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外语学院培训
❶ 准备学德语,看到一个是苏大外国语学院里的德语培训,一个是欧风小语种,有经验的人能不能给点意见谢谢
#苏州欧风小语种#我被坑了!报名前就在网上看到过欧风小语种因不准时开班而拒绝退款!(更别说是你个人原因退款的事了)心存侥幸,我想这种事不会被我遇到!结果还是遇到了。因为欧风不能准时开班 提出退费而理直气壮拒绝退费我是因为欧风承诺在某时间会准时开课才报名的呢一拖3个月都没开出来就呵呵了而且当地办事处总是以各种理由拖延,逃避,总之拒绝退费,面对霸王条款,我选择走法律程序。竟然还说退费要扣百分之30到百分之50的手续费。我付了7275嘿!也就是说我至少损失2200左右。谁的钱不是钱,谁的原因开不了课。希望大家不要重蹈覆辙,选择正规的教育机构
❷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好不好
你好,我是苏大外院的,总的来说,苏大外院的实力还是不错的,坐落于苏大最美丽的本部,占据了天时地利,而且近年来由越做越大之势,最重要的是,外院的学风比其他学院要正很多,真是我的个人经验,希望对你有用。
❸ 苏州大学英语专业好不好
苏大一般
但是苏州很好
我是今年苏大毕业的
也有两个英语专业的朋友
其实语言系无所谓好不好
关键靠自己练习
英语最重要的是口语
不过从朋友口中得到
英语系的老师一般
想学还得靠自己了呵呵
❹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怎么样
苏州大学的外国语学科,在上一轮国内学科评估中整体得分75分,位列国内第20位。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我国著名的外语教育家许国璋和文学翻译家杨绛先生都是该校东吴大学时代的杰出校友。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 227名,其中教授 21名,副教授 65 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近50名;学院现设英、俄、日、法、朝、德、西等7个语种专业和六个研究所: 英语语言研究所(校级)、语言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翻译研究所、CALL研究所和澳大利亚研究所。其中,英语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❺ 苏州大学英语系的老师
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名单
方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文学硕士,苏州大学文学博士,英国伯明翰大学访问学者,苏州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外语教学与科研工作,曾在国内各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参加过多部教材的编写。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女性文学、澳大利亚文学。
宋艳芳,副教授,200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英国文学、20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2006年出版专著《当代英国学院派小说研究》。近年来在《外国文学》、《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2007年起主持一项江苏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年底即将完成。2009年获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将赴英国访学半年。
王腊宝,教授, 80年代后期在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攻读硕士学位,90年代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留学,1999年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20世纪英语文学、西方文论与比较文学,近年出版《多元时空的回响》(2000)、《最纯粹的艺术》(2006)、《天之骄子》(2004)《新批评》(2006)等专著和译著,先后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澳大利亚《南风》(Southerly)、《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现任全国澳大利亚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比较文学会理事、江苏省外国文学会副会长。
卫岭,博士、副教授,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2004年赴英国利兹大学访学。先后在《文艺争鸣》、《外语与外语教学》、《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中国高等教育》、《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已出版专著《奥尼尔的创伤记忆与悲剧创作》。苏州大学国家精品课程项目主讲教师之一;主持江苏省教育厅社科项目及校级教改项目各一项。
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法
吴彩亚,副教授,1985年毕业于扬州大学外语系。1988年考入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攻读英语语言文学,1991年6月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自此留校工作至今。主要担任英语专业综合英语等主干课程的教学。2003年曾被选派去加拿大Carleton University进修学习。研究方向为英国文学,先后发表了十多篇学术论文,参与国家社科项目一项,参编过教材、字典等。2001年6月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增列为硕士生导师。
张鄂民,教授,1982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外语系英文专业,现为苏州大学外语学院英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本科基础教育,教学效果突出,深受学生好评。近年来在《当代外国文学》、《暨南大学学报》、《苏州大学学报》等各类学术杂志上发表文学评论论文多篇;编写出版了《大学英语听力(预备级)》、《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预备级》、《新闻英语读写》、《大学英语写作》等多套全国优秀教材。《大学英语听力(预备级)》、《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预备级》、《新闻英语读写》等教材评为国家级和教育部优秀教材。
朱新福,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外国文学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美国小说、美国诗歌、英美戏剧、生态批评。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 语言与应用语言学方向
董成如,博士、副教授。研究兴趣为认知语言学、语篇分析和语用学。近年来,在《现代外语》、《外语学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与外语教学》等外语类核心刊物发表近十篇有关认知语言学方面的论文,同时将出版专著一部(2009)。曾主持并完成苏州大学青年教师基金项目和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各一项,现正主持一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房红梅, 博士、副教授,2005年获复旦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已出版专著一部,发表语言学论文数篇.
高明强,博士、副教授,中国功能语言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语篇分析等。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第二位),作为主要人员参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英语专业《综合教程》第四册,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高永晨,教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曾赴英国剑桥Anglia大学深造。现为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家精品课程主讲老师。主持并完成了国家级研究项目《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省部级项目《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全球本土化: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新视角》和《文化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英修辞语用比较研究》。出版专著两部,教材多部。在核心期刊和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跨文化交际学研究论文三十余篇,多篇被《文化研究》、《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和《北京大学学报》全文转载或摘登主要学术观点。先后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苏州市社科优秀成果奖、苏州大学陆氏优秀教学奖、苏鑫奖教金、苏州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1世纪·爱立信杯”、“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指导教师等奖项。
顾佩娅,教授、博士生导师。90年代初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先后获得语言文学、教育双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应用语言学、教师发展、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1997年至今指导硕士研究生28名。
顾卫星, 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英语教育(教学),大学英语教学
学术论文(仅限核心期刊;*号者为第二作者):传教士关于教会学校英语教学的争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晚清“语法-翻译”教学法剖析,苏州大学学报,2002;马礼逊与中西文化交流,外国文学研究,2002;“别琴英语”剖析,苏州大学学报,2003;同文馆之前的中国学校英语教学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京师同文馆英语教学历史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学层次,苏州大学学报,2005;英语综合应用能与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外语界,2005;从语言教学求生存到科学教育图发展,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东吴大学英语教学历史研究,苏州大学学报,2006;试论近代国人英语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清末三次重要英语留学教育比较研究,苏州大学学报,2007;许国璋中学英语学习轨迹,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苏州大学学报,2008;中国职业英语教学的先驱,历史教学,2008;“中国各体英语”的历史演变,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学术交流”,中国大学教学,2008;*转型期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个案分析,外语研究,2009;*中国英语教学双重起源研究,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9;传统与创新,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学子歌声中的东吴大学,苏州大学学报,2009。
著作《晚清英语教学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江苏省高教学会研究成果2等奖
科研奖励:苏州大学苏鑫奖教金(科研奖,2006)。
教学奖励:苏州大学苏鑫奖教金(教学奖,2003);苏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第1,2004);江苏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2005);苏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第四,2007);苏州大学精品课程(第一主讲,2007年);江苏省精品课程(第一主讲,2008);苏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第2,2009);江苏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四,2009);国家精品课程(第一主讲,2009)。
衡仁权,博士、副教授。1996年获南京大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南京大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近年来曾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界》等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参编教材3部。
贾冠杰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上世纪先后在新西兰和加拿大学习,正式出版专著和教材三十多部,发表论文五十多篇,主持参加科研项目十多项,专业英语精读课程改革(参加者)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获苏州大学周氏教育科研奖——教学类优秀奖(一等奖)。
姜瑾,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英语教学30年,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英语教学,目前对生态语言学研究颇感兴趣。出版专著一本,主编教材三本,译作一本,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参编数本词典和教材,曾主持江苏省教育厅课题两项。现主持苏州市软科学课题一项,江苏省研究生精品课程和苏州大学研究生英语优秀课程各一项。
李明,教授,笔名李明一;从教27年有余。1995年被评为硕士生导师;1997-2002年任外语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2001年被聘为教授。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独立或与人合作出版专著、译著、词典、文集等10余种。研究方向:双语词典学,兼及语料库语言学。公平正义是我的价值观,平淡简约是我的生活方式。
陆明,副教授,1994年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攻读语言学硕士,以语言分析和语言教学理论研究作为研究方向,并以如何将语言学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能力为主要兴趣。近年来,对右脑学习理论和右脑教学方法深感兴趣,并对此作了一些探讨和教学尝试,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苏晓军,博士、教授,1996年获南京大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独著或本人为第一作者的代表性论文有:“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转向”(《外国语》2009/5);“国外认知诗学研究概观”(《外国语文》2009/2);“认知文体学研究:选择性述评”(《重庆大学学报》2008/1);“《复活节翅膀》的认知符号学分析”(《外语学刊》2007/1);“文学的认知研究史探(《苏州大学学报》2005/3);“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力”(《外国语》2001/3);“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观念研究”(《外语界》1997/2)等。独著或本人为第一著作者的主要专著译著和教材有:《虚拟结构的认知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致一位“愤青”的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人性的因素》(译林出版社2001);《表达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及教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孙倚娜,教授,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大学外语部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82年8月迄今任教于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外语教育、英语听说教学、教材编写研究等。已主持完成项目: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第一批)扩展项目、苏州市软科学项目、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项目3项。 近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转型期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个案分析”[J].外语研究,2009年第2期、“大型综合性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设计与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话语分析、电视谈话节目、口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10 、“认知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外语界, 2003.3、“应重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光明日报(教育周刊)2003 年 3 . 20、" Towards a Higher Degree of Effectiveness in Spoken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EFL Context of China",《英语教学与研究面面观》,并出版《写作教程》等多部教材。
王海贞,博士、副教授,1998年获苏州大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南京大学博士学位;研究兴趣包括语言测试、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出版合著二部、专著《英语录音口试评分过程研究》,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或参与校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十多项。
王军,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硕士,导师崔树芝,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博士,导师许余龙。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及认知语言学。研究课题主要涉及回指、复合词、隐喻及转喻机制等领域。作为第一责任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作为第二责任人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主持江苏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先后在《语言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外语学刊》等国内重要语言类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等各类科研奖励十余次。目前担任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王宇,博士、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方向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和兴趣: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近期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北外中国英语教育研究中心科研项目一项,出版专著一部。为研究生开设《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
严世清,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语言哲学。近年在《外国语》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隐喻论》等数部专著。
张凤娟,副教授,中国高校功能语法教学研究会会员,专业研究兴趣主要涉及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领域,近几年在The Linguistics Journal, 中国外语、四川外语学院学报、苏州大学学报、天津外语学院学报、山东外语教学、北京第二外语学院学报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30多篇,参编教材2部,参编语法词典1部,参与省部级项目2项,并主持苏州大学青年教师研究基金项目(已结题)和省教育厅项目《英语时态系统范畴化的转喻机制》(在研)。
祝蔚红,副教授, 1984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现为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文系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传播学和修辞学。主持过省项目《英语公众演讲与传播学研究》,著有《实用英语演讲教程》等书与论文。担任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的专职指导老师。
2. 翻译方向
杜争鸣,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口笔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与翻译文化。1999至2000年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攻读博士期间兼北京新东方首任翻译课主讲教师;翻译出版各类图书约40余种,累计字数逾150万字。出版个人专著3部,主编翻译教材一部。在《中国翻译》、《外语教学》、《外语研究》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个人信条:学问求之于己,得失安之于命,远近随之于缘,毁誉听之于人。
方华文,教授,发表的著、译作品约1000余万字,其中包括专著《20世纪中国翻译史》、《中国美丽的园林》(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中国的各个民族》(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中国文坛的名人》(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中国秀丽的名山名水》(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千姿百态的中国历史名城》(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和《大师的小提琴》等,计200余万字;译著《雾都孤儿》、《无名的裘德》、《傲慢与偏见》、《蝴蝶梦》、《魂断英伦》、《儿子与情人》、《少年维特之烦恼》、《红字》、《从巅峰到低谷》、《马丁•伊登》、《套向月亮的绳索》、《圣经故事》、《君主论》、《社会契约论》、《吉卜林故事集》、《心情涂鸦》、《咖啡物语》以及改写本的《飘》、《汤姆叔叔的小屋》、《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大卫•科波菲尔》、《苔丝》、《高老头》、《三个火枪手》、《悲惨世界》等;主编的译作包括《基督山伯爵》、《红与黑》、《简•爱》、《汤姆.•索耶历险记》、《茶花女》、《金银岛》、《鲁宾逊漂流记》、《巴黎圣母院》、《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精神分析引论》、《论法的精神》、《国富论》、《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世界上最精彩的电影对白》、《世界上最传奇的人物》、《世界上最经典的品牌》等;并主编了《读遍最新英美报刊》、《50+1个最应该问医生的问题》、《50+1本最应该读的巨著》、《50+1个最应该游览的伟大城市》、《50+1位最具影响力的风云人物》、《50+1个最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50+1位最闪耀的体育巨星》等多部英汉对照读物。另外,还参与编辑了850万字的《领导全书》(全六卷)。
洪庆福,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实用翻译。
金焕荣,副教授,1982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至今;曾担任过大外教研室副主任、实用英语系主任、翻译系主任。研究方向:翻译(商务英语),主讲课程: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阅读等。先后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苏州大学财经学院(现为商学院)、英国伯明翰中英格兰大学(现为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商学院进修学习。先后主编和参编了8部书(其中主编3部大学商务英语教材),并且还撰写了6篇论文(其中3篇是关于商务英语教学与应用的文章)。多年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积累了相当的知识与经验。
钱正福,副教授,1984年毕业于苏州大学,此后一直在高校从事英语教学和科研工作。1997年至2000年在南京大学攻读英语语言文学(翻译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并获得文学硕士学位。2005年上半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做访问学者。在翻译理论、语言学和英语教学方面已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并参与编写了四本大学英语教材。目前除担任大学英语和其它一些课程的教学任务外,还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以及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
王宏,教授,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研究所所长,翻译方向学术带头人。留学英国伯明翰大学(获得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长期担任硕士研究生“普通语言学”、“名作翻译比较与鉴赏”、“西方翻译理论”、“汉语典籍英译研究”等硕士学位课程,其中“名作翻译比较与鉴赏”、“汉语典籍英译研究”被评为苏州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汉语典籍英译研究”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已出版发表学术成果55项。其中有《梦溪笔谈全译》(汉译英)、《墨子全译》(汉译英)、《翻译研究新论》、《中国典籍英译》、《昆曲精华》(汉译英)、《金银岛》、《变形记》等23本著译作;在《中国翻译》、《上海翻译》、《外语学刊》、《外语与外语教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中国外语》、《外语研究》、《外语教学》、《外语与翻译》、《山东外语教学》等刊物发表论文32篇。学术兴趣:英汉互译;翻译理论。
汪榕培,教授,1942年6月28日出生于上海,1964年本科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67年研究生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1985年评为英语教授,1985年6月到2001年9月担任大连外国语学院院长;现任教于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典籍英译、英语词汇学和英国文学。
日语语言文学
高鹏飞,教授,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科研方向为日本近代文学、夏目漱石研究。1982年07月黑龙江大学日语系毕业、学士学位,2000年03月 日本静冈县立大学大学院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主要发表的论文有:
《试论夏目漱石的文学创作语文明批评》黑龙江大学《外语学刊》
《试析「と」的语法意义及用法》北京对外贸易大学《日语学习与研究》
《有岛武郎和他作品中的批判性格》黑龙江大学《外语学刊》
《关于日文写作中病句的分析与指导》香港21世纪日语教育与研究
《关于日中惯用句的比较研究》日本第32届日语语源研究会(京都)
《日语病句的纠正及其病源初探》北京对外贸易大学《日语学习与研究》
《夏目漱石研究—青少年时代最初的七言律诗》日本《青塔》季刊第39号
《关于夏目漱石[“七草集”评]汉诗的鉴赏》明星大学研究纪要第40号(年刊)
《关于夏目漱石的绝笔诗》日本《蜻蛉》月刊第181号
《夏目漱石「门」论》日本《日本文艺学》第44号
《夏目漱石「明暗」论》日本《日本文艺研究》第59卷第3-4号
李东军,副教授,研究方向:日本文学与比较文学(目前在日本做访问学者)
施晖,博士(日本广岛市立大学语言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化、中日语言文化比较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和省市级项目八项,在权威核心刊物《国外社会科学》《日语教学与研究》《国文学考》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2007年度苏州大学北美校友会杰出成就一等奖。
徐卫,博士、副教授, 1988年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日语硕士毕业,2006年获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中日对比语言学。
俄语语言文学
姜艳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 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工作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2002年调入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2007年获得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社会语言学、俄语词汇学、俄语修辞学。编著教材及教学辅导书5部,发表论文30余篇。
赵爱国,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系(1977)、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1990)。现任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副院长兼俄语系主任。兼任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符号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理事等职。主要学术兴趣为理论语言学,包括普通语言学、语言文化学、语言符号学等。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编文集和教材各2部,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主持完成省部级社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
周民权,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俄语语用学、语义学、社会性别语言学。任教30多年来先后出版专著4部,教材3部,在《莫斯科大学学报》、《中国俄语教学》、《外语学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教学》等国内外权威核心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所申报的《俄汉社会性别语言的语用对比研究》获得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
博导简介
王腊宝,男,1986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外语系,1991年在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获英美文学硕士学位,1999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20世纪英语文学、西方文论与比较文学,近年出版《多元时空的回响》(2000)、《最纯粹的艺术》(2006)、《天之骄子》(2004)《新批评》(2006)等多部专著和译著,先后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澳大利亚《南风》(Southerly)、《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现任教育部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分委员会委员、全国外语博士论坛副理事长、全国澳大利亚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比较文学会理事、江苏省外国文学会副会长。
朱新福, 男,1963年3月生,江苏高淳人,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外国文学常务理事。1999年获“富布莱特基金”(Fulbright)赴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留学,2001年获硕士学位,2005年获苏州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美国小说、美国诗歌、英美戏剧、生态批评。近年来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当代外国文学》和《解放军外语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美国文学中的生态思想研究》等专著;参加并完成国家和省级社科项目各一项。曾获第7届“苏州大学北美校友会杰出成就奖” 、“江苏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赵爱国,俄罗斯语言文学教授。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和西安外国语大学。曾两次国家公派赴俄罗斯普希金俄语学院担任访问学者。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2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1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教材3部,在国内外语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科研成果获多种奖励。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普通语言学、语言文化学、心理语言学、俄罗斯国情学等。现任苏州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俄语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与符号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理事、《中国俄语教学》杂志编委、黑龙江大学《当代中国俄语学术名家文库》编委、北京大学出版社《21世纪专业俄语教程》编委、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新世纪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编委等职。
贾冠杰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先后在新西兰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和加拿大University of Calgary访学和合作研究,研究领域包括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出版著作多部,部分专著获省级优秀成果一、二等奖,部分主编教材被多所高校选为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先后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十多项,曾获苏州大学周氏教育科研奖——教学类优秀奖(一等奖)。参与的本院“专业英语精读课程改革”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王军(1966-),男,山东荣成人。1988年本科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英语系,1995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硕士学位,2004年获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用学等。研究课题主要涉及回指(尤其是间接回指)研究、复合名词研究、隐喻及转喻机制研究等方面。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主持江苏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先后在《语言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外语学刊》等国内重点语言类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荣获各类科研及教学奖励十余次。目前担任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顾佩娅 1990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 1992、1993、2006年先后获语言文学和教育双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教师发展、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近年出版《优秀外语教师成长案例研究》(2009)、《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6)等专著和编著,参编美国TESOL《教师业务档案与业绩标准》、《英语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2007)等国际英语教学研究系列,先后在香港《亚洲英语教学》、美国《Essential Teacher》、《外语界》、《外语电化教学》、《外语研究》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现任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估计是王军了,他的资料在上面
❻ 苏州苏大外语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苏州苏大外语服务有限公司主要培训语言有:英语口语、中级口笔译、高级口专笔译、新概念属英语、四六级考试培训等;日语、韩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等多个小语种零基础培训及中高级培训。苏州苏大外语服务有限公司隶属于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法定代表人:刘志明
成立时间:2005-11-14
注册资本:3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20502000029662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苏州市东环路50号(苏州大学东校区凌云楼15楼1502室)
❼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务处的电话是多少啊
蒋老师已经不在教务处了,现在是周老师 。你如果要周老师的号码,私信我
❽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双修是什么意思啊 苏大外语学院好吗
除非你特别喜欢,否则的话还是建议你学些有技术的专业。
不是说外语专业不好。只是,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学外语专业的人等于没专业。
1、学外语的越来越多。北外、上外这种就不说了,苏大自然在实力上会弱。北上广许多人都会第二外语,而且本身还有一门数理或者经管类的专业。
2、外语类学生就业堪忧。法语专业就业率是高,但是多数都去了非洲发展。
3、5年制太长了。没什么意思。本科四年就行了,少则三年。总之越早就业越好。 北外上外小语种专业都是双语培养,他们四年就毕业了。
或许,你现在觉得5年制的双语专业会很吸引人,但是等你找工作甚至毕业后,就会发现,原来那么多人会法语、德语,而且英语都还很好。然后就会觉得,有一门真正的专业是多么的重要了。外语不过是工具。
❾ 苏州大学外语系如何和南师外语系相比呢
苏大外语好,在江苏就苏大和南大的外语最好
❿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系科简介
苏州大学外语学院翻译系成立于 2004 年 3 月,其前身为英语二系(实用英语系)。翻译系的成立是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外语教学改革的产物。这一举措将对外语学院的学科发展和课程设置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课程设置主要分为翻译、商务和旅游三个课程群。已开设的课程有翻译理论、英汉/汉英笔译、口译、同声翻译、会议口译、新闻翻译、典籍翻译、文学翻译等。 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设立于 1952 年,是外语学院现有各专业中历史最悠久的专业,“文革”期间曾一度停办, 1972 年恢复招生, 1997 年率先在国内同行中改为 5 年制俄英双语专业, 1998 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次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半个多世纪以来,俄语专业共为社会培养了数百名俄罗斯语言、文化、文学等方面的优秀人才。
本科阶段实施的俄英双语教育,是新时期外语 + 外语复合式素质教育的成功尝试,旨在培养社会急需的能从事教学、外经、外贸、外事、旅游等方面的双语人才。该新型专业由于开设时间较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由于实行了双语复合的培养模式,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之以前的单语教学有较大提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和欢迎,就业率和考研率明显优于其他专业。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于 2009 年正式获准创建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收德语专业本科学生。此专业围绕语言文学展开教学,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包括:基础德语、高级德语、德语视听说、德语口语、德语报刊阅读、经贸德语、德汉口笔译、德语写作、跨文化交际学、二外英语、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旨在培养双语复合型人才。
德语专业学制为四年。此专业的目标是使毕业生全面、扎实地掌握德语语言基础和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培养较强的德汉口笔译能力,使毕业生能够胜任在涉外经贸部门、涉外企业、科研院所及政府机构中从事与德语相关的外事业务或翻译工作。 姓名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奖励级别 授奖部门 奖励年月 排名 1 王腊宝 综合英语(英语精读) 苏州大学第二批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国家精品课程培育点 苏州大学 2009年10月 独立 2 徐青根 跨文化交际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培育点 苏州大学 2009年10月 独立 3 顾佩娅 Effects of Project-based CALL on Chinese EFL Learners 江苏省外国语言文学与翻译研究优秀成果 二等奖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09年9月 独立 4 顾佩娅 教学奖 “周氏教育科研奖”教学奖 优秀奖 苏州大学 2009年9月 独立 5 方华文 《中国翻译史》教材 苏州大学优秀精品教材 教材奖 苏州大学 2009年6月 独立 6 顾佩娅、徐昉、
王海贞、庄玲、
周林强 英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苏州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苏州大学 2009年3月 集体 7 孟祥春 英语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 江苏省高校英语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 二等奖 江苏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 2008年3月 独立 8 陆小明 英语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 江苏省高校英语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 三等奖 江苏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 2008年3月 独立 9 王宇 教学奖 苏州大学建行教学奖 教学奖 苏州大学 2008年 独立 10 朱新福 综合英语课程 校级精品课程 苏州大学 2007年 独立 11 庄玲、 李卫东、董成如、陆倩 专业英语听力课程自主学习网站 苏州大学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苏州大学 2007年9月 集体 12 王宇、徐昉、王海贞、张鄂民 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综合英语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苏州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苏州大学 2007年 集体 13 顾佩娅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 优秀指导教师 二等奖 江苏省高等学校 2006年12月 独立 14 庄玲 英语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 江苏省高校英语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 三等奖 江苏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 2006年12月 独立 15 庄玲 教学奖 苏州大学苏鑫奖教金 教学奖 苏州大学 2006年 独立 16 贾冠杰 教学奖 “周氏教育科研奖”教学奖 优秀奖 苏州大学 2006年 独立 17 王军 “论关联度在间接回指释义中的主导作用”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江苏省教育厅 2006年5月 独立 18 李立 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改革 江苏省高校应与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 二等奖 江苏省高等外语教学研究会 2005年12月 独立 19 苏晓军 教学奖 苏州大学建行教学奖 教学奖 苏州大学 2005年9月 独立 20 顾佩娅 Effects of Project-based CALL on Chinese EFL Learners 第一届中国英语教学优秀论文奖 二等奖 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 2005年 独立 21 朱新福、苏晓军、贾冠杰、徐昉 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改革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 江苏省教育厅 2005年1月 集体 22 朱新福、苏晓军、贾冠杰、徐昉 专业英语精读课程改革 苏州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 苏州大学 2004年11月 集体 23 庄玲 《美国英语听力八十篇》 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苏州大学 2004年11月 独立 24 专业英语教学组 综合英语课程 苏州大学一类优秀课程 一类 苏州大学 2004年9月 集体 25 王腊宝、苏晓军 《高年级综合英语》课程 江苏省优秀课程奖 二类优秀课程 江苏省教育厅 2002年12月 集体 26 顾佩娅、徐昉、王海贞 新世纪多媒体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 江苏省教育厅 2001年2月 集体 27 顾佩娅、徐昉、王海贞 新世纪多媒体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苏州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 苏州大学 2000年10月 集体 琼·莱利与无所归依的黑人女性移民 《外国文学》2008年第5期 方红 夏目漱石《明暗》论 《日本文艺研究》(日本)2008年第59卷第3-4期 高鹏飞 夏目漱石《门》论 《日本文艺学》(日本)2008年第44期 高鹏飞 文化全球化与跨文化交际学科发展:动力、趋势与展望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第1期 高永晨 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原《国外外语教学》2008年第3期 顾佩娅 解析优秀外语教师认知过程与专业发展 《外语研究》2008年第3期 顾佩娅 中国各体英语的历史演变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第7期 顾卫星 学术交流课--更高要求层次的可选课程 《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第9期 顾卫星 中国职业英语教学的先驱 《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第5期 顾卫星 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评析 《苏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顾卫星 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产出中动词语法型式使用跟踪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40卷第2期 衡仁权 从天真到成熟——论《午夜的孩子》中的“成长” 《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第4期 黄芝 多语心理词汇模式与二语习得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第6期 贾冠杰 外语教师个人理论研究 《中国外语》2008年第2期 贾冠杰 现代俄语中借词变异现象研究 《外语学刊》2008年第4期 姜艳红 说理的语言价值和语句描写 《法国研究》2007年第4期 李元华 表添加义的连接词“甚至”、“连…也/都…”及其语义价值 《法国研究》2008年第2期 李元华 从译介学的角度看日本的“翻案小说” 《苏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潘文东 旋流梦故事的神话学考察 《新国语教育》2007年第77号 朴桂玉 从“性向词汇”重新审视日本人与日本社会 《国外社会科学》第3期 施晖 语言行为的汉日对比研究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年第1期 施晖 最感谢表现についての日中比较 《中国学研究论集》2007第19号 施晖 解构与背叛的迷宫:布雷德伯里的《克里米纳博士》 《国外文学》2008年第2期 宋艳芳 认知文体学研究:选择性述评 《重庆大学学报》2008第1期 苏晓军 过程写作法中图式的激活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陶滢 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口试评分员对评分标准的理解和使用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原 国外外语教学)2008年第2期 王海贞 翻译研究在新世纪新转向 《苏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王宏 当代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性 《外语研究》2008年第2期 王宏 真情译诗,形神兼似 《中国翻译》2008年第4期 王宏 N1+N2结构中的意念焦点 《外语教学》2008年第2期 王军 英汉复合名词的非语义特征及相关认知阐释 《外国语》2008年第2期 王军 论回指词语之概念重现 《外语学刊》2008年第3期 王军 英语影视课程的组织与设计 《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第1期 卫岭 论日语条件表达“バ”用法的多样性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徐卫 试析英语书信中话语范围对话语基调的制约 《中国外语》2008年第4期 袁影 翻译研究在新世纪新转向 《苏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曾艳 《邯郸记》和《麦克白》中女性形象的异同 《苏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张玲 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第一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第3期 张荣华 洛特曼四维一体符号学思想论略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第1期 赵爱国 20世纪俄罗斯符号学研究的历史分期问题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赵爱国 言语交际与孙子兵法原则(Речевая коммуникация и принципы Военного искусства Сунь Цзы) 《莫斯科大学学报》 (Вестник Москов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2008年第4期 周民权 交际谋略思维与行为:道德伦理范畴(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о-стратагемное мышление и поведение:его моральные и этические аспекты) 《现代人文研究》(Современные гуманитарны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俄罗斯)2008年第1期 周民权 呉湖帆の书と书学(一) 书法汉学研究创刊号2007.7 朱刚 呉湖帆の书と书学(二) 书法汉学研究第二号2008.1 朱刚 呉湖帆の书と书学(三) 书法汉学研究第三号2008.7 朱刚 加里.斯奈德的生态视域与自然思想 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第2期 朱新福 经典重读:也谈小说《熊》的生态启示 苏州大学学报2008年到4期 朱新福 构式对词项压制的探索 《外语学刊》2009年第5期 董成如 二语学习中口语输出对语言形式注意度的影响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三期 高燕红 从跨文化视角看世界环境日主题标语与中国环保标语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第9期 高永晨 学子歌声中的东吴大学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顾卫星 传统与创新:试论晚清英语教学特点及其启示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第5期 顾卫星 借用·混合·转换:拉什迪语码挪用之社会语言学分析 《外国文学》2009年第1期 黄芝 叹息与渴念——论《失落的传承》的“宁静的自得”观 《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第4期 黄芝 日语转述语初探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金磊 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词汇呈现的策略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冷洁 一种被忽视的外语教学法——试论17世纪夸美纽斯的语言教学法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吕玉冬 为历史正名:“洋务运动”英译名评析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第1期 孟祥春 汉英短语翻译中的趋避思维与策略探讨 《中国翻译》2009年第2期 孟祥春 人生—人性—道德: 吴宓文学思想的内在结构研究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孟祥春 语言行为的汉日对比研究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施晖 穿梭在身份之网中——评布雷德伯里的《兑换率》 《外国文学》2009年第4期 宋艳芳 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转向 《外国语》2009年第5期 苏晓军 转型期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个案分析 《外语研究》2009年第2期 孙倚娜 试论典籍英译教材的编写 《中国外语》2009年第2期 王宏 概念匹配、回指释义与概念转移:篇章回指研究的新思路 《外语学刊》2009年第5期 王军 女权、爱情与当代澳大利亚女性小说 《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第4期 王腊宝 安杰拉卡特的女性主义新童话 《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5期 王腊宝 创伤记忆的思想与艺术升华——简析奥尼尔的《拉撒路笑了》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卫岭 “面具”下的创伤记忆与人性故事——读奥尼尔的《大神布朗》 《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6期 卫岭 卡夫卡的非理性空间 《同济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张莉 继承和创新—汪榕培、王之江主编的《英语词汇学》评介 《外语界》2009年第3期 张玲 现状与创新---综合性大学俄语学科建设发微 《中国俄语教学》2009年第1期 赵爱国 谈洛特曼对文化符号学的理论建构 《中国俄语教学》2009年第3期 赵爱国 中国俄语学:传统与创新 《中国俄语教学》2009年第4期 赵爱国 РКИ理论对中国俄语教学的影响 《中国俄语教学》2009年第1期 周民权 20世纪俄语语用学研究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周民权 俄语音位研究中的一个争议问题 《中国俄语教学》2009年第6期 周民权 Язык и гендер в русско-китайском речевом этикете(俄汉言语礼节中的语言与社会性别探究) 《语文学问题研究》(俄罗斯,Россия, Вопросы филологических наук)2009年第3期) 周民权 待遇表现から见る原因・理由を表す「から」「ので」ー中国の日本语学习者と日本语母语话者を比较してー 『言语文化学研究言语情报编』2009年第4号 周升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