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地点
㈠ 怎样考取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考试
笔试一般在每年的3月和11月各举行一次;面试一般在每年5月和次年1月各举行一次。
注:具体需要根据各个省份教育厅发出的公告,比如四川是统考地区,但是是目前一年一次考试。
生在报名前应查询并认真阅读考试公告(各省笔试公告一般在报名前两三周左右发布),确定自身是否符合报名条件。
在考试公告规定的网上报名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
考试机构对考生报名信息进行审核。有些省份为网上审核,考生提交信息后只需等待人工后台审核;有些省份为现场审核,考生需携带相应材料前往指定地点现场确认。
一般现场确认需携带材料如下:
(一)户籍在本省内的考生:
1、考生本人有效二代身份证及户口簿原件、复印件;
2、考生本人相关学历、毕业证明、技术资格证明等原件、复印件。
(二)人事关系在本省的考生
1、考生本人有效二代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2、由人事关系管理部门出具的人事关系证明原件、复印件;
3、考生本人相关学历、毕业证明、技术资格证明等原件、复印件。
(三)在省内高校就读的毕业班学生:
考生本人有效二代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学校学籍管理部门或教学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及学生证原件报考教师资格考试。
一、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
笔试前需打印准考证,按照准考证上明确的时间、地点和其他要求参加考试。准考证一般可在考前一周登陆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站报名系统。
笔试内容:
幼儿园两科(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
小学两科(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中学三科(综合素质、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
中职文化课(高级中学相同)
中职专业课、实习指导(综合素质、教学知识与能力)
成绩查询系统开放后,考生可登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查询笔试考试成绩。如对成绩有异议,可咨询当地考试机构如何复核。笔试单科成绩有效期为2年。
二、教师资格证面试报名
笔试成绩均合格且在有效期内的考生,需参加面试。
半年内报名过笔试的考生可直接登陆,以往参加考试的考生需重新注册,重新注册不影响已取得的笔试成绩。按照指引选择报考考区、面试类别、面试科目等。
注:幼儿园面试不分科目。小学面试科目分语文、英语、社会、数学、科学、音乐、体育、美术。中学面试科目与科目三相一致。
网上申请报名后,考试机构对考生报名信息进行审核,具体审核方式见当次面试公告安排。支付费用后可在报名系统中查询报名是否成功。
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
面试具体时间及面试地点以准考证上信息为准。一般考前一周考生可登陆报名系统下载并打印面试准考证。
面试形式主要为:试讲、答辩及结构化面试方式。
面试没有具体分数,只有“合格”与“不合格”。如对结果有异议,可咨询当地考试机构如何复核。
(1)首都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地点扩展阅读:
教师资格证书分类
教师资格证分(自上而下兼容):
(一)幼儿园教师资格证;
(二)小学教师资格证;
(三)初级中学教师和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证(以下统称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
(四)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
(五)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证(以下统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
(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证(以下统称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证);
(七)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
(八)成人/大学教育的教师资格证,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依照上款规定确定类别。
㈡ 首都师范大学有教师资格证培训班吗想参加今天秋季或明年春季的教师资格考试...什么时候在哪里报名阿谢谢
以前有朋友在北二区上过。不知道是不是首师大自己办的。
㈢ 首都师范大学怎么样
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六十多年来已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二十余万名,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点100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点141个,专业学位类别14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13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民政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语委科研基地,1个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1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实验室,1个北京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基地,4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