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机构 » 侯振挺培训班

侯振挺培训班

发布时间: 2020-11-18 10:35:24

⑴ 饶毅是不是院士饶毅院士侯振挺为什么不是院士

ge from the things, fal boce does n

⑵ 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的相关研究

2010年8月,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酷爱数理逻辑的刘路在自学反推数学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拉姆齐二染色定理,并在阅读大量文献时发现,海内外不少学者都在进行反推数学中的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的证明论强度的研究。这是由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于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猜想,10多年来许多著名研究者一直努力都没有解决。同年10月的一天,刘路突然想到利用之前用到的一个方法稍作修改便可以证明这一结论,连夜将这一证明写出来,投给了数理逻辑国际权威杂志《符号逻辑杂志》。
2011年5月,由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逻辑学术会议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还是大三学生的刘路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报告了他对目前反推数学中的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的证明论强度的研究。刘路的报告给这一悬而未决的公开问题一个否定式的回答,彻底解决了西塔潘的猜想。
《符号逻辑杂志》的主编、逻辑学专家、芝加哥大学数学系邓尼斯·汉斯杰弗德看到论文后给他写信:“我是过去众多研究该问题而无果者之一,看到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感到非常高兴,特别如你给出的如此漂亮的证明,请接受我对你令人赞叹的惊奇的成果的祝贺!”同时,邓尼斯·汉斯杰弗德教授高兴地将刘路的研究介绍给了其他几位同仁和专家,他们一起审读、反复商讨。
论文审稿人、芝加哥大学博士达米尔·扎法洛夫也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结果,过去20多年许多著名科研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努力。该问题的研究促进了反推数学和计算性理论方面的研究。”
2011年9月16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数理逻辑学术会议上,云集了来自欧美的许多数理逻辑专家、学者。大会邀请了12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刘路作为亚洲高校唯一一位代表在会上作了40分钟报告。他在数理逻辑方面的研究成果,让与会专家、学者对这位来自中国的“80后”投上赞许的目光。刘路表示,他投给《美国数学会汇刊》的论文获得威士康星大学、伯克利大学等几位教授很高的评价,有望公开发表。 刘嘉忆本名刘路,今年只有23岁,是中南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大三的学生,酷爱数学。刘路的研究成果引起了数学界的广泛关注,三名中科院院士为他写推荐信,希望教育部破格批准他直接读博或硕博连读。据刘路的导师侯振挺教授介绍,刘路本人对周遭的一切变化显得很淡定,他已经关掉了手机,继续在数学的世界中潜心学习。

⑶ 侯振挺的研究领域

马氏过程、马尔可夫骨架过程、运筹学、随机过程、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数理金融。 [1] 侯振挺,郭青峰,怎样使时间和运费最省—物资调运中的图上作业法,科学大众,(12)(1960),482-483;
[2] 侯振挺,排队论中的巴尔姆断言的证明,数学学报,(2)(1960),166-169;
[3] 侯振挺, 的展开式及其在逆序问题上的应用,唐山铁道学院学报,(2)(1963),1-12;
[5] 侯振挺,齐次可列马尔可夫过程中的概率—分析法,科学通报,(3)(1973),115-118;
[6] 侯振挺,Q过程的唯一性准则,科学通报,19(1)(1974),19-20;
[7] 侯振挺,Q过程的唯一性准则,中国科学,(2)(1974),115-130;
[9] 侯振挺,齐次可列马尔可夫过程的样本函数的构造,中国科学,(3)(1975),259-266;
[10] 侯振挺,齐次可列马尔可夫过程构造论,科学通报,(3)(1975),130;
[11] 侯振挺,郭青峰,齐次可列马尔可夫过程构造论中的定性理论,数学学报,19(4)(1976),239-262;
[12] 侯振挺,汪培庄,可逆的时齐Markov链—时间离散情形,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1979),23-46;
[13] 侯振挺,汪培庄,概率流的分解定理,数学年刊,1(1)(1980),139-147;
[16] 侯振挺,郭青峰,齐次可列马尔可夫过程构造论的定性理论(II)(A辑),数学年刊,4 (3)(1983),345-348;
[17] 侯振挺,生灭过程由0+-系统的唯一决定性,经济数学,(1)(1984),15-27;
[18] 侯振挺,On A Conjecture of Kendall,D.G. Stochastic Process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21(1)(1985),67-68;
[19] 侯振挺,费志凌,关于Q-矩阵问题的一个Williams定理的分析证明(待续),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5(2)(1990),230-242;
[20] 侯振挺,费志凌,关于Q-矩阵问题的一个Williams定理的分析证明(续完),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5(3)(1990),318-335;
[23]刘再明,侯振挺,含瞬时态生灭Q矩阵问题,科学通报,38(7)(1993),577-579;
[24] 刘再明,侯振挺,生灭Q-矩阵,数学学报,37(5)(1994),709-717;
[25] 侯振挺,邹捷中,袁成桂,QNQL过程在排队论中的应用(I):输入过程(独立同分布情形),经济数学,13(1)(1996),1-8;
[26] 侯振挺,刘再明,周弋,QNQL过程在排队论中的应用(II):输入过程(成批到达情况),经济数学,13(2)(1996),1-3;
[46]李俊平,侯振挺,SG(N,3)上的调和分析,数学物理学报(A辑),20(4)(2000),528-539;
[47] 张汉君,林祥,侯振挺,标准转移函数的多项式一致收敛性,数学年刊(A辑),21 (3)(2000),351-356;
[48]刘万荣,刘再明,侯振挺,Markov骨架过程的构造,经济数学,17(2)(2000),38-41;
[49] 侯振挺,刘再明,数学生态学随机模型,生物数学学报,15(3)(2000),301-307;
[50] 刘万荣,刘再明,侯振挺,Markov骨架过程的随机时变换,系统科学与数学,20(3)(2000),361-366;
[51] 刘万荣,刘再明,侯振挺,Markov 骨架过程的性质,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4(3)(2001),1-7;
[57]冯广波,刘再明,侯振挺,蔡海涛,服从跳---扩散过程的几种资产的最大值的期权定价,经济数学,18(4)(2001),36-38;
[58]俞政、刘再明、侯振挺,一个具有相互独立、不同分布服务时间序列的排队模型,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4(4)(2002),80-85。
[59] 唐有荣,刘再明,侯振挺,半马氏生灭过程,数学学报,45(3)(2002),593-604;
[60] 张汉君,林 祥,侯振挺, -过程的不变分布(II),数学年刊(A辑),23 (3)(2002),361-370;
[61] 刘再明、张飞涟、侯振挺,索赔为一般到达的保险风险模型,应用数学,15(1)(2002),35-39; [1] 侯振挺,郭青峰,《齐次可列马尔可夫过程》,科学出版社,1978,北京;
[2]钱敏,侯振挺,《可逆马尔可夫过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长沙;
[3] 侯振挺,《Q过程的唯一性准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长沙;
[4] 侯振挺,郭青峰,Homogeneous Denumerable Markov Processes,Springer-Verlag出版公司,科学出版社,1988,德国;
[5] 侯振挺,邹捷中,张汉君,刘再明,肖果能,陈安岳,费志凌,《马尔可夫过程的Q矩阵问题》,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长沙;
[6] 侯振挺,郭先平,《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长沙;
[7] 侯振挺,刘再明,张汉君,李俊平,邹捷中,袁成桂,《生灭过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长沙;
[8]刘国欣,侯振挺,邹捷中,《逐段决定马尔可夫骨架过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长沙;
[9] 侯振挺,刘万荣,刘再明,刘国欣,邹捷中,李俊平,袁成桂,《马尔可夫骨架过程——混杂系统模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长沙;

⑷ 侯振挺的人物介绍

侯振挺(Hou Zhenting)1936年3月生于河南省新密市大隗镇纸房村,数学家。1960年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数力系应用数学专业大学毕业。毕业后分配至长沙铁道学院任教,1978年晋升为教授,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84年至2000年担任长沙铁道学院副院长、科研所所长,期间曾担任湖南国际经济学院院长(后并入湖南财经学院);1986-1996年担任湖南省科协主席;1988年至今担任湖南省数学会理事长。是第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现任湖南省科协名誉主席,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铁道科技研究院副院长,中南大学数学学院名誉院长,中南大学数学学院概率统计研究所所长。侯振挺早年研究排队论; 60年代至今一直研究马尔可夫过程,在齐次可列马尔可夫过程许多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工作,对于Q矩阵问题研究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特别是发表于1974年《中国科学》第二期的论文《Q过程唯一性准则》,成功地解决了概率界数十年悬而未决的Q过程的唯一性问题,此成果被国际同行称为“侯氏定理”,侯振挺因此获得1978年度国际戴维逊奖。零四年左右又研究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同时提出了一类新的随机过程的概念 —— 马氏骨架过程并加以研究,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零五年左右又将马尔可夫骨架过程理论应用于排队论的研究,解决了排队论中几十年来悬而未决的 GI/G/N排队系统和更为复杂尚无人涉及的排队网络的队长瞬时分布问题等著名难题。至今共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10本,其成果被国内外学者多次引用。在培养高级人才方面,侯振挺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 1978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2年开始招收博士生,至今已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硕士、博士生,共毕业硕士40名、博士24名。

⑸ 我国数学家在数学方面的重大贡献(至少10位)

1.国际著名数学大师,沃尔夫数学奖得主,陈省身
1931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34军获硕士学位.1934年去汉堡大学从Blaschke学习.1937年回国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3年到1945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研究员.1949年初赴美,旋任芝加哥大学教授.1960年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授,1979年退休成为名誉教授,仍继续任教到1984年.1981年到1984年任新建的伯克利数学研究所所长,其后任名誉所长。陈省身的主要工作领域是微分几何学及其相关分支.还在积分几何,射影微分几何,极小子流形,网几何学,全曲率与各种浸入理论,外微分形式与偏微分方程等诸多领域有开拓性的贡献.陈省身本有极多荣誉,包括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1)及国家科学奖章(1975),伦敦皇家学会国外会员(1985),法国科学院国外院士’(1989),中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等。荣获1983/1984年度Wolf奖,及1983年度美国科学会Steele奖中的终身成就奖.
2.享有国际盛誉的大数学家,新中国数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奠基人,华罗庚
华罗庚是一位人生经历传奇的数学家,早年辍学,1930年因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熊庆来的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学习和工作,在杨武之指引下,开始了数论的研究。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1948年开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数理化学部委员和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席团委员等职。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此外,华罗庚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华罗庚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他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又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卓越贡献。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与方法。他共发表专著与学术论文近三百篇。华罗庚还根据中国实情与国际潮流,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研制。他身体力行,亲自去二十七个省市普及应用数学方法长达二十年之久,为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3.仅次于哥德尔的逻辑数学大师,王浩
1943年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毕业。1945年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哲学部毕业。1948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0~1951年在瑞士联邦工学院数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51~1953年任哈佛大学助理教授。1954~1961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作第二套洛克讲座讲演,又任逻辑及数理哲学高级教职。1961~1967 年任哈佛大学教授。1967年后任美国洛克斐勒大学教授,主持逻辑研究室工作。1985年兼任中国北京大学名誉教授。1986年兼任中国清华大学名誉教授。50年代 初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后又被选为不列颠科学院外国院士,美籍华裔数学家、逻辑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哲学家。
4.著名数学家力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林家翘
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1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硕士学位。1944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3 年起先后担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教授、学院教授、荣誉退休教授。 林家翘教授曾获: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Timoshenko奖,美国国家科学院应用数学和数值分析奖,美国物理学会流体力学奖。他是美国国家文理学院院士(1951),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2),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60)。从40年代开始,林家翘教授在流体力学的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理论方面的工作带动了整整一代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探索。从60年代开始,他进入天体物理的研究领域,开创了星系螺旋结构的密度波理论,并为国际所公认。1994年6月8日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士。
5.我国泛函分析领域研究先驱者,曾远荣
1919年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留美预备部,一直读到1927年7月。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先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及耶鲁大学学习并研究数学,1933年取得博士学位。1934年8月至1942年7月一直任教于清华大学(1938年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1950年2月,受国立南京大学数学系系主任孙光远教授写信聘请到南京大学任教直至退休,曾在南京大学建立国内最早的计算数学专业。长期从事泛函分析研究,是我国开展这一领域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在广义逆等研究领域成就卓著。
6.我国最早提倡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的学者,赵访熊
1922年考取北京清华学校。当时清华学校是公费留美预备学校,竞争激烈,在江苏只招3名学生,他在众多考生中名列榜首。毕业后即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电机系学习。他1930年在电机系毕业,被哈佛大学数学系录取为研究生,且于1931年获硕士学位。1933年他受聘回国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教,1935年被聘为教授,从此一直在清华大学任教,参与创办国内第一个计算数学专业。赵访熊于1962年和1978年先后两次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1980-1984年兼任新成立的应用数学系主任,并受聘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委员。他担任过中国数学会理事、名誉理事。1978年至1989年担任第一、二届计算数学学会理事长及第三届名誉理事长和《计算数学学报》主编等一系列职务。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我国最早提倡和从事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的教学与研究的学者之一。自编我国第一部工科《高等微积分》教材。在方程求根及应用数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
7.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吴大任
1930年与陈省身以最优等成绩在南开大学毕业,考取清华大学研究生,1933年夏,在姜立夫的鼓励下,吴大任参加了中英庚款第一届公费留学考试,被录取到英国学习。他本想到剑桥大学攻读,因抵伦敦时间错过了该校入学的时机,改入伦敦大学的大学学院,注册为博士研究生。1937年9月初,吴大任到武汉大学任教,之后即随武汉大学迁到四川乐山。后来长期担任南开大学领导工作与教学工作,著、译数学教材及名著多种。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研究领域涉及积分几何、非欧几何、微分几何及其应用(齿轮理论)。1981年他任国家学位委员会第一届数学组成员,《中国大网络全书数学卷》编委兼几何拓扑学科的副主编以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一和第二届委员。
8.著名数学家,北大教授,庄圻泰
1927年考入清华学校,193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1934年,熊庆来教授接受庄圻泰为自己的研究生,1936年于该校理科研究所毕业。1938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曾任云南大学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后,庄圻泰留任北京大学。此后除继续担任复变函数课程的教学任务外,他还陆续讲过保角变换,拟保角变换,整函数与亚纯函数等专业课。九三学社社员。长期从事函数论研究,在整函数与亚纯函数的值分布理论上取得重要成果。著有《亚纯函数的奇异方向》,合编《AnalyticFunctionsOfOneCom·plexVariable》(在美国出版)
9.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四川大学校长,柯召
1931年,入清华大学算学系。1933年,柯召以优异成绩毕业。1935年,他考上了中英庚款的公费留学生,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深造,在导师L.J.莫德尔(Mordell)的指导下研究二次型,在表二次型为线性型平方和的问题上,取得优异成绩,回国后先后任教于重庆大学,四川大学。1953年,他调回四川大学任教至今。在这40余年间,他以满腔的热情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数学人材,在科研上硕果累累。与此同时,他还先后担任了四川大学教务长、副校长、校长、数学研究所所长等职,作为学术带头人和学校负责人,他卓有成效地抓了几个重要方面的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发展应用数学,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人材。其研究领域涉及数论、组合数学与代数学。在二次型、不定方程领域获众多优秀成果。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0.中央研究院院士,首批学部委员,许宝騄
1929年入清华大学数学系,1933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1936年许宝騄考取赴英留学,派往伦敦大学学院,在统计系学习数理统计,攻读博士学位。1940年到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8年他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回国后不久就发现已患肺结核。他长期带病工作,教学科研一直未断,在矩阵论,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面发表了10余篇论文。1955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在中国开创了概率论、数理统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内曼-皮尔逊理论、参数估计理论、多元分析、极限理论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是多元统计分析学科的开拓者之一。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1.中科院院士,原北大数学系主任,段学复
1932年考入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时称为“算学系”)。 1936年夏,段学复获得理学士学位,毕业留校任助教。1941年8月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自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数学系系主任近40年。长期从事代数学的研究。在有限群的模表示论特别是指标块及其在有限单群和有限复线性群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方面取得突出成果。指导学生用表示论和有限单群分类定理彻底解决了著名的Brauer第39问题、第40问题。在代数李群研究方面与国外学者合作完成了早期奠基性成果。在有限P群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在数学应用于国防科研和国防建设方面作了大量工作。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2.我国拓扑学的奠基人 江泽涵
毕业于南开大学,1927年参加清华大学留美专科生的考试,考取了那年唯一的学数学的名额,后在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留学,1930年获得博士学位。1930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做研究助教。1931年起,长期担任任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并任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曾兼任理学院代理院长。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早年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为该系树立了优良的教学风尚。致力于拓扑学,特别是不动点理论的研究,是我国拓扑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

⑹ 318.陈省身怎样读书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读书,很有值得琢磨、研究、学习的地方。 他强调独立主动的学习。他年轻时,写了一首《纸鸢》的诗,正是这种独立自主精神的反映:“纸鸢啊纸鸢!我羡你高举空中;可是你为什么东吹西荡的不自在?莫非是上受微风的吹动,下受麻线的牵扯,所以不能干青云而直上,向平阳而落下,但是可怜的你!为什么这样的不自由呢!原来你没有自动的能力,才落得这样的苦恼。” 他看书,有个习惯,就是自己主动找书看。他书看得很多。尤其喜欢到图书馆看杂书。他说:“什么书拿来就看。我喜欢看历史、文学、掌故,乱七八糟的书都看。时常跑到书库一呆就几个钟头,这本看看,那本看看,数学书也看看,但并不光看数学书。有些数学书,有些数学杂志,有些数学家,我都知道。”对书有初步了解,以后要用时就可找到。他看书兴趣广泛,并不是根据老师指定看什么再看什么,而是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看什么看什么。 其次是从根本上下功夫。吴文俊在《陈省身文选》序中说:“陈师并对我们这些年轻人指出,要进入近代数学之门,应该好好学习三本书:pontrjagin的连续群论,C.cherelley的李群论,以及H.weyl的古典群论”。数学家侯振挺也指出,读好三本书三篇论文,即可带入科研前沿。这些书应当是这门学科最有代表性的经典性著作。是研究这门学科、这课题的必读书。必须下苦功夫读好。李光地在《榕村笔记》中也说:“要成一代经纶手,须读数篇要紧书。”均是指要从根本上下功夫,读最根本的代表作。否则,读得很多,懂得很多,就是不懂得最根本最重要的,那就是错用了功夫。不论是研究数学,还是从事政治或其他工作,都得从要紧书上下功夫。研究一门学问,陈省身教授一再强调不要怕找该门学科的“领袖人物”,不怕去找这方面最好的人。要选读他的代表作。 其三,就若干能抓到的材料工作。在抗日战争时期,陈省身在西南联大工作。当时处于战争时期,图书设备条件很差,谈不上丰富。但他利用嘉当寄给他的大批复印本,苦读研究不辍。他说“嘉当一生所写论文,约六千页,我至少读了十之七八,其中有些更十分熟悉。”他钻研这些复印本后,每年都写论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王力先生当时也利用《红楼梦》进行音韵研究。看来,条件设备差时,也能尽可能捉住一些材料进行研究。客观环境差一点,也能进行适当研究。 总之,陈省身教授做学问,搞研究,一是主动读杂书,找书读,打下宽广的学问基础;二是读该门学科最好的人的代表作,下根本功夫将它们研究透彻;三是就客观条件许可,抓住现有材料研究不辍。

⑺ 湖南科技职业学校 长沙校址拜托各位大神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是2001年8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3年11月,学院又被教育部批准为湖南省唯一的首批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高等院校。2005年12月,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评估。 学院位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会——长沙,分为雨花校区和暮云校区,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7万平方米,教学、生活设施配套完善,校容整洁、环境幽雅,是读书学习的理想场所 。 学院除拥有包括150名教授、副教授在内的400名专任教师外,还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筠,中科院院士、湖南省科协主席何继善,世界著名数学家侯振挺教授,国家督学、原国家教委职教司司长杨金土等领导专家为学院客座教授,已形成了高职专科为主,成人专科、本科、普通中专及职业培训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院设有软件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两个二级学院和经贸商务系、机电工程与技术系、电子信息工程与技术系、高分子工程与技术系4个系以及公共课部、两课部、体育艺术部,设有信息、工艺美术、艺术、经贸、机电、化工、电子技术等10大类25个全日制专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万余名。 学院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装配了数控、电子技术、艺术设计、革制品、玩具、多功能经贸模拟等100余个装备先进的专业实验室及实训场所。此外,还建立了10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在举办学历教育的同时,学院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大力开展在职和岗前培训、政府扶贫培训、温暖工程农民转移培训等,服务社会。学院被确定为湖南省涉外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首批试点基地之一。学院采取的“企业订单、政府统筹、社会资助、学校培训”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新模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2005年10月,学院被中华职业教育社评为全国实施温暖工程先进集体。 学院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特色办学之路,提出了“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实行三个开放,培养两高人才”的办学思路,即实现从中等职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转变,从学科型教育向技术型教育转变;实行向企业开放,向社会开放,向境外开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学院向境内外开放办学,引进境外优质资源,并推介学生出国、出境深造与就业,历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学院的开放式办学理念及成果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近年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众多家媒体对学院相关情况进行报道100多次。 紧跟时代步伐,把握发展机遇,全院师生精神焕发,团结拼搏,正在为把学院建成省内一流、国内有重大影响的高等职业学院而努力奋斗。

⑻ 新密一高的简介

新密市第一高级中学是郑州市首批示范性高中,坐落在新密市老城区,校园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幽雅,景色秀丽,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创建于1931年,具有82年悠久历史,饱含浓厚文化积淀,拥有完备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建校至今,为国家培育英才3万余人,如全国人大代表、侯氏定理发明者、数学家侯振挺、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全国十大防腐蚀专家刘坐镇等。1984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她题词:“多学习,多思考”。现有57个教学班,3500多名学生,238名教职工,其中研究生12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中高级教师95人,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32人。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