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机构 » 2016年文学写作培训

2016年文学写作培训

发布时间: 2021-01-30 06:10:24

㈠ 作家如果是可以教出来的,那写作为每一种职业培训是否有必要现在就纳入大学教

文学是否可以教授?在我看来这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因为它没有疑问感:文学可以教授,并且的确需要教授。没有谁天生就是作家,就是大师。如果这点没有疑问那文学技艺可以传授就不应有任何疑问,所有的成功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文学当然也不能例外。
但,提出这样的问题来讨论却是有心的,有益的。因为这一常识并不为所有的人都理解和接受。因为,在我们这个国度,把一切模糊化、不可知化、玄学化是一种固执的现象,深入人心。在西方人那里,一到一万之间至少有一万个格,而一格到二格之间还可以更加细分。它需要追究,这个点,到底处在一和一万之间的哪个位置,如何更为确切。而在我们东方,一和一万是可以模糊的,互换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皆是如此……
应当把文学的写作开成一门专业课,从写作的诸多面入手,譬如如何用词,让每个词准确而生动;譬如如何讲述故事,把故事讲得生动美妙;譬如如何设计人物,让每个人物如何发生关系,并成为牵动的线,譬如……说实话,我不知道说文学技艺不能传授、作家不需要“培养”的说法从何而来,有什么样的理论依据,但身为作家、编辑,我看到的更多的却是这一“理论”可怕的后果。
太多从事创作的写作者(尤其是基层写作者)因为缺少文学技能的培训,用几十年的努力也没有进入到文学中,尽管他们的文字里有时也不乏闪烁的亮点。太多的作家基本功相当薄弱,只会讲述通俗故事,而且存在太多疏漏,那样的文字真的是如同嚼蜡。太多的文学批评家不懂文学技艺,缺乏文学审美能力,他们夸夸其谈的不过是被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嚼过一万遍之后的口香糖,不能和文本贴近,不能指引阅读,并且了无趣味。
我说过一句过于苛刻的话:在现在,至少有80%以上的作家、批评家、编辑不懂文学,尽管他们有着或大或小的名气,占据着位置。何以至此?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缺少教授文学技艺、提高文学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准的课程
当然,就我个人的写作而言,也深感缺少“这一课”的诸多缺憾。我不得不依靠更多的努力、体味去尝试理解在前人那里已成规律的东西。有时,我就像王小波笔下的那个有些弱智的表姐,多次自鸣得意地宣称:我懂得了一项很不错的技术!我会钉扣!却不知道,我费了巨大心力才得到的技艺在别人那里尤其是大作家那里已经是旧识,不值一提。
如果有“这一课”,我根本不需要走那么多的弯路,根本不需要投入那么大的精力,这些精力本可抽出来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在《北京文学》工作期间,我曾和朋友们编辑一个让我受益良多的栏目:“文本典藏”,邀请一些作家学者推荐各自心目中最好的短篇小说,说出推荐理由并做眉批。阅读这些眉批让我感慨不已。有时,会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原来阅读中的错过是多么巨大,重新注意到它,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我的枕边,有一本俄裔美籍小说家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这是他在美国大学里教授文学时的一部讲稿,他让我重新认识那些甚至已读过多次的文学巨著:《包法利夫人》、《变形记》……当然,我并不认同他对这些名著的所有理解,对文学的所有理解。但就技艺的熟稔,就如何完成个人的“风格和结构”,如何用“处在两块肩胛骨之间的那块骨骼”去感受震颤和领略文学文字的美妙,纳博科夫给予我太多的教益;并且,也带给我巨大的懊悔:如果我在十八九岁、二十几岁的时候读到这本书,能聆听像纳博科夫《文学讲稿》这样的文学课,我的写作肯定会更完美,我的某些已经固定下来的错谬和短板也许就能得到纠正和弥补。
文学,尤其是现代文学,已经越来越趋向于“科学”,特别是结构和故事设计,特别是一些新颖的技法运用,特别是上世纪“文学爆炸”以来诸多作家令人目眩的文体实践……米兰·昆德拉在强调“发现是小说唯一的道德”的同时,还曾提示他的读者“一部作品,应当是前人文学经验的一个综合”。要做到这一点,当然首先要阅读大量的图书,而如果有“文学课”的指引、辨析,则一定会让我们少走弯路,少些偏见和错谬,少些夜郎自大的固执。
我说文学创作的教授不应是什么问题,这不只是来自于西方的经验,其实在中国的古代,也是一直这样做的。我猜测,说文学创作不可教授,大约是出于艺术类的丰富性、多样性、差异性、不可复制性的认识——音乐、美术、中国书法,这些艺术也都有丰富性、多样性、差异性、不可复制性,而且中国用来书写的毛笔、宣纸,因材料的特殊性就已注定自我复制的艰难,任何一个书法家、画家都不太可能将已有的作品一模一样地复制一遍——可书法、绘画最强调的是什么?首先是临摹,临帖。首先是,看你笔墨的出处。为什么到了文学,同处在艺术范畴的文学,却变得不可教授了呢?要知道书画对艺术个性的强调更为严苛啊!我想知道,哪位作家能不学习、体味前人经验就写出了伟大的作品,如果有,请你告诉我,我请你吃满汉全席。白纸黑字。
当然,“这一课”的教授实在是具有难度,对教师的要求实在是高,可因此就不做,一味地让大学的“学术”僵硬板结得像一块木头,则更为有害。
至于说有了“这一课”,全民就都能成为作家,都能写出大作巨著,我以为又是一个相当的谬误。这里边,似乎有一点“大跃进”的味道。我不反对全民写作,多读点书,多想些问题,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写出来,是一件幸福的事。
但,也必须清楚,“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创造性的艺术劳动并不能全民普适,这点儿,永远不能。就像不是所有人学了数学、化学,就都会成为数学家、化学家、科学家,能够成为某某家的永远是一个少数。美国有文学创作课并且相当普及也不是所有的聆听者都成了作家,且不说大作家。只能说有了“这一课”,作家肯定会出得多些,民众的欣赏水准肯定也会高些,不至于让我们总是在平庸和低端上打滑。(作者为河北作协《长城》杂志编辑 李浩,曾获鲁迅文学奖)

㈡ 文学写作的培训手段

不愿意写作,复主要是制因为写作是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及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是需要动脑的,许多人不愿意动脑,所以对做文章不感兴趣。要想学好写作这门知识,我们必须改善和创新教育培训手段。 写作知识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写作知识是通过学习而得来的,还要经过学习不断创新发展。时代在发展,总有很多新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总结,发扬,去如果只靠学生时代学来的一点点知识来维持工作的话,那么将永远也不能提高,我们必须加强学习。特别是我们机关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培训的机会很少,主要的是靠自学为主,所以我们要养成自学的好习惯,通过自学,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更好地总结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宣传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歌颂美好的生活

㈢ 文学写作培训-北京鲁迅文学院

1.大仲马给他钱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他在小说里借用了他的古堡的名称,并非如他所说的那样。
2.宽容,大方的人。

还有

在三味书屋读书的那个年龄段,鲁迅还跟随母亲到乡下外婆家小住。鲁迅的外婆家,是在绍兴乡下,叫安桥村。这个村庄离海不远,极为偏僻。有条小河从村中流淌而过,把全村分为南北两半。当时全村大约有三十户人家,大半姓鲁,靠种田和打鱼为生的占多数,有很少一部分人经营副业——做酒,并开一家很小的商店。鲁迅是在春天扫墓后,随母亲前去的。就是在这里,鲁迅见识了许多更新鲜的风景和玩法儿,看到听到了“社戏”。很幸运,鲁迅能有这样新奇广阔的天地。

因为鲁迅从城里来,算是远客和贵客,所以村里有很多小朋友得到父母允许,减少了日常劳作的份量,尽情地陪着迅哥儿玩耍。玩的方式很有趣,比如掘蚯蚓伏河边钓虾呀,或是一同去放牛呀,而最大的乐事却是看社戏了。有一回,他们去邻村赵庄看戏,鲁迅日后是这样回忆的:“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待到母亲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两人一枝,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背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正是对船头的一丛松林,..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就真在眼前了。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外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

鲁迅13岁的那一年因祖父下狱,他和弟弟被安插到离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难。

鲁迅这次来到舅父家中,景况和从前完全不同了,自此免不了要受一些冷淡。但是,劳动者和他们的孩子们却到处都是一样,他们依然是那么热烈,那么殷勤,前来接待从远道来避难的小客人。乡下的春天依然是美好的,罱泥船停满了河面,河两岸是青青的麦田,田埂上长着绿油油的罗汉豆。白天,大人们都到河里和田间工作去了,鲁迅就和孩子们一同玩耍,或是钓鱼,或是剥着罗汉豆。在皇甫庄和小皋埠这一带的农民主要的副业就是捕鱼。深夜,鱼儿都游出来了,吃食的吃食,游动的游动,捕鱼的人也在这时出动。二更以后,虾子也开始出来了。捉虾的人就划着小船,带着海兜去捞虾。天亮后,他们才吃一点冷饭团,到镇上去卖鱼虾,卖完了鱼虾才回来睡觉。但凡有一点闲时间,他们也不歇下来,而是筹划着演戏,在做戏时一显他们出色的本领。

在当时绍兴一带农村里,演戏的日子,简直多到数不清。正月的初九、初十是“灯头戏”;三月里,有“东岳大帝”生日,至迟不过二十八日就要演戏;五月十六日“王爷(土地)菩萨生日”,六月十七日“包爷爷生日”,都要演戏。七月十六日,“刘猛将军”的生日,农民们说他是“刘备的儿子”,因为到田间捉虾蜢跌死的,更要演戏。八月里,九月里,一直到年底,还要演出不少的戏。演戏和他们的生活好像是分不开的。其实,他们演戏的目的倒不尽是为了给菩萨看的,不过是借此以表示自己的愿望:人口和牲畜的平安,五谷丰收,安居乐业的和平生活;——虽然,现实的生活并不如他们所预期的那样。农民们总在迎神赛会这个属于自己的狂欢和示威的节日里显示才能、智慧和力量。队伍接连排成好几里路长,人群像滚滚的浪潮,席卷过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在队伍的上空招展着红的,绿的,黄的,以及各种颜色的旗幡。在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里,人人都像生龙活虎一般:有耍狮子的,有玩龙船的,有踩高跷的,有的抬着抬闩阁,有的敲着锣鼓,有的扛着荷花铳,轰,轰,对着天空放它几响的。

最壮观、最辉煌的要算是目连戏了。或许借此来纪念那些在历史上曾经被封建统治阶级称为“叛贼”的英灵,和近代的参加太平天国武装革命斗争中牺牲了的英雄们,以及其他的一些死于非命的横死者吧,在皇甫庄,戏台就搭在村子里一块叫做“火烧场”的地方。这里据说就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之后反动地主阶级残杀农民的屠场。这戏从头一天的下午就做起,一直要做到第二天天亮。“ 起殇”是在太阳落尽的时候举行,台上吹起悲壮的喇叭,薄暮中,十几匹马,放在台下,一个演戏的人扮做鬼王,手执钢叉,此外还需要十几名鬼卒,普通的孩子们都可以应募。他们爬上台去,说明志愿,脸上涂沫几笔彩色,手拿钢叉,待人聚齐,就一拥上马,疾驰到野外那些无主的孤坟上,然后拔叉驰回,上了前台,一同大叫一声,将钢叉一掷,钉在台板上,责任这才完结,洗脸下台。举行了这一种仪式,就意味着那些孤魂厉鬼,已经跟着鬼王和鬼卒,前来一同看戏了。“起殇”仪式进去之后,戏文就接着开场,徐徐进行。一到“跳吊”时候,人们立刻紧张起来。台上吹起凄凉的喇叭,台中央横梁上放下一团布。看客们都屏住气,台上忽然闯出一个不穿衣裤,只有一条犊鼻裈,脸上涂了几笔粉墨的男人,这叫做“男吊”。他一登台,径奔悬布,像蜘蛛死守着蛛丝,又好像在结网,在这上面钻,挂。这之后,是“跳女吊”。台上又吹起凄凉的喇叭,不一会儿,门幕一掀,女吊——一个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出场了。大红衫子,黑色长背心,长发蓬松,颈挂两条纸锭,低头,垂手,弯弯曲曲的走了一个全台,内行人说,这是走了一个“心”字。然后,她将披着的头发向后一抖,人们这才看清她的面孔:石灰一样白的圆脸,漆黑的浓眉,乌黑的眼眶,猩红的嘴唇。她两肩微耸,四顾,倾听,似惊,似喜,似怒,终于发出悲哀的声音,慢慢地唱道,“奴本是杨家女,呵呀,苦呀,天哪!.. “这之后的下文讲她做童养媳时备受虐待,终于只有投环自尽了。唱完,就听到远处的哭声,也是一个女人,在含冤悲泣,准备自杀。她惊喜万分,要去“讨替代”了,却不断突然跳出“男吊”来,主张应该他去讨,由争论而至动武,“女吊”当然敌不过他,幸而台上另有一个神——王灵官在这时出现了,一鞭打退“男吊”,放“女吊”独自去活动。鲁迅的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这一幕,其他的场面当然也不少。从幼年时一直到后来,他记忆尤深。鲁迅认为:这个复仇性最强的“女吊”,这个最美丽的最坚强的灵魂,也就是被压迫者的复仇意志的化身。

乡村大自然的景色、与闰土等“野孩子”的生活,以及民间文艺和绘图的书,引起了鲁迅极大的兴趣与爱好,这些兴趣与爱好,看似平行,实则互相联系,都影响着他的生活与性格,以后日渐发展,都服务于他那伟大的理想。日后从事文学,表现农村的贫困,深刻揭发社会的矛盾,以及研究汉画、造像,提倡木刻,都与此相关。至于批评的眼力,也在童年开始萌芽。而从家族得来的那种公正、刚强,持之以恒的精神,在他后来与逆境战斗时,又得到了发展。以上所叙述的鲁迅童年生活这一段,在鲁迅的一生中,也可以说是较为幸福的吧。这使他日后回忆起来,往往起一种美的感觉,一种向往的心情,并常从此获得创作的灵感。

可是,从13岁起,鲁迅更开始和社会有了接触,要亲自尝受人世的辛酸了。

㈣ 学汉语言文学出来能做哪些工作

首先最直接的方向毕业后可到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

其实,你所选择的大学和专业可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今后的发展,但是,很多东西都不是大学给你的,而是你自己去争取的,它们都只是一个媒介而已。四年以后,很有可能你出身名校,最终面试的时候会被一个看不起的二三流学校的对手PK下去。这很现实,也很公平,因为对他们来说,这叫英雄不问出处。因此,无论最后你去了哪里,学的什么专业,请别忘了,武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谁说就业就一定要跟专业挂钩呢?马云还师范专业毕业呢。所以,最终个人能获得什么样的人生方向全都靠你大学这四年。



㈤ 如何提高文学写作水平,报班参加培训管用吗

作文其实不用花太多时间,只要保证不偏题,字数够,字体漂亮工整,48分妥妥的了,感觉这分数差距拉不大呀。。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