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脐疗培训学校
A. 脐疗的注意事项
(1) 治疗前先用75%酒精棉球对脐及周围皮肤常规消毒,以免发生感染,皮肤有破损者,专最好不要使用脐疗方法属。
(2) 取仰卧位,充分显露脐部,用药后外敷纱布或胶布贴紧,也可用宽布带固定,覆盖于脐部,或将药直接放入布袋内,以防药物脱落。
(3) 脐部皮肤娇嫩,如药物刺激性较强,或隔药灸脐次数较多时,宜在用药或治疗前先在脐部涂一层凡士林,小儿尤应注意。
(4) 由于脐疗药物吸收较快,故用药开始几天个别患者(尤其用走窜或寒凉药时)会出现腹部不适或隐痛感,一般几天后可自行消失,不必紧张。
(5) 用药后宜用消毒纱布、蜡纸、宽布带盖脐,外以胶布或伤湿止痛膏固封,个别患者会对胶布等过敏,可暂停用药,外涂肤轻松软膏,待脱敏后继续。
(6) 本法宜在室内进行,注意保暖,以免患者受凉,体虚者、老年人、小儿尤应注意。
(7) 本法用于小儿时应妥善护理,嘱其不能用手搔抓或擦拭,以防敷药脱落。同时小儿肌肤娇嫩,不宜使用剧性药物,贴药时间也不宜过久。
B. 小儿厌食可以脐疗吗
建议你看看孩子是不是还有发烧的表现.查清以后在治疗效果比较好.
C. 小孩拉肚子用中医脐疗可以保护肠胃,脐疗的话刘涛代言的那个丁桂儿脐...
病情分析:
宝宝拉肚子根本原因是免疫功能差,对病毒细菌的抵抗力弱,当肠道回受到感染时,便很容易感染拉肚子。答同时,如果宝宝喂食太多,造成积食也会引起宝宝拉肚子,另外,过敏体质,感冒等也会伴有拉肚子症状。
指导意见:
宝宝急性拉肚子期间,要适当短期禁食,一般不超过8小时。也要适当补液,也要少食多餐,必要时也可以让宝宝服胖得生和合生元益生菌,及贴小儿腹泻贴,效果良好。
D. 脐疗的现代应用
曾有学者报道采用敷脐辨证治疗小儿泄泻,总有效率达91、1%;治疗小儿厌食,有效率达97%;治疗痛经.有效率达90%以上;治疗小儿遗尿,有效率达94%;治疗支气管哮喘,有效率达95%;治疗阳痿,有效率达90%;治疗手术后肠胀气、肠梗阻也有较好的疗效。
还有部分学者尝试用脐疗治疗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效果也令人满意。此外,一些学者根据脐疗原理,加以发挥,将西药也应用于脐疗,如学者李忠用利眠宁2.5nv、双氢克尿唆5mg、地巴锉4mg、利血平0、6mg、硫酸镁1m8、淀粉25mg敷脐治疗高血压病I、B期。
更有制药企业将脐疗验方结合现代的透皮、缓释新技术,开发出脐疗外用新药,典型的如荣昌肛泰,为中药的开发提出新的思路,那句耳熟能详的“贴肚脐,治痔疮”的广告语,足以证明人们对脐疗的喜爱和信赖。
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蜜或药汁等拌和,制成因球形的大小的药丸。这种剂型便于贮存,便于使用,有利于救急。把药物研成极细末,填放脐部,或用酒、醋、水、蜜等调敷脐部。
将药物研末,用粘合剂(如酒、鸡蛋清、姜汁等)调为糊状,摊敷脐部,外盖纱布,再用胶布固定o
将药物研末后,加适量的水调拌均匀,做成大小不等的饼状药片,贴敷脐部,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或将新鲜的植物茎叶、根茎捣碎,制成药饼,烘热敷脐上。
膏剂在使用时可分为两类:
1.膏药
是我国一种具有传统特色的、附有袄背的外贴膏剂。共帛法是按处方将药料切段或捣碎,放在植物油(豆油、花生汕等)里浸泡3—5天,然后加热煎炸(若有花、叶等不耐高热的药料,宜后放),炸至药料焦枯成炭状并出白转青,药油滴水成珠不散(约250一300℃)时,减小火力,再徐徐加入黄丹(或铅粉),不断搅拌至黄丹全部融合,以溶去刺激性物质,去其火毒后备用。用时将膏药料微火或隔水加热溶化,摊于布、纸或兽皮上,外贴患处成穴位处(如脐部)o
2.软膏
将应用的药物研为细末,放入醋或酒内加热熬成膏状,用时摊贴穴位上即可。或将药物研细末后,加入适量的蜂蜜、姜汁或凡士林等调为膏状,摊贴在穴位上(如脐部).定时更换。系采用升华法制成的金属化合物,呈结晶状制品,为中医外科常用药,如白降丹等。但有些丸散也称作丹,加人丹、紫雪丹等。
E. 谁知道那里有脐疗脐灸培训的,是用全麦面粉做艾灸托的那种,在肚脐上
脐疗主要是山东那边做的比较多,源自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高树中教授。
F. 沈阳哪里有正规的、有资质的、切实有效的中医外法、小儿脐疗
中医院
G. 脐疗的禁忌
有严重心血管疾病、体质特别虚弱者,处在怀孕期、哺乳期的女性,以及过敏性专皮肤者,特别是腹部皮属肤有炎症、破损、溃烂者均不适合进行脐疗。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有无药物过敏史,避免在用药时引起过敏。
要特别注意保暖。治疗不要在室外进行,或者让脐部对准风口。保持室内温暖,适当覆盖衣被。尤其是腹泻、感冒、体质虚弱的患者,以及老人和小儿更要注意保暖。
如果在操作中遇到需要局部加热,比如艾灸,此时要特别留意皮肤的颜色改变和表面温度,避免温度过高造成烫伤。给小儿施灸时尤其要当心,小儿皮肤娇嫩,在治疗过程中也很难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所以更容易烫伤,需要倍加小心。
一旦有过敏现象,立刻停药。轻者可自行消退,如发生皮肤水泡者,用消毒针挑破,外搽紫药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