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专业硕士报考条件
Ⅰ 关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考研。
公共管理硕士考试科目有:政治理论、外国语(英语、俄语、日语)和公共管理综合共计3门,其中公共管理综合又包括:公共管理基础、综合知识。三门考试科目中政治理论由各招生单位单独组织,时间自行安排;其余2门全国联考。
公共事业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经济学、公共关系、公共财务、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文秘。
相近专业:行政管理。 就业前景:主要到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或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分布院校: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 【天津市】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农学院 【河北省】燕山大学、华北煤炭医学院、河北工业大学 。
可以跨专业考的啊,不用担心,加油。
拓展资料
公共管理硕士是以公共管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为基础的研究生教育项目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以及法律硕士学位教育已成为文科高层次职业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支柱。
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缩写为MPA)是为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而设立的,其培养目标是为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管理人才。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
Ⅱ 公共管理硕士入学考些什么
政治理论、外国语(英语、俄语、日语)、公共管理基础、综合知识(语文、数学、逻辑),共计4门。
其中,政治理论由各招生单位单独组织,时间自行安排;其余3门全国联考,2012年公共管理基础、综合知识合为一门。
(2)公共管理专业硕士报考条件扩展阅读:
本专业要求学生熟悉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公共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必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问题的技能,适应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新形势下的需要。
公共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熟悉公共事务和国际事务管理规则和机制,能在文教、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学习,可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具备比较宽广的公共(行政)管理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和修养;
2、深刻了解公共事务和国际事务管理规则、机制和方法,掌握公共事务和国际事务管理规律;
3、了解当代信息社会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公共管理特别是国家事务管理的影响,注重管理理念、管理工具的与时俱进;
4、重视公共管理理论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之间的有机结合,形成科学的认识、分析和研究方法;
5、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和网络应用;
6、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适应涉外管理的需要。
Ⅲ 管理类专硕每个专业本科应届生都不可以报考么
管理类专硕不是每个专业本科应届生都不可以报考。
管理类专业硕士包含七个专业学位,分别是:会计硕士(MPAcc)、图书情报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和审计硕士。
本科应届毕业生只是不能报考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专硕;可以报考管理类专硕的会计、图书情报、审计硕士。
不招收本科应届生的专硕,主要是因为其需要兼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而其他硕士研究生只是培养科研型和教学型人才,偏向理论,不参与实践,则可以招收应届毕业生,也可以招收在职人员。
(3)公共管理专业硕士报考条件扩展阅读:
管理类专硕各专业学位招收对象及条件:
1、工商管理硕士的招生对象一般为大学本科毕业、并有三年以上工作实践经验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和工商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
2、公共管理硕士招收对象条件:
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专科毕业后5年或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3、工程管理硕士招收对象条件:
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4、旅游管理硕士招收对象条件:
大学专科毕业后有五年或者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大学本科毕业后有学士学位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研究生学历或已获硕士学位并有两年或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Ⅳ 公共管理硕士MPA是只有公务员可以考吗
不是的,只来要符合报考条件都可以源报考;
MPA报考条件:
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具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
大学本科毕业,具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
硕士或博士学位毕业,具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
上海财经大学MPA报考条件
Ⅳ 总分315,报考的公共管理学硕,能调剂到全日制专硕公共管理吗
1、总分315,报考的公共管理学硕,不能调剂到全日制专硕公共管理。因为调剂的前提回是初试答成绩达到报考专业的国家线,报考专业的初试科目和调剂专业的初试科目相近,符合调剂专业的报考条件等。总分没有达到报考专业的国家线不能调剂,即使达到国家线,公共管理学硕也不能调剂到专硕,因为初试科目和报考条件不同。
2、按照规定,第一志愿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审计专业学位的考生符合报考条件者可以相互调剂,但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考生也不得调入以上7个专业。
Ⅵ 公共管理硕士的报名资格条件是什么读几年是全日制的
公共管理硕士(MPA)报考条件1、具有国民院校系列国家教育部承认的大学本科(含普通高校和电大、自考、成教、夜大、函授、网络教育等)以上学历,在职工作三年以上者。
2、具有大学专科学历(含普通高校和电大、自考、成教、夜大、函授、网络教育等)者报名,可以参加课程班学习,在硕士学位申请前须取得国家教育部承认的本科学历。
3、可适当放宽为应届大学毕业生。
一般是免试入学,先学后考,要拿学位者必须通过全国十月的硕士研究生考试。
一般是课程班学习时间为一年,一年后开始写论文和毕业论文答辩,这个阶段快者半年,慢着一年半。学习科目考试合格,修满学分并且论文答辩合格后可颁发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证书。
现在的公共管理硕士一般是集中学习,学习时间灵活,不是全日制学习。
Ⅶ 双证的MPA公共管理硕士的考试有哪些科目以及报考有什么要求
1、双证的MPA公共管理硕士的考试报考要求:
大专毕业5年以上;本科毕业3年以上;研究生毕业2年以上(以上时间计算办法为从毕业证上所注日期,到入学的日期)。
2、双证的MPA公共管理硕士的考试科目:
(1)综合:总分200分,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试卷由数学、逻辑和写作构成,其中数学占75分,逻辑占60分,写作占65分。
(2)英语:总分100分,试卷由综合填空,阅读理解,翻译题,英语写作题组成,其中综合天空占10分,阅读理解占50分,翻译题占15分,写作题占25分。
Ⅷ 报考公共管理硕士MPA的主要是什么人群
MPA主要适合一些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做HR或行政管理的人读,主要版培养从事公共事务权,公共管理和政策研究等方面的高级人才,为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机关和非盈利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政策、公共事物理论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精通某一具体政策领域的领导者、管理者和行政分析者。目前MPA教育已成为培养高级公务员的重要途径,很多公务员群体会选择参加MPA的学习。
Ⅸ 公共管理硕士的报考条件
2011年MPA报考条件:
2008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回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答在职人员。重点招收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管理机构人员。
符合报考条件的政府部门管理人员须按照国家公务员局的统一要求,持省级人事部门的推荐意见进行资格审查。
非政府部门人员,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推荐意见,非政府部门人员录取比例一般不超过本校当年招生限额的20%。
2012年MPA报考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专科毕业后5年或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Ⅹ 管理类专硕怎么考,都有什么专业可以选择
考试科目设置:会计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和审计硕士初试科目设两个单元,即外国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复试形式一般主要为面试,具体复试办法可查询具体报考院校。
管理类专业硕士包含七个专业学位,分别是会计硕士(MPAcc)、图书情报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和审计硕士。
(10)公共管理专业硕士报考条件扩展阅读
考试需知
1、带齐考试用品。不能带入考场的如计算器。
2、进入考场后,手机应当关闭并交到指定位置。遵守考试纪律。
3、注意做题顺序,一是综合考试时各科目的作答顺序,二是先易后难的科学答题顺序。备考教练小迁:不光平时学得要好,还要在考试时的短短几个小时中要把握好这一点。
4、心理调节:过于亢奋或过于担心焦虑都是不合适的。应保持平和心态,坚定必胜信心,从容答题,确保稳定发挥,保稳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