乡江苏吴江,在明末就是抗清基地,人才辈出,非常讲究民族正气,这让他熏陶了强烈的反清意识,早年喜欢开“诗界革命”之风的龚自珍、梁启超的诗文,特别是南明志士张煌言、夏完淳的道德文章。 1918 年,柳亚子主持南社时期,因人事纠纷,自请辞去主任职务,回到家乡,把更多精力转向家藏图书馆和搜集本土地方文献。他将几代所搜集的书籍目录《养余斋书目草本》《养余斋书目》重作调整、核对,并自辑《养余斋松陵书目》《养余斋书画目录》;与此同时,又开始有目的地搜集、整理吴江地区乡邦文献,与同乡、图书目录学家薛凤昌发起建立吴江文献保存会。他说:“此时我又在发狂地收买旧书,凡是吴江人的著作,从古时到近代,不论精粗好歹,一律收藏。这样,便花去了一万多块钱。”为此,他还编了《吴江文献保存会书目》,共收集吴江人著作740种。还不包括100余种抄本,这些抄本,多是他人家藏孤本或是尚未刊刻的稿本,若得,便请人——包括年纪很小的儿女柳无忌、柳无非等——参加抄录,柳亚子自作校对、审定;更有甚者,柳亚子还辑录若干地方文献,见存上海图书馆的《分湖诗钞》稿本23册,辑录吴江地方历代作者400余人,诗作2500余首,前19册按作者姓氏分册,后四册分别为“杂姓”、“闺秀”、“方外”和“寓贤”。此部辑集造端宏大,柳亚子乃据乡邦典籍,大量地采撷、编辑和考订,呈现了分湖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兼及苏南、浙西的艺文景观和望族文化。其中或可窥出早年柳亚子应用图书目录和文献学,对乡邦文化所作的巨大努力了。 柳亚子非常珍重搜集的乡邦文献,见存上海图书馆的这些吴江地方抄件、稿本,很多留下他所写的题跋。这些题跋,有记述文献来源,流传始末,收集经过;有涉及撰著年代、著者、辑者及收藏者情况;有交代校勘、增补、参订缘起:有与各种刊本、抄本的比较;更有若干有价值而一般不易查询的,还广征博引,多加考证。柳亚子写字潦草,自认为“写字像冲锋一般,喜欢赤膊上阵,杀了一下,胜败不问,也就完蛋,管它写得像样不像样呢!”“我写字的毛病,就是太快,太随便,倘然把一个一个地剪碎了,连我自己也会不认得的。”但他自行抄写或写题跋,却是一丝不苟,极其工整。20世纪八十年代初,顾廷龙在谈及柳所写图书题跋时就说: “柳先生的题跋很有用,如果收集起来,可以考见其藏书之故实及吴江文献的史料。”因而,当年上海图书馆沈津先生,曾有意地收集柳亚子的题跋,计得270余篇,六万字。引
普查全上海的图书馆
三十年代初,柳亚子任上海市通志馆馆长,主持编撰《上海市通志》。通志馆白手起家,没有自己的图书资料库。他和通志馆同仁所拟的有关上海古今史事方方面面的课题,就需有大量的图书资料作依托。当时上海虽已定格为直隶中央的特别市,但基于历史因素,没有一家有权威性的、集中地方文献的文化机构,因而需要对全市的图书馆做普查,特别是那些知名度很高、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如商务东方图书馆、上海天主教徐家汇藏书楼和亚洲文会。他把这项任务交给才由持志大学毕业的胡道静,由他对全市大街小巷的图书馆调查,还特别关照他要注意这些图书馆庋藏的上海地方文献。 当时柳亚子搜集、采购有大量新文化启蒙以来的各种书籍,正由胡道静前来帮助编目、分类。胡通常上午赴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柳家整理图书,下午外出调查。柳亚子常于胡处获得有关图书馆的庋藏。当时上海有些庋藏地方文献极为丰富的图书馆,是不对圈外人开放的,也拒绝他人采访、调查。胡道静以他的真诚、恳切,竟然受到徐家汇天主教堂欢迎,几次伴同进书库,摸清庋藏中国地方志,特别是上海及其周遍的县镇和乡村方志,回来与柳亚子介绍,柳大为欣喜。又为他兴奋的是,胡道静还在英国人主办的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图书馆作了详细调查,发现书库所收上海文献很多,而且还把这一项书籍用特殊方式分类排架。 柳亚子很欣赏胡道静的图书馆调查报告,在定稿后,还破格把它作为通志馆期刊抽印本,取名为《上海图书馆史》出版。上海市通志馆到1937年“八?一三”时结束,柳亚子和他的同侪,利用图书馆若干图书文献,出版了两本《上海研究资料》,四期《上海市通志馆期刊》和三部《上海市年鉴》。引
收藏并提要南明文献
全面抗战爆发后,1937年底,日本侵略军侵占了上海华界,柳亚子困居法租界,自题寓所为“活埋庵”。抚今思昔,他又拣起旧时有兴致的南明史和抗清的民族志士史可法、吴易、夏允彝、夏完淳和陈子龙等故事,但是见于吴江早已沦陷,无法运用所藏图书文献。他通过当年南社和通志馆关系,向收藏颇多的胡朴安、朱希祖借阅。一天,柳亚子买票观看剧作家阿英创作的《碧血花》(《葛嫩娘》),这是一部以南明志士复明抗清为题材的话剧,归后赞扬不已,与素不相识的阿英写了一封长信,此后两人订交,几乎天天信件来返,讨论南明史事。阿英将自己收藏的几十本南明史图书相借,柳亚子凭着固有的版本学知识,对这些史料分别作了考信。他还从隐名蛰居的郑振铎处借得善本《南疆逸史》,竟闭门抄写了20天,将全书 56卷抄写完毕。1940年12月,柳亚子离开上海到香港,将这些南明图书,抄本,以及所著述的《南明记事史纲》《南明后妃宗藩传》等多种携带了去。他把在九龙寓所的藏书室称为“羿楼”,寓意“后羿射日”故事。这时,他又陆续收集,遂使所藏南明史料达几百种。柳亚子对此非常兴奋,其中若干本本得来不易,如广东屈大均《皇明四朝成仁录》补辑本抄件,经他考订,乃是后人据正本补缀而编的。盖晚明史书在清季均乃禁书,300年里没有人敢刊刻印刷,因而弥足珍贵。当太平洋战争后,日本侵占九龙,羿楼所藏图书不及带走,柳亚子后来在广西桂林每每谈及,不胜惋惜,尤其是这部《皇明四朝成仁录》,了无去向。他很清楚此书的稀罕,他掌握了其余几部传抄本的去向,其中一部是中山大学九龙书库的朱希祖寄存;还有一部是广东顺德风雨楼藏书中散佚出来的,已归屈的后人。柳亚子经努力终于在屈大均后裔处抄到藏书目录,又得悉朱希祖藏本还有副稿在重庆可供借抄,他真是高兴极了。 柳亚子仍对佚失的南明文献念念不忘。他在桂林四个月期间,很多精力放在为南明史籍做提要、整理等事宜。开始,他据自己在《笔谈》写的《一年来对于南明史料的工作报告》,为九龙羿楼所失的部分书籍做提要,又托熊佛西赴广西省图书馆查找香港《大风》新年号杂志,上面有他写的《我的南明史料研究经过》,按图索骥,写了《续忆劫灰中的南明史料》,为《南疆逸史》《小腆纪年》等书做提要,但仍不够,再托熊佛西自广西省图书馆借用谢国桢《晚明史籍考》。他视此书为“研究南明史料的一把钥匙”。柳亚子就是据该书,旧梦重温,以所列书目为本,凡是羿楼所旧有的,都把它写成题跋。他用了半个月时间,终于写完了《羿楼旧藏南明史料书目提要》117种。引
尽数捐献家藏图书
1950年秋,柳亚子从颐和园乔迁到北长街89号新居,他把书房取名为“上天下地之庐”,后又将从家乡黎里和上海带来的南明史料和南社图书文献,捐赠给北京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特为开辟研究室,柳亚子很是高兴。在与柳无忌的信中还提及: “在北京的书,我把后明史料《南社文库》《革命文库》都捐给北京图书馆了。他们替我腾空了一间房子,把这些书放着,算是我的特别研究室。我随时可以去看,非常满意。”当时柳亚子还计划编写一部《南明史》。 1950 年底,柳亚子又南下,在上海向陈毅市长提出:“要将自己在上海及吴江乡下的藏书全部捐献给政府,由国家来保存。”陈毅欣然同意,由上海文管会组建陈乃乾、尹石公等七人小组清点装箱,此间黎里藏书就有木箱300余只,内贮书籍四万四千余册,柳亚子往来信札400余包。其中各种版本图书、报刊由上海图书馆庋藏。在此同时,他又动员老友朱希祖之子朱偰,希望将朱希祖所藏南明史料捐与国家。朱偰遂将家藏南明史料最珍贵部分整理五大箱,交与柳亚子,全部捐献北京图书馆。 柳亚子捐献的图书,在五、六十年代上海图书馆就作了整理,那些庋藏的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的出版物,因其稀罕的文化价值,被厘定为一级藏品特藏。柳亚子的信件文札被编成《书信辑录》,1985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年,在柳亚子诞生100周年纪念时,上海图书馆又编选、影印了《柳亚子先生手札》,“既反映先生思想活动之一斑,亦体现时代风云之特点”,还举办了“柳亚子先生在上海”的展览会。引
编辑本段柳亚子和南社
南社旧址
柳亚子是著名的民主主义战士,也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是南社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也是南社的主 要代表人物。 柳亚子诞生在江南水乡吴江县北库镇大胜村。苏州一带原是晚明东林、复社、几社的活动之所,又是著名爱国诗人、抗清志士吴易、孙兆奎、杨廷枢、顾咸正、刘曙、钱梅、陈子龙、夏完淳等诗人、志士、爱国者的战斗之地。那时候,封建末世的清王朝,正面临着风雨飘摇,豆剖瓜分的危局。西方民主学说和革命思潮正传入中国。时代的风雨波澜。江南的思想风气,前贤的英风伟迹,使柳亚子从少年时代就萌发了爱国思想,树立了革命志向。 1903 年初,17岁的柳亚子经陈去病等介绍加入上海的中国教育学会。不久,到上海进该会所主办的爱国学社读书,受教于章炳麟,与邹容等为友,他的反清革命志向更加坚定了。他在《放歌》长诗中表达了反帝反封建、爱国救亡的激情:“卢梭第一人,铜像巍天间”,“胚胎革命军,一扫粗与糠”。此为柳亚子著作之最早发表者。 1904 年,柳亚子在吴江同里自治学社读书,并在《江苏》、《女子世界》 等刊物先后发表《中国革命家第一人陈涉传》 、《花木兰传》、《 哀女界 》 等文,竭力鼓吹革命。在《题<夏内史集>》五首的最后一首中,他以青年抗清英雄、爱国诗人夏完淳自期自许:“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 1905 年初,邓实、黄节等发起的国学保存会在上海成立,陈去病、高旭、柳亚子都是早期的会员。春间,柳亚子在同里自治学社发起学生自治会,主编《自治报》,后改称《复报》,自刻、自印,每周一次。 1906 年,柳亚子应高旭之请在上海健行公学任教,参加中国同盟会,又参加光复会。他继续编辑《复报》,第8 期起,从周刊改为月刊,从油印改为铅印,从单张改为单行本,由高旭函托在日本的志士田桐在东京印刷,寄回上海发行,后来成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小卫星”。《复报》是辛亥革命前在海外印行的重要革命刊物之一,主编《复报》是柳亚子生平的重要活动之一。《复报》,大32开本,60 页左右,第1号出版于“中国开国纪元四千六百四十年四月十五日” 。现存第1 —11号。《复报》上先后发表的柳亚子著作,有《立宪问题》、《民权主义!民族主义!》、《吴日生传略》、《夏内史传略》(以上署名“弃疾”)、《中国灭亡小史》(署名“中国少年之少年”)、《云间张女士传》(署名“焉是”)等论著和大量的诗篇。署名“师南”的《神州种族危论》 、《吴烈妇传》 、《明季气节列传(赵雪华、宋蕙湘传)》。柳亚子主编的《复报》是《南社丛刻》的前驱。 1907年冬,在上海的一次宴会上,陈去病、高旭、柳亚子决定建立革命文学团体,得到在座的刘师培夫妇、邓实、黄节、朱少屏、沈砺等的赞同。据柳亚子后来回忆,“南社”的名称就开始于此时。进入1908 年,南社的筹备工作在抓紧进行,“南社”一词也先后见诸文字。南社的三个发起人陈去病、高旭、柳亚子,是中国同盟会会员;南社第一次雅集参加者十七人中的十四人,是中国同盟会会员。因此,南社实为受中国同盟会思想影响的革命文学团体,说它是中国同盟会的外围组成,也未为不可。尽管当时见于报章的南社文献,态度或不免隐晦,语气或有所含蓄,其反对清朝统治,鼓吹民族民主革命的意旨,还是不难领会的。南社成立时,柳亚子才二十二岁,意气风发,勇于任事。他以梁山泊上的及时雨宋江喻陈去病,而以小旋风柴进自命,在会前会间,奔走筹划,不遗余力,会后有诗以纪云:“寂寞湖山歌舞尽,无端豪俊又重来。天边鸿雁联群至,篱角芙蓉晚艳开。莫笑过江典午螂,岂无横架建安才!登高能赋寻常事,要挽银河注酒杯。”这次雅集选出的 《 南社丛刻 》 (简称《南社》)的编辑员和职员是:文选编辑员陈去病,诗选编辑员高旭,词选编辑员庞粟子,书记员柳亚子,会计员朱少屏。陈去病、高旭都富于书生气,不善任事,作风马虎,高所编《南社》第一集,陈所编(《南社》第二集,体例都不严谨,引起柳亚子不满。第三次雅集改选出的编辑员都未任事,因而四、五、六、七各集,实际上都由柳亚子主持选政。 1912 年元旦,孙文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柳亚子应南社社员雷昭性之荐,赴京任总统府秘书,寻因病辞职返沪。对当时南北和议及孙文让位于袁世凯的妥协主张,柳亚子坚决反对,在《天铎报》上,他以“青兑”笔名间日撰社论强烈抨击。《南社》第5集所载柳亚子撰《追悼会祭周阮二烈士文》更表现出痛心疾首的愤慨。 南社从成立到停止活动,历时十五年,参加者一千余人,其中不少人革命意志薄弱,未能与时俱进,转向保守,有些甚至蜕变为民主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堕落为官僚、卫道者、卖身投靠者、汉奸、卖国贼,也不乏鹜名而来,随流涌进的官僚、政客和浮薄文人。在反清民主革命时期,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期,南社在文字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南社革命文学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作为革命文学团体的组织者,柳亚子以苦干实干的精神作了大量的工作。在大部时期内,南社社务的主持者,南社活动的中心人物,是他;《南社丛刻》二十二集的大部分的编辑、校印者,也是他;南社爱国精神和革命精神的坚持者,更应当首先数到他。因此,他理所当然地被公认为南社的代表人物。作为爱国主义的诗人,柳亚子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写下了许多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鼓吹抗暴救亡的篇章。在社会主义时期,他为争取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他的《磨剑室诗词集》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激情,为广大读者所珍爱。
『拾』 游上海科技馆作文
星期三,我们五六年级学生和老师一起乘车去上海科技馆参观。
上海科馆真大啊!它有五层,里面有许多参观游览项目,看得我们眼花缭乱。陈老师让我们以小组活动,我们小组先去了“地壳探秘”,里面有许多五彩缤纷的岩石、化石,有红色的、紫色的、蓝色的等等,十分美丽!化石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个约两米长的象牙,象牙上印满了岁月的痕迹,同学们纷纷用相机拍了下来。我们还看见了许多恐龙的化石,体验了火山爆发的全过程,真是惟妙惟肖!
我们接着去了“视听乐园”,“视听乐园”里的游玩项目也很多,有模拟飞机驾驶、高空走钢丝、激光灯琴等等。其中,最受同学们欢迎的还是“鬼屋”了。我们也想进去感受一下,可进了“鬼屋”的同学在里面不停地尖叫,吓得我们都不敢进去了。但是,我们还是很想体验一下那种刺激,而且排队的很多,我们排了这么久的队,总不能就这么放弃吧。我们还相互约定,进去后不许叫,谁叫了就是小鬼。我们进入到“鬼屋”。所谓的“鬼屋”,不过就是在墙上画了一些画,几个在酒柜上的杯子及玻璃瓶,还有一些残留的碎片及稀疏的酒水洒在了地下,中间有一张桌子,四周有八张椅子,桌上对着椅子整齐地摆上了八副耳机,这里就是“鬼屋”?一点都不吓人嘛!真扫兴!但随着张意如不小心的“哇”的一声,灯“啪”的被关了,耳机里开始传来讲解员的声音,讲解员讲的故事使我们瑟瑟发抖,为了把气氛调整好,老师故意地把讲解员讲得不标准的普通话给我们怪腔怪调地又重新说了一遍,使得我们在“鬼屋”里哈哈大笑,根本忘记了一场很大的灾难将在我们的身上“发生”。
聆听着耳机里不时发出的恐怖声音,我们的心都在颤抖了,好怕,好像是身临其境一般,耳边不时地传来恐怖的吟叫声,好像就像是“鬼”在我们的耳边哈气,还拿一把刀对我们说:“瞧呀!这把刀真锋利呀!”我们几个仿佛就是举着刀的鬼手中的“展板上的肉”,只能“任人宰割”了。
上海科技馆真有意思!它不仅开阔了我们的眼见,还让我们增长了知识。我们对上海并不陌生,来过许多次,而每次来上海,都会产生一种强大的震撼力,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动力,一种鼓舞。感谢华校让我们去上海科技馆,同时又想:以后有机会,我们一定来这个现代化、充满竞争的城市发展! 六⑵班郭婷 贺萍 六⑷班樊雨萌
为了我们的成长,为了让我们更加认识与了解高科技,学校组织五、六年级去上海科技馆游玩、了解、学习。当然,这次旅行丰富多彩,我就挑我印象深的说一说吧。
相信同学们都想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因为只有了解体内的器官,才能更好更正确地预防各种疾病。今天,我与西瓜一起进入人体,开始了一次神奇而又特殊的旅行。我们戴着眼镜进入了口腔,也正是这个眼镜,让人体内的屏幕马上就有了立体感,让我们与屏幕上的事物浑然一体,仿佛我也成为了人们的食物中的一员。在这儿,我感受到了高科技的神奇,一副小小的眼镜就能让平面事物马上成为立体的。随着牙齿地嚼动,我进入了食道,食道里还有一些与我们一样新鲜的水果。然后,我们进入了胃、小肠、大肠,在小肠大肠提取营养,我们终于变成了“渣子”,经过一股清凉的水,我们结束了这次特殊的旅行。这次旅行,让我们知道了人体消化食物的过程。
我们还穿越了时光隧道,体验了“地震”,与机器人下棋……
我们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这次愉快的远足,上海科技馆之行让无知的我们明白了大自然的奥秘,人生的真谛。旅途中无尽的欢乐和点滴的疲惫在我们童年的记忆中打下了最闪亮的印记,陪伴我走完短暂的童年…… 六⑶班 恽文煜 六⑹班 唐草 巢思源
好高兴呀!学校要组织我们五、六年级同学去上海科技馆游玩啦!宽敞整洁的“快鹿”大巴飞驰在沪宁高速公路上,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上海。
进入科技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楼的“生物万象”展区,一幅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的风景画便展现在眼前,古树参天,奇花异草,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沿着石阶往上走,我们来到了蝴蝶谷,看到了许多珍稀蝴蝶的标本,他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燕尾蝶、枯枝蝶、台湾王蝶……抬头向上看,哇,好多蝴蝶悬在半空!一只只好似在嬉戏,又好似在跳舞,真是栩栩如生!我情不自禁地拿起照相机拍了几张。
在“智慧之光”、“科技之光”,还有“地壳探秘”等处,分别介绍了人体的奥秘,磁场产生电,还有火山喷发,地震以及石油、煤、天然气等一系列的知识,真是让我们“大饱眼福”。
在“视听乐园”里,我们体验了“人体食物旅行”,懂得了食物必经之道;我们还体验到了海上旅行的刺激;后来我们还和著名“主持人”亲密接触。这真是“大饱耳福”。
整整一天,我们参观游览了“植物园”、“海洋馆”、“神奇的地球”、“互动乐园”……每到一处,我们都流连忘返。
我们真的陶醉了,在陶醉中吮吸着知识的甘露,在陶醉中忘却了时间……
在硕大的上海科技馆里,我觉得自己是一只井底蛙,在这里,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做人的素质,我还愿意再去一次上海科技馆。 六⑻班 管晗婧 高菲雪 六⑷班 孙文
走进科技馆,我真不敢想象,原来上海科技馆这么美观,这么宏伟。我们有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一切在我眼里是那么新奇!
上午,我们匆匆参观了热带雨林的植物、蜘蛛馆……
吃过午饭,不知不觉我们来到魔屋,刚踏上台阶,猛地摔了一下,还好不算太疼。后面的同学在催促,于是硬着头皮往前走。手扶着墙一小步一小步往前挪动,一不小心又摔了。经过几个回合,终于完成这艰难的历程。虽然摔了几次,凭着第一次的经验,我们壮着胆子决定再历一次险。第二次踏进魔屋,虽然心里还有点恐惧感,但在第一次的基础上小心地走着,行进顺利多了。原来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要战胜自己,就没有办不到的事。同时我们也明白了魔屋的原理,在倾斜的房屋中,由于不平衡我们的大脑一下子反应不过来,产生了错误的视觉,容易导致大家摔倒。
科技馆之游,真是不虚此行!我们应该从小崇尚科学,做科学的主人,用科学造福于人类。 六⑺班 杭云薇 赵康南
刚刚踏入上海科技馆大门,我们就立刻被浓浓的科技氛围所吸引,这儿似乎是我们未知的神秘世界,我们的天堂。
我们来到视听乐园,踏进了鬼屋,灯光暗了,周围陷入一片黑暗。一阵磨剪子的声音,“把你的脖子擦干净,准备好了吗?哼哼哼哼哼……”低沉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慌忙四处张望,并无他人。耳边,声音依旧。杯子与地面接触,宁静被打碎,清脆的声响。沉重的门“吱呀”一声被打开了。零碎的脚步声,“哈哈哈哈哈哈~”谁?是谁?是谁在我耳边奸笑。冷漠。恐怖。我想逃,只想逃,只想离开这个地方。灯光开始闪烁。“啪”,又是一片黑暗。敲门声,哭喊声,乱作一团。一阵嘈杂后,灯光亮了,耳边传来阴冷的声音:“再见!”我逃似得跑出来,心脏还在“扑腾扑腾”的乱跳着。
我们平抚了情绪,继续前进。我们看见一个巨大的金色水龙头悬在半空中,水流下来,形成一个水柱。我脑海里的问题不停闪现。我猜想:在水柱的中间一定有一个支撑物,不然水龙头不可能悬在半空中。水应该是从圆池向上喷涌,进入水龙头内壁之后又流了下来,造成了水从上向下流的假象……啊,科技之光,带领我们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让我们张开了翅膀,在科学世界里自由的翱翔。
居里夫人曾说:人类看不见的世界,并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学的光辉照射的实际存在。尊贵的是科学的力量。
啊!科技之光,你带我们领略了科学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