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机构 » 全国穴位埋线培训专家

全国穴位埋线培训专家

发布时间: 2020-11-24 07:44:43

A. 埋线的穴位埋线

中医穴位埋线的发展
穴位埋线起源于石家庄,西医埋线的发明人为陆建,中医埋线的创始人为任树森,两种埋线的区别在于指导理论不同 ,2005年,国家卫生部对于中医穴位埋线予以了充分肯定,并将其列为百年百项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之一,2007年,在河北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河北省首先于2007年在河北省批准成立了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埋线疗法专业委员会,这在官方学术领域为第一家.<<河北日报>>予以了报道,在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推荐下,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王国强部长主编的<<中医适宜技术手册第三册>>,任树森编写了第八章<<中医穴位埋线>>,将中医埋线疗法列为中医适宜技术重点推广项目,向全国推广,其中穴位埋线的操作手法为任氏两快一慢此手法被重点推广,此书已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全国,为配合中医埋线疗法的推广.2011年任树森主编了<<中医穴位埋线疗法>>一书,此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向全国发行,现已再版发行.
它的主要效应有: 穴位封闭效应 埋线前进行的局部麻醉,作用于皮肤,相当于穴位封闭的方法。皮肤上的穴位通过经络沟通和联系脏腑,局麻产生的刺激冲动可起到调整脏腑,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
2.针刺效应,埋针效应
埋线时的针刺入穴位,通过刺激手法,均可产生酸胀感觉,埋入的药线,可代替针灸针在穴位内产生针刺效应。同时药线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吸收,也达到埋针作用。
3.组织疗法效应
药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埋入穴位以后相当于异种组织移植,可使人体产生变态反应,使淋巴细胞致敏,其细胞又配合体液中的抗体,巨噬细胞等,反过来破坏分解、液化药线,使之变成多肽、氨基酸等,最后被吞噬吸收,同时产生多种淋巴因子。这些抗原刺激物对穴位产生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使局部组织产生变态反应和无菌性炎症,及至出现全身反应,从而对穴位局部产生刺激作用的同时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激发人体免疫功能,调节身体有关脏腑器官功能,使活动趋于平衡,疾病得到治愈。
总之,埋线疗法集多种刺激效应于一体,互相配合,相形益彰,共同发挥作用,形成一种复杂而持久柔和的非特异性刺激冲动,一部分传入神经到相应节段的脊髓后角,抑制相邻的病理信息,内传脏腑起调节作用,另一部分脊髓后角上传大脑皮层,加强中枢对病理刺激传入兴奋的干扰、抑制和替代,再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调整脏腑,使疾病达到治愈的目的。
主要作用
1、协调脏腑,平衡阴阳
埋线的各种效应及刺激过程,形成一种复杂的刺激信息,通过经络的输入,作用于机体,导致功能亢进者受到抑制,衰弱者产生兴奋,起到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的偏胜或偏衰的作用,使之恢复相对平衡。
2、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疼痛与经络闭塞,气血失调有关,有“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之说,埋线疗法有“制其神,令气易行”,它能转移或抑制与疼痛有关的“神”的活动,使“经气”通畅而达镇静止痛的效果,故可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使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得以恢复正常。
3、补虚泻实,扶正祛邪
埋药线的多种效应,一般具有兴奋的作用,对身体功能减退,免疫力低下者有一定效果,即具有提高免疫功能,补虚扶正的作用。
总之,埋线疗法的三大作用,相互关联,其作用方式是双向的功能调整,调整的结果是提高了机体抗病力,消除了病理因素,从而促使人体恢复正常功能。

B. 埋线怎么定学穴位呢定那些穴位

穴位埋线疗法是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古书中并无记载,为近人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按照经络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针灸疗法。羊肠线刺激经络穴位后,体内肌肉合成代谢升高,分解代谢降低,肌蛋白、糖类合成增高,乳酸、肌酸分解降低,从而提高了肌肉的营养和代谢。羊肠线的刺激作用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并能改善血液循环。

「操作方法」

1.穿刺针埋线法: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镊取一段约1~2厘米长已消毒的羊肠线,放置在腰椎穿刺针针管的前端,后接针芯,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提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刺入到所需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填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处敷盖消毒纱布。也可用9号注射针针头作套管,28号2寸长的毫针剪去针头作针芯,将00号羊肠线1~1.5厘米放入针头内埋入穴位,操作方法同前。用特制的埋线针埋线时,局部皮肤消毒后,以0.5~1%盐酸普鲁卡因作浸润麻醉,剪取羊肠线一段(约1厘米长),套在埋线针尖缺口上,两端用血管钳夹住,右手持针,左手持钳,针尖缺口向下以15°~40°方向刺入,待针头完全埋入皮下,再进针0.5厘米,随后把针退出,用棉球或纱布压迫针孔片刻,再用纱布敷盖保护创口。

2.三角针埋线法:在距离穴位两侧1~2厘米处,用龙胆紫作进出针点的标记。皮肤消毒后,在标记处用0.5~1%产盐酸普鲁卡因作皮内麻醉,用持针器夹住带羊肠线的皮肤缝合针,从一侧局麻点刺入,穿过穴位下方的皮下组织或肌层,从对侧局麻点穿出,捏起两针孔之间的皮紧贴皮肤剪断两端线头,放松皮肤,轻轻揉按局部,使肠线完全埋入皮下组织内,敷盖纱布3~5天,每次可用1~3个穴位,一般20~30天埋线1次。

3.切开埋线法:在选定的穴位上用0.5%盐酸普鲁卡因作浸润麻醉,用刀尖划开皮肤(0.5~1厘米),先将血管钳探入穴位深处,经过浅筋膜达肌层探找酸感点按摩数秒钟,休息1~2分钟,然后用0.5~1厘米长的羊肠线4~5根埋于肌层内,羊肠线不能埋在脂肪层或过浅,以防不易吸收或感染,切口处用丝线缝合,盖上消毒纱布,5~7天后拆去丝线。

埋线多选用肌肉比较丰满的部位穴位,以腰部及腰部穴最常用,选穴原则与针刺疗法相同,但取穴要精简。每次埋线1~3穴,可间隔2~4周治疗1次。

「禁忌症」

皮肤局部有感染或有溃疡时不宜埋线,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严重心脏病或妊娠期等均不宜使用本法。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三角针埋线时操作要轻、准、防止断针。

2.埋线最好在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肌肉丰满的地方可埋入肌层,羊肠线头不可暴露在皮肤外面。

3.根据不同部位,掌握埋线的深度,不要伤及内脏、大血管和神经干,以免造成功能障碍和疼痛。

4.羊肠线用剩后,可浸泡75%酒清中,或用新洁尔灭处理,临用时再用生理盐水浸泡。

5.在一个穴位上作多次治疗时,应偏离前次治疗的部位。

6.注意术后反应。一种属于正常反应,由于刺激损伤及羊肠线刺激,在1~5天内,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无菌性炎症反应。少数病例反应较重,切口处有少量渗出液,亦属正常现象,一般不需要处理,若渗液较多凸出皮肤表面时,可将乳白色渗液挤出,用70%酒精棉球擦去,覆盖消毒纱布。施术后患肢局部温度也会升高,可持续3~7天。少数病人可有全身反应,即埋线后4~24小时内体温上升,一般约在38℃左右,局部无感染现象,持续2 ~ 4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埋线后还可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多形粒细胞计数的增高现象,应注意观察。

另一种则是异常反应,有以下几种情况:

(1)少数病人因治疗中无菌操作不严或伤口保护不好,造成感染,一般中治疗后3~4天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加剧,并可伴有发热,应予局部热敷及抗感染处理。

(2)个别病人对羊肠线过敏,治疗后出现局部红肿、瘙痒、发热等反应,甚至切口处脂肪液化,羊肠线溢出,应适当作抗过敏处理。

(3)神经损伤。如感觉神经损伤,会出现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障碍。运动神经损伤,会出现神经支配的肌肉群瘫痪。如损伤坐骨神经、腓神经,会引起足下垂和足大趾不能背屈。发生此种现象,应及时抽出羊肠线,并经予适当处理。

「按语」

穴位埋线疗法同针灸相比有减少治疗的次数却不影响疗效的优点,因而在就医较困难的农村和边远地区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C. 学习埋线穴位好记吗

穴位 十二经 奇经八脉 ,要全部学到是需要时间的。但着重学一些常用的还是不难

D. 哪里的穴位埋线疗法最好

穴位埋线疗法
穴位埋线是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多用于哮喘、胃痛、腹泻、遗尿、面瘫、癫痫、腰腿痛、痿证以及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神经官能症等。
穴位埋线器材和穴位选择皮肤消毒用品、洞巾、注射器、镊子、埋线针或经改制的12号腰椎穿刺针(将针芯前端磨平)、持针器、0~1号铬制羊肠线,0.5-1%盐酸普鲁卡因、剪刀、消毒纱布及敷料等。埋线针是坚韧特制的金属钩针,长约12~15cm,针尖呈三角形,底部有一缺口。如用切开法需备尖头手术刀片、手术刀柄、三角缝针等。

埋线多选肌肉比较丰满的部位的穴位,以背腰部及腹部穴最常用。如哮喘取肺俞,胃病取脾俞、胃俞、中脘等。选穴原则与针刺疗法相同。但取穴要精简,每次埋线1-3穴,可间隔2-4周治疗一次。
穴位埋线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三角针埋线时操作要轻、准,防止断针。

(2)埋线最好埋在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肌肉丰满的地方可埋入肌层,羊肠线不可暴露在皮肤外面。

(3)根据不同部位,掌握埋线的深度,不要伤及内脏、大血管和神经干(不要直接结扎神经和血管),以免造成功能障碍和疼痛。

(4)皮肤局部有感染或有溃疡时不宜埋线。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严重心脏病或妊娠期等均不宜使用本法。

(5)羊肠线用剩后,可浸泡在70%酒精中,或用新洁尔灭处理,临用时再用生理盐水浸泡。

(6)在一个穴位上作多次治疗时应偏离前次治疗的部位。

(7)注意术后反应,有异常现象应及时处理。
穴位埋线术后反应1正常反应

由于刺激损伤及羊肠线(异性蛋白)刺激,在1-5天内,局部可出现红、肿、痛、热等无菌性炎症反应。少数病例反应较重,切口处有少量渗出液,亦属正常现象,一般不需处理。若渗液较多凸出于皮肤表面时,可将乳白色渗液挤出,用70%酒精棉球擦去,覆盖消毒纱布。施术后患肢局部温度也会升高,可持续3-7天。少数病人可有全身反应,即埋线后4-24h内体温上升,一般约在38度左右,局部无感染现象,持续2-4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埋线后还可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多形核细胞计数的增高现象,应注意观察。

2异常反应

(1)少数病人因治疗中无菌操作不严或伤口保护不好,造成感染。一般在治疗后3-4天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加剧,并可能伴有发烧。应予局部热敷及抗感染处理。

(2)个别病人对羊肠线过敏,治疗后出现局部红肿、瘙痒、发热等反应,甚至切口处脂肪液化,羊肠线溢出,应适当作抗过敏处理。

(3)神经损伤,如感觉神经损伤,会出现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障碍;运动神经损伤,会出现所支配的肌肉群瘫痪,如损伤了坐骨神经,腓神经,会引起足下垂和足拇指不能背屈。如发生此种现象,应及时抽出羊肠线,并给予适当处理。

E. 埋线减肥培训班哪儿的好

埋线减肥3大危害:
一、钢针消毒不严格
"穴位埋线减肥"主要的器械是钢针和羊肠线,对于这两种器械,国外已经当作一次性用品,国内正规医院也都提倡患者使用一次性针,虽不作强求,但至少要做到一人一针,使用后要经过专业的高压蒸汽消毒,而这一点不正规医院是很难做到的。一般医院消毒大都是把钢针放在酒精里浸泡,但酒精只能杀灭细菌,对于乙肝、丙肝等病毒是不起作用的。尤其是夏季挥发后的酒精浓度,可能还达不到75%,消毒效果就会更差。而钢针插入人体穴位后,可能会碰破毛细血管,所以,如果在重复使用时,钢针没有经过充分的高温高压消毒,人与人之间,很易互相传播血液类疾病,最易传染的疾病是乙肝和艾滋病。
二、施针者存在问题
若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不熟悉人体的穴位或解剖结构的话,就容易出现危险。"穴位埋线减肥"其实是针灸减肥的延伸,是一种侵入人体的医疗手段,虽然施针不是在致命的要害部位,但受针人在饥饿、体弱、疲劳等情况下,容易发生晕针。
三、埋线方位把握感不好,可能出现凹陷或神经损伤
"穴位埋线减肥"要求将羊肠线一半植入脂肪层,一半植入肌肉。如果失当,线单纯植入了脂肪层,就会引起脂肪液化,埋线部位会因此而出现凹陷。倘若扎错了穴位,严重的还会损伤人体的神经。

F. 穴位埋线和穴位封闭是什么意思,要怎么做

你好穴位埋线,也就是说把羊肠线埋入穴位代替针灸刺激皮肤,治疗疾病。穴位封闭,也就是说把,中成药或者局麻药注入穴位。

G. 埋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是根据针灸学理论,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刺激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埋线疗法是几千年中医针灸经验和30多年埋线疗法经验的精华融汇而成的一门新型学科,其适应症非常广泛,尤其是对中西药物乆治不愈的许多慢性病疑难病症,往往获得意想不到的神奇疗效,所起到的治疗作用相当于针灸数十次的功效,其中对某些慢性病疑难病具有速效、长效、特效的优势,经得起实践检验,治疗次数少,病员痛苦小,花钱少。穴位埋线优于当前多种医疗技术的疗效,是我们一直共同寻找的最佳治疗方法。
使用羊肠线或其他可吸收线体对穴位进行植入.是在针灸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将医用羊肠线埋入相应穴位区域,经过多种因素持久、柔和地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经络气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穴位埋线后,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和吸收时,对穴位产生的生理、物理及化学刺激长达20天或更长时间,从而对穴位产生一种缓慢、柔和、持久、良性的“长效针感效应”,长期发挥疏通经络作用,达到“深纳而久留之,以治顽疾”的效果。穴位埋线,每20~30天治疗一次,避免较长时间、每日针灸之麻烦和痛苦,减少就诊次数。因而,穴位埋线是一种长效、低创痛的针灸疗法,它特别适用于各种慢性、顽固性疾病以及时间紧和害怕针灸痛苦的人。
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的一种延伸和发展,是用特制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将人体可吸收的载体羊肠线(15天左右可自行吸收)植入相应的穴位,长久刺激穴位,起到“健脾益气、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气血”的作用,从而调整了患者的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达到祛病强身、保健美容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埋线一次相当于针刺十次或数十次,疗效持久巩固,省时方便。
穴位埋线法是改良式的针灸,也是一种长效针灸,广泛应用于埋线减肥祛斑除皱美容领域,另外也可以治疗30多种临床顽固病,一些中医针灸学校也开设的有针灸埋线的短期技能培训班,像河南康利针灸推拿学校开设的穴位埋线培训班等众多中医针灸大师及机构也开设的有这种培训,对于祖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做出重要贡献。

H. 穴位埋线的注意事项

1 埋线疗法所采用的针具及线体均为一次性的医疗产品,保证一人一针,用后按规定销毁,避免了医源性交叉感染,保证安全卫生。
2 埋线后局部出现酸、麻、胀、痛的感觉是正常的,是刺激穴位后针感得气的反应。体质较柔弱或局部经脉不通者更明显,一般持续时间为2~7天左右。
3 埋线后6~8小时内局部禁沾水,不影响正常的活动。
4 局部出现微肿、胀痛或青紫现象是个体差异的正常反应,是由于局部血液循环较慢,对线体的吸收过程相对延长所致,一般7~10天左右即能缓解,不影响任何疗效。
5 体型偏瘦者或局部脂肪较薄的部位,因其穴位浅,埋线后可能出现小硬节,不影响疗效,但吸收较慢,一般1~3个月左右可吸收完全。
6 女性在月经期、孕娠期等特殊生理期时期尽量不埋线,对于月经量少或处于月经后期患者可由医生视情况‘辨证论治’埋线。
7 皮肤局部有感染或有溃疡时不宜埋线。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严重心脏病、疤痕体质及有出血倾向者等均不宜使用此法。
8 此疗法为绿色、无毒副作用,分为埋线治疗期(15天埋线一次,三次为一疗程)和埋线巩固保健期(1~2个月埋线一次,三次为一疗程)。
9 埋线期间主要忌食:油、糖。禁食:羊肉、猪肉、糖类、面食、核桃、瓜子、花生、咸菜、泡菜、动物内脏、咸鸡蛋、松花蛋等。
10 可食用食物:蔬菜类:以黄瓜、冬瓜、芹菜为最好;
肉类:可选用牛肉、鸡肉、兔肉、鸭肉、虾肉、鱼肉等;
蛋类:以煮鸡蛋、茶鸡蛋、牛奶、豆浆为主;
水果类:可选草莓、酸梨、西红柿、苹果等。
11 埋线后宜避风寒、调情志,以清淡饮食为主,忌烟酒、海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12 如果埋线后局部出现红肿热痛者,请与医生联系,以做相应抗感染处理。
注意每日禁止进食时间为:16:00~17:00
20:00~21:00。

I. 穴位埋线疗法的介绍

穴位埋线是将羊肠线等埋入穴位,一方面利用肠线作为异性蛋白埋入穴位可提高机体应激、抗炎能力;同时,肠线在组织中被分解吸收对穴位起到持续刺激作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埋线疗法适应广泛,一般来说,凡能用针刺疗法治疗的疾病,均可应用穴位植入疗法治疗,尤其对疼痛性疾患、功能性疾患、慢性疾病疗效显著。其特点如下:1.以线代针、针药双效穴位埋线是集多种方法(如针刺、埋针、穴注等)、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其机理为多种刺激同时发挥作用。肠线作为一种异性蛋白埋入穴位后可提高机体营养代谢和应激、抗炎、抗过敏、抗病毒的能力,以达到治病的目的。2.刺激持久、疗效巩固《灵枢·终始》:“久病者,邪气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肠线在组织中被分解吸收时,对穴位起到“长效针感”效应,延长了对经穴的有效刺激时间。对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慢性、顽固性疾病疗效显著。3.就诊次数少埋线疗法一般15~20天治疗一次,对于慢性疾病,就诊次数减少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J. 做穴位埋线要有资质吗

医师资质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