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教育学有哪些专业课程
Ⅰ 大专有哪些科目
1、计算机网络、运动营养学、职业规划:大专中主修类科目是根据自身选择的专业,学校进行安排课程上课,这也是必修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职业规划是大学中最重要的课,都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比学课程。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课程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书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物质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等。
4、中国近代史纲要:主要内容: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持续走向繁荣富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90多年来,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这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讲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他还多次发出过“学一点历史”的号召。
邓小平指出,“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江泽民提出,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胡锦涛也说过,要“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
5、羽毛球、乒乓球、网球课:这类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安排老师的种类教学科目、学生自生的兴趣爱好和当时学生的上课时间自主选择的一种课程,这门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整体的精神状态,还可以强身健体。
Ⅱ 教育学专业学什么课程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通论、课程论、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教育统计测量评价、教育哲学、中小学语文或数学教学法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教育调查等,一般安排时间总数不少于20周。
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
(2)专科教育学有哪些专业课程扩展阅读:
教育学专业它包括教学论、课程论、小学教育和数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等专业。其中,教学论是着重对教学方面的研究,它要探讨的基本问题既包括做好教学这件事的行事依据,又涉及如何提高教和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而课程论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学校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的理论与实践。
课程论与教学论难以说有明确的划分界限,至今有三种理解,教学论中包含课程论,课程论中包含教学论,教学论与课程论有交叉部分。所以一般这两个专业所学内容大致相同,有很多高校所开设的就是“课程与教学论”这一学科,不会分的如此详细。
教学论与课程论适合本科有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来选择,可以帮助你在已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多一些教学方面的理论,更好的帮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Ⅲ 教育学专科有什么专业
教育学专科有什么专业,这个你就跟学校而定,就看你自己比较喜欢什么专业。
Ⅳ 大专有哪些专业
1. 农业技术类
茶艺 、食药用菌 、观光农业 、园艺技术、 植物检疫 、植物保护 、烟草栽培技术 、设施农业技术 、作物生产技术 、中草药栽培技术 、种子生产与经营 、农产品质量检测、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药用植物栽培加工 、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
2. 畜牧兽医类
畜牧、兽医、动物医学、兽医医药、畜牧兽医、蚕桑技术、实验动物养殖、特种动物养殖、动物科学与技术、兽药生产与营销、动物防疫与检疫
、饲料与动物营养、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
3. 林业技术类
林业技术、园林技术、城市园林、商品花卉、森林工程技术、森林采运工程、森林资源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林产化工技术、木材加工技术、森林生态旅游、林副新产品加工、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4. 水产养殖类
城市渔业、水产养殖技术、渔业综合技术、海洋捕捞技术、水生动植物保护、水族科学与技术
5. 农林管理类
农业经济管理、农村行政管理、乡镇企业管理、农业技术与管理、林业经济信息管理、林业信息工程与管理、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农村行政与经济管理、都市林业资源与林政管理
(4)专科教育学有哪些专业课程扩展阅读
专科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即专科培养目标是实用化,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同时又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术的高级技术人员,其知识的讲授是以够用为度、实用为本。根据中国大陆教育体制教育分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专科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比本科学习年限短的专业教育,同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一样,都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Ⅳ 教育学专业主要学些什么 开设课程有哪些
教育学是复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制解释教育规律的科学。其主干学科是教育学和心理学。
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通论、课程论、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教育统计测量评价、教育哲学、中小学语文或数学教学法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教育调查等,一般安排时间总数不少于20周。
Ⅵ 教育学包括哪些专业
教育学原理
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史
比较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成人教育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学校咨询
教师教育
传媒教育
教育经济与管理
教育技术学.
Ⅶ 教育管理专科有哪些课程
1、教育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电视课6,5学时,录音课4学时。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基本原理,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小学生的特点与教育,我国中小学的课程,中小学教学,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小学课外教育,班主任工作,中小学教师,学校、家庭、社区教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管理概论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电视课2.5学时,录音课9学时。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管理学的基础知识,管理者、管理职能、管理对象、管理方法的基础知识,以及中外管理思想举要等。
后续课程:学校管理。
3、学校管理
本课程7学分,课内学时126,录像课2学时,录音课10学时。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以阐明学校管理职能和实务为我国中小学管理者提供具体的管理规范、方法和手段,提高其管理水平;以可操作的技能训练规范并强化中小学校管理者的基本功,全面而有效地提高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管理中小学校的能力。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我国广大的基层中小学校管理人员和地方教育行政干部。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学校管理一般理论、学校管理实务和学校管理技能三大部分。设为25个学习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管理思想,学校管理组织机构,学校管理组织制度,学校管理目标和目标管理,学校管理过程,学校管理原则和方法,学校领导与班子建设;学校教学工作管理,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管理,教师工作管理,学生工作管理,教育科研管理,总务工作管理,学校公共关系;学校领导决策,学校工作计划、总结,考察与考察报告,领导听课与评课,组织与主持会议,领导沟通与协调,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等。
先修课程:教育学、管理概论。
后续课程:学校管理心理、教育行政概论。
4、学校管理心理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录音课10学时,电视课4学时。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比较系统地获得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理解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规律,学会并掌握学校管理心理学的方法,培养学员具有运用心理学规律分析与解决学校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个性心理与管理;教师积极性的激励;教师心理与管理;学校群体心理;学校人际关系;学生心理与管理;学校领导心理;学校组织与组织文化。
先修课程:教育学、管理概论、学校管理。
后续课程:教育行政概论、教育法制基础。
5、教育行政概论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录音课1学时,电视课2学时(4个25分钟的标准本)。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教育行政概论中所阐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有关知识。能理解教育行政概论中所概括的对教育管理实践的指导原则和方法。能运用教育行政概论中所揭示的原理初步分析和解决教育管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教育行政体制、教育行政机构、学校教育制度、课程行政、教育人事行政、教育财政、教育设施、教育立法与执法、教育规划、教育督导、教育评估、教育行政的国际比较。
先修课程: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心理。
后续课程:教育法制基础。
6、教育法制基础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电视课4学时。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能够掌握教育政策、法律、法规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够初步运用法律武器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为使学校管理步入法制建设的轨道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导言、教育法概述、教育行政机关、学校、教师、学生、教育法律救济、学校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等。
先修课程:学校管理、教育行政等。
7、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科研方法”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和教育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在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课程开设次序在心理学和教育学课程之后。本课程5个学分,计划课内学时90,录音课10学时,IP课程4个,开设一学期。
教育研究方法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意识,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教育科研的设计,文献法与内容分析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研究假设的统计推断,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研究报告的撰写和研究的评价。
本课程的文字教科书采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8.《英语I(1)》
课程性质:必修、统设,3学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 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掌握1,100词左右的常用词汇(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600词)和相关的常用词组;能听懂发音清楚、语速较慢的教学用语和日常生活用语;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谈;能读懂所学词汇和语法范围内的故事、短文及通知、便函等;能够用便条转达具体信息,写出简短的私人信函。同时,本课程通过提供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增强学生对这些国家的了解,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媒体
(1) 文字教材:
《开放英语1》、《开放英语综合练习1》。
主教材《开放英语1》共18个学习单元(Unit),每单元分为3个部分(Session),每个部分由若干活动(Activity)组成,但其中6、12、18单元为复习与自测单元,结构上略有不同。主教材内容以日常生活为主,每单元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语言要点、文化点滴、导学帮助、学习技巧、学习小结、词汇学习、录音文本、练习答案、复习自测等内容。每单元的学习量约为3学时。
《开放英语综合练习1》是《开放英语1》的配套教材,其内容与主教材相对应,在进一步巩固主教材所学内容的同时,加强语音语调学习,扩展词汇量及语法点,补充综合练习。此外还设计了"轻松时刻"这一板块,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每单元的学习量约为1学时。
(2)音像教材
a. 录音带/CD 2盘/2张
b. 录像带 18讲(每讲50分钟)
c. 磁带 4盒
9.《英语I(2)》
课程性质:必修、统设,3学分。英语I(2)有文字教材两本:《开放英语2》、《开放英语综合练习2》。
主教材《开放英语2》共18个学习单元(Unit),每单元分为3个部分(Session),每个部分由若干活动(Activity)组成,但其中6、12、18单元为复习与自测单元,结构上略有不同。主教材内容以日常生活为主,每单元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语言要点、文化点滴、导学帮助、学习技巧、学习小结、词汇学习、录音文本、练习答案、复习自测等内容,还有虚拟导师提供学习方法指导。教学设计上加强了助学、导学内容,对各项学习任务给予简明扼要的导学或反馈,以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每单元的学习量约为3学时。
《开放英语综合练习2》是《开放英语2》的配套教材,其内容与主教材相对应,在进一步巩固主教材所学内容的同时,加强语音语调学习,扩展词汇量及语法点,补充综合练习。此外还设计了“轻松时刻”(Now for Something Light) 这一板块,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每单元的学习量约为1学时。
10、《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程总学习时数36学时,2学分。开设一学期。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连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我党、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前提下,根据国家教育部的部署和决定而开设的,她是高等教育教学的公共基础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教学要求是:全面阐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地位与意义,完整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内容体系,准确把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创新。在此基础上,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头脑,真正实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进教材的基础上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新阶段新境界的历史地位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意义;把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科学体系;通过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创新,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分析国情的思维方法,提高政治理论素养,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投身于现代化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的高度统一、横向综合性与纵向发展创新性的高度统一、科学性与时效性及实效性的高度统一等鲜明特点,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教与学中,必须始终作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过去、现在与未来相连接,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11、 中国教育简史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其中录音课8时,电视课6学时。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限选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了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一般规律,初步认识中国教育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为学习教育学科打下基础,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增强历史借鉴。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先秦时期的教育,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教育,宋元时期的教育,明清时期的教育,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时期的教育,国民党统治地区的教育,共产党领导下的老解放区的教育。
12、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管理)(专科)的限选课程。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它以教育问题而不是学科体系为线索,针对中外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问题进行阐述、分析与比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我国与国外教育改革的进程与特点,并通过对国内外教育改革新思路、新经验和典型案例的介绍,使学生建立改革与创新的意识,提高参与教育改革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中外基础教育改革概论;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基础教育中的德育改革;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实践 ; 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
13、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青岛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各专业的省开课,它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Me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0)、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00)。课程总学分:4;课程总学时:72;实验学时:45。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性能、特点和基本组成,熟悉计算机基础知识,并掌握最新、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从而具有应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一般信息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作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基础。
14、公共关系实务
公共关系实务课程是青岛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公共事业管理(教育方向)”专科的一门选修课。公共关系实务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学科以建立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为主线贯穿始终。公共关系实务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与其它学科有交叉;学科新、发展快;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强调实务性。课程总学分:3,课程总学时:54。
课程设置目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实务在理论上对社会组织提出的指导原则和在实践上对这些组织提供的全方位服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所接纳。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公共关系意识的社会组织,不可能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而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公共关系实务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承担着推动社会进步、完善各类社会组织、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历史重任。开设此课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即应当把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放在比让学生多掌握和记住知识更为重要的地位,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使学员通过学习,较系统地了解公共关系实务的基本要素;掌握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基本类型和特点;从而提高学员从事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15、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青岛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公共事业管理(教育方向)”专科的一门选修课,共54 课时,3学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学习目的意义和方法作了简单概括分析。然后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最富有特色的几个方面,即哲学、伦理道德、宗教、教育、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作了专题性的介绍和论述。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展望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Ⅷ 教育学有哪些专业
教育管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心理学专业,师范类的重点大学,现在可以报读春季班班,我知道。
Ⅸ 教育学专业学什么课程
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通论、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教育统计测量评价、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哲学、课程理论。中小学语文或数学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