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2016高考报名条件
Ⅰ 陕西社会考生参加高考条件,及报名地方
带上身份证去户口所在当地教育局
强烈建议你以”复读生”的身份参加高考.那么你和应届毕业生基本上没什么区别了.这里可以把”基本”二字省去,就是说你就是一个多念了一年或几年的高中生.你可以到你户籍所在地的一所中学报名参加复读班,然后同应届毕业生一起参加高考.那么你可以说是和应届毕业生完全一样了,除了一些只有应届生才能报的国防类\军事类\政治类大学外你可以任报你喜欢的大学.另外,现在基本上没什么人以”社会青年”的身份参加高考,国家出台这个政策主要是针对那些从学校出来后在社会上有工作的人,这些人想念大学,但又不想放弃工作(原因很多,比如他们需要赚钱)同时也不想在学校学习(一则在学校学习要交学费,他们舍不得.二则在学校学习的话他们就没时间工作).国家正是考虑到这类人才出台这个政策的.如果你经济允许的话,以”复读生”的身份参加高考,和应届高中毕业生是一样的.当然,前提是你必须是从高中走过来的,你必须有高中毕业证书.附:复读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恰恰相反,复读被人们说成是对生命不屈的精神.历史上复读过的人很多.爱因斯坦这个人我想只要念过是的人没谁不知道吧,但是他也复读了一念,呵呵,怎么样啊,看到这个给复读的同胞门不少安慰吧.这还是少的,还有更多名人复读过两年三年四年的.你们查查就知道了,我不大记得叫什么.但我知道他们不是专家学者就是公司高层领事.当然,我不是说复读声都有这能耐,我只想说复读可以给我们一个机会,复读从某方面来说是”万岁”
Ⅱ 外省学生在西安市高考要什么条件
外省学生在西安市高考需要满足陕西省的随迁子女高考条件,外省学生只有学籍和户籍都版满足条件才能报名参加权高考。
一、关于学籍的规定:
按照省招办规定,自2016年起,随迁子女在陕西省高考报名条件调整为:截至高考当年,高中阶段在陕连续学籍满3年,并获得陕西省高中毕业证书。
二、关于户籍的规定
按照省招办规定,如需在2016年-2020年期间在陕参加高考,截至高考当年的8月31日,报考者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本人及其父亲或母亲的常住户籍在陕满3年;
本人的父亲或母亲持有陕西省居住证3年以上,并在陕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年以上(含3年);
本人及其父亲或母亲常住户籍在陕不满3年,但户口迁入我省前,其父亲或母亲持有陕西省居住证,并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持有居住证时间和取得常住户籍时间连续,且两项时间相加满3年。
Ⅲ 西安高考报名条件
报名条件
(一)申请在陕报名参加高考者,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3.截至高考当年,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陕连续学籍满3年,即从第一学年开始,在我省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学校注册学籍并连续就读3年,按规定完成学业并可获得陕西省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普通高中毕业学生还应有全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二)除基本条件外,报考者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截至高考当年8月31日,本人及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的常住户籍在陕满3年;
2.截至高考当年8月31日,本人的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在陕西省居住3年以上并持有公安部门出具的有效证明,按照国家规定在陕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年以上(含3年);
3.截至高考当年8月31日,本人及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常住户籍在陕不满3年,但在户口迁入我省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在陕居住并持有公安部门出具的有效证明,期间在陕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居住时间与取得户籍时间连续,且两项时间相加满3年。
(三)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在我省报名: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在校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校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4.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四)具有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同等学力人员报名参加高考的,本人及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必须常住户籍在陕西,且本人初次户口登记在陕西。报名前本人写出同等学力书面说明,户籍所在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并出具意见,公安部门出具户籍审核意见后,由户籍所在县(区)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受理其报名申请。
(五)随外出务工的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在外省就读,不符合就读省份高考报名条件,且本人初次户口登记在陕西、本人及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常住户籍在陕西的,报考者持相关人员户籍、就读省份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学籍等材料,可申请在户籍所在县(区)报名参加高考。
(六)本人随其父亲或母亲因军转安置、工作调动(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人事管理部门办理的调动)正常迁转常住户籍至我省,并将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学籍转入我省,可不受户籍、学籍年限限制。
(七)报考者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因故经批准休学,但休学期间仍保留学籍,复学后取得我省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完整学籍的,可申请报名参加高考。
(八)在我省定居的外国侨民报名,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同等学力,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并须持有公安机关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外侨居留证》。
Ⅳ 关于在陕西参加高考的问题
你好,就目前来看你这可以回户籍地陕西参加高考,不属于高考移民内,所谓的高考移容民是户口原来不在某地为了高考而将户口迁移至某地,比如你们户口原来不在陕西为了小孩高考将户口迁移至陕西,这种情况是属于高考移民,你们原来户口就是在陕西就不存在移民了
Ⅳ 那现在陕西省高考报考需要什么条件和准备什么资料等
12月1日至7日,陕西省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将正式开始。高考报名需要考生注册登陆到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完成相关报名程序。与此同时,有以下8点需要考生特别留心注意。
1.考生必须按时报名。所有拟参加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者必须按时网上报名、缴费和现场确认。凡未按时报名、未按时确认提交报名信息、未按时缴费、未按时签字确认报名信息、未按系统所列项目和要求报名的,其后果由本人承担。网上报名和网上缴费时间为2015年12月1日-7日,12月15日前,确认报名信息。
2.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登录密码。一是在报名期间保护好登录密码,防止他人冒用密码登录手随意篡改报名信息。离开电脑时一定要退出系统。二是报名结束后保存好登录密码,这个密码在以后填报志愿等许多环节还会用到,一定要妥善保存。
3.慎重选择报考科类。我省今年高考科类仍分为文史、艺术(文)、理工、艺术(理)、体育5个类别,请考生一定要慎重、准确选择,一旦现场确认签字之后不得更改。
4.考生类型不再由考生自行填写。往年由考生自行填写的城应、城往、农应、农往等考生类型改由各县(区)招办或指定的报名点严格依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标记。
5.考生必须如实填写个人信息。报名学生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考生本人须对填写的个人信息负责。
6.参加特殊类型考试招生必须以参加高考报名为前提。凡是拟参加保送生、少年班、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针对残障学生的考试招生以及高职院校单独组织的综合评价分类考试等招生录取,必须要参加全省统一的高考报名,再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其他手续。
7.艺术类考生必须按时参加专业课报名。艺术类考生首先要参加全省统一的高考报名,然后须持艺术类专业课考试报考证及二代身份证,按照报考类别,按时到指定地点参加艺术类专业课考试报名。
8.要重视到报名点现场确认报名信息环节。确认报名信息一定不要由他人代为签字。
Ⅵ 外地户口可以在西安参加高考吗
不可以,高考原则上在户籍所在地报考,申请报考高校的考生,原则上按其户籍所在省(区、市)高校招生委员会规定的时间、地点及方式报名。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户籍就业人员的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高校招生考试,按各省(区、市)公布的办法执行。
考生不得在“流入”和“流出”两地同时参加高考报名。对于既不符合流入地也不符合流出地报考条件的考生,由流入地协调流出地解决,原则上回流出地报考。
(6)陕西2016高考报名条件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教育部规定“有大学学历的在校生不可报考高考”。以上规定中,填补新规则“或已被高等学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
2、随迁考生不能在“流入”“流出”地同时考试随迁考生在当地参加高考,流入”“流出”任选其一,不得在两地同时高考。具体按当地省市高考办法执行。
Ⅶ 2016年高考报名需要什么资料
一、2016年不同省份的高考报名要求是不一样的,所需资料也是不一样的,请咨询当地教育考试院。
二、 如12月1日至7日,陕西省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将正式开始。高考报名需要考生注册登陆到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完成相关报名程序。与此同时,有以下8点需要考生特别留心注意。
1.考生必须按时报名。所有拟参加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者必须按时网上报名、缴费和现场确认。凡未按时报名、未按时确认提交报名信息、未按时缴费、未按时签字确认报名信息、未按系统所列项目和要求报名的,其后果由本人承担。网上报名和网上缴费时间为2015年12月1日-7日,12月15日前,确认报名信息。
2.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登录密码。一是在报名期间保护好登录密码,防止他人冒用密码登录手随意篡改报名信息。离开电脑时一定要退出系统。二是报名结束后保存好登录密码,这个密码在以后填报志愿等许多环节还会用到,一定要妥善保存。
3.慎重选择报考科类。我省今年高考科类仍分为文史、艺术(文)、理工、艺术(理)、体育5个类别,请考生一定要慎重、准确选择,一旦现场确认签字之后不得更改。
4.考生类型不再由考生自行填写。往年由考生自行填写的城应、城往、农应、农往等考生类型改由各县(区)招办或指定的报名点严格依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标记。
5.考生必须如实填写个人信息。报名学生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考生本人须对填写的个人信息负责。
6.参加特殊类型考试招生必须以参加高考报名为前提。凡是拟参加保送生、少年班、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针对残障学生的考试招生以及高职院校单独组织的综合评价分类考试等招生录取,必须要参加全省统一的高考报名,再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其他手续。
7.艺术类考生必须按时参加专业课报名。艺术类考生首先要参加全省统一的高考报名,然后须持艺术类专业课考试报考证及二代身份证,按照报考类别,按时到指定地点参加艺术类专业课考试报名。
8.要重视到报名点现场确认报名信息环节。确认报名信息一定不要由他人代为签字。
Ⅷ 2016年户籍在陕但学籍在外省,能在陕报名参加高考吗
一般来说,不能报考:
1、学籍与户籍不在一地的,应提前一学年左右,转回学籍专,在在当地参加高考;属
2、如果学籍所在地有异地高考政策,当事人也符合政策的,可以在居住地参加高考;
3、具体咨询户口所在地及居住地的教育主管部门,以对方答复为准。
Ⅸ 陕西2016年高考报名新城区审核都需要什么资料
1、2016年陕西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将于12月1日开始。所有拟参加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者(包括各种免试入学考生、拟参加各种特殊或单独招生考试的考生等),都必须于12月1日至7日进行网上报名。考生报名审核所需资料老师会通知考生。
2、 考生须缴纳报名考试费95元,报考费通过网上银行缴纳,缴费成功后方可办理确认等报名后续环节手续。网上缴费时间为2015年12月1日至7日。
2016年陕西高考前期准备工作时间表
2015年12月1日至7日,考生进行网上报名。
2015年12月15日前,确认报名信息。
2015年12月15日前,对考生进行思想政治品德考核。
2015年12月18日前,按照准考证号编排规则,使用计算机随机编排考生准考证号。
2015年12月20日前,完成艺术类考生的《专业课考试报考证》打印、发放工作。2016年3月底前完成体育类考生的《专业课考试报考证》打印、发放工作。
2016年3月15日前,对考生进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
2016年4月底前为参加统一考试的考生(不含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及其他特殊 类型已经提前录取的考生)确定考点、考场、编排座位号。
2016年5月25日,省招办向各市(区)发放参加统一考试考生条形码。
Ⅹ 陕西异地高考需要什么条件
对户籍在陕但不满足以上学籍或户籍要求者:
1.具有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同等学力人员报名参加高考的,本人及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必须在陕西,且本人初次户籍登记在陕西。报名前本人写出同等学力书面说明,户籍所在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并出具意见后,由户籍所在县(区)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受理其报名申请。
申请报名参加高考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同等学力人员认定办法由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
2.随外出务工的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在外省就读,不符合就读省份高考报名条件,且本人初次户籍登记在陕西、本人及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在陕西的报考者,持相关人员户籍、就读省份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学籍等材料,可申请在户籍所在县(区)报名参加高考。
3.本人随其父亲或母亲因军转安置、工作调动(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人事管理部门办理的调动)正常迁转户籍至我省,并将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学籍转入我省,可不受户籍、学籍年限限制。
4.截至高考当年8月31日,学籍在陕满3年但户籍在陕不满3年者,如户籍迁入我省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持有陕西省居住证,且持证期间在陕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若持有陕西省居住证时间与取得陕西户籍时间连续,且两项时间相加满3年,可申请在户籍所在县(区)报名参加高考。
(三)外省来陕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陕西户籍在陕就业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在陕参加高考,按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随迁子女在陕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的通知》(陕教〔2018〕307号)执行。不符合我省高考报名条件的外省户籍报考者,必须及时返回户籍所在省(市、区)参加高考报名。
(四)在我省定居的外国侨民报名,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同等学力,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并须持有公安机关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五)下列人员不得在我省报名: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的在校生;或已被高等学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以下简称“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4.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