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国学课程
Ⅰ 国学主要课程有哪些
第一个模块:帝王——英雄的抱负
自三皇五帝以来,周秦汉唐英雄辈出,五代十国豪杰并起,宋元明清此起彼伏,胜者王侯败者贼,无数英雄竟折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帝王史,更是一部英雄史。
1、《帝王列传》——成功者的智慧:夏启、商汤、周文王、秦皇、高祖、赵匡胤、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贫民皇帝朱元璋,大清帝国皇太极。
2、《贞观政要》——帝王的学问:君道、政体、任贤、纳谏。
3、《毛泽东思想》——东方的太阳:游击战、论持久战、反对自由主义、阶级斗争、文化大革命、共和国、三个世界的划分。
4、《三民主义》——革命的力量:民族、民权、民生。
第二模块:儒家——君子的睿智
知天、知地、知人为大儒。大儒者,出门为良相安邦定国,或出门为良医救民于疾苦之中。这就是儒家的理想。儒家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儒家把伦理与政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推崇理性的社会秩序,认为政治应以以道德为本,以人伦为法,以格物正心修身为仁政的根柢。
1、《论语》——孔子的智慧:仁、义、礼、智、信。
2、《大学》——儒家的教育:格物、致知、意诚、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
3、《中庸》——君子的德行:知天命而慎独,致中和而近道,好学、力行、知耻。
4、《孟子》——善念的执着:性本善,行仁政,养浩然之气。
第三模块:道家——自然的思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家认为,人只有持道归真,心如赤子,才能让身心与自然浑然一体,才能让心儿乘鲲鹏翱翔九天,才能入海与鱼儿偶语,才能种菊东篱下回归自然而承享湖光山色。和谐的美,抱朴的心,这就是道家的浪漫。
1、《道德经》——老子的智慧:道之德,道之心,道之体,道之用。
2、《庄子》 ——逍遥的“老叟”:逍遥与内圣,齐物与王道,化蝶的寓言。
3、《黄帝内经》——生命的诠释:五行五脏与五味,经脉气血与营卫。
4、《易经系辞传》——宇宙的秘密: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于雷霆,润之于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署。
第四模块:释家——心灵的超度
自佛学东渡,几千年来,阿弥陀佛已与中华民族血肉相连。当你身处逆境困顿无助时,阿弥陀佛会慰籍你破碎的心灵,点燃来世的希望。当你春风得意时,阿弥陀佛让你心存感恩善待众生。万法唯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就是佛家的禅境。
1、《金刚经》——悟心的妙慧:无人相,无我相,无寿者相,无众生相者佛。
2、《楞伽经》——唯识的真谛:万法唯识,八识规矩,化识转智。
3、《大悲咒》——慈悲的心:至心称诵大悲咒,慈悲生成金刚身。
4、《六祖坛经》——禅宗的圣典:般若、决疑、定慧、妙行、机缘、护法。
第五模块:法家——权势的残酷
法家主张法、术、势的结合。法,指法律制度;术。指君王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势,指君王的权势。在中国历史上,法家的每一次变革都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腥的气息。少仁寡恩的法家用严刑峻法维持权势的秩序,削鼻、断足、灭族,这就是法家非人道的残酷。
1、《管子》——贤臣的智慧:牧民,乘马,形势,法度,匡王,九府。
2、《商君书》——帝国的再造:革新变法,重农重战,重刑少赏,重本抑末。
3、《韩非子》——中国的管理:人性恶而重刑罚,法术势而定天下。
4、《郡县制》——王权的构架:中央与地方,统一与控制,集权与分权。
第六模块:兵家——战神的冷峻
人类的历史就是战争史。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有侵略与反侵略。但在兵家的眼里只有战鼓与号角。肉体的生与死,毁灭与破坏丝毫不会引起兵家丁点儿怜悯,这就是兵家的冷峻。
1、《孙子兵法》——将帅的智慧:道、天、地、将、法。
2、《三十六计》——兵法的精髓:胜战、敌战、攻战、混战、并战、败战的诡计。
3、《黄帝阴符经》——天地的枢机:五行八卦与奇门遁甲。
4、《鬼谷子》——权变的谋略:捭阖、反应、揣摩、权谋、决策、中枢。
Ⅱ 国学课程的内容_有哪些较好的国学课程
像(孙子来兵法)与东方源战略、(资治通鉴)与商业智慧、(皇帝内经)与养生智慧等等都是一些高端国学管理培训课程。这些课程是博学书院针对于企业家、股东、董事长、总裁等企业决策者及爱好国学的有志人士开设的应用课程,旨在提高个人文化素养,提升个人魅力和领导管理水平。
Ⅲ 如何更好的开展《国学》课程的建议
《国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第一部分 前言古典诗文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滋养了多少代中国人。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三千余年前夫子谆谆切切,语重心长地教导年轻人应学诗,三千余年后的1999年的一个春日,我们同样听到了江同志在“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的劝勉:“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更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古诗文教学开始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我校教师开发的以诵读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研究如何把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内涵,升华为做人的行为为宗旨的校本课程《国学》,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工程,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不再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是为了开发一系列的课程文本,而更加注重参与过程本身。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中华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当今学习与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且为之振臂而呼并付诸实践者,可谓凤毛鳞角。赵朴初、冰心等知名人士倡议,著名作家老舍的儿子舒乙做董事长的北京市圣陶圣陶实验学校,便打出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响亮口号,让小孩子从一入学就学习《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中国古代经典作品。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开始有了“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绚丽与壮观。 以诵读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研究如何把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内涵,升华为做人的行为为宗旨的校本课程《国学》,作为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首次闪亮登场,这里已经荡漾起诵读至圣先师儒家文化的童音,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阵营中回响了起最富朝气的孩子的呐喊。二、课程教学理念《国学》课堂教学必须打破沉闷无趣的气氛,改变一成不变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解词释句──串讲全诗──背诵默写”的教学方法。《课程标准》的理念应当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1、直面经典,真心接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程标准》)《国学》校本课程当然也应体现这一点。教师不能再越俎代庖,而应让学生直面经典,与诗词文“真心接触”,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能懂会学的自主解决,即使是疑难焦点,教师也不急于揭晓,而应巧设台阶,引导学生逐步领悟。2、加强诵读,引导想象:“凡物各自有根本,风云万变不离宗。”(顾况《行路难》)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已为大家所共识,而古诗文的教学中,“读”尤其应当成为“正宗嫡派”之法。这一点,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和优秀的经验,自无须赘言。《课程标准》各学段古诗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中也都强调了“诵读”二字,要求在读中体味作品的内容,读中体验情感,读中感受语言美。《国学》校本课程也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3、课堂开放,学科融合:“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标准》)《国学》校本课程的课堂当然也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如,课前课后对作者生平、创作背景、鉴赏介绍、相关作品等资料的收集、交流;教师尝试走下讲台,把讲台让给学生;允许鼓励有不同的理解、见地。此外,教学中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引导学生联系地理、历史、自然等知识读懂诗意,用绘画表达理解,用音乐配合诵吟,用表演再现情景等。4、纵横联系,指导运用: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能“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朱熹)。《国学》校本课程,除了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学习步骤,学习方法外,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方法横向的迁移运用。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国学》校本课程通过诵读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进行文学、思想的“积累和熏陶”。所谓积累,即,积累丰厚文化底蕴,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所谓“熏陶”,即陶冶思想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学会做人,为终身发展奠基。二、阶段目标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对课程实施三级管理,其中之一就是开设本校课程,这为学校开设国学课程提供了空间。《国学》校本课程对不同年级年段要求也略有不同——一、二年级诵读《唐诗宋词》《三字经》;三年级诵读《唐诗宋词》《弟子规》,四五年级诵读《唐诗宋词》《论语》,六年级诵读《大学》《道德经》。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根据《国学》校本课程的学习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国学课的教学基本方法可确立为“四化”教学方法,即“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1、 诵读化“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这是《国学》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其做法基于以下三方面思考。其一,古人读经书的要求和方法是:“粗知文义”、“略通大义”。在教学方法上,以口授和诵读为主。宋代朱熹主张先读《近思录》,次读:“四书”,而后及于“五经”,均要求熟读成诵。古代国学教育,经过长期积淀,逐步形成了以读经为主要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日臻完善的《国学》校本课程体系,是中华民族的教育瑰宝。其二,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记忆的黄金年龄,在这一时期让学生诵读记忆《国学》的精华内容,他们将会终生受益。因此,加强诵读恰好发挥了学生记忆强的优势。其三,国学教材以《唐诗宋词》为主,还选编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古代经典篇章。这些“之乎者也”的古文,思想内涵深刻,不易被学生理解。现在先让学生“不求甚解”地背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沉淀在脑海中的古典精华经过反刍,逐渐会被消化、理解,慢慢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内化为自我的思想精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记忆”是古人学习最常用的学习方法,这种古老的读书方法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成为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古为今用”,选择“诵读、记忆”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背诵古典名篇,引领他们把无意识记忆转变为有意识文化储备,使他们从小腹有诗书,在本国传统文化滋养中成长。2、情境化“情境化”就是用优美的古典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国学的情境,使学生身处古典文化的韵律和氛围里,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音乐是极富感染力的艺术门类,可选择《渔舟唱晚》、《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等中国古典名曲,配乐诵读,学生听着悠扬的乐曲,陶醉在美的享受中。3、故事化“故事化”,就是用精典的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国学》校本课程所选内容,皆中国古典优秀文化,其内涵丰富,它蕴含着古人的大智大德,如何让学生破译文章的宏旨要义是教学的难点。小故事中含有大智慧,教学时可把故事引入课堂,用精典的小故事来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含义,突破了教学难点。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设计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故事化”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受到教育,可谓是“润物细无声”。4、生活化“生活化”是指《国学》校本课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更好的生活,让生命更有价值。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中可以设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环节,把学国学与学做人联系起来。这样,拉近了古今文化的距离,使遥不可及的古代文化走入了学生的生活。使《国学》生活化,让学生把中国传统的文化道德、思想智慧内化为一种品质,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我欲仁,斯仁至矣”。二、评价建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从学校教师教学管理来说,应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针对《国学》校本课程,建立一定的教学管理制度、评价体系。如,语文教师古诗文素养提高、教学计划的安排、教案的撰写,教学的效果等都可纳入教师考核范畴,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激励、指导教师不断学习,积极探索,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业务水平。 从学生《国学》校本课程学习的评价来说,主要应体现以下几点: 1、评价主体多维化:首先是改变目前占主流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指导学生自评、互评。由于古诗文的学习还常常在课余进行,还可请家长共同参与,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交互的活动。 2、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评价课内所学,还要评价课外的阅读;不仅评价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掌握情况,还应“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习惯、态度和方法等。 3、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不仅关注学生会背多少古诗文,更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课程标准》关于古诗文阅读评价有这样的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近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古诗文素养的提高是建立在存量基础之上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应该注重平时的、过程的评价。 4、评价形式多样化:除常规的解释、背诵、默写,还可采用朗诵、猜谜、赛诗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高段还可尝试采用主题研究汇报的形式,(例:同是写春天的几首诗,在写法和情感上的异同之处;从陆游、杜甫的几首感怀时事的诗,看陆游或杜甫的爱国情感等。)使评价更具综合性。笔试形式也可进行创新改进,如看图写诗,据文写诗等,而且应鼓励不同答案。
Ⅳ 国学与管理智慧课程谁讲的比较好请推荐几个
翟鸿燊大师,我国当代传统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国学实践应用专家,回经济与文化学者,答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美国国家大学客座教授。
乾泉教授,知名学者,管理专家,中国商学院联盟首席专家,担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城市发展研究所专家委员会委员,任国家人社部、中企联653工程“国学与和谐企业文化建设”课题组负责人。
灵雨大师,著名国学易学研究专家,中华周易风水与姓名协会执行会长,出版《周易与管理智慧》。将现代企业管理与国学智慧相结合,讲课风趣幽默,大道至简。
Ⅳ 国学教育有哪些课程
国学教育一般以中国古典哲学、中国人文智慧为主,内容一般较晦涩,课程相对枯燥。但是个人听过博学书院张其成教授的课,内容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特别引人入胜,而且课程价格较实在。
Ⅵ 管理培训课程有哪些
我最近要参加培训,所以对这方面还比较了解,企业管理培训课程包括:总裁研修班,中高层管理课程,企业内训,国学,营销总监班,并购班,女子学堂等等。
当然,不同层次的人才,对课程的选择是不同的。
下面以知名培训机构博商管理科学研究院的课程举例。
? 对于企业老板,可以选择总裁班,比如博商的商界精英班,它采取1+1的教学模式,咨询式教学,已第9次升级改版,很受学员欢迎。
当然,老板也可以选择他们的企业并购重组课程、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课程、营销总监实战课程等,提高综合能力。
而针对中高层人才,博商专门开设了商界英才班、营销总监实战班等。
Ⅶ 国学总裁班培训做的最好的机构是哪家
博商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 国学总裁班 独创儒家、易家、禅家、道家、兵家、法家、史家、黄帝内经、人物志10大教学模块,核心课程3天制,采取深度潜修+游学体验,立足经典,学以致用 。
博商国学总裁班课程涵盖儒、道、法、兵、易、禅、医等国学的各个方面。登群籍之巅峰,览历代之得失,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真正把学员打造成博学多才的商业领袖。
博商国学总裁班课程将中国五千年的大智慧与现代管理理念相结合,为中国管理者贴身设计,结合多种学习方式,学以致用,同时针对管理者的需要,精选国学智慧中最有启发性的观点和事件,使学员取得巨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