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应对与舆情管理培训
Ⅰ 在叶东老师的舆情管理课程中,政府舆情应对及危机沟通中主要讲了那几条
舆情危机处置基本方法:
第一,做好互联网舆情分析预警
自媒体时代,网络不仅成为集纳信息、表达民意、监督社会的重要渠道,而且是政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重要表现。政府可以通过像应用像乐思舆情监测系统这样的软件,收集不同网络舆论声音,掌握网络所反映的社会舆情动态,要做好分析和预警,一旦遭遇舆情危机,能够积极有效的引导。由于网上匿名传播的特点,使网络舆论更加能够反映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宣泄各种不满情绪,大量负面内容信息和批评意见都能够在网上充分显现,面对公众意愿诉求,政府应以事实为依据,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积极回应,充分保障公众权益的实现。做好互联网舆情的分析预警是积极应对网上负面事件的基础,把舆情与分心预警常态化,才能不至于在面对危机时手忙脚乱,不知所从。
第二,建立互联网舆情处置预案
因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特点,信息传播与扩散十分快捷,网络舆论的生成、发展和演进过程表现出快速、复杂、多变等不确定性特征,这给常规舆情处置带来困难。而建立互联网舆情处置预案,在舆情预警的基础上未雨绸缪,预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加以判断和预设,制定相应的处置和引到预案,这样既可以进一步强化对互联网的宣传运用,主动向网上发布权威信息和主导观点,加大日常网上宣传力度,又可以在面对突发网络负面事件和网络舆论危机面前,坦诚从容应对。建立互联网舆情处置预案,有助于我们在处于网上舆论被动的情况下,抓住时机变被动为主动,赢得引导网上舆论良性发展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实现网络舆论和谐、健康发展的目标。
第三,明确互联网舆情处置流程
互联网舆情处置工作要警惕简单地从主观愿望和局部利益出发,以传统处置思维对舆论加以封堵、搪塞、推诱,更不能以虚假信息糊弄网民,而是要立足于事实,采取回应、疏导、说理的方法,坦诚地面对网络舆论的曝光、质疑和批评,赢得网络民意的尊重、信任、理解和支持,将公共利益诉求、网络舆论诉求、工作目标诉求三者结合,谋求积极的舆论共鸣和社会共识。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政府部门之间相互配合,明确舆情处置流程,对相关信息及时共享,明确各部门在处置过程中的职责,保持统一口径,以防出现因表态偏差激化矛盾。
第四,强化互联网媒体沟通协调
对待一起突发的负面热点事件,社会各种组织包括个体都可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各种虚拟网络舆情环境,并获得相应的意见引导地位,对互联网信息起到传播者和把关人的作用。在网络信源超过人们信息接受能力的条件下,只有进入到人们普遍关注的相关网络议程才能发展为网上舆论热点。负面信息内容也只有依托浏览量大的、有影响力的各类大型网站的传播,才能放大议程影响,形成舆论危机;同时,也会被搜索网站置于搜索结果的靠前位置,带动更多的网民参与到议程中。因此,强化互联网媒体的沟通协调,特别是传播影响力大的网站协调,通过加强供给和传播把关,一方面有助于控制和防范各种失实信息、有害信息等恶意传播所造成的社会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也为网上负面事件处置提供更为有效的信息传播平台和舆论引导阵地。
第五,组织互联网舆论有效引导
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驻存和传播空间,在海量信息所汇流的舆论大潮中,由于不同人群利益诉求的差异,网上舆论热点在总体反映公众关注的同时,也存在着由各种网络推手或炒手出于某种利益需要而制造的网络热点,并不能真实反映大多数人的共同关注和普遍诉求。同时,交互式的互联网使每个人都成为广义上的信息传播者和舆论制造者,网上个体的参与虽然提高了传播的有效性,但个体的网上行为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条件下,实现道德自觉是一个渐进过程,必然同时存在因个体差异、观点分歧、利益膨胀等因素甚至是破坏、犯罪所导致的舆论无序和混乱,客观上需要有组织地强化舆论引导,形成网上主流舆论。因而,在网络舆论存在各种无序因素的客观情况下,有主题、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互联网舆论的有效引导,是应对互联网负面热点事件传播的根本要求和实现途径。要充分发挥各网站媒体、网络发言人和网络评论员的作用,在互联网常态宣传,特别是在有负面热点事件的传播中,统一协调,形成合力,以正确的导向引领网上舆论的发展,服务社会公共利益和公众普遍诉求。
Ⅱ 企业舆情危机应对怎么做比较好
坦诚倾听各抄方袭意见,从网络上全面收集、查阅危机的相关信息,回答网友的质问。全面告知事实真相,积极有效进行承诺。
乐思舆情工作室综合各方面的舆情事件分析和结合政府舆情工作的处理方案,大致可以精炼为下面几大要素:
1、适当调整企业管理思路,认真分析舆情问题重点因素,稳定事态发展,力争从“维稳”到“促和”。
2、完善公司管理制度,优化人员配置,资源合理利用。
3、“问于消费者”,积极采纳网民(实际上也是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
4、信息时代,注重互联网,重视网络言论,提高企业信用度。
5、突发事件迅速反应,危机管理泰然自若,面对不利于企业的舆情信息时,不能一味的封锁消息、删除消息、屏蔽信息,不能以“堵”为主要处理方法,敢于承认错误才能创造新的高峰。
6、在做到以上这些后,还要坚持向消费者表达自己正确的意见,做到“尽早讲、持续讲、准确讲、反复讲”。
7、加强行业自律,坚守企业经营原则,为今后企业发展做好铺垫”。
舆情工作不可忽视,在未来信息社会发展过程中,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必然会成为更多企业的工作重点之一,说成是企业快速成长过程中的一剂良药也不足为过。
Ⅲ 危机公关 危机管理培训讲师有哪些
危机管理是企业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活动过程,EMBA、MBA等商管教育均将危机管理能力作为对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要求包含在内。
著名危机公关专家游昌乔先生将危机管理的目的总结为有六个:
1.预防危机。危机如同SARS一样,预防与控制是成本最低、最简便
的方法。企业应根据经营的性质,识别整个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机,并从潜在的事件及其潜在的后果追根溯源,排查出其滋生的土壤,然后进而收集、整理所有可能的风险并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形成系统全面的风险列表,从而对这些可能导致危机的原因进行限制,并针对性地练习内功,增强免疫力,以达到避免危机的目的。
2.控制危机。主要是建立应对危机的组织、并制定危机管理的制度、流程、策略和计划,从而确保在危机汹涌而来时能够理智冷静,胸有成竹。
3.解决危机。主要是指通过公关的手段阻止危机的蔓延并消除危机。如建立强有力的危机处理班子;有步骤地实施危机处理策略.
4.在危机中恢复.制止危机给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尽快恢复企业或品牌形象;重获员工、公众、媒介以及政府对企业的信任。
5.在危机中发展。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总结经验教训,让公司在事态平息后更加焕发活力。INTEL公司前CEO 安迪.格鲁夫曾这样说:优秀的企业安度危机,平凡的企业在危机中消亡,只有伟大的企业在危机中发展自己。” 因此,危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只要企业处理得当就能在其中找到发展的机会,从而使企业得到新的发展,但这其中的前提是要对危机有正确的认识,保持坦诚的态度。
6.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员,企业卓有成效的危机管理,将促进社会的安定与进步。反之如果危机处理不当,将成为社会的负担,并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
关于这方面的讲师我们学校有,讲的都很好,社会反响不错。
Ⅳ 怎样应对舆论危机
舆论危机对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可怕的梦魇。当危机来临时,不仅企业原有的市场运营与管理体系会遭受重大的冲击,而且整个企业都可能迅速淹没在汪洋般的唾弃声中。提前避免或尽可能降低危机的冲击应是每一个企业都应重视的问题。当我们回想当年那些响当当的品牌——三株、飞龙、巨能、三鹿等都已消失在我们的视野,而惠普质量门、霸王致癌门、双汇瘦肉精等种种事件都无异给企业带来致使的重击。从我多年从事危机管理咨询与培训经验得知: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是企业危机管理最主要的困境之一。因此建立一支由一把手为组长其中包含专业管理人员、公关人员、新闻发言人、法律顾问、市场部经理、专家、财务经理、行政支持人员、公众热线接待人员等组成的危机管理小组是企业危机管理的第一要务。而企业领头羊的素质与能力是危机管理成功的关键,很多企业之所以不成功正是一把手危机管理能力的欠缺。那危机管理中一把手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一般,危机发生时整个企业都会处于混乱之中,而此时一把手的态度就是整个公司的定海神针。一把手的作为不作为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士气与行为。如果一把手在危机来临时显得不够冷静不能沉着应对或者逃避不能承担应有的责任,那么整个企业会陷入更加混乱的局面。因此“宠辱不惊、敢于担当”是每个危机管理领导人最应该具备的素质。千钧一发之际,一把手需要充分发挥领导的表率作用,但这绝不意味着领导人过于自负不听团队其他成员的意见,只靠一个人想取得管理上的成功是不可能的。一把手应在听取危机管理团队成员的意见后,冷静地做出分析,果断做出决策。决策的目的是以最快迅速度、最大化减少危机对企业的冲击,使自身利益损害最小化,但同时也应注意大局意识以及长远利益,不能因为自身利益而损害竞争对手利益或行业以及国家整体利益,这是得不偿失的。当然,一把手还应具备以下七点素质:一是拥有较广的人脉,在危机紧急关头能够上下周旋,能够协调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二是诚实守信,要么不说说的都是真的。常常很多不怎么严重的危机之所以变得严重,正是因为一把手说了谎言以至于利益相关者对其产生了不信任;三是善于创新,能够集合危机管理团队其他成员的意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四是知识全面,透彻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如果不能做到,那就要依靠自身的魅力以及独特的企业文化吸引人才来公司服务;五、拥有较好的外貌形象,尽管我不在强调不能以貌取人但在相当多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以貌取人的;六为人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能够让危机管理成员以及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感受到与其打交道的舒服性从而有助于大家能够拧成一股绳迅速解决危机;七是一丝不苟能够照顾到每一个细节。总之,一把手是企业的核心与支柱,在面对舆论危机时一定要保持充分冷静的头脑与英勇的决策能力,这才能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
Ⅳ 学校如何应对舆情危机
五节舆情抄能够根据高校的需求,第一袭时间从全网各大社交媒体与论坛精准监测相关舆情信息,广泛收集网络民众的诉求,让高校能够及时听到针对本校的声音。一经发现负面舆情,立刻向高校通报预警,为高校采取舆情应对措施进行舆情疏导提供黄金时间。
Ⅵ 舆情引导与危机处理要强调什么
舆情引导与危机处理要强调时效意识,贵在早,贵在快。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是社会舆情的直接反映。传统的社会舆情存在于民间,存在于大众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的街头巷尾的议论之中,前者难以捕捉,后者稍纵即逝,舆情的获取只能通过社会明察暗访、民意调查等方式进行,获取效率低下。
样本少而且容易流于偏颇,耗费巨大。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众往往以信息化的方式发表各自看法,网络舆情可以采用网络自动抓取等技术手段方便获取,效率高而且信息保真(没有人为加工),覆盖面全。
(6)危机应对与舆情管理培训扩展阅读:
网上舆情的主题极为宽泛,话题的确定往往是自发、随意的。从舆情主体的范围来看,网民分布于社会各阶层和各个领域。
从舆情的话题来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舆情来源上看,网民可以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预先写好言论,随时在网上发布,发表后的言论可以被任意评论和转载。
Ⅶ 日常舆情监测与危机应对,应该怎么做
有预见,才有未来。危机前,作全面而精准的24小时监测,与内容生产者、信息发布渠道作面面俱到的关系维护;危机中,有效的分析研判,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和节奏;
危机公关五原则:速度第一、真诚沟通、系统运行、承担责任、权威证实;危机后,持续追踪,避免舆情二次复发。主动修复,并作评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