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设计 » 截拳道课程简介

截拳道课程简介

发布时间: 2021-02-22 10:44:27

㈠ 截拳道包括哪些内容

1
李小龙用这句话开始了他那篇发表在1971年9月号《黑带》杂志的题目为《Liberate Yourself From Classic Karate》(《从传统武术中解放你自己》)的意味深长文章。在小龙去世二十三年后的今天,看来是颇有必要再一次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这些年来,我不断听到截拳道世界中的争论与混淆之言。小龙早年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市时的高级助教木村武元曾多次对我说,现在是需要做些事情的时候了,以确保李小龙的截拳道不致於在小龙的第一代门徒全部去世后失传。

痛苦的起因

在小龙的墓碑上刻著:“截拳道创始人”,我真诚地希望有一天小龙的徒孙辈们读到这碑文时,会知道他们的师祖是一位有著多麼非凡创造力的天才。我为目前所读到和听到的关於什麼是“截拳道”这个名称涵义的众多片面解释与论点感到痛苦。小龙曾说过:“一旦有人妄称截拳道是什麼,或是与这个与那个又有所不同,那麼,不妨就让截拳道这三个字永远消失罢!消除掉这虚有的名称,只让它的实质存在罢!截拳道只是个名称罢了!”我一直对小龙这解释抱有崇高的敬意。有时我想:是的,让它消失罢,小龙会更愿意这样,而不愿让人把这名称用到一套有限的单纯模仿他打斗动作的技巧上,或是一些以任何武技和实用主义哲学教条折衷而成的大杂烩上,或是以上三者的混合体上。那麼显然,截拳道可以意味一切或什麼也意味不到。或许,“截拳道”这个名称很久以前便应该消失了,但是现在,在小龙逝世二十三年后的今天,这一名称却被越来越广泛地与李小龙失传的武术联系在一起。现在是该再一次将手指指向月亮,看看它能否让截拳道之光华通过的时候了。记住,像小龙说过的那样:“手指的作用在於由它指向那照亮手指与周围一切的光茫源头。”为了研究这天空的美景,就有必要让那些小龙的挚友与嫡传门徒团结在一起来探究截拳道的含义与指导方针。

1996年1月10日至11日,13位小龙最杰出的原始嫡传门徒,包括小龙当年开馆授武的两大助教木村武元与伊鲁山度、三名第二代弟子、我的女儿香凝和我,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市举行了会议。这次会议制定了一系列对於永保李小龙的武术遗产具有重大意义的决定。

原始派与概念派之争

我们的讨论变成传媒中热门的话题,当时争论最多的是两种表面上似乎背驰的观点,那就是把截拳道分为“原始的”和“概念的”两派。概念派指责另一派盲目自大,只是单纯模仿小龙的动作而无视他关於不断提高与改进现有武技以适应时代与环境发展的遗训。而原始派则断言,概念派是建立在一套为适应发展而不断改变的理论基础之上,而这种做法将导致截拳道原始之根最终消失。

我们不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就会认识到,就像阴阳标志特徵:阴中带阳,阳中带阴,互为对方中包含要素,小龙当年传授的原始内容,是包含了上述两派中所共有的独立探究事物本源的概念:“学武之道,绝非是单纯的模仿,亦非知识的简单积累与混合。学武之道,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一个永无终止的过程。在截拳道中,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那些为我们所忽略而遗忘在背后的事物本源过程。显而易见,世上存在著一个由李小龙亲自创立并传授的“未经混合”的武技与哲学体系;截拳道之要素并非一件单一事物,而是一个最大限度发展自我的独特进程。因此结论是:“原始派”和“概念派”两种截拳道学说所教授的知识并无真正不同,“原始派”和“概念派”的称谓是无意义的,应早日消除,两派应团结一致。但问题仍然存在,不管怎样,对於不同的人来说,截拳道之名意味著不同的含义。所以我们要尽力澄清。

与会者讨论认为:目前世界各地出现了不少以传授一些被称作“截拳道”的东西为学校招牌,其传授者只有一点点有限截拳道知识或根本不懂截拳道为何物。这些学校盗用“截拳道”之名,或仅仅依靠一些目前已非常流行的截拳道书藉来教授学生。这种做法已在公众中导致对“截拳道”认识上有著极大的混乱,特别是对那些真心希望获得正宗截拳道传授的爱好者造成了很大损害。因此,我们开始便一致决定采用“振藩截拳道”之名来称谓李小龙的真正武道艺术,期待将李小龙用毕生心血创立和传授的武技与哲学同其他一切冒牌的“截拳道””区别开来。

振藩的复兴

我们选择“振藩截拳道”这个名称是颇具深义的。首先,“振藩”是小龙的中文本名。“振藩”二字在中文里的意思是“唤醒和震撼外邦”,小龙用的伟大中国文化照亮世界各族人民们的心灵。再者,小龙当年在西雅图开办为他生平的第一间正式武馆时,便是命名为“振藩国术馆”,由此可见“振藩”这个名称的重大历史意义。小龙的首位助教、嫡传高足木村武元,至今仍以“振藩国术”之名向学生传授小龙早年所传的武艺,因为这个名称是小龙当年在西雅图生活期间亲自制定的;伊鲁山度也在教授小龙当年学校全部课程包括“振藩国术”在内。正是由於上述原因,“振藩”之名方得以保留至今。

我女儿李香凝在会上建议将真正由她父亲创立的武术命“振藩截拳道”,这一提案受到与会者的一致赞许并即时通过。应请注意的是,在“振藩国术”与“截拳道”之间并没有一道十分明显的分界线,因为小龙的武术进程是一个连续不断、前后关联、密不可分的过程。经过一段长时间讨论,前来西雅图与会者一致决定:“振藩截拳道”将被用作我们成立的非牟利团体的正式名称,从而使这个名称得到法律的保护与承认,并使后代获益。

在这里,我们又想起了小龙在1971年所写的文章中的一段话:“我们可以假设,很久以前,有位武术家发现了部分真理。在他活著的时候,他拒绝将这些尚不完善的发现加以归纳总结……但当他过世以后,他的学生们把他的设想、他的基本原理、他的喜好和他的理论当做一种教条来遵从……当属於一个人天性中的流动直觉被后人固定为一种模式,成为一种混合的知识……如果这样做,忠心的追随者所建成的不是一座知识的圣殿,而是一座被他们所埋葬的创立者智慧坟墓。”当然,我们成立这个组织,不会用规章制度和强硬命令去阻碍热爱截拳道的人们追求个人解放的热潮。

但组织有不同类型,其中有一类组织赋予自己一种职权,培养人盲从,目的是想使组织长久存在。这倒像小龙在批评“模式”的时候所说的那样:“所谓”模式永远不会被视作真理,因为它那僵化的规则与原理是不准被人违背。对於活生生的人来说,发挥个人的特长与创造力,永远比盲从那些僵化的模式更具重要性”。

突破束缚 获得自由

小龙非常清楚,他所创造的打斗方式并非任何一种“模式”,他传授给学生这些知识的目的,在於引导学生突破“模式”、“外型”和种种“教条”的束缚而获得真正的自由。出於这种美好的愿望,我们的组织不会抑制会员的成长,并且鼓励会员进步。我们决定使“振藩截拳道”成为另一种类型的组织,它成立的目的是通过追寻李小龙的武术资料,从而得到真理,我们可以从学术上的教材得到,例如:书、文章、录音带、录像带、专家研讨会与个人辅导。决定成立这个组织,是因为我们一直为信念而奋斗。而这一信念,早在1975年经我允许而把小龙的笔记整理出版的《The Tao of Jeet Kune Do》(《截拳道之道》)时便已提出。当年小龙在整理笔记时,曾尝试把这部书定名为《Commentaries on The Martial Way》(《武道释义》),但他当时犹豫而没有出版。他不太愿意出版这部笔记,是担心他的方法被拿来当作真理或效法的典范及永远不准违背的教条。小龙逝世以后,我抚心自问,觉得小龙的笔记中所总结的知识是如此弥足珍贵,若永远封存起来,对世人来说将是无可估量的损失。

有一个关於佛的传说:“佛祖传道,宣扬通过克服自我消除人的自私与彼此仇恨。这时魔鬼出现在他面前对他说:“您已经参透人生之真谛,但如果您把这些真理宣讲给世人,是不会有人理解你的。”佛祖答:“终有一天有人能理解的。”这也是我出版《The Tao of Jeet Kune Do》(《截拳道之道》)的愿望和对“振藩截拳道”组织的期望。

让争论开始

在那些片面执著于截拳道某些理论存在这样一种趋向、把《截拳道之道》当作“圣经”,首先找出结论,然后便翻开这部书,找到当中相关的一页作为判断这种结论。截拳道被描绘成一种仅仅用来学习武术的“理论”。他们背诵著书中小龙所写的内容:“无形,超越一切形式而又存在於一切形式之中,使用一切方法,又不为任何方法所束缚,其作用无所不在”的那些章节,作为他们论点的依据。另有一些人则称,截拳道只是一套包含若干有限技术的课程,由於小龙没有来得及完成他的武学研究体系便猝然去世,因此截拳道的发展与进化自小龙去世之日起便停止了。以常理而论,上述两种观点都有点道理。假如说,这两种论点中的任何一种可以代表“截拳道”的全部含义的话,那麼小龙当年也无须用心血著成那厚厚的数千页笔记,来阐述搏击原则与技巧的本质、在训练中培养勇气的哲理、科学的基础和超越于格斗艺术本身之上的人生真义了。

当小龙的武术被人当作成各种元素的简单组合或折衷混合物时,我感到痛苦。直到现在,我仍遗憾地看到上述错误观念的存在与其负面影响。小龙曾经研究了所有类型的格斗艺术(东方的、西方的、古典的和现代的),他融合了拳击、剑击、柔道、咏春以及其他诸多流派武术的原理与技巧。如果仅仅是将其他流派武技拿来,缺乏创造力地简单混合,这种做法是我所不赞成的。因为,没有什麼事物能远离真理而存在。截拳道是李小龙为拥有两只手臂两条腿的人类而创立在原理基础之上。任何一种技术只有适合这一基本原则,才是属於小龙的个人表达方式的一部分。这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以艺术家的技巧和创造性的天赋来最终完成的。这套基本技法,科学和哲学原理,就是“振藩截拳道核心”所要维护的李小龙武术原则。假使每一位理解截拳道基本原理的人都能找到表达自我的独特方式,那麼,他就应研究他所获得的各种经验,吸收有用的而摒弃无用的,并提出自己特有的理论阐释。当他们找到返朴归真的阶段时候,他们就真正发现了属於他们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截拳道表达方式。但如果没有上述基石做铺垫,一个人是绝不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如果蒙上天恩赐,小龙今天依然健在的话,截拳道将会有很大改变。但如果我们尝试去揣测活著的小龙将会给截拳道甚麼新的指导方针,将是徒劳无益的。“振藩截拳道”不会去妄断它的创始人会采取何种研究方针。“振藩截拳道核心”的一位成员Pete Jacobs对此发表意见说:“妄说这个或那个是截拳道是无意义的,除非今天小龙在这里才有资格说它是或不是甚麼,其他说法都是解释而已。如果你写一本书来展示技法,你将背离小龙的全部立场和观点。如果你写一本书来展现小龙的哲学,则每个人的解释又有所不同。去解释小龙曾经怎样做、怎样寻求改变和自我提高,才是我们所能做的、唯一有用的事。”

一人有一票,在西雅图开会的全体成员选择了“振藩截拳道核心”这个名称,来作为我们这个组织领导核心的称谓。采用“核心”这个名字,是因为小龙常使用这个术语来描绘所有的格斗形式或是“没有圆周的圆形”。小龙在其书中写下这些的时候总是谈到“紧随核心,由核心中获得解放、回归自由的本源”。“振藩截拳道核心”不像那些级别繁多的武术学校,没有等级深严的管理,每个成员都有相同的权力参加“核心”所组织的活动。“核心”认为本组织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对李小龙的热爱与怀念、描绘与理解以及“一点儿困惑”,都拥有均等的渴望去保存李小龙的武术。不论他们与李小龙共同渡过的时光是长或短,都值得重视及承认。这一点,也是卓有远见的。

在西雅图出席组织成立大会的“核心”全体成员一致认为“振藩截拳道”组织的目的如下:

1、作为推广及保存振藩截拳道武术及促进对於始创者李小龙的尊重。
2、根据李小龙的笔记及其亲传弟子的经验将振藩截拳道武术及科学理论传播到各武术团体及社会大众。
3、作为振藩截拳道包括物理及技术上的训练、历史上的基础、科学理论、哲学及灵性思想上的学问等多方
面材料之宝库。
4、对於传播有关振藩截拳道武术及其始创者的资料,必须维持高度清晰的水准。
5、设立会员操守准则以达致各教者之间互相尊重包括与其他武术教者的相互关系。
6、对於合资格的振藩截拳道教练及修习者作出承认。

总而言之,“振藩截拳道”组织视自身为知识的传播机构,借用李小龙的一句话:“核心”既不谋求任何人的赞赏,也不力图影响任何人朝向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如果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使一位热爱并潜心研究李小龙武道艺术的人“开始察觉一切,而不是不加鉴别的盲目接受”时,我们的目的就达到的了。

伊鲁山度 辞离“核心”

“核心”就是振藩截拳道的董事局,它不是一个封闭的小圈子,新的成员将陆续加入。在“核心”的成立初期我们失去了一位重要成员,又得到了一位新成员。在参加了1996年1月的“核心”会议后不久,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武馆的助教伊鲁山度向“核心”请辞,决定以他自己二十多年的截拳道教学经验去独立完成小龙当年交给他的重任。他衷心祝愿“振藩截拳道核心”,并将同样地坚持和维护李小龙的武道艺术作为自己的目标,希望近年来出现在截拳道内部的不幸争吵早日可停止。当伊鲁山度辞离“核心”的时候,我感到不理解,此事对我打击很大,我的调和与解释也未能挽留他。他辞去的时候,要求以“退休”的身份离开。这意味著“激流勇退”,且他在“核心”的时间实在太短暂了,“退休”这个词实在不那麼恰当事实上,由於“核心”刚刚创立,“退休”一词对它的任何成员都是不合用的。

接著,伊鲁山度又提出以“顾问”身份离开,向我和木村武元表示,他愿意与“核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分享他所掌握的小龙武道艺术知识。出於对伊鲁山度多年对李小龙武道艺术教学的丰富经验,“核心”基本上欢迎他做顾问的,但“顾问”的职务已授与“核心”的两位成员木村武元和Allen Joe。由於伊鲁山度在小龙生前或以后都是“核心”许多成员的师父,为表达大家的敬仰之情,伊鲁山度被请求接受“资源顾问”这个荣衔。我们觉得,只有“资源顾问”一词才恰如其份,也符合他的独立性的愿望。但是伊鲁山度却谢绝了这一邀请。伊鲁山度由於其精湛的武技与非凡的振藩截拳道知识,受到他昔日众多学生的高度尊敬,“核心”永远欢迎他以活跃或顾问角色加入我们统一李小龙武道艺术的工作。伊鲁山度是李小龙截拳道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核心”的大门将依然对他敞开。“核心”热切希望与其他一切热爱和尊敬李小龙的人们一起共同推进我们的工作,而并不是用自己的个人方法表达出来。李小龙曾说过:我们不会孤立地工作,更不会去搞那种要求“独占真理”而排斥其他意见。我们所寻求的,只是成为一座振藩截拳道知识的宝库,这个地方正是一个武术家自我发现进程的起点。承认他们自己“振藩截拳道核心”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对於合资格的振藩截拳道教练及修习者作出承认。

可能有些读者会对“承认”这个名词不大理解,“振藩截拳道”不像一般的武术学校,它不授与段位和证书,任何一位合格的教练或学员在得到本组织承认之前,必须事先得到他教练的考核与认可。有资格考核颁证的教练必须是“核心”的现有成员,尽管在将来“核心”的成员资格将被放宽。当一位学生由他的教练颁证后,才可由教练将其进一步提请“核心”承认。我们确立这种“承认制度”的目的,是便於将来向热爱李小龙武道艺术的公众推荐合资格的教练。

“振藩截拳道核心”成员名单:

木村武元(顾问) — 李小龙在西雅图时期“振藩国术馆”的首位助教。
Allen Joe(顾问) — 李小龙在屋仑时期的弟子。
George Lee — 李小龙在屋仑时期的弟子,李小龙的训练器械制造师之一。
严万法 — 严镜海(已故)之子,现从事私人教学,严镜海是李小龙在屋仑时期的助教。
黄锦铭 — 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的入室弟子,现举办有关截拳道的研讨会与私人教学。
李凯 — 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的弟子,现从事振藩截拳道的教学。
Richard Bustillo — 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的弟子,现指导加州IMB学院并在研讨会教学。
Larry Hartsell — 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弟子,现在加州LAMA学院任教并在研讨会教学。
Herb Jackson — 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的入室弟子,李小龙的训练器械制造师之一。
Bob Bremer — 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弟子,现从事小规模教学与研讨会教学。
Pete Jacobs — 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弟子,现从事小规模教学。
Steve Golden — 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弟子,现在太平洋西北地区从事小规模教学与研讨会教学。
Jerry Poteet — 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弟子,现担任电影武打设计和从事私人教学。
Tim Tackett — 伊鲁山度的资深弟子,现从事小规模教学与研讨会教学。
Chris Kent — 伊鲁山度的资深弟子,现在加州威尼斯市拥有一所自己的学校。
Tommy Gong — 黄锦铭的弟子,现在加州三藩市从事教学。
John Little — 黄锦铭与李凯的弟子,李小龙的笔记与书籍的研究家兼作家。
李香凝 — 李小龙的女儿,曾向Richard Bustillo学武,现跟随黄锦铭与Herb Jackson学习。
李莲达 — 李小龙在西雅图时期女弟子,迄今没有教授截拳道。

“振藩截拳道核心”欢迎小龙昔日的朋友与学生陆续加入。我们所感兴趣的是通过过去的每一位小龙的朋友和学生的回忆,来不断改善我们这座“宝库”的历史记录。随著时间的推移与“核心”新成员的不断增加,有关小龙当年的工作和振藩截拳道的知识必将不断得到改善。

李小龙时常将其热爱的截拳道哲学比喻为水,水有五大特徵:

1、水的形状是可以随著它的容器而改变的,例如:碗、杯及山谷。换言之,它的特质是有弹性的,适应力
强的,合作性强,及不会坚持己见的。

2、水是有耐性的,但是另一方面,它亦充满力量;可以慢慢地侵蚀最坚硬的石头。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比起
先声夺人及过份自信的人更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挑战。

3、水在静止时是清澈的;但当水翻腾汹涌时是污浊及充满破坏力。所以我们在心平气和时才能静心地自我
思考。

4、水能冲破障碍,任意地飘流及穿梭世界各地,所以它是不分界限,没有偏袒任何方面,公平提供服务。

5、当你与水合作时,它是你的朋友;反之,当与水对抗时,它是你的敌人。胆小的人若然胡乱地在水中挣
扎摆动,是很容易遇溺;另一方面,冷静的人在水中轻轻地浮动时,会自然地飘荡。当面对众多敌人时
人们会进入无止境矛盾、疑惑及怨恨,因此温柔及可信赖的人是较受欢迎及本身能得到内心平静。

闪光

当父亲李小龙去世的时候,其儿子李国豪年仅八岁。在他们共同渡过的短暂岁月里,小龙同国豪和年仅四岁的香凝一同游戏及训练,渡过了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小龙去世一年以后我带著他们兄妹俩迁居加利福尼亚州,国豪努力想在伊鲁山度和父亲的其他弟子的指导下恢复武术训练,但父亲的去世对他打击是如此之大,以至他无法面对那些父亲生前所酷爱的事物。国豪是十分活跃,从小到二十岁,国豪始终坚持跑步、骑单车、器械训练,像运动员一般保持著惊人的体能。二十岁以前,他跟随老师及他父亲弟子圈外的一位朋友Mike Vendrell练习武术。但几年后,他终於鼓起勇气自己回到伊鲁山度武功学院,在他父亲老朋友的指导下,恢复了中断十余载的截拳道训练。

他训练刻苦,成绩突出,表现出闪光的才华。很多人希望有朝一日他能继承父亲之衣钵,成为新一代截拳道领袖,尽管国豪自己从没有把这件事作为他的第一愿望。但不幸的是,1993年3月31日,一场不幸的失误夺去了国豪的生命,人们的渴望也永远成为泡影。

我相信生命是由能量与智慧组成的,虽以某种我们所知的方式熄灭,但它始终循环不息。就像那遥远的星光,当它长途跋涉照到地球上的时候,那颗发出光芒的星可能早已不存在了。我相信李小龙与李国豪父子用生命的能量与智慧化作的不朽光华将继续照耀我们,推动我们勇敢向前。小龙与国豪父子二人为武术所作出的贡献及遗留给人类丰厚的武术遗产,我们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将他们的事业继续发扬光大。
2
不清楚 可以向当地体育局了解
3女孩子可以练 但是要保持好体形的话不如练练愈加 跆拳道 女子防身了
截拳道实用性很好`

㈡ 魏峰截拳道教程全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1NTkyNTgw.html 这是一列教学视频,还不错,深入了解就去贴吧精品帖看看吧

㈢ 截拳道为美海军陆战队必修课程

美国每一个部队的必修课程不一样,有的部队是截拳道、有的部队是拳击。
还有美国的很多警察学校学习的也是截拳道

㈣ 中国截拳道

李小龙用这句话开始了他那篇发表在1971年9月号《黑带》杂志的题目为《Liberate Yourself From Classic Karate》(《从传统武术中解放你自己》)的意味深长文章。在小龙去世二十三年后的今天,看来是颇有必要再一次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这些年来,我不断听到截拳道世界中的争论与混淆之言。小龙早年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市时的高级助教木村武元曾多次对我说,现在是需要做些事情的时候了,以确保李小龙的截拳道不致於在小龙的第一代门徒全部去世后失传。

痛苦的起因

在小龙的墓碑上刻著:“截拳道创始人”,我真诚地希望有一天小龙的徒孙辈们读到这碑文时,会知道他们的师祖是一位有著多麼非凡创造力的天才。我为目前所读到和听到的关於什麼是“截拳道”这个名称涵义的众多片面解释与论点感到痛苦。小龙曾说过:“一旦有人妄称截拳道是什麼,或是与这个与那个又有所不同,那麼,不妨就让截拳道这三个字永远消失罢!消除掉这虚有的名称,只让它的实质存在罢!截拳道只是个名称罢了!”我一直对小龙这解释抱有崇高的敬意。有时我想:是的,让它消失罢,小龙会更愿意这样,而不愿让人把这名称用到一套有限的单纯模仿他打斗动作的技巧上,或是一些以任何武技和实用主义哲学教条折衷而成的大杂烩上,或是以上三者的混合体上。那麼显然,截拳道可以意味一切或什麼也意味不到。或许,“截拳道”这个名称很久以前便应该消失了,但是现在,在小龙逝世二十三年后的今天,这一名称却被越来越广泛地与李小龙失传的武术联系在一起。现在是该再一次将手指指向月亮,看看它能否让截拳道之光华通过的时候了。记住,像小龙说过的那样:“手指的作用在於由它指向那照亮手指与周围一切的光茫源头。”为了研究这天空的美景,就有必要让那些小龙的挚友与嫡传门徒团结在一起来探究截拳道的含义与指导方针。

1996年1月10日至11日,13位小龙最杰出的原始嫡传门徒,包括小龙当年开馆授武的两大助教木村武元与伊鲁山度、三名第二代弟子、我的女儿香凝和我,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市举行了会议。这次会议制定了一系列对於永保李小龙的武术遗产具有重大意义的决定。

原始派与概念派之争

我们的讨论变成传媒中热门的话题,当时争论最多的是两种表面上似乎背驰的观点,那就是把截拳道分为“原始的”和“概念的”两派。概念派指责另一派盲目自大,只是单纯模仿小龙的动作而无视他关於不断提高与改进现有武技以适应时代与环境发展的遗训。而原始派则断言,概念派是建立在一套为适应发展而不断改变的理论基础之上,而这种做法将导致截拳道原始之根最终消失。

我们不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就会认识到,就像阴阳标志特徵:阴中带阳,阳中带阴,互为对方中包含要素,小龙当年传授的原始内容,是包含了上述两派中所共有的独立探究事物本源的概念:“学武之道,绝非是单纯的模仿,亦非知识的简单积累与混合。学武之道,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一个永无终止的过程。在截拳道中,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那些为我们所忽略而遗忘在背后的事物本源过程。显而易见,世上存在著一个由李小龙亲自创立并传授的“未经混合”的武技与哲学体系;截拳道之要素并非一件单一事物,而是一个最大限度发展自我的独特进程。因此结论是:“原始派”和“概念派”两种截拳道学说所教授的知识并无真正不同,“原始派”和“概念派”的称谓是无意义的,应早日消除,两派应团结一致。但问题仍然存在,不管怎样,对於不同的人来说,截拳道之名意味著不同的含义。所以我们要尽力澄清。

与会者讨论认为:目前世界各地出现了不少以传授一些被称作“截拳道”的东西为学校招牌,其传授者只有一点点有限截拳道知识或根本不懂截拳道为何物。这些学校盗用“截拳道”之名,或仅仅依靠一些目前已非常流行的截拳道书藉来教授学生。这种做法已在公众中导致对“截拳道”认识上有著极大的混乱,特别是对那些真心希望获得正宗截拳道传授的爱好者造成了很大损害。因此,我们开始便一致决定采用“振藩截拳道”之名来称谓李小龙的真正武道艺术,期待将李小龙用毕生心血创立和传授的武技与哲学同其他一切冒牌的“截拳道””区别开来。

振藩的复兴

我们选择“振藩截拳道”这个名称是颇具深义的。首先,“振藩”是小龙的中文本名。“振藩”二字在中文里的意思是“唤醒和震撼外邦”,小龙用的伟大中国文化照亮世界各族人民们的心灵。再者,小龙当年在西雅图开办为他生平的第一间正式武馆时,便是命名为“振藩国术馆”,由此可见“振藩”这个名称的重大历史意义。小龙的首位助教、嫡传高足木村武元,至今仍以“振藩国术”之名向学生传授小龙早年所传的武艺,因为这个名称是小龙当年在西雅图生活期间亲自制定的;伊鲁山度也在教授小龙当年学校全部课程包括“振藩国术”在内。正是由於上述原因,“振藩”之名方得以保留至今。

我女儿李香凝在会上建议将真正由她父亲创立的武术命“振藩截拳道”,这一提案受到与会者的一致赞许并即时通过。应请注意的是,在“振藩国术”与“截拳道”之间并没有一道十分明显的分界线,因为小龙的武术进程是一个连续不断、前后关联、密不可分的过程。经过一段长时间讨论,前来西雅图与会者一致决定:“振藩截拳道”将被用作我们成立的非牟利团体的正式名称,从而使这个名称得到法律的保护与承认,并使后代获益。

在这里,我们又想起了小龙在1971年所写的文章中的一段话:“我们可以假设,很久以前,有位武术家发现了部分真理。在他活著的时候,他拒绝将这些尚不完善的发现加以归纳总结……但当他过世以后,他的学生们把他的设想、他的基本原理、他的喜好和他的理论当做一种教条来遵从……当属於一个人天性中的流动直觉被后人固定为一种模式,成为一种混合的知识……如果这样做,忠心的追随者所建成的不是一座知识的圣殿,而是一座被他们所埋葬的创立者智慧坟墓。”当然,我们成立这个组织,不会用规章制度和强硬命令去阻碍热爱截拳道的人们追求个人解放的热潮。

但组织有不同类型,其中有一类组织赋予自己一种职权,培养人盲从,目的是想使组织长久存在。这倒像小龙在批评“模式”的时候所说的那样:“所谓”模式永远不会被视作真理,因为它那僵化的规则与原理是不准被人违背。对於活生生的人来说,发挥个人的特长与创造力,永远比盲从那些僵化的模式更具重要性”。

突破束缚 获得自由

小龙非常清楚,他所创造的打斗方式并非任何一种“模式”,他传授给学生这些知识的目的,在於引导学生突破“模式”、“外型”和种种“教条”的束缚而获得真正的自由。出於这种美好的愿望,我们的组织不会抑制会员的成长,并且鼓励会员进步。我们决定使“振藩截拳道”成为另一种类型的组织,它成立的目的是通过追寻李小龙的武术资料,从而得到真理,我们可以从学术上的教材得到,例如:书、文章、录音带、录像带、专家研讨会与个人辅导。决定成立这个组织,是因为我们一直为信念而奋斗。而这一信念,早在1975年经我允许而把小龙的笔记整理出版的《The Tao of Jeet Kune Do》(《截拳道之道》)时便已提出。当年小龙在整理笔记时,曾尝试把这部书定名为《Commentaries on The Martial Way》(《武道释义》),但他当时犹豫而没有出版。他不太愿意出版这部笔记,是担心他的方法被拿来当作真理或效法的典范及永远不准违背的教条。小龙逝世以后,我抚心自问,觉得小龙的笔记中所总结的知识是如此弥足珍贵,若永远封存起来,对世人来说将是无可估量的损失。

有一个关於佛的传说:“佛祖传道,宣扬通过克服自我消除人的自私与彼此仇恨。这时魔鬼出现在他面前对他说:“您已经参透人生之真谛,但如果您把这些真理宣讲给世人,是不会有人理解你的。”佛祖答:“终有一天有人能理解的。”这也是我出版《The Tao of Jeet Kune Do》(《截拳道之道》)的愿望和对“振藩截拳道”组织的期望。

让争论开始

在那些片面执著于截拳道某些理论存在这样一种趋向、把《截拳道之道》当作“圣经”,首先找出结论,然后便翻开这部书,找到当中相关的一页作为判断这种结论。截拳道被描绘成一种仅仅用来学习武术的“理论”。他们背诵著书中小龙所写的内容:“无形,超越一切形式而又存在於一切形式之中,使用一切方法,又不为任何方法所束缚,其作用无所不在”的那些章节,作为他们论点的依据。另有一些人则称,截拳道只是一套包含若干有限技术的课程,由於小龙没有来得及完成他的武学研究体系便猝然去世,因此截拳道的发展与进化自小龙去世之日起便停止了。以常理而论,上述两种观点都有点道理。假如说,这两种论点中的任何一种可以代表“截拳道”的全部含义的话,那麼小龙当年也无须用心血著成那厚厚的数千页笔记,来阐述搏击原则与技巧的本质、在训练中培养勇气的哲理、科学的基础和超越于格斗艺术本身之上的人生真义了。

当小龙的武术被人当作成各种元素的简单组合或折衷混合物时,我感到痛苦。直到现在,我仍遗憾地看到上述错误观念的存在与其负面影响。小龙曾经研究了所有类型的格斗艺术(东方的、西方的、古典的和现代的),他融合了拳击、剑击、柔道、咏春以及其他诸多流派武术的原理与技巧。如果仅仅是将其他流派武技拿来,缺乏创造力地简单混合,这种做法是我所不赞成的。因为,没有什麼事物能远离真理而存在。截拳道是李小龙为拥有两只手臂两条腿的人类而创立在原理基础之上。任何一种技术只有适合这一基本原则,才是属於小龙的个人表达方式的一部分。这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以艺术家的技巧和创造性的天赋来最终完成的。这套基本技法,科学和哲学原理,就是“振藩截拳道核心”所要维护的李小龙武术原则。假使每一位理解截拳道基本原理的人都能找到表达自我的独特方式,那麼,他就应研究他所获得的各种经验,吸收有用的而摒弃无用的,并提出自己特有的理论阐释。当他们找到返朴归真的阶段时候,他们就真正发现了属於他们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截拳道表达方式。但如果没有上述基石做铺垫,一个人是绝不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如果蒙上天恩赐,小龙今天依然健在的话,截拳道将会有很大改变。但如果我们尝试去揣测活著的小龙将会给截拳道甚麼新的指导方针,将是徒劳无益的。“振藩截拳道”不会去妄断它的创始人会采取何种研究方针。“振藩截拳道核心”的一位成员Pete Jacobs对此发表意见说:“妄说这个或那个是截拳道是无意义的,除非今天小龙在这里才有资格说它是或不是甚麼,其他说法都是解释而已。如果你写一本书来展示技法,你将背离小龙的全部立场和观点。如果你写一本书来展现小龙的哲学,则每个人的解释又有所不同。去解释小龙曾经怎样做、怎样寻求改变和自我提高,才是我们所能做的、唯一有用的事。”

一人有一票,在西雅图开会的全体成员选择了“振藩截拳道核心”这个名称,来作为我们这个组织领导核心的称谓。采用“核心”这个名字,是因为小龙常使用这个术语来描绘所有的格斗形式或是“没有圆周的圆形”。小龙在其书中写下这些的时候总是谈到“紧随核心,由核心中获得解放、回归自由的本源”。“振藩截拳道核心”不像那些级别繁多的武术学校,没有等级深严的管理,每个成员都有相同的权力参加“核心”所组织的活动。“核心”认为本组织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对李小龙的热爱与怀念、描绘与理解以及“一点儿困惑”,都拥有均等的渴望去保存李小龙的武术。不论他们与李小龙共同渡过的时光是长或短,都值得重视及承认。这一点,也是卓有远见的。

在西雅图出席组织成立大会的“核心”全体成员一致认为“振藩截拳道”组织的目的如下:

1、作为推广及保存振藩截拳道武术及促进对於始创者李小龙的尊重。
2、根据李小龙的笔记及其亲传弟子的经验将振藩截拳道武术及科学理论传播到各武术团体及社会大众。
3、作为振藩截拳道包括物理及技术上的训练、历史上的基础、科学理论、哲学及灵性思想上的学问等多方
面材料之宝库。
4、对於传播有关振藩截拳道武术及其始创者的资料,必须维持高度清晰的水准。
5、设立会员操守准则以达致各教者之间互相尊重包括与其他武术教者的相互关系。
6、对於合资格的振藩截拳道教练及修习者作出承认。

总而言之,“振藩截拳道”组织视自身为知识的传播机构,借用李小龙的一句话:“核心”既不谋求任何人的赞赏,也不力图影响任何人朝向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如果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使一位热爱并潜心研究李小龙武道艺术的人“开始察觉一切,而不是不加鉴别的盲目接受”时,我们的目的就达到的了。

伊鲁山度 辞离“核心”

“核心”就是振藩截拳道的董事局,它不是一个封闭的小圈子,新的成员将陆续加入。在“核心”的成立初期我们失去了一位重要成员,又得到了一位新成员。在参加了1996年1月的“核心”会议后不久,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武馆的助教伊鲁山度向“核心”请辞,决定以他自己二十多年的截拳道教学经验去独立完成小龙当年交给他的重任。他衷心祝愿“振藩截拳道核心”,并将同样地坚持和维护李小龙的武道艺术作为自己的目标,希望近年来出现在截拳道内部的不幸争吵早日可停止。当伊鲁山度辞离“核心”的时候,我感到不理解,此事对我打击很大,我的调和与解释也未能挽留他。他辞去的时候,要求以“退休”的身份离开。这意味著“激流勇退”,且他在“核心”的时间实在太短暂了,“退休”这个词实在不那麼恰当事实上,由於“核心”刚刚创立,“退休”一词对它的任何成员都是不合用的。

接著,伊鲁山度又提出以“顾问”身份离开,向我和木村武元表示,他愿意与“核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分享他所掌握的小龙武道艺术知识。出於对伊鲁山度多年对李小龙武道艺术教学的丰富经验,“核心”基本上欢迎他做顾问的,但“顾问”的职务已授与“核心”的两位成员木村武元和Allen Joe。由於伊鲁山度在小龙生前或以后都是“核心”许多成员的师父,为表达大家的敬仰之情,伊鲁山度被请求接受“资源顾问”这个荣衔。我们觉得,只有“资源顾问”一词才恰如其份,也符合他的独立性的愿望。但是伊鲁山度却谢绝了这一邀请。伊鲁山度由於其精湛的武技与非凡的振藩截拳道知识,受到他昔日众多学生的高度尊敬,“核心”永远欢迎他以活跃或顾问角色加入我们统一李小龙武道艺术的工作。伊鲁山度是李小龙截拳道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核心”的大门将依然对他敞开。“核心”热切希望与其他一切热爱和尊敬李小龙的人们一起共同推进我们的工作,而并不是用自己的个人方法表达出来。李小龙曾说过:我们不会孤立地工作,更不会去搞那种要求“独占真理”而排斥其他意见。我们所寻求的,只是成为一座振藩截拳道知识的宝库,这个地方正是一个武术家自我发现进程的起点。承认他们自己“振藩截拳道核心”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对於合资格的振藩截拳道教练及修习者作出承认。

可能有些读者会对“承认”这个名词不大理解,“振藩截拳道”不像一般的武术学校,它不授与段位和证书,任何一位合格的教练或学员在得到本组织承认之前,必须事先得到他教练的考核与认可。有资格考核颁证的教练必须是“核心”的现有成员,尽管在将来“核心”的成员资格将被放宽。当一位学生由他的教练颁证后,才可由教练将其进一步提请“核心”承认。我们确立这种“承认制度”的目的,是便於将来向热爱李小龙武道艺术的公众推荐合资格的教练。

“振藩截拳道核心”成员名单:

木村武元(顾问) — 李小龙在西雅图时期“振藩国术馆”的首位助教。
Allen Joe(顾问) — 李小龙在屋仑时期的弟子。
George Lee — 李小龙在屋仑时期的弟子,李小龙的训练器械制造师之一。
严万法 — 严镜海(已故)之子,现从事私人教学,严镜海是李小龙在屋仑时期的助教。
黄锦铭 — 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的入室弟子,现举办有关截拳道的研讨会与私人教学。
李凯 — 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的弟子,现从事振藩截拳道的教学。
Richard Bustillo — 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的弟子,现指导加州IMB学院并在研讨会教学。
Larry Hartsell — 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弟子,现在加州LAMA学院任教并在研讨会教学。
Herb Jackson — 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的入室弟子,李小龙的训练器械制造师之一。
Bob Bremer — 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弟子,现从事小规模教学与研讨会教学。
Pete Jacobs — 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弟子,现从事小规模教学。
Steve Golden — 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弟子,现在太平洋西北地区从事小规模教学与研讨会教学。
Jerry Poteet — 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弟子,现担任电影武打设计和从事私人教学。
Tim Tackett — 伊鲁山度的资深弟子,现从事小规模教学与研讨会教学。
Chris Kent — 伊鲁山度的资深弟子,现在加州威尼斯市拥有一所自己的学校。
Tommy Gong — 黄锦铭的弟子,现在加州三藩市从事教学。
John Little — 黄锦铭与李凯的弟子,李小龙的笔记与书籍的研究家兼作家。
李香凝 — 李小龙的女儿,曾向Richard Bustillo学武,现跟随黄锦铭与Herb Jackson学习。
李莲达 — 李小龙在西雅图时期女弟子,迄今没有教授截拳道。

“振藩截拳道核心”欢迎小龙昔日的朋友与学生陆续加入。我们所感兴趣的是通过过去的每一位小龙的朋友和学生的回忆,来不断改善我们这座“宝库”的历史记录。随著时间的推移与“核心”新成员的不断增加,有关小龙当年的工作和振藩截拳道的知识必将不断得到改善。

李小龙时常将其热爱的截拳道哲学比喻为水,水有五大特徵:

1、水的形状是可以随著它的容器而改变的,例如:碗、杯及山谷。换言之,它的特质是有弹性的,适应力
强的,合作性强,及不会坚持己见的。

2、水是有耐性的,但是另一方面,它亦充满力量;可以慢慢地侵蚀最坚硬的石头。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比起
先声夺人及过份自信的人更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挑战。

3、水在静止时是清澈的;但当水翻腾汹涌时是污浊及充满破坏力。所以我们在心平气和时才能静心地自我
思考。

4、水能冲破障碍,任意地飘流及穿梭世界各地,所以它是不分界限,没有偏袒任何方面,公平提供服务。

5、当你与水合作时,它是你的朋友;反之,当与水对抗时,它是你的敌人。胆小的人若然胡乱地在水中挣
扎摆动,是很容易遇溺;另一方面,冷静的人在水中轻轻地浮动时,会自然地飘荡。当面对众多敌人时
人们会进入无止境矛盾、疑惑及怨恨,因此温柔及可信赖的人是较受欢迎及本身能得到内心平静。

闪光

当父亲李小龙去世的时候,其儿子李国豪年仅八岁。在他们共同渡过的短暂岁月里,小龙同国豪和年仅四岁的香凝一同游戏及训练,渡过了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小龙去世一年以后我带著他们兄妹俩迁居加利福尼亚州,国豪努力想在伊鲁山度和父亲的其他弟子的指导下恢复武术训练,但父亲的去世对他打击是如此之大,以至他无法面对那些父亲生前所酷爱的事物。国豪是十分活跃,从小到二十岁,国豪始终坚持跑步、骑单车、器械训练,像运动员一般保持著惊人的体能。二十岁以前,他跟随老师及他父亲弟子圈外的一位朋友Mike Vendrell练习武术。但几年后,他终於鼓起勇气自己回到伊鲁山度武功学院,在他父亲老朋友的指导下,恢复了中断十余载的截拳道训练。

他训练刻苦,成绩突出,表现出闪光的才华。很多人希望有朝一日他能继承父亲之衣钵,成为新一代截拳道领袖,尽管国豪自己从没有把这件事作为他的第一愿望。但不幸的是,1993年3月31日,一场不幸的失误夺去了国豪的生命,人们的渴望也永远成为泡影。

我相信生命是由能量与智慧组成的,虽以某种我们所知的方式熄灭,但它始终循环不息。就像那遥远的星光,当它长途跋涉照到地球上的时候,那颗发出光芒的星可能早已不存在了。我相信李小龙与李国豪父子用生命的能量与智慧化作的不朽光华将继续照耀我们,推动我们勇敢向前。小龙与国豪父子二人为武术所作出的贡献及遗留给人类丰厚的武术遗产,我们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将他们的事业继续发扬光大。

㈤ 截拳道最基本是什么

截拳道基本功:
一、技击者练习:
包括耐力性练习、准内备活动、柔韧性练习和腹肌容练习。
二、警戒势:包括预备式和平衡两部分。
三、步法:包括滑步、快速移动、疾步和侧步。
四、力量训练:包括出拳力量、拉力和踢打力量。
五、速度训练:包括击拳速度、隐蔽出拳、踢击速度和敏觉性与洞察力。

㈥ 截拳道的发展历程

截拳道是一代功夫巨星、武术家李小龙宗师创立的一种新型街头实战技击术,在世界武坛上独树一帜。
李小龙早年曾系统的学习各种传统武术、击剑、拳击以及跟随咏春拳名师叶问系统地学习了咏春拳,赴美后在不断的技击实践中研究各门各派的特点,提出“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开拓性拳理,致力于追求武术搏击的根本,追求核心理念为:精简、直接、非传统的三要素技击法,在后期形成了有固定形态和技法的格斗术,由李小龙本人原著的《李小龙技击法》一书成为了公认的截拳道教材。
在其去世后,由其生前弟子木村、伊诺山度、黄锦铭大师、李恺大师、巴斯蒂罗大师及国内的截拳道传人:魏峰,郝刚、朱建华、陈琦平,单振,韩桂丰,包阳,王飞龙,王世明,刘兵、李灿、张安邦、石天龙、薛广,张金刚,丰明合、罗圣、史旭光、梅师华、苏伟刚、杨少华、罗羽豪,曾筝、张欣晨,马良伟,舒拥军,顾志远,方静波等人进行传播和推广,名为“原始截拳道”。)
李小龙是伟大的武术技击家、武术哲学家、武术革命家、功夫电影开创者、著名武打演员。他从格斗实战出发,以咏春拳为技术基础,深入研究空手道、拳击、泰拳、菲律宾拳术、柔术、击剑等26种世界武道精华,汲取中西方哲学及中国传统武术思想精髓,以武入哲,创立出了具有独特积极理念的武术,于1967年正式确立其“截拳道”之名称,并通过一系列媒体将其公之于众。截拳道的宗旨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指引人走向自我解放的自由之路。在后期对其后院弟子黄锦铭等的教学中强化了训练方法和教授方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实战技术。
李小龙用这句话开始了他那篇发表在1971年9月号《黑带》杂志上的题为《从传统空手道中解放出来》的著名文章。今天,当我们再一次提起这个问题的时候,让我们先听听李小龙“振藩功夫”时期著名弟子伊鲁山度的一段回忆。
这是笔者在丹·伊鲁山度(大陆译为‘伊诺山度’等)的“振藩踢拳”高级教练员班学习深造时,伊鲁山度大师对笔者的谈话。1.丹·伊鲁山度的回忆1967年初的一天,我与李小龙两人一道,驱车行驶在旅途中,我们一边开车一边谈论着西洋击剑术。小龙说,西洋剑术中,最精湛的技巧,就是它的“阻击”(stop-hit,意即“防守-反击”)。一次成功的“阻击”,意味着对手进攻你时,你不仅仅要防御对手的攻击,而且还要在截住对方剑招的同时顺势反击,防守与反击同步,一气呵成,这样你的搏击“效率”将大大提高。然后小龙又说道:“我们应把我们的技击方法称做‘阻击之道’或‘截拳之法’。”我问道:“那么这一名称的中文称谓是什么?”“它的名称将是——截拳道,”小龙答道:“‘截拳道’意思就是‘阻击对手来拳之法’或‘截击对手来拳之道’。因此,我们的方法是将一般习惯打法上的防守(格挡)与反击分成两步的做法合二为一,防守与反击同时进行,一气呵成。当然,我们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到这一点,但无论如何,防守反击(连消带打)一气呵成将是我们所要传授的新式技击法的主旨所在。” 2.截拳道之名称“截拳道(Jeet Kune Do)三字,综上所述,单从字面上解释,“截”意味着“拦截”、”阻截“、“防守”,“拳”意味着“拳脚”、“攻击”、“反击”,“道”即“方式方法”。但李小龙进一步解释说,“截拳道”仅仅是一个名称,它的命名纯属偶然,亦为称呼方便而已。事实上,仅仅从字面名称上想彻底了解截拳道是不可能的;尽管李小龙提倡无形无式,大道至简的截拳道原则,但他依然为门下弟子制定了一套完整、系统的训练课程,供弟子们训练之用。这是否矛盾呢?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古代道家有“顺其自然”的著名道理,李小龙所制定的这套训练课程,就是这样,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绵绵不绝。

㈦ 截拳道实战技术

《李小龙技击法》
这是李小龙创建截拳道过程中写下的手稿,并拍了大量的照片作为文字图解,是当前最权威的截拳道教程。这本书包含了基本功训练、技法训练、实践技术、自卫术及动作图解五个部分。

下载地址:http://www.eshu123.com/tiyujianshen/wushu/20090218/1365.html

简介:
本书由李小龙遗孀琳达女士与《黑带》杂志社经理梅托·尤耶哈拉根据李小龙1967年所拍的大量实战动作照片书稿整理而成。其中的照片都是由李小龙本人及弟子伊鲁山度、黄锦铭亲自示范,是当今最原始权威的截拳道书籍教材!

目录:

李小龙生平



第一部分 基本功训练

技击者练习

警戒式

步法

力量训练

速度训练

第二部分 技法训练

移步中的技法

手法中的技巧

格挡技巧

攻击目标

对抗训练

第三部分 实践技术

进攻手法

进攻腿法

防守与反击

特质与战术

第四部分 自卫术

防御突然袭击

对徒手袭击者的防御

对抓拿的防御

对勒掐和搂抱的反击

对持凶器来犯者的防御

对几个袭击者的自卫

处于易受攻击位置的自卫

第五部分 动作图解

㈧ 什么是截拳道

李小龙用这句话开始了他那篇发表在1971年9月号《黑带》杂志的题目为《Liberate Yourself From Classic Karate》(《从传统武术中解放你自己》)的意味深长文章。在小龙去世二十三年后的今天,看来是颇有必要再一次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这些年来,我不断听到截拳道世界中的争论与混淆之言。小龙早年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市时的高级助教木村武元曾多次对我说,现在是需要做些事情的时候了,以确保李小龙的截拳道不致於在小龙的第一代门徒全部去世后失传。

痛苦的起因

在小龙的墓碑上刻著:“截拳道创始人”,我真诚地希望有一天小龙的徒孙辈们读到这碑文时,会知道他们的师祖是一位有著多麼非凡创造力的天才。我为目前所读到和听到的关於什麼是“截拳道”这个名称涵义的众多片面解释与论点感到痛苦。小龙曾说过:“一旦有人妄称截拳道是什麼,或是与这个与那个又有所不同,那麼,不妨就让截拳道这三个字永远消失罢!消除掉这虚有的名称,只让它的实质存在罢!截拳道只是个名称罢了!”我一直对小龙这解释抱有崇高的敬意。有时我想:是的,让它消失罢,小龙会更愿意这样,而不愿让人把这名称用到一套有限的单纯模仿他打斗动作的技巧上,或是一些以任何武技和实用主义哲学教条折衷而成的大杂烩上,或是以上三者的混合体上。那麼显然,截拳道可以意味一切或什麼也意味不到。或许,“截拳道”这个名称很久以前便应该消失了,但是现在,在小龙逝世二十三年后的今天,这一名称却被越来越广泛地与李小龙失传的武术联系在一起。现在是该再一次将手指指向月亮,看看它能否让截拳道之光华通过的时候了。记住,像小龙说过的那样:“手指的作用在於由它指向那照亮手指与周围一切的光茫源头。”为了研究这天空的美景,就有必要让那些小龙的挚友与嫡传门徒团结在一起来探究截拳道的含义与指导方针。

1996年1月10日至11日,13位小龙最杰出的原始嫡传门徒,包括小龙当年开馆授武的两大助教木村武元与伊鲁山度、三名第二代弟子、我的女儿香凝和我,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市举行了会议。这次会议制定了一系列对於永保李小龙的武术遗产具有重大意义的决定。

原始派与概念派之争

我们的讨论变成传媒中热门的话题,当时争论最多的是两种表面上似乎背驰的观点,那就是把截拳道分为“原始的”和“概念的”两派。概念派指责另一派盲目自大,只是单纯模仿小龙的动作而无视他关於不断提高与改进现有武技以适应时代与环境发展的遗训。而原始派则断言,概念派是建立在一套为适应发展而不断改变的理论基础之上,而这种做法将导致截拳道原始之根最终消失。

我们不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就会认识到,就像阴阳标志特徵:阴中带阳,阳中带阴,互为对方中包含要素,小龙当年传授的原始内容,是包含了上述两派中所共有的独立探究事物本源的概念:“学武之道,绝非是单纯的模仿,亦非知识的简单积累与混合。学武之道,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一个永无终止的过程。在截拳道中,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那些为我们所忽略而遗忘在背后的事物本源过程。显而易见,世上存在著一个由李小龙亲自创立并传授的“未经混合”的武技与哲学体系;截拳道之要素并非一件单一事物,而是一个最大限度发展自我的独特进程。因此结论是:“原始派”和“概念派”两种截拳道学说所教授的知识并无真正不同,“原始派”和“概念派”的称谓是无意义的,应早日消除,两派应团结一致。但问题仍然存在,不管怎样,对於不同的人来说,截拳道之名意味著不同的含义。所以我们要尽力澄清。

与会者讨论认为:目前世界各地出现了不少以传授一些被称作“截拳道”的东西为学校招牌,其传授者只有一点点有限截拳道知识或根本不懂截拳道为何物。这些学校盗用“截拳道”之名,或仅仅依靠一些目前已非常流行的截拳道书藉来教授学生。这种做法已在公众中导致对“截拳道”认识上有著极大的混乱,特别是对那些真心希望获得正宗截拳道传授的爱好者造成了很大损害。因此,我们开始便一致决定采用“振藩截拳道”之名来称谓李小龙的真正武道艺术,期待将李小龙用毕生心血创立和传授的武技与哲学同其他一切冒牌的“截拳道””区别开来。

振藩的复兴

我们选择“振藩截拳道”这个名称是颇具深义的。首先,“振藩”是小龙的中文本名。“振藩”二字在中文里的意思是“唤醒和震撼外邦”,小龙用的伟大中国文化照亮世界各族人民们的心灵。再者,小龙当年在西雅图开办为他生平的第一间正式武馆时,便是命名为“振藩国术馆”,由此可见“振藩”这个名称的重大历史意义。小龙的首位助教、嫡传高足木村武元,至今仍以“振藩国术”之名向学生传授小龙早年所传的武艺,因为这个名称是小龙当年在西雅图生活期间亲自制定的;伊鲁山度也在教授小龙当年学校全部课程包括“振藩国术”在内。正是由於上述原因,“振藩”之名方得以保留至今。

我女儿李香凝在会上建议将真正由她父亲创立的武术命“振藩截拳道”,这一提案受到与会者的一致赞许并即时通过。应请注意的是,在“振藩国术”与“截拳道”之间并没有一道十分明显的分界线,因为小龙的武术进程是一个连续不断、前后关联、密不可分的过程。经过一段长时间讨论,前来西雅图与会者一致决定:“振藩截拳道”将被用作我们成立的非牟利团体的正式名称,从而使这个名称得到法律的保护与承认,并使后代获益。

在这里,我们又想起了小龙在1971年所写的文章中的一段话:“我们可以假设,很久以前,有位武术家发现了部分真理。在他活著的时候,他拒绝将这些尚不完善的发现加以归纳总结……但当他过世以后,他的学生们把他的设想、他的基本原理、他的喜好和他的理论当做一种教条来遵从……当属於一个人天性中的流动直觉被后人固定为一种模式,成为一种混合的知识……如果这样做,忠心的追随者所建成的不是一座知识的圣殿,而是一座被他们所埋葬的创立者智慧坟墓。”当然,我们成立这个组织,不会用规章制度和强硬命令去阻碍热爱截拳道的人们追求个人解放的热潮。

但组织有不同类型,其中有一类组织赋予自己一种职权,培养人盲从,目的是想使组织长久存在。这倒像小龙在批评“模式”的时候所说的那样:“所谓”模式永远不会被视作真理,因为它那僵化的规则与原理是不准被人违背。对於活生生的人来说,发挥个人的特长与创造力,永远比盲从那些僵化的模式更具重要性”。

突破束缚 获得自由

小龙非常清楚,他所创造的打斗方式并非任何一种“模式”,他传授给学生这些知识的目的,在於引导学生突破“模式”、“外型”和种种“教条”的束缚而获得真正的自由。出於这种美好的愿望,我们的组织不会抑制会员的成长,并且鼓励会员进步。我们决定使“振藩截拳道”成为另一种类型的组织,它成立的目的是通过追寻李小龙的武术资料,从而得到真理,我们可以从学术上的教材得到,例如:书、文章、录音带、录像带、专家研讨会与个人辅导。决定成立这个组织,是因为我们一直为信念而奋斗。而这一信念,早在1975年经我允许而把小龙的笔记整理出版的《The Tao of Jeet Kune Do》(《截拳道之道》)时便已提出。当年小龙在整理笔记时,曾尝试把这部书定名为《Commentaries on The Martial Way》(《武道释义》),但他当时犹豫而没有出版。他不太愿意出版这部笔记,是担心他的方法被拿来当作真理或效法的典范及永远不准违背的教条。小龙逝世以后,我抚心自问,觉得小龙的笔记中所总结的知识是如此弥足珍贵,若永远封存起来,对世人来说将是无可估量的损失。

有一个关於佛的传说:“佛祖传道,宣扬通过克服自我消除人的自私与彼此仇恨。这时魔鬼出现在他面前对他说:“您已经参透人生之真谛,但如果您把这些真理宣讲给世人,是不会有人理解你的。”佛祖答:“终有一天有人能理解的。”这也是我出版《The Tao of Jeet Kune Do》(《截拳道之道》)的愿望和对“振藩截拳道”组织的期望。

让争论开始

在那些片面执著于截拳道某些理论存在这样一种趋向、把《截拳道之道》当作“圣经”,首先找出结论,然后便翻开这部书,找到当中相关的一页作为判断这种结论。截拳道被描绘成一种仅仅用来学习武术的“理论”。他们背诵著书中小龙所写的内容:“无形,超越一切形式而又存在於一切形式之中,使用一切方法,又不为任何方法所束缚,其作用无所不在”的那些章节,作为他们论点的依据。另有一些人则称,截拳道只是一套包含若干有限技术的课程,由於小龙没有来得及完成他的武学研究体系便猝然去世,因此截拳道的发展与进化自小龙去世之日起便停止了。以常理而论,上述两种观点都有点道理。假如说,这两种论点中的任何一种可以代表“截拳道”的全部含义的话,那麼小龙当年也无须用心血著成那厚厚的数千页笔记,来阐述搏击原则与技巧的本质、在训练中培养勇气的哲理、科学的基础和超越于格斗艺术本身之上的人生真义了。

当小龙的武术被人当作成各种元素的简单组合或折衷混合物时,我感到痛苦。直到现在,我仍遗憾地看到上述错误观念的存在与其负面影响。小龙曾经研究了所有类型的格斗艺术(东方的、西方的、古典的和现代的),他融合了拳击、剑击、柔道、咏春以及其他诸多流派武术的原理与技巧。如果仅仅是将其他流派武技拿来,缺乏创造力地简单混合,这种做法是我所不赞成的。因为,没有什麼事物能远离真理而存在。截拳道是李小龙为拥有两只手臂两条腿的人类而创立在原理基础之上。任何一种技术只有适合这一基本原则,才是属於小龙的个人表达方式的一部分。这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以艺术家的技巧和创造性的天赋来最终完成的。这套基本技法,科学和哲学原理,就是“振藩截拳道核心”所要维护的李小龙武术原则。假使每一位理解截拳道基本原理的人都能找到表达自我的独特方式,那麼,他就应研究他所获得的各种经验,吸收有用的而摒弃无用的,并提出自己特有的理论阐释。当他们找到返朴归真的阶段时候,他们就真正发现了属於他们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截拳道表达方式。但如果没有上述基石做铺垫,一个人是绝不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如果蒙上天恩赐,小龙今天依然健在的话,截拳道将会有很大改变。但如果我们尝试去揣测活著的小龙将会给截拳道甚麼新的指导方针,将是徒劳无益的。“振藩截拳道”不会去妄断它的创始人会采取何种研究方针。“振藩截拳道核心”的一位成员Pete Jacobs对此发表意见说:“妄说这个或那个是截拳道是无意义的,除非今天小龙在这里才有资格说它是或不是甚麼,其他说法都是解释而已。如果你写一本书来展示技法,你将背离小龙的全部立场和观点。如果你写一本书来展现小龙的哲学,则每个人的解释又有所不同。去解释小龙曾经怎样做、怎样寻求改变和自我提高,才是我们所能做的、唯一有用的事。”

一人有一票,在西雅图开会的全体成员选择了“振藩截拳道核心”这个名称,来作为我们这个组织领导核心的称谓。采用“核心”这个名字,是因为小龙常使用这个术语来描绘所有的格斗形式或是“没有圆周的圆形”。小龙在其书中写下这些的时候总是谈到“紧随核心,由核心中获得解放、回归自由的本源”。“振藩截拳道核心”不像那些级别繁多的武术学校,没有等级深严的管理,每个成员都有相同的权力参加“核心”所组织的活动。“核心”认为本组织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对李小龙的热爱与怀念、描绘与理解以及“一点儿困惑”,都拥有均等的渴望去保存李小龙的武术。不论他们与李小龙共同渡过的时光是长或短,都值得重视及承认。这一点,也是卓有远见的。

在西雅图出席组织成立大会的“核心”全体成员一致认为“振藩截拳道”组织的目的如下:

1、作为推广及保存振藩截拳道武术及促进对於始创者李小龙的尊重。
2、根据李小龙的笔记及其亲传弟子的经验将振藩截拳道武术及科学理论传播到各武术团体及社会大众。
3、作为振藩截拳道包括物理及技术上的训练、历史上的基础、科学理论、哲学及灵性思想上的学问等多方
面材料之宝库。
4、对於传播有关振藩截拳道武术及其始创者的资料,必须维持高度清晰的水准。
5、设立会员操守准则以达致各教者之间互相尊重包括与其他武术教者的相互关系。
6、对於合资格的振藩截拳道教练及修习者作出承认。

总而言之,“振藩截拳道”组织视自身为知识的传播机构,借用李小龙的一句话:“核心”既不谋求任何人的赞赏,也不力图影响任何人朝向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如果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使一位热爱并潜心研究李小龙武道艺术的人“开始察觉一切,而不是不加鉴别的盲目接受”时,我们的目的就达到的了。

伊鲁山度 辞离“核心”

“核心”就是振藩截拳道的董事局,它不是一个封闭的小圈子,新的成员将陆续加入。在“核心”的成立初期我们失去了一位重要成员,又得到了一位新成员。在参加了1996年1月的“核心”会议后不久,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武馆的助教伊鲁山度向“核心”请辞,决定以他自己二十多年的截拳道教学经验去独立完成小龙当年交给他的重任。他衷心祝愿“振藩截拳道核心”,并将同样地坚持和维护李小龙的武道艺术作为自己的目标,希望近年来出现在截拳道内部的不幸争吵早日可停止。当伊鲁山度辞离“核心”的时候,我感到不理解,此事对我打击很大,我的调和与解释也未能挽留他。他辞去的时候,要求以“退休”的身份离开。这意味著“激流勇退”,且他在“核心”的时间实在太短暂了,“退休”这个词实在不那麼恰当事实上,由於“核心”刚刚创立,“退休”一词对它的任何成员都是不合用的。

接著,伊鲁山度又提出以“顾问”身份离开,向我和木村武元表示,他愿意与“核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分享他所掌握的小龙武道艺术知识。出於对伊鲁山度多年对李小龙武道艺术教学的丰富经验,“核心”基本上欢迎他做顾问的,但“顾问”的职务已授与“核心”的两位成员木村武元和Allen Joe。由於伊鲁山度在小龙生前或以后都是“核心”许多成员的师父,为表达大家的敬仰之情,伊鲁山度被请求接受“资源顾问”这个荣衔。我们觉得,只有“资源顾问”一词才恰如其份,也符合他的独立性的愿望。但是伊鲁山度却谢绝了这一邀请。伊鲁山度由於其精湛的武技与非凡的振藩截拳道知识,受到他昔日众多学生的高度尊敬,“核心”永远欢迎他以活跃或顾问角色加入我们统一李小龙武道艺术的工作。伊鲁山度是李小龙截拳道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核心”的大门将依然对他敞开。“核心”热切希望与其他一切热爱和尊敬李小龙的人们一起共同推进我们的工作,而并不是用自己的个人方法表达出来。李小龙曾说过:我们不会孤立地工作,更不会去搞那种要求“独占真理”而排斥其他意见。我们所寻求的,只是成为一座振藩截拳道知识的宝库,这个地方正是一个武术家自我发现进程的起点。承认他们自己“振藩截拳道核心”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对於合资格的振藩截拳道教练及修习者作出承认。

可能有些读者会对“承认”这个名词不大理解,“振藩截拳道”不像一般的武术学校,它不授与段位和证书,任何一位合格的教练或学员在得到本组织承认之前,必须事先得到他教练的考核与认可。有资格考核颁证的教练必须是“核心”的现有成员,尽管在将来“核心”的成员资格将被放宽。当一位学生由他的教练颁证后,才可由教练将其进一步提请“核心”承认。我们确立这种“承认制度”的目的,是便於将来向热爱李小龙武道艺术的公众推荐合资格的教练。

“振藩截拳道核心”成员名单:

木村武元(顾问) — 李小龙在西雅图时期“振藩国术馆”的首位助教。
Allen Joe(顾问) — 李小龙在屋仑时期的弟子。
George Lee — 李小龙在屋仑时期的弟子,李小龙的训练器械制造师之一。
严万法 — 严镜海(已故)之子,现从事私人教学,严镜海是李小龙在屋仑时期的助教。
黄锦铭 — 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的入室弟子,现举办有关截拳道的研讨会与私人教学。
李凯 — 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的弟子,现从事振藩截拳道的教学。
Richard Bustillo — 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的弟子,现指导加州IMB学院并在研讨会教学。
Larry Hartsell — 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弟子,现在加州LAMA学院任教并在研讨会教学。
Herb Jackson — 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的入室弟子,李小龙的训练器械制造师之一。
Bob Bremer — 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弟子,现从事小规模教学与研讨会教学。
Pete Jacobs — 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弟子,现从事小规模教学。
Steve Golden — 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弟子,现在太平洋西北地区从事小规模教学与研讨会教学。
Jerry Poteet — 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弟子,现担任电影武打设计和从事私人教学。
Tim Tackett — 伊鲁山度的资深弟子,现从事小规模教学与研讨会教学。
Chris Kent — 伊鲁山度的资深弟子,现在加州威尼斯市拥有一所自己的学校。
Tommy Gong — 黄锦铭的弟子,现在加州三藩市从事教学。
John Little — 黄锦铭与李凯的弟子,李小龙的笔记与书籍的研究家兼作家。
李香凝 — 李小龙的女儿,曾向Richard Bustillo学武,现跟随黄锦铭与Herb Jackson学习。
李莲达 — 李小龙在西雅图时期女弟子,迄今没有教授截拳道。

“振藩截拳道核心”欢迎小龙昔日的朋友与学生陆续加入。我们所感兴趣的是通过过去的每一位小龙的朋友和学生的回忆,来不断改善我们这座“宝库”的历史记录。随著时间的推移与“核心”新成员的不断增加,有关小龙当年的工作和振藩截拳道的知识必将不断得到改善。

李小龙时常将其热爱的截拳道哲学比喻为水,水有五大特徵:

1、水的形状是可以随著它的容器而改变的,例如:碗、杯及山谷。换言之,它的特质是有弹性的,适应力
强的,合作性强,及不会坚持己见的。

2、水是有耐性的,但是另一方面,它亦充满力量;可以慢慢地侵蚀最坚硬的石头。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比起
先声夺人及过份自信的人更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挑战。

3、水在静止时是清澈的;但当水翻腾汹涌时是污浊及充满破坏力。所以我们在心平气和时才能静心地自我
思考。

4、水能冲破障碍,任意地飘流及穿梭世界各地,所以它是不分界限,没有偏袒任何方面,公平提供服务。

5、当你与水合作时,它是你的朋友;反之,当与水对抗时,它是你的敌人。胆小的人若然胡乱地在水中挣
扎摆动,是很容易遇溺;另一方面,冷静的人在水中轻轻地浮动时,会自然地飘荡。当面对众多敌人时
人们会进入无止境矛盾、疑惑及怨恨,因此温柔及可信赖的人是较受欢迎及本身能得到内心平静。

闪光

当父亲李小龙去世的时候,其儿子李国豪年仅八岁。在他们共同渡过的短暂岁月里,小龙同国豪和年仅四岁的香凝一同游戏及训练,渡过了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小龙去世一年以后我带著他们兄妹俩迁居加利福尼亚州,国豪努力想在伊鲁山度和父亲的其他弟子的指导下恢复武术训练,但父亲的去世对他打击是如此之大,以至他无法面对那些父亲生前所酷爱的事物。国豪是十分活跃,从小到二十岁,国豪始终坚持跑步、骑单车、器械训练,像运动员一般保持著惊人的体能。二十岁以前,他跟随老师及他父亲弟子圈外的一位朋友Mike Vendrell练习武术。但几年后,他终於鼓起勇气自己回到伊鲁山度武功学院,在他父亲老朋友的指导下,恢复了中断十余载的截拳道训练。

他训练刻苦,成绩突出,表现出闪光的才华。很多人希望有朝一日他能继承父亲之衣钵,成为新一代截拳道领袖,尽管国豪自己从没有把这件事作为他的第一愿望。但不幸的是,1993年3月31日,一场不幸的失误夺去了国豪的生命,人们的渴望也永远成为泡影。

我相信生命是由能量与智慧组成的,虽以某种我们所知的方式熄灭,但它始终循环不息。就像那遥远的星光,当它长途跋涉照到地球上的时候,那颗发出光芒的星可能早已不存在了。我相信李小龙与李国豪父子用生命的能量与智慧化作的不朽光华将继续照耀我们,推动我们勇敢向前。小龙与国豪父子二人为武术所作出的贡献及遗留给人类丰厚的武术遗产,我们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将他们的事业继续发扬光大。

㈨ 截拳道基本功

截拳道基本功训练:
1、体能训练:体能训练多种多样,有越野跑、骑固定自行车、跳绳和强身操等,其中以越野跑与跳绳为主。
2、耐力训练:根据现代技击运动的特点,提出了主要进行提高速度耐力的训练方式。速度耐力训练时间应控制在1-2分钟间,运动强度应是本人最大限度的80%-95%,心率处于160-180次/分之间。不过要注意的是,速度耐力训练的同时要进行一定比例的有氧训练。
3、放松练习:截拳道要求打出爆发式的寸劲后,肌肉要马上放松,因为放松后拳头才能自然弹回来。只有精神上充分放松,才能做到肌肉的放松。练习时,坐下或站立均可,在此你可尝试控制全身各部位肌肉,并令被控制的肌肉有节奏的一松一紧。
4、拳面硬度:在实战中,由于拳面是用于打斗的主要关节之一,因此若受伤或不够强劲,攻击威力便会大打折扣。 练习时,站立或坐卧均可,双手握拳置于胸前,使拳面互顶,这个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前臂和短距离发力的拳击劲力。
5、颈功练: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力大,是否能以得起重击,得首先注意他的颈部是否粗壮,通常一个颈项粗壮的人,他的力量和耐力也是较强大的。 练习时,可先放松头部、颈部肌肉,以免“扭筋”。接着,用双手掌托着下巴,同时颈部亦发力下压,使二力互相抗拒,直至感到疲劳为止。还可以将双掌手指互相穿扣,并搭紧后脑,同时双手发力向前下方扣压,而颈部则发力向后倾,使二力抗拒,并直至感到疲劳为止。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