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城上小学的条件
❶ 上小学需要什么条件
达到年龄就必须入学
❷ 家是外省的想要在聊城上学需要什么证明吗
异地读书如果来监护人自不是当地居民,要办理《暂住证》或《居住证》,
《户口簿》复印件(户主的一张,本人的一张,以证明家庭成员的关系)有的还要出生证明,
家长的计划生育状况证明,接种疫苗记录,插班生转学证明等。
大体就是这些,学校的规定也是不一样的,具体要到那一所学校须提前咨询一下。
❸ 上小学都需什么证件,怎么报名
报名时需要家长提供的材料:
(一)房产方面的证件、证明材料
1、有房产证内的带房产证。容
2、房产证尚未办好的,带购房合同。
3、租住房屋的,带市房管局认可的或符合有关规定的房屋租赁合同,及父母双方的房产、居住情况证明。
(二)户籍证明
适龄儿童与父(母)同一户籍的本区居民户口本。
(三)其他证件
1、独生子女证
2、计划生育服务证
3、属于政策性照顾借读生类别的,还需提供相关的证件(原件、复印件)、证明材料(原件)。
(3)在聊城上小学的条件扩展阅读:
小学,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在其前又开设了幼儿园。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为6年,有些地方仍是5年。小学教育阶段后为中学教育阶段。
2016年,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7.8万所,比上年减少1.3万所。全国小学招生1752.5万人,比上年增加23.4万人,增长1.4%;其中,城市小学招生591.8万人,同比增加34.2万人,增长6.1%。小学在校生9913.0万人,同比增加220.8万人,增长2.3%。
❹ 户口,想在让孩子聊城市里上小学,好进吗,孩
拿暂住证,户口来本,身源份证,务工证明就近入学,证件齐全可以上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❺ 聊城是本区,但不是本片区小学入学须要什么手续
聊城是本区,但并不是本片区,小学入学
的话,那就需要有区教育局的适当调节
通知书。因为义务教育阶段安排入学的
原则是:免试入学,就近安排,适当
调节。那么,你只能凭调节入学。
❻ 外地户口在本地上小学需要什么条件
需要:家长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家长从业证明、暂住证原件和复印件、子女原学籍证明材料(小学、初中新生入学需要有原户籍地乡镇的外出就学证明,转学需要有原学校的转学联系表或转学证明)。
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带上相关材料向居住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根据其实际暂住及当地教育资源的分布情况,指定学校接收就近入学。然后到指定的就读学校领取并填写相关转学表册,由接收学校盖章,再由原就读学校及区县教委盖章,完成转学手续。
(6)在聊城上小学的条件扩展阅读
借读生是指通常由于户口,成绩不够等原因导致学籍(或户籍)与所在学校(或所在地)不一致的学生。大多数公办校或者民办校是接受借读生的。
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原来的规定:普通高中学校可以收取择校费,但不能收取借读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小学、初中)原来可以收取借读费,但不能收取择校费。
有的地方从2006年9月1日起、有的地方从2007年9月1日起,全国各地最迟从2009年1月1日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再收取(取消)借读费、书费、杂费。
❼ 聊城买房想入户口,孩子上小学需要啥条件
聊城买房想入户口,孩子上小学需要啥条件。这个具体的你可以问下当地的人。
❽ 农村孩子能不能在聊城市上小学收费吗
这个肯定是要收费的 像我也在农村 后来转学到城市 因为成绩差 爸妈托关系 花了几千才能上学 当然若是成绩好的话 学费会很低
❾ 外地户口在聊城入学
既然买房子了,就把户口迁过来就可以了。
❿ 聊城开发区实验小学都是要什么证件才能上
报名时需要家长提供的材料:
(一)房产方面的证件、证明材料
1、有房产证的带房产证。
2、房产证尚未办好的,带购房合同。
3、租住房屋的,带市房管局认可的或符合有关规定的房屋租赁合同,及父母双方的房产、居住情况证明。
(二)户籍证明适龄儿童与父(母)同一户籍的本区居民户口本。
(三)其他证件
1、独生子女证
2、计划生育服务证
3、属于政策性照顾借读生类别的,还需提供相关的证件(原件、复印件)、证明材料(原件)。
(10)在聊城上小学的条件扩展阅读:
小学教育除了教育的特点外,还有独特的基本特征:一是全民性;二是义务性;三是全面性。
初等教育机构最早产生于十六世纪的德国,由城镇主办,教习实用知识和新教教义。
十七世纪初,这种学校逐渐增多,成为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欧洲各国和日本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后,也相继成立。
教授学童识字的“小学”,古代也叫“蒙学”,包括教育阶段及教育场所两种含义。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和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为《蒙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四书》等。没有固定年限。采用个别教学,注重背诵,练习。在学的学生也叫“蒙生”。
现代学堂和教育制度是西方传教士引入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引入西学(美式教育),创办新式学校将平民教育纳入满清朝庭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