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机构研究生报考条件
❶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的科研机构
国家实验室1个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依托单位是华中科技大学,三个组建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
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筹)
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
激光技术、煤燃烧、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数字制造与装备技术、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等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
新型电机、外存储系统等国家专业实验室
国防重点实验室1个
多谱信息处理国防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
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信息化(CAD)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国家安全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组建方之一)
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
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
其他国家级科研机构7个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武汉引力与固体潮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平台、武汉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武汉研究基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3个
智能制造技术、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信息存储系统、生物医学光子学、基本物理量测量、器官移植、环境与健康、聚变与电磁新技术、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分子生物物理、神经系统重大疾病、生物靶向治疗、肿瘤侵袭转移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其他部委重点实验室8个
给排水建设部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呼吸系统疾病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武汉)、病理生理中医药科研国家三级实验室、骨代谢中医药科研国家三级实验室、针灸神经生物学中医药科研国家三级实验室、中药药理中医药科研国家三级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
敏感陶瓷、数据存储系统与技术、电力安全与高效利用、新型电机与特种电磁装备、能源动力装置节能减排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研究中心2个
制造技术国际标准、磁约束核聚变等教育部研究中心
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3个
机械设计与制造、生物医学光子学、煤燃烧等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部级研究中心(所)4个
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华中地区网络中心、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武汉)、华工自动控制研究所、计划生育研究所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6个
引力与量子物理、集群与网格计算、智能互联网技术、数字流域科学与技术、肿瘤侵袭转移、电力安全与高效、生物信息与分子成像、神经系统重大疾病、生物靶向治疗、生物无机化学与药物、材料化学与服役失效、分子影像、控制结构、天然药物化学与资源评价、船舶和海洋水动力学、工程机构分析与安全评定等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
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数据库、纳米药物、电子制造装备等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个
湖北省光电测试技术服务中心
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
院校发展研究中心、现代信息管理研究中心、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心、媒介技术与传播发展研究中心、区域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1个
理论经济学、教育学、哲学、新闻传播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水利工程 、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光学工程
❷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的科研机构
武汉抄大学拥有7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高级综合研究机构。
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
信息资源,社会保障,国际法,环境法,中国传统文化,经济发展,媒体发展。
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
软件工程,测绘遥感信息工程,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病毒学,杂交水稻。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
多媒体软件,卫星定位系统。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个)
声光材料与器件,生物医学分析化学,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植物发育生物学,地理信息系统,水沙科学,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水力机械过渡过程,空天信息安全与可信计算,口腔生物医学工程。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
有机硅化合物及材料,建筑物检测与加固,植物生物技术与遗传资源利用,雷电防护与接地技术。
高级综合研究机构(2个)
高级研究中心、国际问题研究院。
❸ 考研是报考名牌大学好呢还是报考科研院所好呢
科研院优势大些。
第一,与一般高校相比,科研院所的录取率高,录取程序也更公正。
科研院所没有自己的本科生,它只是对研究生进行培养,因此这也造成了很多本科生择校时往往不知道它们的存在。其实这一点使得研究生录取更加公平化,不会涉及到对本学校学生的偏袒,反而录取率会更高一些。
第二,科研院所的培养侧重实践,实践经验更易提高。
科研院所与一般招生单位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的实践性,这是一般招生院校所不具备的条件,因此对于那些想报考专业硕士的考生不妨可以选择这些科研机构,因为在这里你将直接参与到项目中来,更能快速提升自我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三,与一般高校相比,科研机构的研究生待遇高。
科研机构的经费来自于承接的项目,就是说学生在读期间就相当于一边读书一边工作。有些科研院所和某些企业有直接联系,对于学生来说已经算是在企业中从事研发工作,因此补贴待遇自然比一般院校高很多。
第四,与一般高校相比,科研院所更能增加就业机会,积累行业人脉。
科研机构主要承接企业项目,因此和一些企业有密切联系,对于学生来说在校期间等同于在企业中从事研发工作,因此更能接触到行业领域的优秀人才,拓展人际关系,如果在校期间表现突出的学生往往会得到企业的重用,因此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也会顺利解决。
第五,与一般高校相比,留校机会更大。
众所周知一般院校想要留校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除非自己家里有关系有可能得到留校名额,不过在一些独立院所,因为实力、牌子、生源、宣传以及单位本身的行业性质等各种原因,硕士生还是有可能留下来做科研的,甚至可以拿到千金难求的一线城市户口。
❹ 全国856个研究生招生机构里面,多少个是高校,多少个是科研机构啊
http://wenku..com/view/4dd2f35abe23482fb4da4c0f.html
看看这个链接,里面有详细的
❺ #公务员/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研究生去事业单位是否有发展
事业单位可以让人少走很多折腾路,当然也是发不了财,没野心但求安稳真的不错,以前有亲戚去做了几个月撑不住出来混,出来后才知道自己当年太心高气傲赚钱艰难 来自职Q用户:李嘉
稳定是其中之一因素,还有就是挺锻炼人的,事业单位不见得就轻松 来自职Q用户:余羽莎
❻ 科研机构读研究生和一般研究生有什么区别
1.研究所的师生比 远高于 高校的师生比。
研究所的导师数量会接近研究生的数量,甚至会超过研究生数量(在我们单位,有五十多位硕士导师,但每年只招三十多名研究生)。在某些研究所导师可选范围非常广。高校的导师每人每年都会带学生,但研究所并不是每人每年都带学生。研究所会有几个导师持续的带学生,也有一些导师只是偶尔带带学生。研究所的教师有一部分是外聘,特别是一些公共课或基础课。不过,想要考研究所的也不是很容易,可以报班像文都鹰飞集训营。
2.研究所的文献资源总量小于高校,但人均占有量会比高校高得多。
高校每年会花几百万元购买电子资源,各类文献数据库非常全,清华同方、万方数据、超星、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电子图书、外文数据库非常全,很多高校都会达到一百多个数据库。而研究所不会下这么大财力购买这些资源,研究所的资源范围更窄,更有针对性,而且会有些特色的数据库。高校的资源通用性更强,而研究所的资源专业性更强。高校的图书馆需要占座,而研究所的图书馆往往没有几个读者。
3.高校有着很好的教育与科研氛围,而研究所有着很好的科研与工作氛围。
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往往专业性、针对性更强,而高校有着各种各样的学术报告,无论是人文还是科技。高校的导师从事科研项目与教研项目,而研究所的导师几乎没有教研项目,除了科研项目外,还有很多工作性质的项目。高校的导师科研经费多,研究所的导师事业经费多,所以总体上来讲研究所导师的钱更多。高校导师会有纯研究的项目,研究所导师的项目往往面向应用的项目。所以有些导师的项目更像是工作,这些项目往往是下达的任务,而不是需要申请的科研项目。在高校,导师拿下的项目主要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项目中并不是主力,因为研究所往往有较为稳定的团队。研究所的教师一般不为本科生上课,研究生基本没有助教的机会。
4.研究所个性认知充足,高校通识认知充分。
高校因为同属教育系统,尽管地域、规模等因素不同,但总体上共性比较多,兄弟院校有许多可比之处,如行政部门设置、网站栏目设置等信息大同小异。而科研院所大多数是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因行业性质与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个院所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而研究所的业务机构、网站栏目设置千差万别。例如,在情报学领域,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协和医科院信息所等差别非常大,相互之间无从比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会的东西更多,在高校象牙气息更浓。高校各种体育设施一应俱全,而研究所一般没有这么好的条件,能有个篮球场就不错了,更不要说体育场了。所以在研究所读研究生,获得的个性化认知更加多一些。
❼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的科研机构
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
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工程学院)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电气工程学院)
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国防重点实验室(1个)
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国家工程中心(2个)
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公共实验中心
国际研发中心(1个)
微纳系统及新材料技术国际研发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个)
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
工业CT无损检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生物流变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飞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信息物理社会可信服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飞行器测控与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大学区域经济与科教战略研究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室(26个)
制造系统工程实验室 高电压技术与系统信息监测实验室 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 冶金工程实验室 电工新技术实验室 软件工程实验室 能矿资源开发及三峡库区环境损伤工程灾害实验室 自动化工程实验室 热工实验室 洁净能源与特色资源高效利用化工过程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岩土工程实验室 材料物理实验室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中心 运载器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技术实验室 新型建筑材料与工程实验室 污染防止与废物资源化实验室 建筑技术实验室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 结构工程实验室 重庆市轻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网络化制造工程技术中心 输变电安全科学与电工新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微光机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与生态环境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杀虫真菌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材料表面精密加工及成套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重庆市特种摩擦副与传动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轻金属材料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 功能基因及调控技术实验室
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创新平台(8个)
1.机械及光电系统与装备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2.输变电安全科学与电工新技术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3.西南能矿资源开发利用与安全技术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工程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 学、环境工程、岩土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
4.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运载器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电工理论与新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路与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气信息技术、计算机软件及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
5.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设计艺术学、地质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绘工程
6.三峡库区水质安全与生态重建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生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城市环境与生态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7.生物流变学与基因调控新技术生物流变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电子电工理论医学应用、生物材料、化工热力学与动力学、生物控制理论及人工生命、精密仪器制造及MEMS
8.中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法学。
❽ 材料加工学研究生有哪些科研机构类院校
材料学专业14强
1、东北大学【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 工程专业创建于1950年,是我国最早的金属材料学科之一,国家级重点学科。专业课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新材料研究开发能力、材料领域技术咨询和管理能 力,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工程技术和使用近代仪器分析材料显微组织的能力,具有现有材料质量的控制和改进、材料的合理应用和工艺开发的能力。拥有教育部材料电磁过程研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新材料与功能材料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以及辽宁省金属防护专业技术服务中心。【毕业生去向】该校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包括:计算机、金融、教育和科技咨询等领域。很多毕业生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华南理工大学【专 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包括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设有3个本科专 业。主干学科“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新型高性能与功能材料”是国家“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近5年来,学院承担国家攀登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300多项。重点建设的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实验室、高分子结构与性能实验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毕业生去向】近几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大多从事高分子材料加工、高分子材料合成、信息材料、医用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电子电器、汽车、航空航天、贸易等工作或到研究院所、高等学校和海关、商检等政府部门,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3、浙江大学【专 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建于1952年。大学初期不分专业方向,学生可根据特长、爱好和个人发展目标选修课程,4年级采用“双向选择”方法,确定毕 业论文指导教师和研究课题。大部分本科生课程由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教授担任主讲。从一年级开始就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并选派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担任 导师。本科生培养目标以继续攻读研究生为主,教学内容、毕业论文研究课题以高新技术材料为特色。拥有大量现代分析测试仪器、材料实验装置和专业教 学实验基地。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在所有材料二级学科上都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建有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重点实验 室,在“九五”和“十五”期间都是“211工程”和“985计划”重点建设的学科。【毕业生去向】近年来三分之二左右的毕业生免试或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其余毕业生主要应聘于大专院校、科研部门和高新技术企业。历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为100%。4、山东大学【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入学前期按“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模式培养,在第7学期,根据社会需求、本人兴趣确定主修专业方向。该专业设高性能结构材料设计方向、光电信息功能材料方向、材料加工过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智能化控制方向,分别隶属于材料科学系、信息功能材料系和材料工程系。【毕业生去向】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开发、设计与制造工作,或在海关、商检、外贸、科技等部门从事质量检测、技术监督、生产管理等工作。5、北京科技大学【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5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两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实验室。【毕业生去向】本科部分优秀毕业生被推荐到国外继续深造,如德国亚琛工大、丹麦南丹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每年有40-50名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可在机械、电子信息、冶金、航空航天等行业,从事材料的生产、质量检验、工艺与设备设计、材料的再生与利用、材料化学失效和控制技术研究、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以及经营管理工作。6、天津大学【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我国材料领域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学院之一。目前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材料化学等3个本科专业,6个硕士点、5个博士点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毕业生去向】多年来,学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为100%,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军工、机械、化工等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北京工业大学【专业特色】北工大材料学科设立于1960年,1995年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材料学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二、三年级开始在导师指导下参与科学研究。【毕业生去向】毕业生可在国家和北京市事业单位、外资企业、上市公司中就业,可以出国留学,推荐或考取研究生、双学位、软件工程硕士等。8、北京化工大学【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材料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学院教学与科研的传统强项。碳及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防护学科在全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本科生在三年级后按专业方向培养。学院现已覆盖了高分子材料、生物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碳材料、信息记录材料、金属及表面保护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等领域。学院建有“可控化学反应的科学与技术基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近5年来,学院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80余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20项。【毕业生去向】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95%,主要以科研院所居多。学生25%以上考研。9、哈尔滨工业大学【专 业特色】哈工大材料学院紧密围绕国防尖端技术发展需要的新型材料、新型材料的精密和特种加工技术设置课程和内容,培养国防尖端技术发展所需的优秀工程技术 及管理人员。现有材料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有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学院建有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精密热加工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毕业生去向】每年有40%的毕业生进入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州的科研、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及高校就业。每年考研率达40%左右。10、吉林大学【专 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6个系和4个研究所,材料加工工程为国家一级学科。各专业结合材料与材料加工基本理论围绕汽车工业急需及未来发展所涉及的 材料与材料加工领域组织教学。在超塑性与塑性精密加工、汽车用铸造合金新材料及其精密成型、汽车关键件精密塑性成型工艺与设备、汽车现代焊接成型与控制、 材料的宏观和微观结构层次上的各种测试、分析、表征方法研究等方面优势突出。近5年来,承担国家科委、总装备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100多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6项。建有汽车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功能矿物应用基础与物化性能检测方法国土资源部开放实验室、吉林省汽车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毕业生去向】近5年来保送、考取的硕士研究生占毕业生总数36%,到中国一汽、海尔等国有企业的占32%,到上海大众、上海汇众等合资企业的占13%,到高校、科研单位及部队的占10%。11、上海交通大学【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为上海交通大学冶金系。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有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高温材料及高温测试开放实验室、国家轻合金工程中心。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委、企事业单位以及国外大公司的科研项目2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约1500万元。3年来科研成果20项,7项达到国际水平。【毕业生去向】该专业近3年来本科生就业的供需比连续保持在1∶2.5左右。本科生学习成绩优秀者可成为本校或其他院校、科研机构硕士研究生,或被选拔出国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2、清华大学【专业特色】本科生在用3年左右时间系统完成基础理论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和实践后,分别按材料物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启道 提供 复合材料和电子材料5个方向侧重培养。目前建有“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材料分室等重点实验室。近年来承担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任务,973、863高科技新材料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各部委、省市科技开发项目近200项。取得过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毕业生去向】既可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工作、工程技术工作,又可独立承担相关专业领域教学、管理工作。13、西安交通大学【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设有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粉末冶金与陶瓷材料工程、腐蚀与防护及表面工程等专业方向。学生入学后可自由选择专业方向。学院拥有材料制备、评价和产品开发实验大楼。曾获省部级以上奖70余项。年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至5项、国家攻关、863项目10余项,年均发表论文150余篇。【毕业生去向】可在高校、科研单位工作,也可在机械、冶金、化工、能源、电子、交通、轻纺、军工等企业从事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14、西北工业大学【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覆盖了原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塑性加工、铸造及复合材料4个博士点。其中铸造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又首批被批准为按照一级学科培养博士生的单位。学院建有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磨擦焊工程技术中心、陕西省磨擦焊重点实验室。目前承担国家“九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数十项。已有14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奖,90多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毕业生去向】该专业毕业生供需比例为1∶4.3。全校学生一次性就业率为96.8%。注:以上数字不代表排名,仅为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