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生条件 » 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

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

发布时间: 2020-12-12 14:36:16

❶ 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

D.稳定情感交换阶段

❷ 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4个阶段

人际关系发展阶段分5个阶段:

选择或定向阶段
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各个方面评价对方,根据这些观察决定是否与之建立继续发展。

试用和探索阶段
人们有意识地努力寻找共同兴趣或经历,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价值观,观察对方的反应来进行试验。在这一阶段,每一件事似乎都很愉快的、轻松的和非批评性的。许多人际关系也都停留在这一阶段。

加强阶段
双方花更多时间在一起,他们喜欢相互陪伴,也开始相互信任、坦白。谈话中出现共同期望和假设。在这一阶段,开放是一种风险,因为自我袒露既可以相互关系加强,也可能受到伤害。

融合阶段
不仅相互包容,理解,而且能更好地相互预测和解释对方行为。这一阶段通常为最好朋友,恋人,父母和孩子

盟约阶段
最后一个阶段时双方做出某种正式承。
人们联接在一起基础是承诺和沟通。
真不容易呀!成为知己、恋人都不容易哦!写下这些是希望大家都能珍惜。嘻嘻!

❸ 心理健康作业,求大神解答!

一、 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1. 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不可能说一帆风顺,必然或多或少的会遇到一些坎坷,而在那时具备健康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健康的心理可以帮助人在困境中积极地适应艰难的环境,快速调整不佳心理状态,从而为最终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并在最终达到目的。
2.相反的,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必定会取得一些值得庆贺的成果,而在欢腾之后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是极其重要。有些人取得成就后会变得狂妄自大、目空一切、骄奢淫逸,在个人发展的道路上止步不前。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表现,根源就在于这些人的缺乏理性面对成就的健康心理。但是具备健康心理素质的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他们多数会在欢庆完自己的成果后,采取一些截然不同的做法,譬如:状态恢复到取得成就前一样,甚至更加的积极去迎接新的挑战,而不是止步不前,在个人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取得人生中的累累硕果。
3.除了上述两方面,每个人都会是生活在一个或几个朋友圈里,而当朋友圈里的朋友遇到了一些连他们自己都不知所措时候,在心理上承受巨大压力的时候。这时具备了健康心理素质的其他人就可以向这些人伸出援助之手,在心理上给与莫大的安慰。这样做,对于那些提供帮助的人来说,他们自己不仅玫瑰送出去了,而且自己的手里也留有了余香。他们的真情、善良、美意不仅给力于社会的和谐,也使他们的个人修养、素质更上了一层楼。从而对他们个人的健康发展锦上添了花,意义非凡。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情绪
随着整个社会环境的竞争加剧,给大学生的情绪造成一定的紊乱和适应的无所适从外,学生的学习成绩,将来的择业就业环境则成为影响大学生情绪的主要原因。人需要一个内在舒服的环境,这来自成功感、有动力、有目标。情绪稳定的人可应付压力,这就是为何有人能够面对压力和挫折时安然度过,这是因为内在环境稳定的因素所带来的结果。所以,稳定的情绪为大学生成人成才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2.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保证和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不是生来就有的,特别是良好的意志品质,更需要在后天教育和实践活动中有目的的加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使大学生构建稳定的内在素养,从而加强大学生意志品质的目的性,独立性,果断性,坚定性,和强有力的自制力。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顶梁之柱。
3.人际关系
当今大学生,面临最大的一个问题不是学习和就业,而是人际交往。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常常因为一些客观的因素以及主观认知、情绪、人格等心理因素的偏差而走入了心理误区,以至出现像自卑、孤独、嫉妒、报复等交际障碍。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心理病态大多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所致。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与别人交往越积极,越符合社会的期望,与别人的关系也越深刻。通过尊重,宽容,互利合作,理解,平等等原则,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从而促进大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和融洽交往环境的形成,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所以,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人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桥梁。
4.人格
不管在常识上、心理学意义上或法律意义上,人格一词都有相当重要性,与人密切相关;或品性之不修,或个人特质之不具,或法律人格之不备,则均难以称之为完整的人。心理学中人格的定义是: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个人绝非仅仅是环境的消极反应者。相反,个人行为的产生全在于它的人格结构本身。具有完整,健全的人格,是作为人是否健全健康的先决条件,这就决定了,这也是大学生成人成才所必备的前提。
三、遇到心理问题求助方式
1、可以和父母交流;
2、知心朋友寻求帮助;
3、心理医生

❹ 论述人际关系的形成和破裂过程

无论人们在结婚时感到多么美满和幸福,都摆脱不了一个事实,这就是现在结婚的人们当中,将有相当一部分人最终离婚。

亲人之间,虽亲缘、手足或骨肉关系,也不足以使亲情总受幸福之光的笼罩。

爱情、友情甚至是亲情,在现实的生活中,都会受到关系破裂的威胁。

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些与愿望背道而驰的情感历程,就可以在人际关系走向终结的开始阶段防微杜渐。

人际关系的本质是情感的相互联系、相互卷入、相互拥有,也就是说,卷入关系的双方必须有共同的情感,共同情感存在,彼此的关系就存在,共同的情感消失,彼此的关系就破裂。

人际关系从融洽状态走向终结,通常要经历五个过程。

一、分歧

分歧是共同情感消失的开端,这意味着人际关系双方不同点扩大,心理距离增加和彼此的接纳性下降。

也许在以前的节假日,你和老公(妻子)都喜欢出去旅行,而这次的假期,你主张留在家里休息,而老公(妻子)执意要去云南游玩,双方互不迁就,难以达成共识,那么你们的分歧就已经开始了。

随着分歧而来的,是双方在知觉和理解上都朝不利于双方关系的方面倾斜,都感到开始难以准确的判断对方。这是因为当出现分歧时,双方情感的融洽程度下降,才会对对方的情感和动机状态没有把握。

二、收敛

分歧开始后,关系开始出现裂痕,沟通量也会出现下降,谈话会高度注意、高度选择,并且都试图减少彼此的紧张和不一致。

在这一阶段,关系的发展还没有使双方明确表示对彼此的关系不再有兴趣,情感上的拒绝水平也还较低,双方再表面上仍试图维持关系状态良好的印象,但实际上,此时彼此的关系已出现明显的困难。

自发沟通的减少,自然会降低双方情感融洽的程度。一般而言,如果第一阶段出现的分歧没有得到顺利的解决,双方将以较长时期都以收敛的方式交往,关系将出现进一步的恶化。

三、冷漠

这一阶段,双方开始放弃增进沟通的努力,关系的气氛将变得冷漠,此时,人们已不太愿意进行直接的谈话,而是多凭非语词方式来实现必要的沟通和协调。比如说:往家具上粘纸条表达自己的意愿。

但是这个时候的非语词沟通是缺乏热情的,目光冰冷,也没有热情的期待。这一阶段维持的时间一般都较长。

一方面是因为期望关系能朝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愿意一下子就明确终止关系。另一方面是考虑到自身的利益,人们在情感和实际的生活中很难一下子适应突然失去某种关系的支持。

四、逃避

随着关系的进

❺ 为什么说人际关系是在双向的,互惠的,积极主动的交往中形成和发展的

什么是人际呢?只有经常保持联系才行,还有就是应该是两个人都要付出才行,否则一方付出另一方总是不付出,时间长了就会现矛盾,自然而然就疏远了,不联系了就不能说是交际了。

❻ 人际关系形成通常认为有哪三个前提条件

可以啊。。。

❼ 社会交往中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哪几个阶段

(一)觉察阶段
觉察是人际关系发展的前提,谁也不会生下来就有朋友,总是从互相以对方作为知觉和交往对象开始的。在茫茫的人海之中,有的对面相逢;有的擦肩而过,由于没有交往的动机,没有特别注意,时过境迁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只有一方已觉察到另-方的存在,并进行详细的知觉和判断,才说明有了结交的表示,有了面对面的交往。
(二)表面接触阶段
这是人际间最为普遍的关系。如一般同学、同事和邻居,虽然经常见面、经常打交道,但只此而已。来则聚之,去则散之,只是角色性的接触而无进一步感情上的融合。
(三)亲密互惠阶段
经过一个阶段的交往彼此从熟悉到了解,从了解到主动热情地关心和帮助对方。这种亲密互惠的关系又可分为三种水平。
第一种是合作水平。比如科研团体的成员;业余兴趣小组的成员,同班同学;同一教研组的老师,等等。这种以共同行为联结起来的人际关系,感情的依赖性不是很强的,分开后,可能就彼此淡漠了。只是在共同活动过程中,能够互相融洽相处。
第二种是亲密水平。这时,彼此情感的依赖性较大而内心沟通不足。双方不仅共同活动,平时也常在一起相处,不分彼此,在一块生活、学习和工作感到很愉快;分离时,彼此惦念,久不见面十分想念。
第三种是知交水平。这时,彼此在对方心目中占有极高的地位,无话不谈、相互引为知音、心心相印
。双方不仅有着强烈的情感依恋,而且在观点态度、志向目标上都趋向一致。任何外力都难以拆散。

❽ 人际关系发展的阶段有哪些

人际关系阶段
勒温格(G •Levinger)等人认为,关系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专是单向注意阶段,对方没有互属动。第二是表面接触阶段,双方有初步的、浅层的互动,但是还没有相互卷入,也就是说没有走进彼此的私我领域。一般的泛泛之交就停留在这一阶段。第三是相互卷入(mutuality)阶段,双方向对方开放自我,分享信息和感情,这是友谊发展的阶段。

❾ 人际关系的产生、变化与发展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什么

双方心理需要满足的程度。

主要表现在交往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回着个人或群体在答寻求满足社会心理需要、事业需要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的产生、变化和发展决定了双方心理需要满足的程度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