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和原因
Ⅰ 绝对地租的产生条件
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绝对地租从形式上来看,是来自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高于其生产价格的差额。
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有两种情况:
第一,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中,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因而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而农产品按价值出售,绝对地租就来自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第二,在近代,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接近工业,绝对地租就来自于农产品生产价格以上的加价,即来源于社会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既然租种各级土地都必须交纳绝对地租,那么,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就必须高于它的生产价格。因为只有这样,租种劣等地的资本家在获得平均利润之外,才能有一个余额用于交纳绝对地租。但是,农产品如果按照这么高的价格出售,是否意味着违反了价值规律呢?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谈起。
我们知道,在剩余价值率(m/v)相等的情况下,不同的生产部门由于资本的有机构成高低不同,同量资本所带来的剩余价值是不相同的: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带来的剩余价值少;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带来的剩余价值多。资本主义农业,由于种种原因,它的技术装备水平,从而它的资本有机构成,一般是低于工业的。因此,同量资本投在农业里,就会比投在工业里能带来较多的剩余价值,这部分多余的剩余价值,便可以用来交纳绝对地租。
但是,如果仅仅说到这里,,问题并没有解决。如上所说,在工业中同样也有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存在,然而它们的较多的剩余价值,却不能留在本部门内部,而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通过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结果把这部分利润平均化了,即由各种资本家按照其资本的大小而均分了。如果农业的情况也象工业这样,那么刚才所说的这个用来作为绝对地租的“多余的剩余价值”,岂不就又没有了吗?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农业中所生产的较多的剩余价值,并不会通过工、农业两大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的自由转移而平均化,它会固定地留在农业内部,并构成绝对地租的来源。所以能够这样,这是由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决定的。土地私有权的存在,固然不能排除竞争和资本在工农业之间的自由转移,但却为这种竞争和资本转移设下一道障碍,这就是:任何人要投资农业,即使是租种劣等地也必须交纳地租。而由于必须交纳地租,势必就使农产品必须按照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这样一来,农业中的较多的剩余价值就被留在农业内部了。
可见,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乃是形成绝对地租的原因;而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则是形成绝对地租的条件。
让我们举例说明这个问题:假定工业资本的有机构成是80c:20v,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是60c:40v,剩余价值率为100%,那么,如果各消耗资本100,则工业提供的价值为80c+20v+20m=120,农业提供的价值为60c+40v+40m=140。假定平均利润率为20%,则工业的生产价格为120,与价值相等;农业的价值为140,生产价格为120。如上所说,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农产品必须按照以价值为基础的市场价格出售,农业资本家则除了收回100资本并获得20的平均利润之外,还能获得20的超额利润。农产品价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这个差额,就转化为绝对地租。
马克思主义的绝对地租理论,有着重大的革命意义。马克思说:“依照我的关于绝对地租的见解,土地私有权(在一定的历史情形下)确实会使原生产物(指农业、林业、矿业等土地生产物——编者)的价格变得昂贵。这一点,从共产主义的立场说,是极有用的”。①由于绝对地租使得粮食和农业原料的价格变得昂贵,这不仅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而且对于资本主义工农业的发展也是有害的。绝对地租理论既然揭明了土地私有制对于社会生产力的严重阻碍作用,这就为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土地私有制、实现土地公有制提供了理论根据。
《资本论》第3卷第6篇第45章“绝对地租”专门阐述了这一理论。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里,只有级差地租理论,而绝对地租理论是马克思对地租理论的独特贡献。
Ⅱ 论述题题目: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和源泉是什么
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因为:第一,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经营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超额利润。这是因为农产品的市场价值是由经营劣等地的农业资本家决定的。第二,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农业中可以长期稳定地获得表现为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级差地租的形态:级差地租Ι是等量资本投入不同质量的地块,经营中等地和优等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Ⅱ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投资提高劳动生产率所获得的超额利润。 绝对地租。绝对地租是租种任何土地都需要交纳的地租。它是地主凭借其土地所有权所获得的地租。 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中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其产生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这是因为:第一,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余额,有可能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第二,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余额必须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Ⅲ 绝对地租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
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的资本有成低于工业,或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成。在资本主义农业中,形成绝对地租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
绝对地租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其实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那部分超额利润,即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所取得的地租。土地所有者对于他的土地,不论是优等地或劣等地,总要取得一定的地租,否则,他宁愿让土地长期闲置,也不肯让别人无偿使用。这种导源于土地私有权垄断的地租,马克思称之为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一种形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土地为地主所私有,因此不论租种上等地或者租种土质最坏的地,地主都要收取地租。这种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不论租种好地坏地都绝对必须交纳的地租,马克思把它叫做绝对地租。
Ⅳ 绝对地租的产生原因
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所有权。绝对地租是农产品价值扣除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以后的余额,是高于平均利润的那部分超额利润,它来自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不过,超过平均利润的这个余额,同形成级差地租的那个余额不同,它并不产生于生产价格之内,即不表现为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而表现为农产品的价值超过生产价格以上的余额。因此,地租是农产品价格昂贵的原因。由绝对地租造成农产品价格的昂贵,不仅使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状况恶化,而且也使雇佣工人的劳动力价值提高,使资本家必须垫支更多的可变资本,从而不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正是因为如此,有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才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的土地国有化,以消除绝对地租。但是,由于土地私有制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一个构成部分,而且越来越多的资本家也已成为土地私有者,所以,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土地国有化始终没有成为现实。
(1)绝对地租的产生原因。
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就在于土地所有权垄断本身。马克思对绝对地租的研究,以劣等地为出发点。在研究级差地租时,假定劣等土地只提供平均利润,而不提供任何地租。这个假定等于说,土地所有权在劣等地上并不存在。实际上,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存在土地所有权垄断,包括劣等地在内的全部土地都必须向土地所有者交纳地租。既然劣等地也要交纳地租,那么,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就不能由它的生产价格来调节,而应该在生产价格以上再加上一个可以用来交纳地租的余额。也就是说,经营劣等地不仅要提供平均利润,而且要在平均利润以上提供一个超额利润,以便转化为地租。在这里,土地所有权本身就是引起农产品市场价格上涨到生产价格以上的原因,也是要在平均利润以上提供超额利润的原因。所以,马克思讲:“土地所有权本身已经产生地租。”(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851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马克思把这种包括劣等地在内的全部土地都绝对地要交纳的地租叫作绝对地租。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土地所有权在地租形成上具有决定性作用。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存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各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等形成的特殊利润率,都要平均化为一般利润率,不管各部门产品的价值如何,大家都按生产价格出卖,从而只能获得平均利润,某些部门的超额利润并不能长期稳定存在。但在农业部门,由于基本生产条件的土地的有限性,形成土地的私有权的垄断,阻碍了竞争,排斥资本自由流入,遂使农业部门的利润不参加社会上利润率的平均化,并使有可能产生的超额利润长期稳定地保留在农业中而转化为地租。但是,土地所有权垄断在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形成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在级差地租场合,土地所有权的作用仅在于把由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或者说仅在于把农产品价格中并不是由于土地所有权的作用就已经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形式。在绝对地租场合,如前所说,土地所有权本身就是引起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也是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所构成的超额利润本身产生的原因,从而也是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
Ⅳ 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和源泉
交通和距市中心的远近。
Ⅵ 绝对地租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1)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同量资本在农业中可以推动更多的活劳动,在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情况下,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量就高于工业部门,农业产品的价值便会高于其社会生产价格。农产品按照价值出售,因高于社会生产价格而产生的超额利润,便形成绝对地租。
(2)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的私有权垄断。由于农业中存在着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因而碍着其他部门的资本自由转入农业部门,所以农业部门的剩余价值不参加利润的平均化过程。这样,农产品就不能够按照社会生产价格出售,而是按照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于是,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余额,或者说剩余价值高于平均利润的余额而形成的超额利润,就有可能保留在农业部门,转化为绝对地租,被土地所有者占有。
(3)绝对地租的源泉。形成绝对地租的超额利润,是农产品价值的一部分,它是来自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Ⅶ 请论述极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和源泉有何异同
一、极差地租
1、极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①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经营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超额利润.这是因为农产品的市场价值是由经营劣等地的农业资本家决定的.
②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农业中可以长期稳定地获得表现为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
2、极差地租的源泉
极差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二、绝对地租
1、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
①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同量资本在农业中可以推动更多的活劳动,在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情况下,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量就高于工业部门,农业产品的价值便会高于其社会生产价格.农产品按照价值出售,因高于社会生产价格而产生的超额利润,便形成绝对地租.
②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的私有权垄断.由于农业中存在着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因而碍着其他部门的资本自由转入农业部门,所以农业部门的剩余价值不参加利润的平均化过程.这样,农产品就不能够按照社会生产价格出售,而是按照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于是,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余额,或者说剩余价值高于平均利润的余额而形成的超额利润,就有可能保留在农业部门,转化为绝对地租,被土地所有者占有.
2、绝对地租的源泉
绝对地租的源泉.形成绝对地租的超额利润,是农产品价值的一部分,它是来自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Ⅷ 地租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地租是自然垄断的结果
在可以被占有的各种自然的要素中,土地是主要的要素。对于使用土地所付的报酬,叫做地租。
某种质量或位置的土地,如果其数量不少于需求,这样的土地就不能产生地租
某一土地的地租由其收获超过已耕作的最劣等土地的收获的部分构成或者由超过在最不利情况下使用的资本的报酬的部分构成
http://www.iwep.org.cn/chinese/mingzhu/zzjjxyl/zzjjx33.html
绝对地租是农产品按照价值出售,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超额利润;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私有权的垄断;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资本主义地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级差地租产生(1)条件:土地的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的差别和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劳动生产率不同。(2)原因: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因为:第一,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超额利润。第二,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农业中获得的超额利润可以长期稳定地存在。(3)源泉:超额利润。它是来自耕种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它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2、绝对地租产生(1)条件: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2)原因: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原因是:第一,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有可能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第二,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必须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3)源泉:超额利润。它是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http://qingyouxiaoyu.blogcn.com/
Ⅸ 绝对地租的形成条件
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
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同量资本在农业中可以推动更多的活劳动,在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情况下,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量就高于工业部门,农业产品的价值便会高于其社会生产价格.农产品按照价值出售,因高于社会生产价格而产生的超额利润,便形成绝对地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