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涂鸦课程怎么上
① 儿童美术该怎么学
早期绘画训练对于人的美术能力有很大的影响,4-7岁儿童想像力最丰富,如果想培养孩子的美术,就要抓住这个时间段,尽开始美术培训。也就是说,最小可以从4岁开始给孩子上美术课,再小不太合适。有教育学者研究发现,如果不经过儿童早期绘画培训,人的绘画水平将永远停留在六七岁水平,很难有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幼儿绘画学什么、怎么学也非常有讲究,否则有可能适得其反。
一般来说,儿童绘画学习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表现期以及写实期。其中,1至2岁是无目的的涂鸦,3岁至4岁是有目的的涂鸦;表现期为6至7岁的孩子;写实期也叫转型期,为8至10岁的孩子,下面针对这几个词语具体阐述。
1涂鸦期(4岁之前)
这一时期最明显的特点是随意乱画,感受通过手的运动,在纸上留下的痕迹所带来的满足与快乐。孩子会尽兴涂抹,笔下的“作品”没有具体形象,纸上只有各种各样的线。个别家长会认为孩子是在胡乱涂画,其实这是这个阶段幼儿绘画的真实体现,动手画画这就是一个好现象!
在这个阶段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画画时不要去干扰他,避免分散其注意力,画完之后还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鼓励,不用刻意地要求孩子得画出个什么,更不要过多的干预画画的想法。
2象征期(4-6岁)
象征期又叫表现符号期,这一时期儿童能够进一步控制手的运动,画出的形象似乎能看出一点什么。这个时期的儿童能够创造自己的图形符号,并开始命名。当大人问起,“这是画的什么?”,这时他会给自己的画命名字。例如:这是我画的爸爸、妈妈,这是我画的金鱼、狮子等等。
象征初期的儿童往往把人画成“蝌蚪人”,他们观察事物只关注主要特点。这一时期幼儿对外界事物的概念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是直觉的象征化。与真实物象相差比较大,也更具有独创性。画面特点,幼稚,简单,不完整,有的近似符号,线条不流畅,像呀呀学语一样。
这个阶段家长特别要避免说孩子画的不像,这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绘画本来就没有所谓的对错,在这个阶段更不能用理性的思维去对待孩子的绘画。关键是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融入撕、贴、拼、剪等动手能力,激发孩子想象力,多接触不同的事物和绘画材料。
3表现期(6-7岁)
表现期是孩子学习儿童画的黄金时期,是儿童思维最活跃的时期,也是儿童画创作最多的时期。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渐对造型有了明显的认识,并且有明显的写实倾向。年龄小一点能够画其所想,稍大一点的能画其所见。观察力进一步增强,并开始对细节描绘。6岁以后的孩子,还能把所见所闻的事情整体记下来,并能凭记忆把所见事物加以概括和重新组合表现出来。
这个阶段培养的关键是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形象记忆能力,可以多带孩子去美术馆参观展览感受艺术氛围,引导孩子观察细节与整体的关系,强调整体的重要性。
4写实期(8岁以上)
这一时期,孩子们开始向写实方向转化,关心自己作品的好坏,注重所描绘物体的逼真性,爱欣赏有立体感,有明暗变化丰富,色彩真实感强的作品。这一时期孩子的想象力及形象记忆能力方面发展逐渐减慢,观察写实能力飞速发展,要进行写生能力的培养。此外,孩子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美术专业知识和技法,理论知识也能够步入系统化的学习。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可以进行水彩、国画、动漫、速写等课程的训练,为学习素描、色彩、速写打下基础。接触各种不同的绘画风格,提高审美能力,培养综合艺术素养。
以上是儿童美术教育的一个大致历程,家长们可以对照看自己的孩子处在哪一个阶段。但是这种划分也不是绝对的,因为不同孩子的发育进程有个体差异,有的早一些,有的晚一些,更具体的学习安排还要视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家长与教师要跟据孩子的年龄阶段特点,抓住不同的黄金期来辅导孩子的绘画方向。
② 少儿美术的课程一般怎么安排
普遍来说少儿复美术都是制按照年龄来进行分班的,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握笔和理解能力都不一样,所以按年龄阶段来分是最合理的。其次就是课程内容了,就拿画啦啦的课程来说吧,每周一节的美术课会有不同的主题,有画动物的植物的建筑物的,还有不同的绘画方法,比如水油分离、渲染法等等,还有美术和科普结合的内容,比如博物馆主题课等等,总之一期下来,接触到的艺术知识、绘画方法等等都很丰富,学到的不仅仅是画画,还有很多艺术知识。
③ 怎么上一堂儿童画的课程
很简单啊,蜡笔抄画,或者水彩画都可以,准备纸,笔。然后定下这节课的画画主题,比如这节课的主题是爱护地球,那好,我们可以带着学生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构思一下,靠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去画,按照他们儿童的想象去画,然后老师对每个学生的构思都要解释一下,并要夸奖,尽量不要给予不好的评论,这样会打击孩子对画画的信心。然后可以告诉学生们我们下节课的主题是什么,回去可以准备一下。偶尔可以上一节创意的课,比如,画一个自己从未见过的卡通人物也不错,反正是很轻松的,加油吧,希望这段话对你有帮助。
④ 父母怎样培养孩子的涂鸦能力
当宝宝开始进入涂鸦期后,你有必要清理一下自己对于“画画”这件事的态度。因为涂鸦是每个孩子都喜爱的一种游戏内容,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体现和辅助他成长的有效手段——而我们中的大多数,在自己童年的涂鸦阶段里,往往接收到的都是不那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所以,让我们再一次接受因孩子而来的第二次成长吧!
宝宝涂鸦的父母必修课
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不是从事艺术类工作,更没有太多的“美术细胞”。但是,我们的孩子却从一出生就表现出小画家的兴致和潜质。所以,当我们势必要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时,自然要做一些功课。
课程一:孩子的画是用来“听”的而不是用来“看”的。
对于“哭”这一婴儿的表达方式,大概没有一个父母把它的好坏作为一个问题来考虑过吧。肯定不会有父母这样说:“如果再用那样糟糕的哭法儿,就不给你奶吃!”更不会有父母这样担心:“这个孩子用这种方式哭,是不是性格上有问题啊!”然而,对于绘画,父母们却用好坏来评价,甚至上升到心理分析,试图通过画来判断孩子的性格。但是,孩子的画和婴儿的哭是一样的,仅仅是直接表达心情的一种方式而已。
所以,无论画的好坏,父母都应该首先倾听孩子在绘画中想要表达的东西,理解他所要讲述的内容。也就是说,孩子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对于孩子来说,他的画被“听”,被理解了,他就有了表达的乐趣。因此,对于孩子的画,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态度就是去“听”,去了解,去感受!
“听画”的方式方法根据年龄有所不同。如果是2~3岁的孩子,就问他“这是什么”,要听他给他所画的东西赋予的意思。到了4岁以后,就要问“他们在做什么”,要听听他画里故事的内容。
特别叮嘱:在孩子专心画画的时候,最好不要发问。而当孩子画完了拿给你看时,或者画得有些厌烦,暂时告一段落时,再去问问他也就足够了。
课程二:不要把“像不像”作为评判标准,更不要教孩子画形象。
大概每个妈妈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央求“妈妈你给我画一个……吧”,于是我们便随手给孩子画一个苹果或者一朵花。如果是个擅长绘画的妈妈,通常还会教孩子:瞧,郁金香是这样画的,小人、小车是这样画的……但其实,父母这样做就如同给孩子无限制地吃糖果一样,会让孩子长蛀牙。
绘画不是要记住形象,而是要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用来表现想法的形象不是别人教会的,而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成人教孩子画画,实际上是把别人的而且是成人的感觉原封不动地加给孩子,其结果是孩子无法按照自己的感觉和意愿来发挥,其对绘画的感觉无法得到发展。
每个孩子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绘画表现能力,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的提高逐步表现出来。所以,在孩子涂鸦的过程中,对父母来说最重要的事,是欣喜地守护孩子这种能力,为孩子创造绘画活动的环境与氛围。
特别叮嘱:教孩子画形象、指导孩子用色、让孩子全部涂满颜色等等,都是最具代表性的拔苗助长的行为。等到孩子过了九岁,系统性地学习绘画技巧才开始变得有意义。
课程三:绘画就是要弄得很脏。
绘画是一种造型艺术。所谓造型艺术,就是创造有美感的形象的艺术,要通过创造的形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创造一种新形象,就是改变已有的形象,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破坏已有的形象,弄脏已有的形象。艺术的真正本质,就是以毁坏、弄脏已有形象为基础的。
“破坏”“弄脏”的行为,在孩子的生活中简直是家常便饭。比如孩子们玩沙子、和泥巴时用手拢起沙子,之前平坦的表面就隆起了一座山峰。沙子中加入水,拍成个球,就完全改变了沙子以前的形状。绘画,就是用蜡笔或马克笔把白色的画纸弄脏。把干净的纸弄脏,让纸发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绘画和和泥巴的游戏是一样的。
但是,看到孩子玩泥巴时把衣服弄得一团脏,或者是在墙壁上随意乱画,大多数妈妈会去斥责,因为她们满脑袋考虑的不是接受孩子的喜好和愿望,而是洗衣服和打扫卫生。对于这样的妈妈,我非常想大声疾呼:你们是在剥夺孩子作为人的必要的学习机会,也是在剥夺孩子们作为人的发自内心的喜悦!
特别叮嘱:如果你很在意孩子弄脏东西,就给他规定一个可以随便画的场所,穿上不怕弄脏的工作服,并且告诫你的孩子哪些地方不可以弄脏。
⑤ 如何教小小孩涂鸦怎么来启蒙儿童画画
宝宝的涂鸦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涂鸦的水平,可以推测出他的心智发展水平,并据此施以相应的教育。 第一阶段 乱画或偶然的涂鸦画(1岁~2岁或2.5岁) 宝宝的乱画是由手和臂膀的简单运动留下的痕迹,由一定数量的线条组成。 特点:手指紧紧地握着绘画工具,手腕很少移动。线条的方向和长短是靠手臂的前后摆动决定的。画线条时,画笔很少离开纸,只有当线条画到尽头时才离开,这是一种无控制的涂抹,是为了满足宝宝的动觉经验,实际上是运动神经协调活动的一种标志。 〖教育建议〗 当你看到宝宝画的画面上大多是不规则的、弯弯曲曲的线条,有的甚至还画出纸张之外,说明宝宝还不能控制肌肉的动作,不能很好地完成需要控制肌肉的工作,如吃饭、穿衣、扫地等。而你的任务就是鼓励宝宝使用动作,随意涂鸦,如在日常活动中加入一些穿珠、捡豆子之类的游戏活动,促进宝宝手眼协调发展。 第二阶段 受控制的涂鸦画(2.5岁~3.5岁) 宝宝的绘画乍看起来,没有明显的差异,然而仔细观察之后,你会发现这时的涂鸦,已经受到了视觉的控制,和第一阶段的涂鸦画不同。宝宝在涂鸦时非常注意自己的笔端,有时为了看自己画出的痕迹,鼻子都几乎贴到纸上了。因为手腕肌肉、骨骼活动能力的增强,宝宝能画出错综复杂的图形和弯曲杂乱的图形,腕关节比较灵活,握笔姿势几乎接近成人。此阶段的涂鸦是重复性运动的控制,是运动和视觉行为的协调性加强的结果。 〖教育建议〗 宝宝通过这一阶段反复涂鸦的动作练习后,慢慢发现有些线条是可以控制的,这是一项很重要的经验,他会从这种控制感觉中获得信心,不妨激励他继续探索和体会这种肌肉运动,以达到动作的协调。这个阶段的宝宝除了在纸上涂涂抹抹外,没有其他创造意图,他很满足于这种肌肉运动感觉和对它的熟练掌握。 此时你千万不要急于求成,硬教给宝宝各种绘画技巧。你要做的是给他提供绘画时所必需材料:粗一些的铅笔、蜡笔、纸(最好是大张的纸)、无毒的颜料等等。适当采用一些宝宝感兴趣的方式引导他有控制地绘画。例如你先画出树木、小草、池塘、举着伞的小兔子等,边和宝宝说“下雨啦!下雨啦!”,边让他添上七彩的雨点。在练习画线时,你可以先画好可爱的小鸡,再让他画些小虫来喂小鸡。 第三阶段 命名的涂鸦画(3.5岁或4岁) 宝宝开始给自己画出的符号取名字,你很难看懂,除非你像他一样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才能看出涂鸦画中画的是水还是飞奔的狗。宝宝开始画命名的涂鸦画时,并不是事先想好了题材后再画,而是看画好的符号像什么,就取什么名字。例如,线条画得多起来了,画面起了变化,或是想法改变了,命名也随之起了变化。对涂鸦命名,是宝宝思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显示出宝宝从以动觉经验为重点向形象思维过渡,认识到了形象与外界之间存在关系。 〖教育建议〗 对宝宝的涂鸦画千万不能以“??”或“不像”来评判。只要他能对自己的画给出一种解释,哪怕你听起来十分幼稚可笑。在天真童趣的世界里,一团乱七八糟的线条,可能都在讲述某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一些看来不合逻辑、不符常理的画法,可能正是他的创意所在。 明智的做法是不要问宝宝“你画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画?”,简单有效的办法是大声描述你从画面上看到的形象,“我看见左边地上蹲着一条小狗……”然后等待他的反应,通常宝宝会修正或补充这些图画中的信息。你还可以通过画面上的形象与宝宝对话,“我想问这条小狗一个问题……” 如果用心去观察和欣赏宝宝的作品,你会发现那不是简单的一幅画或漫无边际的涂鸦,而是他心迹的写照,你才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才能调动他创造的积极性,才能使宝宝的想象空间不断得到拓展。耐下心来,学会聆听并接受宝宝内心的感受,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⑥ 怎样上好幼儿园美术课
现在都要求孩子自己发挥想象,教师不要有示范,但也是要有针对性的,比如小班幼儿处于涂鸦期,没有适当的范例,他们无从下手。美术课讲究的是孩子的创造力,所以尽量提供丰富的材料,可加入一些作品欣赏,激发他们自身的艺术细胞。教师要利用好材料,再进行有效地指导,比如玩色,提供颜料和辅助材料等。
⑦ 儿童美术公开课怎么上
先讲自己的ppt 讲大致的课堂主旨目的 期间组织几次小提问发言 然后用小黑板做回一些示范答 让孩子自己理解尝试 同时发好工具纸张 然后慢慢等孩子画一会儿 一个个指点 主要是鼓励 不要教孩子该怎么画主要是领导孩子去画属于自己的画
⑧ 儿童涂鸦时,教师如何进行美术指导
从基本的技能开始,带领孩子们进入涂鸦的世界。比如由“沙滩上回的脚印”让孩子们知道了怎样答画沙子,什么叫“点”。比如由“快乐的曲线”,在音乐与彩带的双重感受下,让孩子们将波浪线,流畅地绘在了“河” 里。比如通过“颜色造房子”引导小朋友们很小心的将不一样的颜色,分别填进信手画的直线格子里。于是他们学会了分块面涂色,感受到了由线条形成的“房间”、“块面”。 在这样一次次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孩子们的绘画技能不知不觉的积累了起来。
⑨ 关于小孩早教中的涂鸦课程
涂鸦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放开让孩子去做。可以准备白色的t袖,让孩子在上面作画,涂鸦颜料或者水彩笔。特宝儿的无毒水粉颜料挺好的,颜色鲜艳,容易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