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机构 » 能源管理体系培训

能源管理体系培训

发布时间: 2020-11-18 07:20:36

❶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怎么通过

您需要准备以下资料,并向认证公司提出申请:
首先要看您准备认证的是iso质量管理体系还是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标一体管理体系
体系认证审核分为文件资料审查及现场审查,也就是您在文件资料的准备上和现场管理上都要达到标准要求。
如果认证的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那么您需要:
1、对照标准的要求编制《质量手册》;
2、编制在质量手册中按标准要求提及的文件及记录;
3、按照标准和质量手册的要求对记录进行填报;
4、按标准及质量手册要求对现场进行管理;
5、在企业内部选择适当人员进行内审员培训取证(很多认证机构可以组织培训并颁证);
6、培训合格持证的内审员对企业进行内部审核并形成审核报告(内部审核的合规性,包括内部审核不合格的处理情况等也是外部审核时要审核的部分)。
要通过认证在中国虽然要容易些,不过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贵企业有能力很强的资料员或文员,那么她可能在审核中发挥重大作用,如果预算允许,强烈建议您聘请一家
。祝您能早日率企业通过认证审核。

❷ 能源管理体系的体系标准

1、坚持全过程控制: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都是在产品实现和服务提供的行为活动中体现的,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更应注重对过程的控制要求。
2、运用PDCA循环:通过在组织内各层次应用PDCA概念进行能源因素识别、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制定,以及运行控制、检查和管理评审等活动,最终实现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的过程能力。
3、充分结合能源管理的特点:将能源管理的特点充分体现在能源管理体系的各项具体要求中,努力与现行的能源管理方法,如与能源诊断、综合能耗计算、节能量计算等技术相结合 。
4、充分借鉴现有的管理体系标准:我国能源管理体系标准遵循了管理体系标准的国际惯例、发展趋势和一般要求,借鉴ISO9001、ISO14001、ISO27001等应用比较广泛的国际管理体系标准的理念和方法,在标准构架、相关表述和要求方面与国际通行的管理模式相协调。

❸ 能源管理体系课程包括哪些

能源管理体系的过程是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步骤简称。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一般按如下七个步骤进行,即:领导决策与准备——范围界定——初始能源评价——体系策划——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体系运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1、领导决策与准备 (1)管理者的承诺 (2)任命管理者代表 (3)提供资源 2、范围界定 3、初始能源评审 4、体系策划 5、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6、体系试运行 7、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应包括如下七个方面: ①能源方针的适宜性; ②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③能源消耗情况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 ④内审结果; ⑤针对客观情况的变化,需要改进的方面,如能源基准和标杆是否要调整; ⑥职责划分的合理性和资源配置的充分性; ⑦体系新的发展动向。 评审结论应形成文件,实施必要的沟通和后续改进活动

❹ 请问能源管理体系该怎么建立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质量管理体系差不多,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1、能源管理体系知识的培训,内审员培训;
2、能源管理体系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的成立,能源管理岗位的设置;
3、能源管理体系首次会议的召开,确定管理者代表,划分职责,制定能源管理方针,目标。
4、能源管理体系手册的编制;
5、程序文件的制定和记录格式的确定;
6、所有文件的批准和签发;
6、能源管理体系的试运行三个月,组织内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7、试运行三个月后召开能源管理体系末次会议,进行总结。如认为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正常,即可申请现场评价或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❺ 什么是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能源管理体系是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产物。2012年12月31日,我国颁布了《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GB/T 23331-2012/ISO 50001:2011,并于201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代替了GB/T23331-2009中国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该标准借鉴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模式,结合能源管理的特点和特殊要求,运用系统管理和全过程的理念,采用国际通行的PDCA的模式,将管理和节能技术相融合,通过指导组织确定有效的能源管理体系要素和过程,帮助组织实现能源方针和目标,提高组织能源管理效率和水平。该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可用于第三方认证。

能源管理体系能够帮助组织将原来节能规划、节能技术改造、统计、计量、能源岗位人员培训等众多的能源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从而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提高组织经济效益及市场竞争力。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就是通过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后办法的证书。

❻ 能源管理体系有什么益处

能源管理体系益处: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资源不足,能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现阶段还是粗放型经济,能源利用效率低,能耗高,造成能源严重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能源的紧缺形势又给我国的资源不足和环境治理造成巨大压力。
应用系统的管理方法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行为节能,进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成为能源管理的关键。有计划地将节能措施和节能技术应用于实践,使得组织能够持续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不仅促进了系统管理能源理念的诞生,也推动了许多国家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开发与应用。

❼ 能源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内容应包括法律法规、能源管理制度、能源审计、能源管理手段与工具的使用、能源使用效果、测量指标等方面的认证审核内容。《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的主要内容
1、总要求:组织应建立并实施能源管理体系,以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管理体系应覆盖组织与能源管理有关内部过程和外包过程。
2、管理职责:包括管理承诺、能源方针、作用、职责和权限等方面的要求。
3、策划:包括能源因素、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能源管理基准及标杆、能源目标和指标、能源管理方案等方面的要求。
4、实施与运行:包括资源,能力、培训和意识,信息交流,文件控制,记录控制,运行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5、检查与纠正:包括监视、测量与评价、合规性评价、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
和预防措施、内部审核等方面的要求;
6、管理评审:包括总则、评审输入、评审输出等方面的要求。

❽ 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发什么证

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发培训机构印制的内审资格

❾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具体步骤和过程

能源管理体系主要是通过“活动、产品和服务”识别能源因素,围绕“产品实现全过程以及减少外部影响所产生的能源消耗”来确定相关的管理要求。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主要内容
1、总要求。组织应建立并实施能源管理体系,以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管理体系应覆盖组织与能源管理有关内部过程和外包过程。
2、管理职责。包括管理承诺、能源方针、作用、职责和权限等方面的要求。
3、策划。包括能源因素、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能源管理基准及标杆、能源目标和指标、能源管理方案等方面的要求。
4、实施与运行。包括资源,能力、培训和意识,信息交流,文件控制,记录控制,运行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5、检查与纠正。包括监视、测量与评价、合规性评价、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内部审核等方面的要求;
6、管理评审。包括总则、评审输入、评审输出等方面的要求。

(三)能源管理体系关键要素分析
针对能源管理体系中所包含的关键的要素进行分析如下:

要素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能源方针

能源方针是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总体宗旨和方向。
在制定能源方针时,强调要对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持续改进作出承诺;对遵守与能源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作出承诺。
另外,组织自身需求和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等强制要求也是能源方针关注的主要方面。

策划

能源管理策划相对比较复杂,首先要识别能源因素和评价出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识别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同时还要建立能源管理基准和标杆,在此基础上,确定能源目标、指标。最后,要针对所确定的目标、指标及相关能源因素,制定能源管理方案。

基准与标杆

建立能源管理基准和标杆是能源管理体系的一项基础的、不可缺少的工作,组织可以依据所确定的基准、标杆(适宜时),进行能源绩效的纵向比较(与历史情况进行比较)和横向比较(与同行业进行比较),同时,基准和标杆也是确定能源目标和指标的基础。

目标和指标

能源目标是指组织所要实现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总体要求。能源指标是由能源目标所产生,为实现能源目标必须达到的可测量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具体要求。
同样,能源方针、能源目标和能源指标共同构成了能源绩效的评价依据。
能源目标通常是定性的,针对某一具体的能源因素提出总体要求,而能源指标通常是定量的并且是可测量的,如能源利用率指标、能源节约率指标、系统能源效率指标等。
能源目标和指标通常是“内外结合的比较要求”,主要依据基准、标杆、法律法规、标准等确定。

资源配置

能源管理将资源作为实施与运行的一个部分,不仅提出了原则要求,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设备和系统的自身能源利用效率对能源指标的影响即直接又重大,在进行设备配置时需要综合考虑其能耗和效率问题。

运行控制

一方面,组织的能源消耗产生于产品实现的全过程;另一方面,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将直接影响能源目标和指标的实现。因此,在能源管理体系中,运行控制虽然作为实施与运行的一部分内容加以阐述,但具体的控制内容应涉及两个方面:
a) 产品和过程设计;
b) 设备、设施配置与控制;
c) 能源采购;
d)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控制等。

设计

在能源管理体系中,作为运行控制的一部分,应针对产品和过程设计提出有关的能源管理要求。特别是在类似生产流程设计过程中,不仅应考虑生产全过程中所使用的能源的种类、经济性、质量、环境影响、能量平衡等因素,还应重点考虑耗能设备、耗能系统以及各系统间的匹配,实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也就是说,能源管理对“事前控制”依赖很强。

采购

由于能源采购对组织的能源目标和指标的实现有重大影响,应在能源管理体系中对能源采购提出具体要求。

监视和测量

除一般意义上对能源特性的监测和测量外,在能源管理体系中还强调:
− 能源测量:包括利用综合能耗计算、能量平衡、节能监测、能源审计等手段进行的监测和测量;
− 能源绩效评价:组织应定期收集关于目标和指标的执行情况,产品、设备和系统的能耗情况,节能新技术,最佳节能实践,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使用情况等,利用这些信息对组织能源绩效作出评价并识别出持续改进的机会。

(四)、关于ISO9000、ISO14000和能源管理体系标准
三者都是运用管理手段、系统思想、过程方法、PDCA途径和持续改进对所控制的对象进行系统的控制和管理,但由于三个管理体系所对应的核心概念――质量、环境和能源不同,以及由此导致的管理体系的关注点和过程控制方法也不完全不同,因此,所使用的控制和管理措施以及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法将存在差异。但总的来说,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是在ISO9000标准和ISO14000标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套管理体系标准,因此,不论从标准结构、标准的内容都会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要充分借鉴ISO9000标准和ISO14000标准来制定能源管理体系标准。

❿ 能源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内容应包括法律法规、能源管理制度、能源内审计、能源管理手段与工具容的使用、能源使用效果、测量指标等方面的认证审核内容。《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的主要内容
1、总要求:组织应建立并实施能源管理体系,以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管理体系应覆盖组织与能源管理有关内部过程和外包过程。
2、管理职责:包括管理承诺、能源方针、作用、职责和权限等方面的要求。
3、策划:包括能源因素、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能源管理基准及标杆、能源目标和指标、能源管理方案等方面的要求。
4、实施与运行:包括资源,能力、培训和意识,信息交流,文件控制,记录控制,运行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5、检查与纠正:包括监视、测量与评价、合规性评价、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
和预防措施、内部审核等方面的要求;
6、管理评审:包括总则、评审输入、评审输出等方面的要求。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