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机构 »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培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培训

发布时间: 2020-11-21 08:38:55

① 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知识是什么

大体积混凝土内出现的裂缝按深度的不同,分为贯穿裂缝、深层裂缝及表面裂缝三内种。贯穿裂缝是由混凝土表面容裂缝发展为深层裂缝,最终形成贯穿裂缝。它切断了结构的断面,可能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其危害性是较严重的;而深层裂缝部分地切断了结构断面,也有一定危害性;表面裂缝一般危害性较小。但出现裂缝并不是绝对地影响结构安全,它都有一个最大允许值。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的一般构件最大裂缝宽度≤0.3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构件最大裂缝宽度≤0.2mm。

②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有哪些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应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的规定。
(1)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浇筑方案可以选择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施工或推移式连续浇筑施工方式,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混凝土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当混凝土供应量有保证时,亦可多点同时浇筑。
(2)大体积混凝土的振捣
1)混凝土应采取振捣棒振捣。
2)在振动界限以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减少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抗裂性。
(3)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1)大体积混凝土应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除应按普通混凝土进行常规养护外,尚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
2)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d,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或养护剂涂层的完整情况,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4)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技术措施
宜采取以保温、保湿养护为主体,抗放兼施为主导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浇筑体内部温度剧烈变化,使混凝土浇筑体早期塑性收缩和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增大,使混凝土浇筑体内部的温度-收缩应力剧烈变化,而导致混凝土浇筑体或构件发生裂缝。因此,应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设计、设计构造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选择、混凝土后期强度利用、混凝土材料选择、配比的设计、制备、运输、施工,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以及在混凝土浇筑硬化过程中浇筑体内温度及温度应力的监测和应急预案的制定等技术环节,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
1)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宜对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试算,并确定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升温峰值、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制定相应的温控技术措施。温控指标符合下列规定:
① 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
② 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5℃;
③ 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
④ 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2)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除应符合工程设计所规定的强度等级、耐久性、抗渗性、体积稳定性等要求外,尚应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特性的要求,并应符合合理使用材料、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值的要求。
3)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温控施工方案的要求等,提出混凝土制备时粗细骨料和拌合用水及入模温度控制的技术措施。如降低拌合水温度(拌合水中加冰屑或用地下水);骨料用水冲洗降温,避免暴晒等。
4)在混凝土制备前,应进行常规配合比试验,并应进行水化热、泌水率、可泵性等对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所需的技术参数的试验;必要时,其配合比设计应当通过试泵送。
5)大体积混凝土应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所用水泥其3d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40kJ/kg,7d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70kJ/kg。
6)大体积混凝土配制可掺入缓凝、减水、微膨胀的外加剂,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7)及时覆盖保温、保湿材料进行养护,并加强测温管理。
8)超长大体积混凝土应选用留置变形缝、后浇带或采取跳仓法施工,控制结构不出现有害裂缝。
9)结合结构配筋,配置控制温度和收缩的构造钢筋。
10)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宜采用二次振捣工艺,浇筑面应及时进行二次抹压处理,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③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有哪些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间长,为了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并振捣完上层混凝土,必须连内续分容层浇筑,使用水化热小的的水泥,如火山灰水泥,粉煤灰,矿渣水泥,做好混凝土的冷却,防止内外温度差过大导致开裂,有的地方为了节省水泥用量可以向混凝土中投放片石,片石的总体积不大于混凝土总体积的百分之二十五

④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需要注意什么

1、《建筑结构混凝土技术规程》(JGJ3-2002)第13.7.11条规定: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混凝土外表面与环境温度差值不应超过25摄氏度;
2、要尽量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3、混凝土浇筑完后应在12小时内覆盖保湿保温;
4、防水混凝土养护期至少14天;大体积混凝土必须进行二次抹面工作,以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常采用斜面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方法:
浇筑时混凝土自然流淌而形成斜面,混凝土振捣时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分层浇筑时应保证下上层混凝土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插入下层5公分,使上下层混凝土之间更好的结合。
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与预拌搅拌站做好混凝土浇筑的责任分工,配合搅拌站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试配工作,同时确定混凝土罐车数量以及运输交通路线等。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主要措施:
1, 优选低水化热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和微膨胀剂,减少大体积混凝土体积收缩影响,以降低混凝土可开裂的可能性。
2, 在保障混凝土设计强度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掺加适量粉煤灰以降低水泥用量。
3, 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当无设计要求时,控制在25摄氏度以内),如降低拌合水温度、骨料用水冲洗降温、避免暴晒等。
4, 适当设置后浇带,以减少外应力和温度应力,也有利于散热,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
5, 必须二次抹面,以减少表面收缩裂缝,紧接进行保湿覆盖保温养护。
6, 可预埋冷水管,通过循环水将混凝土内部热量待带出,进行人工导热。

⑤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要求

简要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浇筑高度或厚度进行分层浇筑,每层之间不能有冷缝,振捣要插入下一层5cm。
2.设置循环水降温管,准备好蓄水池
3.分别在砼上中下三处设置测温孔,前三天每隔2小时测温一次,作好记录
4.尽量不在暴晒天气下浇筑
5.浇筑后及时铺薄膜保水,以及草帘或棉被
6.控制内外温差,不宜超过25度

⑥ 混凝土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怎么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比较复杂,具体如下:
一、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指混凝土结构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或预计 会因混凝土中水泥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二、配制大体积混凝土用材料宜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应优先选用质量稳定有利于改善混凝土抗裂性能,C3A含量较低、 C2S含量相对较高的水泥。
2、细骨料宜使用级配良好的中砂,其细度模数宜大于2.3。
3、釆用非泵送施工时粗骨料的粒径可适当增大。
4、应选用缓凝型的高效减水剂。
三、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除应符合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抗渗性、 体积稳定性等要求外,尚应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特性的要求,并应符合合理使用材料、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值的原则。
2、混凝土拌和物在浇筑工作面的坍落度不宜大于160mm。
3、拌和水用量不宜大于170kg/m。
4、粉煤灰掺量应适当增加,但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40%;矿渣粉的掺量 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50%,两种掺和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水泥重量的 50%。
5、水胶比不宜大于0.55。 8.2.4当设计有要求时,可在混凝土中填放片石(包括经破碎的大漂石)。填放片石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可埋放厚度不小于15cm的石块,埋放石块的数量不宜超过混凝土结构 体积的20%。
(2)应选用无裂纹、无水锈、无铁锈、无夹层且未被烧过的、抗冻性能符 合设计要求的石块,并应清洗干净。
(3)石块的抗压强度不低于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的1.5倍。
(4)石块应分布均匀,净距不小于150mm,距结构侧面和顶面的净距不小 于250mm,石块不得接触钢筋和预埋件。
(5)受拉区混凝土或当气温低于0°C时,不得埋放石块。
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大体积混凝土的模板和支架系统除应按国家现行标准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外,还应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方法进行保温构造设计。
2、模板和支架系统在安装或拆除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
3、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计算,参照附录D进行。
4、施工阶段温控指标和技术措施的确定。
5、原材料优选、配合比设计、制备与运输计划。
6、混凝土主要施工设备和现场总平面布置。
7、温控监测设备和测试布置图。
8、混凝土浇筑顺序和施工进度计划。
9、混凝土保温和保湿养护方法,其中保温覆盖层的厚度可根据温控指标的要求,参照附录E的方法计算。
10、主要应急保障措施。
11、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度,测温作业管理制度。
12、特殊部位和特殊气侯条件下的施工措施。
五、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进行试算,预测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升峰值,芯部与表层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 制定相应的温控技术措施。对首个浇筑体应进行工艺试验,对初期施工的结 构体进行重点温度监测。温度监测系统宜具备自动釆集、自动记录功能。
六、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振捣后50mm〜100mm深处的温度)不宜高于 28℃。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大于45℃。
2、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宜釆用分层连续浇筑施工(图a)或推移式 连续浇筑施工(图b)。应依据设计尺寸进行均匀分段、分层浇筑。当横截面 面积在200m以内时,分段不宜大于2段;当横截面面积在300m以内时, 分段不宜大于3段,且每段面积不得小于50m。每段混凝土厚度应为1.5m〜 2.0m。段与段间的竖向施工缝应平行于结构较小截面尺寸方向。当釆用分段浇筑时,竖向施工缝应设置模板。上、下两邻层中的竖向施工缝应互相错开。
3、当釆用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浇筑层厚度不宜大于500mm;当釆用非 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浇筑层厚度不宜大于300mm。
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釆取分层间歇浇筑混凝土时,水平施工缝设置除应 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根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裂缝控制的要求、混凝土的供应能力、钢筋工程的施工、预埋管件安装等因素确定。
5、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釆取措施防止受力钢筋、定位筋、预 埋件等移位和变形。
6、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面应及时进行二次抹压处理。
七、大体积混凝土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除按普通混凝土进行常规养护外,还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28d。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 行,当混凝土的表层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C时,可全部拆除。
2、保湿养护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或养护剂涂层的完整情况,保 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3、在大体积混凝土保温养护中,应对混凝土浇筑体的芯部与表层温差和 降温速率进行检测,当实测结果不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时,应及时调整保温养护措施。
4、大体积混凝土拆模后应釆取预防寒流袭击、突然降温和剧烈干燥等养 护措施。
八、大体积混凝土宜适当延迟拆模时间,当模板作为保温养护措施的一部 分时,其拆模时间应根据温控要求确定。
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遇炎热、冬期、大风或者雨雪天气等特殊气候条件 下时,必须釆用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质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炎热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宜将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遮盖,避免 日光曝晒,并用冷却水搅拌混凝土,或釆用冷却骨料、搅拌时加冰屑等方法降低入仓温度,必要时也可釆取在混凝土内埋设冷却管通水冷却。混凝土浇 筑后应及时保湿保温养护,避免模板和混凝土受阳光直射。条件许可时应避 开高温时段浇筑混凝土。
2、冬期浇筑混凝土,宜釆用热水拌和、加热骨料等措施提高混凝土原材 料温度,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C。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温保湿养 护。
3、大风天气浇筑混凝土,在作业面应釆取挡风措施,降低混凝土表面风 速,并增加混凝土表面的抹压次数,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风干。
4、雨雪天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当需施工时,应釆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质量。浇筑过程中突遇大雨或大雪天气时,应及时在结构合理部位留置 施工缝,尽快中止混凝土浇筑;对已浇筑还未硬化的混凝土立即进行覆盖, 严禁雨水直接冲刷新浇筑的混凝土。
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现场温控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应以能真实反映出混凝土浇筑 体内最高温升、芯部与表层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为原则。
2、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 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的布置应考虑其代表性按平面分层布置;在基础平面对称轴线上,监测点不宜少于4处,布置应充分考虑结构的几何尺寸。
3、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应布置外表、底面和中心温度测点,其余 测点布设间距不宜大于600mm。
4、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芯部与表层温差、降温速率、环境温度及应变的 测量,在混凝土浇筑后,每昼夜应不少于4次;入模温度的测量,每台班不 少于2次。
5、混凝土浇筑体的表层温度,宜以混凝土表面以内50mm处的温度为准。
6、测量混凝土温度时,测温计不应受外界气温的影响,并应在测温孔内 至少留置3mm。根据工地条件,可釆用热电偶、热敏电阻等预埋式温度计检 测混凝土的温度。
7、测温过程中宜及时描绘出各点的温度变化曲线和断面的温度分布曲线。

⑦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抄1)水泥:选用水化热低、初袭凝时间长的矿渣水泥,并控制水泥用量,一般控制在300kg/m3以下;
(2)砂、石:砂选用中、粗砂,石子选用粒径0.5-3.2cm的碎石和卵石。夏季砂、史料对可设简易遮阳棚,必要时可向骨料喷水降温;
(3)外加剂:可选用符合性外加剂和粉煤灰以减少绝对用水量和水泥用量,延缓凝结时间;
(4)按设计要求辐射冷却水管,冷却水管应固定好;
(5)如承台厚度较厚,一次浇筑混凝土方量过大时,在设计单位和监理同意后可分层浇筑,以通过增加表面系数,利于混凝土的内部散热。分层厚度以1.5m为宜,层间间隔时间5-14d之间,上层浇筑前,应清除下层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面层,并进行湿润、清洗。

⑧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大体积混凝土常用于水工建筑。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散去水化热,防止混凝土开专裂。
首先要保证强属度。在这个前提下考虑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或者加入适量外加剂,降低水化热。
其次可考虑分层施工,但时间不要太长,以免层间结合力不足。
有必要的话可以预埋水管,通冷水散热。待水化热散去后再用细石混凝土填实。

⑨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准备有哪些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准备如下: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进行图纸会审,提出施工阶段的综合抗裂措施,制订关键部位的施工作业指导书。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在混凝土的模板和支架、钢筋工程、预埋管件等工作完成并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3.施工现场设施应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要求按时完成,场区内道路应坚实平坦,必要时,应与市政、交管等部门协调,制订场外交通临时疏导方案。
4.施工现场的供水、供电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当有断电可能时,应有双路供电或自备电源等措施。
5.大体积混凝土的供应能力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不宜低于单位时间所需量的1.2倍。
6.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设备,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全面的检修和试运转,其性能和数量应满足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需要。
7.混凝土的测温监控设备宜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配置和布设,标定调试应正常,保温用材料应齐备,并应派专人负责测温作业管理。
8.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对工人进行专业培训,并应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同时应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度。

⑩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0-7-3 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温度和收缩裂缝的技术措施
为了有效地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必须从控制混凝土的水化升温、延
缓降温速率、减小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改善约束条件和设
计构造等方面全面考虑,结合实际采取措施。
10-7-3-1 降低水泥水化热和变形
1.选用低水化热或中水化热的水泥品种配制混凝土,如矿渣硅酸盐水泥、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复合水泥等。
2.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根据试
验每增减10kg 水泥,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相应升降1℃。
3.使用粗骨料,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细骨料;控制砂石含泥
量;掺加粉煤灰等掺合料或掺加相应的减水剂、缓凝剂,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
比,以达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4.在基础内部预埋冷却水管,通入循环冷却水,强制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温
度。
5.在厚大无筋或少筋的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加总量不超过20%的大石块,
减少混凝土的用量,以达到节省水泥和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6.在拌合混凝土时,还可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使混凝土得到
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7.改善配筋。为了保证每个浇筑层上下均有温度筋,可建议设计人员将分
布筋做适当调整。温度筋宜分布细密,一般用φ8 钢筋,双向配筋,间距15cm。
这样可以增强抵抗温度应力的能力。上层钢筋的绑扎,应在浇筑完下层混凝土之
后进行。
(8)设置后浇缝。当大体积混凝土平面尺寸过大时,可以适当设置后浇缝,
以减小外应力和温度应力;同时也有利于散热,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10-7-3-2 降低混凝土温度差
1.选择较适宜的气温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避开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
夏季可采用低温水或冰水搅拌混凝土,可对骨料喷冷水雾或冷气进行预冷,或对
骨料进行覆盖或设置遮阳装置避免日光直晒,运输工具如具备条件也应搭设避阳
设施,以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入模温度。
2.掺加相应的缓凝型减水剂,如木质素磺酸钙等。
3.在混凝土入模时,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模内的通风,加速模内热量的散
发。
10-7-3-3 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
1.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缓缓降温,充分发挥
徐变特性,减低温度应力,夏季应注意避免曝晒,注意保湿,冬期应采取措施保
温覆盖,以免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发生。
2.采取长时间的养护,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
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
3.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实行信息化控制,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
度变化,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基面温差和基底面温差均控制在20℃以内,
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使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至过大,以有效控制有
害裂缝的出现。
4.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控制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均匀上升,避免混凝土拌
合物堆积过大高差。在结构完成后及时回填土,避免其侧面长期暴露。
10-7-3-4 改善约束条件,削减温度应力
1.采取分层或分块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合理设置水平或垂直施工缝,或在
适当的位置设置施工后浇带,以放松约束程度,减少每次浇筑长度的蓄热量,防
止水化热的积聚,减少温度应力。
2.对大体积混凝土基础与岩石地基,或基础与厚大的混凝土垫层之间设置
滑动层,如采用平面浇沥青胶铺砂、或刷热沥青或铺卷材。在垂直面、键槽部位
设置缓冲层,如铺设30 ~50mm 厚沥青木丝板或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以消除嵌固
作用,释放约束应力。
10-7-3-5 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
1.选择良好级配的粗骨料,严格控制其含泥量,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提高
混凝土密实度和抗拉强度,减小收缩变形,保证施工质量。
2.采取二次投料法,二次振捣法,浇筑后及时排除表面积水,加强早期养
护,提高混凝土早期或相应龄期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
3.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内设置必要的温度配筋,在截面突变和转折处,底、
顶板与墙转折处,孔洞转角及周边,增加斜向构造配筋,以改善应力集中,防止
裂缝的出现。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